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体育课职业体能训练初探
高职体育课程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对策探讨

高职体育课程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对策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体育锻炼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在职业体能训练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重视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而高职体育课程作为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重要环节,应该如何更好地融入职业体能训练,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高职体育课程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现状分析在当前社会和职业体能训练的发展背景下,高职体育课程要融入职业体能训练,需要对现状进行一定的分析和了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体能的需求越来越高,职业体能训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国内外不少地区和行业,职业体能训练已成为重要的一部分,成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高职体育课程虽然在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方面有一定的成绩,但在融入职业体能训练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职业体能训练的需求和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学生缺乏与职业体能训练相关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影响了他们未来在职业体能训练领域的发展和就业。
二、融合发展在高职体育课程融入职业体能训练方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探讨和思考。
1. 课程设置与内容更新高职体育课程需要根据职业体能训练的需求和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更新。
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增加与职业体能训练相关的课程模块,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教学和学习。
在课程内容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增加职业体能训练相关的体育项目和技能的教学,如健身训练、体适能训练等,让学生在学习中尽快接触和掌握职业体能训练的相关技能和知识。
2. 师资力量与教学方法改革高职体育课程需要增强师资力量,并改革教学方法。
在师资力量方面,学校应该加强与职业体能训练相关的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和专家,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高职体育课程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对策探讨

高职体育课程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对策探讨孙科峰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教学部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多数的企业在进行招聘时,不仅关注应聘者的知识技能同时还关注他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而在体育课程中融入职业体能训练,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缓解就业的压力,使学生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满足岗位的要求。
本文主要对职业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进行分析,阐述训练的对策以及遇到的困难。
关键词:高职;体育课程;职业体能训练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的地方,因此需要充分了解社会需求人才的类型,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开展这一课程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满足社会的需求。
一、进行职业体能训练的意义(一)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用人才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一毕业就面临着职业的选择,他们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需要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因此他们必须具备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而实际情况却是学生在毕业之后不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感到迷茫。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体育课程进行改革之后,将职业体能训练融入其中之后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随机应变的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的特点,能够更好地调节自身的工作速度以及注意力等方面。
同时在体育活动中习得的反应力和耐受能力也能够运用到体能训练中,帮助学生能够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以便于某一天进入岗位时能够快速的适应,做好相关工作,处理好实际问题。
因此职业体能训练能够为社会培养所需求的实用人才,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后果就是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心理随时处在高压的状态,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因此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具有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较强的竞争意识。
而高职院校的学生身心不够成熟,大多数人都处于慵懒状态,没有竞争意识,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混日子,意志力不够强,心理承受能力差,没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1]。
高职体育课程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对策探讨

高职体育课程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对策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求,职业体能训练成为了一种新兴的行业。
在高职体育课程中,如何融入职业体能训练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对策,希望能够为高职体育课程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我们需要明确职业体能训练的目标和特点。
职业体能训练是为了提高人体在特定职业环境下的运动能力和适应性,使得从事相关工作的人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在融入高职体育课程中时,我们需要将职业体能训练的目标和特点充分考虑进去。
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专门的实训项目来融入职业体能训练。
通过模拟职业环境中经常出现的运动动作和工作任务,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训练,从而提高他们在特定职业环境下的体能水平。
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所需的体能要求,并分析出适应性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还可以通过精细化的测评来评估学生的职业体能。
通过定期的体能测试,可以了解学生的体能状况和发展情况,从而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将测评结果和职业体能要求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个人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我们还可以与相关行业进行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
通过与职业体能训练机构、运动队、体育馆等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训练机会。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实战经验,提高职业体能训练的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开设职业体能训练的专业课程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全面了解职业体能训练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体育课程融入职业体能训练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通过设计合理的实训项目、精细化的测评、与相关行业的合作以及开设专业课程,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体能训练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为他们的就业和职业发展铺平道路。
高职体育课程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对策探讨

