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世系——明朝

合集下载

明朝皇帝世系表

明朝皇帝世系表
思宗朱由检(1610-1644)
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景帝朱祁钰(1428-1457)
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75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穆宗朱载垢(1537-1572)
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
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神宗朱翊钧(1563-1620)
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
明代皇帝世系表
太祖朱元璋(1328-1398)图二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惠帝朱允文(1377-1402)
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完整版)明朝皇帝世系表

(完整版)明朝皇帝世系表
宣宗朱瞻基(1398-1435)
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英宗朱祁镇(1427-1464)
年号“正统” “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
仁宗
宣宗
英宗
宪宗
孝宗
武宗
世宗
穆宗
神宗
光宗
熹宗
思宗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景帝朱祁钰(1428-1457)
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75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武宗朱厚照(1491-1521)
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武宗,孝宗长子。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淫过度,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世宗朱厚璁(1507-1566)
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世宗,宪宗孙,父兴献王。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0岁。
明代皇帝世系表
太祖朱元璋(1328-1398)图二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明代亲王郡王世系表(原创)汇总

明代亲王郡王世系表(原创)汇总

明代亲王郡王世系表(原创)汇总明代亲王郡王世系表完整版太祖系秦亲王世系太祖嫡二子朱樉建藩国于陕西西安府。

秦愍王(朱樉)-秦隐王(朱尚炳)-秦僖王(朱志堩)-秦怀王(朱志均)-秦康王(朱志邅)-秦惠王(朱公锡)-秦简王(朱诚泳)-秦昭王(朱秉欆)-秦定王(朱惟焯)-秦宣王(朱怀埢)-秦靖王(朱敬镕)-秦敬王(朱谊旐)-秦王(朱谊漶)-秦王(朱存枢)。

