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防护

合集下载

电焊作业中电焊烟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方法

电焊作业中电焊烟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方法

电焊作业中电焊烟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方法引言:电焊作业中,电焊烟尘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对焊工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电焊烟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焊接熔化的金属材料生成的烟尘,二是焊坡的涂料、油漆等物质产生的烟尘。

在电焊作业中长时间暴露在烟尘中,会导致职业病,如焊接工近视、肺癌等。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电焊烟尘的认识,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护焊工的身体健康。

一、电焊烟尘的职业危害:1. 电焊作业产生的烟尘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铅、铬、锰、镍等金属元素,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有毒气体。

这些有害物质在烟尘中的浓度较高,长期吸入会引起健康问题,如影响肺功能、引起呼吸道疾病等。

2. 电焊烟尘会刺激眼睛和呼吸道黏膜,导致眼睛干涩、红肿、流泪等不适症状,同时还会引起喉咙痛、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疾病。

3. 电焊烟尘中的金属元素会在肺部沉积,导致职业病。

例如,锰沉积在肺组织中会引起锰中毒,表现为手部震颤、四肢无力等症状;铅沉积在体内则会引起铅中毒,导致贫血、神经系统损害等。

二、电焊烟尘的防护方法:1. 良好的通风环境:在电焊作业现场要保持通风良好,设置排风设备,及时排除产生的烟尘,减少烟雾的聚集,降低对焊工的危害。

2. 戴防护眼镜和口罩:焊工在进行电焊作业时,需戴上防护眼镜和口罩,防止有害烟尘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减少吸入有害物质的风险。

3. 使用防护服和手套:焊接作业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火花和飞溅物,需要焊工穿戴防护服和手套,防止火花烧伤皮肤和手部受伤。

4. 应尽量选择低烟尘焊材: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焊接烟尘较少的焊材,减少产生的烟尘量,降低健康风险。

5. 定期体检:电焊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检查肺功能和眼睛等相关指标,及早发现问题,进行防控。

6. 健康教育和人员培训:开展电焊烟尘的相关健康教育,加强对焊工的培训,提高其对电焊烟尘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相关防护措施的执行。

三、结语:电焊作业中电焊烟尘是一种职业危害因素,具有较大的健康风险。

电焊作业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电焊作业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电焊作业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1、电焊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1)金属烟尘的危害电焊烟尘的成分因使用焊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焊条由焊芯和药皮组成。

焊芯除含有大量的铁外,还有碳、锰、硅、铬、镍、硫和磷等;药皮内材料主要由大理石、荧石、金红石、纯咸、水玻璃、锰铁等组成。

焊接时,电弧放电产生4000℃一6000℃高温,在熔化焊条和焊件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烟尘,其成分主要为氧化铁、氧化锰、二氧化硅、硅酸盐等,烟尘粒弥漫于作业环境中,极易被吸入肺内。

长期吸入则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即称为电焊工尘肺,而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雾热等并发病。

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气短、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并伴有头痛、全身无力等病症,肺通过气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①气焊有色金属有时会产生有毒蒸汽和烟尘。

气焊铅时,会产生铅蒸汽,引起铅中毒。

气焊黄铜时,会产生锌蒸汽,引起锌中毒。

气焊铝及铝合金时,要用铝气焊溶剂,会产生氟化物烟尘,也引起急性中毒。

②在狭小的作业空间焊接有涂层(如涂漆、塑料或镀铅、锌等)的焊件时,由于涂层物质在高温作用下蒸发或裂解形成有毒气体和有毒蒸汽等。

③在有毒介质的容器或环境中焊接时,没有采取通风和个人防护措施时,造成急性中毒。

2)有毒气体的危害在焊接电弧所产生的高温和强紫外线作用下,弧区周围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①臭氧,为无色、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的有害气体,它对呼吸道粘膜及肺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短时间吸入低浓度(0.4mg/m3)的臭氧时,可引起咳嗽、咽喉干燥、胸闷、食欲减退、疲劳无力等症状,长期吸入低浓度臭氧时,则可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硬化等。

②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体,它极易与人体中运输氧的血红蛋白相结合,而且极难分离,因而,当大量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以后,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人体输送和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

③氮氧化物,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其中常接触到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

电焊工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方法(三篇)

电焊工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方法(三篇)

电焊工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方法电焊工作是一项具有高度危险性的职业。

电焊过程中产生的强光、高温和放射性物质都对电焊工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本文将重点介绍电焊工的职业危害及相应的防护方法,以帮助电焊工提高工作安全。

