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古诗词练习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默写专项训练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默写专项训练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默写专项训练1. 《观沧海》曹操全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填空:东临碣石,________。

水何澹澹,________。

树木丛生,________。

秋风萧瑟,________。

日月之行,________;星汉灿烂,________。

2. 《次北固山下》王湾全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填空:客路青山外,________。

潮平两岸阔,________。

海日生残夜,________。

乡书何处达?________。

3.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全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填空:孤山寺北贾亭西,________。

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

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

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

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全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填空: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

古道西风瘦马,________。

5. 《夜雨寄北》李商隐全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填空: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

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

6. 《泊秦淮》杜牧全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填空: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

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

7.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全文: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填空: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

正入万山圈子里,________。

8. 《浣溪沙》晏殊全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练习题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练习题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练习题在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课外古诗词诵读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诵读这些古诗词,同学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古诗词,下面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练习题。

一、诗词填空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强欲登高去,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4、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二、诗词理解1、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诗词赏析1、赏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两句诗。

2、分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所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

四、诗词对比对比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和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从主题、意象、情感等方面谈谈它们的异同。

五、诗词拓展1、请你再列举一首李白描写山水的诗,并简要分析其特点。

2、除了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你还知道他的哪些诗作是表达对友人思念之情的?六、诗词创作尝试模仿这些古诗词的风格和手法,创作一首自己的小诗,主题可以是思乡、思友或者描绘自然风光。

七、诗词朗诵选择其中一首诗词,有感情地朗诵出来,并说说你在朗诵时是如何把握节奏和语调的。

下面我们来依次分析这些练习题。

对于诗词填空,这是对同学们诗词记忆的直接考察。

需要大家熟练背诵这些诗句,准确填写空缺的部分。

比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影入平羌江水流”这一句要注意“羌”字的写法。

诗词理解题,要求同学们能够读懂诗词所描绘的画面和表达的情感。

像李白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描绘了一幅峨眉山高悬半轮秋月,月影倒映在平羌江水中随江水流去的优美画面。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习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习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习题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专题复一.原文默写。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青山绿水,白云青翠。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XXX,独上XXX。

6.遥怜故园菊,家在燕山陲。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夜发清溪向三峡,XXX不见下渝州。

二.理解性默写。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助明月托付真情的句子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峨眉山月歌》连用三个地名,直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的两句诗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3.《江南逢李龟年》中通过落花来慨叹身世之悲,时代落幕的诗句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达惆怅情怀、凄凉心境的诗句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其中描写边塞景色的诗句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XXX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达对父老乡亲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XXX。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抒发对朋友一片深情厚谊的句子是:“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亦相思,愁也一样。

”7.《天净沙秋思》中来抒发愁思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8.站在江边,微风吹拂,江水浩淼,破平浪静,一只XXX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独钓寒江雪”的美景。

三.基础夯实。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澹澹(dàn dàn)细雨润。

misty rain moistens the air子规(zǐ guī)夜半啼。

XXX萧瑟(xiāo sè)秋风肃。

XXX XXX截(jié)石(tí)岩天(yán tiān)峤(jiào)。

XXX XXX松(zhī)芝(sī)古道今(huá)何在。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练习题古诗词默写是作为七年级阶段语文学习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练习题,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词练习题1.《龟虽寿》①以高亢的语句,后人常用来励志的名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含比喻)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③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④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⑤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⑥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成语是:老骥伏枥。

⑦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⑧配乐所加与内容无关的句子是: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⑨表现出人虽到暮年但雄心壮志尤存的诗句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⑩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的诗句是: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⑾抒发诗人年老雄心在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⑿最能体现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⒀表现诗人越到晚年越思进取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⒁表现曹操要老当益壮,积极进取,完成统一大业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⒂流露出诗人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的想法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⒃我们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过故人庄》① 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借树、山来表现夏景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训练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训练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一)《观沧海》(曹操)1.曹操的《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交代地点和事件的诗句),这两句诗是:2.《观沧海》一诗中“”两句描写了荡漾的海水与耸立的山岛,两者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与威严。