高职体育课程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对策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职业体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高职体育课程应该紧密结合职业体能训练,注重实践教学,并提高学生的实力水平,以满足社会对职业技能的需求。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改变教学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高职体育课程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环节,尤其是在职业体能训练方面进行更具有实际意义的探索。
要注重实践训练,让学生真正掌握运动技巧和专业知识,学生可以现场演示职业体能训练的一些基本动作,并让学生理解职业体能训练的技术要求。
二、重点推进“体育文化与职业体育融合”高职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同时,还要注重让学生了解体育文化的内涵,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和体育爱好。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职业体能训练的认知度和运动技能的水平,同时也可以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三、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强调职业体能个性化培训高职体育课程在培训学生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个性化的培训方式,在课程中注重职业体能个性化的培训和发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职业体能需求。
四、积极引入职业体育新理念,促进职业体能教学的改进高职体育课程要深入推广职业体育新理念,积极引进先进职业体能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以及体育设施的完善、软件改善等方面逐渐适应社会对职业能力的需求。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职业体能课程的质量高职体育课程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职业体能课程的实施质量。
应培养职业体能课程的授课能力,注重教师的教育和培训,促进教师在教学方面与职场紧密结合。
综上所述,高职体育课程与职业体能训练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培养更多具有职业能力的毕业生。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措施,可以使高职体育课程的实施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实现职业化教育的目标。
高职院校职业体能训练研究

130魁科■技2021年•第3期高职院校职业体能训练研究◊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黄彦彬职业体能训练对于提高高职生的职场竞争力,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他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要根据专业调整体育课程结构,把基础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结合起来。
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制定职业体能训练计划,在教学中通过模拟工作场景,激发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同时要把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体能的实践训练结合起来。
组织开展和职业体能训练相关的课外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措施把职业体能训练融入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和应用型的心,不仅专业课教学要紧紧围绕这一目的,而且体育课程的教学也要围绕这一目标,体现职业柚。
高职 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的是一舷重的工作,因此需要学生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另外不同的专业,职业岗位对于学生身舲部分的体能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高职体育教学要针对学生的专业,将来的劳动环境对学生体能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和提升,以应对未来的工作挑战。
1高职体育教学迸行职业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体能是人体器官系统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基本身体素质,以及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比如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悬垂和支撑等%体育课程的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职业 体能是指和职业有关,或者是职业需要的一些身体的輕能力。
1.1提升体育课程的针对性高职院校办学宗旨就是为社会培养生产、服务、销售、管理等领域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们通常从事的是一线工作,工作繁重,需要有很好的体力,同时还要有一定的专项适应能力,比如从事机械工程的专业的学生,需要有很强的臂力和身体协调能力,从事旅游、酒店管理、营销工作的人员需要腿部力量和腰部力量比较强,因此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未来碰的适应能力。
浅谈新视域下职业院校体育课开展职业体能训练途径探析

浅谈新视域下职业院校体育课开展职业体能训练途径探析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体能训练原则与方法论文摘要: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以国家需要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为主,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对其体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体育课中一般的身体训练内容很难满足学生职业需要,因此,探讨体育课中职业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满足现代职业岗位要求具有积极的意义。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以国家需要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为主,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对其体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他们不仅要适应紧张而繁重的流水作业,承受机械的振荡和噪声的干扰,耐得住特殊气味以及高温、强冷的侵袭,还要能在不同的环境下完成高精度的生产劳动任务。
这就对未来的各类高职人才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他们不仅仅只是要拥有较高的职业技术操作能力,而且还应当具备较强的职业体能。
对于一般身体训练的人,生产劳动中只能满足职业工作的一般要求,因为具体专业的身体活动部位基本上是局部的、重复的、固定持续的。
如果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所从事的各职业专业所需身体部位进行专门的训练,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掌握技能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体能,也能使他们更快地适应生产劳动岗位,提高个人的生产效率。
一、根据学生职业要求建立辅助性的职业化体能训练方法职业体能训练要同学生所从事的专业技能紧密地结合起来,采取相应的辅助练习。
辅助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在一般职业活动态度条件下和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下使用的运动技能。
例如:(1)机电专业。
车工、切削工、铣工等职业需要发展躯干肌、肩带肌和脚掌肌力量以及平衡能力,一般耐力、下肢静力性耐力、上肢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注意力、目测力的专注。
训练课中应适当加强各种走和左脚和右脚交换跳跃;体操可以进行环、棒、实心球、爬绳、哑铃练习、头手倒立、滚翻、重物投掷目标以及装配和摆放物件等练习。
田径运动可以进行篮球和手球练习。
(2)建筑专业。
瓦工、木工、油漆工、粉刷工等职业需要发展肩带和下肢肌肉、前庭稳定性、静力耐力、灵敏性以及在高空和有限地点爬楼梯、爬竿、爬绳和跳跃时保持平衡的能力。
高职体育课程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对策探讨

