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课件第6章MCS51单片机中断系统
合集下载
MCS-51系列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5章 中断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第5章 中断系统
5.1 概述 MCS-51系列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5.2 MCS-51系列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5.3 中断程序设计方法
第5 章
中断系统
中断控制是单片机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实时控制及人机交互等应用都是通过中 断实现的。 本章主要介绍中断的基本概念、MCS-51 系列单片机单片机的中断机制及其简单 应用。
5.2.2中断控制 5.2.2中断控制
1.中断允许 MCS-51系列单片机中断系统通过中断允许控制 寄存器IE实现开中断和关中断的功能。 (1)IE寄存器 IE寄存器由一个中断允许总控制位和各中断源 的中断允许控制位构成,从而进行两级中断允 许控制。IE寄存器的各位定义如下:
5.2.2中断控制 IE寄存器
5.2.2中断控制 IE寄存器
EX1(IE.2)——外中断1的中断允许控 制位。中断总允许时,EX1=0,禁止外中 断1中断;EX1=1,允许外中断1中断。 ET1(IE.3)——定时器T1的中断允许控 制位。中断总允许时,EX1=0,禁止T1中 断;ET1=1,允许T1中断。
5.2.2中断控制 5.2.2中断控制 IE寄存器
5.2.1中断源和中断标志
当MCS-51系列单片机的外中断源以脉冲方式触 发时,负脉冲有效。CPU在一个机器周期采样到 INT0(或者 INT1 )引脚上为高电平,在接下 来的一个机器周期采样到INT0(或者INT1)引 脚上是低电平,即出现了下降沿的跳变(负脉 冲)时,就认为是外中断0(或者外中断1)的 一个有效的中断请求信号。因为两次检测的间 隔时间为一个机器周期,负脉冲对应的高低电 平持续时间都应至少维持一个机器周期,从而 保证CPU能够检测到电平的跳变。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5章 中断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第5章 中断系统
5.1 概述 MCS-51系列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5.2 MCS-51系列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5.3 中断程序设计方法
第5 章
中断系统
中断控制是单片机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实时控制及人机交互等应用都是通过中 断实现的。 本章主要介绍中断的基本概念、MCS-51 系列单片机单片机的中断机制及其简单 应用。
5.2.2中断控制 5.2.2中断控制
1.中断允许 MCS-51系列单片机中断系统通过中断允许控制 寄存器IE实现开中断和关中断的功能。 (1)IE寄存器 IE寄存器由一个中断允许总控制位和各中断源 的中断允许控制位构成,从而进行两级中断允 许控制。IE寄存器的各位定义如下:
5.2.2中断控制 IE寄存器
5.2.2中断控制 IE寄存器
EX1(IE.2)——外中断1的中断允许控 制位。中断总允许时,EX1=0,禁止外中 断1中断;EX1=1,允许外中断1中断。 ET1(IE.3)——定时器T1的中断允许控 制位。中断总允许时,EX1=0,禁止T1中 断;ET1=1,允许T1中断。
5.2.2中断控制 5.2.2中断控制 IE寄存器
5.2.1中断源和中断标志
当MCS-51系列单片机的外中断源以脉冲方式触 发时,负脉冲有效。CPU在一个机器周期采样到 INT0(或者 INT1 )引脚上为高电平,在接下 来的一个机器周期采样到INT0(或者INT1)引 脚上是低电平,即出现了下降沿的跳变(负脉 冲)时,就认为是外中断0(或者外中断1)的 一个有效的中断请求信号。因为两次检测的间 隔时间为一个机器周期,负脉冲对应的高低电 平持续时间都应至少维持一个机器周期,从而 保证CPU能够检测到电平的跳变。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教学课件 ppt 第6章 MCS-51单片机中断系统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EA
