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灸是什么?延年益寿四大保健灸是那些穴位?
老人必知长寿养生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老人必知长寿养生穴
导语:源于我国民间的叩击穴位步行法,是一种步行与叩击穴位同时进行的健身运动。
一起来看看老人长寿养生穴有哪些吧。
冬天的脚都是凉的,甚至是冰的,这是很多人的常见现象,青年女性较为多见,中医认为,怕冷是由于体内阳气虚弱所致,脚冷是常见表现之一。
治疗脚冷,中医介绍主要在于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如果经常推拿按摩以下3个穴位,往往能有较好的疗效。
揉搓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心部,用手掌快速揉搓,直到有热感为佳,每天早晚揉搓涌泉穴100下,接着揉搓各脚趾100下。
按揉气冲穴:气冲穴位于大腿根里侧,此穴下边有一根动脉。
先按揉气冲穴,后按揉动脉,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佳。
按揉、拍打肾俞穴:肾俞穴位于两边腰眼,轻轻用力,两边各拍打100余次。
中医提醒:刺激涌泉穴,有益于补肾壮阳、强筋壮骨;另外,人体诸多经脉都汇集于足底,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都有密切关系,坚持揉搓此穴会促使脚冷症状减轻。
老人步行叩击穴位可长寿
源于我国民间的叩击穴位步行法,是一种步行与叩击穴位同时进行的健身运动。
此法简便易行,老少皆宜,尤其中老年人结合散步或快慢走,或在室内原地踏步练习此功,有益无损,坚持经常,可以收到醒脑、减轻疲劳、锻炼平衡机能和轻健腿脚之功效。
叩击穴位步行法,就是边走边叩击腿上的承山、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穴位。
这四个穴位都属保健长寿穴位,练习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
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足三里、身柱、关元、气海、内关、大椎等中医艾灸改善免疫力穴位位置及作用

足三里、身柱、关元、气海、内关、大椎等中医艾灸改善免疫力穴位位置及作用中医学里艾灸治病、防病的历史悠久,尤其对于阳气不足、身体偏弱、怕冷、手脚发凉、免疫力差、容易感冒、精神萎靡、面色晦暗的人,通过艾灸能达到补益气血、条畅经络、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作用。
艾灸能从整体上改善人体功能,不仅能防治邪毒侵袭,还能抢救危重症患者。
下面介绍中医艾灸改善免疫力的八大要穴。
第一要穴:足三里足三里可以健脾胃,不仅能让人强壮,还能延年益寿、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穴位主要管辖消化系统,同时对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也有诸多益处。
温灸足三里,能强健脾胃,激活免疫力,加强新陈代谢,排除人体内浊气。
用艾条温灸双侧足三里30分钟,使局部皮肤微见潮红,每天灸1次,连续灸3天,灸完后喝点姜枣茶。
具体位置:坐位屈膝,先确定犊鼻的位置,自犊鼻直下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犊鼻就是外膝眼。
第二要穴:身柱身柱归属督脉,位于后背部两个肩胛骨的中间,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其在两肺之间,跟肺气、肺的联络非常密切。
督脉为“阳脉之海”,刺激该穴可宣肺清热、宁神镇咳、补气壮阳、益智健脑。
艾灸时,自然正坐,略向前低头,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身柱,在距离皮肤3-4厘米处进行艾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灸10-15分钟为宜,至皮肤红晕为度。
频率为隔日一灸,1周后可改为每周灸1—2次。
第三要穴:关元关元能让人体元气快速恢复,从而更好地抵御外邪。
关元治疗的疾病非常广泛,它是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任脉之会,又是小肠募穴。
它既能补肾,又能健脾,还可调肝,且对小肠的活动有益。
关元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地,是人生之要关,真气之所存,元阴元阳交关之所。
具体位置:在脐下3寸、腹部正中线上。
第四要穴:气海气海和关元在位置和功能上有相似之处,该穴主治各种气病,如气喘、脐下冷气上冲等,它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略胜于其他穴位。
灸气海时需要注意一点,阳盛体质者必须配合灸足三里以泻火,常须调护脾胃;如果没有发泡,不宜服用热药,发泡则不宜服用凉药。
老中医:经常灸足三里穴可延缓衰老

