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人物性格简答题答题指导

合集下载

课外文言文人物性格简答题答题指导

课外文言文人物性格简答题答题指导

课外文言文人物性格简答题答题指导第一篇:课外文言文人物性格简答题答题指导课外文言文简答题答题指导1、筛选文中的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主要考查学生根据需要辨析、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着眼于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要求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类。

传记类文章中要求能准确把握人物、地点、时间、事件、语言、感情、道理等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把握人物性格、情感、品德、修养等。

解析人物性格,注意理解人物及事件。

分析事件时要注意事件的三个阶段:开始、发展、结果。

而人物某种性格的体现是在事情的结局上,而不是开始或发展阶段。

筛选文章信息要文章特点:①传记类:记叙的人物都是谁、谁是主要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是什么,写了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种性格、品质。

②记事类:事情有何原因、经过是什么、有何结果,有哪些人参与了这个事情,大家的观点、态度是什么,这些事情表现了人物的何种性格、品质,表明了什么道理。

③描景类:描写了哪些景物、按照何种顺序进行的、景物有何特征、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④议论类:作者论证了什么道理、有何观点、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何依据、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者的态度是什么等。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分析、判断文章表述的事件、论述的道理、描写的景物等的特点,并能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文章的中心。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人物的赞颂、同情、斥责、讽刺,对事情的拥护、肯定、反对、否定等思想。

分析、概括是指能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不偏激、不拔高,以历史的眼光看待等。

出题方式有两种:分析文章有关内容,推理、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依据文章有关材料,分析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

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把握要注重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人物的看法、作者所处的时代处境等,同时应该全面、正确把握作者观点态度,不任意扭曲、贬低或拔高附:课外古文人物品质、性格特征【正面人物】1、君主——宽容豁达、胸怀宽广,沉稳机智、明察秋毫,善于纳谏、从善如流,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体恤百姓。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8文言文的人物形象分析(学生版+解析)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8文言文的人物形象分析(学生版+解析)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7.文言文分析人物形象【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一、解题技巧1.从直接描写分析人物。

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文章的主题。

2.从侧面描写分析人物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的方法来写主要人物。

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往往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主要人物。

3.从评价性句子分析人物。

我们还可以从评价性的句子,尤其是作者的评论来分析人物。

【答题方法】1.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后,还应从多角度思考文中人物特性。

2.多用四字短语或成语回答人物特性。

3.答题格式:从……(句意概括)中,可以看出(人物)是一个……的人(他具有……的品质或精神)。

【课堂练习】文言文阅读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1.给加点词注音。

当极明邪.( )譬.如(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徐孺子年.九年( )(2)尝.月下戏( )(3)若.令月中无物( )(4)无此.必不明( )3.从文中可以看出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文言文阅读薛谭学讴①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②尽之,遂辞③归。

秦青弗止。

饯④于郊衢⑤,抚节⑥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⑦行云。

薛谭乃谢⑧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本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为编者加。

讴:唱歌。

②谓:认为。

③辞:告别。

④饯:饯行。

⑤衢:大路。

⑥节:节拍。

⑦遏:挡住。

⑧谢:认错。

1.用学过的方法读懂故事,再判断下列说法。

(1)故事中的秦青是一个歌唱技艺十分高超的人。

( )(2)故事中的薛谭一开始就是一个歌唱技艺十分高超的人。

( )(3)为了表现秦青歌唱技艺高超,文中“响遏行云”用了夸张的说法。

( )(4)联系上下义,“薛谭乃谢求反”中的“反”应该同“返”。

( )(5)“末穷青之技”与“自谓尽之”中的“之”的意思相同。

中考课外文言文(传记类)做题技巧

中考课外文言文(传记类)做题技巧
( “为所吞”即“被……吞掉”)
c. 于 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没有标志词语: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 动)
5、固定句式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 例: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 办”“把……怎么样” 例:……如太行王屋何?
基本形式:“……者,……也”“……
者,……”“……,… …也”“……者也”。
另一种是用 “则”“皆”“乃”“为”“即”“非”等判 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课文中的例句: (1)“…,…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省略谓语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
投(之)以骨。(《狼》) 君与(之)俱来。(《隆中对》)
(4)省略介词
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
(5)省略量词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 一(块)抚尺而已 。(《口技》)
翻译句子
题型二:句子翻译
●原则●
1、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2、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做到:信、达、雅。
“信”——准确 “达”——流畅 “雅”——优美
“人物传记”全篇思路: ①开头:介绍人物个人情况:字、号、出身、
天赋、 性格、任职情况…(举、荐、征、召、辟、授、 除、)
②主体:记叙人物在任职期间的升、调情 况,主要事迹,取得的政绩。
名利的态度: 孝敬父母、直率豪爽、机智聪颖、 坚毅执着、勤奋好学、放任不羁、 嫉恶如仇、乐善好施、拾金不昧 淡泊钱财、淡泊名利、清高自守……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人物形象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人物形象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人物形象1、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是怎样为人处事的?2、主人公有哪些品质和才干?3、人们为什么称他为xx(如青天)/怎么评价主人公?一、解题思路1.从直接描写分析人物。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文章的主题。

