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司马懿的性格特点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 中司马懿形象之我见

《三国演义》 中司马懿形象之我见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引言 (2)一、司马懿生平 (2)(一)出生简介 (2)(二)与诸葛亮的角逐较量 (3)(三)高平陵政变 (4)二、对司马懿的评价 (5)(一)作者罗贯中倾向:批判,非正义的一方 (5)(二)前贤观点:青睐、功过是非分明 (5)(三)个人观点:不得已之反抗 (6)后记 (7)致谢 (7)注释 (8)参考文献 (8)文献综述 (9)《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形象之我见作者:程秋霞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摘要:司马懿在《三国演义》中出场较晚,是一个很神秘的人物,三国中热闹大多都在前半部,舞台上的风光,都被最早的角色抢光了,他显得不那么光彩出色,但是,在这段历史中,他是一位靠耐性、权谋、机智、残忍,夺得胜利并且是最了不起的大赢家。

司马懿与曹魏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作为三朝元老的托孤大臣他始终坚持自己韬光养晦的生存之道,与曹爽明争暗斗十余年最终在高平陵政变中落下帷幕。

Abstract: Simayi play late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 doms, was a mysterious figure, the three countries in the m ost busy in the first half, the scenery on the stage, was the earliest picked up, the role of his excellent less glor ious, but, in this period of history, he is a patient, the tactics, witty, cruel, and win the victory and is the most amazing big winners. Simayi associated with cao wei regime, as minister of the same entrust an orphan to he always adh ere to its survival, more than 10 years of competition with Mr Eventually ended in GaoPingling coup.关键词:三国演义;司马懿;形象;不得已反抗;Key words: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Simayi. Image;To resist;引言在《三国演义》(后简称“演义)中,作者罗贯中成功的塑造了诸多形形色色的典型人物,如奸诈诡谲的曹操,忠厚仁义的刘备,义薄云天的关羽,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还有人格魅力几乎接近完美的赵云。

静水流深末世枭雄——评大军师司马懿

静水流深末世枭雄——评大军师司马懿

0592017.08第1期文化大观么类型都能给观众带来一定程度的快感。

像《奔跑吧兄弟》这个节目流程中的两种形式:多个小任务及追逐战或一个主要追逐战,成功胜出的队伍或个人,将获得该期奖品。

并且几乎每期节目的最后一个环节都是撕名牌,观众所喜爱的明星通过娱乐的方式,“斗智斗勇”地撕对方的名牌。

这样的流程会让观众有所期待,期待自己喜爱的队伍赢得比赛,并通过撕名牌的“搏斗”来满足自己争斗的欲望,于是在观看《奔跑吧,兄弟》类似的综艺节目的过程之中,观众会暂时忘却自己的哀伤以及痛苦,他们的日常生活趣味被综艺节目等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以娱乐大众的大众文化“审美”方式所替代。

四、结语 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是个多元化的时代,我静水流深 末世枭雄——评大军师司马懿 电视剧《军师联盟》正在热播,剧中吴秀波饰演司马懿演技爆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前我们说起三国,总会想到曹操、关羽、刘备、诸葛亮等,这些人固然是一世之雄,在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要说三国最大的赢家,无疑是司马懿。

曹操和曹丕奋斗了一辈子,让魏国成为最强的国家,没想到是为司马懿做了嫁衣。

司马懿趁皇帝年幼就夺了大权,为儿子篡位铺平道路。

在他死后10多年,司马炎就逼曹奂退位,建立了西晋,并追封司马懿为宣帝。

虽然网上有不少人说这部剧有给司马懿“洗白”之嫌,完全没有以往司马懿给人留下的阴险狡诈的感觉,但有时候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一个历史人物,反而能解读出不少新意,增进我们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其中司马懿的做人智慧就历来为人所称道,虽然看起来很小人、很腹黑,但他毕竟是成功者,是笑到最后的人。

连伟大领袖毛泽东都曾经这样评价过司马懿,“出身士族,多谋略,善权变,为魏国重臣”,还曾在《三国志•陆逊传》中评注 “此司马懿敌孔明之智也”。

那么,司马懿到底有哪些做人智慧,能在善于猜忌的曹操手下不被怀疑,并最终取得信任,掌握大权,将魏国和天下玩弄于鼓掌间的呢?一、虚怀若谷,谨言慎行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司马懿的出身。