李自成攻破西安,朱存枢投降被俘。

秦愍王朱樉,太祖嫡二子,洪武三年封。

十一年就藩西安府。

二十八年薨。

1370~1395 秦隐王朱尚炳,愍嫡一子,洪武二十八年袭封。

曾镇压过沔人高福兴暴动。

成祖称帝,曾谴使西安,尚炳初时傲慢无礼,后为成祖威胁,才谢罪归服。

永乐十年薨。

1395~1412秦僖王朱志堩,隐嫡一子,永乐十年袭封。

二十二年未娶薨。

1412~1424秦怀王朱志均,隐庶二子,初封渭南王,永乐二十二年进封。

宣德元年未娶薨。

1424~1426 秦康王朱志[土挈],隐庶三子,初封富平王,宣德三年进封。

景泰六年薨。

1428~1455 秦惠王朱公锡,康嫡一子,天顺二年袭封。

成化二十二年薨。

1458~1486秦简王朱诚泳,惠庶一子,成化四年封镇安王,弘治元年袭封秦王。

十一年薨。

无子。

1488~1498秦安王朱公铭,康庶三子,封临潼王,追封秦王。

秦庄王朱诚澯,安嫡一子,袭临潼王,追封秦王。

秦昭王朱秉欆,简从弟临潼王朱诚澯庶一子,初袭临潼王,弘治十三年嗣封秦王。

追谥其祖朱公铭为安王,父朱诚澯为庄王。

十四年薨。

1500~1501秦定王朱惟焯,昭庶一子,正德四年袭封。

嘉靖二十三年薨。

无子。

1509~1544秦恭王朱诚润,追封。

秦顺王朱秉柎,追封。

秦端王朱惟燫,追封。

秦宣王朱怀埢,定再从弟奉国将军朱惟燫之子,初封镇国中尉,嘉靖二十七年嗣封秦王。

追谥其曾祖镇国将军朱诚润为恭王,祖辅国将军朱秉柎为顺王,父朱惟燫为端王。

朱诚润,安庶二子也。

四十五年,宣王薨。

1548~1566 秦靖王朱敬镕,宣庶一子,初封隆德王,隆庆三年袭封。

明代皇族世系表

明代皇族世系表

下面是一些明朝一些资料不知道对您有用没○明熙祖(太祖之祖父)诸子1 明仁祖(朱世珍)2 寿春王○寿春王(仁祖之弟)诸子1 霍丘王子:宝应王2 下蔡王3 安丰王子:六安王、来安王、都梁王、英山王4 蒙城王○明仁祖(朱世珍)诸子1 南昌王子:长阳王、靖江王2 盱眙王子:昭信王3 临淮王4 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年号洪武)诸子1 太子(朱标,早逝,追封明兴宗)2 秦王,建藩国于陕西西安府秦愍王(朱樉)-秦隐王(朱尚炳)-秦僖王(朱志堩)-秦怀王(朱志均)-秦康王(朱志邅)-秦惠王(朱公锡)-秦简王(朱诚泳)-秦昭王(朱秉欆)-秦定王(朱惟焯)-秦宣王(朱怀埢)-秦靖王(朱敬镕)-秦敬王(朱谊旐)-秦王(朱谊漶)-秦王(朱存枢)洪武三年(1371年)封,洪武十一年(1379年)就藩西安府。

李自成攻破西安,朱存枢投降被俘。

3 晋王,建藩国于山西太原府晋恭王(朱)-晋定王(朱济熺)-晋王(朱济熿)-晋王(朱美圭)-晋庄王(朱钟铉)-晋端王(朱知烊)-晋简王(朱新典)-晋惠王(朱慎鋷)-晋穆王(朱敏淳)-晋王(朱求桂)洪武三年(1371年)封,洪武十一年(1379年)就藩太原府。

李自成攻陷山西,晋王朱求桂与秦王朱存枢均被俘,入北京,不知所终。

4 燕王,建藩国于北平府明成祖(朱棣)燕王朱棣以一隅灭天下,四年“靖难”,攻破南京,夺得帝位,迁都北平,改名北京,传14帝,崇祯17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尽,明朝灭亡。

5 周王,建藩国于河南开封府周定王(朱橚)-周宪王(朱有火敦)-周简王(朱有爝)-周靖王(朱子垕)-周懿王(朱子驩)-周惠王(朱同镳)-周恭王(朱睦审)-周庄王(朱朝堈)-周敬王(朱在铤)-周端王(朱肃溱)-周王(朱恭枵)洪武三年(1371年)封吴王,洪武十一年(1379年)改封周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就藩开封府。

崇祯十四年(1641年)冬,李自成攻开封,朱恭枵出告示,杀贼一人者,赏黄金50两,贼久攻不克解围散去。

明朝皇室族谱一览表(明朝皇帝排列及辈分)

明朝皇室族谱一览表(明朝皇帝排列及辈分)

明朝皇室族谱一览表(明朝皇帝排列及辈分)第一代:太祖朱元璋;·第二代惠帝朱允炆,乃朱元璋长孙;·第三代太宗(成祖)朱棣,乃朱元璋四子(庶出),朱允炆之叔;·第四代仁宗朱高炽,乃朱棣长子;·第五代宣宗朱瞻基,乃朱高炽长子;·第六代英宗朱祁镇,乃朱瞻基长子;·第七代代宗朱祁钰,乃朱瞻基次子(庶出),朱祁镇之弟(后英宗复位,代宗被废);·第八代宪宗朱见深,乃朱祁镇长子(庶出),朱祁钰从子;·第九代孝宗朱祐樘,乃朱见深三子(庶出);·第十代武宗朱厚照,乃朱祐樘长子(武宗无嗣,乃由旁支皇室选择朱厚熜入继大统);·第十一代世宗朱厚熜,乃朱见深四子兴献王朱祐杬(庶出)之嫡长子,朱祐樘从子,朱厚照从弟;·第十二代穆宗朱载垕,乃朱厚熜三子(庶出);·第十三代神宗朱翊钧,乃朱载垕三子(庶出);·第十四代光宗朱常洛,乃朱翊钧长子;·第十五代熹宗朱由校,乃朱常洛长子(庶出)(熹宗死后无嗣,乃诏令五弟信王朱由检入继大统);·第十六代毅宗(思宗)朱由检,乃朱常洛五子(庶出)(毅宗死后,明朝覆灭,宗室乃于南方割据)。