我们要了解一个人物,首先不妨从直接描写着手,这是最生动、最真实的材料。

或者从人物所作所为进行分析。

(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的信息;(2)体现人物思想主张的信息(语言);(3)展现人物性格情趣的信息;(4)反映人物志向抱负的信息;(5)体现人物才智品质的信息(事件);(6)作者或外界对人物评价议论的信息2.从侧面描写分析人物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的方法来写主要人物。

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往往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主要人物。

3.从评价性句子分析人物。

我们还可以从评价性的句子,尤其是作者的评论来分析人物。

二、答题技巧1.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后,还应从多角度思考文中人物特性。

2.多用四字短语或成语回答人物特性。

3.应注意答题句式的完整、规范!例:从……(句意概括)中,可以看出(人物)是一个……的人(他具有……的品质或精神)。

三、人物词语积累1.正面人物君王:勤恳治国、以民为本、体恤民情、关心百姓疾苦、爱民如子、体恤下属、有仁爱之心、勇于反省(悔过)、知错就改、善于纳谏、善于听取正确建议、虚怀若谷、知人善任、有识人之明、一视同仁、大公无私、无偏袒之心、公正严明、以身作则、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善于反思、勇于担责臣子:敢于进谏、善于劝谏、善于辞令、忠君爱国、机智勇敢、能言善辩、精于谋划、以死卫国、人不居功、为人谦让、克己奉公、奉公守法、廉洁奉公、为官清廉、无私奉献、严于律己、刚正不阿、光明磊落、执法如山、忍辱负重、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热爱国家、忠心耿耿、忠贞不渝、赤胆忠心、维护国家和个人的尊严、不卑不亢、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名士:情趣高雅、超凡脱俗、桀傲不羁、多才多艺、机智果断、破案如神父母:教子有方、爱子情深、深明大义、重视教育、教导有方小孩:机智聪慧、好学上进、孝敬长辈、口齿伶俐、勤奋刻苦、专心致志做人:豪爽、诚信、宽容、博学、正直、忠厚、仁爱、侠义、勇敢、善良、平易近人、轻财重义、赏罚分明、正直无私、刚正不阿、忠心耿耿、忠贞不渝、深明大义、童叟无欺、谦虚谨慎、宽厚待人、豁达大度……治学:勤奋刻苦、不耻下问、严谨治学、专心致志、苦读成才、笃志好学、勤学好问……侦破案件:善于思考、思虑周全、小心谨慎、善于观察、明察秋毫、细致入微、意志坚强、顽强不屈、百折不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刨根究底其他: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心口如一、有自知之明、正确认识自我、谦虚谨慎、心地善良、朴素憨厚、为人正直、正直无私、拾金不昧、乐于助人、舍己救人、为他人着想、心胸开阔、豁达大度、襟怀坦荡、宽容待人、乐观积极、不计前嫌、不畏艰难、无所畏惧、不拘小节、豪放洒脱、潇洒奔放、志向远大、胸有大志、善解人意、温柔体贴、慈祥仁爱、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正气凛然、浩然正气、视死如归、勤勉好学、孜孜不倦、不耻下问、虚心好学、废寝忘食、聪明智慧、精明强干、足智多谋、大智若愚、睿智聪明、有真才实学、胆大心细、心灵手巧、心思缜密、思虑周全、顾全大局、做事讲究方法与策略、冷静沉着、从容淡定、胸有成竹、落落大方、果断决断、毫不犹豫、当机立断、义无反顾2.反面人物狡诈贪婪、老奸巨滑、刁滑奸诈、虚伪狡猾、利令智昏、趋炎附势、装腔作势、作威作福、背信弃义、沽名钓誉、班门弄斧、恃强凌弱、穷凶极恶、朝秦暮楚、朝三暮四、见风使舵、蛮横专断、狐假虎威、恃强凌弱、表里不一、口是心非、口蜜腹剑、花言巧语、天花乱坠、油嘴滑舌、愚蠢无知、笨拙愚钝、目空一切、刚愎自用、夜郎自大、自命不凡、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孤芳自赏、目中无人、丧心病狂、恶贯满盈、无恶不作、忘恩负义、人面兽心、斤斤计较、桀骜不驯、心浮气躁、性情浮躁、卑鄙无耻、两面三刀、心口不一、落井下石、投机取巧、乘人之危、不三不四、自命不凡、蛮横无理、作威作福、笑里藏刀、背信弃义、强词夺理、外强中干、色厉内荏、阿谀奉承、妄自菲薄、自信不足、优柔寡断、犹豫不决、自私任性、贪得无厌例题王沂公①善为文辞,咸平②年间,状元及第,还青州故郡。

