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合集下载

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省区市人口数量排名

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省区市人口数量排名

我国第六次全国⼈⼝普查各省区市⼈⼝数量排名我国第六次全国⼈⼝普查各省区市⼈⼝数量排名我国第六次全国⼈⼝普查各省区市⼈⼝数量排名,⼴东破亿登榜⾸全国合计 13 3972 48521. ⼴东省 1 0430 31322. ⼭东省 9579 30653. 河南省 9402 35674. 四川省 8041 82005. 江苏省 7865 99036. 河北省 7185 42027. 湖南省 6568 37228. 安徽省 5950 05109. 湖北省 5723 774010.浙江省 5442 689111.⼴西 4602 662912.云南省 4596 623913.江西省 4456 747514.辽宁省 4374 632315.⿊龙江省 3831 222416.陕西省 3732 737817.福建省 3689 421618.⼭西省 3571 211119.贵州省 3474 646820.重庆市 2884 617021.吉林省 2746 229722.⽢肃省 2557 525423.内蒙古 2470 632124.台湾省 2316.225.上海市 2301 914826.新疆 2181 333427.北京市 1961 236828.天津市 1293 822429.海南省 867 151830.⾹港 709.7631.宁夏 630 135032.青海省 562 672233.西藏 300 216634.澳门 55.23前3名⼈⼝多于德国,前7名多于英国,前10名多于韩国,前19名多于加拿⼤,前24名多于澳⼤利亚中国各省⾯积排名:1、新疆维吾尔⾃治区⾯积166万平⽅千⽶);2、西藏⾃治区⾯积122.8万平⽅千⽶);3、内蒙古⾃治区⾯积118.3万平⽅千⽶);4、青海省⾯积72.23万平⽅千⽶;5、四川省⾯积48.14万平⽅千⽶;6、⿊龙江省⾯积45.48万平⽅千⽶;7、⽢肃省⾯积45.44万平⽅千⽶;8、云南省⾯积38.33万平⽅千⽶;9、⼴西壮族⾃治区⾯积23.6万平⽅千⽶;10、湖南省⾯积21.18万平⽅千⽶;11、陕西省⾯积20.56万平⽅千⽶;12、河北省⾯积18.77万平⽅千⽶;13、吉林省⾯积18.74万平⽅千⽶;14、湖北省⾯积18.59万平⽅千⽶;15、⼴东省⾯积18万平⽅千⽶;16、贵州省⾯积17.6万平⽅千⽶;17、江西省⾯积16.7万平⽅千⽶;18、河南省⾯积16.7万平⽅千⽶;19、⼭西省⾯积15.63万平⽅千⽶;20、⼭东省⾯积15.38万平⽅千⽶;21、辽宁省⾯积14.59万平⽅千⽶;22、安徽省⾯积13.97万平⽅千⽶;23、福建省⾯积12.13万平⽅千⽶;24、江苏省⾯积10.26万平⽅千⽶;25、浙江省⾯积10.2万平⽅千⽶;26、重庆市⾯积8.23万平⽅千⽶;27、宁夏回族⾃治区⾯积6.64万平⽅千⽶;28、台湾省⾯积3.6万平⽅千⽶;29、海南省⾯答3.4万平⽅千⽶;30、北京市⾯积1.68万平⽅千⽶;31、天津市⾯积1.13万平⽅千⽶;32、上海市⾯积0.63万平⽅千⽶;33、⾹港特别⾏政区⾯积1101平⽅千⽶;34、澳门特别⾏政区⾯积25.4平⽅千⽶。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数据 (1)1.1年龄构成............................................................................................................................. 1 1.2教育程度............................................................................................................................. 2 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 . (2)2.1各省常住人口及城市化率 ................................................................................................. 2 2.2各省人口教育程度及年龄、性别结构 ............................................................................. 4 2.3各省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 (7)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数据内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总人数1339724852人。

