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年人营造最佳的居住环境
建设老年人友好型社会营造和谐社区环境

建设老年人友好型社会营造和谐社区环境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建设老年人友好型社会成为了当代社会的新课题。
为了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我们需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社区环境。
本文将从社区规划、设施建设和社会关怀等方面,探讨如何建设老年人友好型社会,打造一个宜居宜老的社区。
一、社区规划社区规划是建设老年人友好型社区的第一步。
在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
首先,社区应该建设低密度的老年人居住区,为老年人提供宽敞明亮的居住空间。
其次,应该合理规划社区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比如医疗机构、养老院、休闲娱乐场所等。
此外,社区规划还需要考虑老年人的出行便利性,应该设立无障碍通道和便民设施,方便老年人的活动和交流。
二、设施建设设施建设是建设老年人友好型社区的关键环节。
首先,社区应该配备完善的医疗设施,包括医院、诊所和健康管理中心等。
这些设施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满足他们的健康需求。
其次,社区还应该建设充足的公共娱乐场所,如公园、健身房、图书馆等,供老年人休闲娱乐和交流。
另外,社区还应该设立便利的购物场所,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通过设施的合理布局和完善建设,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社会关怀社会关怀是建设老年人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环节。
社区应该积极组织各类关爱活动,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和身体健康。
比如定期开展文体活动、康复训练和健康讲座等,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此外,社区还应该设立老年人互助组织,发挥老年人的智慧和能力,为社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社会关怀的实施,可以增强老年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总结起来,建设老年人友好型社会,需要从社区规划、设施建设和社会关怀三个方面入手。
社区规划要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供宜居的居住环境;设施建设要完善医疗、娱乐和购物等方面的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社会关怀要组织各类活动,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事务。
关注人性,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

老 年 人 心 理 需 求 和 状 态 与 社 会 的 变 迁 、 庭 结 构 、 会 家 社
地 位 、 济收 人等 的 变 化 都 有 密 切 关 系 。 人 到 老 年 , 社 会 经 其 角 色 和 经 济 地 位 由 主 导 变 为 辅 助 , 来 其 生 活 时 间 结 构 和 生 带
q ai f te od p o l .B s d O h h s l i a a d p y h l ia h rce s c f od p o l, i i rp sd s v r u l yo l e pe t h ae n te p yi o c s c oo c c aa t t s o l pe t s p oe e ea og ln gl i r i e o l
维普资讯
关注人性 , 为老年人创造适宜 的居住环境
邓海波
( 张家 I市建筑设计院 = 1 张家I 052) = 7 4 1 0
郭晓君 成 丽 王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琬
张家 口 050) 7 00
摘
要 : 1 纪 我国 已进入 老龄 化社 会 , 善老 年人 居住 环 境质 量 刻不 容 缓 。 以老 年 人 的生 理 和 心 理 特 点为 2世 改
Ab ta t :Ou o nr a ntrd te a i g scey i h 1tc nuy.s ti r e tt mpo e i abtt n e vrn na sr c rc u ty hs e ee h gn o it n te 2 e tr s o i s ug n o i rv t a i i n io me tl d ao
料理 家务 和提 供 保 健 及 其 他 社 会 服 务 的老 年 人 来 说 , 区服 社 务项 目的完善 、 环 境 的改 善 显 得 特别 重 要 。 居住
建设老年人友善城市打造适宜老年人居住的城市环境

建设老年人友善城市打造适宜老年人居住的城市环境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下,老年人的生活和居住环境问题备受关注。
建设老年人友善城市,打造适宜老年人居住的城市环境,在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完善基础设施为了打造适宜老年人居住的城市环境,首先应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无障碍设施,对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
包括改造人行道,设置坡道和扶手,方便老年人的行动;增设盲道,帮助视力有障碍的老年人行动自如;设置电梯和扶梯,解决老年人爬楼梯的困难。
此外,加强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增加适老型公交车和便利老年人使用的交通工具,使老年人出行更加便捷。
二、提供便利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服务,是建设老年人友善城市的重要环节。
建立老年人关爱服务中心,提供养老、医疗、康复、娱乐等多样化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各类需求。
此外,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项目,如定期上门探访、健康监测、紧急救助、餐饮配送等,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安全和福祉。
三、建立健康养老体系健康养老是老年人友善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建立完善的医养结合机制,开展老年人医疗、康复和护理服务,提供全方位的健康养老保障。
此外,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养生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
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评估和干预,及时预防和治疗老年人常见疾病。