以下为南明(含四帝一监国)第十七代安宗(质宗)朱由崧,乃朱翊钧三子福恭王朱常洵(庶出)嫡子,朱由校从弟,朱由检从兄(安宗被清军所俘,群臣乃先后拥立鲁王朱以海,韩王朱本铉监国,郑芝龙在福建拥立唐王朱聿键);·第十八代绍宗朱聿键,乃朱元璋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庶出)八世孙,唐端王朱硕熿之长孙,朱由检族叔(绍宗死后,福建群臣拥立朱聿鐭(南明绍武帝),然而一月就被清军灭亡,乃拥立桂王朱由榔);·第十九代昭宗朱由榔,乃朱翊钧七子桂端王朱常瀛(庶出)四子(昭宗死后,明朝再无皇帝,1684年康熙攻占台湾后,最后一个监国投海自尽,明朝遂彻底灭亡)。

明朝世系图

明朝世系图

明朝世系图第1代第2代第3代第4代第5代第6代第7代第8代第9代第10代第11代第12代朱元璋┬朱标懿文太子┬朱雄英虞怀王│├朱允炆建文帝│├朱允熥吴悼王│└朱允熞衡愍王├朱樉秦愍王├朱棡晋恭王├朱棣燕王┬朱高炽仁宗┬朱瞻基明宣宗┬朱祁镇┬朱见深明宪宗┬朱祐极悼恭太子│││││├朱祐樘明孝宗┬朱厚照明武宗││││││└朱厚炜│││││├朱祐杬兴献王┬朱厚熙岳怀王││││││└朱厚熜明世宗┬朱载基││││││├朱载壡││││││├朱载垕┬朱翊釴宪怀太子││││││└朱载圳├朱翊铃靖悼王││││││├朱翊钧明神宗││││││└朱翊镠潞简王┬朱常洛┬朱由校明熹宗│││││││├朱由㰒简怀王│││││││├朱由楫齐思王│││││││├朱由模怀惠王│││││││├朱由检明思宗│││││││├朱由栩湘怀王│││││││└朱由橏惠昭王││││││├朱常溆││││││├朱常洵││││││├朱常治││││││├朱常浩││││││├朱常润││││││├朱常瀛││││││└朱常溥│││││├朱祐棆岐惠王│││││├朱祐槟益端王│││││├朱祐楎衡恭王│││││├朱祐枟雍靖王│││││├朱祐榰寿定王│││││├朱祐梈汝安王│││││├朱祐橓泾简王│││││├朱祐枢荣庄王│││││└朱祐楷申懿王││││├朱见泽崇简王││││├朱见潾德庄王││││├朱见湜皇子││││├朱见浚吉简王││││├朱见治忻穆王││││├朱见淳许悼王││││├朱见澍秀怀王││││└朱见沛徽庄王│││└朱祁钰││├朱瞻埈郑靖王││├朱瞻墉越靖王││├朱瞻垠蕲献王││├朱瞻墡襄宪王││├朱瞻堈荆宪王││├朱瞻墺淮靖王││├朱瞻垲滕怀王││├朱瞻垍梁庄王││└朱瞻埏│├朱高煦汉王│├朱高燧赵简王│└朱高爔├朱橚周定王├朱桢楚昭王├朱榑齐恭王├朱梓潭王├朱杞赵王├朱檀鲁荒王├朱椿蜀献王├朱柏湘献王├朱桂代简王├朱楧肃庄王├朱植辽简王├朱栴庆靖王├朱权宁献王├朱楩岷庄王├朱橞谷王├朱松韩宪王├朱模沈简王├朱楹安惠王├朱桱唐定王└朱栋郢靖王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英宗朱祁镇→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大明王朝世系图

大明王朝世系图

大明王朝世系图大明王朝世系图大明世系图统一南方,驱逐元廷元朝末年由于元朝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民变红巾军起义,韩山童和刘福通带领红巾军抗击元朝,平民朱元璋在此时加入起义军郭子仪的部队,后来屡立战功受到郭子仪器重并且娶了郭子仪义女马氏为妻。

