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模块机房的布局及设计
模块化机房的建设标准

模块化机房的建设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结构:机房的结构应符合国家建筑标准,包括建筑安全、防火、防雷等要求。
2.空调系统:机房内需要安装适当容量的空调设备,能够保持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供电系统:机房需要独立供电系统,包括备用电源和稳定的电力设备,确保机房能够连续供电且防止电力波动损害设备。
4.机柜布局:机柜需要合理布局,通风良好、散热好,避免设备过热。
5.空间布局:微模块机房的空间布局应合理规划,以满足设备安装、维护和管理的要求。
同时,应考虑人员操作空间和安全通道的设置,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舒适度。
6.电力供应:微模块机房的电力供应应稳定可靠,以满足设备的正常运行需求。
在设计中,应考虑电源质量、供电容量、电源冗余等方面,以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
7.散热系统:微模块机房的散热系统应能够及时排除设备产生的热量,以避免设备过热而出现故障。
在设计中,应考虑散热方式、散热设备、气流组织等方面,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8.高效节能:微模块机房通过集中供电、智能散热、智能监控等手段,可以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9.快速部署:微模块机房的构建采用标准化设计,组件可提前预制,从而缩短了建设周期,提高了部署效率。
10.高可用性:微模块机房采用分布式架构,关键设备均可以冗余配置,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
11.灵活扩展:微模块机房可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灵活扩展,方便应对未来业务的发展。
这些标准是确保模块化机房建设质量和运行稳定的关键因素。
在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机房的安全和环保要求。
微模块机房方案书

模块化机房设计方案XXXXX有限公司目录第1章XXXXX简介 (3)第2章设计简述 (3)2.1项目概述 (3)2.2设计依据 (3)2.3设计方案 (4)第3章MC2000系列产品简介 (6)3.1.1产品概述 (6)3.1.2产品结构 (6)3.1.3供配电系统 (9)3.1.4电池单元 (13)3.1.5制冷系统 (19)3.1.6机柜系统 (25)3.1.7监控系统 (26)第4章基础装修 (30)4.1.1静电地板技术参数 (30)4.1.2机房吊顶产品参数 (32)4.1.3机房墙面彩钢板产品参数 (33)第5章机房消防系统 (35)5.1.1消防系统功能 (35)5.1.2智能火灾探测器 (37)5.1.3智能烟感探测器 (39)第1章XXXXX简介第2章设计简述2.1项目概述为满足设备运行环境需求,机房改造升级,改造内容包含基础装修部分,吊顶更换,墙面处理,地板更换,防雷接地系统,新风消防系统,动环监控系统。
设备配备6套网络机柜,1套电池柜,1套行间精密空调,采用2台10KVA的UPS配电、采用12KW的列间空调。
2.2设计依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2887-2000➢《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2887-89➢《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43-2002➢《建筑与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GB 50313-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997年版)》GBJ 16-87➢《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 73-91➢《建筑用安全玻璃防火玻璃》GB 15763.1-2001➢《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GB17565-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SJ/T10796-01➢《防静电贴面板通用规范》SJ/T11236-01➢《通信光缆系列第3部分综合布线室内光缆》GB/T13993-01业主对机房其他建设要求2.3设计方案(1)改建设备机房:设计采用XXXXXMC2000解决方案,1套“1拖6”组合方式,由6个网络机柜与1台12.5kW行间空调组成,含机架式配电和模块化监控系统等。
机房微模块系统集成技术方案

机房微模块系统集成技术方案目录一、项目概述 (2)1. 项目背景 (2)2. 项目目标 (4)3. 项目实施范围 (4)二、需求分析 (5)1. 业务需求 (6)2. 数据需求 (7)3. 技术需求 (8)4. 安全需求 (10)三、系统设计原则及规范 (11)1. 设计原则 (12)2. 设计规范及标准 (13)四、技术架构设计 (14)1. 整体技术架构设计 (16)2. 微模块划分及功能描述 (17)3. 关键技术选型及介绍 (18)五、系统详细设计 (19)1. 机房硬件环境设计 (21)1.1 设备选型及配置方案 (22)1.2 设备布局及线缆规划 (24)1.3 环境监控系统设计 (26)2.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 (27)2.1 操作系统选择及配置方案 (28)2.2 数据库系统架构设计 (30)2.3 应用软件架构设计 (31)3. 网络系统架构设计 (33)3.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34)3.2 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35)六、系统集成实施方案 (36)1. 集成策略及流程设计 (38)2. 集成测试及调试方案 (40)一、项目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中心承载着大量的数据和业务运行需求,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系统管理和运营挑战。
