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 新课程培训第二章教材分析与教学指导课件 浙教版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 第1节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第2课时) 教学设计

第1节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第2课时)【核心概念】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学习内容与要求】5.3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⑨举例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知道对光和调焦的方法,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能用绘图法正确表达观察到的显像。
2.科学思维:能独立对光、调焦,了解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步骤和方法、正确绘图。
3.探究实践:通过模仿练习,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
4.态度责任:养成爱护显微镜并规范操作显微镜的习惯。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浙教版七上第2章第1节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的第2课时内容: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技能之一。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熟悉显微镜的规范使用,为后续学习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进一步从微观认识动植物,及至学习生物学知识作准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思路】显微镜结构→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
方法。
1.光学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2.光学显微镜的镜头与放大倍数:(1)目镜与物镜(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用以下公式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1.使用显微镜的主要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片、调距和调焦、观察等。
2.取镜和安放:取镜:拿到显微镜后,左手需将镜座托住,右手需将镜臂握住,姿势正确,轻拿轻放;安放: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3.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①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注意:光线较暗时凹面镜;光线较亮时,可使用平面镜。
4.放置载玻片:①载玻片是用显微镜观察东西时用来放东西的玻璃片;①将载玻片的观察对象正对通光孔放置,并用压片夹固定。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备课指导课件浙教级上册自然科学课件

4、声音传播的快慢。
12/7/2021
第十一页,共二十三页。
第3节 耳和听觉(tīngjué)
教学目标
1、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部分功
能,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2、了解乐音的三个特性。
3、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12/7/2021
第十二页,共二十三页。
本章的相关知识(zhī shi)条目与教学建议
2、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得出,理解虚象的物理意义。
3、能直接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虚象,找出物和像 的对应关系。
4、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5、理解在光的反射和折射中光的可逆性原理。
12/7/2021
第十六页,共二十三页。
本章的相关知识条目与教学(jiāo 建议 xué) 1、光的反射。
2、平面镜和球面镜。
3、鼻和嗅觉 4、舌和味觉
12/7/2021
第九页,共二十三页。
第2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chuánbō)
教学目标
1、了解声音发生的条件
2、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
3、了解声速与哪些因素有关,记住常 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2/7/2021
第十页,共二十三页。
本节相关的知识(zhī shi)条目和教学建议 1、声音的发生。 2、声音的传播。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三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科学(kēxué)教材第二册。1、不是书上所有的内容都要有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也不是只有 教师讲过的内容才算学过。第3节 耳和听觉。1、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部分功。3、
No 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1、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3、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
科学教材第二册
浙教版七上科学第二章_复习课课件(共14张PPT)

细胞膜
②
③ ④
⑤
⑥
第四学习小组 西红柿罗宋汤营养鲜美。美味过后, 还能想起西红柿的相关知识点?(1) 形态 结构 相同的 功能 由许多 相似, 和 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①②
① ②
③
③分别指哪些组织?
(2)将番茄用开水烫过后撕开一层薄薄的皮,这层皮属 于保护 组织,表皮内的果肉部分属于营养 组织。
是顺时针方向,则实际流动方向是 顺时针方向 。
第二学习小组 (4)下图是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时 的视野,若使视野甲转变成乙,则移动 装片时,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才能达 到这个要求( C ) A.右上方 B.左上方 C.左下方 D.右下方
(5)某显微镜目镜有10×和20×,物镜有8×和45×,用 这台显微镜观察,最大放大倍数是 900 倍。 (6)如右图所示,在一个视野中看一行细 胞,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 如果此时将镜头换成10×和40×,那么在这 2 个。 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___
