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铁饼者
掷铁饼者》

• 雅典卫城
• 古希腊建筑柱式
1、多立克柱式 2、爱奥尼柱式 3、科林斯柱式
• 多立克柱式 古希腊建筑最基本的两种柱式之一。公元前5世 纪中叶达到成熟程度。它的主要特征是没有柱础, 柱子直接安置在台基上,柱高为柱径的4—6倍, 柱身刻有一条条垂直平行的凹槽(一般是16—20 条),柱头由方块和圆盘组成,没有任何装饰。 它的造型粗壮有力,给人以深厚刚毅的感觉,近 乎男性人体的美。
古希腊建筑的特点
• 第一特点是平面构成为1:1.618的矩形,中央是 厅 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 式建筑。 • 第二特点是: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1. 陶 立克柱式,2. 爱奥尼克柱式,3. 科林斯式柱式, 4. 女郎雕像柱式。 • 第三特点是: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 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 • 第四特点是: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 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 • 第五特点是: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
《掷铁饼者》 (作者:米隆)
• 米隆的《掷铁饼者》 高约 152 厘米,罗马国立博物馆、梵 蒂冈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 收藏,原作为青铜,米隆作于约 公元前450 年。原作已佚,现为 复制品。雕像选取运动员投掷铁 饼过程中的瞬间动作,这正是铁 饼出手前一系列瞬间万变动作中 的暂时恒定状态,运动员右手握 铁饼摆到最高点,全身重心落在 右脚上,左脚趾反贴地面,膝部 弯曲成钝角,整个形体有产生一 种紧张的爆发力和弹力的感觉。 形体造型是紧张的,然而在整体 结构处理上,以及头部的表情上, 却给人以沉着平稳的印象,这正 是古典主义风格所追求的。
希腊雕像是写实美与理想美的结合 总结最和谐的比例关系黄金分割0.618
《维纳斯》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 断臂的维纳斯 俗称《米洛斯的维纳斯》、《断臂的维纳斯》、 《维纳斯像》等,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 亚 力山德罗斯创作于约公元前150年左右,现收藏于 法国巴黎卢浮宫。 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 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 这尊雕像还是卢浮宫的三大镇馆之宝。
25 哪个时期的雕塑是世界雕塑史上的一座丰碑,健美的运动员,

25 哪个时期的雕塑是世界雕塑史上的一座丰碑,健美的运动员,是米隆的《掷铁饼者》掷铁饼者(Discobolus),大理石雕复制品,高约152 厘米,罗马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收藏,原作为青铜,米隆(Myron)作于约公元前450 年《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刻家米隆于约公元前450年雕刻的青铜雕塑,原作已经丢失,复制品现收藏于罗马国立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
《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具有表现力的瞬间。
雕塑选择的铁饼摆回到最高点、即将抛出的一刹那,有着强烈的"引而不发"的吸引力。
虽然是一件静止的雕塑,但艺术家把握住了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环节,达到了使观众心理上获得"运动感"的效果,成为后世艺术创作的典范,也是研究古希腊雕刻的重要资料。
公元前449年到公元前334年是希腊雕塑艺术的全盛时期,艺术史上称为"古典时期",大量优秀的雕塑作品出自这个时期,《掷铁饼者》就是其中现存流传的艺术杰作之一,也是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
《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
人物形象是雕刻家从实际生活中观察得来的真实形象,有可能是表彰一位运动健将或竞技得奖者。
这座雕像的构图,把复杂矛盾的动作归结成为数不多的鲜明生动的富有说服力的姿态,这些姿态给予人以一种集中、全神贯注的感觉,尤见作者匠心的是,他出色地概括了掷铁饼这一运动的整个连续过程,表现了一种和谐理想的动态美。
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像拉满的弓,使人产生一种发射的联想。
张开的双肩和扁担似的手臂很对称,这里可以看出古典时期的雕刻喜欢用正面律。
同时掷铁饼者两只手臂的线条和他拖在后边的左大腿的线条联合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其轮廓如同一只拉开的弓,腿和手臂联成一个图案,身体各部分的结构也体现一种肯定和稳固性。
紧贴地面的右腿如同一个轴心,使曲折的身体保持稳定。
《掷铁饼者》

