地膜覆盖与污染现状调研报告
地膜覆盖与污染当前情况调研报告汇编

地膜覆盖与污染当前情况调研报告汇编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地膜覆盖技术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温度和湿度,保持土壤湿润度,促进种子发芽生长,还可以有效减少草药杂草的生长,降低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提高土地利用率。
然而,在地膜覆盖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污染问题。
农业化学品的大规模使用,如农药、化肥等,使地膜覆盖下的土壤水分中的污染物质浓度大大提高,从而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
一、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程度根据国家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全国地膜覆盖面积达到了900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5%左右。
地膜覆盖技术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的普遍现象,特别是在一些南方省份。
二、地膜覆盖对土壤污染的影响1. 地膜本身的污染。
由于地膜的材质不同,有可能会释放有害物质,特别是一些便宜的地膜产品,其成分可能会对作物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 化学品的使用污染。
地膜覆盖技术增加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使得污染物质在覆盖下积累,特别是污染物质难以通过土壤污染物质迁移和转化。
3. 土壤酸化和生态性破坏。
由于覆盖技术会影响土壤酸度和降低土壤生物活性,从而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三、对策建议针对地膜覆盖技术带来的污染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推广环保型土膜。
环保型土膜是一种由天然材料制成的膜,不会对环境和人类产生不良影响,可以满足地膜覆盖技术的需求,未来应加强其研发和推广。
2. 减少化学品的使用量。
降低农业化学品的使用量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农民健康。
3. 建立土壤监控机制。
建立土壤污染监控机制,通过定期监测土壤污染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综上所述,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必须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
只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解决地膜覆盖技术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双柏县地膜覆盖残留污染情况调查

双柏县地膜覆盖残留污染情况调查近年来,随着地膜覆盖技术在农村的大力推广使用,在带来广泛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农村环境的危害也日益严重。
近期我们就金塔县地膜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地膜使用及残留情况金塔县最早是从1983年开始推广地膜覆盖技术的,最初由于广大农民对地膜覆盖技术认识不够,县上投资进行推广面积仅几千亩。
随着农民认识程度的提高,地膜覆盖面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到如今发展到几十万亩,覆膜作物品种已经涵盖了棉花、小麦、玉米、瓜类蔬菜等几乎适宜种植的所有农作物。
不可否认,农用地膜的推广利用是农业生产技术的一次革命,特别是对于像金塔县这样干旱少雨地区来说,地膜覆盖的增产效果尤其明显。
据不完全统计,实施地膜覆盖技术后,各类作物增产率可达20%-30%,所以农民使用农用地膜的积极性很高。
据县农业部门统计,2006年全县地膜覆盖面积已达34.26万亩,占总播种面积42万亩的81.5%,使用地膜达1874吨(含棚膜约300吨)。
从80年代初推广至今,全县累计使用各类地膜、棚膜约15000多吨,按80%计算的拣拾率计算,农民自主回收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堆积的地膜量大约有近12000多吨,土地地膜残留量约为3000多吨,而且还将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但在回收利用方面,金塔县能够大量回收加工废旧地膜的企业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唯一一家金塔县源通塑料管厂也是近三年才建设起来,而年回收加工量正常情况下仅400-500吨。
除部分被农民焚烧和填埋外,绝大部分散落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沟渠湖滩,既污染环境又影响村容村貌。
废旧地膜的危害废旧地膜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回收再利用,对农村环境的危害也将日益严重。
一方面,大量散落在田野道路、街头巷尾、湖泊沟渠或悬挂枝头的各色农用地膜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造成了视觉危害。
另一方面,散落在自然环境中的废旧塑料地膜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的长期的深层次潜在危害正在逐步显现。
特别是会对土地环境构成严重污染。