ES ET1 EX1 ET0 EX0
7
6.2 MCS-51中断源
MCS-51单片机中断系统结构 8
6.2 MCS-51中断源
MCS-51单片机中断标志位分别由2个特殊功能 寄存器存储:
(1)定时/计数器控制寄存器; (2)串行口控制寄存器。
9
6.2 MCS-51中断源
(一 ) 定时器控制寄存器(TCON) 定时/计数器控制寄存器TCON锁存外部中断请
外部时钟电路(可编程)控制其时间间隔。需要定时时, CPU发出命令使时钟电路开始工作,一旦到达规定时间, 时钟电路发出中断请求,由CPU转去完成检测和控制工作。 故障源中断:计算机在一些关键部位都设有故障自动检测装 置。如运算溢出、存储器读出出错、外部设备故障、电源 掉电以及其他报警信号等,这些装置的报警信号都能使 CPU中断,进行相应的中断处理。 程序性中断源:为调试程序而设置断点、单步工作等。
14
6.3 MCS-51中断控制及响应
MCS-51单片机的中断控制分为2级,第一级通 过5个中断允许控制位来确定屏蔽或者允许某个中断 源的中断请求,第二级通过1个控制位来确定CPU开 放或禁止中断。中断允许寄存器IE(Interrupt Enable Register)用来保存这些中断允许控制位。IE寄存器 的地址为0A8H,寄存器中各位的位地址为0A8H ~0AFH。
中断触发的方式取决于TCON寄存器中IT0和IT1的 设定。 (2)定时/计数器溢出标志位
TF0为定时/计数器T0的计数溢出标志位,TF1 定时/计数器T1的计数溢出标志位。
11
6.2 MCS-51中断源
(二)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锁存串行口发送缓冲
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第6章 MCS-51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

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
T/C方式2的逻辑结构图
1
TH1/TH0
T8
T7
T6
T5
T4
T3
T2
T1
寄存器 计数器
束
TL1/TL0
T8
T7
T6
T5
T4
T3
T2
T1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
4、方式3 M1M0=11 T0和T1有不同的工作方式
C/T0:
TH0和TL0被拆成2个独立的8位计数器。
28),向CPU申请中断,标志位TF1自动置位,若中
断是开放的,则CPU响应定时器中断。当CPU响应
中断转向中断服务程序时,由硬件自动将该位清0。
&
加1计数器 & 1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EA
ET1
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
2个模拟的位开关,前者决定了T/C的工作状态:当1单片机有2个特殊功能寄存器TCON和TMOD: TCON:用于控制定时器的启动与停止,中断标志。 TMOD:用于设置T/C的工作方式。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
1.定时器控制寄存器TCON
88H TCON
位地址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TF1 TR1 TF0 TR0 IE1 IT1 IE0 IT0 8F 8E 8D 8C 8B 8A 89 88
过实时计算求得对应的转速。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 对于定时/计数器来说,不管是独立的定时器芯片还是单
第6章MCS-51单片机中断系统PPT课件

绪论EXIT
19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中断初始化举例
绪论EXIT
2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外中断应用举例
• 将单脉冲接到外中断0(INT0)引脚,利用P1.0作 为输出,经反相器接发光二极管,如图所示。编写 程序,每按动一次按钮,产生一个外中断信号,使 发光二极管的状态发生变化,由亮变暗,或反之
SB
单脉冲 发生器
P1.0 1 INT0
8031
+5V
绪论EXIT
21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解:依题意,需对外中断0开放中断
中断允许寄存器IE应如何设置?
