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学

合集下载

论元明清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与地位

论元明清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与地位

论元明清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与地位明清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贡献和地位。

下面列举几方面:1. 文学体裁丰富多样:明清时期,文学体裁愈加丰富多样,包括诗歌、散文、戏曲等。

明代诗歌侧重于表现个人感情,清代则注重抒发社会风貌和时代变迁。

明代散文注重思辨,清代则强调文辞优美,追求浪漫与情调。

明清戏曲经历了较大变革,如元杂剧衍化为明代杂剧,后来形成了清代优秀剧种四大独幕剧种等,对中国古代戏曲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 文学思潮的发展:明代文学思潮丰富多元,既有复古派的唐宋传统继承,又有创新派的大胆变革。

如王世贞提出"诗以时为贵",强调诗歌要与时代相结合;杨慎、杨贤亲近民间,推崇自由奔放的民间文学;严复重视古文体,主张用古文体写作以表达真情实感等。

明代文学思潮的多样性为后世文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3. 文人士大夫的重要作用:明清时期的文学发展与文人士大夫密不可分。

文人士大夫作为社会精英,对明清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们多才多艺,既从事文学创作,又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和发扬。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影响深远,而且为后世文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遗产。

4. 文化交流与对外影响:明清时期,中国的文学与外界产生了广泛的交流与互动。

明代时,随着中国海上贸易的发展,一些海外文化和思想观念开始渗入中国文学。

清代时期,中国开始与西方的文化接触,西方文学对中国文学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种文化交流使得明清文学具有独特的跨文化特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史更加丰富多彩。

总的来说,明清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丰富的文学体裁、多元的文学思潮、文人士大夫的重要作用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它们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支撑。

元明清文学常识

元明清文学常识

元明清文学常识元明清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下是一些元明清文学常识:1. 元曲: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形式。

元曲在内容上广泛反映了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2. 杂剧:杂剧是一种戏曲形式,通常由四折组成,有时还会加上一个楔子。

元杂剧的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等。

3. 散曲:散曲是一种诗歌形式,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

散曲的内容较为广泛,有抒情、写景、叙事等多种题材。

元散曲的代表作家有马致远、张养浩等。

4. 明清小说: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有《三言二拍》《聊斋志异》等。

5. 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分章叙事,每章都有一个标题,通常是两句相对的句子。

章回小说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6. 谴责小说:谴责小说是明清小说的一种类型,主要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面。

代表作有《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等。

7. 四大名著:四大名著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它们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8. 戏曲:明清时期的戏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戏曲作品。

代表作品有《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

9. 诗:明清时期的诗歌也有一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诗人和诗作。

如明代的杨慎、清代的钱谦益等。

10. 散文:明清时期的散文也有一定的成就,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散文家。

如明代的归有光、清代的桐城派等。

元明清文学背诵篇目

元明清文学背诵篇目

元明清文学背诵篇目
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于谦《石灰吟》
赵翼《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
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刘秉忠【干荷叶】(干荷叶,色苍苍)
关汉卿【一半儿】《题情》(碧纱窗外静无人)、【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之【黄钟尾】
白朴【天净沙】《秋》
卢挚【寿阳曲】《别珠帘秀》
姚燧【凭栏人】(欲寄君衣君不还)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金字经】(夜来西风里)、【双调·夜行船】《秋思》之【离亭宴带歇指煞】、【寿阳曲】《远浦归帆》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可久【金字经】《春晚》(惜花人何处)
乔吉【折桂令】《荆溪即事》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之【滚绣球】、【耍孩儿】、【二煞】、【一煞】、《单刀会》之【驻马听】(水涌山叠)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之【滚绣球】、【叨叨令】
高明《琵琶记》第二十一出之【前腔】(糠和米本是相倚依)
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之【绕地游】、【皂罗袍】。