新疆岳普湖县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疆岳普湖县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新疆岳普湖县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的一个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民们开始使用地膜来覆盖农田,以提高土壤温度、减少水分流失、抑制杂草生长等效果。
地膜残留污染问题却日益凸显出来,给农田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污染和问题,严重影响了农田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岳普湖县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以期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1. 地膜使用量大,残留严重随着农田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民在种植作物时普遍采用了地膜覆盖的方式,以便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大量的地膜使用量导致了地膜残留的严重问题,不仅浪费资源,而且给土壤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隐患。
2. 地膜残留影响农田生态环境地膜残留不仅影响了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导致土壤的质地变硬,还会妨碍农田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
地膜残留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地膜残留造成环境污染随着时间的推移,随处可见的地膜残留,不仅破坏了农田的美观,而且还会随风飘散和雨水冲刷,引起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二、对策研究1. 加强地膜回收利用为了解决地膜残留污染问题,政府应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对地膜的回收和再利用工作。
可以依托当地的农业合作社或农机合作社等农业机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地膜回收工作,并对回收的地膜进行再加工,以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
2. 推广生物降解地膜生物降解地膜是一种可以自然降解的新型地膜,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和环保性能。
政府应该积极推广生物降解地膜的使用,鼓励农民在种植作物时采用生物降解地膜,以减少地膜残留造成的污染问题。
3. 完善政策法规,强化监管政府应当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地膜的使用和管理,加大对地膜残留污染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地膜厂家和农民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和处理地膜。
4. 加强农民环保意识教育农民是地膜的主要使用者,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对地膜残留污染的防治至关重要。
农业地膜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地膜具有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害等优点,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农业地膜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我国农业地膜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农业厅等部门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以及相关研究机构、企业等收集的农业地膜使用情况调查数据。
2. 分析方法本报告采用以下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农业地膜使用情况、产量、面积、结构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我国农业地膜使用现状。
(2)相关性分析:分析农业地膜使用与农作物产量、面积、结构等指标之间的关系。
(3)趋势分析:分析农业地膜使用量、面积、结构等指标的变化趋势。
三、农业地膜使用现状分析1. 农业地膜使用量近年来,我国农业地膜使用量逐年增加。
据统计,2019年我国农业地膜使用量约为325万吨,较2010年增长约30%。
其中,塑料地膜使用量占比最大,约为90%。
2. 农业地膜使用面积我国农业地膜使用面积逐年扩大。
据统计,2019年我国农业地膜使用面积约为2.2亿亩,较2010年增长约20%。
其中,蔬菜、棉花、玉米等作物地膜使用面积最大。
3. 农业地膜结构我国农业地膜结构以聚乙烯(PE)为主,约占80%。
此外,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等材料也有一定比例。
近年来,生物降解地膜、多功能地膜等新型地膜逐渐得到推广应用。
四、农业地膜使用问题分析1. 地膜残留问题我国农业地膜残留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地膜降解缓慢、回收率低。
