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和花类药材 - 副本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中医与中药学】中药鉴定学课件叶、花类

【中医与中药学】中药鉴定学课件叶、花类
出口牡丹皮: 一等,口径2.4-3.5厘米,长6-13厘米。 二等,口径1.8-2.2厘米,长6-12厘米。
【性状鉴别】原丹皮
刮丹皮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成分】 鲜皮中含牡丹皮原苷约5~6%,但易受本身存在的酶水
解成牡丹酚苷及一分子L-阿拉伯糖;根皮含牡丹酚、芍药苷、 挥发油0.15~0.4%以及苯甲酸、植物甾醇、苯甲酰芍药苷和 苯甲酰氧化芍药苷。牡丹酚具有镇痛、解痉作用,也有一定 的抑菌作用。
1、茂丹皮(川丹皮)
2、西昌丹皮
3、芍药根
小结
1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
2 概况 主产地:安徽、四川、河南。采收加工:直接剥取根皮的称“原丹 皮”,刮去外皮的称“刮丹皮”或“粉丹皮”。化学成分:牡丹皮原苷、 牡丹酚、芍药苷、挥发油,有镇痛、解痉及抑菌作用。性微寒,味苦、 辛。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产地】 主产四川、湖北、浙江、江西等省。陕西、甘肃、贵 州、云南等省亦产,多为栽培。
【采收加工】 4~6月剥取生长15~20年的树干皮,沸水中微煮 堆置土坑里使之“发汗”,待水分自内部渗出后,内表面变 紫褐色或棕褐色时,再蒸软,取出,卷成筒状,晒干或炕干。 根皮及枝皮剥下后可直接阴干。
【性状鉴别】 1)干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习称“筒朴”; 2)近根部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
试验:吸取上述二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 以环己烷-醋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显色:喷以盐酸酸性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 清晰。
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 的蓝褐色斑点。
薄层色谱

药用植物学叶及叶类药材ppt课件

药用植物学叶及叶类药材ppt课件

平行脉序
(四)叶脉及脉序
A、平行脉序 B、弧形脉序
C、网状脉序
D、叉状脉序
弧形脉序
网状脉序
叉状脉序
叶脉与脉序
1.网状脉序 ⑴羽状网脉 ⑵掌状网脉
2.平行脉序: 单子叶植物多见(4种) ⑴ 直出平行脉 ⑵ 横出平行脉 ⑶ 弧状平行脉 ⑷ 辐射脉
3.二叉脉序(原始) 多级二叉分枝: 蕨类及裸子植物:银杏

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叶的构造
禾本科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
单叶,分为叶鞘和叶片两部 分。叶鞘狭长而抱茎,起保护、 输导和支持的作用。 叶片呈条形或狭带形,分为 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叶片 与叶鞘连接处的外侧叫叶颈,是 一个不同色泽的环,稻的叶颈为 淡青黄色,叫做叶环。在叶片与 叶鞘相接处的腹面,有膜状的突 出物,叫做叶舌,它可防止水分、 昆虫和病孢子落入叶鞘内。叶舌 两旁的耳状突出物叫叶耳。叶耳、 叶舌的有无、大小及形状常作为 识别禾本科植物的依据。
上表皮 维管束
2、叶片的构造 · 一般双子 叶植物叶片有上 下之分,将叶片 作横切面,从外 到内分为表皮、 叶肉和叶脉3部 分。。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孔下室 气孔
保卫细胞
根据气孔器周围是否有副卫细胞 及其排列方式的不同,双子叶植物的 气孔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无规则型 不等型
西瓜 景天
平列型
豇豆
横列型
常见的以叶入药植物—— 银杏
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缩 小便,消毒杀虫。
常见的以叶入药植物—— 菘蓝 Nhomakorabea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常见的以叶入药植物—— 番泻
泻热行滞,通便函,利水。
思考题
1、变态叶的类型及其代表 药用植物 2、常见的叶类药材的作用