此时红巾军已韩林儿为皇帝建立宋抗击元朝,朱元璋在郭子仪死后领导其部队。

公元1356年朱元璋占领应天,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扩大势力,随后先是击败陈友谅,又打败张士诚和方国珍,于1368年在应天称帝建立大明朝。

随后使徐达,常遇春等人北上攻打元朝,元庭北遁大都被攻陷。

随后朱元璋使蓝玉等人继续北伐将元朝残余势力赶到漠北,占领东北及西北地区,又消灭了四川的明玉珍进攻云南等地逐渐统一西南地区。

公元1388蓝玉率大军又一次进行北伐,这次朱元璋旨在消灭北元残余势力,蓝玉率大军攻直捕鱼儿海地区俘获元廷八万余人,元朝皇帝逃走势力日衰,后来元朝皇帝又被杀害,大元朝灭亡。

后期蒙古分裂为鞑靼和瓦剌。

永乐盛世朱元璋时期皇位本来选定由嫡长子朱标继承,但是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病逝,朱元璋指定其子朱允炆为皇长孙,作为继承人。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承皇位,但是此时朱允炆面临各位藩王的威胁开始极力削藩。

建文帝的激烈削藩政策引起了不满,特别是燕王朱棣,朱棣随后发动靖难之役攻入南京,建文帝逃走下落不明,朱棣于南京登基称帝,改元永乐。

朱棣明成祖时期军事上为了解决北患五征漠北打击鞑靼和瓦剌部使得北部边境暂时安宁,在此地设置朵颜三卫,并且在东北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司建立卫所制度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并且对库页岛进行管理,南边收复安南(今越南)设立交趾布政司实施管辖。

并且让郑和下西洋宣扬大明国威,加强与各国之间的来往,郑和的船队曾到达非洲索马里地区。

永乐时期朱棣将大明朝带到了一个新高度,曾评价此时的明朝“远迈汉唐”。

仁宣之治朱棣死后由长子朱高炽即位,明仁宗在位期间实行与民养息的政策发展经济,整顿军备停止了大规模对外用兵,任用三杨废除了很多弊政平反了永乐时期的冤狱,使国力逐渐上升,但是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就病逝,由其子朱瞻基即位,为明宣宗。

明朝帝王系谱图

明朝帝王系谱图

明朝帝王世系表大明王朝,1368年—1644年,历时277年,共传12世,16帝。

南明皇帝:
朱由崧,安宗简皇帝,弘光(1644年——1645年),待考
朱聿键,绍宗襄皇帝,隆武(1645年——1646年),隆武陵
朱聿鐭,文宗节皇帝,绍武(1646年),绍武陵
朱由榔,昭宗匡皇帝,永历(1646年——1662年),永历陵
明十六帝传世图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1368-1398)
懿文太子朱标成祖朱棣(永乐,1403-1424)
惠帝朱允炆(建文,1399-1402)仁宗朱高炽(洪熙,1425-1425)
宣宗朱瞻基(宣德,1426-1435)
代宗朱祁钰(景泰,1450-1457)英宗朱祁镇(正统,1436-1449)
(天顺,1457-1464)
宪宗朱见深(成化,1465-1487)
孝宗朱祐樘(弘治,1488-1505)兴献王朱祐杬
武宗朱厚照(正德,1506-1521)世宗朱厚熜(嘉靖,1522-1566)
穆宗朱载垕(隆庆,1567-1572)
神宗朱翊钧(万历,1573-1620)
光宗朱常洛(泰昌,1620-1620)熹宗朱由校(天启,1621-1627)思宗朱由检(崇祯,1628-16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世系●明朝[1368——1644]。

1368年朱元璋建立国家,至1644年李自成攻下北京,明崇祯帝自杀明亡,历经十二世十六帝二百七十六年。

明朝中央集权制达到封建社会顶峰。

宫廷纷争十分激烈,内乱外患,蒙古旧贵族一直在北边虎视中原。

明朝经济文化颇有成就,中后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明朝世系表[1368-1644] [朱姓]●【一】太祖朱元璋【1328-1398】,在位30年【1368-1398】,葬于南京钟山孝陵,年号【洪武】。