一、光线和紫外线辐射电焊过程中产生的光线和紫外线辐射对电焊工的眼睛和皮肤都具有伤害。

紫外线辐射可以引起电焊工白内障等眼部疾病,而白光线则会烧伤皮肤。

防护方法:1.佩戴防紫外线眼镜:电焊工应佩戴符合标准的防紫外线眼镜,以保护眼睛免受紫外线辐射伤害。

2.使用防卡焊光眼罩:电焊工应佩戴符合标准的防卡焊光眼罩,以减少眼睛对光线的直接暴露。

3.涂抹防紫外线防晒霜:电焊工在露天工作时,应将暴露部位的皮肤涂抹上防紫外线防晒霜,以降低皮肤被紫外线烧伤的风险。

二、高温和火焰电焊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和火焰对电焊工的皮肤和呼吸系统造成伤害。

高温和火焰可以引起烧伤和灼伤等皮肤损伤,同时吸入火焰中的有害物质也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防护方法:1.穿戴防火防热服装:电焊工应穿戴符合标准的防火防热服装,以减少皮肤被火焰和高温烧伤的风险。

2.佩戴防火手套和鞋子:电焊工应佩戴符合标准的防火手套和鞋子,以保护手部和脚部的皮肤免受火焰和高温伤害。

3.避免吸入有害气体:电焊工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尽量避免吸入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如焊接烟尘、一氧化碳等。

4.学习正确使用灭火器:电焊工应接受灭火器使用培训,并随时保持手边有可使用的灭火器,以应对突发火灾。

三、噪音和振动电焊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对电焊工的听力和神经系统都有损伤。

长期暴露在高噪音和振动环境下会造成听力下降、耳鸣等听力问题,同时也可能导致手部和其他身体部位的振动性损伤。

防护方法:1.佩戴防噪音耳塞或耳罩:电焊工应佩戴符合标准的防噪音耳塞或耳罩,以减少噪音对听力的损害。

2.使用低振动工具:电焊工应使用低振动的工具和设备,以减少振动对手部和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

3.定期进行听力检查:电焊工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可能存在的听力问题。

电焊工常见危害及预防措施

电焊工常见危害及预防措施

电焊工常见危害及预防措施电焊工危害因素辨识与预防在电焊工作中,存在许多危害因素,包括电弧辐射与飞溅、高空坠落、火星飞溅、气体中毒、触电危险、噪音污染、焊接变形和辐射危害等。

这些危害因素不仅影响电焊工的健康,还可能引发事故。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探讨电焊工的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

1.电弧辐射与飞溅电弧辐射是指电焊时产生的强光和有害气体。

长期暴露在电弧辐射下可能导致视力受损、头晕、恶心等症状。

飞溅是指焊接时产生的熔融金属颗粒和小火花,它们可能溅入眼睛或皮肤,导致灼伤或感染。

为了减少电弧辐射与飞溅的危害,电焊工应该:●使用护目镜、面罩和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工作,减少有害气体的吸入;●遵循标准操作规程,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暴露。

1.高空坠落高空坠落是电焊工作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可能导致严重的身体损伤甚至死亡。

电焊工在登高作业时,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使用安全带、搭建稳固的工作平台等。

为了预防高空坠落,电焊工应该:●在稳定的平台上工作,避免徒手攀爬;●使用带有防滑功能的鞋底,避免滑倒;●在高处作业时系好安全带,确保安全。

1.火星飞溅火星飞溅是指焊接时产生的熔融金属颗粒和火花。

这些火星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对人员和财产造成危害。

为了减少火星飞溅的危害,电焊工应该:●在焊接前清理周围的易燃物品,确保工作区域安全;●使用防火服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在焊接时控制熔融金属的流量,避免过度飞溅。

1.气体中毒在焊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苯和氮氧化物等。

这些气体可能导致头痛、恶心、窒息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为了预防气体中毒,电焊工应该:●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工作,避免吸入有害气体;●使用合适的呼吸器,如防毒面具或呼吸器,保护呼吸道;●定期检查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确保安全。

1.触电危险触电危险是电焊工作中常见的危害因素之一。

电焊工在操作时可能接触到高电压或电流,导致触电或电击。

电弧焊接作业污染的职业病危害及安全防护范本(四篇)