简介:掷铁饼者(Discobolos),大理石雕复制品,高约152 厘米,罗马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收藏,原作为青铜,米隆(Myron)作于约公元前450 年。
外形特点:这尊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的雕像,一望而知是表现投掷铁饼的一个典型瞬间动作:人体动势弯腰屈臂成S型。
这使单个的人体富于运动变化,但这种变化常常造成不稳定感,所以作者将人物的重心移至右足,让左足尖点地以支撑辅助,以头为中心两臂伸展成上下对称,从而使不稳定的躯体获得稳定感。
身体的正侧转动,下肢的前后分列,既符合掷铁饼的运动规律,又造成单纯中见多样变化的形式美感。
米隆的这尊雕像解决了雕塑的一个支点的重心问题,为后来的雕塑家创造各种运动姿态动作树立了榜样。
历史背景:公元前449年到公元前334年是希腊雕塑艺术的全盛时期,艺术史上称为“古典时期”,大量优秀的雕塑作品出自这个时期,《掷铁饼者》就是现存流传最广的艺术杰作之一,也是古希腊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
这个作品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显示出希腊雕刻艺术已经完全成熟。
雕塑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虽然原作已经失传,但我们仍能从复制品中感受到那生命力爆发的强烈震撼,也是我们研究古希腊雕刻的重要资料。
艺术价值:《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划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
雕塑选择的铁饼摆回到最高点、即将抛出的一刹那,有着强烈的“引而不发”的吸引力。
虽然是一件静止的雕塑,但艺术家把握住了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环节,达到了使观众心理上获得“运动感”的效果,成为后世艺术创作的典范。
掷铁饼的强烈动感与雕像的稳定感结合得非常好。
雕像的重心落在右腿上,因此右腿成了使整个雕像身体自由屈伸和旋转的轴心,同时又保持了雕像的稳定性。
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象一张拉满弦的弓,带动了身体的弯曲,呈现出不稳定状态,但高举的铁饼又把人体全部的运动统一了起来,使人们又体会到了暂时的平衡。
《掷铁饼者》读后感

《掷铁饼者》读后感1.《掷铁饼者》读后感哇塞,当我看到那《掷铁饼者》的时候,我就在想,他这是使了多大的劲儿呀!就好像我拔河的时候,我咬着牙喊:“加油啊,使劲儿呀!”这不就跟他那股拼搏的劲儿一样嘛。
在生活中,我们不也常常需要这样的力量吗?就像我们跑步比赛,都想冲在前面,那得使出全身力气呀!我觉得这《掷铁饼者》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努力,要拼搏,才能有收获!2.《掷铁饼者》读后感哎呀呀,看那《掷铁饼者》的姿势,多帅呀!“嘿,看我这一下!”他好像在说。
这让我想起我打篮球的时候,我拿着球,也想帅气地投进篮筐呢。
这不就是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嘛。
我们学习也得这样呀,不能马虎,要像他一样力求做到最好!这雕塑真的给我好大的启发呀!3.《掷铁饼者》读后感哇,《掷铁饼者》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在说:“我一定能行!”这就像我参加演讲比赛前,我对自己说:“我肯定没问题的!”他那种自信的样子,真的太感染人了。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得有这样的自信呀,相信自己能克服,就一定能做到!他可真是我们的榜样啊!4.《掷铁饼者》读后感嘿,《掷铁饼者》那有力的动作,“嗖”的一下就要把铁饼扔出去啦!这多像我踢足球射门的时候呀,鼓足了劲,就想把球踢进去。
这不就是一种勇往直前的勇气嘛。
我们做事也不能畏畏缩缩的,要像他一样大胆地去尝试,去拼搏呀!真的好佩服他呀!5.《掷铁饼者》读后感哇哦,《掷铁饼者》的肌肉线条好明显呀,“看我的力量!”他好像在炫耀呢。
这让我想起我搬重物的时候,也得用出全身的力气。
他这是在告诉我们,只有平时努力锻炼,关键时候才能有力量呀!我们学习知识也是一样,要积累,才能在需要的时候发挥出来呀!这雕塑真的不简单呀!6.《掷铁饼者》读后感哎呀,《掷铁饼者》这姿态,简直太有魅力了!“我要把铁饼扔得远远的!”他好像在喊。
就像我跳远的时候,也想着要跳得更远呢。
这就是一种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呀。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不断给自己设目标,去超越呀,他真的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呢!7.《掷铁饼者》读后感哇,《掷铁饼者》这股专注的劲儿,太厉害啦!“我眼里只有铁饼!”他好像在说。
雕塑掷铁饼者