E A
E SE T 1E X 1E T 0E X 0
I E= 1 - - 0 0 0 0 1 =8 1 H
绪论EXIT
22
源微程机序原 理 与 接 口 技 术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03H AJMP BREAK0
五、中断系统功能
绪论EXIT
6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软件排队流程图示例
绪论EXIT
7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中断系统功能(续)
绪论EXIT
8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第二节 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一、中断源和中断标志
• 能够产生中断申请的来源称为中断源 • MCS-51单片机的中断源
绪论EXIT
9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一)中断响应的条件
绪论EXIT
14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二)中断响应过程
绪论EXIT
15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四、MCS-51对中断的响应时间
绪论EXIT
16
单片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第6章

操作程序存储器(取指令及执行MOVC指令)时,PSEN 有效。
操作数据存储器(MOVX)时,RD或WR信号有效。 因而实际可扩展空间为128 KB,即
程序存储器可扩展至64KB(包括单片机内部程序存储 空间)。
外部数据存储器也可扩展至64KB(不包括单片机内部 RAM)。
2019/10/24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3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
P2口高8位地址会一直持续到指 令周期结束,不需要进行锁存。
ALE信号可用来控制锁存器对 地址信号进行锁存。
2019/10/24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3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
----P0口扩展
返回目录
6
6.3 外部存储器扩展
----存储器寻址范围
MCS-51系列单片机对外提供16条地址线,可扩展的 存储空间为64KB,但51系列单片机还提供了PSEN、WR 和RD信号。
返回目录
9
6.3.1 外部程序存储器扩展
----EPROM芯片特性
2.EPROM程序存储器扩展
1) EPROM芯片及其主要技术特性
表6-1 常用EPROM存储器的主要技术特性
2019/10/24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3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
返回目录
10
6.3.1 外部程序存储器扩展
2) 常用EPROM芯片的引脚定义
2764的容量是8KB,有13条地址线。单片机ALE 信号与74LS373的锁存控制端连接,通过74LS373实 现了单片机地址线与数据线的分离。2764的A0~A7与 锁存器74LS373的Q0~Q7连接,A8~A12直接与单片 机P2口的P2.0~P2.4连接。由于8031单片机没有程序 存储器,控制程序必须存放在2764中,因而8031的端 必须接地。将单片机的引脚连接到2764的端,控制 EPROM 中 数 据 的 读 出 。 图 中 2764 的 地 址 范 围 是 0000~1FFFH。
操作数据存储器(MOVX)时,RD或WR信号有效。 因而实际可扩展空间为128 KB,即
程序存储器可扩展至64KB(包括单片机内部程序存储 空间)。
外部数据存储器也可扩展至64KB(不包括单片机内部 RAM)。
2019/10/24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3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
P2口高8位地址会一直持续到指 令周期结束,不需要进行锁存。
ALE信号可用来控制锁存器对 地址信号进行锁存。
2019/10/24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3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
----P0口扩展
返回目录
6
6.3 外部存储器扩展
----存储器寻址范围
MCS-51系列单片机对外提供16条地址线,可扩展的 存储空间为64KB,但51系列单片机还提供了PSEN、WR 和RD信号。
返回目录
9
6.3.1 外部程序存储器扩展
----EPROM芯片特性
2.EPROM程序存储器扩展
1) EPROM芯片及其主要技术特性
表6-1 常用EPROM存储器的主要技术特性
2019/10/24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3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
