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备课:21.2电磁波的海洋教案 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二十一章21.2电磁波的海洋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二十一章21.2电磁波的海洋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二十一章21.2电磁波的海洋一、教学内容1. 电磁波的产生: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原理,掌握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电磁波的产生过程。

2. 电磁波的传播:让学生理解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了解电磁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3. 电磁波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通信、电视、雷达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电磁波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波的产生原理,掌握各种电磁波的产生过程。

2. 掌握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3. 了解电磁波在通信、电视、雷达等领域的应用,认识到电磁波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产生原理,电磁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2. 教学重点:电磁波的产生过程,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电磁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电磁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实例,如手机通信、电视信号传输等,引导学生关注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知识点讲解:(1)电磁波的产生:讲解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电磁波的产生过程。

(2)电磁波的传播:介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讲解电磁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3)电磁波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通信、电视、雷达等领域的应用。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电磁波产生、传播和应用的相关知识点。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磁波的产生、传播速度和应用领域。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电磁波的产生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电磁波的海洋一课一练(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电磁波的海洋一课一练(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21.2 电磁波的海洋一课一练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3.0×108m/sB.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C.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音调很高2.关于电磁波和现代通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不属于电磁波B.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D.我国建立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光纤传递信息的3.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A.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的B.电磁波在任何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为83.010m/sC.WiFi上网是当今广泛使用的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它传递信息用到的是超声波D.微波可以传递信息,具有能量4.下列设备中,没有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A.手机B.微波炉C.B超D.电视遥控器5.2020年初,无锡一家企业自主研发的声表面波滤波器——移动通讯系统信号收发的核心器件,实现了5G核心器件“无锡造”。

其中5G信息的传递是依靠()A.电磁波B.红外线C.超声波D.次声波6.图所示的四种仪器中,属于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是()A.倒车雷达B.电视遥控器C.医生用便携式B超机D.验钞机7.2021 年10 月16 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火箭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后与空间站快速交会对接。

对接成功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十三号”相对于“空间站”是运动的B.以地球为参照物,“神州十三号”是运动的C.空间站可以利用超声波向地球传递信息D.宇航员从地球到达空间站后质量变小8.2018 年12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2019 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文档21.2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21章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本节主要介绍电磁波的产生、传播以及电磁波谱。

具体内容包括:电磁波的产生原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电磁波谱的组成以及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原理,理解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掌握电磁波谱的基本内容。

2. 通过学习电磁波,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通过对电磁波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产生原理、电磁波谱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日常生活实例引入电磁波的概念,如手机通讯、电视信号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电磁波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3. 案例分析:分析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无线电广播、手机通讯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电磁波谱的组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电磁波的产生原理2.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3. 电磁波谱的组成4. 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电磁波的产生原理。

2. 请说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及其计算公式。

3. 请列举至少三种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电磁波在现代科技领域的新发展,如5G通信、卫星导航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九年级物理全册 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由“电磁波是怎么产生的”和“电磁波是怎么传播的”这两部分构成。

教学重点是电磁波的传播,难点是电磁波的波长、波速和频率,在新课标改革中,已经删除三者之间的关系公式。

本节课承接上节电话、手机,同时也为本章后两节做一个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4.了解电磁波的应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电磁波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磁波的传播
难点:电磁波的波长、波速和频率
四、教学手段
引导探究、自主学习、参与活动
五、板书设计
电磁波的海洋
(一)、电磁波的产生
迅速变化的电流能在周围产生电磁波
(二)、电磁波的传播
1、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电磁波的要素:(1 )波长
(2)频率
(3)波速
3、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c =3×108 m/s
(三)、电磁波的分段(四)、电磁波与我们生活六、教学过程
雷达微波炉
m10m
4.隐形飞机是一种先进的军用飞。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21.2电磁波的海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21.2电磁波的海洋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21.2 电磁波的海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21章第2节,具体内容包括:1. 电磁波的产生:介绍电磁波的产生原理,以及不同种类的电磁波。

2. 电磁波的传播:讲解电磁波在真空及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3. 电磁波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特点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产生原理及其传播特点。

2. 教学重点: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电磁波发生器、接收器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手机、电视、无线广播等日常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讲解电磁波的产生原理,以及不同种类的电磁波。

介绍电磁波在真空及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3. 实验演示:进行电磁波产生与传播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磁波的传播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案例,讲解电磁波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雷达等。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题目,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磁波的产生、传播特点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电磁波的产生原理。