(3)由不同的 组织 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 一定 功能 的结构称之为 器官 。所以判定番茄是 器官 。
第四学习小组 (4)图中两只乌鸡,若斗鸡时 用力拍打翅膀,完成这个动作主 要靠 肌肉 组织。
(5)继款妈妈今天除了买东坡肉 外,还买了猪心。他在好奇心的 驱使下开始了解剖观察:猪心主 肌肉 心肌 要由____构成,它属于____组织; 结缔 心脏内有血液,它是____ 组织; 心脏内还有一些神经分布,控制 心跳,它属于____神经 组织;心脏的 外表面覆盖着____上皮 组织。
(5)怎样的结论能支持小李的假设? 新鲜葡萄上微生物生长得快而且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复习课件(新教材)

一、动物分类(根据特征进行) 鱼类 两栖类 脊椎动物 爬行类 鸟类 根据有 哺乳类 扁形动物 无脊椎骨 腔肠动物 棘皮动物 节肢动物 无脊椎动物 软体动物 环节动物 线形动物 原生动物
脊椎 动物 鱼类
生活 习性 终身 水生
呼吸
体表
体温 变温 变温
生殖 受精
卵生、水 中受精 卵生、水 中受精
鳃
鳞片
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大小一般 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它们吸收营养 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 长大。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生长。
导致的结果 :细胞体积增大 举例:伤口愈合、头发长长
细 胞 分 化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的细胞则发生了变 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种过程 叫做细胞分化。
导致的结果 :细胞种类增多
摄食和排泄 同一个开口 的长 体或 型薄 分摄 两食 个和 开排 口泄
身体辐射对称 身体线形,不分节 身体有许多体节 体具棘皮
腔肠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的非 体长 型或 薄
棘皮动物 无贝 节 肢 壳 身体、足分节, 动 有外骨骼 物 身体柔软,大多数 软体动物 有贝壳
昆虫的主要特征: 头 、___ 胸 、___ 腹 三部分,头 身体分___ 触角 、眼和口器,胸部长有 部有____ 两对 翅,_____ 三对 足,体表长有坚硬 ____ 外骨骼 。 的_______
细菌和微小浮游 植物等食物由口 沟进入到体内。
泡
细胞核
不能消化的食物 残渣,从胞肛排 出。
食物泡随着细胞质 的流动,其中的食 物逐渐被消化。
比较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的特征,说说它 们有哪些不同?
相同点: 都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不同点: 单细胞生物各项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 完成,多细胞生物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 官、系统,彼此分工合作。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地球的四季变化
解释四季变化的原因,以 及如何影响地球的气候和 生态环境。
天文地理
天文学基础知识
介绍天文学的基本概念、 天体的分类和特点,以及 天文观测的方法和技术。
地理学基础知识
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地球的地理特征和地貌类 型,以及地理学的研究方 向和应用领域。
天文地理学的应用
阐述天文地理学在科学研 究、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 中应用的重要性和意义。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定义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平衡破坏的问题,这些 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环境问题的分类
环境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生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如地 震、火山爆发等;另一类是次生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 、水体污染等。
实验原理
阐述实验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依 据,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
性。
实验步骤
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流程和步 骤,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实验材料
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确保实验的可行性。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记录
准确、客观地记录实验数据,确保数据的真 实性和可靠性。
数据可视化
将数据以图表、图像等形式呈现,便于观察 和解释。
科学是一种探究过程
科学探究是科学的核心,它包括提出问题、设计 实验、观察和测量、分析和解释数据、得出结论 等步骤。
科学是一种思维方式
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它强调实证、推 理和批判性思维,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 世界。
科学的历史
古代科学的起源
现代科学的进步
古代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现 象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思考,形成了 早期的科学知识。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PPT课件

_能__繁__殖_后__代__________能_生__长__、__发__育__ _能_进__行__物__质__和_能__量__的__交__换_(_新__陈__代_谢__)_
_对__外__界_刺__激__有__反__应_(__应__激__性__)______ 。
(1)能呼吸
观察:蜗牛会听吗? 离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0.5米处,用力鼓掌,
观察蜗牛有没有反应? 现象:
蜗牛没有反应 结论:
蜗牛没有听力。 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可以验 证?
7、关于蜗牛
蜗牛是陆生软体动物; 蜗牛有螺旋形的贝壳,里面是 柔软的身体;头部有两对触角, 触角顶端有眼;腹足扁平,有足 腺,能分泌粘液;头部腹面有口, 口里有颚片和齿舌可刮取食物。 蜗牛有视觉、触觉、 嗅觉、味觉,没有听觉; 蜗牛生活在温暖潮湿 的地方,喜欢夜间活动,以植物的茎 叶为食,对农作物有害,有夏眠和冬眠习性。
(2)能生长
(3)生物能生长和发育。
发育:机体内各系统之间在形态、结构 、功能上日趋成熟的过程。
气球变大是 否属于生长 呢?
(4)生物能繁殖。
繁殖是指生物产生后代和繁衍种族的过程。
种子
产卵
产仔
繁殖生是物指的生共物同产特生征后代和繁衍种族的过程。
摩托车的生产是 否属于繁殖呢?