花类中药1PPT课件

花类中药1PPT课件

加工方法
花类中药的加工主要包括晾晒、阴干、 烘干等。不同的花类中药需要采用不 同的加工方法,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 效 防晒等,以保持药物的质量和药效。 有些花类中药还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如密封保存或定期晾晒等。
花类中药的质量标准与鉴别
质量标准
花类中药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外观性状、显微特征、有效成分含量等方面。符合质量标准的花类中药 才能够保证药效和安全性。
茉莉花
茉莉花是一种常见的花类中药,具有理气解郁、和中 下气等功效。
输入 标题
详细描述
茉莉花含有茉莉花精油、挥发油等成分,具有理气解 郁、和中下气、止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胃痛、腹泻 等症状。
总结词
总结词
茉莉花的花朵呈白色或淡黄色,香气浓郁。其茎多分 枝,叶片为椭圆形或卵形,边缘有细锯齿。茉莉花在
夏季开花,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丹参
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瘀血 阻滞所致的心腹疼痛、月 经不调等症状。
疏肝解郁
茉莉花
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气 郁结所致的胸胁胀痛、月 经不调等症状。
玫瑰花
具有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气 郁结所致的胸胁胀痛、月 经不调等症状。
合欢花
具有疏肝解郁、安神宁心 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情志 抑郁所致的胸胁胀痛、心 烦失眠等症状。
菊花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菊花是一种常见的花类中药 ,具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 等功效。
菊花含有挥发油、菊苷、黄 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疏 风散热、清肝明目、解毒消 炎等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 、头痛、目赤肿痛等症状。
菊花的形态特征为花朵呈舌 状或管状,颜色多为黄色或 白色。

《花类中药》幻灯片

《花类中药》幻灯片

• 贡菊系将鲜花头烘干;
• 杭菊系摘下花头,上蒸笼蒸3-5min后晒干;
• 黄菊〔产浙江海宁〕那么用炭火烘干。
12
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多分枝, 具细毛或绒毛。叶互生,卵形至 披针形,略作羽状分裂。边缘有 粗锯齿,下面具白色绒毛;有叶 柄。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或叶腋, 舌状花白色、黄色、淡红色或微 带紫色,雌性;筒状花黄色,两 性。瘦果不发育。
10
[药材性状] 头状花序的花蕾呈长圆形棒状,长1~2cm,直径 0.6~1cm。色泽鲜艳呈紫红棕色或粉紫棕色,上端较粗大、饱满 而充实,向下渐细。外被鳞片状苞片,错综环抱,下部苞片呈钝 三角形,中部者呈宽卵形,上部者卵圆形,其内外表布满白色絮 状如丝的棉毛。下部花序梗为浅粉紫色或淡黄绿色。剥净苞片, 其内为多数、细小、黄色的舌状花。稍有香气,味微苦辛,嚼之 显棉絮状。
• 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或叶腋, 直径约2.5-5cm;总苞半球形, 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绿色, 线形,有白色绒毛,边缘膜质; 舌状花白色、黄色、淡红色或微 带紫色,雌性;筒状花黄色,两 性。
13
菊花的变种
14
15
其他常见菊科品种
16
17
18
• 亳菊:头状花序圆锥形或 扁球形,直径1.5-3cm。 总苞碟状,总苞片3-4层, 卵形或椭圆形,外被柔毛, 边缘膜质。舌状花数层, 位于外围,花冠长约 18cm,宽约3mm,类 白色;筒状花多数,两性, 位于中央,被舌状花所隐 藏,淡黄色,每花基部具 一膜质鳞片。体轻,质柔 润,干时松脆。气清香,
武当玉兰 花蕾长2-4.3cm,直径 0.5-2cm;外层苞片外外表密被淡 棕黄色或淡黄绿色毛茸,有的已脱 落而显棕褐色。花被片9-15,无显 著差异。

花类中药材PPT课件

花类中药材PPT课件
药材的安全和有效性。
了解药材特性
针对不同花类中药材的特性,采取 相应的保存与养护措施,以保证其 药效的充分发挥。
重视养护细节
在养护过程中,应注意细节问题, 如避免药材受潮、发霉、虫蛀等, 以确保花类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06
花类中药材的市场现状与发展 趋势
市场分析
市场规模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养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花类中药材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功效
花类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如感冒、咳嗽、月经不调等。
02 常见花类中药材介绍
金银花
总结词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详细描述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温病发热、外感风热等症状。 其性寒凉,味甘,归肺、心、胃经。
采收与加工
药材鉴别
金银花一般在夏季花蕾形成前采收,晒干 或烘干。
04 花类中药材的应用与配伍
单味药材应用
菊花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用于感冒风热,头痛,
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金银花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 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
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玫瑰花
行气活血,疏肝解郁,美容养颜。 用于肝胃不和,脘腹疼痛,胸闷 呕恶,饮食减少,或腹泻;妇女 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面色萎黄,
生物鉴别
利用DNA指纹技术、生物芯片 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对花进 行分子水平的鉴别,判断其真
伪。
选购要点
品种选择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品 种,如玫瑰花、菊花、
金银花等。
产地选择
选择来自道地产区的花 类中药材,以保证其品
质和药效。