返回目录
10
6.3.1 外部程序存储器扩展
2) 常用EPROM芯片的引脚定义
2764的容量是8KB,有13条地址线。单片机ALE 信号与74LS373的锁存控制端连接,通过74LS373实 现了单片机地址线与数据线的分离。2764的A0~A7与 锁存器74LS373的Q0~Q7连接,A8~A12直接与单片 机P2口的P2.0~P2.4连接。由于8031单片机没有程序 存储器,控制程序必须存放在2764中,因而8031的端 必须接地。将单片机的引脚连接到2764的端,控制 EPROM 中 数 据 的 读 出 。 图 中 2764 的 地 址 范 围 是 0000~1FFFH。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6ppt课件

当输入脉冲信号产生由1至0的下降沿时定时 器的值加1。
CPU检测一个1至0的跳变需要两个机器周期, 故最高计数频率为振荡频率的1/24。
为了确保某个电平在变化之前被采样一次, 要求电平保持时间至少是一个完整的机器周 期。图
最新课件
7
§6.2 定时器的控制
§6.2.1 工作模式寄存器 TMOD §6.2.2 控制器寄存器 TCON
③ TR1(TCON.6)—T1运行控制位。 可通过软件置1(TR1=1)或清0(TR1=0)来启 动或 关闭 T1。 在程序中用指令“SETB TR1”使TR1位置1, 定时器T1便开始计数。
④ TR0(TCON.4)—T0运行控制位。 其功能和操作情况同TR1。
最新课件
18
TCON各位的功能
⑤ IE1,IT1,IE0,IT0(TCON.3~ TCON.0)—外部中断INT1,INT0请求 及请求方式控制位。前一章已经讲过。
都是16位加1计数器。
T0由两个8位特殊功能寄存器TH0和TL0 构成;
T1由TH1和TL1构成。
如图
最新课件
3
§6.1.1 89C51定时器结构
最新课件
4
§6.1.2 89C51定时器功能
每个定时器都可由软件设置为 定时工作 方式或计数工作方式。
定时器工作不占用CPU时间,除非定时器/ 计数器溢出,才能中断CPU的当前操作。
每个定时器/计数器有四种工作模式。 模式0-3
最新课件
5
定时工作方式简介:
定时脉冲为单片机片内振荡器输出经12 分频后的脉冲,
即每个机器周期使定时器(T0或T1)的 数值加1直至计满溢出。
当采用12MHz晶振时,一个机器周期为 1μs,计数频率为1MHz。
CPU检测一个1至0的跳变需要两个机器周期, 故最高计数频率为振荡频率的1/24。
为了确保某个电平在变化之前被采样一次, 要求电平保持时间至少是一个完整的机器周 期。图
最新课件
7
§6.2 定时器的控制
§6.2.1 工作模式寄存器 TMOD §6.2.2 控制器寄存器 TCON
③ TR1(TCON.6)—T1运行控制位。 可通过软件置1(TR1=1)或清0(TR1=0)来启 动或 关闭 T1。 在程序中用指令“SETB TR1”使TR1位置1, 定时器T1便开始计数。
④ TR0(TCON.4)—T0运行控制位。 其功能和操作情况同TR1。
最新课件
18
TCON各位的功能
⑤ IE1,IT1,IE0,IT0(TCON.3~ TCON.0)—外部中断INT1,INT0请求 及请求方式控制位。前一章已经讲过。
都是16位加1计数器。
T0由两个8位特殊功能寄存器TH0和TL0 构成;
T1由TH1和TL1构成。
如图
最新课件
3
§6.1.1 89C51定时器结构
最新课件
4
§6.1.2 89C51定时器功能
每个定时器都可由软件设置为 定时工作 方式或计数工作方式。
定时器工作不占用CPU时间,除非定时器/ 计数器溢出,才能中断CPU的当前操作。
每个定时器/计数器有四种工作模式。 模式0-3
最新课件
5
定时工作方式简介:
定时脉冲为单片机片内振荡器输出经12 分频后的脉冲,
即每个机器周期使定时器(T0或T1)的 数值加1直至计满溢出。
当采用12MHz晶振时,一个机器周期为 1μs,计数频率为1MHz。
单片机课件第6章-MCS-51系列单片机接口技术

注意
在上图中,将27128中的26脚去掉(不连)则 变为单片2764扩展电路;将27128中的27脚连至8031 中P2.6,则变为单片27256扩展电路;将27128中27脚 连至8031中P2.6,同时将27128中1脚连至8031中P2.7, 则 变 为 单 片 27512 扩 展 电 路 。 根 据 不 同 容 量 的 EPROM芯片,很容易写出各自的地址范围。
为低电平有效,程序存储器输出存放在由16位地
址信息所确定的存储单元内的指令代码信息至P0 口上,供CPU读取.
从图上可看出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一个机 器周期内,ALE上出现两个正脉中,PSEN出现两个 负脉冲,说明一个机器周期内CPU可以两次访问外 部程序存储器。正因为此,MCS-51系列单片机的 指令系统含有许多的双字节单周期指令,这使得 CPU执行程序的速度大大提高。
工作原理如下:
图中ALE连74LS373锁存器G端,CPU先送地址信 息,在送地址信息的同时,利用ALE下降沿这一瞬间, P0口送出的低8位地址信息被锁入74LS373,74LS373 输出控制端接地(一直有效),锁入的地址信息在 74LS373输出端得到有效输出(送至低8位地址总线 上)。后送数据信息, 送数据信息ALE不会出现下降 沿,即74LS373端无有效脉冲,数据信息不会锁入 74LS373,直接从P0口送到数据总线上。
输入 输出
指令 PCL
输入 输出
PCL输出有效 PCL输出有效 PCL输出有效 PCL输出有效 PCL