本技术方案通过引入微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对机房内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UPS电源、空调系统以及其他相关设施进行一体化集成设计,旨在提高机房的智能化水平和管理效率。
通过实施本方案,可实现数据中心机房的快速部署、灵活扩展和高效运维,确保业务的高效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房微模块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设备选型与配置、系统集成与测试等方面的工作。
将结合最新的技术趋势和发展方向,注重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的设计理念,打造一个安全可靠、灵活扩展、高效节能的现代化数据中心机房。
项目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提升机房整体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模块化机房建设工程方案

模块化机房建设工程方案一、引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量的数据中心和机房需求不断增加。
而传统的机房建设工程主要采用混凝土和砖瓦搭建,无法满足快速搭建、节约成本等需求。
因此,模块化机房建设工程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机房规划设计、模块化建设、设备选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机房规划设计1. 选址与环境评估模块化机房的选址应考虑到供电、供水、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便利性,同时要考虑环境因素对机房运行的影响。
对选址的地形结构、地下管线等进行勘察评估,确保机房建设的安全和可靠性。
2. 建筑设计模块化机房建设应根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进行设计,利用建筑材料、结构形式等来降低建设成本和提高建筑质量。
建筑设计要考虑到机房的扩展性和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
3. 机房布局设计模块化机房应根据设备布局、通风散热、消防安全等要求进行布局设计。
合理利用空间,确保设备之间的空间留白、设备通风散热良好、同时布局符合消防安全标准。
三、模块化建设1. 模块化建设工艺模块化建设工艺采用现场预制和装配,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污染和浪费,提高施工质量。
模块化机房主要由墙板、屋面、地面等组件构成,模块化建筑设计要求模块间可拼接、可重复使用、施工工艺简单。
2. 模块化建设材料模块化建设需要选用轻质、高强度、隔热、防水、防火、耐腐蚀等特性的建筑材料,确保机房的建筑结构安全可靠。
常用的材料有轻钢结构、保温隔热材料、防水材料等。
3. 施工进度与质量控制模块化建设施工进度迅速,需要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合理分工,配合配合好施工产线,及时进行工艺交底和品质控制,确保模块化建设的施工质量。
四、设备选型1. 电力设备电力设备应根据机房用电负荷来进行选型,主要包括变压器、UPS、发电机等。
建议选择符合能效等级的设备,同时要考虑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机柜与网络设备机柜应选用通风散热好、结构坚固、敷设布线方便的设备,网络设备应选用高速稳定的设备,满足机房网络传输的需求。
1微模块机柜(模块化机房)方案规划设计

模块化数据中心(微模块机房)产品如何组成关于本章模块化数据中心主要由机柜、密闭通道、供配电系统、制冷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综合布线和消防系统组成。
单个模块化数据中心按照最台机柜(包括服务器机柜、网络机柜、综合布线柜)配该模块(不包括)占地面积为,加上模块外维护通道和给模块内空调供电的柜,总占地面积不超过,模块总高度不超过。
机柜数量可根据客户需求成对减少。
模块化数据中心的组成如图所示。
端门配电柜服务器机柜空调综合布线柜电源线走线槽信号线走线槽天窗机柜模块化数据中心最大可配置台机柜,机柜包括服务器机柜、网络机柜和综合布线柜。
机柜外观模块化数据中心配置的机柜尺寸统一,机柜符合标准,采用前后风道。
机柜外观如图所示。
机柜特性机柜满足如下特性:前后门通风率。
机柜内后部可安装两条竖装。
机柜的垂直安装立柱上标示有每个“”的准确位置。
机柜的前门、后门及侧板均可锁定,只能用提供的专用钥匙打开。
机柜静载不小于。
机柜技术指标机柜技术指标如表所示。
表机柜技术指标尺寸规格(高X宽2000mmX600mmX1100mmX深)安装空间符合602标准,1单机柜至少有2可用空间,方孔条可前后调节,机柜后侧设置两条竖装安装位置风道前后风道,满配2条1假面板结构组成前门单开门,后门双开门,有侧板。
前后门的通风率%,门体开启角度110°。
表面要求机柜外表面喷涂户内粉,满足类环境的使用要求。
喷涂颜色黑色。
材质咼强度级优质碳素冷轧钢板12mm20mm等级20接地和防静电预留接地螺钉和防静电手腕插座环保要求满足12密闭通道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密闭通道主要由端门和天窗组成。
端门密闭通道的端门分为推拉门和双开门两种方案,可根据客户的需求选配。