据统计,2019年我国农业地膜残留面积约为1.2亿亩,造成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等问题。
2. 地膜资源浪费我国农业地膜使用过程中,部分地膜被过度使用或重复使用,导致资源浪费。
新疆岳普湖县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疆岳普湖县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新疆岳普湖县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田地膜的广泛使用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一种常见现象。
随着地膜使用量的增加,地膜残留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地膜残留污染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巨大影响,如何有效解决农田地膜残留污染问题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一、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现状1.地膜使用量增加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民们逐渐意识到农田地膜在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湿度、抑制杂草生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地膜的使用量逐年增加。
2.地膜的丢弃和残留由于传统的地膜回收工作十分繁琐,且少数农民对此意识不强,导致大量地膜被随意丢弃在地里,或者在土壤中留下了大量的残留。
3.残留污染问题加剧农田地膜的残留导致了土壤的固定和通气不良,水分无法有效渗透,从而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壤的肥力。
地膜残留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隐患。
二、对策研究1.加强地膜回收工作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农民主动参与地膜回收工作。
建立健全地膜回收收购机制,给予农民一定的回收补贴,提高地膜回收的积极性。
2.推动地膜回收新技术的应用近年来,一些新型的地膜回收技术已经逐渐出现,如地膜回收机、地膜自然降解材料等。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鼓励农民使用这些新技术,以解决传统回收方式繁琐、低效的问题。
3.建立地膜回收管理体系政府应加强对地膜回收管理的监督和指导,建立地膜回收的全程闭环管理体系。
建立地膜回收工作考核机制,对地膜回收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三、成效预期1.减少土壤污染通过加强地膜回收工作,可以有效减少地膜残留对土壤的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2.提高土壤肥力有效回收地膜可以保持土壤通气性,改善土壤环境,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对作物的供养功能。
3.保护水源减少地膜残留可以减少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污染物质,保护水源,维护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农业地膜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农业地膜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农业地膜污染是当前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一大难题,随着地膜使用量的增加,地膜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防治和解决地膜污染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从地膜污染的现状入手,探讨农业地膜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
一、地膜污染的现状农业地膜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地膜残留、破碎、变形等现象,严重影响土壤质量和农产品品质。
目前,地膜污染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地膜污染的成因地膜污染的主要成因包括地膜的低降解性、地膜回收利用率低以及地膜管理不善等因素。
这些因素导致地膜在农田中长期残留,无法有效降解,从而造成地膜污染问题。
三、地膜降解技术的研究目前,研究者通过生物降解、物理降解、化学降解等多种途径对地膜的降解进行研究,旨在找到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地膜降解技术,以减少地膜污染问题。
四、地膜回收利用技术的探讨地膜回收利用是解决地膜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目前,研究者通过设计和开发地膜回收利用技术,提高地膜的再利用率,减少地膜在农田中的残留,从而有效防治地膜污染。
五、地膜管理技术的改进地膜管理是防治地膜污染的重要环节。
研究者在地膜管理技术上进行改进,提高地膜的使用效率,减少地膜在农田中的破碎和变形,减少地膜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