3.《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4.《观沧海》中,描写诗人奇特想象(虚写),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远大抱负(抒发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5.《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6.《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7.曹操《观沧海》中诗句“”以奇特想象创造出大海浑涵万物、气宇盖世的艺术境界。

8.《观沧海》中,写望海的初得景象,描写大海神奇壮观的语句是“。

9.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英雄,他有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在《观沧海》中他用“四句诗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景象。

10.《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诗句是:12.盛夏时节,美丽的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

看到湖边一片郁郁葱葱,人们不禁想起曹操《观沧海》中“”这两句诗。

13.《观沧海》中的“”,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山水相连景象。

14.曹操在《观沧海》中描写海岛草木茂盛,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的诗句是:。

.15.曹操《观沧海》中“”两句抒写了鲜明的季节特征,描绘了大海壮阔的景象。

16.《观沧海》以吞吐日月的气象引发了曹操气壮山河的豪情的句子是“”。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两句选取两种富有季节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侧的气氛。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再扣诗题中“遥有此寄”四字的诗句是“”。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的两句是“。

”第 1 页共 13 页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的名句是:5.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6.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景兼点时令,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而“”句写闻讯,暗含悲痛之意,表现旅途艰难。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专项训练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专项训练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专项训练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专项训练主要包括对古诗的背诵、默写、翻译、赏析等环节。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训练题目:
一、背诵默写
1. 背诵《观沧海》全文,并默写以下句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 背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全文,并默写以下句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 背诵《次北固山下》全文,并默写以下句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翻译理解
1. 翻译《观沧海》全文,并简要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翻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全文,并简要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翻译《次北固山下》全文,并简要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赏析探究
1. 《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哲理?
通过以上专项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

初一古诗考试题目及答案

初一古诗考试题目及答案

初一古诗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是杜甫的《春望》中的诗句?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A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以下哪首诗?A. 李白《静夜思》B. 张九龄《望月怀远》C. 王维《山居秋暝》D. 杜甫《登高》答案:B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B4.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以下哪首诗?A. 王之涣《登鹳雀楼》B. 杜牧《秋夕》C.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D. 王昌龄《出塞》答案:B5.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清照B. 苏轼C. 辛弃疾D. 柳永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登鹳雀楼》。

答案:王之涣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______。

”是李白的《静夜思》。

答案:低头思故乡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

答案:孟浩然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______。

”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答案:遍插茱萸少一人5.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是王维的《杂诗三首》中的诗句,其中“______”是指梅花。

答案:寒梅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李白《望庐山瀑布》的主要内容。

答案:《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描写庐山瀑布的诗。

诗中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送别诗。

(完整版)初一语文古诗专项练习题

(完整版)初一语文古诗专项练习题

(完整版)初一语文古诗专项练习题初一语文古诗专项练题一、填空题1.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________诗。

2. “床前明月光”这句诗描写的是李白在夜晚时看到的________。

3.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是”意思是________。

4. “低头思故乡”描写的是李白因思念故乡而________。

5. “举头望明月”中的“明月”指的是_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面哪一句诗是杜甫的作品?A.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C. 白日依东山,黄河入海流。

D. 清明时节雨纷纷。

2. 下面哪一首诗不是唐宋时期的作品?A. 《登鹳雀楼》B. 《静夜思》C. 《山居秋暝》D. 《悯农》3. “风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种________。

A. 诗歌体裁B. 词牌名C. 文学流派D. 修辞手法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描写的是________。

A. 山河壮丽的景色B. 季节变迁的景象C. 人物内心的感受D. 自然界的景物5.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哪位唐代诗人的作品?A. 杜牧B. 李白C. 王之涣D. 王安石三、阅读理解题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之一,创作于________。