四、创造友善社交环境老年人需要社交和互动,创造友善的社交环境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举办老年人交流聚会,组织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为老年人提供广泛的社交和参与机会。
此外,加强家庭关爱和支持,鼓励和引导亲子、亲邻互助,构建亲情、友情、邻里关系的社区网络。
五、加强法律保障制定和完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加强老年人权益的保障和维护。
设立老年人维权服务中心,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解决老年人在生活、医疗、消费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加强对老年人的法律意识和权益意识教育,提高老年人自我保护能力,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养老院的绿化计划打造宜居的自然环境

养老院的绿化计划打造宜居的自然环境养老院作为为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和住宿服务的机构,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剧,养老院的建设和管理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养老院中,营造一个宜居的自然环境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绿化是打造宜居环境的重要一环。
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提升养老院的整体氛围,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居住环境。
在养老院内种植各种绿色植物和花卉,如矮生花、百合花、常春藤等,不仅可以增加空气质量,还能为老年人带来愉悦的视觉感受。
此外,散步在绿荫环绕的花园中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使老年人心情舒畅,释放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其次,养老院的绿化计划还应注重生态环保。
在绿化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对环境友好、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的植物品种。
避免使用对土壤和水质有害的农药和化肥,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的方式来保护生态环境。
在营造宜居环境的同时,兼顾生态环保,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养老院”的理念。
此外,养老院的绿化计划还应结合老年人的喜好和需求。
老年人往往会对植物、花卉等自然元素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偏好,因此在绿化设计中可以考虑老年人的审美需求和喜好。
例如,可以在院内设置各种庭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等景观,让老年人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到家的温馨和舒适。
最后,养老院的绿化计划还可以通过相关活动和项目来促进老年人的参与和互动。
在养老院中建立种植园、养鸟园、草坪足球场等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参与互动的平台,让他们参与到植物的养护、鸟类的观赏等活动中,增强身体和脑力的活动,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总之,养老院的绿化计划是营造宜居的自然环境的重要举措。
通过绿化计划,不仅可以提升养老院的整体环境品质,还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在绿化计划的实施中,应注重生态环保、老年人的需求和参与度,倡导绿色养老理念,为老年人打造一个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
营造居家养老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营造居家养老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居家养老成为了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选择。
为了让老年人能够在家中享受到舒适、安全、温馨的养老环境,我们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居家养老环境和氛围。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舒适的居住环境舒适的居住环境是居家养老的基础。
首先,我们需要确保房屋的基本设施完善,如水电供应、通风、采光等。
其次,要保持房屋的整洁和卫生,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干净卫生。
另外,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家具和床上用品,让他们能够得到良好的休息和睡眠。
二、安全的居住环境安全是居家养老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确保房屋的结构安全,定期检查房屋的墙体、地板、天花板等,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其次,要安装好防盗门窗和安全防护网,保障老年人的人身安全。
另外,要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生活设施,如扶手、防滑垫等,防止老年人摔倒和滑倒。
三、温馨的家庭氛围温馨的家庭氛围是居家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关心老年人的生活和需求,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其次,要为老年人提供适当的娱乐和休闲活动,如看电视、听音乐、读书等,让他们度过愉快的养老时光。
另外,要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的饮食和营养,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四、社区的支持和帮助社区的支持和帮助是居家养老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加强社区的服务和管理,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和帮助,如提供购物、医疗、娱乐等服务。
其次,要建立老年人互助组织和社交活动,让老年人能够参与到社区的生活中,增加他们的社交圈子和交流机会。
另外,要加强社区的安全管理,保障老年人的人身安全。