中药类药用植物PPT课件

中药类药用植物PPT课件
• 总状花序顶生,花期显著伸长;
• 苞片膜质,长圆状披针形.
天麻
4/15/2021
总状花序顶生
茎单一,直立.黄褐色 块茎,呈椭圆形,肉质
有均匀的环节
天麻
4/15/2021
块茎横生
天麻的功效
• [性味及功效] • 味甘,性微温。有平肝息风功能。用于头晕目眩、小儿惊风癫痫、肢体麻木、手足不遂等症。 • 用量3~9g,研末吞服,每次1.5g。
天南星科的主要科特征
根与茎

花与花序
花的构造特点
果实与种子
对年生草本, 单叶或复叶, 花小,两性或单性;单性花无花被,雄蕊1~6, 浆果,密集于花序
常具块茎或 常基生,叶 肉穗花序,具佛焰 常愈合成雄蕊柱,少分 轴上。
根茎。
柄基部常具 苞;单性花雌雄同 离;两性花具花被片4~6,
有膜质鞘, 柱或异株。
状披针形;子房半下位,3室 • 花柱,因基部宽阔而略呈圆锥形。 • 果实浆果状,球形早期绿色,成熟后暗蓝
色。
麦冬的分析
4/15/2021
先端尖
总状花序穗状 浆果球形,成熟时紫蓝色 叶丛生,呈线形
须根中部膨大
药用麦冬
4/15/2021
• 【功效】
• 1.养阴清热 治疗阴虚内热或热病病伤津、心烦口 渴。 2.润肺止咳 治疗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痰稠、 气逆。
单子叶植物纲的介 绍
禾本科 天南星科 百合科 兰科
小组介绍
• 陈斯琪 • 孙然 • 左唯 • 巴亚彤 • 裴志
制作幻灯片及总结 资料查找 图片查找 图片查找 图片查找
4/15/2021
单子叶植物介绍
4/15/2021
绝大多数为草本,极少数为木本.

中药图片ppt课件

中药图片ppt课件

中药在预防和治疗重大疾病中的作用越 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 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中药将发挥更 大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
贡献。
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 中药材种植和加工环节的质 量控制、推进中药生产工艺 的现代化和标准化、加强中 药创新和研发等方面。
延缓衰老
中药如灵芝、当归等含有 丰富的抗氧化物质,能延 缓细胞衰老,保持身体活 力。
调节内分泌
中药如女贞子、淫羊藿等 具有调节内分泌作用,有 助于维护身体内环境的平 衡。
中药在中医治疗中的独特作用
整体调理
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观念,中药通 过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达
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 和体质状况进行个体化用药,中 药可根据不同证候选择相应的药
中药在预防和治疗重大疾病中的作用
中药在预防和治疗重大疾病方面具有独 特的优势和作用。许多中药具有清热解 毒、活血化瘀、益肾养肝等功效,对于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
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改善 体内环境、减轻副作用等方面发挥治疗 作用。同时,中药还可以与西药联合使 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西药的副作用
果实类等。
按炮制方法分类
中药按炮制方法可分为 生药、炒药、炙药、煅
药等。
中药的药性和配伍原则
01
02
03
中药的四气五味
中药的四气指寒、热、温 、凉四种药性;五味指辛 、甘、酸、苦、咸五种味 道。
中药的归经
中药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 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着 特殊的治疗作用。
中药的配伍原则