在足三里处施灸是最重要的也是广为人知的事情。
灸足三里穴有预防疾病和增进健康的卓越效果,是全身治疗和预防保健的最好灸位。
有些人认为,灸使艾草的成分进到体内而发生了治疗作用,因此为了让更多的艾草成分进到体内,艾炷做得很大,这是不清楚灸疗的原理所致。
施灸是为了给予皮肤小的烧伤,而艾草燃烧的温度正好适合人体,此时灸米粒大小的艾炷能给人体带来最适度的烧伤,并且对经穴产生刺激而具有治疗效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灸疗也是一样,是一个细致而持久的过程,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见效。
我们一起做灸疗,预防疾病,度过愉快的人生。
足三里的取穴方法:髌骨(膝盖的圆形骨)直下两侧的凹陷处叫膝眼,内侧为内膝眼,外侧为外膝眼。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沿胫骨直下3寸处。
灸足三里有什么作用呢?
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能使人长寿。
这是因为灸足三里能够提高人的免疫力,并且能延缓衰老。
在日本,最为长寿的万平一家,祖孙三代中活到100~300岁的有六人,他们的长寿秘诀之一就是灸足三里。
艾灸----延年益寿四大保健穴位(附穴位图)

艾灸----延年益寿四⼤保健⽳位(附⽳位图)古⼈云“家有三年艾,医⽣不⽤来”,说的就是使⽤艾灸进⾏家庭⾃我调治。
灸法四季皆可,尤以冬季为宜。
《孟⼦》中曾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孔⼦也说过“⽆病⾃灸”的话,可见艾灸这种保健⽅法⾄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存在了。
《宋史》⾥还记载着⼀则故事:宋太宗赵光义病了,他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来看望并亲⾃为其艾灸,可见艾灸在当时已经是很普遍的防病治病⽅法。
艾灸法——绿⾊养⽣疗法艾灸法,就是借助艾草燃烧时发出的药⼒和红外线温热刺激,来熏灼特定的⽳位,以达到治病防病、养⽣保健的⽬的。
中医理论认为,艾灸能补⽓助阳、温益脾肾,使⼈体元⽓充⾜,精⼒旺盛,抗衰延年。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艾灸相关⽳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机体的免疫⼒,还能够增加红细胞、⽩细胞的数量和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
如果长期施灸保健⽳位,就能够达到调合阴阳,健脾合胃,固本培元,补中益⽓,强壮全⾝,祛病延年的效果。
三⼗⽽⽴要艾灸艾灸养⽣,对于30岁以上的⼈尤为重要。
王焘在《外台密要》中说“凡⼈年三⼗以上若不灸三⾥,令⼈⽓上眼暗,阳⽓逐渐衰弱,所以三⾥下⽓也。
”就是说,30岁以上的⼈阳⽓逐渐衰弱,灸⾜三⾥⽳可补⽓壮阳,不然会出现⽓短、两眼昏花等现象。
常年坚持,必获殊益。
养⽣保健灸哪⾥灸疗,⼈体有⼏百个⽳位,怎样拿捏准确?⼀般⼈能做到么?再多的⽳位,总有关键的⼏个紧系全⾝,关乎性命。
关元、命门、⾜三⾥、中脘是⼈体四⼤养⽣要⽳。
利⽤纯阳艾⽕长期温灸四⼤养⽣要⽳,具有补益肾⽓,健脾和胃,促进脾。
肾运化的作⽤。
扶养⼀⾝正⽓,使正⽓不绝,脾⼟肥沃,肾⽔充盈。
⼟沃、⽔盈、⽓⾜便能⽣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然会健康长寿了。
1.关元⽳⼜名丹⽥,任脉之⽳,在脐下三⼨处。
关元⽳是⼈体重要补⽳之⼀。
主治: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便频数、尿浊尿⾎等泌尿⽣殖系统疾病:⽉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阴挺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各种疝⽓、浮肿、中风脱证、⼀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灸疗大椎、神阙、足三里、命门涌泉、五大主穴暖全身

灸疗大椎、神阙、足三里、命门涌泉、五大主穴暖全身很多网友问我无论是冬夏我的身体总是冰凉的状态,尤其是手脚冰凉,冬季更甚,我应该如何调理呢?经常有人来反映,我不敢逛商场,不敢到有空调的房间里面,即使夏季也要穿着长裤和衬衣这是为什么?很多人怕冷,在中医体质学上称为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就是阳气不足,体内产生的热量不够,阳气不够了,自然就会出现怕冷的状态。
这种体制的人,女性多于男性,年轻人更多一些,与现在很多爱美的小姑娘“要风度不要温度”有直接的关系。
当然也有很多中老年人也有身体寒冷怕冷的症状,那么也是元气不足的典型表现。
中老年人出现的继发性怕冷疾病,那么一定与她所患的疾病有关,也就是阳气不足,身体虚弱,体内由于疾病而产生热量不够,久而久之也会导致阳虚。
那么阳虚体质该如何调理和改善呢?这就又说到了艾灸-艾灸属阳,配合灸火。
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
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
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灸法是利用艾绒在体表穴位上的烧灼,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法。
清代吴仪洛著《本草从新》中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意思说:艾绒制成的艾炷,能使热气内注,温煦气血,透达经络,并且艾灸一些具有补益强壮作用的穴位,故而能够达到扶正祛邪,强身保健的作用。
保健灸法是自古以来的防病之术,对于肢体寒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大椎:属于督脉,有通督行气,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同时如果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热病,癫痫,颈椎病,治疗取穴大椎也是首选,都是在治疗寒凉疾病,那么大椎在上焦,治疗寒凉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选穴位。
穴位养生增强免疫系统