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一)断句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通文意(四步骤)①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②断出几个大的层次。

(句首、句末虚词)③按前后顺序,边琢磨边断句④检查已断句部分,疑难处根据上下文推断2、标志①句首语气词:夫、其、斯、惟、盖、盍、且夫、若夫、乃夫、凡【谨、敢、窃、请等表敬副词】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前面可断开。

②句首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虽然然而、无论、至于、至若、是以、然则、纵使等词前面可断开。

③句首叹词: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④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继而、斯须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⑥句末语气词:也、哉、矣、乎、焉、兮、耳、耶(邪)、与(欤)、而已、也与、也邪、矣哉、也哉、也已、也已矣、焉耳矣3、语法①名词: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做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办法,结果如何②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关系。

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③代词: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文言文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格式

文言文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格式

文言文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格式以人物形象分析带动文言学习,是阅读这类文章的一个有效路径。

如学习《曹刿论战》,我们可以分析曹刿和鲁庄公形象;学习《愚公移山》,愚公、智叟以及愚公妻子的形象研讨我们就不应放过;而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和齐王的形象也应是我们讨论的重点;等等。

但也要注意,贴标签式的人物形象分析不值得提倡,同学们在分析文言文里的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深入文本,有时还应联系相关的课外材料来印*自己的分析,以便获得较为准确的认知与评价。

比如《桃花源记》是我们很熟悉的一篇课文了,说到渔人,一般都把他视作百姓形象的代表,追求和平幸福的生活,以此说明当时社会之黑暗;还有同学在渔人品行问题上争论不休。

但如果我们深入文本,就会发现一个新的桃源仙境。

中科院范子烨先生就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范先生认为偶然闯入桃花源的渔人是一个懂得自然审美、喜欢观赏风景的人。

他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的描写,暗示渔人不是一个没文化的普通渔夫,至少他不是一个为着生计而捕鱼的人。

因为为生计的渔人很难具有审美的情怀,他不会为绚烂的桃花、鲜美的芳草而惊异,而沉醉,甚至忘记路途的远近。

的确,山区的农民不以登山为乐,海边的渔民也缺少划船的雅兴。

这个渔人不寻常。

再进一步,针对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的描写,范先生指出,在等级森严的东晋时代,这位渔人居然可以很随便地拜访郡中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他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奇闻异事,不仅如此,他的讲述还能够引起太守的高度重视,乃至派人跟随他去重觅桃花源。

据此推断,渔人肯定是一位具有深厚社会背景的隐士。

如果与屈原的《渔夫》、柳宗元的《*雪》《渔翁》联系,不难发现,渔人实际是寄托着诗人情志的一个意象。

而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囿于传统分析,疏于研究,自然缺少了发现的眼光,也就缺少了享受惊喜的机会。

再看一例,《陈涉世家》中对陈胜的形象分析。

《文言文简答题解答技巧指导》

《文言文简答题解答技巧指导》

《文言文简答题解答技巧指导》文言文简答题解答技巧指导一、考纲说明湖南高考新增了一道文言文的简答题,这道题设置的目的就在于引导文言文学习不仅注意“文言”的语言形式,还注重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归纳,将阅读文言文提高到理解文意、体察表现意图、评价观点主张等较高层次上来。

2010年湖南卷延续了这类题型的考查,2011年湖南卷在试题结构上又作了新的调整,简答题又增加了分值,由原来的4分增加到5分,说明湖南越来越重视这一方面的能力的考查。

从阅读考查的角度来看,这类题的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区分度较好。

二、命题特点分析首先,从答题要求来看,简答题并非论述题,答案要求简单、直白、明了,要依据题干设问来回答文章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者的态度、看法是怎样的。

