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因素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些因素的分析:1.收入水平: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他们消费水平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较高的收入意味着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使居民能够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也推动了消费水平的增长。

3.物价水平:物价水平对消费水平具有直接影响。

物价上涨会降低居民的购买力,导致消费水平下降。

相反,物价下降会提高居民的购买力,促进消费水平的增长。

4.金融政策:金融政策对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货币政策较为宽松,货币供应增加,居民的借贷成本可能会降低,促使他们更愿意借贷消费,从而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升。

5.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

一些人比较节俭,更注重储蓄而不是消费,这可能会降低整体的消费水平。

而另一些人可能更注重享受生活,愿意花费更多的钱来购买奢侈品或体验消费,这可能会提高整体的消费水平。

6.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可以提供一定的保障,使居民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不会因为经济压力而导致消费水平下降。

例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可以减轻居民的经济负担,提高他们的消费信心和能力。

7.教育水平:教育水平对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有影响。

受过较高教育的人更容易获得高薪工作,因此他们的消费能力可能更高。

此外,教育也可以提高人们对消费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更加理性地进行消费。

8.税收政策:税收政策对个人和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消费水平。

如果税收负担较重,个人和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水平可能会下降。

相反,如果税收减轻,个人和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水平可能会提高。

总结起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收入水平、就业机会、物价水平、金融政策、文化因素、社会福利制度、教育水平和税收政策都会对消费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大就业促进政策、控制物价上涨、实施适度的货币政策、加强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等。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影响因素的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影响因素的分析

谢谢观看
二、文献综述
然而,尽管已有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于CPI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仍显不 足。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CPI的影响因素可能也会发生相应变 化。因此,本次演示将重新审视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影响因素,以便更 好地把握当前经济形势。
三、影响因素分析
三、影响因素分析
1、人口因素:
三、影响因素分析
人口是影响CPI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会导致市场需 求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物价水平。例如,人口老龄化可能会增加医疗保健等服务 的消费支出,推高相关商品的价格。此外,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 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偏好也不同,这将对CPI产生一定影响。
三、影响因素分析
三、影响因素分析
政策因素对CPI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货币政策,如利率、货 币供应量等会对市场供求关系产生影响,从而影响CPI;二是财政政策,如政府 购买、税收等会对市场主体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CPI;三是价格管制政策, 如政府对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管制,会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四、重点问题研究
四、重点问题研究
3、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和排序,以便更好地把握主要矛盾,为政策制定提 供依据。
五、结论与展望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五、结论与展望
1、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口、收入、商 品进口和政策等因素是较为重要的;
五、结论与展望
2、在不同时段和不同地区,各影响因素的表现和作用程度不尽相同,需要具 体情况具体分析;
五、结论与展望
3、对CPI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入研究,有助于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加 科学的依据,从而实现更好的宏观调控效果。

居民消费水平因素分析

居民消费水平因素分析

居民消费水平因素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物质生活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

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影响到全国经济增长,而且也关乎个人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多个方面的因素有关,本文将从个人收入水平、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价格水平、文化因素等方面探讨这些因素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个人收入水平是居民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个人收入水平直接决定着个人在购买物品和服务时的消费能力。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高,居民购买力越强,消费水平也会越高。

事实上,许多研究表明,个人收入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除了个人收入水平外,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也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影响。

社会基础设施包括住房、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

这些设施的完善度将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与消费水平。

例如,如果交通设施不便利,很多消费品无法流通到消费者手中,商品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同样的,如果教育和医疗的设施不足,则相应的消费水平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度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居民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

价格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另一个因素。

价格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与消费决策。

高物价会使消费者的购买力减少,降低其消费水平,而低物价则会促进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提高其消费水平。

因此,当前物价水平的高低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极大。

文化因素也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之一。

文化因素是指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因素。

不同文化的人们在消费和生活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有的人注重物质与消费品牌,更容易花费大量的钱购买高档商品,而有的人则注重情感与精神追求,更容易选择相对低价的商品或服务。

因此,文化因素对居民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上有明显的影响。

总之,居民消费水平和个人收入水平、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价格水平、文化因素等因素密切相关。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首先,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就业机会有限,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由于产业结构多样化、就业机会较为丰富,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