(2)列举至少三种电磁波,并简要介绍它们的传播特点。

(3)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2. 作业答案:(1)电磁波的产生原理:当导体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周围会产生电磁波。

(2)电磁波的传播特点: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传播过程中不需要介质;不同种类的电磁波传播速度相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集体备课教案21.2电磁波的海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集体备课教案21.2电磁波的海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集体备课教案21.2电磁波的海洋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的同时,通过实验和观察,进一步加深对电磁波的理解。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特性和传播方式。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电磁波的观察和实验。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特性和传播方式。

难点:电磁波的产生和检测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磁波发生器、接收器、导线、光盘等。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等。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电磁波现象,如手机通讯、电视信号等,引起学生对电磁波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理论讲解(10分钟)简要讲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特性和传播方式,让学生对电磁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实验观察(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使用电磁波发生器和接收器进行实验,观察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报告表格。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使用光盘和导线自制一个简单的电磁波发生器。

2. 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电磁波发生器与接收器连接,进行电磁波的传播实验。

活动重难点:重点: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特性和传播方式。

难点:电磁波的产生和检测方法。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特性和传播方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通过实验观察到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指导和练习。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磁波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无线通信、雷达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人教版)初中9年级全册物理-同步练习-21.2 电磁波的海洋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初中9年级全册物理-同步练习-21.2  电磁波的海洋练习(含解析)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测试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按照预定方案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

这是人类探月历史60年来由中国人书写的又一壮举,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收官之战取得圆满胜利。

在月球上,嫦娥五号和地面联系靠的是()A.电磁波B.超声波C.次声波D.红外线2.关于电磁波,某同学记录了如下内容,其中正确的是()①电磁波可以进行信息传递②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 m/s③声呐是一种在水中利用电磁波测距的技术④卫星通信是一种利用电磁波的远距离通信方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下列关于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嫦娥五号在月球表面采集“月壤”的画面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B.红外测温仪接收到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是超声波C.无线电波不能传播能量D.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4.目前我国大部分智能手机使用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4G)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相比,分别使用表中波段的电磁波进行通信,结合电磁波的图像,以下判断正确是()4G与5G波段对比4G/(×103 MHz)5G/(×103 MHz)使用波段1.88~1.92.32~2.372.575~2.6353.3~3.43.4~3.64.8~5.0A.5G使用的电磁波的波长比4G的短B.5G比4G使用的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快C.5G和4G使用的电磁波以及可见光都是无线电波D.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所以太阳和地球之间是真空5.2020年是我国5G网络建设的关键年份,5G网络的逐渐成熟迎来了5G市场的换机热潮。

关于5G手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G手机利用电磁波进行通信B.5G手机电池在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开会时手机静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D.5G网络中的电磁波传播速度比3G网络的电磁波传播速度快6.受疫情影响,学校推迟开学,各地多措并举保障学生“停课不停学”。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21.2 电磁波的海洋 同步练习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21.2 电磁波的海洋 同步练习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21.2 电磁波的海洋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2018·随州模拟)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 . 二战时美国轰炸广岛的原子弹主要利用了核裂变时的链式反应B . 我们置身于电磁波的海洋中C . 公式v=λ•f只对声波适用,对电磁波不适用D . 电能属于二次能源,食物属于生物质能【考点】2.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地震发生时水塘内的鱼恐慌极了,争着跳离水面,说明水能传播地震波B . 雨滴落在地面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C . 下雨时搜救人员很难听清废墟中幸存者微弱的呼救声,说明幸存者的呼救声是噪声D . 帐篷里的小王用纸团塞着耳朵睡觉,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考点】3. (2分)为了保障安全,乘坐下列哪种交通工具,途中不准使用手机()A . 汽车B . 轮船C . 火车D . 飞机【考点】4. (2分)(2018·怀化) 下列技术应用中,不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A . 利用微波雷达跟踪飞行目标B . 利用北斗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和导航C . 用手机打电话D . 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海底深度【考点】5. (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 声波是一种电磁波,但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 超声波能用来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D . 光纤通信是一种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考点】6. (2分)(2020·陕西模拟) 央视春晚已实现全媒体传播,并在4K、5G、VR、AR、AI等多方面进行技术创新。