推拉门尺寸:高X宽X深200iXil600mmX2mm推拉门采用推拉结构,以机柜为载体,安装上下轨道,保证密闭通道系统的自身独立性。
门板由1I冷轧钢板折弯而成,中间安装钢化玻璃,保证通道内区域的可视性。
推拉门外观如图2所示。
微模块机房方案设计

微模块机房方案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房作为企业数据存储和处理的中心,其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机房的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本文将介绍一种创新的微模块机房方案设计。
一、微模块机房概述微模块机房是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智能化管理、绿色环保理念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它以标准化、模块化的方式构建机房基础设施,实现机柜、配电、制冷、监控等系统的集成,为企业提供高效、灵活、智能的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二、微模块机房方案设计1、空间布局设计微模块机房的空间布局采用模块化设计,以标准化、灵活性的方式构建。
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可以将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服务器区域、网络设备区域、存储设备区域等。
同时,每个区域内的机柜排列方式可以采用面对面、背对背等方式,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2、配电系统设计微模块机房的配电系统采用智能化的设计理念,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管理。
每个机柜都配备独立的配电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配置。
同时,配电系统还具备故障预警和自动切换功能,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制冷系统设计微模块机房的制冷系统采用高效、节能的制冷设备,确保机房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同时,针对不同区域的设备散热需求,可以采用局部精确制冷或整体环境制冷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制冷效率。
4、监控系统设计微模块机房的监控系统采用智能化、可视化的方式对机房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监控系统可以监测机柜内设备的运行状态、环境参数等信息,并通过可视化界面进行展示。
同时,监控系统还具备故障预警和报警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5、消防系统设计微模块机房的消防系统采用环保、高效的灭火设备,并配备相应的消防报警系统。
消防设备可以采用气体灭火或细水雾灭火等方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同时,消防报警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火灾情况,及时发出预警和报警信息。
三、微模块机房的优势1、高效节能:微模块机房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设计方案,降低机房的能耗和运行成本。
模块化机房设计与实施方案

模块化机房设计与实施方案模块化机房设计与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房作为信息通信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挑战。
为了满足机房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等要求,模块化机房的设计和实施成为一种趋势。
二、设计原则1. 可扩展性:模块化机房的设计应考虑到未来的扩展需求,例如预留足够的空间和资源。
2. 灵活性:模块化机房应具备灵活的配置能力,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3. 可管理性:模块化机房应具备集中管理的能力,方便监控和维护。
4. 可靠性:模块化机房应具备高可靠性和可用性,采用冗余设计和备份机制。
三、模块化机房的设计步骤1. 确定需求: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确定机房的规模、功率、环境控制等要求。
2. 空间规划:根据机房的需求,对空间进行规划,包括机柜布局、入口、设备放置等。
3. 功率规划:根据机房的需求和设备的功耗,规划机房的供电和配电系统,确保足够的电力供应和备用电源。
4. 网络规划:根据机房的需求和网络架构,规划机房的网络系统,包括网络设备、布线、防火墙等。
5. 空调规划:根据机房的需求和热量产生,规划机房的空调系统,保证恒温和恒湿的环境。
6. 安全规划:根据机房的需求和安全要求,规划机房的安全系统,包括门禁、监控、防火等。
7. 综合管理:根据机房的需求和管理要求,规划机房的综合管理系统,包括监控、维护、报警等。
四、模块化机房的实施步骤1. 设备采购:根据设计方案和需求,采购机柜、服务器、网络设备、空调等设备。
2. 设备安装:根据设计方案和需求,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网络布线:根据设计方案和需求,进行网络设备的布线和连接,确保网络畅通。
4. 空调安装:根据设计方案和需求,进行空调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确保温湿度恒定。
5. 安全设置:根据设计方案和需求,进行安全设备的设置和调试,确保机房的安全。
6. 综合管理:根据设计方案和需求,进行综合管理系统的设置和调试,确保机房的有效管理。
微模块化数据中心方案.