三国时期的赢家为什么是司马懿 他为什么能笑到最后呢

三国时期的赢家为什么是司马懿 他为什么能笑到最后呢

三国时期的赢家为什么是司马懿他为什么能笑到最后呢本文导读:一、守弱一提司马懿,许多人都必说,他太能忍或装,所以骗过了曹操,熬死了诸葛亮,最终笑傲三国。

可问题是,稍有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做人真能忍一步就海阔天空,装一下便艳阳高照?因为通常情况下,只会换来人家的得寸进尺。

所以,司马懿那根本不叫忍或装,而是一种非常强悍的能力,叫:守弱!《道德经》对“守弱”给出过一个标准解读,就六个字:知其雄,守其雌!这点在司马懿身上,体现的非常显著。

曹操召用司马懿,可司马懿却不想出去效力,但他非常清楚曹操何其“雄”,于是便装病。

如今的问题是,司马懿装病能骗过曹操吗?答案就是:无关骗过与否。

因为曹操很“雄”。

但雄有雄的难处,天下那么多大事,岂能容曹操跟名不见经传的司马懿较劲?再者言,曹操的地位太高,哪怕发现了司马懿骗了自己,他就真敢杀司马懿?那曹操的名誉就要受损。

毕竟,人家不想来,都装病了,你曹操还不依不饶,是不是太过分,唯才是举了半天,有啥效果?这种情况,其实如今也普遍存在,比如我不想干活了,便对大领导撒谎说:我病了。

大领导必会问寒问暖,让我安心养病。

但同样情况,我对顶头上司这么说。

那顶头上司必会,恨不得用眼神,要杀死我。

同理,司马懿后来骗曹爽的装病也是如此。

只不过这回,他利用了自己“年事已高”这个特点。

所以,知其雄,守其雌。

前提是必须要能了解对方“雄”在何处,又因他的这种“雄”,产生出哪些“弱”,然后针对而来,这才叫“守弱”。

可不是所谓的,忍一忍,装一装,就能过关。

二、不敢为天下先司马懿的多变,在三国牛人群里无人能出其右。

因为你很难给他贴上一个恰当的标签。

如曹操是奸雄,刘备是枭雄等。

司马懿是啥?恐怕最普遍的标签就是:能熬,活得长……问题是三国时期,比司马懿活得长的人有的是,比司马懿还能熬的人也很多。

可为啥都没熬成和活成“司马懿”?其实就一条能解释,那就是司马懿:不敢为天下先!这六个字,同样出自《道德经》: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三国演义》中人物人格评价及启示

《三国演义》中人物人格评价及启示

《三国演义》中人物人格评价及启示诸葛亮的性格特点:1。

他足智多谋,可预测,具有开放的思想和伟大的智慧。

2.忠于国家和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3.人格高尚,意志力非凡的典范。

刘备的人物特征:1、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

2、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

3、刘备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杰。

关羽的人物特征:1、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

2、关羽更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

3、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张飞的性格特点:1。

张飞的性格特点是粗犷;也有粗鲁鲁莽的一面。

2、张敢爱敢恨,爱恨分明。

3.勇气是昌飞性格中最突出的一面。

4.张飞虽是武将,但粗中有细,有时也有一定的谋略。

赵云的人物:1。

赵云是一位武艺高超,骁勇善战的将军。

2.他还具有极高的节操和以人为本的美德。

3.他也是一个有独立思考和主见的将军,聪明而勇敢。

孙权的人物:(1)孙权堪称有智有谋的统帅。

(2)他还非常善于招聘和任用人才。

他能体谅他人,乐于接受建议。

(3)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坚韧性格。

7.周瑜的性格:1。

周瑜起初是一个足智多谋的聪明的统帅。

2.但他的性格也有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致命弱点。

3.周瑜也是一个忠厚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能够善用人才的。

吕布的性格特点:1。

吕布是三国时期的一员大将,武艺高超。

2.他是一个愤世嫉俗、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

3.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目光短浅,刚愎自用的人。

战败被杀是他必然的结局。

曹操笔下的人物:1。

首先,他阴险、奸诈、控制欲强、暴力、狡猾、野心勃勃。

2.他也有过人的胆识和才华,谋略超群。

3.求贤若渴,只能用才,自负多疑。

一直是后人无法评论的话题。

10.马苏的性格特点:1。

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的谋略和才能。

2.马苏只读死书,根本不懂修行;而且自负、自大、轻敌、任性、不听任何意见,只能导致灾难和失败。

1.司马懿的性格特点:1。

历史趣谈:三国司马懿能篡位成功 曹操选错了接班人?