雕塑掷铁饼者公元前290年,希腊米洛斯岛,雕塑家狄诺斯从青铜圆形露天剧场场址移走两尊巨型石雕,一座是妇女参加体育运动的青铜雕像,一座是男子参加体育运动的青铜雕像。
其中的青铜像高1.85米,宽2.5米,背向而立。
一手拿球,一手举着铁饼,摆出要掷铁饼的姿势,然而铁饼却不翼而飞,他大为震惊。
经过反复检查,最后发现:不是铁饼失踪,而是重达120千克的铁饼被紧紧压在脚上。
原来体操运动员为了防止身体下坠,都穿有特殊鞋子,保证身体直立,同时也使身体平衡。
雕塑家狄诺斯这才恍然大悟。
当时不少人看到了这个掷铁饼的姿势,认为具有美的价值和欣赏价值。
但狄诺斯对它们毫无兴趣,想:“还是给这些姿势找一个更能体现自己风格的主题吧。
”于是,他把两个巨人变成一个人的样子,合二为一,这就是著名的掷铁饼者雕像。
后来,希腊雕塑家创造了多种各样的裸体人物。
那些美术工作者以及雕塑家们,只知道运用夸张的艺术语言,通过艺术的升华,为我们展示人体之美,人性之美,来表达他们对美的追求,对真善美的渴望,表现了他们心中的理想。
我国民间泥塑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技法包括捏、搓、揉、掀、接、压、按等。
常见的泥塑作品有《母子猴》《狮子头》《神仙鱼》《牛耕田》《骆驼》《花瓶》《猪八戒吃西瓜》《关公夜读春秋》《福禄寿三星》《黄河之水天上来》等。
世界著名雕塑有:希腊帕特农神庙门口的《持矛者》,《掷铁饼者》、罗马万神庙广场的《战神》、非洲维多利亚纪念堂前的《胜利女神》、德国德绍市卡罗琳斯卡娅广场上的《少女像》、新西兰的《女毛利人》、俄罗斯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墨西哥的《宇宙神》、中国澳门回归的《莲花》等。
美术教学中常见的素描写生,多是静物、风景、石膏、人物,讲究细节刻画,注意环境烘托,强调整体的真实性,其审美价值基本取决于对真实性的认识,而不在于欣赏。
雕塑可分为室外、架上两类,主要用于装饰或陈列观赏。
前者如寺庙中的雕塑、建筑装饰上的雕塑,以及陵墓雕塑、园林中的小型雕塑等。
初中掷铁饼者教案

初中掷铁饼者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掷铁饼的基本技巧和动作要领。
2. 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体育道德。
教学重点:1. 掷铁饼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掷铁饼的动作要领和技巧。
2. 学生的体能和耐力。
教学准备:1. 掷铁饼器材:铁饼、投掷圈、测量尺。
2. 教学场地:田径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掷铁饼的历史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和成就。
二、基本技巧学习(15分钟)1. 教师示范掷铁饼的动作要领,强调投掷时的姿势和力量来源。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三、实践训练(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掷铁饼实践训练,教师巡回指导。
2. 教师记录学生的投掷距离和姿势,及时给予反馈。
四、比赛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进行掷铁饼比赛,体验竞技乐趣。
2. 教师总结本次教学,表扬优秀学生,鼓励进步学生。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掷铁饼的基本技巧和动作要领,通过实践训练和比赛,提高学生的投掷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训练中得到提高。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体育道德,让他们在参与田径运动的过程中,享受到运动的快乐,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体能和耐力培养,为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赏掷铁饼者雕像观后感

赏掷铁饼者雕像观后感
《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
人物形象是雕刻家从实际生活中观察得来的真实形象,有可能是表彰一位运动健将或竞技得奖者。
表现了投掷铁饼的一个典型瞬间动作:运动员上身倒向右转,前倾成弓状,重心落在右脚上,左臂接在右膝,右手握着铁饼转向后侧。
雕像选取运动员投掷铁饼过程中的瞬间动作,这正是铁饼出手前一系列瞬间万变动作中的暂时恒定状态,运动员右手握铁饼摆到最高点,全身重心落在右脚上,左脚趾反贴地面,膝部弯曲成钝角,整个形体有产生一种紧张的爆发力和弹力的感觉。
形体造型是紧张的,然而在整体结构处理上,以及头部的表情上,却给人以沉着平稳的印象,这正是古典主义风格所追求的。
《掷铁饼者》代表了希腊古典时期雕塑的发展方向。
米隆的这件作品解决了雕塑的重心问题,为捕捉运动中的瞬间形象提供了范式,为后世的雕塑家创造千姿百态的运动形象所效法。
雕塑掷铁饼者