总之,营造居家养老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让老年人在家中享受到舒适、安全、温馨的养老生活。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老年人创造一个美好的居家养老环境和氛围。
老年人居住如何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

老年人居住如何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老年人的居住环境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为了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我们需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舒适的住房条件老年人的住房条件对他们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住房应该易于进出,没有过多的楼梯或其他障碍物。
独立生活的老年人应该选择一层或少有楼梯的住房,方便日常活动。
其次,老年人的住房应该具备必要的设施和便利性。
例如,老年人需要配备无障碍洗手间和浴室,以及容易操作的家电设备。
2. 加强社区关怀和支持老年人居住的社区应该提供关怀和支持。
社区可以组织各种社交活动,如老年人聚会、健康讲座、兴趣小组等,以帮助老年人建立社交网络和增强彼此之间的联系。
另外,社区可以提供必要的服务,如门诊、购物、健身等设施,以方便老年人的生活。
3. 关注居住安全问题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安全的需求更加重视。
居住环境应该确保老年人的安全。
社区应该加强对住房的安全检查,并提供相关安全设施。
例如,安装扶手、防滑地板、紧急呼叫系统等,以预防老年人发生跌倒和其他意外事件。
此外,社区应加强对老年人的防范意识培训,提醒他们避免盗窃和其他安全隐患。
4. 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服务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应该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服务。
社区可以设置心理咨询师,为老年人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社区应该提供健康服务,如定期体检、康复训练等,以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5. 鼓励跨代交流和互助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应该鼓励跨代交流和互助。
社区可以组织跨代志愿者活动,鼓励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这有助于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感,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
总结起来,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应该关注老年人的住房条件、社区关怀和支持、居住安全、心理支持和健康服务以及跨代交流和互助。
只有从多方面入手,才能真正提升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创造适宜老年人居住环境的重要性

创造适宜老年人居住环境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创造适宜老年人居住环境变得越来越重要。
老年人的健康和快乐生活取决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因此,创造适宜老年人居住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为什么创造适宜老年人居住环境至关重要的几个原因:1. 健康和安全:老年人通常体力和免疫力较弱,因此他们需要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居住环境。
例如,住所应该没有楼梯或者有坡度较小的楼梯,这样可以减少跌倒的风险。
此外,住所应该有足够的自然光线和良好的通风条件,以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促进老年人的健康。
2. 社交和活动空间:创造一个适宜老年人居住的环境不仅仅是提供舒适的住所,还包括社交和活动空间。
老年人需要和其他人交流和互动,以保持活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因此,社区应该提供一些公共场所,如公园、咖啡馆和社区中心,以供老年人参与各种活动和社交互动。
3. 医疗和护理设施:老年人在医疗和护理方面通常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因此,创造适宜老年人居住环境的一部分是提供足够的医疗和护理设施。
社区应该有便利的医院、诊所和护理中心,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此外,社区还应提供定期的健康检查和护理服务,以确保老年人的健康和福祉。
4. 交通和便利设施:老年人通常在移动和出行方面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创造适宜老年人居住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供便利的交通和设施。
社区应该有便利的公共交通系统,如巴士和出租车,以方便老年人的出行。
此外,社区还应提供一些便利设施,如超市、药店和银行,以满足老年人的日常需求。
创造适宜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步骤:1. 政府的支持:政府在创造适宜老年人居住环境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以促进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应提供资金和资源,以支持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建设。
2. 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社区应该针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规划和建设。
这包括提供适宜老年人居住的住所和公共设施,如公园、咖啡馆和社区中心。
此外,社区还应提供医疗和护理设施,以及便利的交通和设施。
如何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如何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资源,他们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我们有责任为他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以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首先,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需要从住房条件入手。