历史趣谈:三国司马懿能篡位成功 曹操选错了接班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三国司马懿能篡位成功曹操选错了接班人?
导语:大家对他的评价都为负面的,这可能是中国人不喜欢耍阴谋诡计和城府太深的人的缘故。

总的来说,司马懿是一个非常能忍的人,他的才智不弱于诸...
大家对他的评价都为负面的,这可能是中国人不喜欢耍阴谋诡计和城府太深的人的缘故。

总的来说,司马懿是一个非常能忍的人,他的才智不弱于诸葛亮。

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司马懿简介。

司马懿出生于179年,享年73岁,被孙子追封为宣帝。

可见孙子念及爷爷的举世之功,若没有爷爷的辛苦隐忍,怎么会有他们司马家今后所拥有的一切辉煌呢?可能也跟大多数的贵族地主家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消亡。

司马的父亲官衔京兆尹,祖父和曾祖父都是为官之人。

司马懿和他的兄弟八人素有司马八达的称号,司马懿是兄弟中最出色、最有才华的一个人。

司马懿29岁才谈及婚配,他的原配张春华小他十岁,是一个非常智勇的女人。

司马懿生育9个儿子,个个能文能武,更能在司马懿死后把他的一切发挥的淋漓尽致。

司马懿至死都不知道自己会留下千古骂名,更不知道自己会被追封为宣帝。

这些都归攻于他平日孜孜不倦地教导他的儿子们,并告诉他们要有远见、要有大志、要随机应变。

司马懿为人小心谨慎,并且注重名节、注重以德服人,这些性格都决定他不可能造反。

曹丕死后,朝政大权都落到他的手里,这跟他以德服众是分不开的。

满朝文武百官都让他主持大局,就连他儿子后来征吴的时候,首将念及司马懿的德行才放过他的儿子。

司马懿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这些都可以从他留下的名言中看出。

他没有错,只怪曹魏气数已尽。

生活常识分享。

司马懿与诸葛亮三国演义中的智勇双全

司马懿与诸葛亮三国演义中的智勇双全

司马懿与诸葛亮三国演义中的智勇双全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时期,而在这个时间段里,蜀国的诸葛亮和魏国的司马懿无疑是两位备受瞩目的人物。

他们都以过人的智慧和勇气在演义中崭露头角,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英雄。

本文将就司马懿和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智勇双全进行探讨。

一、司马懿的智勇司马懿是魏国的重要人物,在《三国演义》中,他的智勇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他拥有过人的智谋。

在官渡之战中,当曹操陷入了苦战之中时,司马懿提出了“割须弃袍”的计策,将曹操改造成一个虚假形象,从而吸引敌人的攻击。

这一计策成功地欺骗了敌人,保护了曹操的安全。

其次,司马懿在政治、军事上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

他在处理权力斗争时深思熟虑,善于制定计策。

同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善于分析战局,调动士兵,采取灵活多样的战术。

他在夷陵之战中巧妙地利用地形,以少胜多,可谓智勇双全。

二、诸葛亮的智勇诸葛亮是蜀国的重要人物,他的聪明才智使得他在《三国演义》中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智者。

首先,他拥有非凡的智慧。

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治国方面,他都能够提出高见,解决难题。

他在赤壁之战中依靠火攻的计策,成功击败了曹军,为蜀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其次,诸葛亮还展示了极高的勇气。

他有着无所畏惧的精神,在危急关头能够冷静应对。

他曾亲自率军深入敌境,成功奇袭魏国,并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勇气,为蜀国争取了战略上的优势。

三、智勇双全的意义司马懿和诸葛亮的智勇双全不仅仅是个人的天赋,更代表了三国时期人物形象的完整性。

他们的出现丰富了《三国演义》中的角色形象,让读者对于这段历史充满了无限遐想。

智勇双全的意味着一个人在处理复杂情况时具备了全面、高效的能力,他们不仅能运筹帷幄,更能亲自上阵,冲锋陷阵。

这种英雄形象不仅具备了高尚的思想境界,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英雄精神的特点。

四、结语通过对司马懿和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智勇双全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形象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文学作品中也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伟大。

历史上司马懿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中最爱的是张春华吗?