(5)生物具有应激性。 生物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叫应激性。
第一节 生物与非生物
你能说出下列 物体的名字吗?
你能对刚才的物体进行分类吗?可 以分成几类?
汽车,奶牛,老虎,鹅卵石,水母,猫,沙发,长颈 鹿,啄木鸟,海豚,郁金香,笔记本,房子,荷花, 向日葵,兔子,戒指
奶牛,老虎, 水母,猫,长 颈鹿,啄木鸟, 海豚,郁金香, 荷花,向日葵, 兔子,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 第2节 形形色色的植物(第2课时) 教学设计

第2节形形色色的植物(第2课时)【核心概念】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学习内容与要求】5.2 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④说出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的主要特点。
⑥观察和描述常见生物的生活环境,感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种子植物的概念;了解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区别;了解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与人类的关系。
2.科学思维:能够根据观察对种子植物进行分类;3.探究实践:通过分析图文资料等信息,辨别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和种子植物。
4.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分类归纳的思想;培养学生保护植物的观念。
【教材分析】本课时为新浙教版七上第二章第2节的第2课时:种子植物;教材首先给出种子植物的概念,再从学生熟悉的植物的种子着生情况比较入手,引入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在教学中注意“果皮”和“种皮”的区别,教材还罗列了一些常见的并具有代表性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使学生对这类植物有一个概念性的分类。
【教学思路】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教学过程】我们熟悉的许多植物都能产生种子,如马尾松、苹果、豌豆等。
这样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属于种子植物。
1、种子植物:(1)种子植物:能产生种子并种子繁殖的植物,称为种子植物。
探索活动:(1)切开葡萄、剥开豌豆,观察种子的着生情况。
(2)观察马尾松球果中的种子着生情况。
(3)比较上述几种植物的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
葡萄和豌豆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而马尾松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2、种子植物的分类:种子植物分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1)裸子植物:①裸子植物:种子直接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这样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如,马尾松、苏铁、银杏、柏树、杉树等都是裸子植物。
科学拓展:马尾松的种子生长在球果时,难道球果不是果实吗?其实马尾松的球果不是果实,那一片片木质的结构称为鳞片,种子就裸露在鳞片之间的缝隙中。
苏铁、银杏上长出的那些颗粒也都是种子,外面都是种皮。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第一单元科学入门第一章科学在我们身边第一节走进科学实验室一、科学实验和观察1、科学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通过实验来验证他们的假设和理论。
实验可以提供证据,帮助科学家改进他们的理论,并发展新的理论。
2、观察: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科学家观察自然现象,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观察可以帮助科学家理解事物是如何运作的,并形成新的假设和理论。
二、实验室安全规则1、始终保持实验室整洁。
2、在实验室不要穿宽松的衣服,尤其是当进行实验操作时。
3、不要在实验室吃东西或喝饮料。
4、使用实验室设备前,务必先熟悉操作规程。
5、不要触摸不知名的试剂或药品。
6、始终保持水源清洁,避免污染。
7、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并摆放整齐。
三、常用实验器材1、量筒:用于测量液体体积。
2、烧杯:用于加热液体或固体。
3、试管:用于混合少量试剂或进行化学反应。
4、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
5、烧瓶:用于加热大量液体或固体。
6、试剂瓶:用于存储试剂。
7、滴管:用于添加少量试剂。
8、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第二节科学是怎样的学科一、科学的特点1、科学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的。
2、科学是累积知识的学科,它需要科学家一代一代的积累和推进。
3、科学是可证实的。
如果一个假设不能被证实,那么它就不是科学的。
4、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新的证据和理论不断推动科学发展,因此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二、科学的研究领域1、物理学:研究物质运动和力学规律。
2、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3、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的科学。
4、地学:研究地球的构造、地球历史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5、天文学:研究宇宙中天体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6、工程学:应用科学原理和技术,设计、制造和维护各种工程设施的科学。
第三节怎样学好科学一、培养对科学的兴趣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兴趣,这是学习科学的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椎动物