高职体育课程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对策探讨近年来,随着职业体能训练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高职体育课程开始融入职业体能训练。
这一趋势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为职业体能训练的普及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高职体育课程融入职业体能训练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克服这些挑战进行探讨。
高职体育课程与职业体能训练的融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师资力量不足。
从事职业体能训练的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但目前这方面的教师仍然匮乏。
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学校还可以邀请行业内的专家来给学生进行讲座和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体能训练水平。
第二,高职体育课程与职业体能训练的融合目前存在着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职业体能训练所需的器械设备和场地是非常昂贵的,而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争取获得资金支持,用于购置职业体能训练所需的设备和场地。
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体育场馆和公共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高职体育课程与职业体能训练的融合还面临着学生对职业体能训练的认识不足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对职业体能训练的了解仅限于传统的体育课程中所学到的基本知识,缺乏对职业体能训练的全面了解和认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增加课程设置,加强对职业体能训练相关知识的教育教学,提高学生对职业体能训练的认识和理解。
高职体育课程与职业体能训练的融合还面临着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由于职业体能训练的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设置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职业体能训练课程。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竞赛和比赛,提高他们的练习和比赛的动力。
高职体育课程融入职业体能训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解决这些问题和克服这些挑战需要学校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加教学资源投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和激励机制设置等措施的综合应用。
高职体育课程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对策探讨