首次进行4K超高清直播时,全程采用5.1环绕声,实现5G内容传输,是一场真正的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的春晚。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 观众是根据音调分辨出钢琴声和二胡声的B . 5G的传输速度更大,是因为5G是通过超声波传递信息的C . 手机通过Wi-Fi收看春晚直播,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D . 收看过程中为不影响他人,把音量调小一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考点】7. (2分)(2019·河池模拟) 中国的“嫦娥四号”(总质量约)在月球背面着陆,若月球对其表面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对地面物体引力的六分之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嫦娥四号”向地球传递信号既可以用电磁波,也可以用次声波B . “嫦娥四号”主要使用电能,因为电能属于可再生能源C . “嫦娥四号”在月球上的质量约为在地球上的六分之一D . “嫦娥四号”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约为在地球上的六分之一【考点】8. (2分)小宇家住马路边,傍晚收看电视节目,当马路上有汽车经过时,有时在电视屏幕上会出现雪花点或水平亮线,这种现象是由于下列哪种原因造成的()A . 汽车发出的声波对电视的影响B . 汽车的内燃机对电视的影响C . 汽车中的电路变化产生的电磁波对电视的影响D . 电视台自身的原因【考点】9. (2分)(2019·平邑模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导体中只要有电荷运动就会形成电流B .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小C .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D . 电磁波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考点】10. (2分)在地震救灾中,我们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发生灾情的位置进行定位,卫星导航传递信息主要依靠A . 超声波B . 次声波C . 红外线D . 电磁波【考点】二、填空题 (共4题;共11分)11. (2分)(2019·威海) 人们在使用手机时,芯片上晶体管中的电阻会发热,是将电能转化为________能;手机通话过程中,是利用________来传递信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人体温度越高,向外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6/6
电视机里的声音和图像也是电磁波传递来的
手机也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微波炉是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家用电器
1/6
电磁波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加热食品,平常我们见到的各种天线有的可以发射电磁波,有的可以接收电 磁波。那么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电磁波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电磁波是怎么样产生的 实验 1:手持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上,水面上有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 传播,形成水波。
m,频率为
Hz(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答案:250 1.2×106
10.下图是收音机的调台面板,“FM”和“AM”为两个波段,
波段的波长较长;图中“750”字样代表接收
电磁波的波长为
m。
FM 88 94
99
105 108MHz
AM 530 610 750 1000 1300 1600kHz
答案:AM 400
D.如果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为 900nm,那么,它的频率为1×1015Hz
3
答案:C
5/6
7.某手机网络频率范围是 1920~1935MH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20MHz 的电磁波波长比 1935MHz 的短
B.1920MHz 的电磁波不能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传播
C.1920MHz 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比 1935MHz 的慢
2/6
实验说明:电磁波在液体中能够传播. 【实验 2】把手机放在密闭的木制盒子里,拨打手机,观察手机能否收到信号.
实验说明:电磁波在固体中能传播. 【实验 3】 把手机放在真空罩中,拨打手机,观察手机能否收到信号.
实验说明:电磁波在真空中能够传播. 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但是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用电磁波来通信.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电磁波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由于学生可能对“电磁波”这个名词还有些陌生,并不能深入体会到电
4/6
磁波的存在。根据教材内容在安排本节时,是由学生身边生活事例来引入新课的,并通过事例和演示实验的 方法,注重让学生在从身边的知识、熟悉的事物中去感受到新生事物的思想。 本节内容密切联系生活,与社会活动紧密结合,为学生学习无线电知识,做好了铺垫,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物 理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更生动的了解 知识。 同步练习: 1.下列有关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 m/s C.可见光是电磁波 D.超声波是电磁波 答案:C 2.下图是电磁波及其应用实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紫外线是紫色的 B.电视机遥控器用 γ 射线遥控 C.体检胸透用的电磁波频率比无线电波低 D.可见光与无线电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答案:D 3.将一根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时断时续地接触,旁边的收音机就会发出“喀 啦喀啦”的声音,这是因为收音机收到了电池与导线产生的(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电磁波 D.光波 答案:C 4.甲、乙两列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它们的频率 f 甲>f 乙,则它们的波长相比较( ) A.λ 甲>λ 乙 B.λ 甲<λ 乙 C.λ 甲=λ 乙 D.无法确定 答案:B 5.2019 年 1 月 18 日,我国发射的卫星“墨子号”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墨子号”与地面控制系统交流靠的 是( ) A.次声波 B.X 射线 C.红外线 D.电磁波 答案:D 6.关于电磁波的有关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市蜃楼”和“彩虹”这两种自然现象,形成的原理是完全一样的 B.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白色的太阳光发生色散,从而证明了白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C.在电磁波谱中,从 γ 射线→X 射线→红外线频率逐渐增大