电弧焊接作业污染的职业病危害及安全防护范本(四篇)

电弧焊接作业污染的职业病危害及安全防护范本电弧焊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连接工艺,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但是,电弧焊接作业也伴随着一些职业病危害。

本文将探讨电弧焊接作业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一、电弧焊接作业的职业病危害1. 焊接烟尘对呼吸系统的危害:电弧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其中包含金属氧化物、硅酸盐等有害物质。

长期暴露在焊接烟尘中,会引起职业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

2. 紫外线辐射对眼睛的危害:电弧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紫外线辐射对眼睛具有很强的危害性,会引起电弧角膜炎、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3.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危害:电弧焊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会对听觉系统造成损害,引起职业性听力损失。

4. 高温对皮肤的危害:电弧焊接作业的工作环境温度较高,长时间接触高温物体会导致皮肤灼伤、热度疾病等。

5. 金属有毒物质对全身的危害:有些金属材料在电弧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可能通过吸入、皮肤吸收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全身性中毒。

二、电弧焊接作业的安全防护范本1. 防护设备的使用:进行电弧焊接作业时,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包括防护面罩、防护眼镜、防护服、帽子、手套、安全鞋等。

确保防护设备的完好无损,能够有效防护紫外线、烟尘、高温等因素的侵害。

2. 合理的通风系统:电弧焊接作业区域应设立合理的通风系统,及时排除焊接烟尘和有毒气体,减少工人的暴露量。

通风系统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 监测与控制有害因素:应配备合适的有害因素监测仪器,对焊接作业现场的烟尘浓度、紫外线辐射等进行监测。

对有害因素超标的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调整焊接参数、提高通风效果等。

4. 提供职业健康教育:为从事电弧焊接作业的工人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教育,包括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个人防护措施、职业病预防知识等。

加强工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其能够正确使用防护设备,遵守操作规程。

5. 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护:为电弧焊接作业人员提供定期的体检和健康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早期症状。

电焊作业职业病危害因识别与防护

电焊作业职业病危害因识别与防护
等离子弧焊接和切割工艺过程中,由于工作气体和保 护性气体以一定的流速流动经压缩的等离子焰流从喷枪口 高速喷射出来,产生频率在1000Hz以上的较强噪声【90123dB(A)】。
3.4 电子束轰击置于真空 或非真空中的焊接面,使被焊工件熔化实现焊接。当电压 加大到到30到200KV时,电子将被加速,并向阳极运动。
摩擦焊、超声波焊接、扩散焊。
第三章 常见电焊的焊接原理与职业 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3.1 手工电弧焊
手工电弧焊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电焊工艺,它 是利用电弧放电时产生的热量,熔化焊条和焊件,从 而获得牢固接头的焊接过程。
手工电弧焊电弧中心部分的温度达到4200℃以上, 可辐射出弧光(主要是紫外线和红外线):所使用的 电焊条,在焊接电弧高温的作用下,其药皮组成物(主 要是矿石粉、铁合金及粘结剂——水玻璃:硅酸钠) 和金属焊芯,在电弧区域和母材熔池中发生十分复杂 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从而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 烟尘
电焊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 的识别与防护
目录
一、前言 二、电焊的种类 三、常见电焊的焊接原理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3.1手工电弧 3.2气体保护焊 3.2.1氩弧焊 3.2.2二氧化碳焊 3.3等离子弧焊 四、个体防护 五、卫生工程防护
第一章 前言
电焊是现代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加工工艺, 几乎涉及所有工业部门,尤其在造船、锅炉、 机械制造、桥梁、化工设备、建筑、车辆制造 等行业,电焊技术是采用加热或加压,使金属 表面溶化或成为塑料状态而使之达到永久牢固 的过程。
电子束焊接因具有不用焊条、不易氧化、工艺重复性好 及热变形量小的优点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原子能、国 防及军工、汽车和电气电工仪表等众多行业。
电子束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电焊烟尘、 金属氧化物、臭氧、氮氧化物、高温、X射线、噪声。

电焊烟尘的职业危害和防护方法

电焊烟尘的职业危害和防护方法

电焊烟尘的职业危害和防护方法电焊过程中产生的烟尘是一种有害物质,对工人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电焊烟尘的职业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护方法。

一、电焊烟尘的职业危害:1. 呼吸系统危害:电焊烟尘中含有大量的铁氧化物、二氧化硅和重金属等物质,在工人吸入时会对呼吸系统造成直接的刺激和损害,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易患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2. 消化系统危害:工人吸入电焊烟尘后,有些有害物质会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对消化系统造成影响。

