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文读本》(第8卷)阅读过关
江苏《新语文读本》一年级下册题

江苏《新语文读本》一年级下册题1、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冠冕miǎn脑髓suǐ吝啬lìB、自诩xǔ蹩进bié鱼鳍qí(正确答案)C、国粹cù譬如pì磕头kēD、孱头càn 摩登mó给予gěi2、24. 下列加双引号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老王最近真是流年不利,倒楣的事儿“纷至沓来”,让他不知所措。
(正确答案)B.在奥运会上,我们中国梦之队的个个队员“行将就木”,为祖国赢得了一块又一块的金牌。
C.罗丹做什么事情多是“漫不经心”的,光是修改雕塑的细节部位都十分仔细,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D.虽然它精心设计了这个圈套,但还是能够“自圆其说”的。
3、10.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B.《全景故宫》《全景兵马俑》等一批数字全景展厅项目,让观众宅在家中就能“漫游”文化遗产地。
(正确答案)C.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D.朗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
4、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过一会儿我肯定还会再变成一个人。
”(心理描写)B.为了不滑下来,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
(动作描写)C.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灰发几乎全变白了。
(细节描写)D.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
(心理描写)(正确答案)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单选题] *A.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B.波莉阿姨已经陷入了无言的深愁,她那灰色的头发几乎都变白了。
(正确答案)C.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新语文读本在线阅读八年级

新语文读本在线阅读八年级1、“将进酒”中“将”的读音是“jiāng”。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1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交警的表述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1《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介绍荔枝的科学小品,属说明文。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1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广度是空前的,因此,其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撰文(zhuàn)炫耀(xuàn)嗔怪(zhēn)伺候(sì)B、捧场(pěng)贮藏(zhù)锲而不舍(qiè)瑰丽(guī)(正确答案)C、瓜葛(gé)勾当(gōu)皈依(guī)山冈(gáng)D、深奥(ào)陨石(yǔn)角斗(jiáo)收敛(liǎn)6、1《雨霖铃》是豪放词的代表作。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7、《雨中登泰山》是一篇()散文。
[单选题] *游记(正确答案)抒情纪实记事8、1肖像描写即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等。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1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
形散主要指散文取材广泛自由,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集中。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0、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一幢房屋dòng 眉黛hēi(正确答案)B、一声嗥叫háo 灵动língC、旮旮旯旯gā点缀zhuìD、一抹金黄mǒ盛开shèng11、1《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2、下面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解说,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18 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是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三年级新语文读本阅读

三年级新语文读本阅读一、三年级语文阅读目标。
1. 字词积累。
- 在阅读中巩固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例如,学会通过上下文猜测不认识字词的意思,像“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朦胧起来”中的“朦胧”,可以根据“周围一切”的描述,推测出是模糊不清的意思。
- 积累形容事物的词语,如描写春天的“春暖花开、莺歌燕舞”,描写人物外貌的“眉清目秀、浓眉大眼”等。
2. 句子理解。
- 能理解简单的比喻句、拟人句。
如“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是比喻句,把荷叶比作大圆盘;“小鸟在枝头唱歌”是拟人句,赋予小鸟人类唱歌的行为。
- 学会找出文中的中心句,一般中心句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3. 篇章阅读。
-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文中的描写、用词等方面来感受,如描写家乡美景时作者流露出的喜爱之情。
二、阅读技巧。
1. 精读。
- 仔细阅读文章,逐字逐句理解。
对于描写精彩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
比如在描写动物外形时,作者可能会使用很多准确的形容词。
- 做好批注。
可以在文中圈出生字词,划出优美的句子,在旁边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2. 略读。
- 当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先快速浏览标题、开头、结尾和每段的首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 略读主要是为了获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如文章是关于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等。
3. 带着问题阅读。