答案:实验器材:两部手机。
实验方法:把一部正常的手机放在电磁屏蔽玻璃箱内,用另一部手机拨打这部手机的号码,听手机是否放出
铃声,看手机是否接收到来电信号。
判断方法:如果电磁屏蔽玻璃箱内的手机接收不到信号,说明电磁屏蔽玻璃有屏蔽作用;如果手机接收到信
号,说明电磁屏蔽玻璃没有屏蔽作用。
12.阅读下列短文,并解决问题。
(3)频率( f )——波在 1 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做频率.
(4)波速——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为 c. 电磁波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因为通常电磁波的频率都很高,所以常用的单位是千赫(kHz)和兆赫(MHz). 电磁波是个大家族,通常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 波. 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天线,它们有的是发射电磁波的,有的是接收电磁波的,我们就生活在电磁 波的海洋中. 大家阅读课本 P152 页《科学世界》“微波炉”,回答下列问题. (1)微波炉的原理是什么? (2)微波炉适宜于加热什么食物? (3)微波对人体有害,使用微波炉时,应怎样作好防护?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 知识点三:电磁波家族和应用 电磁波是个大家族,通常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 波。 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天线,它们有的是发射电磁波的,有的是接收电磁波的,我们就生活在电磁 波的海洋中。
九年级全一册同步备课:21.2 电磁波的海洋教案+同步练习 21.2 电磁波的海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 .知道 c 是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知道可以人为获得电磁波,培养学生想象与实践结合的科学的学习态度. 2 .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了解电磁波大家族. 3.通过动手实验证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磁波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困难挑战、 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磁波的传播. 难点:电磁波的产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利用电磁波工作的用电器的图片,同学们知道这些用电器是靠什么来工作的吗? 收音机里的声音是电磁波传递来的
大家看屏幕(多媒体播放不同形式的电磁波),观察到什么?
总结: (1)波峰——凸凹相间说明有凸起部分和凹下部分,这样向上部分就形成像山峰似的浪尖;波谷——向下部分 就形成凹谷.
(2)波长( )——每上、下振动一次就形成一个波峰和波谷;若上、下振动若干次,那么这列波就以波峰—波谷
3/6
—波峰—波谷……的方式向外传播出去;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是一定的,这个距离叫波长.
同学们交流、讨论后回答:在收音机里听到“喀喀”的杂音。这是因为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快速 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 的“喀喀”声。 知识点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1.我们知道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电磁波的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 【实验 1】把手机放在塑料袋里,再放入水中,拨打电话,观察手机能否收到信号.
11.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当需要防止电磁波干扰时,通常用金属壳将电磁波与需加以屏蔽的区域隔
开,避免电磁波进入,这种做法就是电磁屏蔽。中国科技馆有一个金属小屋,侧面的大窗上镶嵌着一块电磁
屏蔽玻璃,如图所示。请你自选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检验这块电磁屏蔽玻璃是否能够屏蔽电磁波。写出实验
步骤和判断方法。
实验 2:两个音叉并排放置,并离得很近,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和另一个音叉接触的小珠被弹起。音叉振动 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 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
看完以上两个实验,那么思考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请看看演示。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调谐旋钮旋至没有 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截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 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摩擦,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从收音机里听到什么?
任何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并且物体的温度不同,向外辐射的红外线的强度不同。红外线实际上也是一

波,正常人辐Hz。
(1)为什么检测人体辐射的红外线就能确定人的体温呢?
(2)请你针对上述情景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
答案:电磁 10-5 3×1013
(1)因为物体的温度不同,向外辐射的红外线的强度不同。
D.1920MHz 和 1935MHz 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答案:D
8.雷达是现代战争中重要的军事设备。若雷达向飞机发射的微波从发出到接收返回信号所用时间为 52
μs(1μs=10-6s),微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则此时飞机与雷达的距离为
m。
答案:3×108m/s 7.8×103
9. 右 图 是 一 列 电 磁 波 的 波 形 , A 、 B 间 的 距 离 为 750m , 则 这 列 波 的 波 长 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