《元明清文学》课件

《元明清文学》课件

明代戏曲
总结词
繁荣发展,影响深远
详细描述
明代戏曲在继承元代杂剧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南戏为主的多种戏曲形式,如传奇、杂剧等。这些戏曲作品题材广 泛,风格多样,语言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们在音乐、舞蹈、表演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 ,对后世的戏曲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小说
总结词
通俗易懂,影响广泛
深远的影响。
04
清代文学
清代戏曲
总结词
地方戏曲的繁荣
清代戏曲在继承前代戏曲传统的基础上,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色。
清代地方戏曲蓬勃发展,如京剧、昆曲、 秦腔等,这些戏曲形式具有浓郁的地域特 色和民族风格。
剧目内容的丰富
艺术形式的创新
清代戏曲在内容上涵盖了历史故事、民间 传说、社会现实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多元面貌。
元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影响 ,如《一千零一夜》等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翻译与改编
元明清时期,中国文学家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了翻译和改编,如《 古兰经》的翻译和《圣经》的改编等。
借鉴与创新
元明清文学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进行了借鉴和创新,如小说、戏曲 等形式的发展和变革。
详细描述
明代小说以章回体形式为主,题材广泛,包括历史、传奇、志怪、言情等。这些小说语言通俗易懂, 情节曲折离奇,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作品更是成 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诗歌
总结词
清新自然,风格多样
详细描述
明代诗歌在唐宋元三朝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七言、五言为主的诗歌形式。这些诗歌作品 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风格,也有婉约柔情的风格。明代著名的诗人有杨慎、杨维 桢、高启等,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

元明清所有文学

元明清所有文学

1279元朝统一。

元初北方诗人刘因、王恽等继承金元好问传统,南方诗人方回、戴表元、赵孟頫等稍变宋末江湖派诗风,各自维持原有统绪。

至成宗元贞、大德后,始形成南北统一的元代诗风。

在宋杂剧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杂剧逐渐成熟并开始兴盛。

公元1295年元成宗元贞元年元贞、大德年间,杂剧创作出现高峰。

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等。

关汉卿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调风月》、《拜月亭》、《单刀会》等。

白朴作有《梧桐雨》、《墙头马上》等。

马致远作有《汉宫秋》等。

王实甫作有五本杂剧《西厢记》等。

元贞、大德年间的杂剧代表作品还有《李逵负荆》(康进之)、《双献功》(高文秀)、《赵氏孤儿》(纪君祥)、《潇湘雨》(杨显之)、《秋胡戏妻》(石君宝)、《柳毅传书》(尚仲贤)、《张生煮海》(李好古)、《虎头牌》(李直夫,女真族)、《包待制陈州粜米》(无名氏)等。

元初至元贞、大德年间,散曲逐渐发展成熟并出现创作繁荣局面。

代表作品有关汉卿的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白朴的套曲〔仙吕•点绛唇〕《金凤钗分》、马致远的套曲《双调•夜行船〕《秋思》及小令〔天净沙〕《秋思》等。

公元1306年元武宗大德十年大德末年以后,杂剧创作中心逐渐由大都南移杭州,开始趋向衰落。

元代后期的代表作家有郑光祖、宫天挺等。

郑光祖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被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作有《倩女离魂》等。

宫天挺作有《范张鸡黍》等。

公元1315年元仁宗延祐二年恢复科举考试,专立德行明经科。

延祐时期前后,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并称“元诗四大家”。

虞集作有诗《挽文丞相》等。

公元1321年元英宗至治元年元代中后期,散曲的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张可久、乔吉、睢景臣等。

张养浩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张可久作有〔卖花声〕《怀古》等。

乔吉作有[水仙子]《重观瀑布》等。

睢景臣作有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等。

元代后期,诗词代表作家有萨都剌(回族)、王冕、杨维桢等。

元明清文学概述

元明清文学概述

元明清文学概述元代文学一元代文学的背景:元朝是少数名族统治的时代,政治上实行民族压迫政治、经济上农业逐渐恢复并且重视商业经济的发展、文化上程朱理学影响下降,儒生失去仕进机会地位下降,这些背景造成了正统文学的衰退,非正统文学的发展。

二元代文学的特点:由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以及文学本身的种种原因,传统的诗词古文创作局限于少数文人的范围,新起来的戏曲小说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好,流行南北。

特别是杂剧成了元代趺学创作中最受欢迎的剧艺。

前人把它和唐诗、宋词并称,作为一个朝代文学艺术的代表,许多作家也享受很高的荣誉。

三元代文学的表现:1作为正统文学样式的诗文,这时与前代相比处于低谷时期。

然而,元代的诗文作家和作品的数量相当多如“元诗四大家”以及杨维桢,并且他还开创了“铁崖体”。

这时还出现了许多擅长诗文的少数民族作家,如耶律楚材,其存诗七百多首。

元代散文则沿着唐宋古文的道路发展并下启明代文风。

2作为非正统文学的杂剧和散曲得到很好的发展。

这时出现了杂剧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

他们的代表作《窦娥冤》、《西厢记》、《梧桐雨》、《汉宫秋》。

他们的文采繁富,意境深远,具有浓厚的诗味。

元代的散曲与杂剧的创作基本相似,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北方后来移到南方。

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和卿,以及被誉为“曲壮元”的马致远、卢挚。

3重要作家作品关汉卿是元代文坛上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他最具代表的作品是《窦娥冤》。