2000年到201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1.1年龄构成0-14, 16.60%15-59, 70.14%60-64, 4.39%65以上, 8.87%0-1415-5960-6465以上图1:年龄段比例图1.2教育程度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2.1各省常住人口及城市化率大学, 9.64%高中, 15.15%初中, 41.88%小学, 28.92%文盲, 4.41%大学高中初中小学文盲图2:教育程度构成比例图2.2各省人口教育程度及年龄、性别结构2.3各省常住人口地区分布(单位万人)注:北京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9%。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

人口普查的内容与流程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
普查表短表
普查表长表
境外人员 普查表 年龄、性别 国籍、来华原因 来华时间 就业状况
死亡人口 调查表 普查前一年 死亡人口 年龄、性别、 民族、教育状况
90%的户 的户
基本状况
10%的户 的户 基本状况、迁移 经济活动、 婚姻、生育
健康、住房
关键任务环节
1 3 2 3 3 4 3 5 3 6 3 7 3
区域划分和“两员”培 训 摸底 登记和复查工作 快速汇总 编码工作 各阶段质量验收 数据处理
2010年主要业务工作 2010年主要业务工作
物料准备、分发;户口整顿; 宣传发动
人员选调
(8.31前)
培训
(9.20前)
普查区域划分、 普查区域划分、上报区域 资料; 资料; 上报普查小区边界资料; 上报普查小区边界资料; 打印普查小区底图; 打印普查小区底图; 移交普查小区人口资料
完成绘图 入户摸底 编制住户 底册 10.29日前
登记
长表抽样
10.2910.29-31
11.1-10 11.1-
复查
11.1111.11-15
快速汇总 11.1611.16-20
非专项编 码
11.21-25
各阶段质 量控制
专项编码
1Hale Waihona Puke .02底前12.1开 开 始录入
资料包装 运送
人口普查的意义
1. 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113368 58495 54873
2000年 2000年
126583 65355 61228

国家统计局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国家统计局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国家统计局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年均增长0.57%,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减少0.34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49.68%,2000年来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2000年的3611人上升为8930人。

文盲率从2000年的6.72%下降为4.08%。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91.51%,比2000年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占8.49%,上升0.08个百分点。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2011年4月28日)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一、总人口
⑴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①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

②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③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④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中国各省人口
北京市 19612368
天津市 12938224
河北省 71854202
山西省 35712111
内蒙古自治区 24706321
辽宁省 43746323
吉林省 27462297
黑龙江省 38312224
上海市 23019148
江苏省 78659903
浙江省 54426891
安徽省 59500510
福建省 36894216
江西省 44567475
山东省 95793065
河南省 94023567
湖北省 57237740 湖南省 65683722
广东省 104303132 广西壮族自治区 46026629
海南省 8671518
重庆市 28846170 四川省 80418200 贵州省 34746468 云南省 45966239
西藏自治区 3002166
陕西省 37327378 甘肃省 25575254 青海省 5626722
宁夏回族自治区 630135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813334
现役军人 2300000 难以确定常住地 4649985。

第六次人口普查调查报告

第六次人口普查调查报告

第六次人口普查之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分析实验报告指导教师:___学生姓名:___专业班级:学生学号:__一、实验目的“切实搞好人口普查,准确掌握人口信息,是党和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基本依据,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福祉具有重大意义。

”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作出的重要指示。

人口普查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人口状况是一个国家的家底。

在哪里建设居住小区、布局工厂、修建铁路、公路、机场,设置多少学校、幼儿园、图书馆、医院、养老院、生产多少粮食、蔬菜、肉禽,这一切的筹划,都必须掌握人口的总量和具体分布、流动状况、结构特征。