例如,我国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相对于二三线城市和欠发达地区,居民的消费水平普遍较高。

据统计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次,居民收入水平也是决定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居民收入的增加通常会推动消费水平的提高。

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普遍增加,特别是中产阶级人口的扩大,促使消费水平的提高。

此外,不同行业和岗位的薪资差异也会导致居民之间的消费水平差异。

例如,高科技、金融等新兴行业的员工工资通常较高,他们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

物价水平也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物价上涨会导致人民购买力下降,从而影响消费水平。

尤其是日常消费品的物价上涨,对普通居民的生活影响较为直接。

然而,物价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也是相对的。

当居民收入增加的速度大于物价上涨的速度时,消费水平仍然可能提高。

此外,物价水平的变动也会通过影响居民心理预期,进一步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

金融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消费水平。

例如,利率的高低会影响居民贷款的成本和还款压力,进而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

如果利率较低,贷款成本较低,居民的购房、购车等大额消费可能会增加,从而提高整体消费水平。

此外,社会政策也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政策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从而影响个体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

例如养老金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教育补贴政策等的和调整,都会对居民的消费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政策的完善和改善可能会促使居民消费意愿增强,从而带动消费水平的上升。

总的来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物价水平、金融环境和社会政策等。

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学院:信息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计算机113 学号:Z110702338 姓名:张颂一、消费与经济增长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个国家居民的消费状况从侧面反映了该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以及社会福利的大小,体现着一个国家居民的生活质量。

消费作为社会总需求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把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内需的增加上来,才能真正实现惠国惠民的国策。

从扩大内需的角度来看,消费是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所以研究消费的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二、从消费函数理论看影响消费的因素宏观经济学中对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大体可分为四种:①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他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净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他假定,人们的现期消费,取决于他们现期收入的绝对量。

②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的决定的。

当期消费主要决定于当期收入和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

③弗朗科.莫迪利安的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这种理论把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少年、壮年和老年;在少年与老年阶段,消费大于收入;在壮年阶段,收人大于消费,壮年阶段多余的收入用于偿还少年时期的债务或储蓄起来用来防老。

④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他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来决定的。

以上四种理论理论都强调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对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①利率。

传统的看法认为,提高利率会刺激储蓄,从而减少消费。

当然现代经济学家也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利率对储蓄的影响要视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价格指数。

价格的变动可以使得实际收入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消费。

这些理论思想可以为研究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提供借鉴和思路。

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城镇居民消费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分析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媒体宣传等方面分析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

一、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首要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居民家庭的平均收入水平逐步提高。

对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不断提高。

当家庭收入增加时,城镇居民可以选择更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

二、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也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高素质的人才更具有高消费能力。

另一方面,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消费者素质,使人们更加理性地购买商品和服务。

三、媒体宣传媒体宣传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也较大。

媒体宣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例如,音乐和电影可以影响人们的审美意识,使人们更加愿意消费。

同时,网络购物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也使消费者更加便捷的获取商品信息,从而促进了消费需求的提高。

四、城市的文化、环境和消费氛围城市的文化、环境和消费氛围也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和家庭文化背景也可以影响消费的决策和行为。

消费者选择消费品时,往往会考虑该品牌是否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内涵,这对城市消费氛围也存在影响。

总之,城镇居民消费是城市经济发展和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因素有很多。

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信息流通畅通以及良好的消费氛围等因素,都能够实现消费者更加理性地消费行为,对城市经济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力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指标。

消费水平不仅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购买力,还对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优化消费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计量经济分析的方法,全面探讨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各种因素。

文章首先对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明确研究背景和意义。

接着,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从宏观经济、社会人口、消费环境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各种因素。

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揭示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认识,还能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也能为其他领域的消费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文献综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点。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凯恩斯在其消费函数中明确指出,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且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快,即存在所谓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现象。

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实证支持,他们通过计量经济模型验证了收入与消费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除了收入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在影响着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

例如,价格水平、消费者信心、社会保障制度、教育水平、人口结构等都被认为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其中,价格水平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消费者信心则反映了消费者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对消费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预期和消费决策;教育水平则通过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来影响消费水平;人口结构的变化,如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也会对消费产生深远影响。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首先,经济因素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经济增长、就业和收入水平是决定居民消费能力的重要因素。