答题用的是陈述笔调判断语气,而不需展开论述、进行推断,更不需外加主观认识。

其次,从命题角度来看,这道题有文意理解、归纳概括、鉴赏评价几种命题形式:1、文意理解题所谓文意理解是指在文言文阅读中,通过对整个文段文意的把握,具体地解答文句或文段中某个问题。

2、归纳概括题所谓归纳概括是指提炼精华、着重脉络梗概的综合。

在文言文简答题中,归纳概括就是提炼和归纳给定材料,具体而言就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准确、精炼地把握住并表述出给定材料所含的主要信息。

这类题要求我们从文中获取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概括,整合成新的语句,体现新的思维成果。

3、鉴赏评价题鉴赏评价题在湖南卷中暂时还没有涉及,但是,它已经在其他省市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过。

这类题目要求我们能够对文中的主要人物、某件事情、某种做法、文中观点句的意义和文章的语言特点等内容进行分析、评价。

三、文言文简答题答题原则这是简答题,而非论述题,要求我们依据题干设问来回答文章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者的态度、看法是怎样的。

用的是陈述笔调判断语气。

而不需要展开论述,进行推断,更不需要外加主观认识。

五、解题方法了解了这些命题特点之后,我们可以依照这些特点,探讨一些解题规律。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1. 哎呀呀,读课外文言文的时候,先别急着做题呀!你得把文章好好通读一遍,就像了解一个新朋友一样,搞清楚它在讲啥。

比如说《孙权劝学》,那你就得先搞明白孙权为啥要劝学呀!这样后面答题才不会晕头转向嘛!2. 嘿,注意文中的关键词语呀,它们可是很重要的线索呢!就像在迷雾中找到那点亮光。

像“之”“乎”“者”“也”这些,得特别留意,往往能帮你理解文意哟。

比如《陋室铭》里的“何陋之有”,抓住这个“之”字能更好理解句子意思呢!3. 哇哦,结合注释可太关键啦!那就是给你开的小灶呀。

看注释就像有个小老师在旁边给你讲解,很多难题不就迎刃而解啦!就拿《桃花源记》来说,注释能让你清楚那些不熟悉的字词意思呢!4. 你说什么,不会翻译句子?那可不行哦!这就好像走路没有方向。

多积累些常见字词的翻译,然后大胆去尝试呀。

像“吾日三省吾身”,知道每个字的意思,翻译起来就容易多了嘛!5. 嘿,人物的言行举止也要多关注呀!这能让你知道人物的性格特点啥的。

比如说《陈太丘与友期行》,从他们的对话就能看出人物不一样呢,这对答题很有帮助的呀!6. 哎呀呀,文章的主旨可别忽略啦!它就像文章的灵魂呀。

搞清楚作者到底想说啥,才能更好地回答问题呀。

像《岳阳楼记》的主旨,那可是很重要的呢!7. 一定要细心再细心呀,别放过那些小细节哟!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点可能就是关键所在。

就好像找宝藏一样,仔细点才能找到呀。

《狼》里一些细节就能透露出很多信息呢!8. 最后呀,多做练习题那肯定没错啦!练得多了,你不就熟练啦?就像练功一样,越练本事越大。

别偷懒哦,加油吧!我的观点结论:掌握这些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相信大家都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简答题答题指导
1、筛选文中的信息
“筛选文中的信息”,主要考查学生根据需要辨析、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着眼于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要求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类。

传记类文章中要求能准确把握人物、地点、时间、事件、语言、感情、道理等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把握人物性格、情感、品德、修养等。

解析人物性格,注意理解人物及事件。

分析事件时要注意事件的三个阶段:开始、发展、结果。

而人物某种性格的体现是在事情的结局上,而不是开始或发展阶段。

筛选文章信息要文章特点:
①传记类:记叙的人物都是谁、谁是主要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是什么,写了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种性格、品质。

②记事类:事情有何原因、经过是什么、有何结果,有哪些人参与了这个事情,大家的观点、态度是什么,这些事情表现了人物的何种性格、品质,表明了什么道理。

③描景类:描写了哪些景物、按照何种顺序进行的、景物有何特征、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④议论类:作者论证了什么道理、有何观点、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何依据、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者的态度是什么等。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分析、判断文章表述的事件、论述的道理、描写的景物等的特点,并能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文章的中心。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人物的赞颂、同情、斥责、讽刺,对事情的拥护、肯定、反对、否定等思想。