六、地膜污染防治技术的集成应用为了更加有效地防治地膜污染问题,研究者通过集成多种地膜污染防治技术,综合应用于农田生产中,最大程度地减少地膜对农田和环境的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七、地膜污染防治技术的示范推广为了促进地膜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者开展地膜污染防治技术示范推广,向农民普及环保地膜使用知识和技术,提高农民对地膜污染问题的认识和防治能力。
八、地膜污染防治技术的政策支持政府在推进地膜污染防治技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者提出应加强对地膜污染防治技术的政策支持,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推动地膜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九、地膜污染防治技术的经济效益地膜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减少地膜污染问题,还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
自治区农田地膜使用与残膜治理调研报告(定稿)

调研报告已基本定稿,请送董新光主任和调研组全体成员阅并提出修改意见。
李磊13/11自治区农田地膜使用与残膜治理情况调研报告为从根本上解决农田地膜污染问题,确保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安排,常委会副主任董新光带队分别于4月中旬、7月上旬和10月下旬,在农作物春播、生长、秋收三个关键节点,深入伊犁州、博州、昌吉州和兵团第四、五、八师等单位进行深入调研。
调研涉及农业、环保、科技、发改、经信、质监、工商等多个部门和农民、种植大户、科研院所及地膜生产企业等多个单位,通过一年来对地膜使用全过程的跟踪调查,比较准确的摸清了农田地膜的使用、残留和污染情况,理清了治理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找到了治理污染的解决途径和办法。
一、农田地膜使用与残膜治理现状(一)我区农田地膜覆盖面广使用量大一是农田地膜推动了种植业生产的不断创新。
我区农田地膜使用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伴随着农村改革和一系列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的运用发生发展的,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由窄膜变宽膜、单层变双层,从沟植平铺到膜下滴灌,地膜的功能和作用不断得到扩大,已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生产资料。
二是农田地膜使用效果明显。
农田地膜在充分发挥“保墒、增温、抑制杂草”作用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种植环节,减轻了劳动强度,解放了农业劳动力。
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种植水平和生产能力,粮食、棉花、油料三大主要作物单产30年间分别提高了180%、140%、135%,从根本上解决了新疆粮食短缺的问题,成就了棉花在全国的领跑地位。
三是农田地膜发展迅速。
从早期的棉花,逐步发展到玉米、小麦、水稻、瓜菜等40多种农作物。
目前,我区地膜面积已达4700万亩(含兵团),地膜年使用量达15.94万吨,已成为我国地膜覆盖面积最大、用量最多的省区。
(二)农田地膜残留逐年增加,已对农业生产带来影响一是改变土壤结构。
农田残膜会降低土壤含水量,削弱抗旱能力,引起次生盐渍化,造成土壤板结且肥力下降,阻碍土壤对农作物水分、养分供应。
新疆岳普湖县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疆岳普湖县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新疆岳普湖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行政区域。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农田地膜的使用已成为农民在种植作物时的一种常见做法。
随之而来的地膜残留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本文将对岳普湖县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对农田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现状调查1. 地膜使用现状:岳普湖县的地膜使用量逐年增加,主要用于大棚蔬菜、水果等作物的覆盖。
地膜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但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影响。
2. 地膜残留情况:调查发现,岳普湖县的农田中存在大量残留的地膜,这些地膜多年未清理,严重影响了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导致土壤贫瘠化,并对作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3. 污染源分析:地膜残留污染主要来源于农民对地膜的使用不当,包括地膜材质选择不合理、使用寿命过长、废弃处理不规范等问题。
二、地膜残留污染对农田环境的影响分析1. 土壤质量下降:大量残留的地膜导致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受损,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2. 土壤污染风险:地膜中的化学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释放到土壤中,形成潜在的土壤污染风险,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3. 农田生态系统破坏:地膜残留污染不仅影响土壤和农作物的生长,还对农田生态系统产生破坏作用,降低农田的生态效益。