微模块化数据中心(微模块化冷通道数据中心)一、模块化数据中心概述模块化数据中心主要由机柜、密闭通道、供配电系统、制冷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综合布线和消防系统组成。
单个模块化数据中心按照最大N台机柜(包括服务器机柜、网络机柜、综合布线柜)配置。
该模块(不包括UPS)占地面积为35 m2,加上模块外维护通道和给模块内空调供电的PDF柜,总占地面积不超过55 m2,模块总高度不超过2.65 m。
机柜数量可根据客户需求成对减少。
模块化数据中心的组成如图所示。
模块化数据中心组成示意图(一)、节能高效:(1)、高效供配电、贴近热源制冷、有效降低模块PUE值(2)、隔离冷热气流,消除无效气流循环并消除局部热点通过模块集成管理,协调运行,提升功能组件效能。
(二)、快速部署:标准化部件,去工程化,整体交付根据业务发展即时匹配,迅速扩容。
(三)、简单可靠:(1)、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品化,降低施工工艺影响,提升系统可靠性。
(2)、产品级出厂检验,获得更高质量保证。
(3)、适应能力强,适合用户多种现场条件。
二、怎么样的机房适合采用微模块机房?数据中心机房作为公司内部一个重要的领域,如何保护好机房安全性能非常的重要,微模块机房是数据机房时代化进步的选择。
而模块化数据机房,是将大型数据中心分割成若干个独立区域(独立模块),各个区域的建设规模、功率负载、资源配置等均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随着IT设备需求的不断发展,可以通过不断增加独立模块,按需逐步建置,从而实现快速建设,快速复制已有的数据中心。
根据需求与低投资、高回报之间的矛盾,满足未来的云计算、虚拟化、刀片式服务器等高密低耗、快速部署、灵活扩展的需求,有效地提高数据中心的工作效率,控制投资成本,满足300m2以下数据机房快速部署的需求,才推出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
模块化数据中心是一套完整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集机柜、配电、制冷、监控、综合布线、消防等系统于一体,实现了供电、制冷和管理组件的无缝集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模块机房以模块化、标准化的架构和高效高可靠的UPS、精密空调等灵活组合成功打造新一代模块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以其快速部署、高效节省、智能管理等优点成为企业未来数据中心建设的关注焦点,下面我们看看微模块机房是如何布局设计的。
微模块机房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一、场景适应性强:
1、最低只需2.6m的安装层高要求,在普通办公环境下即可进行部署;
2、通过单双排灵活组合,最大化利用空间。
二、快速完成部署
1、一体化集成UPS、精密空调、配电、机柜、智能管理等主要子系统,即插即用;
2、工厂预测试、预验证、预制,1到2周内完成现场部署,部署速度较传统提升50%。
三、模块化架构,满足高能效低PUE:
1、优化的配电和制冷系统设计,采用密闭冷/热通道和行式空调近端制冷技术,实现PUE ≤1.5,节省能耗30%以上;
2、行级空调、高频模块化UPS、密闭通道、高集成配电柜的联合应用使PUE降至1.5以下。
四、智能化管理系统,实时可监可控:
1、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实时监控;
2、通过能效管理、3D虚拟展示等功能,显著提升数据中心的运维效率与体验。
微模块机房的设计原则:
1、安全可靠性
高可靠性是数据中心运营成功的关键,也是数据中心的基本原则。
因此决不能出现单点故障,要对数据中心的布局、结构设计、设备选型、日常维护等各个方面进行可靠性的设计和建设。