当经济增长、就业市场繁荣时,居民的收入会随之增加,从而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水平。

此外,通货膨胀率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水平可能会受到影响。

其次,社会因素也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福利政策的完善程度,例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将直接影响居民的购买力和消费水平。

社会安全稳定程度也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之一、在一个社会安全稳定、法治环境好的社会中,居民有更多的信心去消费和投资。

另外,文化因素也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之一、消费习惯和价值观是由文化所影响的。

在一些文化中,节俭和勤俭节约被看作是一种美德,居民在消费时可能更加谨慎和理性。

相反,在一些消费主导的文化中,人们倾向于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此外,教育水平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

教育水平的提高不仅会提高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还会改变他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

最后,政策因素也会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影响。

比如,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都会对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提供贷款支持等措施来促进居民的消费。

综上所述,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和政策等多个方面。

经济增长、就业和收入水平等是决定居民消费能力的主要因素。

此外,社会福利政策的完善程度、社会安全稳定程度、消费习惯和价值观、教育水平以及政策因素等也会对居民的消费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重点和起点,对于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消费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激活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实现持续健康高效协调发展。

消费关系民生福祉,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

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必须找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性因素,然后采用计量经济学计算出各个解释变量系数,建立居民消费水平计量模型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消费物价指数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消费、投资、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但是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真正而持久的原动力,与投资和出口相比,消费是最基础、最不可代替的因素,它是决定一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

只有本国居民消费不断得到相应增长,居民消费与投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才能为一国经济的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样的经济增长才是健康的、可持续的。

近年来,我国的投资和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是我国居民的消费率过低而储蓄率过高,消费增长的速度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导致消费、投资与净出口的结构失衡。

投资和净出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外需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麻烦,过分倚重外需拉动经济增长不是长久之计;而通过扩大投资特别是加大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虽然短期内可直接拉动经济增长,但将来仍然会出现内需不足的问题,经济仍将面临停滞的危险,内需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障碍。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要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从长远来看只能依靠消费,尤其是依靠居民消费来拉动经济。

党中央在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要拓宽和开发消费领域,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因此,研究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对于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王田、梅洪常、张伟(2005)现期收入、利率、收入差距、社会保障体制、分配体制、收入增长率、失业率、个体特征等因素对预期收入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失业率、价格指数、税率、现期借贷、现期消费等因素通过对预期支出的影响而影响预期收支状况的估计,即使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由于个体特征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预期结果。

王吉恒,李敏,孟菲(2012)研究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收入、居民储蓄、通货膨胀及社会保障对我国居民消费均有明显的影响。

其中,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居民储蓄、通货膨胀和社会保障对我国居民人均消费增长也有比较大的贡献。

齐吴珍(2012)分析了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五个主要因素:收入增长率;收入分配差距;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房价。

其中收入增长率方面,收入是决定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收入增加的快慢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变化的重要原因。

收入分配方面,收入分配的差距对整体居民的消费率有负影响。

不确定性方面,医疗、住房、教育等各方面的花费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使得我国城乡居民普遍比较节俭。

流动性约束方面,我国的消费信贷制度还处在初步阶段,存在很大的流动性约束,居民很难从银行取得消费信贷,且很多人没有借钱消费的理念,这些都使得流动性约束在我国相当严重。

房价方面,我国持续多年高速上涨的房价使很多居民难以负担得起,高房价很可能挤压了居民的消费。

叶小青、李先玲、李毅(2013)研究得出我国城市居民和农村民居均具有稳定的消费习惯,且稳定性随着收入水平递增;人均收入与居民消费率负相关;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率的挤入效应随着收入水平增加逐渐变小;城市老年抚养比和少年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均为正相关,农村少年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负相关;利率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随收入水平增加呈倒U型形状的变化。

刘慧敏(2013)研究表明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物价水平存在以下关系: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为正向的0.27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为正向的0.97倍,物价水平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为负向的 1.07倍。

王金安(2014)研究发现可支配收入是影响中国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股票和房地产资产虽然对消费也有显著影响,但是作用较小;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不可小觑;医疗、教育和住房制度改革直接导致居民消费支出的减少并对资产的财富效应大小产生影响。