贫苦农民家庭出身。

17岁为生计剃度出家,1352年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受郭子兴赏识,与郭子兴养女结婚【即马氏】,1353年在家乡募集兵马,得徐达、周德兴等将领,后与徐达密议,征得郭子兴允许,带着徐达、汤和南下定远开辟新天地,在定远获得地主知识分子冯国用、冯国胜,并接受二人建议,夺取金陵为根据地,向金陵进发,途中又获得知识分子李长善。

1355年刘福通迎立韩林儿称帝,号小明王,立国号宋。

不久郭子兴去世,韩林儿任命郭子兴之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灶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不久郭天叙与张天灶战死,朱元璋被升为大元帅。

1353年攻占徽州后,经大将邓愈推荐,觅得老儒朱升,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

为避免树大招风,在形式上一直对小明王保持臣属关系,直到1364年才称吴王。

随着军事实力日益增强,与各义军割据政权矛盾日益尖锐。

1360年徐寿辉部将陈友谅杀死徐寿辉,宣布即位皇帝,随后同张士诚共同举兵,企图一举消灭朱元璋,结果朱元璋大胜。

1366年朱元璋将韩林儿沉入长江,同年征讨张士诚,张士诚自缢而死,随后又讨灭了方国珍、陈友定,并乘胜南进,攻克广东、广西。

1367年派徐达、常遇春北伐中原,1368年包围大都,随后朱元璋坐镇汴梁,指挥进军元大都决战,元顺帝逃往上都,徐达攻进大都,元朝灭亡。

朱元璋称帝后,继续派兵南征北伐,在1387年完成全国统一。

然后开始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经济的措施。

1397年颁布《大明律》,并带头实行自己制定的法律,其女婿欧阳伦向陕西贩运私茶被赐死。

开国功臣李善长的女婿胡惟庸依仗李善长当上左丞相独断专行,一次胡惟庸的儿子乘马时,不小心从车上跌下摔死,胡惟庸判车夫抵命,朱元璋大怒,非要胡惟庸亲自偿命,胡惟庸遂有政变之心。

1380年胡惟庸谎称其宅出甘泉,请朱元璋去观看,途中被內使奇云提醒,急忙回宫,随后下令逮捕胡惟庸,并抄家灭族。

为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控制,专门设立了巡检司,由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自胡惟庸案后,朱元璋乘机大开杀戒,屠杀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

开国大将凉国公蓝玉被锦衣卫告发谋反后,立即将其逮捕,并抄斩三族。

徐达将手中大权一并交出以求保命,朱元璋没杀他,但趁他生病最忌吃蒸鹅时,偏偏赐蒸鹅给他吃,没几天徐达离开人世。

功臣冯胜、傅友德、廖永忠、朱亮祖也因失宠,先后被处死,只有汤和主动交出兵权,告老还乡,从此闭口不谈国事,才保住了终身。

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

【二】惠帝朱允炆【1377-1402】,在位4年【1398-1402】,葬于北京西山,年号【建文】。

朱元璋喜欢四子朱棣,长子朱标死后,曾想立朱棣为太子,但众臣一致反对,只得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棣为此非常气愤。

1398年朱元璋病逝,22岁的朱允炆即位。

朱允炆对手握重兵的诸王不安,与亲信大臣商议进行削藩,以加强中央皇权。

朱棣闻讯后,立即上书称病,暗私制武器,招兵买马,企图以武力夺取皇权。

朱棣的行动被朱允炆获悉,与心腹大臣密谋,孤立朱棣,最后再废除朱棣。

丛1398年开始削藩,连废周、岷、湘、齐代五王,便把矛头指向朱棣。

1399年朱棣起兵造反,为出师有名,指责和朱允炆一起策划削藩的齐泰、黄子澄二人是奸臣,以清君侧为借口,自称举兵为“靖难”。

朱允炆先命黄炳文讨伐朱棣,其有去无回,又采纳齐泰、黄子澄建义,派李景隆出征,结果又大败。

随后朱棣率军一路过关斩将,后屯兵镇江,准备向京城发动进攻。

朱允炆派人求和,被朱棣拒绝。

朱棣的弟弟和李景隆开门迎降,京城失陷。

朱允炆去向不明,两种说法:1投火自焚。

2朱允炆败后逃出京城后,剃度为僧,后来恢复本来面目,得到英宗认可,入居宫中,寿年而终,葬于北京西山。

【三】成祖朱棣【1360-1424】,在位22年【1402-1424】,葬于长陵,年号【永乐】。

其生母是谁还是个谜。

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有意立酷像自己的朱棣为太子,因不是嫡生,遭到众大臣反对,这件事使他愤愤不平。