(PPT幻灯片版)中药鉴定培训课件

(PPT幻灯片版)中药鉴定培训课件

第三节 中药鉴定的方法
中 药 鉴 定 的 方 法
来源鉴定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理化鉴定
四大鉴定
P150 问答7
11
第三章 中药的鉴定 一、来源鉴定
二、性状鉴定
又称“感官鉴定”,就是用眼看、手摸、鼻闻 、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来鉴别药材的 外观形状。
(一)特点 :简单、易行、迅速 (二)性状鉴定的内容 1.形状 2.大小 3.色泽 4.表面 5.质地 6.断面 7.气味 8.水试 9.火试 10.辨声等
三、显微鉴定
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 的组织构造,细胞性状 以及内含物的特征,用 以鉴别药材的真伪和纯 度,甚至品质。 包括
P155
:组织鉴定
粉末鉴定
25
第三章 中药的鉴定
四、理化鉴定 是利用药材中存在某种成分
的性质,通过理化方法或仪器分析来鉴别 药材的真伪和纯度的鉴定方法 。
P155
26
第四 章 各药鉴别特征介绍
(1)味连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 性状:根茎多 呈倒鸡爪状;表面灰黄色,粗糙,节密生, 其光滑细长园柱形节间,习称“过桥” 。质坚硬,断面木部鲜黄 色,髓有时中空;气微,味极苦。 (2)雅连 来源:毛茛科植物三角叶黄连的干燥根茎 性 状:根茎多单枝;“过桥”较长。余同味连。 (3)云连 来源:毛茛科植物云连的 干燥根茎 性状:根茎多单枝“钩状”或“蝎尾”状;色浅;“过桥”不明显 。余同味连。
4.断面 较平坦,角质样。 5.气味 气微而特异,味甘。
61
第四 章 各药鉴别特征介绍
【显微鉴别】 块茎横切面:
表皮残留,下皮2~3列切向延长的栓化细胞。
皮层细胞,较老块茎的皮层与下皮相接处有厚壁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绿体,所以颜色深,其长轴与上表皮垂直。通常只有1层,少 数2~3层。 • 海绵组织:位于栅栏组织下方,与下表皮相接,细胞排列疏松, 间隙大,形状不规则,含叶绿体较少。
8
9
• 两面叶:叶的上下两面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有明显区 别的叶。两面叶的上表面色泽较下表面深,主脉、侧脉在 下表面露出,内部结构上其上表面为栅栏组织,叶绿体较 多,下表面为海绵组织,叶绿体较少。
21
(四)化学成分 新鲜叶中含大青叶素B(isatan B)等。 大青素B易被酶解或碱水解,生成吲哚醇, 继而氧化聚合成靛蓝(indigo)、靛玉红 (indirubin)。
[理化鉴别] 1.本品粉末进行微量升华,可得兰色或紫红色
小针晶、片状或簇状结晶。 2.本品粉末水浸液在紫外灯下呈兰色荧光。
22
O
N H
N H
O
靛玉红
O H N
N H
O
靛蓝
23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包括抗菌、抑制甲型流感病毒; 2、抗内毒素作用; 3、免疫增强、利胆、解热、消炎作用。 [功效]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凉血作用。
用于温邪入营,高热神昏,发斑发疹,黄疸,热痢,痄腮, 喉痹, 丹毒,痈肿,病毒性感冒等症。
• 等面叶:叶片在外形上,背腹面没有明显区别,内部叶肉 组织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亦无明显分化,这是由于叶片 两面在空间受光相差不大所致。
10
迎春叶横切面构造
• 孔下室(气室):上、下表皮气孔内侧较 大的空隙。
• 孔下室和叶肉细胞的间隙——通气系统。
11
(3)叶脉
• 叶片中的维管束,起输导和支持的作用。 • 主脉和较大的侧脉:
26
(三) 性状鉴别
• 狭叶番泻叶 1. 小叶片多完整平坦,长卵形至卵状披
针形,长1.5~5cm,宽0.4~2cm; 2. 叶端急尖,基部略不对称,全缘。 3. 上面黄绿色,下面浅黄绿色,无毛或
近无毛, 叶脉稍隆起。 4. 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而稍有粘性。
27
• 尖叶番泻叶 1. 小叶片略卷曲或常有破碎。 2. 呈披针形或长卵形, 长 2~4cm,
15
(四)成 分
• 含靛蓝,新鲜全草含靛青苷(indican),酸水解后生 成吲哚酚(indolol),在空气中被氧化成靛蓝(indigo), 全草能产生靛蓝4%~5%。
• 另含靛玉红。
【含量测定】 HPLC:含靛蓝(C16H10N202)不 得少于0.50%。
16
三十四、大青叶 Folium Isatidis