老年人的住房应该满足一定的标准,例如宽敞明亮的房间、无障碍的通道、安全可靠的楼梯和扶手等。
此外,老年人的住房还应该配备一些特殊设施,如无障碍卫生间、坐浴设备、防滑地板等,以便老年人能够更加方便和安全地进行日常生活。
同时,社区应该建设一些老年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交流和娱乐的场所,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其次,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还需要关注社区的建设。
社区应该设立一些老年人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如医疗、保健、心理咨询等。
社区还应该建设一些老年人健身设施,如健身房、步行道等,以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社交活动。
此外,社区还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安全保障,如加强巡逻、安装监控设备等,以防止老年人成为犯罪的目标。
除了改善居住环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还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和心理健康。
老年人常常面临着生活空虚、孤独、失去亲人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怀和陪伴。
社会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定期探访老年人,陪他们聊天、散步、看电视等,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此外,社会还可以开展一些老年人培训班,如书法班、舞蹈班等,以满足老年人的学习和娱乐需求。
另外,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还需要关注他们的医疗保健问题。
老年人常常面临着多种健康问题,如慢性疾病、失能等,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服务。
社会可以建立一些老年人专科医院或诊所,提供老年人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社会还可以开展一些老年人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总之,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型。老年公寓大多是社会力量承办的,价格较贵,而且有的配套设施还不太齐全,因此入住率
不高,只有40%左右。
第三种就是老年社区。它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方式。国家住宅工程中心联合十多个大专院校
提出了“老年人居住社区”概念,倡导通过设施硬件的建设,将“被动养老”转化为“主动养老”,
另外,以社区为主的文化设施数量十分有限"特别是文化广场!露天演出!科普画廊!街头报亭!社区图书馆!志愿者活动等既有意义又方便可行的休闲形式较少"让我们看下面这组数字:
以1999年为例,全国有艺术表演团体2632个;艺术表演场所1911处;文化馆2905个;公共图书馆2767所;博物馆1364个;广播电台296个,电影厂31个;故事片102部;电影放映单位69000个;电视台357座;电视剧发行数6227部(集);出版社530家;书店13573个;图书141831种;杂志8187种,文学刊物537种;中国作协会员6647人;报纸2038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50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937个"(引自5光明日报62000年12月13日)如果将每项数字除以1219亿人口,这些文化娱乐设施已是微乎其微,即便是完全服务于113亿老年人,也只是杯水车薪"
占33117%,其中城市占14178%,乡镇占15137%,农村占
43146%"
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虽然近几年老年人的文化程度
有所提高,但是全国成年人文盲的一半为老年人,老年人中
近60%为文盲,特别是女性老年人中80%为文盲"(上述
数据引自5工人日报62000年1月15日)
以北京市为例,2000年北京老年人口已达188万,占
(引自伊密,/社区-接过家庭照顾功能的第一棒0,5人口与
经济62000年第3期)
2中国老年人休闲生活的调查与分析
无疑,老龄化!高龄化社会的到来,意味着养老问题对社会介入需求加大,特别是富有闲暇时间的老年人的休闲问题,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日益突出且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他们的休闲生活状况究竟如何?下面我们先通过一些调查统计,来了解这个群体在休闲生活方面的现状"
如事先设置好的可拆改墙体和门洞;在墙上预先留好扶手的埋件,电器、电讯报警装置;地面要
防滑、防跌和防碰,不要出现高差;厨卫的门不应小于80厘米等等。
而社区其他服务设施的投入,也是一个理智的购房者和明智的开发商需要考虑的必然条件。
因此,建筑者和开发商一定要放眼长远,住宅几乎是人的全寿命的居住地方,住宅也要“长寿”。
采取“储备设施”是值得推厂的。
当然,根据不同需要,老年住宅应该多样化发展并互补,但无论哪一种模式,都要从适合老
年人需要出发,尽量扩大老人的交往空间,给老年人以新的生活和追求,充分享受人间的亲情。
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中的休闲问题
马惠娣1邓蕊2成素梅2
<自然辩证法研究第18卷第5期2002年5月>
文章编号:1000-8934(2002)05-0058-05
%。
社会养老包括几种:一是养老院或福利院。老年福利院主要供社会上无人赡养的老年人居住,
其中除了老年人个人使用的居住单元外,设置了简单的公用服务设施。此类养老院完全靠国家或
社会的慈善机构供养,属于救济型、福利性。目前这种养老方式“供不应求”。
二是老年公寓。老年公寓供老年人集居社会化养老使用,其中配有简单的公用服务设施,如
在城镇,7012%居住在农村"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间,
77102%的老年人与其子女或亲属住在一起,这已成为目前
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方式"但不能忽视的是,空巢老人(子女
不在身边)占11%,独居老人占10144%,与未成年的亲属
一起生活的占1125%"
老年人的婚姻状况是:有1118%的老年人从未结过
婚;离婚!丧偶者占32183%;与配偶一起生活的老年人占
对目前日渐热起来的兴建“老年社区”的概念,也有一些专家认为,普通住宅的老年化设计
是发展趋势,刘东卫就持此种观点。他认为,其实所谓“适应老龄化社会的住宅”,并非一定要
集中建设“特殊的老年住宅”,而是住宅要满足不同年龄居住者的需求,使住宅具有灵活性和可
改造性。日本提出了“百年住宅”和“长寿住宅”的概念就是坚持的这一理念。
(1)看电视是老年休闲的主要方式