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即位,在心腹大臣齐泰和黄子澄的怂恿下开始削藩。

朱棣于1399年以“清君侧”为借口,以“靖难”为名,起兵南征,固守北平重任交给儿子朱高炽,先后大败黄炳文与李景隆,1402年进镇江,准备进攻京城,朱允炆求和,遭朱棣拒绝。

后朱棣之弟谷王与李景隆开门迎降,朱允炆去向不明。

1402年朱棣即位称帝。

即位后陆续捕捉建文王朝的旧臣并以残酷的刑法一一杀戮【旧臣景清在朱棣即位后,刺杀朱棣未成,结果被朱棣剥皮,悬于城门上,并将景清全家诛杀,且株连左邻右舍,甚至连出生他的村子也都斩尽杀绝】,同时提拔重用跟随他“靖难”夺位的功臣。

削藩后,为加强北方军事力量,防止外寇入侵,决定迁都北平。

1406年迎建北京城,1420年竣工,1421年正式北迁。

其在加强皇权的同时,经济上继续推行朱元璋的休养生息政策,特别重视科学文化事业,组织编撰《永乐大典》,注重对外交往,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他又五次远征漠北,第五次没找到敌人任何踪影,劳而无功,朱棣下令班师回家,途中一病不起,1424年病逝,享年65岁。

【四】仁宗朱高炽【1378-1425】,在位10个月【1424-1425】,葬于献陵,年号【洪熙】。

朱棣长子,当太子二十年。

“靖难”之初立下奇功,后因身体肥硕,又有足疾,在以后的战役中很少立功,而其弟朱高煦、朱高燧则跟随朱棣南征北战,深得朱棣宠爱。

后来陷入绝境的朱允炆施以离间计,使朱高炽险些丢掉性命。

朱棣登基后,立太子问题犹豫再三【朱高炽还是朱高煦】,后来在谢晋点化下宣布立朱高炽为太子。

朱高煦没当上太子十分气愤,寻找各种机会陷害朱高炽及拥戴太子的大臣,不久谢晋被迫害致死。

后来朱棣认清了朱高煦,将其囚禁,打算废为庶人,而朱高炽不计前嫌,而是说服朱棣,保住了其王位。

后来朱高炽又在另一个弟弟朱高燧的阴谋陷害中平安度过。

1424年朱棣病逝,朱高煦即位称帝。

朱高煦丛做太子到监国再到即位称帝,始终坚持体察人民疾苦,行恤民之政。

其善于纳谏,1425年朱高炽一病不起,随后病逝,享年48岁。

【五】宣宗朱瞻基【1398-1435】,在位10年【1425-1435】,葬于景陵,年号【宣德1424-1464】。

其即位后平叛了叔父朱高煦的叛乱,将其废为庶人,但生活上予以有待。

1429年朱瞻基满怀好意前去看望朱高煦,却被朱高煦出其不意勾倒,朱瞻基大怒,下令将朱高煦扣入大铜缸中,然后用木炭将缸埋起,用火将朱高煦活活烧死,赵王朱高燧见朱高煦被烧死,主动交出护卫兵,小心翼翼的生活。

朱瞻基在建立自己的统制集团时,不仅重用杨薄、杨荣等老臣,还注重发现新人才,如匡钟,因此宣德年间政治较为清明。

朱瞻基十分注重了解和关心民间疾苦,其提倡节俭,且身体力行,而在1434年底突然一病不起,1435年正月,这位守城明军病逝,享年38岁。

【六】英宗朱祁镇【1427-1464】,在位共21年【1435-1449】【1457-1464】,葬于裕陵,年号【正统、天顺】。

1453年朱瞻基去世,9岁的朱祁镇即位,宣宗去世前立下遗照,请太皇太后张氏垂帘听政,由杨士奇、杨荣、杨薄等老臣主持政务。

即位前期基本继承了宣宗时期的各项政策,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但随着太皇太后的去世,宦官王振窃取了权力,干预朝政。