研究发现,长期接触电焊烟尘的工人易患胃肠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

3. 神经系统危害:电焊烟尘中的锰和铝等重金属物质被吸入体内后,可对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引起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

长期接触重金属物质还可导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锰中毒。

4. 皮肤问题:电焊烟尘中的有害物质经皮肤接触后,容易引起皮炎、皮肤痒痛等问题。

而剧烈的紫外线辐射也会对皮肤造成伤害,导致晒伤、皮肤癌等。

5. 眼部损伤:电焊烟尘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眼睛产生刺激和损伤,并可能引发视觉疲劳、眼病等问题。

同时,电焊操作中产生的火花、烟尘等也会进入眼睛,引起眼部不适和感染。

6. 其他疾病:长期接触电焊烟尘还与其他健康问题如心脑血管疾病、造血系统疾病等相关。

二、电焊烟尘的防护方法:1. 合理通风:电焊作业区域应配备有效的通风系统,确保及时将产生的烟尘排出。

可以采用通风柜、排风扇等设备,将烟尘吸入集中处理。

2.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工人在电焊作业时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呼吸防护装置、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地阻挡烟尘和火花的侵入,保护工人的身体和呼吸系统。

3. 定期健康检查:工人进行电焊作业前应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肝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查。

这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职业病症状,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治疗。

4. 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工人要加强培训,学习掌握电焊作业的正确防护方法。

电焊作业中电焊烟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电焊作业中电焊烟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电焊作业中电焊烟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电焊作业中,电焊烟尘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物质。

电焊烟尘主要由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颗粒物、金属氧化物等组成,其中包含有害物质如镍、铬、锌、铅、锡、铜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焊烟尘的职业危害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电焊烟尘的职业危害1. 引起呼吸道疾病:电焊烟尘中的颗粒物质可被吸入呼吸道,对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易引起呼吸道炎症、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2. 镉、铅等有毒金属的中毒:电焊烟尘中的镉、铅等有毒金属被吸入人体后,可在体内积累并引起中毒,严重影响血液、肝脏、神经系统等器官和组织的功能。

3. 引起肺部疾病:电焊烟尘中的有害物质可由呼吸道进入肺部,对肺部组织产生直接损害,导致肺部纤维化、肺炎、气胸等肺部疾病。

4. 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和损害:电焊烟尘中的有害物质能够通过皮肤吸收,引起皮肤过敏、皮炎等症状。

同时,焊接时产生的强紫外线辐射也会对眼睛造成损伤。

5. 导致白血病和肺癌:电焊作业中长期接触电焊烟尘可导致白血病和肺癌的发生,对人体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二、电焊烟尘的防护措施为降低电焊烟尘对工人健康的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1. 通风换气:电焊作业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确保室内新鲜空气的补给和烟尘的排除。

可以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使烟尘迅速被稀释和排除,减少工人吸入烟尘的风险。

2. 穿戴防护设备:工人在进行电焊作业时应穿戴相应的防护设备,包括耐火防护服、防火眼镜、防尘口罩、防警帽等。

这些设备能有效隔绝电焊烟尘对皮肤和呼吸道的直接接触,减少职业危害。

3. 使用附加排烟设备:在电焊操作区域设置附加排烟设备,有效减少电焊烟尘的产生和扩散,提高工作环境的清洁度。

4. 控制焊接过程中的有害物质产生:选用低烟量焊条或焊丝,控制电弧能量和电弧稳定性,降低烟尘和有害气体的产生。

同时,采用局部吸尘系统对焊接区域进行局部抽风,能有效减少烟尘和气体的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防护摘要:焊接技术广泛地应用于钢结构、化工机械、汽车、锅炉、造船等与金属有关的维修业、安装业和制造业领域当中。

钎焊、压力焊以及融化焊是按照金属在焊接过程当中的所处状态划分的三种焊接方法。

在电焊作业环境当中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超细粒子、电焊弧光、噪音、有毒气体以及电焊烟尘等等,这些因素会导致电焊工患上不同程度的电光性眼炎、噪音聋以及尘肺。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电焊职业环境中职业危害的因素和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然后简单分析了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电焊作业环境;职业危害因素;检测;防护
有毒气体、有害烟尘、高频电磁场、弧光辐射、噪音、震动、高温、氮氧化物、氟化氢、氧化锰、放射性元素、镍、铅、铬、铝、锰以及铁等等都是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的因素。