高职体育课程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对策探讨高职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兴趣,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传统的体育课程往往缺乏实际的职业体能训练,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后面临体能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对策的探讨。
增加实践环节。
传统的体育课程主要以理论讲解和体育项目的教学为主,缺乏实际的职业体能训练。
需要增加实践环节,例如与实际职业体能训练机构合作,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训练项目中。
这样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职业体能训练的过程,提高其体能水平和实践能力。
修改课程内容。
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主要是一些基础的体育项目,如跑步、跳远、篮球等,但这些项目与职业体能训练有一定的差距。
需要修改课程内容,将一些与职业体能训练相关的项目纳入如力量训练、爆发力训练、体能测试等。
还可以加入一些与职业体能训练相关的知识,如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等,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引入专业教师。
传统的体育课程往往由非体育专业的老师教授,缺乏专业性和实践经验。
为了提高职业体能训练的质量,需要引入专业的体育教师。
这些教师应具备丰富的职业体能训练经验,并熟悉各种训练方法和设备。
他们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和指导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训练效果和技术水平。
做好学生的跟踪指导工作。
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往往不能仅仅通过课堂上的教学和训练来评估,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跟踪和评估。
需要建立学生的档案,并定期对其进行体能测试和评估。
根据测试结果,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其职业体能训练水平。
高职体育课程融入职业体能训练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对策的探讨。
通过增加实践环节、修改课程内容、引入专业教师和做好跟踪指导工作等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体能训练水平,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工院校体育课职业体能训练初探
摘要:技工院校的育人宗旨是培养国家需要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
技工院校所开设的体育课程与全日制普通中学课程性质大致相同,但由于技工院校的职业性特点明显,需要对学生的体能有更特殊的要求。
如果在体育课中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对身体部位进行职业体能的专门训练,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掌握技术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体能,使体育课更加切合技工院校专业教学的实际。
关键词:技工院校体育课以人为本职业体能训练
技工院校的育人宗旨是培养国家需要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
优秀的技工人才不仅要满足企业对其技术能力的要求,还要在工作中承受噪声、高温、高压的影响,能够在各种干扰因素下完成高精度的生产劳动任务,这就要求他们还应当具备较强的职业体能。
技工院校所开设的体育课程与全日制普通中学课程性质大致相同,但由于技工院校的职业性特点明显,需要对学生的体能有更特殊的要求。
如果在体育课中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对身体部位进行职业体能的专门训练,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掌握技术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体能,为将来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提高生产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体育课更加切合技工院校专业教学的实际。
笔者以此为切入点,对体育课中开展职业体能训练做了探索性研究。
一、体育课职业体能训练项目设计原则
1.全面性原则
技校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需注意对身体的全面锻炼。
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要想增强体质,就必须使身体各部分、各器官功能都得到发展。
体育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不同专业的教学班,学生身体素质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全体学生的整体状况,训练的运动负荷、运动强度要符合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不能偏高或偏低。
2.实用性原则
教师在进行职业体能训练的活动设计时,应要求动作简单、实用,不追求高度、难度;要专业化、校本化。
活动可以是一些简单的体育训练,也可以是一些有趣的体育游戏。
3.创新性原则
在学生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大多精力充沛、思想活跃,争强好胜,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在设计动作和情景时,教师要了解其所学专业的发展情况,社会的流行元素,学生的兴趣点,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和观念、不断创新,让体育教学与专业、社会、学生同步,让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
4.针对性原则
职业体能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适应未来所从事职业的需要,教学中设计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化的专项训练尤为重要。
如机械加工专业、机械安装与维修专业、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等,专业特色各有不同,对身体各方面素质要求也
都不同。
教师在设计内容时,要考虑到学生所学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能训练。
另外,由于专业的限制,教学班难免出现性别比例失衡的现象,纯男生班、纯女生班比比皆是,这也是进行训练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根据不同专业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体能训练方法
职业体能训练要与学生所从事的专业技能紧密地结合起来,采取行之有效的辅助练习方法。
辅助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在一般职业活动条件下和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下使用的运动技能。
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1.机械加工专业
学生主要从事各类机床、数控车床和加工中心的操作和编程工作,需要发展躯干肌、肩带肌和脚掌肌力量以及平衡能力,一般耐力、下肢静力性耐力、上肢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注意力、目测力的专注。
因此教师在训练课中应适当加强学生这些部位的练习,如左右脚交换跳、单双脚跳、体操,可以进行臂屈伸、引体向上训练,还可以借助器械练习,如哑铃、杠铃等。
具体训练内容如:仰卧起坐100~200个、臂绕环50次、单足跳30米、纵跳20~30个、燕势平衡1~2分钟、双手运球、哑铃练习臂屈伸20~35个共四组、左右手同时运球、加速运球和听信号急停、听信号蹲踞、听信号加速、足球50~100米踢远、颠球10分钟、 25~40米往返跑,听到哨声返回,还可以进行小组比赛、插小红旗比赛等。
2.机械安装与维修专业
学生主要从事机械设备或生产线制造及装配、维护、操作等工作,需要发展上、下肢的力量、腰腹肌群、以及柔韧性、灵敏性等。
训练过程中应适当加强哑铃、实心球、联合健身器等训练。
训练内容如:杠铃20~40公斤做蹲起,共三组每组10个、 5~8公斤哑铃做臂屈伸共四组每组20~30个、仰卧起坐100~200个、立位体前驱等。
3.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专业
学生主要从事电气设备、电子线路及设备设施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工作,需要发展一般耐力、注意力、手指协调性等。
训练课中应适当加强200米跑、1500米跑、篮球运球、投篮,排球、乒乓球训练等。
训练内容:1500米跑、跳绳200~300个、俯卧撑 30~100个、篮球投篮10分钟等。
4.计算机应用专业
学生主要从事文秘、现代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工作,需要发展躯干肩背肌群、手指灵活性、手臂小肌群和集中注意力的练习。
训练内容:篮球30米运球、原地双手运球10分钟、听到哨声急起急停、手指抓放铅球10分钟等。
教师在设计训练的项目时,尽量不要增加学校经济负担,要以大众项目为主,而且不要选取学生不喜欢或不熟悉的项目。
以上虽然已经对各专业学生的职业体能训练方法做了详细的举例,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学生把所有训练科目全部完成,或者必须要达到设计的训
练强度,这样是不科学的。
实际的做法应该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层次(中技、高技、技师)、不同的性别比例以及不同的身体素质,灵活地完成教学,这样既因材施教,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职业体能训练与基础性素质训练结合
在开展职业体能训练的同时,基础性素质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
基础性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
力量素质是人体进行体育运动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其他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人体长时间工作的重要条件。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所以速度素质也是人体工作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也是反映人体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也是决定人体长时间工作效率的因素。
灵敏素质是指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因此,技工学校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身基础性素质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工作体能有很重要的意义。
职业教育应该强调以能力为本,以职业为本。
面对知识经济和市场需求的挑战,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放在培养具有爱国、敬业、爱岗、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上。
因此技工院校的体育课程一定要体现技能性、职业性和实用性,根据专业特点和岗位要求安排体育教学内容,从多方面入手,为提高学生的职业体能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秦巍峰.浅谈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实用身体训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34).
[2]熊建勤,涂志华.论职业院校体能训练的实用特性[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5(01).
(作者单位:秦皇岛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