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分析 对曹操的评价
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分析

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分析《三国演义》由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末期开始描写,至西晋初期国家重归统一结束,以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形成演变,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分析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分析内容摘要:《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乱世枭雄”曹操的形象,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雄才伟略、爱惜人才、慷慨豪迈。
曹操复杂的性格特征不是简单的“奸”与“雄”的相加,而是特定的历史条件造就了曹操的双重性格,而有时“奸”与“雄”甚至是相互融合的,性格的多个侧面互相渗透各显特征。
本文试图从《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中的“奸”——诡谲狡诈、玩弄权术、猜疑多变、心狠手毒与“雄”——机警多智、雄才伟略、爱才若渴的两个方面来分析曹操的复杂性格。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性格两面性有机统一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典型,向来有所谓的“三绝”的说法,就是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
《三国演义》中性格最复杂的人便是曹操,一方面,他求贤若渴,唯才是举;一方面他又嫉贤妒能,摧残人才。
一方面他慷慨豪迈,气势恢弘;一方面又小肚鸡肠,睚眦必报;一方面他开明公正,一方面又狡诈多疑。
作者罗贯中吸取以“拥刘贬曹”的影响和三国戏为素材创作的《三国演义》塑造的曹操这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奸”与“雄”的有机统一。
一、“乱世之奸雄”曹操的“奸”,表现在多个方面:诈伪,善作表面文章;残忍,心狠手辣,杀人如麻;多疑,猜忌之心重;善变,诡计多端等等。
(一)诡谲狡诈、玩弄权术《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曹操一出场,首先介绍他的“劣行”: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
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状。
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
操故无恙。
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分析对曹操的评价

三国演义的⼈物形象分析对曹操的评价三国演义的⼈物形象分析对曹操的评价发送到⼿机 | 收藏全屏阅读模式字体:⼩ | ⼤⼀提起“三国”故事⾥的曹操,⼈们⼤都会想到戏曲舞台上那个⼀脸奸相的⽩脸。
可是⼆⼗世纪五⼗年代以来,在有些戏剧或影视剧当中,曹操的形象发⽣了很⼤变化,那么历史上的曹操究竟奸不奸?为什么有⼈说他是“奸雄”呢?观众对曹操的认知和印象很多来⾃于⽂学作品,如果将曹操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该如何对他进⾏评价呢?曹操字孟德,⼩名阿瞒。
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学家,安徽亳州⼈。
曹操出⽣在官宦世家,⽗亲曹嵩原是夏侯⽒的后裔。
曹操⽂武双全,史书《魏略》中说,他“才⼒绝⼈,⼿射飞鸟,躬禽猛兽”。
《三国志》说他“才武绝⼈”。
曹操官⾄丞相,封魏王,谥武王,享年65岁。
曹操的⼉⼦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
中国的史书如何评论曹操呢?《三国志》⾥说他是“治世之能⾂,乱世之奸雄”。
在《三国演义》这部⼩说⾥,对曹操这个⼈物的刻画是偏重于反⾯的奸诈?还是倾向于正⾯的英雄呢?(⽤当代视⾓,审视三国纷争;⽤史家眼光,论说是⾮成败。
北京语⾔⼤学周思源教授正说三国⼈物。
三国时期,像曹操这样的⼈物不少。
也就是说,有不少英雄,或者简单地说,有许多“雄”。
可是,曹操这个“雄”和别的英雄,别的雄,他的区别就在于:曹操奸。
可是话⼜说回来了,我们在第⼀讲⾥⾯讲了刘备。
刘备不也有⼈称他为奸雄吗?但是刘备这个奸雄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有⼈认为他是奸雄,甚⾄认为他是⼤奸雄,但是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第⼆点更重要,就是认为刘备是奸雄,刘备的奸其中⼀点就表现在他的虚伪。
我们上次讲过,他到底虚伪还是忠厚。
也就是说,有些“雄”,雄杰,豪杰,他的奸是出于政治⽃争和军事⽃争的需要。
他和曹操的奸雄有⼀个什么区别在什么地⽅?曹操的奸雄带有⼀点品质性问题,有品质性因素,⽽且这个品质性的因素,他⼩时候就这样,这⼩⼦⼩时侯就⽐较坏。
《三国志》⾥⾯有记载:曹操少年的时候,任侠放荡,不治⾏业。
试析三国志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试析三国志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是一个极具权谋智勇的历史人物。
以下是对他形象的一些分析:
1.雄才大略:曹操被描绘为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和政治家。
他具有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领导才能,善于制定计谋和应对复杂的局势。
他在战场上的胜利以及在政治斗争中的智慧表明了他的雄才大略。