张太后一死,王振就摘去了朱元璋在宫门挂的一块写有“内宦不得干预朝政,预者斩”的铁牌,破了明朝戒律,并从英宗那里获得朝政大权。

此后王振明目张胆,广植私党,打击异己,朝中一片混乱。

1449年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起兵向内地进攻,很快包围大同,王振家乡离大同不远,怕家乡被也先占领,劝说朱祁镇出征,结果在土木堡朱祁镇被俘,樊钟用铁锤将王振打死。

朱祁镇被俘后,也先准备用朱祁镇向明政府要挟,在太皇太后及于谦等人支持下,清楚王振死党,加强北京的防卫,并拥立朱祁钰登基,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也先大失所望,便挟持朱祁镇直逼北京,结果于谦率领明军大败也先,也先向明提出讲和,并愿意放回朱祁镇。

朱祁钰不愿放弃皇位,本不想让哥哥朱祁镇回来,在于谦劝说下应回了朱祁镇。

回到北京,被送到南宫幽禁起来,在南宫一住八年。

此时朱祁钰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取代了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太子被立一年后夭亡,景帝受此打击一病不起。

对朱祁钰和于谦不满的石亨、徐有贞、太监曹吉祥发动宫廷政变,迎朱祁镇复位,史称“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朱祁镇复辟后,景帝没几天病死,以亲王礼仪葬于西山,同时又将于谦等人处死。

朱祁镇重用徐有贞、曹吉祥、石亨,但不久因厌恶曹吉祥和石亨纳贿,只信徐有贞一人。

曹、石二人又联合起来,设计让徐有贞贬罚戍边,曹、石便操纵大权,两人飞扬跋扈,大肆提拔亲信。

朱祁镇对石亨的跋扈日益不满,1459年将石亨、石标叔侄处死,曹吉祥惊恐不已,准备发动军事政变,结果内部人告发,1861年逮捕了曹吉祥,被凌迟处死。

此时朱祁镇虽有心任用贤臣治国,但国力极大消弱,朱祁镇也从此体弱多病,1464年38岁朱祁镇因病去世。

【临终前废除了自成祖、仁宗、宣宗以来的宫妃殉葬制度】。

【七】代宗朱祁钰【1428-1457】,在位8年【1449-1457】,葬于北京西山,年号【景泰】。

土木堡之变后,为安定人心,太后于1449年下诏将朱祁镇年仅二岁的儿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又在群臣建议下,命朱祁钰监国。

这时也先以朱祁镇相要挟,使命割地赔款。

太后见朱祁镇无法被放回,于是决定由朱祁钰即位,朱祁钰再三推辞后称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也先押着朱祁镇直逼北京。

朱祁钰命于谦为统帅,负责北京守卫,打败了瓦剌军,也先无计可施,为恢复与明朝的通贡和互市,1450年将朱祁镇送回北京。

此时景帝不希望朱祁镇回来了,但毕竟回来了,朱祁钰与朱祁镇假惺惺的大哭一场,然后将朱祁镇软禁在南宫。

为巩固自己统治,景帝实行开明政治,广开言路,招贤纳士,以仁治国。

1453年任命徐有贞治理黄河,并获得成功。

此时地位越来越巩固,便设计将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位废掉,另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但不久朱见济得病死去,这对景帝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整天闷闷不乐,1457年一病不起。

憎恨景帝和于谦的石亨、徐有贞及宦官曹吉祥发动政变,迎太上皇朱祁镇复位。

朱祁镇复辟后,废朱祁钰为成王,并将朱祁钰在位时的于谦等杀害。

几天后朱祁钰在西宫病逝,被以亲王的礼仪葬于北京西山,直至1475年才被恢复帝号,享年29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