历史上司马懿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中最爱的是张春华吗?

历史上司马懿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中最爱
的是张春华吗?
本文导读:
司马懿,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潜伏曹魏多年,最终大权在握,为天下三分归晋奠定了基础。

如此枭雄,一生有四个女人在他生命中留下印记,最爱的竟是她,跟小编一起来看下吧。

一、宣穆皇后张春华
张春华,司马懿的结发妻子,睿智聪慧,满腹经纶的奇女子。

性格凶悍,善妒,令司马懿又爱又恨。

二、柏夫人
柏夫人,司马懿的侧室,司马伦的母亲,容貌无双,曹丕的眼线,有着很深的城府。

不料,被司马懿的才智和抱负所吸引。

从司马懿忍辱受衣谈人格决定健康

从司马懿忍辱受衣谈人格决定健康

从司马懿忍辱受衣谈人格决定健康积极心理学认为:心态决定命运,人格成就未来;思路决定出路,气度决定高度。

健康心理学认为:人格决定健康。

人格完善的人,气度大,善于认识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

现实生活中,不总是鸟语花香、莺歌燕舞,有时更有深深的伤痛和长流不止的泪水。

碰到挫折和羞辱,积极心态的人,总是能忍辱负重,用气度展示高度。

《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就是这样的典范!屯兵于五丈原的诸葛亮,屡次令人搦战,司马懿不予理睬,他就拿妇人的丧冠—巾帽,外加妇人素缟衣服,写了一封书信,用大盒子装了,派人送到魏寨。

嘲笑司马懿甘愿守巢窟畏刀避箭,与寡妇没有什么区别。

送妇人衣已是大辱,送寡妇衣更是辱上加辱。

诸葛亮在书信末尾用由两个假言判断组成的不相容选言推理,向司马懿提出了“二者必居其一”的挑战,即“今遣人送巾帼素衣,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有丈夫之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

”司马懿看完书信,忍住心中大怒而佯笑,没有“早与批回”,而是“吾且受之”,并重赏了来使。

诸葛亮要借寡妇衣刺激司马懿,如果司马懿当时暴跳如雷,前去迎战,那就正中诸葛亮下怀,司马懿没那么傻,所以从处理这事的态度上可以看出,司马懿是一个能忍的人。

司马懿能够忍别人不能忍的,才最终收获了他的人生,他很沉得住气,不为一时的面子问题而扰乱了自己整个的、自己的整盘棋。

忍辱受衣,这里的辱不全是司马懿受辱,在这件事里,辱也有诸葛亮的份。

司马懿那一笑,就是诸葛亮的辱。

诸葛亮操之过急,还被司马懿看出来了。

司马懿要使者转告诸葛亮,不要事事操劳、处处费心,保重好身体。

诸葛亮闻之长叹一声,觉得司马懿很了解自己,真是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

在这里,诸葛亮不仅没有达到挑唆司马懿出战的目的,反而被司马懿暗暗嘲笑了一下,使自己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这个故事很符合司马懿一生的态度,他永远都不着急,也能够忍受任何人给他的耻辱,那是因为他要的是整个天下,所以在得到天下以前,他只能默默地坚守。

司马懿,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其成就丝毫不逊色于曹操、刘备、孙权诸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司马懿的性格特点
司马懿是三国著名的军事家,司马懿的性格也是比较古怪。

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司马懿的性格特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司马懿作为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后人对于他的评价处于两个极端,有人说他天赋异禀。

功勋卓著。

有人说他狡猾奸诈,处事圆滑,最后背叛君主,不仁不义,没有尽到一位臣子的本分。

其实对于司马懿来说这两种评价都不为过,都是属于司马懿性格中的一部分。

每个人的都是多元化的,何况是作为那个时代的处于政治中心的重要人物,司马懿拥有多面性格,面对不同的事,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是不可避免的。