2.谋略多变:曹操以其出色的谋略而闻名,他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和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经常使用诈降、离间、分化等手段来瓦解敌对势力,同时也能够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政治立场以谋求最大利益。
3.勇武果决:曹操是一个勇猛果断的将领,他在战场上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决断力。
无论是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是汉中之战等重要战役中,曹操都表现出了冷静果断的指挥风格。
4.文治武功:尽管曹操以其军事才能而闻名,但他也是一个重视文化和教育的统治者。
他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倡儒家思想,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力图通过文治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5.多面性格:曹操的形象也展示了他复杂的个性特点。
他既有统治者的威严和权威,又有人情味和幽默感。
他在与刘备、孙权等其他角色的互动中展现了他的智慧、机智和幽默感,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总的来说,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了一个矛盾而多面的历史人物,他的形象深受读者喜爱,并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物形象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戏台上那一位白脸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历史上的曹操与戏曲小说里的曹操是不相同的。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我们应该客观地评价他。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也不是纯粹的奸臣,也有他雄才伟略的一面。
全书第一回,许劭对曹操的评价:子治世之能匠,乱世之奸雄也。
我认为是比较客观的奸雄必然是既奸又雄两个方面,舍去哪一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一、曹操奸的一面曹操的奸主要表现为:凶狠、狡诈、诡谲。
由于《三国演义》中具有尊刘抑曹的倾向,描写曹操奸诈的地方很多但塑造的最为典型的还是吕伯奢之死和借王垕人头1.曹操行刺董卓未成才潜逃到吕伯奢家的。
吕伯奢是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不图千金之赏和万户侯之封,冒着杀头的危险毅然收留了前来投宿的曹操对曹操以宾主之礼相待,毫无自尊傲幼之态。
他嫌杀猪作食还不够热情,还要亲自去邻村沽取好酒来为曹操压惊在那个世风口下,人心浅薄的时代,这个寻常小民吕伯奢待曹操义重如山,恩情何深!然而曹操不但不以恩德相报,反而杀光了他的全家,甚至连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孺也不放过如果说曹操连杀八人是由于误将磨刀杀猪当作要杀害自己属于误杀;那么,他杀吕伯奢本人则纯属故意杀人。
其杀人情状不仅十分歹毒,手段也极其狡猾。
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曹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可见曹操多么凶残、狡诈。
与曹操一起杀人的还有原中牟县县令陈宫当发现误杀了吕伯奢的家属后,陈宫悔限莫及,曹操则毫无悔意,又在逃跑中杀害了吕伯奢本人!还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这一系列罪行终于使陈宫识透了他的真面目: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2.借王垕人头更能表现曹操的诈术之深。
曹操征讨袁术时,当时十七万曹军围困了寿春城,长期攻打不下,日费粮食浩大,而附近诸郡又遭荒旱,接济不及;从孙策处借来的十万斛粮食,也只是杯水车薪,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摆在了曹操面前。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分析

曹操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如文中所描述的在曹操征战张绣的途 中,天气炎热,道上严重缺水,将士们都口渴难耐,军心涣散.此时曹操心生 一计,用鞭策指前方说: " 前面有梅林,可取来解渴. " 军士们听了无不口内生
津,便不知渴了,征战得以胜利.
官渡之战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正由于曹操的人才政策救了他.在这 场战役中,他全赖三个人——刘晔,荀攸,许攸.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 最终胜利,这全在于他的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细分来看:刘晔,荀攸,许攸都 是人才,献计献策,有化险为夷之功,可以说一计敌万人,能接纳他人之言.故 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多侧面地再现了历史人物曹操的复杂性格, 而又寓以作者的想象,夸张和褒贬.尽管其中某些内容同历史人物曹操有出入, 但其性格却和千百个同类型的封建统治者的品质一样,因而具有更大的历史真
实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很难找到第二个被表现得像《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这 样深刻,这样充分,这样成功的反面典型.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他是一位有作为的封建统治者.他既是 一位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又是一个阴谋家和野心家.作者把曹操奸 诈阴险而富有人情味的性格特征描述得丰满而又深刻,令人信服.至于历史上 的曹操,历来众说纷纭,由于篇幅和本人的水平有限,故不再作赘述.
