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青山处处埋忠骨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7青山处处埋忠骨》PPT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7青山处处埋忠骨》PPT课件
,但现在美帝的矛 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我们 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会有困难。 所以,我们对朝鲜问题假若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 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 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 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 上。倘若天下有变,它就从三个方面向我们进攻,那 我们就被动了。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它的如意算盘 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 是保家卫国。
2018/6/25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9
2018/6/25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30
2018/6/25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1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 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 一句话,只是一支一 支地吸着烟。桌子上 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 那里。
2018/6/25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2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 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 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 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 英布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身边来了吗!这次 怎么会…… 毛泽东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 及其原因,从中反映出岸英的成长经历。前 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的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 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
2018/6/25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8
1、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 什么事? (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 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极度痛苦的心情 和对毛岸英遗体归葬的抉择过程。) 2、分别用一句简明的话归纳从朝鲜发来 的三封电报的主要内容
◆毛岸英牺牲的消息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7.青山处处埋忠骨》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7.青山处处埋忠骨》附答案

1.品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
意义段? 2.结合核心问题品读课文。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有关 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
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面对这两种选择, 毛泽东内心矛盾不已,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 痛苦的决定。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写毛主席强忍悲痛,在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原封不动: 像原来一样,一点儿也没有改变。 造句:他为官清廉,每次都把别人送的礼物原封不动地 退回去。 情不自禁: 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造句:面对着汹涌澎湃的大海,我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自我安慰: 自己安慰自己。 造句: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我们要学会自我安慰。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
义精神的见证。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理解电文稿 中这句诗句的意思。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何须”是“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
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 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 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 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
√ 情不自禁(jīn jìn ) • √ 踌躇(chóu cóu ) •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殉职(xùn xún)
多音字

jīn(禁受)
jìn(禁止)

xiān(鲜花) xiǎn(朝鲜)

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27课《青山处处埋忠骨》

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27课《青山处处埋忠骨》


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 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 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 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 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 着。

破格运回遗体
也是朝鲜人民的 儿子,葬在朝鲜。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 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 出无限的眷恋。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 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
在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一块一米高的花岗岩石矗立在 墓前,正面刻着:“毛岸英烈士之墓”;背面刻着:“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 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的长子。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 战争中英勇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 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抗美援朝战争
•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不仅我国人民 激动自豪,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高兴万分。可 是,一向推行强权政治的美国却坐立不安,妄想 吧新生的中国扼杀在摇篮中。1950年6月,美国 公然发动了朝鲜战争,并把战火烧到了我国东北 边境,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1950年8月,党 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在 彭德怀的指挥下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 了胜利。然而在战争中,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的牺 牲,约有12万志愿军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其中 就有 眷恋 遗容 踌躇 黯然 喃喃 狂轰滥炸 原封不动 情不自禁
大弟弟毛泽民(1896—1943),经过长征后到达陕北,任财政部 长,在新疆被敌人杀害。 小弟弟毛泽覃(1905—1935),任红军师长、军政委,在瑞金作 战时牺牲。 妻子杨开慧(1901—1930),在长沙做地方党的工作,被反动派 逮捕,壮烈就义。 堂妹毛泽莲(1906—1929),任游击队队长,在掩护同志们撤退 时,被敌人杀害。 侄子毛楚雄(1927—1946),毛泽覃之子,随部队打游击,不幸 牺牲,年仅19岁。 大儿子毛岸英(1922—1950),幼年同母亲一起坐过牢,解放后 到朝鲜前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光荣牺牲。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全诗: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者:龚自珍
朝代:清代
出处:《已亥杂诗之一》
释义:将士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培育着明年的花。

扩展资料: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马援是东汉名将。

他年轻时当官。

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

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

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

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

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

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

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7课青山处处埋忠骨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7课青山处处埋忠骨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7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朗读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7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了解毛泽东在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一段情感波澜,从中领略他那伟大的慈父形象。

店铺在此整理了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7课《青山处处埋忠骨》,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7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原文中南海,毛泽东的卧室。

写字台上,放着一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总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

主席勋(xūn)鉴:今晨,我“志司”指挥部遭敌机狂轰炸,洪学智、毛岸英将我送入安全地域。

尔后,岸英又返回指挥部取作战图。

慌中未能劝告住他,致使被敌机汽油弹击中。

主席的爱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xùn)职……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岸英是他最心爱的长子。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来岸英去苏联留学。

在国外的大学毕业的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楠楠着。

“主席,”秘书走进来,小声说,“彭老总来电,说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

”秘书又凑近主席,轻声说:“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向主席表示慰问,他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他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岸英奔赴(fù)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

然而,这种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

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mā),总是要死人的。

朝鲜战场上有我们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七课青山处处埋忠骨PPT课件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七课青山处处埋忠骨PPT课件

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 落的样子。
毛主席说:我作为党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
自己的儿子不派他去朝鲜,又派谁的儿子去呢?光派 别人的儿子去前线打仗,这还算什么领导人呢?这是 一方面;另一方面,岸英是个青年人,他从苏联留学 回国后,到农村进行过劳动锻炼,但却没有正式上过 战场。青年人就是要到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要在战 斗中成长。基于这些原因,我才派他到朝鲜去的。”
• 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 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 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 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 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 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 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 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 抉择过程。
• 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 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 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 “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 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相关资料(二)
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实际上是一个小木房。 早上9点多,毛岸英和参谋高瑞欣刚从休息的山 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实际上是一个小木房。早上 9点多,毛岸英和参谋高瑞欣刚从休息的山洞回 到办公室,两人还没有吃早点,正围着火炉热鸡 蛋炒米饭。还没来得及吃,美军飞机来空袭了。 杨凤安见有敌机飞来,便喊了一声:“不好,快 跑!”这时敌机的凝固汽油弹已有几十枚投在办 公室周围,成普、徐西元两位参谋和彭总的两个 警卫员逃出了火海,可是离房门较远的毛岸英和 高瑞欣却没跑出来。
•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青山处处埋忠骨