雕塑掷铁饼者简介掷铁饼者Discobolus,大理石雕复制品,高约152厘米,罗马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收藏,原作为青铜,希腊雕刻家米隆Myron作于约公元前450年。
这个作品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显示出希腊雕刻艺术已经完全成熟。
雕塑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同时也在艺术思想和表现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体育运动的最佳标志。
外形特点这尊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的雕像,一望而知是表现投掷铁饼的一个典型瞬间动作:人体动势弯腰屈臂成S型。
这使单个的人体富于运动变化,但这种变化常常造成不稳定感,所以作者将人物的重心移至右足,让左足尖点地以支撑辅助,以头为中心两臂伸展成上下对称,从而使不稳定的躯体获得稳定感。
身体的正侧转动,下肢的前后分列,既符合掷铁饼的运动规律,又造成单纯中见多样变化的形式美感。
运动员之所以呈现出裸体的形态,是由古希腊人的社会风俗所决定的。
因为,古希腊人在从事体育运动和宗教性的文艺演出活动时,男子往往赤身裸体。
他们认为完美健康的人体乃是人的骄傲,是神性的体现。
这种社会风俗反过来也促进了希腊人体雕像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西方美术史中崇尚人体美的艺术传统。
艺术价值《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
雕塑选择的铁饼摆回到最高点、即将抛出的一刹那,有着强烈的“引而不发”的吸引力。
虽然是一件静止的雕塑,但艺术家把握住了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环节,达到了使观众心理上获得“运动感”的效果,成为后世艺术创作的典范。
作者米隆在这一作品中创造了一个出色的充满活力的运动员形象。
尤见作者匠心的是,他出色地概括了掷铁饼这一运动的整个连续的过程,表现了一种动态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掷铁饼者》赏析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班级:土木工程一班学号:20145093108 姓名:马一源
《掷铁饼者》是米隆的代表作,他表现了竞技者在掷出铁饼前的一瞬间的动作,由此表现出整个运动的连续性。
最强烈地展示了运动员肌肉的健美和力量。
这个掷铁饼人的双臂张开,仿佛一张拉满的弓,加强了观众对于铁饼就要被飞速掷出的联想;铁饼和运动员头部的两个圆形左右呼应,支撑身体的右腿如同轴心,使大幅弓起的身体保持平衡。
这样的构思设计显示了米隆的艺术匠心。
这是一个非常难处理的动作。
米隆能在构思和塑造上达到如此完美的程度,显示了他对于人体结构知识的极度熟悉和高超的雕塑技巧。
在这里,米隆也解决了人体重量落在一只脚上的重心问题,他使另一只脚自由屈伸,改变了雕刻中直立的程式。
米隆的《掷铁饼者》是古希腊中较早表现男性形象的作品。
这位在奥林匹克竞技赛场上的运动员,在即将掷出铁饼的一瞬间充分表现出男性的青春美、健劲美、智慧美。
雕塑家造型之准确、运动感与节奏感把握之贴切,使两千多年来的观赏者无不赞叹。
《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划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
雕塑选择的铁饼摆回到最高点、即将抛出的一刹那,有着强烈的“引而不发”的吸引力。
虽然是一件静止的雕塑,但艺术家把握住了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环节,达到了使观众心理上获得“运动感”的效果,成为后世艺术创作的典范。
掷铁饼的强烈动感与雕像的稳定感结合得非常好。
雕像的重心落在右腿上,因此右腿成了使整个雕像身体自由屈伸和旋转的轴心,同时又保持了雕像的稳定性。
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象一张拉满弦的弓,带动了身体的弯曲,呈现出不稳定状态,但高举的铁饼又把人体全部的运动统一了起来,使人们又体会到了暂时的平衡。
整尊雕像充满了连贯的运动感和节奏感,突破了艺术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传递了运动的意念,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
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同时也在艺术思想和表现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体育运动的最佳标志
掷铁饼者雕像,被公认为体育运动和健美体魄的象征,这是雕刻家从实际生活中观察得来的真实形象,有可能是表彰一位运动健将或竞技得奖者。
雕刻家集中注意表现出在精神上与肉体上都是坚强有力的,美的人物。
雕刻家以敏锐的观察抓住了掷铁饼者最用力的一瞬间动作,这是一个典型的瞬间。
尽管在形体上是紧张的,可是整个雕像却给人以沉着平稳的感觉。
大家可以来看一下这位运动员的动态,这位年轻的运动员有弹性似的弯着腰,同时用脚安稳地站在地上,把拿着铁饼的手伸向后方。
而只要一瞬间,他那像弹簧似的形体就会立即伸直,而铁饼将从他手中飞向远方。
这座雕像的构图,把复杂矛盾的动作归结成为数不多的鲜明生动的富有说服力的姿态,这些姿态给予人以一种集中、全神贯注的感觉,尤见作者匠心的是,他出色地概括了掷铁饼这一运动的整个连续过程,表现了一种和谐理想的动态美。
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像拉满的弓,使人产生一种发射的联想。
张开的双肩和扁担似的手臂很对称,这里可以看出古典时期的雕刻喜欢用正面律。
同时掷铁饼者两只手臂的线条和他拖在后边的左大腿的线条联合形成了一个半
圆形,其轮廓如同一只拉开的弓,腿和手臂联成一个图案,身体各部分的结构也体现一种肯定和稳固性。
紧贴地面的右腿如同一个轴心,使曲折的身体保持稳定。
他的大腿和躯干在上边形成了两个彼此相等的对角线。
铁饼和人头的两个圆形,左右呼应,雕刻家在一个固定的姿态的空间上表现着时间性,整个艺术形象健美而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