;AG平台 https:// AG平台; ;ag平台官网 https:// ag平台官网; ;亚洲游戏ag https:// 亚洲游戏ag; ;ag亚洲第一娱乐 https:// ag亚洲第一娱乐; ;亚洲游戏ag https:// 亚洲游戏ag; ;ag平台官网 https:// ag平台官网; ;ag平台下载 https:// ag平台下载; ;ag平台游戏 https:// ag平台游戏; ;永利皇宫 https:// 永利皇宫; ;永利皇宫 https:// 永利皇宫; ;永利皇宫 https:// 永利皇宫; ;永利皇宫463登录 https:// 永利皇宫463登录; ;永利皇宫463登录 https:// 永利皇宫463登录; ;永利皇宫463登录 https:// 永利皇宫463登录; ;永利皇宫463 https:// 永利皇宫463; ;永利皇宫463 https:// 永利皇宫463; ;LOL菠菜竞猜 https:// LOL菠菜竞猜; ;LOL菠菜竞猜 https:// LOL菠菜竞猜; ;LOL菠菜竞猜 https:// LOL菠菜竞猜; ;LOL菠菜竞猜 https:// LOL菠菜竞猜; ;LOL菠菜竞猜 https:// LOL菠菜竞猜; ;金沙澳门官网下载app https:// 金沙澳门官网下载app;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分析论文

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三国演义》之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艺术性很高的作品。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他的性格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
他既是一位旷世之英雄:具有军事家和政治家、文学家的才能;同时又是一位乱世之奸雄:生性多疑,奸邪诡诈,玩弄权术。
曹操是奸雄与英雄的统一体,是古今奸雄中的第一奇人。
历史上的曹操本来就是一个性格十分复杂的人物。
他集功罪于一身,也集褒贬于一身。
既是扫荡群雄,逐步统一北方的英雄,又是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凶手;既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的功臣,又是“所过多所残破”的罪人;既是善于广泛收罗.人才,“不念旧恶”的创业之主,又是奸诈忌刻,随意置人于死地的不义之徒。
乱世之奸雄曹操是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大奸臣。
他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终归是封建社会,封建统治阶级中的英雄人物,他也不可避免的有着特定历史烙印1、奸诈狡猾,玩弄权术《三国演义》第一回中曹操的出场就这样写到:曹嵩生操,小字阿瞒。
一名吉利。
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
嵩责操。
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
叔父惊告嵩,嵩忽视之。
操故无恙。
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嵩信其言。
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
因此,操得恣意放荡[1]。
由此可以看出曹操从小就有了极深的心计,长辈被玩弄于股掌之间,曹操奸诈之才能令人感慨,如此事例如杀王垕、“割发权代首”等。
2、生性多疑,滥杀无辜曹操他的多疑表现在他常滥杀无辜,错杀好人。
他身边的人常遭无妄之灾,也全因他的多疑,能体现出曹操多疑的例子莫过于他误杀“吕伯奢”一家了。
《三国演义》第四回有写到:曹操暗杀董卓没有成功,遭董卓通缉,投奔吕伯奢庄上,吕盛情接待,欲杀猪相款。
曹操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
三国演义曹操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曹操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也是小说中的主要角色之一。
以下是曹操在小说中的一些人物形象特点:
政治家和军事统帅:曹操被描绘为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
他有着出色的谋略和军事才能,能够灵活运用兵法,制定明智的决策。
他的军队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使他在混战的三国时期崭露头角。
权谋高手:曹操以其权谋和智谋而闻名,常常通过计谋和策略达到他的目的。
他在政治斗争中善于运用手段,以实现自身的权力和统治目标。
仁爱一面:尽管曹操在历史上有一些残酷的行为,但在小说中,他也展现了一些仁爱的一面。
例如,他对待手下的将领有时是宽容的,对待俘虏也有时显示出仁慈之心。
文学才华:曹操被描绘成一个具有文学修养和才华的人物。
他善于诗歌、音乐,对文学艺术有一定的鉴赏力,这使得他在形象上更为丰满。
家庭观念:尽管曹操是位军事政治家,但他在小说中也有着强烈的家庭观念。
他对待家人的态度相对温和,有时甚至显示出为人父母的责任心。
总体而言,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极具复杂性的角色,他的形象融合了政