该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官场的腐败,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

艺术特色1、从人物的形象塑造看,他在杂剧里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元杂剧的人物画廊增添了色彩。

2、关汉卿善于通过尖锐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道德情操。

3、关汉卿善于扣紧人物的身份、地位、遭遇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并在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4、从结构布局看,关汉卿善于紧扣作品的主题,采用环环紧扣和步步进逼的结构手法设计场面和安排人物。

元明清文学研究

元明清文学研究

元明清文学研究文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元明清三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时期,代表着中国文学的高峰。

本文将从元明清三朝文学的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对元明清文学进行研究,旨在探究元明清文学的魅力及其传承价值。

一、元明清三朝文学的特点元明清三朝文学各具特色,但也有共性之处。

首先,这三个时期的文学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高峰,侧重于对个体的思想和情感的描写,对人性、社会及历史等方面都有深刻的思考和表达。

同时,这三个朝代的文学在艺术手法上也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元代文学在艺术性上更加注重诗歌和戏曲的形式,明代文学更加注重小说的发展,清代文学则在各种艺术形式中融合了许多的元素而呈现出独特的魅力。

二、元明清文学的代表作品元明清三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不胜枚举,但其中一些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藏。

其中,元代的《西厢记》以及明代的《红楼梦》、《水浒传》等作品都是不容忽视的经典之作。

《西厢记》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佳作,是元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唯美的爱情故事和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而著称。

该作品使元曲在戏曲艺术中达到了新的高峰,是中国古代文学真正完美结合智慧和情感的杰作。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以幽默诙谐、风趣幽深和寓意深刻而闻名于世。

作者曹雪芹借助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深刻揭示了封建贵族末代的堕落和灭亡,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的文学杰作。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以英雄豪杰为主题的代表作,以宋江等一众好汉的故事为主线,塑造了一批惩恶扬善的英雄形象,被后人赞誉为“中国第一英雄小说”。

三、元明清文学对后世的影响元明清三朝文学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和智慧。

首先,在艺术表现上,元明清文学为后代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它们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其次,在人文思想方面,这三个朝代的文学作品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哲学、伦理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思考和表达。

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元曲的代表人物是下列哪一位?A. 李白B. 杜甫C. 关汉卿D. 王安石答案:C2.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明代小说?A. 《水浒传》B. 《西游记》C. 《红楼梦》D. 《三国演义》答案:C3. 清代文学中,被誉为“小说之冠”的作品是:A. 《聊斋志异》B. 《儒林外史》C. 《红楼梦》D. 《金瓶梅》答案:C二、填空题1. 元代文学的两大支柱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元曲、元杂剧2. 明代四大奇书指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________。

答案:《金瓶梅》3. 清代文学中,________是小说创作的高峰。

答案:《红楼梦》三、简答题1. 简述元曲的特点。

答案: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一种形式,其特点包括:语言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既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有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 明代小说的发展有哪些特点?答案:明代小说的发展特点主要包括: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反映了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3. 清代文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清代文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小说创作达到高峰,如《红楼梦》等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也有新的发展;文学批评和理论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四、论述题1. 论述《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它以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内容,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全貌。

作品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故事,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悲剧。

《红楼梦》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成就,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2. 论述元明清时期文学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答案:元明清时期文学的演变过程体现了从元代的元曲、元杂剧的兴起,到明代小说的繁荣,再到清代小说创作的高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元明清文学选讲引言——元明清文学的基本特征1、通俗文学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潮元明清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大变化、大转折的时代。

中国古代文学从传统的以“贵族”、“精英”为主的文学转变为以“通俗”、“庶民”为主的文学,从“纯文言”的文学转变为“文”、“白”并重,甚至“白话文学”大行其道的文学。

白话通俗文学逐步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潮。

文学创作与消费的主体既包括少数“贵族”、“精英”阶层,也包括广大庶民百姓。

文学已成为一种全民的事业。

2、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学现行的多种中国文学史,只讲汉民族作家及其作品,好像中国一部五千多年的文学史只是汉民族的文学史,这是不全面的。

中国古代诸多少数民族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

元明清时代蒙古族的《蒙古秘史》、藏民族的《格萨尔王传》、《颇罗鼐传》、满族传说《尼山萨满传》以及苗族、白族、土家族等古典诗歌均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光辉篇章。