中国的发展航路正扬帆起航。

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任务繁重而紧迫。

要科学规划,科学发展,必须掌握国情国力,这是治国安邦基础。

而人口状况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国情信息。

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各省总人口数据分析(1)利用SPSS软件对该数据做描述性统计分析RECODE 人口数(人) (5000001 thru 10000000=2) (10000001 thru 15000000=3) (15000001 thru 20000000=4) (20000001 thru 25000 000=5) (25000001 thru 30000000=6) (30000001 thru 35000000=7) (35000001 thru 40000000=8) (40000001 thru 45000000=9) (4 5000001 thru50000000=10) (50000001 thru 55000000=11) (55000001 thru 60000000=12) (60000001 thru 65000000=13) (6500 0001 thru 70000000=14) (70000001 thru Highest=15) (Lowest thru 5000000=1).EXECUTE.FREQUENCIES VARIABLES=人口数(人)/HISTOGRAM NORMAL/ORDER=ANALYSIS.Statistics人口数(人)N Valid33Missing1人口数(人)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Valid138.89.19.1 238.89.118.231 2.9 3.021.241 2.9 3.024.2538.89.133.3638.89.142.471 2.9 3.045.58411.812.157.692 5.9 6.163.6102 5.9 6.169.7111 2.9 3.072.7122 5.9 6.178.8141 2.9 3.081.815617.618.2100.0Total3397.1100.0Missing System1 2.9Total34100.0注解:将数据进行分组后作出直方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第15组的频数最多,即70000000以上的人口数在所分组中所占比例最大,其数据分布还是比较理想,大致呈正态分布,且各阶段的人数差距不是很大。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新京报讯中国十年来人口持续低增长,增速远低于上一个十年,预计到2032年人口会达到零增长。

国家统计局昨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发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根据普查,加上港澳台的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份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

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

这个数字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马建堂分析,这表明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继续得到有效的控制。

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之间,中国人口净增长1.3亿,两个十年相比,后一个十年比前一个十年人口净增长减少了约5600万人,表明中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得到了较好的执行,这也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在发布会后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中国的人口增长将继续下降,预计中国将在2032年前后达到人口零增长。

此外,此次人口普查发现有1370万人没有户籍,原因涉及多方面。

焦点1 出生人口仍男多女少总人口的性别比呈下降趋势,大陆31个省份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

总人口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但出生人口的男多女少问题依然存在,根据普查初步汇总的情况,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6提高了1.2个百分点。

不过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这个数据比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的118.59下降了0.53,比2009年的人口抽样调查的119.45下降了1.39。