穴位养生增强免疫系统穴位养生法源于中医学理论,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促进健康、增强免疫系统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穴位养生方法,帮助提升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
一、四白穴:加强机体抵抗力四白穴位于手腕背侧,靠近拇指外侧,是一个重要的免疫调节点。
按摩四白穴可以增强机体抵抗病毒和细菌的能力。
具体方法为:用拇指按住四白穴位,以适度的力度旋转按摩3-5分钟,每天重复2-3次。
这种按摩方法可以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免疫球蛋白的生成,从而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
二、曲池穴:缓解疲劳,增强免疫力曲池穴位于手腕横纹下方,是一个重要的养生穴位。
按摩曲池穴可以缓解疲劳,增强免疫力。
具体方法为:用手指按住曲池穴位,以适度的力度进行按摩,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进行2-3次。
曲池穴按摩有助于调节体内气血流通,提高免疫功能,对抗病毒和细菌的侵害。
三、足三里穴: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突出的骨隆起处,是一个重要的免疫调节点。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具体方法为:用拇指按住足三里穴位,进行适度的旋转按摩,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进行2-3次。
这种按摩方法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也有助于缓解疲劳。
四、合谷穴: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是一个重要的免疫调节点。
按摩合谷穴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抵抗力。
具体方法为:用拇指按住合谷穴位,以适度的力度进行按摩,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进行2-3次。
合谷穴按摩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加机体对病毒和细菌的抵抗能力,从而提高免疫系统功能。
五、风池穴:活血化瘀,提高免疫力风池穴位于颈部肩颈交界处,是一个重要的养生穴位。
按摩风池穴可以活血化瘀,提高免疫力。
具体方法为:用手指按住风池穴位,以适度的力度进行按摩,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进行2-3次。
风池穴按摩可以改善气血循环,促进抗病抗菌物质的生成,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足三里:强身延年之要穴

足三里:强身延年之要穴作者:王启才来源:《祝您健康》2003年第01期足三里穴能够治疗多种胃肠道疾病,这已为古今大量的医疗实践所证实。
“肚腹三里留”的口诀也几乎妇孺皆知。
其实对于人体来说,足三里的作用远不止如此,它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强身祛病、延年益寿的要穴。
古人以足三里穴强身壮体、防病保健,可以追溯到近两千年前的东汉末年。
当时的名医华佗就以足三里穴治疗“五劳赢瘦、七伤虚乏”(即身体虚弱及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刺灸足三里既能强身防病,又能消除疲劳,所以在日本也有“不灸足三里,勿为远行人”、“旅行灸三里,健步快如飞”等说法。
日本还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三里灸健康运动”,足三里强身壮体、防病保健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足三里擅长治疗慢性虚弱性疾病。
例如由于后天之本亏虚、气血生化无源而引起的贫缸、眩晕、肢软无力、神经衰弱、产妇乳汁减少,以及由于中气不足、脾虚下陷而引起的久泄、久痢、遗尿、脱肛、子宫脱垂、内脏下垂等,通过灸刺足三里都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这就为人们探索足三里的神奇功用打开了思路。
早在宋代的《针灸资生经》一书中,就记载了前人刺灸足三里等穴预防中风的经验:“但未中风时,二月前或三四月前,不时胫上发酸、麻、重,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也,宜急灸足三里。
”因为足三里可以使人推迟衰老、延年益寿,故被后人誉为“长寿穴”、“长生穴”。
对于足三里穴进行深入的研究,是老年医学中的一个极有价值的项目。
足三里为何具有如此显著的强壮保健作用呢?根据中医理论,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刺灸足三里,可以旺盛后天之本,调节和振奋脏腑机能,使气血生化有源。
增强卫外功能,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刺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血液成分、体温调节、防卫免疫反应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在消化系统方面,可以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性,增强食欲,促进消化吸收;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使脑细胞机能恢复,提高大脑皮质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在血液成分方面,可以提高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糖含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可以对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进行双向良性调节,从而提高机体防卫和应激能力。
艾灸为什么能让人长寿