最小系统的工作时序
输出
有效
P2口送PCH信息,P0口送PCL信息和输 入指令。在每一个Tcy中,ALE两次有效, PSEN两次有效。ALE第一次发生在S1P2和 S2P1期间,在S2状态周期内,ALE下降沿将P0 口低8位地址信息PCL锁入74LS373。在S4状 态周内,PSEN上升沿将指令读入CPU。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中断系统ppt课件

5.1
中断控制方式
■ 中断系统需解决的基本问题
◆ 中断源:
中断请求信号的来源。包括中断请求信号的产生及该信号 怎样被CPU有效地识别。而且要求中断请求信号产生一次,只 能被CPU接收和处理一次,即不能一次中断申请被CPU多次响 应。这就涉及到中断请求信号的及时撤除问题。
◆ 中断响应与返回:
CPU采集到中断请求信号后,怎样转向特定的中断服务子 程序及执行完中断服务子程序怎样返回被中断的程序继续正确 地执行。中断响应与返回的过程中涉及到CPU响应中断的条件、 现场保护等问题。
5.2
MCS-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 51单片机中断源 ◆ 外部中断
特殊功能寄存器TCON的格式定义如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TCON
字节地址
IE1 IT1 IE0 IT0
88H
IT0(IT1):外部中断0(或1)触发方式控制位。 IT0(或IT1)被设置为“0”,则选择外部中断为电 平触发方式;IT0(或IT1)被设置为“1”,则选择 外部中断为跳变触发方式。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5.1
中断控制方式
■ 中断系统需解决的基本问题
◆ 中断嵌套:
当CPU响应某个中断请求而正在进行中断处理时,若有更 高优先级别的中断源发出中断申请,则CPU将自动中断正在执 行的中断服务程序,并保存该中断程序断点(类似于子程序嵌 套),转而去执行高级别中断的中断服务程序;当高级别中断 处理完毕后,再继续执行被中断的中断处理程序。这个过程被 称为中断嵌套。
中断控制方式
■ 中断系统需解决的基本问题
◆ 中断源:
中断请求信号的来源。包括中断请求信号的产生及该信号 怎样被CPU有效地识别。而且要求中断请求信号产生一次,只 能被CPU接收和处理一次,即不能一次中断申请被CPU多次响 应。这就涉及到中断请求信号的及时撤除问题。
◆ 中断响应与返回:
CPU采集到中断请求信号后,怎样转向特定的中断服务子 程序及执行完中断服务子程序怎样返回被中断的程序继续正确 地执行。中断响应与返回的过程中涉及到CPU响应中断的条件、 现场保护等问题。
5.2
MCS-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 51单片机中断源 ◆ 外部中断
特殊功能寄存器TCON的格式定义如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TCON
字节地址
IE1 IT1 IE0 IT0
88H
IT0(IT1):外部中断0(或1)触发方式控制位。 IT0(或IT1)被设置为“0”,则选择外部中断为电 平触发方式;IT0(或IT1)被设置为“1”,则选择 外部中断为跳变触发方式。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5.1
中断控制方式
■ 中断系统需解决的基本问题
◆ 中断嵌套:
当CPU响应某个中断请求而正在进行中断处理时,若有更 高优先级别的中断源发出中断申请,则CPU将自动中断正在执 行的中断服务程序,并保存该中断程序断点(类似于子程序嵌 套),转而去执行高级别中断的中断服务程序;当高级别中断 处理完毕后,再继续执行被中断的中断处理程序。这个过程被 称为中断嵌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2.2021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
返回目录
6
6.1.1 CPU与外设的输入/输出方式
2.查询传送方式
通常把通过程序对外设状态 的检测称之为“查询”,所以这 种有条件的传送方式又叫做程序 查询方式。查询的流程图如图所 示。
----查询传送方式
22.02.2021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
返回目录
14
6.2.2 中断源与中断方式
----中断源及种类
1.中断源
MCS-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提供了5个中断源。
22.02.2021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
返回目录
15
6.2.2 中断源与中断方式
----中断方式应用
通常,在实际应用中有以下几种情况可采取中断 方式工作。
(1)中断源
(2)中断优先级控制
(3)中断响应的过程 1) 检测中断 2) 保护现场 3) 中断服务 4) 清除中断标志位 5) 恢复现场 6) 中断返回
----中断系统的基本问题
22.02.2021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
返回目录
12
6.1.2 中断的概念
----保护现场和保护现场
22.02.2021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
返回目录