它们是元、明、清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应该被人们永远铭记。

3、流派众多,百家争鸣“流派”是元明清文学、尤其是明、清文学的一个关键词。

明、清诗词流派之多可谓超轶前朝,为中古代文学之“极盛”。

明代诗歌有“明初五派”、“三杨台阁诗派”、“茶陵诗派”、“前、后七子诗派”、“唐宋诗派”、“公安诗派”、“竟陵诗派”等重要流派,清代诗歌则有“神韵”、“格调”、“肌理”、“性灵”、“娄东”、“虞山”、“秀水”、“湖湘”、“同光”等重要门派。

清词则有“云间”、“柳洲”、“浙西”、“阳羡”、“常州”、“临桂”等重要派别。

4、文学创作的多向多维其一,文学体式的多样态。

中国古代各种文学样式,如小说、戏曲、诗歌、散文、词、赋、散曲等在元明清时代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在此时代,“新文学”小说、戏曲后来居上,且逐渐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潮,但传统文学,如诗歌、散文、词、赋,并不象一些文学史著作所宣称的那样退出了历史舞台,或者被边缘化,而是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依然是明清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体式而言,明清文学再也不是“有残缺的文学”。

其二,有自已独特的风格。

与唐宋时代中国古代文学比照,元、明、清文学有着自已的独立风神,尤其是元明清诗、词有着自已的独特魅力。

如果说唐诗以风华取胜,宋诗以理趣独擅,那么明清诗词则以风骨的“冷峻”打动人心。

如果说,唐诗以青春的活力而光彩照人,宋代诗、词以中年的理性而独辟蹊径,那么,明3清诗词则以老年的饱经风霜与充满智慧而别有天地。

其三,女子作家成为文学创作的生力军。

胡文楷《历代妇女著考》,4000多位女作家及作品,其中明代260多位,清代3000多位及作品。

明清女子文学家不仅数量多,而且创作质量高,产生了一些优秀的女作家。

我们应当要“重写文学史”,要让被遮蔽的中国古代女子文学“浮出历史地表”。

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明、清文学不能让女子文学缺席。

其四,文学批评的兴盛。

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有两个高潮期,一是魏晋南北朝时代。

产生两部不朽的文学批评著作,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

二是清代。

清代词话、诗话著作大量涌现。

唐圭璋《词话丛编》收86种词话,清代词话有70多种。

著名的有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况周颐《蕙风词话》等。

郭绍虞编《清诗话》、《清诗话续编》,收清代诗话50多种。

其中著名的有王士祯《师友诗传录》、《渔洋诗话》、贺裳《载酒园诗话》、刘熙载《诗概》等。

题菊不共春光斗百芳,自甘篱落傲风霜。

园林一片萧疏景,几朵依稀散晚香。

明.周赛贞《士斋集》咏菊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清《红楼梦》林黛玉警女侯门女子纵奢华,不及村中农妇家。