在关键设备采用硬件备份、冗余等可靠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软件技术提供较强的管
理机制、控制手段和事故监控与安全保密等技术措施提高机房的安全性。
针对数据中心的网络方案,其可靠性设计包括:链路冗余、关键设备冗余和重要业务模块冗余。
2、可扩展性
数据中心方案设计中,每个层次的设计所采用的设备本身都应具有极高的端口密度,为数据中心的扩展奠定基础。
在Internet互联层、核心层、分布层的设备都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EDC网络的发展进行灵活扩展。
功能的可扩展性是数据中心随着发展提供增值业务的基础。
实现负载均衡、动态内容复制、MPLSVPN、VLAN等功能,为数据中心增值业务的扩展提供基础。
3、标准化
在中心机房系统结构设计时,基于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包括各种建筑、机房设计标准,电力电气保障标准以及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标准,坚持统一规范的原则,从而为未来的业务
发展、设备增容奠定基础。
灵活性
模块化设计,可根据数据中心不同需求进行取舍,特别是后台管理平台设计思想,使得数据中心可实现对于不同用户的定制服务,如在后台管理平台中的用户数据备份中心、数据中心客户中心、数据中心维护中心,使得数据中心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对其应用的控制与更新。
5、可管理性
在建设数据中心时,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管理的任务必定会日益繁重。
所以在数据中心的设计中,必须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管理和监控系统。
所选用的设备应具有智能化,可管理的功能,同时采用先进的管理监控系统,实现先进的集中管理监控,实时监控、监测整个中心机房的运行状况,实时灯光、语音报警,实时事件记录,这样可以迅速确定故障,提高的运行性能、可靠性,简化数据中心管理人员的维护工作,从而为数据中心安全、可靠的运行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数据中心微模块布局:
从下图可以看到庞大的数据中心内密布着一排又一排的机柜,机房层高很高,周边是宽阔的运输通道,顶部是横竖交错的母线排和消防照明等管路,服务器状态灯蓝光闪烁,总体非常简洁清爽。
大家会发现这个机房和传统意义上的数据中心有明显的不同,既没有送风地板,也没有空调吊顶风管或者空调间等,那么数据中心内部非常核心的散热空调在哪里?又是如何散热的呢?一排排机柜顶部的多个“烟囱”以及“烟囱”底下的厚厚空调盘管,这才是微模块数据中心散热的秘密武器。
在偌大的机房内选择了这样的一个角度,如第一排机柜上方隐藏的空调,点但不破,还有第二排机柜列右侧的那些机柜空缺位置蓝色布帘及其背后隐藏的秘密——我们后面会发现其机柜的部署及建设方式和传统的机房也有很大的差异
1、数据中心微模块原理
从上图可以看到,数据中心机柜是以连体三联柜为最小的建设颗粒度,或者以6个机柜和置顶空调构成的的微模块为最小颗粒度来建设的。
前面提到的机柜空缺位置蓝色帘子,那里就是摆放连体三联柜的机柜位,只是暂时机柜还没就位,先用布帘子(或者白铁皮)先挡住防止热气流外泄。
连体三联柜朝外侧为冷通道,内侧即空调下方为热通道,这样背靠背的两侧服务器机柜散发出来的热空气在机柜间的密闭热通道内聚集并自然上升,被顶部的空调盘管制冷后,再经盘管顶部的6个高效率EC大风扇带走,飘散到整个机房大环境中,然后冷空气自然下沉重新
回到机柜的冷通道侧被服务器吸入,重新开始整个循环。
整个过程中气流组织非常短而高效,几乎没有多少冷量传递损失,且符合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自然对流法则。