13
6.2 MCS-51中断系统
----中断系统的内部结构
6.2.1 中断系统的内部结构
MCS-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由与中断有关的特殊 功能寄存器、中断入口、顺序查询逻辑电路组成。
22.02.2021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
TCON编程来选择。
22.02.2021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
返回目录
17பைடு நூலகம்
断和内部中断。
(1) 外部中断
外部中断是指从单片机外部引脚INT0和INT1输入中断
请求信号的中断,即外部中断源有两个。如输入/输出的中
断请求、实时事件的中断请求、掉电和设备故障的中断请
求都可以作为外部中断源,从引脚INT0和INT1输入。
外部中断请求和有电平触发和跳变(边沿)触发两种
触发方式。这两种触发方式可以通过对特殊功能寄存器
1.无条件传送方式 无条件传送方式也称为同步程序传送,这种传送
方式不需要交换状态信息,即不需要测试外部设备的 状态,只需在程序中加入访问外设的指令,便可以根 据需要随时实现数据传送,无条件传送方式适用于以 下两类外部设备的输入输出:
1) 外设的工作速度非常快,足以和CPU同步工作。 2) 具有常驻的或变化缓慢的数据信号的外设。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
返回目录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
返回目录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
返回目录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
返回目录
6.1.1 CPU与外设的输入/输出方式 ----无条件传送方式
序执行转而为申请中断的对象服务称中断响应。 中断服务程序:为服务对象服务的程序称为中断服务程序。 断点:现行程序被中断的地址称为断点。 中断返回:中断服务程序结束后返回到原来程序称中断返回。
22.02.2021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
返回目录
11
6.1.2 中断的概念
22.02.2021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
返回目录
9
6.1.2 中断的概念
中断是指计算机在执行某 一程序的过程中,由于计算机系 统内、外的某种原因而必须终止 原程序的执行,转去完成相应的 处理程序,待处理结束之后再返 回继续执行被终止原程序的过程。 如 图 6-2 所 示 。 实 现 这 种 中 断 功 能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统称为 中断系统。
返回目录
7
6.1.1 CPU与外设的输入/输出方式
----DMA方式
3.直接存储器存取(DMA)方式 DMA(Direct Memory Access)方式是CPU让
出数据总线(悬浮状态),使外部设备和存储器之 间直接传送(不通过CPU)数据的方式。在下述两 种情况时可考虑采用DMA方式:
1) 外设和存储器之间有大量的数据需要传送。 2) 外部设备的工作速度很快的情况。
22.02.2021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
返回目录
8
6.1.1 CPU与外设的输入/输出方式
----中断传送方式
4.中断传送方式 中断方式则是在外设为数据传送作好准备之后,
就向CPU发出中断请求信号(相当于通知CPU), CPU接收到中断请求信号之后立即作出响应,暂停正 在执行的原程序(主程序),而转去为外设的数据输 入输出服务,待服务完之后,程序返回,CPU再继续 执行被中断的原程序。
(1) I/O设备。 (2) 硬件故障。 (3) 实时时钟。 (4) 为调试程序而设置的中断源。
22.02.2021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
返回目录
16
IN T 0
6.2.2
中断源与中断方式
----中断方式
2.中断方式
MCS-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有两种中断方式,即外部中
22.02.2021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
----中断概念
返回目录
10
6.1.2 中断的概念
----中断概念
主程序:CPU正常情况下运行的程序称为主程序。 中断源:把向CPU提出中断申请的设备称为中断源。 中断请求:由中断源向CPU所发出的请求中断的信号称中断请
求。 中断响应:CPU在满足条件情况下接受中断申请,终止现行程
保护现场是指由于CPU执行中断处理程序时,可能 要使用主程序中使用过的累加器、寄存器或标志位。为 了使这些寄存器的值在中断服务程序中不被冲掉,在进 入中断服务程序前,要将有关寄存器保护起来。在中断 服务程序执行完时,还必须恢复原寄存器的内容及原程 序中断处的地址。即恢复现场和恢复断点。
保护现场和恢复现场是通过在中断服务程序中采用 堆栈操作指令PUSH及POP实现的。而保护断点、恢复 断点是由CPU响应中断和中断返回时自动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