尽管如此,118.06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仍高于正常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次全国 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工作包括对人口 人口普查是指在国家统一规 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 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 普查资料的搜集、数据汇总、 普查资料的搜集、数据汇总、 统一的项目、 分析研究、编辑出 资料评价、 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 资料评价、分析研究、 一的标准时点, ,它是当今世界 版等全部过程, 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 版等全部过程 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 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 查登记。 查登记。 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 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是 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 来源。 来源。
人口普查所需经费, 人口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 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 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 应年度的财政预算。 应年度的财政预算。 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 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 年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 经测算,中央财政投入了5.5亿元, 5.5亿元 经测算,中央财政投入了5.5亿元, 加上地方政府的投入,总量超过50 50亿 加上地方政府的投入,总量超过50亿 元。 今年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 今年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全 国财政投入或将达到80亿元。 80亿元 国财政投入或将达到80亿元。
绘制小区地图确保“ 绘制小区地图确保“户不漏 为了在技术上做到严密, 人” ,为了在技术上做到严密, 达到更为准确的普查效果, 达到更为准确的普查效果,当“小 地图绘制完成, 区”地图绘制完成,国家统计局要 求普查员按照“小区” 解决 求普查员按照“小区”地图到现场 见人就登记, 见人就登记, 运用了一些新的技术 勘查, 小区” 勘查,将“,使用光电录入 小区”内所有可能有人 人户分离难题 手段 居住的建筑物,都在地图上标出来, 居住的建筑物,都在地图上标出来, 最后依靠建筑物去进行普查登记, 最后依靠建筑物去进行普查登记, 达到“区不漏房” 房不漏户” 达到“区不漏房”、“房不漏户”、 户不漏人” “户不漏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H 荣誉出品
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 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零时 1990 开始进行,1953年 登记的项目共21 21项 开始进行,1953年7月1日零时开始 登记的项目共21项,这次人 新中国成立后, 1964年 新中国成立后,相继进 7 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 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 1982年 1982年7月1日零时开始进 、 口普查主要采取普查员入户点查询问、 口普查主要采取普查员入户点查询问 第一次人口普查, 第一次人口普查,调查项目 行过五次中国性的人口普查。 行过五次中国性的人口普查。 日零时开始, 月1日零时开始,增加了本 行第三次人口普查, 、性别、 行第三次人口普查,调查项目 当场填报的方式进行。姓名、 当场填报的方式进行、姓名 性别、 包括本户地址、 包括本户地址 。 基本每十年一次 。 人成分、 、与户主关系等6 人成分 文化程度、职业3 增加到19 、文化程度、职业3 19项 与户主关系等6 增加到19项,还第一次使用电 年龄、民族、 年龄、民族 2000年11月 2000年11月1日进行第五次中国人口 个调查项目。 个调查项目。 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项。 普查,普查项目增加到49 49项 普查,普查项目增加到49项,并首次采 用光电录入技术。 用光电录入技术。
此次人口普查还首次将我 国境内的境外人员作为普查 对象。 对象。将居住在本国的外国 人纳入人口普查, 人纳入人口普查,这是各国 人口普查的通常做法, 人口普查的通常做法,也是 联合国的建议。 联合国的建议。增加外籍人 口为普查对象, 口为普查对象,也是为了更 加合理地安排有外籍人口居 住地区的教育、住房、 住地区的教育、住房、医疗 以及公共设施的建设。 以及公共设施的建设。
登记时点的标准性。 。 调查登记的直接性。 登记时点的标准性。要 要按照现代化的统计原 调查登记的直接性。 调查组织的高度集中性。 调查组织的高度集中性须 它 普查对象登记的全面完 按每个人的实际情况, 原则和方法, 理、原则和方法,制定统 按照严格规定的同一标使 按每个人的实际情况, 是国家统一组织的, 是国家统一组织的,按国家 整性。 整性。要包括某一地域内 准时刻进行登记。 一的科学的普查纲要和调 准时刻进行登记。 每一普查对象取得原始资 法定的普查方案协调进行的 的全部人口。 的全部人口。 查方法。 料逐项填报登记。 查方法。 。 。 料逐项填报登记 专门性调查。 专门性调查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于 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 2010年11月 日零时进行。 201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此次 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 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 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我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受 国人口在数量、结构、 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 教育程度、行业、职业、 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 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实 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 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 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 死亡、住房情况等。 死亡、住房情况等。 义和谐社会, 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 计信息支持。 计信息支持。
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汉朝有“算赋法” 汉朝有“算赋法” 。 统计人口的国家之一。 统计人口的国家之一 隋朝有“输籍法” 隋朝有“输籍法” , 大禹曾经“平水土, 大禹曾经“平水土 分九州,数万民” 分九州,数万民”。所 唐代有“户籍法” 唐代有“户籍法” 数万民” 谓“数万民”就是统计 宋朝采用“三保法” 宋朝采用“三保法” 人口。 人口。当时统计的数字 1355万 约1355万