分析、概括是指能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不偏激、不拔高,以历史的眼光看待等。

出题方式有两种:分析文章有关内容,推理、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依据文章有关材料,分析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

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把握要注重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人物的看法、作者所处的时代处境等,同时应该全面、正确把握作者观点态度,不任意扭曲、贬低或拔高
附:课外古文人物品质、性格特征
【正面人物】
1、君主——宽容豁达、胸怀宽广,沉稳机智、明察秋毫,善于纳谏、从善如流,
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体恤百姓。

例:信守承诺(约不可失八四魏文侯)、
胸怀宽广、知人善任、从容、沉稳、机智敏锐(多多益善五七刘邦),
体恤百姓(出裘发粟五三景公),
2、大臣(为官、为臣)——忠于职守、忠贞不屈,严肃认真、办事勤勉,机智、勤俭、英勇,审时度势、知己知彼,为官清廉、公正,有忧患意识,举贤荐能、直言进谏。

例:发奋努力、勤奋刻苦(苏秦刺骨中的苏秦),
忠贞不屈、高风亮节(苏武牧羊中的苏武),
直言进谏(出裘发粟中的晏子),
机智、善战、勇敢、屡建奇功将军(飞将军中的李广),
忠贞、信守承诺(刘备托孤中的诸葛亮),
恬淡静穆、胸怀大志、蔑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陶渊明),
善于观察(正午牡丹中的丞相),
节俭、不浪费、坚持原则(王安石待客中的王安石),
勤俭、英勇、教育子女严格(与四弟书中的曾国藩),
善于进言(燕策中的苏代),
实事求是、荐人为贤、正直(宋濂具实以对),
3、有特殊技能、才能或有德行的人——聪明、勤奋、好学,技艺高超,正直、
有远见,善于观察,不慕权贵(淡泊名利)、扶困济贫,志向远大、重节操、品格高尚,心地宽厚、心忧天下,爱好自然。

例:学者——聪明好学(蒲松龄),
有特殊技能或才能的人——技艺高超(匠石运斤中的匠石,核工记中的核工),
医术高明、聪明正直、有远见(扁鹊见秦王中的扁鹊),
谦虚谨慎(王积薪闻棋中的王积薪),
善于观察、严格执法(张乖崖严惩污吏),
智慧、胆大心细、善于把握战机(廉范御敌中的廉范),
扶贫济困、蔑视权贵、刚正不阿(陈章侯)
4、百姓——善良、孝顺、正直,忠厚老实、不贪恋钱财,信守承诺、克勤克俭
例:克勤克俭、坚守志节的中国妇女(孟母三迁中的孟母),
信守承诺(急不相弃中的华歆),
重视朋友义气(舍生取义中的荀巨伯),
孝顺(锅巴救命中的陈某),
仔细观察(戴嵩画牛中的牧童),
孝顺(陆绩怀橘中的陆绩),
强烈的求学愿望、勤奋学习(邴原泣学中的邴原),
忠厚、守信、老实,孝顺、正直、有同情心、办事细心缜密、不贪财
(张孝基仁爱中的张孝基)
【反面人物】
君主——光有大志、却无恒心,气量狭小,昏庸无道
气量狭小、奸诈凶残(魏武见匈奴使中的曹操),
光有大志、却无恒心、不能踏实认真精益求精的学习(学皆不精的项籍)
2、官吏——狡猾、贪婪、蛮横,自以为是、狂妄轻率,执法过严、残忍的酷吏。

狡猾、贪婪、蛮横(取金中的县官),
颠倒是非的野心家(指鹿为马的拍赵高马屁的官员),
才高过人、自信又自夸(多多益善中的韩信),
自以为是、狂妄轻率、遇事却束手无策或轻举妄动(纸上谈兵的赵括),
残忍的酷吏(请君入瓮中的周兴),
3、依附官吏的人——外强中干、仗势欺人、凶残贪婪、为非作歹。

外强中干、仗势欺人、凶残贪婪(临江之麋讽刺的那些人),
依仗权势、为非作歹、以致自毁依凭的人(仓鼠嘲讽的人),
4、小人——贪婪、愚蠢(利令智昏),卑鄙龌龊,自私、损人不利己。

贪婪、愚蠢、利令智昏(楚人隐形),
卑鄙龌龊(陈章侯中的龌龊显者),
自私、损人不利己(副使失物中的副使)。

5、有一定技能的人——骄傲自大、自以为是、贪名贪利。

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卖蒜老叟中的杨二相公,卖油翁中的陈康肃公),
贪名贪利(王安石待客中的萧公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