五年级上册语文27.青山处处埋忠骨

五年级上册语文27.青山处处埋忠骨

背景简介
朝 鲜 韩国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 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 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开始了 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
志愿军铁原地区阻击战
志愿军坚守阵地
发 起 攻 击
志 愿 军 向 阵 地
大军凯旋
位于平安南道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纪念碑
抗美援朝战争
•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不仅我国人 民激动自豪,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高兴万 分。可是,一向推行强权政治的美国却坐立 不安,妄想把新生的中国扼杀在摇篮中。 1950年6月,美国公然发动了朝鲜战争,并把 战火烧到了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新中国 的安全。1950年8月,党中央作出了“抗美援 朝、保家卫国”的决定,在彭德怀的指挥下 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然 而在战争中,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约 有12万志愿军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其中就 有毛泽东同志心爱的长子——毛岸英。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 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 地方自己深受感动?为什么感动? 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标注在书 上。
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课文讲了 一件什么事? (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 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 东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毛岸英 遗体归葬的抉择过程。)

xūn
xù n
听到了什么?请你展开想像写一个片断,抓
住主席的动作、神态等,把那一个难眠之夜 的情景,具体描写出来。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 致刻画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写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方面,来表现做某一件事时的踌躇 心理。
接到电报——失去爱子 极度悲痛
青 彭总司令:请求回国安葬 尊重朝 山 鲜 处 艰难 人民意 处 选择 金日成首相:要求葬在朝鲜 愿 埋 忠 骨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 的部分划下来,可以把自己 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 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 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 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 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动作描写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 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 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 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 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青山处处埋忠骨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勋鉴
拟定
殉职
踌躇
奔赴
黯然
青山处处埋忠骨
温州教师教育院附属小学 青山处处埋忠骨, 林丹萍 何须马革裹尸还。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 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 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 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 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 人的胸怀。
遗 体吧!”
“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 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 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 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 见孩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 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吧。”
当主席要在电报记 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 么心情?从哪看出来?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
遗 体吧!”
“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 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 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 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 见孩子的遗容吗朝鲜人民的意愿 吧。”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 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 自禁地喃喃着。
语言描写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 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 自禁地喃喃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首先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

在组织学生交流:哪些地方自己深受感动?为什么感动?从中感受到什么?结合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联系、调动学生家庭亲情指导学生去感受。

最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加深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毛泽东深深地父爱和宽广的胸怀。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导入
同学们,56年前,美国政府派兵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了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同朝鲜人民军队并肩作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然而,在这场战争中,我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约有12万志愿军战士永远地长眠在了朝鲜那块土地,其中,就有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同毛岸英牺牲有关的,读题。

二、自读课文
1、打开课本,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纠正难读的词语:
勋鉴、殉职。

3、通过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主席在电文稿中的批语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同学们,中国人最讲究“魂归故里”,那么主席是否就这样轻易地放弃了这段父子情吗?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主席的痛苦?
三、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具体体现主席痛苦的具体。

2、交流感受:
⑴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这是对主席动作的描写,可这里只有一个动作,那就是吸烟。

为什么对桌子上的饭菜也要进行细致的描写?
指导朗读。

1
⑵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你能补充一下省略号的内容吗?
⑶“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楠楠着。

抓住“喃喃”“紧锁眉头”。

这是主席发自内心的对儿子的呼唤,希望他能回来,回到自己的身边。

⑷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怎样的叫“强忍”?他是一位主席,在别人面前,他必须保持冷静,甚至还不能把悲伤的情绪影响别人,从“强忍”这个词我们似乎看到了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打圈。

眷恋,可以换哪些词,眷恋与这些词有什么不同?
⑸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

踌躇什么意思?(犹豫)他在犹豫什么?听听主席内心的独白。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

然而,这种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

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

朝鲜战场上有我们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这是两种不同的想法,指名读。

是的,朝鲜战争中牺牲了那么多的战士,不可能将他们一一回国安葬,主席必须带好这个头,把岸英葬在朝鲜,为老百姓做个榜样,更何况朝鲜人民也将这些志愿军战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希望他们能埋在朝鲜这块土地,所以,这样做也能增进两国的友谊。

可是,主席那时毕竟已经是一位年近60的老人,他的5位亲人已经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如今他最心爱的孩子又离他而去,他是多么的不忍心呀。

指导朗读这一段。

难怪,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引读下文。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

“转”、“指”、“示意”,没有任何的话语,三个简简单单的动作,却感受到了主席的黯然神伤。

四、语言运用
读最后一段: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可以想象,这一夜对主席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小练笔、反馈。

五、小结课文,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主席是平凡的,失去爱子,他也痛苦,伤心,但是,他又是伟大的,因为他拥有我们常人难有的广博胸襟。

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六、课外延伸
向大家推荐一部电影《毛泽东的故事》、一本书《毛岸英在朝鲜战场》。

板书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闻噩耗──悲痛常人情怀
做抉择──艰难
写批示──忍痛伟人胸怀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