司马懿在前期采取了一种明哲保身的态度,体现了其性格中聪明,也善于识人的一部分。

曹操对于他而言并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所以曹操一开始请他任职时,他并不愿意,并以病为托辞,拒绝了曹操。

然而奈何曹操并不放弃,数次威胁才使得他不得不任职。

在曹操去世之后,司马懿开始在政治上大展才华,顺势而为,深得皇帝信任,并且屡立战功。

这体现了他性格中懂得审时度势,从善如流的一面。

司马懿洞察先机,决断果敢的一面在他的军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与诸葛亮的数次决战中更是将他在军事上的天赋和瞬间决断的能力都充分体现出来。

而他对待不同的君主采取不同的方法,面对不同的敌人运用不同的战术并且屡次取得成功都体现了他的圆滑
和知人识人的能力。

当然最后他选择了起兵叛乱,虽然在别人眼中是不仁不义的行为,但这也是构成他性格的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他的凶狠和果敢,毫不犹豫,不会浪费每一个机会。

也正是因为他的性格才使得他能在一次次改朝换代中笑到最后。

司马懿的性格中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不为人所称赞的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历史中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更聪明司马懿和诸葛亮谁聪明的问题难倒众生,应该从不同角度去评价这两人。

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司马懿和诸葛亮谁聪明。

我认为他们两个是旗鼓相当的,但是诸葛亮活得更累一些。

诸葛亮是个大忠诚,古往今来所有的君王出于统治的目的,一直褒扬诸葛亮而贬低司马懿。

诸葛亮很注重个人的名节,凡事都亲力亲为,所以活得非常的累,后人评价他活得不够洒脱。

反观司马懿,他虽然一直隐藏自己的实力,也暴露自己的实力,让曹操看透他,才避免了杀身之祸。

司马懿一生都在为自己而活,他一直都在想着怎么取得曹操的信任。

尽管曹操到死都不相信他,但是他还是想到让自己活路的办法。

曹阿瞒知道自己死后只有司马仲达才可以克制孔明,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没有杀司马懿。

否则即使司马懿能逃过曹操的刀,也躲不过曹魏的剑。

司马懿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与孔明对战的时候,是不会真出手杀了孔明。

如果孔明死了,他司马仲达也命不久矣。

孔明也
明白这个道理,才会独自一人对着空城弹琴,因为孔明心里清楚,司马仲达是不会杀他的。

虽然小说和民间传说把诸葛亮神化,历史上的孔明在军事上大都搞后勤工作,但是他的忠心值得所有人学习。

司马懿虽然最后夺得天下,但他始终落下了话柄。

两个人谁更好、更聪明,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有不同的答案。

司马懿的老师关于司马懿的老师,比较明确的一个说法是胡昭,字孔明,著名的三国时期隐士,书法家。

这个人是完全不愿意当官的,袁绍让他做官他推辞了,曹操又去找他,不过他比司马懿好一点在于,他没装病,他是去了,但是通过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曹操,居然就放他回家种地去了,而且邻里关系还特别和谐。

他很有名,大家都知道他是贤能之人,有名到什么程度呢?人家无论是朝廷的,还是造反的都不去动他,都很关照这位隐士。

胡昭就属于那种深山高人,并且还妇孺皆知。

朝廷终究还是坐不住,召他去做官,这一次又天随人愿了,他没过两年就去世了,自然也就不用去做官。

他跟司马懿比较明显的一次接触就是司马懿身陷危险之中的时候,他去救了他,据说当时绑架司马懿的人叫周生,不肯放人,结果胡昭居然哭,史书记载是哭着哭着就感动人家了。

由此可见,这位胡昭,的确是位高人,曹操也能被他说服放他归隐山林,绑匪也能被他说服放人。

此人情商应该是非常高的,另外他的字也写的很好,擅长隶书,与钟繇、邯郸淳、卫觊、韦诞齐名。

通过胡昭的行为可以看出,
他淡泊名利,很有才华却不高傲。

司马懿大约就是在那时候跟着胡昭学了一点东西,毕竟那时候司马懿还很年轻,胡昭应该或多或少言传身教,给了司马懿一些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