二、实证研究(一)、模型依据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

本文以分析居民消费水平为目的,同时考虑了其他一些指标的分析需要,根据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思,在建模时作了如下处理:(1)该模型为线性模型。

(2)主要采集的样本是1995年至2014年20年间的完整数据(3)模型中将居民消费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根据经验引入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消费物价指数、税收、国内生产总值,以求能使模型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二)、确定变量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

例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水平、消费物价指数、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国民可支配收入、消费信贷状况、未来消费预期及风俗习惯等。

考虑到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和样本数据的可取得性,本文选择了以下一些因素决定居民消费水平: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消费物价指数(CPI)、税收、国内生产总值(GDP)。

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家庭在调查期获得并且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即工资收入中扣除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剩下的那部分。

它标志着居民即期的消费能力,这个指标增长得越快,就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越快,反映他的消费能力就越强。

际购买力下降,因此也是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之一。

税收: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

税收作为一种经济手段,不仅承担着为公共物品的提供筹资的职能,还承担着调节微观经济主体经济活动的职能。

税收会通过改变或影响纳税人的选择来影响消费量或者消费种类。

税收作为一种操作性较强的政策工具可以对纳税人的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对消费品的组合和数量同时进行调节。

因此,扩大消费可以从税率的变化和税种的选择入手。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意味着国民经济水平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水平随之提高。

反之,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居民的收入同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

(三)、数据搜集通过《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总局收集的数据,得出下表:表1:居民消费水平与相关影响因素数据表根据表一作出以下折线图:图一:图二:图三:图四:由上图直观地看出随着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CPI 、税收、GDP 的上升,居民消费水平也呈现上升趋势,即这四个指标与居民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四)、实证过程 1、参数估计该模型的表达式为:i t x x x x yμβββββ+++++=443322110ˆ 其中:t yˆ:居民消费水平(元) 1x :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元) 2x :CPI (上年=100) 3x :税收(亿元) 4x :GDP (亿元) i μ:随机干扰项利用Eviews 软件对模型的参数进行OLS 估计得到表2。

表2:模型回归结果表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4/29/16 Time: 21:49 Sample: 1995 2014Included observations: 20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X1 0.350094 0.040946 8.550166 0.0000X2 -5.535264 1.792050 -3.088788 0.0075X3 -0.036132 0.013609 -2.655056 0.0180X4 0.009951 0.004843 2.054848 0.0577C 572.3253 214.6341 2.666516 0.0176R-squared 0.999734 Mean dependent var 3923.300Adjusted R-squared 0.999663 S.D. dependent var 2406.042S.E. of regression 44.18326 Akaike info criterion 10.62689Sum squared resid 29282.41 Schwarz criterion 10.87582Log likelihood -101.2689 F-statistic 14082.14Durbin-Watson stat 1.116087 Prob(F-statistic) 0.000000根据表2中的数据得到回归结果:tY=572.325+0.3501X-5.5352X-0.0363X+0.0104X(214.63) (0.04) (-3.088) (-2.655) (2.055)T= (2.666) (8.550) (-3.089) (-2.655) (2.055)F=14082.14 D·W=1.1162r=0.999734 2r=0.9996632、模型检验与修正(1)经济意义检验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元,居民消费就会增加0.35个元;在假定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CPI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就会减少5.535元;在假定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税收每增加1亿元居民消费就会减少0.036元;在假定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GDP每增长1亿元居民消费就会增加0.01元。

这与理论分析和经验判断相一致。

(2)统计检验1°拟合优度检验由表2中数据可以得到:2r =0.999734,修正的可决系数为2r =0.999663,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2°T 检验 分别针对H :i β=0(i=1,2,3,4),给定显著性水平0.05α=,查t 分布表得自由度为n-k=21临界值 2t α(n-k )=1.753。

由表二中数据可得,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对应的t 统计量分别为2.666、8.550、-3.089、-2.655、2.055,其绝对值均大于2t α(n-k )=1.735,这说明分别都应当拒绝H :i β=0(i=1,2,3,4),当在其它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1X )、“CPI ”(2X )、“税收”(3X )、“GDP ” (4X )分别对被解释变量“居民消费水平”Y 都有显著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