- 在做阅读理解练习题时,先看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阅读文章。
例如,如果问题是“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就重点关注文中描写景物的部分。
三、常见阅读题型及答题方法。
1. 字词解释题。
- 如果是联系上下文解释字词,要在文中找到该字词所在的句子,根据句子的语境来解释。
如“鲜艳”一词,在“花朵鲜艳”中,可解释为鲜明而美丽。
- 如果是直接解释字词,对于学过的字词要准确作答,对于没学过的可以根据字形、部首等猜测大概意思。
2. 句子理解题。
- 对于理解句子含义的题目,要先分析句子的结构,找出关键的字词。
如“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要理解“惊心动魄”这个词,还要联系上下文看是什么样的拼搏。
2018新教材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

读安居育才做中华英才八年级上册课内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一、阅读《社戏》节选,达成1—5 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仿佛伸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出门,便看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嘱咐“要当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谈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行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幽香,夹杂在水气中迎面的吹来;月色便模糊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忧如是积极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认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看见隐约的赵庄,并且仿佛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猜想便是戏台,但或许或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体是横笛,委宛,婉转,使我的心也宁静,但是又自失起来,感觉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靠近了,果真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看见的也不是赵庄。
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昨年也以前去游乐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用一句话归纳上文所写的主要内容。
2. 选段中有几处语句组成了响应,如:②段中的“跑” 与①段中的“飞一般” ,试再找出两处。
3.上文中,“我”的心情不停发生着变化,请在下边括号内填入适合的词语,使之能正确反应精英之源卓同首选出这个变化过程。
()→()→()4.第二段中把“迎面的吹来”改为“迎面的吹来”好不好?为何?5.对选文内容理解适合的两项是()()A.选段从视觉、味觉、触觉、听觉等多方面着笔,描绘了作者童年的一段快乐经历。
B.经过写两岸的风景来衬托船行之快,也能够突出农家孩子架船技术的高明。
C.“使我的心也宁静,但是又自失起来。
”这类心境与上文中急迫想看戏的心情是矛盾的,也是作者矛盾心情的表露。
六年级下册新语文读本的答案

六年级下册新语文读本的答案1、1《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王熙凤的判词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红楼梦》)(正确答案)B.《红楼梦》中,元春命运决定贾府的兴衰。
元春进宫,贾府进入繁荣时期;元春封为贵妃,贾府达到鼎盛;元春生病暴毙,贾府随之衰败。
C.宝玉身上有从娘胎里带来的通灵宝玉,上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宝钗则有癞头和尚送的金锁,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
(《红楼梦》)D.元春省亲时,对宝玉命名亭台轩馆之事大加赞赏,并亲自提笔为自己喜爱的几处楼馆赐名,大观园、潇湘馆、怡红院、蘅芜苑等楼馆都是元妃赐名的。
(《红楼梦》)3、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赘语(zhuì)熨帖(yù)淬火(cuì)B、浩瀚(hàn) 克隆(lóng)感慨(kǎi)C、玄虚(xuán)国粹(cuì) 鱼翅(chì)D、摩登(mó)神祗(qí)裨益(pì)(正确答案)4、1《清塘荷韵》中,作者季羡林想说明的人生哲理是: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抵御。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
(正确答案)北极熊常常把一根棍子或石块衔上山坡,从坡上扔下来,自己跟在后面追,追上石块或棍子后,再把它们衔上去。
请根据选文的四种假说推测,成年北极熊玩这一游戏的目的可能性最小的会是哪一项[单选题] *适应将来的生存需要。
(正确答案)使自己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是动物天性的表现。
五年级新语文读本——阅读训练

总有一刻,不同寻常那天,我转过街角的时候,见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
这是一个六七岁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
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撞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顺手指了一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
“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
她一边说.一边拽住孩子的手就要走。
“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
“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
”“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不,爸爸到老远老远的地方挣饯去了,我就现在要!”这个超市位于小城的繁华地带,穿梭出入超市的有好多人,有人好奇地往母子这里瞅上一眼,有人连瞅也不瞅,就径直走开了。
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也独自安详地做着他的冰激凌,并不朝母干这里瞅上一眼。
“妈,我就是想尝尝,那个东西是什么味儿。
”“是……你管它是什么味儿!”母亲见孩子仍然扭着不走,有些急了,“啪”一巴掌拍在孩子子的屁股上。
娃子“哇”地一声哭了,猛烈地抽泣着,样子委屈极了。
好多双眼睛一下子聚拢了过来,带着惊愕、疑惑、责怪、怜悯、叹息,或者其他别样的神色。
这仿佛又是一场热闹,这些人聚拢着,不肯离去。
这时一位衣着光鲜的妇人,走到卖冰激凌的面前.要了两支冰激凌。
她把其中的一支给了自己的儿子,然后快步走到哭泣的孩子面前,蹲了下来,把剩在手中的那支冰激凌递给了他。