相比于粉尘,电焊气溶胶具有极高的生物活性和分散度,由于电焊作业的焊接方式以及焊条的不同,电焊气溶胶的生物活性以及组成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电焊作业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不容忽视的危害,对电焊工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检测方法,加强对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并且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效果,促进电焊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
锰中毒是电焊作业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锰会造成人体内微量元素发生变化并且出现失衡的现象;气焊和电焊的紫外线以及弧光长时间照射人的眼睛会损害角膜上皮,使患者出现视线模糊、怕光以及眼痛等症状;电焊作业的相关人员大部分情况都处在通风不良的密闭状态下,很容易吸入由于电弧焊接时产生的烟尘或者金属氧化物颗粒,在此工作环境中的电焊工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肺功能损伤的问题;电焊作业中的铅、铝以及锰等金属会促使电焊工出现神经行为、神经心理以及神经生理异常的现象,破坏神经系统功能。

电焊作业过程中的健康危害因素很多,一般可分为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两大类。

这些因素会对神经系统、皮肤、眼睛、生殖系统、抗体、体内酶、人体免疫球蛋白、内脏以及体内的微量元素的含量等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
1.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和《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采集样品检测作业岗位的电焊烟尘,按《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测定氮氧化物浓度,按《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音》检测噪音强度,按《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检测电焊弧光强度。

2.超细粒子检测。

将仪器放置在焊接工人的蹲点位置,把焊接点与二氧化碳保护焊一米、两米、三米的位置作为采样点。

把连续三天不同距离不同岗位的电焊作业进行分别采样。

运用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计算三天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均值作为超细粒子的质量浓度和数量浓度。

3.检测粉尘浓度可以采用粉尘检测仪,检测粒子浓度可以采用冷凝粒子计数器,对于滤膜重量可以通过天平进行取样前后重量的测量。

在对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的过程当中,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检测位置和点数的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检测,确保检测数据的合理性,使检测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电焊职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电焊行业应该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加强电焊作业环境局部、全面通风等等以及采取相应的个体防护措施。

1.电焊作业环境改善措施
相关研究证明电焊作业现场的风速与气体保护焊颗粒浓度具有负相关关系,颗粒数量的浓度会伴随着现场风速的增加而呈现降低的趋势,风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颗粒间的碰撞机率,从而促使颗粒聚集减少颗粒的数量。

电焊作业环境中的烟尘具有一定的重量,因此,可以在侧墙、屋顶等地方安置烟尘捕集机、增加局部或者全面通风等科学合理的通风系统,提高风的流通速度,从而进一步降低电焊作业环境中颗粒的数量浓度。

电焊行业用人单位也应该采取相应的防噪、减噪的措施,降低噪音的分贝,治理电焊作业完成过程当中产生的噪音污染。

2.个体防护措施
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相关部门或者单位对电焊作业环境中的工作人员配发
的个体防护设施并不是很理想,耳塞、耳罩的发放率是81.7%,口罩的发放率是63.5%,眼罩、手套以及工作服的发放率则基本都超过90%。

为了更好地防护电焊作业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电焊作业的企业要加强对个体防护措施的重视和研发,提高对危害因素的防护效果。

例如:防尘口罩要安装具有防护超细粒子以及化学毒物的过滤棉,现阶段普遍使用的无纺布,它无法过滤超细粒子以及亚微米级粒子,不过聚丙烯驻极体材料在防尘口罩中的安装能够很好地提高口罩对超细粒子、亚微米级粒子的过滤效果。

四、小结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焊工艺在建筑工程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作用。

电焊技术是采用加热或加压,使金属连接面熔化或成为塑性状态而使之达到永久牢固连接的过程。

作为重要的现代化加工工艺,电焊在车辆制造、建筑、化工设备、桥梁、机械制造、锅炉以及造船等行业或者领域都有所涉及。

当前电焊作业的职业危害和安全问题不断加重,严重影响到电焊工的生活健康。

相关的企业、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要采取一定的电焊作业环境改善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加强对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

参考文献:
[1]杨树新;电焊作业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J];《现代职业安全》;2008年11期
[2]袁伟明宾平凡邢鸣鸾张美辨邹华刘鸿栾俞清;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防护[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3年04期
[3]孙金艳;电焊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卫生防护对策[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9年0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