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多重特质。
小说中的曹操形象也受到了后来文化作品的多次演绎和解读,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浅析曹操的多面形象

浅析曹操的多面形象摘要《三国演义》以错落有致的曲调笔锋,塑造了曹操这一有血有肉而又个性鲜明的多面人物形象。
首先,他被塑造为作品中最典型的反面形象:是一个集奸诈多疑、凶暴残忍、假仁假义于一身的封建统治者,许邵曾称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其次,还表现在他能从风云际会的政治局势中崭露头角,能在敌众我寡的军事斗争中大获全胜,能把三国鼎立的军阀割据合而为一;再者,他雍容大度,积极乐观,重视对人才的选用并能充分发掘其积极主动性;最后,拥有卓越的政治远见力,且非常懂得收买人心的重要性.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多面形象奸雄政治远见大度乐观Abstract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with strewn at random have send to the tune of pen shaped the Cao Cao is the flesh and blood and many facets of the personality is distinct characters. First of all, he was cast as the opposite of the typical image of:is a collection of treacherous paranoid,cruel,and hypocrisy of the feudal rulers,Xu Shao had called it a “can of Zhen Guan,gone with the biography。
” Second, but also in the race he can learn from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in,can heavily out numbered in a military victory in the struggle, can put the three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of warlordism one;Furthermore, he magnanimous,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pay attention to the selection of talents and fully tap its positive initiative; Finally, with outstanding political vision,and ver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outfit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分析对曹操的评价发送到手机 | 收藏全屏阅读模式字体:小 | 大一提起“三国”故事里的曹操,人们大都会想到戏曲舞台上那个一脸奸相的白脸。
可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有些戏剧或影视剧当中,曹操的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历史上的曹操究竟奸不奸?为什么有人说他是“奸雄”呢?观众对曹操的认知和印象很多来自于文学作品,如果将曹操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又该如何对他进行评价呢?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
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安徽亳州人。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父亲曹嵩原是夏侯氏的后裔。
曹操文武双全,史书《魏略》中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
《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
曹操官至丞相,封魏王,谥武王,享年65岁。
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
中国的史书如何评论曹操呢?《三国志》里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对曹操这个人物的刻画是偏重于反面的奸诈?还是倾向于正面的英雄呢?(用当代视角,审视三国纷争;用史家眼光,论说是非成败。
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正说三国人物。
三国时期,像曹操这样的人物不少。
也就是说,有不少英雄,或者简单地说,有许多“雄”。
可是,曹操这个“雄”和别的英雄,别的雄,他的区别就在于:曹操奸。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我们在第一讲里面讲了刘备。