“给,亮亮,别哭了,妈妈不愿给你买,阿姨给你买。
”她摸了摸孩子的脑袋,接着说,“几个月不见,亮亮又长高了!”说完后,她站起采,朝孩子的妈妈微微点了点头,笑了笑,便领看她的孩子走开了。
孩子不哭了,手里举着那支冰激凌愣在那里。
一样愣在那里的,还有孩子的妈妈。
走出人群后,那位妇人的儿子也有些不解,他扯住妈妈的衣襟问:“妈妈,你认识亮亮?”妇人说:“不,孩子,妈妈也不认识。
”那你怎么知道他叫亮亮?为什么要买冰激凌给他?”孩子依旧寻根究底,想要弄个明白。
统编本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共4套)
统编本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外阅读练习(一)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①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
②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
”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③鲁迅在学生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大约1000万字的宝贵财富,从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
④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背诵海涅、歌德的许多诗句,因此讲话、写作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⑤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注。
因此他的文章常有真知灼见,而被同学们传诵。
⑥至今“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类的写作佳话,更不胜枚举。
⑦显然,大凡善于运用语文工具的人,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练。
谁怕下苦功,谁就学不好语文。
⑧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
一要苦阅读,博览群书,早读夜诵。
二要苦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A】。
三要苦思考。
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
末了,还要苦修改,【B】。
基础差的,不要自暴自弃;基础好的,更应精益求精。
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得苦学,也就是要苦读、苦练、苦思、苦改。
当然,“苦学”决非“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的规律才行。
⑨谁不想让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里硕果满枝呢?那就让我们铭记毛主席的教诲吧:“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习的,非下苦功不可。
”1. “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这句话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出自哪里?表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
语文第八册(上)第一、二单元阅读训练答案
语文第八册(上)第一、二单元阅读训练答案第1课新闻两则5.百万大军、一千余华里 6.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7.百万、一千余华里、西起、东至。
8.中路军和西路军的渡江情况。
9.时间顺序 10.说明我军突破及调兵范围之广,表现了我军的战斗力 11.表现渡江速度之快,人数之多12.三国时、后汉、过去一年中、上月、最近、两星期前、从此等。
13.背景。
作用t交待了南阳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及蒋军在南阳的部署情况,让读者了解解放南阳的意义。
14.标题简洁、概括。
“万千”给人气势宏大之感,。
重返”富有丰富的情感。
15.导语具体阐述了标题的中心内容。
16.鸟儿回归的原因。
第2课芦花荡4.昏花、无力、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直直地 5.内疚、惭愧。
6.“月亮落了……飒飒的风响。
”反衬老头子内心的不平静。
7.老头子用计将鬼子引入陷阱,替大菱报了仇。
8.例如;“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老头子报仇雪恨的痛快心情。
9.自信、宽厚、机智、勇敢、倔强。
10.写出二菱紧张、兴奋、报仇后的痛快心情即可。
11.①干革命就不能害怕困难险阻。
②在恶劣的环境里,我要学会站稳脚跟,把握方向。
12.贺龙和德珍嫂。
贺龙——笑,微笑,激动l德珍嫂——急,担心,犹豫。
13.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具有大将风度。
第3课蜡烛6.表明蜡烛是老妇人的心爱之物,突出她对战士的爱。
7.表示对死者的哀悼,显得庄严肃穆。
8.(1)表现她动作的迟缓、艰难。
(2)表明她认真细致、不厌其烦。
9.插蜡烛、点蜡烛、做屏障。
10.老妇人的心理:对战士的哀痛,对敌人的仇恨。
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4.贬义词(或褒义贬用) 5.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6.点题,交代写作缘由,引出下文。
7.赞美圆明团8.分总式 9.可从综合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格,准确运用动词,运用优美的句式等方面作答。
10.政府是侵略者,而人民是友好的11.同情和真诚 12.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一106一 13.以反语结尾,照应开头,总结全文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4.敢于承认错误、善良、正直 5.对日本侵略者无比愤慨的感情。
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第八册答案