历史
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八年颁布 具有近代意义的人口普查只有 户口条画》 《户口条画》,将强制为奴的人口 两次。第一次是在1909 ,使人口 1909年清朝政府 两次。第一次是在1909年清朝政府 现代人口普查迄今 按籍追出,编为国家民户, 按籍追出,编为国家民户 为了应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为了应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筹备 已有200年的历史。 200年的历史 已有200年的历史。 不断增加,元顺帝初年, 一 不断增加,元顺帝初年,全国人口 立宪事宜,下令开展全国人口普查, 立宪事宜,下令开展全国人口普查, 达到八千万左右。 达到八千万左右现代意义上的 般认为, 般认为, 。 明朝有“户贴制度” 明朝有“户贴制度”,现存明 当时推算我国人口约3.7亿。 3.7亿 当时推算我国人口约3.71790 第二 人口普查是从美国1790 人口普查是从美国 初洪武年间的户口统计, 初洪武年间的户口统计,其总数均 次是国民党内政部举行的人口普查。 次是国民党内政部举行的人口普查。 年人口普查开始的 已达到1000余万户, 6000万人口 1000余万户 万人口。 已达到1000余万户,近6000万人口。
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从2010年11月 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从2010年11月1 2010 日开始到11 10日结束 11月 日结束, 日开始到11月10日结束,采用普查员入户 查点询问、当场填报的方式进行。 查点询问、当场填报的方式进行。 登记结束后,应当组织全面复查, 登记结束后,应当组织全面复查,复 查工作应于2010 11月15日前完成 2010年 日前完成。 查工作应于2010年11月15日前完成。复查 工作完成后,统一组织事后质量抽查, 工作完成后,统一组织事后质量抽查,抽 查工作应于2010 11月底前完成 2010年 月底前完成。 查工作应于2010年11月底前完成。 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人口普查全 于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人口普查全 部数据的汇总工作。 部数据的汇总工作。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 作结束后, 作结束后,原始普查表按规定销毁
通过人口普查, 通过人口普查,了解我国各 种文化程度人口的比重, 种文化程度人口的比重,就可 进行人口普查是制定政策 人口普查是国家制定社 以制定教育政策; 以制定教育政策;了解各行业 的需要。 , 的需要。人口普查是国家科学 经济、 会、经济 人口的分布,可以制定人口的 人口的分布、科教等各项发展 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 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人口普 政策所必需的。 政策所必需的。没有准确的 就业政策; 就业政策;摸清就业人口的行 查资料是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 人口数据, 人口数据 我们很多方针、 业分布, ,我们很多方针、 业分布,可以为产业政策的制 和前提。 和前提。 政策及发展战略的制定, 政策及发展战略的制定 此外, 定和调整提供科学基础。此外 定和调整提供科学基础。,就 , 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 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 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民族政 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 老年人口政策等等, 策、老年人口政策等等,都需 要根据人口资料进行研究。 要根据人口资料进行研究。
认真参加普查员培训,掌握普查的各项工作技能。 普查登记前,认真做好摸底工作,包括熟悉普查小区边 界、绘制《普查小区图》、编制《户主姓名底册》、安排普 查登记的时间和顺序;做好对群众的宣传工作。 普查登记期间,按照普查对象的标准和《普查表填写说 明》的规定,认真填写普查表,做到不漏、不错。发现问题 要及时向普查指导员请示汇报,不得自作主张。 普查登记后,按照要求,认真进行复查,发现差错据实 更正。 根据要求做好人口普查表的非专项编码工作。 做好快速汇总的过录、汇总工作。 根据统一要求,做好普查表和死亡人口调查表的交接工 作。 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对各户申报的情况,必须保守秘密。 严禁公开个人和家庭的登记资料。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 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 129533万人 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13215 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13215 万人,增长11.66% 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 11.66%。 1279万人 万人,增长11.66%。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 1.07%。 1.07%。 共有家庭户3483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19839万人, 共有家庭户3483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19839万人,平均每 34837万户 119839万人 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4 3.44人 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4人。 男性占总人口的51.63%;女性占总人口的48.37%。 男性占总人口的51.63%;女性占总人口的48.37%。性别比 51.63% 48.37% 以女性为100 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106.74。 100, (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74。 0-14岁的人口为28979万人,占总人口的22.89%;15-64岁 14岁的人口为28979万人,占总人口的22.89%;15-64岁 岁的人口为28979万人 22.89% 的人口为88793万人,占总人口的70.15% 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 88793万人 70.15%; 的人口为88793万人,占总人口的70.1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 8811万人 占总人口的6.96% 万人, 6.96%。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 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 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80个百分点 65岁及以上人口 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80个百分点, 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8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 的比重上升了1.39 个百分点。 的比重上升了1.39 个百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