三、对策研究及建议1.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对地膜使用和废弃处理的管理,建立健全地膜回收和再利用的政策法规,规范农民的地膜使用行为,引导农民使用环保型地膜产品。
2. 推行地膜回收再利用: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推动地膜回收再利用工作,建立地膜回收站点,引导农民主动回收和处理废弃地膜,减少地膜残留对农田环境的影响。
3. 推广生物降解地膜:积极推广使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这类地膜可以在一定时期内自然降解,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和影响,有利于维护农田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膜覆盖与污染现状调研报告
当前,举国上下都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各行各业都在走低碳经济之路,节能减排,注重环保,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去冬今春,我办根据工作职能,赴部分乡、村、农户、田块开展地膜对农田污染专项调查,广大农户普遍反映地膜覆盖技术好,增产增效,给他们带来了实惠。
当问到残膜是怎样处理的?老百姓回答的非
常简单,“庄稼收了以后,地用牛一耕,把它翻到田里就完事了,哪还有闲功夫把残膜捡起来”。
万事万物都是双刃剑,只知地膜覆盖的好处,而不知残膜的危害,真是令人担忧。
一、地膜覆盖现状与污染
地膜覆盖现状
我区的地膜覆盖技术大面积推广始于年,当年推广地膜玉米8000多亩,后逐年
递增,高峰期达到了万亩,占玉米面积的60%,二高山村农户种植地膜玉米基本上是100%,
号称是“白色的技术革命”。
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玉米单产,增加了总产,解决了农民的温饱。
地膜覆盖技术从单一的地膜玉米,地膜马铃薯向地膜蔬菜延伸。
到中期,高山的地膜白菜、地膜萝卜种植技术在我区安家落户,每年种植面积2万多亩,亩产值翻几番,给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繁荣了农村经济,带动了相关的产业发展。
残膜污染现状
据查,凡是种过地膜覆盖的田块,到田间一看,除土壤中的地膜看不到以外,田边地角地膜随处可见,迎风招展,非常招眼。
我们过细算一笔账,一亩地膜玉米需地膜公斤,累计用地膜800吨,一亩地膜蔬菜需地膜3公斤,累计用膜1200吨,还不计算地
膜马铃薯等其它作物覆盖用膜,仅两项地膜覆盖用膜就超过2000吨。
这些地膜基本都
被农民耕地时翻在20CM土壤的耕作层中,
这些地膜被埋在土壤中,久而久之,其污染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二、地膜覆盖的主要优点
地膜覆盖的主要优点
1、增加地温。
地膜覆盖,不仅起保温
保温作用,而且增温快,保温时间长。
在耕作层中比露地土温高5?6℃。
2、有利于有机质分解。
通常情况下,
由于土温低,导致有机质分解缓慢,甚至不分解,易造成农作物缺肥而减产。
地膜覆盖后,由于土温增高,保温时间长,土壤中的好气微生物活动加快、加速有机质分解转化,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肥源。
3、有利于优良品种推广。
一般优良品
种生育期较长,需要的有效积温高,不适应高山种植,然而地膜覆盖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
由于地膜覆盖可以提早半个月播种,膜内温度增高,保温时间长,有效积温大大增加,适应优良品种的正常生长。
4、减少劳动强度。
一般农作物播种后,需中耕除草2?3次,既费力又费时。
而地膜覆盖的农作物,不需中耕除草,既省力又省时,减少了劳动强度。
5、保水保肥。
地膜覆盖保护土壤,减
少水分蒸发,缓解地面浸流,起到有效保水、
保肥、保土作用。
6、提高光合效率。
覆盖的作物,植株
粗壮、叶色嫩绿、光合效率高、生物产量好,为粮食增产奠定了基础。
地膜覆盖存在的不足
1、土壤肥力减退。
地膜覆盖的土壤温
度升高,导致土壤好气微生物活动加剧,加速土壤中的有机质过度分解和转化,虽然当季作物产量高,可给下一季或次年作物因缺肥而减产,久而久之,土壤肥力严重不足,即使再增加肥料,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恢复土壤肥力。
2、残膜污染土壤。
地膜较薄,在地里
经日晒雨露,极易破损,尤其是地膜边压在土壤中,在清理残膜时,稍不注意,就会残留在土壤中,加之大多种植农户,忽视清理残膜的重要性,庄稼收获后,地膜均被翻耕在土壤中,造成地膜污染。
三、地膜污染的几种表现
地膜污染,是指农作物收获后,地膜未经清理就被翻耕到土壤中的耕作层,对下一季作物生长带来诸多不利,这就叫地膜污染。
土壤一旦被地膜污染后,有以下几种表现。
假旱现象。
因残膜都在土壤的耕作层中,大都作物的根系都分布在耕作层中,一旦土地被地膜污染后,植物幼苗的根系穿透力很小,很难穿透地膜吸收正常生长需要的水分,即是田间持水量达到最大时,植物的根系也很难吸收到水分,常常处于饥渴状态。
雨过天晴,太阳一晒,就会造成植株脱水卷叶,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减产。
缺肥现象。
土壤一旦被地膜污染,植物的根系不能吸水,也就不能正常吸肥,既是土壤中的肥力再充足,对作物来说,也只能是望肥止渴,根本解决不了作物正常生长需要的肥料,常常会导致微量元素的奇缺。
假病现象。
土壤被地膜污染后,作物的根系不能正常吸收水肥,造成植株矮小,生物产量低,作物的产量也就不言而喻了。
尤其是微量元素缺乏的,导致作物叶片发紫、叶片发红、花叶、叶片起皱,叶片边缘干枯等病害症状。
这就是地膜污染的假病现象。
板结现象。
土壤被地膜污染后,残膜堵塞土壤毛细管,造成田间持水量过大,厌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