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第八册答案1、“参”字是个多音字,在“参军”“人参”“参差”三个词语中的读音各不相同。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红楼梦》中最早说“乌眼鸡”一词的是谁?( ) [单选题] *A.小红B.凤姐(正确答案)C.晴雯D.探春3、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静谧(mì)庇护(bì)参差不齐(cī)鲜为人知(xiǎn)(正确答案)B.炽热(chì)孕育(yùn)振聋发聩(kuì)惟妙惟肖(xiāo)C.摇曳(yè)诡谲(jué)栩栩如生(xǚ)神采奕奕(yì)D.伫立(chù)星宿(xiù)络绎不绝(yì)强聒不舍(guō)4、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钦佩jīn战战兢兢kè(正确答案)B、萧瑟xiāo溘然长逝kèC、精湛zhàn 侃侃而谈kǎnD、妊娠rèn 目瞪口呆dèng5、1《琵琶行》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作者分别为李白和杜甫,两人均为盛唐诗人。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郁达夫的自传体白话小说是()[单选题] *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正确答案)薄奠迟桂花7、1苏轼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同为豪放派代表。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8、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非来贸丝,来即我谋”一句与原文一致。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的黄锦,直铺下去,修辞格是()[单选题] *拟人比喻(正确答案)比拟夸张10、1“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这句话描写的是林黛玉的体貌神态。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1、1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都是章回体的长篇小说。
2020秋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综合性提能作业:8 复活(节选)解析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倍感困惑,又倍感启发。
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________弄出一个________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
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
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
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以理念支撑为主,而一旦结构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内核。
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
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侍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________。
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________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
此后,功成名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C)A.独具匠心骇人听闻恍然大悟路人皆知B.独具匠心惊世骇俗恍然大悟人所共知C.别出心裁惊世骇俗茅塞顿开人所共知D.别出心裁骇人听闻茅塞顿开路人皆知解析: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
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
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此处关乎写作,与“听”无关。
不合语境。
惊世骇俗:使一般人感到惊骇。
茅塞顿开: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与上文“仿佛悟得天机”相呼应,符合语境。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贬义词。
不合语境。
人所共知:人人都知道。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C) A.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一旦结构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B.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以理念支撑为主,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C.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D.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只有结构形成,才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主要”和“以……为主”杂糅,二是关联词“一旦”位置不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语文读本》(第8卷)阅读过关
班级____姓名______成绩________
1.《儿子的“冤案”》中,妈妈冤枉儿子__________,却能够在弄清真相后向儿子公开道歉,这样的诚恳实属难得。
(5分)
2.美国男孩杰逊.哈德曼10岁的时候有一个梦想,那就是_________,他的梦想实现了吗?_____。
(5+1分)
3.娜斯塔莎视为珍贵的遗物是_____,那是_____留给她的。
(5+5分)
4.《葡萄仙子》中的葡萄仙子既是一株葡萄的形象,也是一位_______的园丁的象征。
她经过冬春夏秋四个季节,经历了__、__、__、__四个过程,得到了___、___、___、兔子、白头翁的谅解和帮助,终于向小朋友奉献出甜蜜的葡萄。
(24分)
5.罗伯在自己十五岁的圣诞节,要给父亲一件更好的礼物,不再是那小店铺买来的普普通通的____,而是_________。
(5+5分)
6.弗洛斯特是一位严厉的老师,一次数学考试时,我遇到了难题,向我的好朋友伊丽莎白求救,她递给我写满答案的纸条。
后来我们思前想后决定和伊丽莎白一起去自首,老师“体罚”了我们,虽没有肌肤之痛,却让我们记忆至深。
她是这样“体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
7.《摩尔根又掉进井里去了》故事中,摩尔根掉进了井里,涌来了一大群人,有小贩,有路过的,他们觉得有孩子掉进井里又没有淹死,这热闹准好看,消防队员来了,警察来了,电视台记者也来了。
比尔的爷爷说摩尔根三天两头掉井里。
其实摩尔根就是______。
(5分)
8.一个老汉偶然救了落水的富商,富商为了感激老汉,请老汉美美地吃了一顿,还送给老汉______,回家的路上他用富商给他的礼物与别人交换了商品,每一次的交换中他都吃了亏,可他并不觉得,哪怕最后弄得什么都没了,他和他的老伴儿依然很快活。
这是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10分)9.《遗嘱与狗》故事中,史密森祖父去世后,留下一大笔财富,最后由这家仆役的女儿玛丽获得,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我觉得玛丽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10分)
10.歇后语:老牛吃草__( ) 十五的月亮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