刘备不也有人称他为奸雄吗?但是刘备这个奸雄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有人认为他是奸雄,甚至认为他是大奸雄,但是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第二点更重要,就是认为刘备是奸雄,刘备的奸其中一点就表现在他的虚伪。
我们上次讲过,他到底虚伪还是忠厚。
也就是说,有些“雄”,雄杰,豪杰,他的奸是出于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需要。
他和曹操的奸雄有一个什么区别在什么地方?曹操的奸雄带有一点品质性问题,有品质性因素,而且这个品质性的因素,他小时候就这样,这小子小时侯就比较坏。
《三国志》里面有记载:曹操少年的时候,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不务正业。
曹操从小就有点坏,不过也反映出来他脑子快。
曹操从小有点坏还出了名了。
有一次他问起他的一个朋友,当然那时侯他已经成年了。
他说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他那个朋友笑着不说。
说说说,他非要他说。
子将(许邵)曰“子治世之能臣”如果赶上好的时代,你可以成为一个非常有成就的大臣;“乱世之奸雄”要是赶上乱世,你就是大奸贼。
曹操听了以后哈哈大笑,特别高兴。
他并没有觉得这是骂他。
为什么?你肯定我的才干,你看在治世我是能臣,在乱世我成为奸雄,奸雄再奸也是雄啊,也是英雄!再说所谓奸,曹操理解为,在他心目中的奸就是机智,聪明,充满智慧。
在乱世,太老实了那是站不住脚的。
所以曹操并不认为奸雄是一个贬义词,他反而感到高兴。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曹操文武双全,史书《魏略》中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曹操官至臣相,封魏王,享年65岁。
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
从古至今,人们对曹操的评价纷纭错杂,毁誉不一。
那么,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对曹操这个人物的刻画,是偏重于“奸”还是偏重于“雄”呢?)罗贯中笔下的曹操《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他固然有奸的一面。
但是,主要是,突出了他雄的一面。
就是说罗贯中他很好地解决了奸和雄的关系,这样就把曹操这个英雄和刘备,孙权其他等等那些英雄们,那些诸侯们区别开来了。
就是说,曹操在《三国演义》里面尽管他有奸诈,甚至有些地方有残忍的一面,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一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他胸怀宽广,目光远大,胆识非凡,善于用人。
罗贯中并没有把曹操写得很坏或者无能,虽然在许多地方也写到曹操的奸,但是他有的地方着重写他奸,有些地方着重写他雄。
那么,这二者的关系,总的说来就是写其奸目的还是为了突出其雄。
小说一开头,罗贯中就很注意这个问题,就是说从曹操这个形象一出现开始,罗贯中就写出曹操具有的那种过人的机智和远见卓识。
比如说在小说第二回到第三回之间,当时,汗末已经大乱,太监专权,大将军何进,就是外戚和宦官的矛盾很尖锐的情况下。
你看曹操说的话,皇帝死了以后,他认为最重要首先是要立帝,而不是先除十常侍。
为什么?你先把皇帝立了以后你就名正言顺了。
另外他说,宫中十常侍他们势力很大,你很难保守机密。
你如果现在马上派人把他们抓了,杀了,根本办不到。
第一最重要的,先得把新皇帝立起来,结果何进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后来十常侍权越来越大,控制不了了,京师军队已经不可靠了,就准备要召外军入京。
曹操提出根本用不着,这个事情关键要做得机密,把那些宦官杀了就行了,抓了就行了,不要召外军,一召外军非大乱不可。
结果呢?何进,袁绍,都没有听他的劝,后来召外军进京。
董卓进京不就是这么来的吗?董卓进京以后整个就大乱了。
所以罗贯中在把握曹操的形象上,他始终是在突出他的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胆识过人。
之所以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曹操会显得越来越奸,这和《三国演义》是小说(有关系),而小说需要大量的生动细节,大量的生动细节出现的结果,就使得曹操在奸的方面给人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了!我们再来剖析一个案例,就是袁绍的主要谋士许攸投奔曹操的那个过程。
我们看《三国志》怎么写的:《三国志》非常简单,因为袁绍不重视许攸的意见,许攸看出来了,袁绍这个人是刚愎自用,早晚必败,干脆他就跑了,投奔曹操了。
他原来跟曹操就是朋友,他投奔曹操的时候,《三国志》的正文,陈寿的正文是这么写的:(许攸)来奔,(投奔曹操),因说公(游说劝说,劝说曹操),击琼等(打击偷袭)。
击谁呢?就是淳于琼,淳于琼是带了几千人马,押送军粮(袁绍)的押粮官。
就那么十几个字,很简单。
那么《三国志》里头许攸到底是怎么说的?怎么劝说曹操的没写,这个过程没写。
裴松之的注就把这个说字,说就是劝说,把这个说具体化了。
我们看它有哪些发展。