热通道完全封闭后,空调送回风温差deltaT非常高,因此需要的空调风量较小,风机的转速较低,损耗也可以很小,真正实现了高效散热的目的。
2、微模块机房内机柜单元和制冷单元布局
上图是机房内多排机柜单元和制冷单元的布置示意图,我们可以更为清楚地看到制冷单元和整机柜是如何搭配的。
机柜每三个一组,顶部的TOR放在三联柜中间,每三个柜子依次排开。
两排机柜间根据实际机柜的功耗和设备类型,搭配不同数量的制冷模块,比如高负荷的计算类机柜列比存储型的机柜列制冷模块要多。
如果出现部分区域的设备功耗密度较低,则可以多个三联柜共享稍微少量的制冷模块,这样制冷模块间的顶部空隙可以通过薄铁皮来封闭热通道,如图标签418所示,如果某个三联柜需要搬迁或者维修,则可以通过底部滚轮灵活由一个运营人员就可容易推走,如图标签
424,但推走后的机柜位需要制冷模块正面的铁皮封板封堵住热通道,以免整个封闭热通道的热气流泄露到机房冷环境中,如图标签为416的封板所示。
3、微模块数据中心制冷基础设施
上图是包含了数据中心制冷基础设施的更为详细的剖面图,从这个图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冷站604提供的冷冻水通过地板下维护空间内(考虑地板下管路检修维护需要,实际goolge某个项目的地板下高度高达122cm)的冷冻水管614和612,送到机柜上方的制冷模块来带走设备产生的热量。
冷站604包括了冷却塔622、板式换热器626、冷机620和水泵624/616等,采用三通阀等设计,可以选择直接冷却或间接冷却。
实际建设的时候,冷站也可以是模块化的工厂预制单元,运送到机房现场和对应的多排机柜列对接即可投入使用,真正达到了模块化快速建设的目的。
冷站模块间的冗余,也可以通过将这些不同的冷站模块互联到公共接头的主环网中,通过互联互通的环网结构来实现冷站间的冗余,即便某个冷站故障也不会影响整个系统。
4、机房的温度设置得高能达到节能
数据中心为了节能运行,会将机房的温度设置得较高,整个机房作为冷通道,整体温度场较为均匀,且较为适合运维人员操作。
服务器的进风温度往往高达27摄氏度甚至更高。
热通道内的温度则高得多,甚至不适合于运维人员呆在里边,因此服务器全部设计成冷通道前维护。
比如热通道内的温度会高达43度以上,经过顶部空调盘管降温后的温度约为25摄氏度,deltaT高达18度,这样顶部空调的风量可大大减少,风扇也可低速运行功耗很低。
同时整个机房采用高温27摄氏度运行,冷冻水供水的温度也可以设置在20摄氏度的高位温度,回水温度则约为40摄氏度,这样高温差运行也可大大节省水泵的功耗。
如果冷冻水的供水温度可以达到20摄氏度,这样每年制冷主机真正需要开启的时间就非常少,甚至在欧洲的几个数据中心都实现了无冷机运行,而冷机能耗是机房内最大一块,所以这些设计可以大大节约能耗。
5、微模块机房整体布局建设
上图是整个数据中心机房内的全景图,整个机房空间非常开阔(由于面积很大,采用的是更为经济安全的水消防),顶部是照明和消防管网,以及一排排的供电母线排,通过支路配线盒直接给机柜服务器供电。
再往下就是直接架设在制冷模块顶部的走线桥架,以及三联柜微模块了。
从上图放置黑色移动维修台的机柜空缺位,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数据中心是先建设好置顶空调及配电接口泊位,采用三联柜的方式滚轮移动即插即用快速交付。
如果该机柜位尚未被占用,则采用三联柜白铁皮或者蓝色布帘临时封堵热通道,防止热气流跑到整个机房外部空间的冷环境。
机房还配备了梯子、叉车和移动工作台、简易维修工作台、工具箱等,方便现场运维。
总结:
采用微模块的方式建设数据中心,运维和搬迁等更为灵活和方便。
通过整个机房的整个冷池作为缓冲,且考虑到了制冷模块、外部冷机等的冗余,可靠性更高,运营体验也更好。
还可以根据不同设备类型和设备的不断升级更新等,灵活配置制冷模块来快速满足业务不断变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