A. 春秋战国时期B. 唐宋时期C. 先秦时期D.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五言绝句中,一句有______个字。

A. 5B. 6C. 7D. 8四、判断题1. 《沁园春·雪》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

正确 / 错误2. 现代汉语古诗的韵律和唐代古诗一样。

正确 / 错误3. 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辉煌成就的一个时期。

正确 / 错误4. 唐代古诗多用五言绝句形式。

正确 / 错误5.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出自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正确 / 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龟虽寿(曹操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开头以神龟、螣蛇为喻,目的是什么?说明生命终会消亡的自然规律2、作者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怀?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3、诗的结尾四句是(议论)的表达方式,旨在告诉人们什么道理?旨在告诉人们: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

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

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

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是名句,试描绘画面。

选一角度(如表达手法、语言运用)赏析。

画面:绿树把村子轻轻地环绕起来,青山在村庄四周远远地横斜。

赏析:(1)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2)两句诗运用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相互对应,十分工整。

(3)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

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

(或“斜”字形象描画出村外青山又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强)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流露出诗人怎样思想感情?流露出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回归自然的情怀。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的禅房。

2、“万籁此都寂”与3、“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

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这肃穆地世界更为庄严,使一刹那成为了永恒。

(主要围绕反衬或以声衬静的写法来回答)3、作者着力描写了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襟怀?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淡泊)情怀。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说说“争”和“啄”的妙处。

答:“争”运用拟人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用“啄”描写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

这两句描绘出莺燕的动态,表现出了春的活力与生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说说“几处”“谁家”精妙之处。

答:“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3、赏析诗句(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答:写花草,画面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

马在浅草地上走的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让人目不暇接,神智迷乱。

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丽和沉醉于美景的春游的人们的感受。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性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作者有意留白,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4、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以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用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景象。

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静静的水面上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的江天上。

2、说说“阔”和“悬”的妙处。

答:“阔”字表现出“潮平”,“悬”字写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

风顺风和,风儿高悬。

“阔”和“悬”传神的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3、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感情。

答: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之情。

4、任选角度,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5)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5、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大意。

答: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6、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答:“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1分)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和无限的思乡之情。

2、前三句描绘了九种景物,生动的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请站在“断肠人”的角度描绘这幅图画。

答:深秋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纷。

带着满身的疲惫,我骑着羸弱的瘦马,独自在古道上缓行。

绕过缠着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鸦雀在树梢盘旋,时时悲啼。

走过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桥畔稀疏的村社里,几户人家已升起了袅袅炊烟。

3、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答:(1)运用了寓景于情的手法。

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悲苦之情。

(2)运用了静景和动景相映衬的手法。

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戚。

(3)运用了大量的名词。

即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愁苦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为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他总是悲哀凄惨的啼叫着,暗写诗人的悲痛之情。

诗人选取“杨花”、“子规”,渲染了伤感的氛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者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远行的友人的无限关心、思念和同情。

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第二句除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暗示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以及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的郁闷、孤寂。

2、三、四句明明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

诗人为何要这样写?这样就以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欢乐。

曲折深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一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轻轻的雾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煞是空冷愁寂。

具有朦胧、冷寂的特点(或迷茫、悲凉的特点)。

2、作者在诗的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作用。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权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批判、忧虑,开篇两个“笼”字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

3、谈谈最后一句中“犹”的表达效果。

答:“犹”是“还”的意思。

灯火通明中歌女在江岸边,还高唱着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

歌女为人作乐,哪知亡国之恨,而当权者却醉生梦死,制国家危亡于不顾。

作者借古讽今,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犹”字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作者对不顾国家安危、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心和深切忧虑。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中最为人称道,又最能确切地表达词人浓重而深沉的伤春怀人之情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独”字的含义。

这“独”字表现了词人孤寂、失意的情怀,是他因怀念友人而抑郁伤感心情的表现。

3、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