有羽毛
无羽毛
鸟类
胎生
卵生
哺乳类 有卵壳
无卵壳
爬行类
终生水生 不是终生水生
鱼类
两栖类
脊椎动物
体表被毛
体表不被毛
与家人一起在厨柜、冰箱以及 抽屉,找出你家摆放物品的分 类系统,然后与家人讨论这样
分类放东西的好处。
哺乳类
体温恒定
体温不恒定
鸟类
有卵壳
无卵壳
爬行类
幼体水生, 成体可上陆
终生水生
两栖类
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 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 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 世界的意趣。
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使学生从中发现惊 奇、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新 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 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 思考,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 情的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
“老师讲明白,不如学生主动想明白, 学生真正想明白胜过听明白。”
二、螺旋化的教材体系
两条主线:
1、常见的动物→常见的植物→常见的其 他生物→生物的多样性→不同生物适应 不同的环境
2、细胞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植物组织 组织
动物组织
植物器官 器官
动物器官
系统(人体八大系 统,初步介绍消化 系统 )
生物与 环境相 适应
结构与 功能相 适应
分类思想及应用
分类(Classification)是指按照事物间的 相似度进行组成合的过程。
①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特征逐级进行 ;
②分类标准要选择明确的、稳定性特征;
③由于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
④分类的目的是便于研究,不是记住分类标 准,而是建立分类思想。
⑤在同一标准下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描述时, 应使用明确并且完全对立的语言(有与没有、 能与不能)的分类技能训练。
5、尽量缩短教学时间,书面作业在课内完成,让学生 有充分的时间、精力从事课外学习与探究,把探究性 学习落到实处。
1、植物的种植与动物的饲养 2、采购和调查 3、写观察日记或小论文 4、模型的制作与表演 5、海报的编写与展览 6、参观、访问或辩论
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 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 花草树木、虫 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
角色表演者 总策划
①本器官的工作 过程
台词说明 ②有何消化功能
③吸收哪些物质
开放性的课堂充满随机性,戏剧性, 有很多偶然性,也会有很多惊喜。
学生个人经验中独特的知识储备是一种 丰富的资源,是一种可以燎原的星星这 火,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中才能见其光芒。
“教师离教学内容越远,离学生的思维 越近,就是一堂好课。”
三、具体知识点分析
脊椎动物五大类主要区分点
(低等→高等;水生→陆生;简单→复杂)
鱼类 → 两栖类 → 爬行类 → 鸟类 → 哺乳类
生活环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体表覆盖物 呼吸器官 体温
从外显的、 可识别的特 征进行区分
生殖
P43区分五大类脊椎动物,抓主要特征: 体温恒定的有:鸟类、哺乳类 卵生的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水中产卵、水中受精:两栖类、鱼类 体内受精、卵外被壳、适应陆地生活:爬行类、鸟类 地位最高等,体内受精,胎生、哺乳:哺乳类
表皮——保护组织 果肉——营养组织 筋络——输导组织
番茄是 一个器 官
数据处理
不同 深度 表面 2厘米处
干细沙的温度 (℃)
35 50.7 27.5 36
4厘米处 23.5 30.5
6厘米处 22.7 26.5
湿泥土的温度
(℃)
33
44
33
33
27
28.7
26
26
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原因
哺乳动物
P46区分种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西瓜子、南瓜子是种子,种子外有 果皮包被;葵花子本身就是果实, 外面的硬壳是果皮(瘦果),里面 的瓜子仁才是种子。
P59注意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的主要区分点
分裂:实现细胞数目的增加
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分化:形成不同形态和不同 功能的细胞
第6节
工具:显微镜
研究一个番茄的结构层次
鱼类
有下列光学器具:照相机、显微镜、幻灯机、近视 眼镜、放大镜、远视眼镜。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
一类包括 二类包括
,其特征为
;
,其特征为
。
标准一: 是凸透镜的有:照相机、显微镜、幻灯机、 放大镜、远视眼镜,
是凹透镜的有:近视眼镜。 标准二:成放大的像的有:显微镜、幻灯机、
放大镜、 远视眼镜, 成缩小的像的有:照相机、近视眼镜。
偷猎
31%
栖息地的丧 32% 失
外来物种入 17% 侵
其他原因
20%
鸟类 20% 60%
12%
8%
1、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的机会;
2、尽量给学生发表见解、讨论交流的空间;
3、尽量利用社会资源、社区资源、校园环境资源和网 络资源;
4、尽量联系实际,增加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校内、 校外学习相结合,长效性学习与短期学习相结合;
教材说明与教学建义
一、树立正确的理念,营造开放的课堂
“一个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 一桶水的方法
第6节
消化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
导演组两人,口腔组、咽食道组、胃组、小肠组、 大肠肛门组、肝胰组、食物组、评委组各四人。
自主 学习
任务 分工
道具 制作
合作 表演
模型制作者 组内任务分工:语言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