晨起采桑经绿野,夜半供蚕月西斜。

(明.桑贞白)5春宵一钩新月射房栊,拂拂清风入幕中。

啼鸟数声醒枕梦,杜鹃花发半窗红。

(明.桑贞白.《香奁诗草》)春日山中避俗寻幽处,度闲课小诗。

城中消息断,林下起居迟。

家事邻翁话,机心野鹤知。

峰头云忽变,薄暮雨来时。

(明.顾璘《顾华玉集》)第一讲关于元杂剧附散曲一、中国古典戏曲的主要质素1、高度的综合性:文学、美术、音乐、表演等综合体,如昆剧、京剧等。

2、浓厚的抒情性:演员表达主要通过诗歌的演唱。

以唱为主,以说为辅。

中国古代戏曲多为诗剧。

3、表演方法上的程式性与虚拟性。

所谓程式性:是指生活动作的规范化,即将原初生活形态根据形式美的要求提炼为一套固定的、细密的、精美的形式规范或动作符号。

所谓虚拟性:主要体现在对舞台空间处理的灵活性与写意原则与假定原则,中国古典戏曲对空间的处理不可能象摄影与电影一样原生态地反映空间景物与时空移动。

二、元杂剧的体制7①首先为“一本四折”一楔子。

“一本”是指一场戏,体现在文学创作上就是一个剧本。

“一折”就是一场戏的一个段落,或者说一个相对独立的情节。

“一本四折”是说,元杂剧一场戏的剧情大多由四个相对独立的段落或者说情节构成的。

“楔子“,也就是“引子”,元杂剧常常在正剧开演前安排一小段表演以介绍剧情,被称为“楔子”。

元杂剧也有打破“一本四折”创作体式而采用多本多折剧本的,如《西厢记》就为五本二十一折。

②元杂剧的角色安排:主要分为四大行——旦、未、净、杂。

旦:剧中女性。

主角为正旦。

此外还有副旦、老旦、小旦、花旦、色旦等。

未:剧中男性。

主角为正未。

此处还有副未、大未、二未、小未等。

净:剧中扮演刚强、狞恶的人物,多为男性,也偶尔有女性。

此外还有副净、二净等名目。

杂:跑龙套的人物。

在剧中出场不多,对剧情没有什么影响的人物,在元杂剧中统称“杂”。

③元杂剧的曲辞:曲辞是元杂剧的主要组成部分。

元杂剧往往通过大段的唱辞来抒发人物的感情,表现剧情。

没有曲辞就没有元杂剧。

元杂剧的曲辞主要由九个宫调组成。

宫调为我国古代音乐术语。

简单地说,就是歌曲的旋律。

元代燕南芝庵《唱论》:仙吕宫:清新绵邈南吕宫:感叹伤悲中吕宫:震荡腾挪黄钟宫:富贵缠绵正宫:惆怅悲壮大石调:儒雅蕴藉双调:健捷高亢商调:低沉凄怆越调:潺缓冷冽明代徐渭《南词叙录》:“今之北曲,盖辽、宋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宋未有曲也,自金元而后,半皆凉州嚎嘈之习,词9不能按,乃以新声以媚之。

”三、元杂剧的演进历程元杂剧的演进可以分成三个时期:蒙古时期: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前,蒙古贵族就十分喜爱戏曲。

南宋孟珙《蒙鞑备录》:“国王出师,亦从女乐随行。

”为元杂剧的萌芽期。

大都时期:为元朝早期。

统一中国,定都大都(今北京)。

这时名家蔚起,名著群出。

如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

“关、王、白、马”时号元曲四大家。

为元杂剧鼎盛期。

杭州时期:为元朝中后期。

元杂剧创作中心南移,主要剧作家多出生于南方,活动于杭州地区。

北方作家也流寓南方。

如郑光祖、乔吉、杨梓、萧德祥等人。

为元杂剧中衰期。

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吸收了诸宫调等讲唱文学的特点,并以北曲为声腔的新型文艺。

是一种集歌唱、舞蹈、念白、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

附散曲:散曲是一种起源于民间,与音乐关系密切,字句比词更为参差的自由诗。

它给过去诗词独霸的文坛注入了新鲜血液。

散曲主要分为小令、套曲两种形式。

思考:1、散曲与词有何区别?2、何谓小令、套曲?区别:三个方面。

第一,形式上的区别。

第二,音韵上的区别。

第三,风格上的区别。

人月圆(元好问)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

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人月圆(吴激)南朝千古伤心地,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天姿胜雪,宫鬓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11刘秉忠南吕·干荷叶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

减了清香,越添黄。

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秋江上。

关汉卿.不伏老(套曲)【一枝花】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

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

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熬到花残柳败休。

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第七】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

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

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

我是个锦陈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岗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

经了些窝弓冷箭蜡枪头,不曾落人后。

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踘;会围棋,会双陆。

我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唤取,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儿道上走。

13第二讲关汉卿与《窦娥冤》一、“杂剧班头”关汉卿●元末熊自得《析津志》:“生而倜傥,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明代臧懋循《元曲选序》:“躬践排场,脸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我是一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碗豆。

”“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二、《窦娥冤》新读☆文学与历史意义解读:●一位孤苦而不幸的女性●一位勇敢、坚贞的女性●一位刚烈的女性●一位具有牺牲精神的女性●读她的故事,你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同情,一种心魄的震撼与灵魂的洗礼,你会找到某种契合你内心的东西。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呢?莎士比亚认为是人,是那些具有高尚品德与善良人格的好人,因为他们是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长。

人生最丑恶的东西是什么呢?也是人。

是那些失去良知、无恶不作的坏人。

坏人的恶行比世界上任何一种动物都来得凶残、血腥。

●读《窦娥冤》你将知道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人性之美与人性之恶何在。

什么是人间的悲剧。

古代罗马著名历史学家李维在其所著《罗马史》中写道:●“历史研究过去的事,可以得到非常有用的教益。

在历史真相的光芒下,你可以清清楚楚看到各种各样的事例。

你应当把这些事例作为借鉴,如果那是好的,那末你就模仿着去做。

如果那是罪恶昭彰而最后身败名裂的,那末你就要引以为戒,歇力避免。

”(《罗马史》,罗伯茨之英译本,1928年伦敦版,第一卷第2页)《窦娥冤》既是一本文学书,也是一部历史,一部令人痛心而值得深思的历史。

☆窦娥悲剧成因之浅析:●远因: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缺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