第八章 叶和花类生药
第一节 叶类药材的鉴定 三十三、蓼大青叶 三十四、大青叶 三十五、番泻叶
第二节 花类药材的鉴定 三十六、丁香 三十七、红花 三十八、番红花 三十九、菊花
1
第一节 叶类药材的鉴定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性状: 浸泡在水中使之湿润并展开后观察其特征
(一)药材特征: 完整或破碎(桑叶) 平坦(番泻叶)或皱缩(大青叶) 颜色(紫苏下表面紫色)和斑点(桉叶,红色木栓斑点) 质地:革质或纸质 气味(大青叶、莱菔叶)
宽0.7~1.2cm; 3. 叶端短尖或微凸,叶基不对称, 4. 两面均有细短毛茸,无叶脉压
迭线纹, 5. 质地较薄脆,微呈革质状。
28
粉末:黄绿色。
粉末:黄绿色。 ①上下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
3
2. 叶片的构造
一般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可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3部分。
(1)表皮
• 有上表皮和下表皮之分。 • 通常由一层排列紧密的生活细胞组成,但也有多层细胞组成的,称复表皮。 • 外壁常角质化,具角质层、蜡被等,还有各种毛茸等。 • 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但下表皮多,单位面积气孔的数目及气孔的轴式因
种类不同而异。
6
气孔指数:植物叶的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与表皮细胞数的比例 单位面积上的气孔/(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十同面积表皮细胞数)
7
(2)叶肉 • 相当于茎的皮层,由同化薄壁组织细胞(含叶绿体)组成,是光
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分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 栅栏组织:位于上表皮之下,细胞呈园柱形,排列紧密,含大量
(一)来源 为蓼科植物蓼蓝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 的叶 (二)产地 主产于河北、山东、辽宁、陕西等省。 【采收加工】 夏、秋季枝叶茂盛时采收,可采两次,除去茎
枝及杂质,晒干。
14
(三)性状鉴别
1. 叶多皱缩破碎。 2. 完整的叶展平后呈椭圆形,长3~8 cm,宽2~5cm。 3. 蓝绿色或蓝黑色,先端钝,基部渐狭,全缘。 4. 叶脉浅黄棕色,于下面略突起。 5. 叶柄扁平,偶带膜质托叶鞘。 6.气微,味微涩而稍苦。
19
(三)性 状
1.叶多皱缩,暗灰绿色。 2.完整叶片呈长椭圆形或宽披针形,全缘或微波状,
基部狭窄延成翼状叶柄。 3.质脆易碎,气特殊,味微酸、苦涩。
20
[显微特征] 粉末 深灰棕色
1.表皮细胞表面观呈连珠状增厚;气孔不等式。 2.叶肉细胞含靛蓝结晶和橙皮甙样结晶。 3.厚角细胞较多,纵断面观呈长条形,角隅处壁厚。
24
三十五、番泻叶 Folium Sennae
(一)来源 为豆科 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和尖叶番泻C. acutifolia小叶
尖叶番泻
25
(二)产 地
1. 狭叶番泻主产于红海以东至印度,现盛栽于印度南端丁内
未利,故商品又名印度番泻叶或丁内未利番泻叶,现埃及 和苏丹亦产。 2.尖叶番泻主产于埃及的尼罗河中上游地方,由亚历山大港 输出,故商品又称埃及番泻叶或亚历山大番泻叶;现我国 广东省、海南省及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均有栽培。
(一)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的
干燥叶。
17
[植物形态]
二年生草本,主根深长。茎直立,上 部多分枝。叶互生,叶片长圆状椭圆 形,抱茎。复总状花序生于枝端;花 瓣4,黄色,倒卵形,十字形排列; 雄蕊6,四强;短角果。
18
(二)产地:主产江苏、安徽、河北、河南、浙江等地。
维管束:与茎大致相同:无限外韧型:韧(下)、形成层、木(上)
机械组织:在维管束的上下方,厚壁或厚角,在叶背形成显著的突 起
• 侧脉越分越细,构造也越来越简单,最后只留下管胞、筛管和伴胞。
1
4
83
9 2
7
12
5
6
薄荷叶横切面构造
13
三十三、蓼大青叶Folium Polygoni Tinctori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