艾灸为什么能让人长寿艾灸能够让人延年益寿,而艾灸又为什么能够让人长寿呢?艾灸的主要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们整理的关于艾灸为什么能让人长寿的相关内容,希望你们会喜欢!艾灸能让人长寿的原因史料记载:唐朝的孙思邈常用艾叶温灸足三里穴,活到100多岁。
民间亦有俗语“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就是说常灸足三里穴确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疾病的发生。
日本的一位194岁高寿老人也曾向日本天皇传授秘诀:即每月初一灸足三里穴,连灸8日,月月如此,肯定会保证健康。
如此说来,足见孙思邈使用艾的方法流传之广。
由于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烟剂对人畜无害,气味芬芳,又能达到消毒杀菌、除害防病的目的,所以民间至今一直在使用。
艾,又名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家艾、甜艾、草蓬、艾蓬、香艾、阿及艾等。
它味苦、性辛温,宜入肝、脾和肾,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虚寒引起的月经过多,崩漏以及妊娠下血、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痛经等病症。
与地肤子和苍生等混合后水煎熏洗可治湿癣瘙痒。
把艾叶阴干揉成艾绒制成艾条,是针灸治病的主要方法。
艾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出产,以灰白色、绒毛多、香气浓郁者为佳。
这种神奇的良药为人类的健康奠定了基础。
艾灸的主要作用一是温通经络、祛湿散寒艾灸疗法具有温经散寒的功能。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腹痛、泄泻、痢疾等。
二是温补中气、回阳固脱阳气下陷或欲脱之危证,皆可用灸法,以扶助虚脱之阳气。
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带下、久泻、痰饮等。
三是行气活血、消瘀散结艾灸能够使人的气机更加通畅,营卫调和,消散瘀结。
所以临床上常用来治疗气血凝滞等疾病,比如乳痈初起、瘰疬、瘿瘤等症。
四是预防疾病、保健强身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
《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艾灸有什么禁忌?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 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3.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4.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六、艾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一)
1.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 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需求找准部位、 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什么是保健灸?保健灸的功效有哪些?
中医学认为,灸法适应症广,疗效迅速,安 全可靠易学易用,特别适合于家庭治疗和保健。 病症无论寒热、虚实、阴阳、 表里均可施灸, 广泛的运用于各科疾病治疗与保健中。 保健灸法,古称“逆灸”,就是无病而灸, 以增强抗病能力和抗衰老的能力,从而达到祛病 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八、延年益寿四大保健灸-命门穴
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
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
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
频、遗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八、延年益寿四大保健灸-中脘穴 中脘穴: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
寸。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一、什么是保健灸?
灸疗用于防病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
《扁鹊心书· 须识扶阳》说:“人于无病时, 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 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能够达到 和气血、通经络、保健、益寿延年的目的, 又称为保健灸。
二、保健灸的历史渊源:
我国灸法的起源,可上溯至远古人类知道用火的时候。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
六、艾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二)
4.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 顺序进行。 5.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 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6.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小剂量,或灸的时间短一些, 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五、保健灸工具介绍 深圳七星蕲艾的智能艾灸系列产品(小艾妃· 智 能电子坐灸仪、小灸灸· 智能电子随身灸、小艾 神· 智能全身灸疗仪),全部采用航天军工材料制作, 结合先进远红外科技保证产品技术有效、使用安全; 唯一国艾研究中心聘请中医药界多位权威专家指导 配方研发。真正做到有药效无烟熏,有热能无明火, 一按即用,完美融入都市生活。
八、延年益寿四大保健灸-关元穴
关元穴: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关
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 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 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 崩漏带下、产后出血、阴挺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 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各种疝气、浮肿、中 风脱证、一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
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
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 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状。
八、延年益寿四大保健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
经》中就记有“大风汗出,灸穗诘(穴)”的预防保健灸法。 据《扁鹊心书》记载:“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 益可得百年寿。”至唐代,艾灸防病之法更加盛行。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 要方》中就记载有“宦游吴蜀,体上常带三、两处灸疮,则瘴疠瘟疟,不能着人。”的 经验。他本人百岁高寿时,还能翻山越岭,身体保持健康。
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
外科疾患,虚劳诸证,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 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三、保健灸的功效:
① 温通经络,行气活血
② 回阳复脉,温中散寒
③ 调和营卫,升阳益气
④ 培补元阳,预防疾病
⑤补脾祛湿,疗痹止痛 ⑥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四、保健灸的操作方法
临床施灸首先应选择正确体位,要求患者的体位平正舒适。相对于传统艾灸的繁琐, 科技艾灸更受消费者的青睐,科技艾灸主要是以智能艾灸仪进行操作,智能艾灸仪采用 远红外技术,智能恒温加热技术,配合艾饼,达到增加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调节 免疫力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