据中国人民大学王琪延教授所做的/中国人的生活时间分配0研究组的调查情况统计结果(表一!表二):可以看出,第一,老年人比较注意身体健康,但是大多数老年人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精神健康问题;第二,老年人的
闲暇生活过度依赖于各种媒体,缺少多样性,其中,无指向性活动和被动休闲活动多,不能充分有效地运用闲暇时间说明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中还有闲暇真空地带;第三,老年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较少,说明我们在文化建设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老年人可以在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更多的作用"从北京市女性不同年龄段闲暇时间的分配表中(表三):我们可以看出,北京中老年女性(40-59岁)的文化精神生活十分匮乏"她们作为潜在老年人群,大部分闲暇时间花在看电视上,而不是有意识地为退休后的闲暇生活做必要的精神和技能方面的准备"一方面表明政府和社区没有有效地加以引导;一方面也表明个人缺乏关注自己精神健康和进行休闲教育的意识"
为老年人营造最佳的居住环境
现有的养老模式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台恩普介绍,目前,我国养老方式总体分为社会养老和居家养
老两大类型。居家养老,也称为在宅养老或家庭养老,从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生活方式和住宅
状况等方面的因素出发,大多数老年人采取了居家养老模式。比如上海2001-2010城市老年人
养老方式选择及住房需求调查显示,选择与儿女在一起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5.8
提高老年人自信、自立和自强的生活方式。
这种社区理想化的模式是:多在环境优美的郊区,是以家庭需要为规划的全功能亲人社区,
住宅多是家庭同住套型、邻居型、同一居住区内两套住宅单元的分开型等等,要有同时满足老、中、青三代的居住要求。它的根本特征是以家庭居住模式为主,并配置相应的服务设施和完善的
生活照料。
寻找更为现实的途径
年平均5%的速度增长"(参引5中国老年62001年第4期)
据1998年底的统计数字表明,中国老年人口为1124
亿,其中男性占48125%,女性占51175%"从年龄分布上
看,低龄老年(60-69岁)占59196%;高龄老年(80岁以
上)人数虽然增长较快,也仅占老年人口的8159%,其中女
性占多数,为63120%"从老年人居住情况看,2918%居住
总人口的1416%;2010年将达230万,占总人口的1619%;
到2025年,老年人口将猛增至416万,老年人口比例接近
30%"伴随老龄化过程的高龄化比重也将逐步提高"1997
年北京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1317万,约占老年人口的
8%;预计到2010年将增加到29万人,占老年总数的
1218%;2015年将增为39万人,约占老年人口的1315%"
(3)中国老年人休闲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上面的调查不难看出,中国老年人休闲生活状况让人担忧,其中,主要由经济!观念!政府组织等原因所造成的问题有下列几个方面:
家庭规模持续缩小,使得老年人缺乏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沟通"随着社会的发展,到21世纪初叶,第一代出生的独生子女正在逐渐进入竞争激烈的成人世界,中国家庭将逐步告别传统的几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方式,形成小型化的家庭格局"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已减少为3144人"(5中国人口报62001年3月30日)子女就业!成家后有的会远离父母,或不能住在一个地区"家庭结构的变化使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日益增多,这将导致老人与儿女!亲属之间见面机会减少!交流减少,给老年人的休闲生活留出一大空缺"由于缺乏沟通和交流,老年人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相当普遍,又缺乏必要的健康科学知识,不能及时诊治!调理,加剧了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个体与精神生态环境之间的疏离,给家庭和社会安定造成危害"事实已经表明,虽然老年人寿命延长,但生活质量并不高,孤独情绪导致许多老年人精神紊乱!丧失判断力!暴躁易怒"目前老年抑郁症!痴呆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据北京城区老年痴呆问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度和重度痴呆患病率60岁以上人口为1128%,80岁以上人口患病率高达10%"(见5三联生活新周刊62001年5月9日)休闲内容庸俗化!休闲行为被动化"报刊杂志!文学作品!影视!舞蹈!戏曲等文化艺术形式远离老年人,使得老年人的精神食粮极度匮乏"这个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反映老年人生活!符合老年人欣赏习惯的文学作品很少,即使偶然有合他们口味的演出,又因为价格太高!演出场次少!演出地域的限制而无法如愿"许多老年人戏称:/面包虽有,精神却时时感到饥饿"0因而,休闲生活的质量较低"由于中国电视的普及率只是近些年的事,对电视的理解还只限于感性阶段,对其负面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据零点公司的调查,6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看电视约为4小时16分"近些年来,老年人高发的心血管疾病!/三高0(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偏瘫!肥胖!癌症等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整日坐在电视机前,缺少体育运动和精神运动而导致的"社区建设不能充分地适应老年人休闲生活,尤其是文化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整体水平上看,社区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差,尤其在组织老年人休闲生活方面,更缺少专业人员"尽管在几年前,沿袭了几十年的/小脚0居委主任(由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年人担当社区管理人员)已被年富力强的新一代所替代,但是整体文化水平仍不高,尤其缺乏社区管理专业的培训"从我们对上海和北京两市居委会的调查和了解看,这方面的问题也很突出"近年来,社区建设虽然已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但对社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对社区建设理论!社区专业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还没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