他(裴松之)的注这么写:公闻攸来(曹操听说许攸来了),跌足迎之(就是光着脚,他都来不及穿鞋),抚掌笑曰(高兴地说):“予卿远来(予卿就是许攸的字,许攸那么老远跑来找我),吾事济矣(我的事就成了,好办了)。
”为什么他这么说呢?因为曹操那时侯军粮已经用尽了,所以他知道许攸这一次来,不管他是真投奔还是假投奔,他肯定会带来很多对我有用的信息,哪怕他是假投奔,我可以让他带点假情报回去,所以我的事情就要好办了。
然后呢?许攸就问他,说(许攸)谓公曰:袁氏军盛(袁绍的军队很强大,人数比你多多了),何以待之(你怎么对待),今有几粮乎(你现在还有多少粮食)?因为我们知道,有多少粮食才能打多大的仗。
公曰:尚可之一岁(还可以支持一年)。
攸曰:无是,更言之(不对,你再说说)。
(曹操)又曰:可支半岁。
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你不想打败袁绍,你为什么不跟我说实话?我是来帮你的,你怎么不跟我说实话)?公曰:向言戏之耳(我刚才和你开玩笑),其实可一月,为之奈何(怎么办,你看怎么办,我就只能支持一个月,怎么办)?然后许攸就说,你现在孤军笃守,外面没有援助,粮食已经用完了,这是很危险的。
然后就建议他乌巢劫粮,官渡大战之间乌巢劫粮。
这是非常精彩的一个章节。
我们从这儿已经看得出来,裴松之注已经大大丰富了许攸的说的过程。
这个地方已经可以看出,曹操老奸巨滑了。
到小说《三国演义》把这个细节丰富了,它的丰富很重要一个就是加上了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反映出两个人的心理活动。
我们看它这么写的:第三十回——操曰:有半年耳(也就是半年而已,比“可支半年”就要正生动一点了)。
攸拂袖而起(生气了),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投(我是诚心诚意投奔你的),而公见欺如是(而您如此地欺骗我),岂吾所望哉(哪里是我所希望的呢)。
操挽留曰(曹操就挽留他说):子远勿嗔(子远,你别生气),尚容实诉(姑且让我跟你说实话),军中粮食实可支三月耳(加了一个“实”字)。
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当今的人啊,都说你曹孟德是个奸雄,现在一看,果然如此吧!你对我这个老朋友,你都这么不信任,你还蒙我)!这个细节写得非常地生动。
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小说和史书的一大区别:是史书它提供了一个故事的核甚至是核里面的肉,小说通过这个核,把它变成一个血肉丰满的故事。
(曹操从黄巾大乱,初露锋芒开始。
讨董卓,诛吕布,伐袁绍,杀袁术,挟天子以令诸侯,南征北战,纵横乱世,威震四海。
但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是史书《三国志》还是文学作品《三国演义》,着实记录了曹操的诡异多变。
那么,对于曹操的“奸”,周思源先生又是如何评价的呢?)曹操秉承豪杰之奸曹操奸不奸?那绝对奸,但是奸得可爱,奸得合理。
为什么?因为曹操和许攸尽管是多年的朋友,可许攸是袁绍的主要谋士,而袁绍是现在是曹操的主要对手,他来投奔我是真是假这个还不得而知。
因此虚虚实实,互相刺探这是出于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的需要。
曹操这个奸是有道理的,有水平的。
如果说曹操派出的那个信使,没有被袁绍抓住的话,许攸如果不知底细,可就被曹操出色的表演给蒙了。
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可以看出来:罗贯中在把握写曹操的奸的时候,他是虽奸尤雄,以奸现雄,奸而不丑,奸得可爱。
让人感到在这个乱世当中,你作为一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你不能太老实。
曹操确实有奸诈的一面。
但是,让读者感到不讨厌。
这个人物的形象是一个立体的,血肉丰满的,是极具个性的,是他不会和别的那种奸诈的人混淆的。
因为奸有豪杰之奸,有小人之奸,而曹操就属于豪杰之奸。
(曹操好兵法,自注兵书十万余言。
他所著的《孙子略解》开创了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
曹操用兵灵活,赏罚分明,长于选将用将。
作为一位军事家,政治家,曹操在用人方面又有哪些值得玩味的故事呢?)唯才是举的曹操曹操爱惜人才,这是出了名的。
咱们读书过《三国演义》的人,印象都很深。
你看徐庶,徐庶入曹营不出一计,曹操没有杀他。
但是徐庶找个借口,离开他身边了。
《三国演义》十四回:曹操带了汉献帝,从洛阳迁都到许昌去的路上,结果呢,当时徐晃奉命劫杀曹操,要把汉献帝夺回去。
这时候,曹操派大将许褚迎战徐晃。
许褚也是勇烈过人,跟徐晃大战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负。
曹操下令鸣金收兵,别人就不明白了,说,“咱们如果再打一会儿,再派人上去,就可以把徐晃杀了。
”曹操说徐晃是个人才,我不忍心杀他。
结果曹操手下有一个谋士,叫满宠。
满宠就说,我跟徐晃有一面之交。
他说,我想办法劝说他投降。
结果,满宠就扮成一个小兵,小卒,连夜赶到徐晃那儿。
徐晃就归降曹操。
后来徐晃在曹操手下成了一员大将,给他立了很多功劳。
在曹操决定不杀徐晃要收服他这个地方,点评家毛宗岗批了一句话,讲得非常好,他说:曹操见才便爱(这个“见”就是发现,只要发现是人才他就爱),哪得不成大业!你看看,正是说到点子上。
所以曹操最后能够统一北方,奠定了最后三国归晋,统一天下这样一个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