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古诗词及重点词语汇

合集下载

初中生必会的古文重点词和重点句(七年级)

初中生必会的古文重点词和重点句(七年级)

初中生必记的古文重点词和重点句(七年级上册56句)1、向为之强(“强”通“僵”,僵硬)2.鞭.数十(用鞭子打,抽打。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4、作青云白鹤观(景象)5、徐喷以.烟(用)6、方.出神(正当)7、盖.一癞蛤蟆(原来)8、为之怡然..称快(安适愉快的样子)9、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暗地里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10、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我)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11、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表示多次。

)12、人不知而不愠.(生气)13、学而不思则罔.(迷惑)14、见贤思齐.焉(相同)15、为人谋而不忠.乎( 尽心竭力 )16、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17、择其善者..而从.之(优点)18、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聪明。

)19、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20、孔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

)2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22、裁.如星点(裁:通“才”,仅仅,只。

)23、窗扉皆洞.开(像洞那样)24、高垣睥睨..(指女墙。

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25、惟危.楼一座(高)26、直接..霄汉(一直连接)27、或.凭或立(有的)28、见宫殿数.十所(几)29、念.近中无此禅院(心想)30、或凭或立,不一状(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

)31、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忽然大风刮起,尘土飞扬,隐隐约约看得见城市罢了。

)32、与儿女..讲论文义(.子侄辈).33、柳絮因.风起(乘着,趁着)3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35、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36、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37、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7-9年级古诗词重点词语解释及主题归纳

7-9年级古诗词重点词语解释及主题归纳

语文七--九年级所有课内外古诗词一.七年级上册(一)、课内古诗背诵【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主题】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全国,渴望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主题】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注释】风正:风顺(而和) 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主题】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喜爱钱塘湖春天的美景的感情。

【注释】暖树:向阳的树;行不足:走不完,看不够【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主题】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了天涯游子思念故乡的孤寂愁苦之情。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主题】这是一首咏志诗,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的英雄胸怀以及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主题】描绘了恬淡,闲适的农家生活,抒发了诗人对故人和田园风光的留恋之情。

【注释】斜:立;还:再【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七年级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注解

七年级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注解

七年级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注解《七年级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注解》1. 《静夜思》- 作者:李白- 注解:- 静夜思:夜晚宁静时的思考。

- 床前明月光:床边的月光明亮。

- 疑是地上霜:月光明亮如地上的霜。

- 举头望明月:抬头看向明亮的月亮。

- 低头思故乡:低下头来思念远方的家乡。

2. 《望岳》- 作者:杜甫- 注解:- 望岳:远望山岳。

- 岱宗夫如何:泰山,五岳之首,如何形容。

- 齐鲁青未了:泰山横跨齐鲁两地,青翠连绵。

- 造化钟神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钟灵毓秀。

- 阴阳割昏晓:山的阴阳两面,划分了昏暗与明亮。

3. 《春望》- 作者:杜甫- 注解:- 国破山河在:国家虽然破败,但山河依旧。

- 城春草木深:春天的城中草木茂盛。

- 感时花溅泪:感伤时事,花儿似乎也在流泪。

- 恨别鸟惊心:离别之情,鸟儿的鸣叫令人心惊。

4.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注解:- 白日依山尽:太阳依着山边落下。

- 黄河入海流:黄河流入大海。

- 欲穷千里目: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

- 更上一层楼:需要再上一层楼。

5. 《江雪》- 作者:柳宗元- 注解:- 千山鸟飞绝:千山之上,鸟儿已经飞走。

- 万径人踪灭:万条小径上,人迹罕至。

- 孤舟蓑笠翁:孤舟上,一个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人。

- 独钓寒江雪:独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

6.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注解:- 慈母手中线:慈祥的母亲手中拿着线。

- 游子身上衣:游子身上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

- 临行密密缝:临行前,母亲密密地缝补。

- 意恐迟迟归:担心游子迟迟不归。

7. 《悯农》- 作者:李绅- 注解:- 春种一粒粟:春天播种一粒小米。

-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获成千上万的谷粒。

- 四海无闲田:四海之内没有闲置的土地。

- 农夫犹饿死:但农夫仍然饥饿。

8. 《出塞》- 作者:王昌龄- 注解:- 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朝的明月,汉朝的关隘。

- 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长征,人还未归来。

- 但使龙城飞将在:只要龙城的飞将还在。

初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打印

初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打印

初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打印一、古诗词1.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文言文1. 《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2.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七年级下学期古文词汇总

七年级下学期古文词汇总

七年级下学期古文词汇总
古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古文词汇对于学生
研究和理解古文十分重要。

本文档是对七年级下学期古文词汇的总结,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1. 词汇一:仁德
含义:指人的品德高尚,待人宽厚仁爱。

例句:孔子崇尚仁德,强调要做一个有仁德的人。

2. 词汇二:忠诚
含义:指忠于国家、团体或,真诚奉献。

例句:我将永远忠诚于祖国,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3. 词汇三:孝顺
含义:指尊敬父母,孝敬亲人,修养良好。

例句:他一直孝顺父母,关心家人的生活和健康。

4. 词汇四:礼仪
含义: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活动中遵循的一套规定和规矩。

例句:参加会议时,我们应该遵守礼仪,尊重他人,保持秩序。

5. 词汇五:谦虚
含义:指不自满,言行谨慎,不骄傲自大。

例句:他很谦虚,即使取得了很大成绩,也不会骄傲自满。

6. 词汇六:勤奋
含义:指努力工作,不懈怠。

例句: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通过研究和掌握以上词汇,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中传递
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修养。

同时,这些词汇也
适用于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希望本文档能够帮助到学生们,使他们在古文研究中取得更好
的成绩。

总字数:200。

七年级 语文 古诗知识点

七年级 语文 古诗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古诗知识点七年级语文古诗知识点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品,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在语文学习中,学习古诗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那么,七年级语文古诗知识点有哪些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古诗知识点。

1.《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全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横批是“月思”,表现出唐代闲情逸致、思乡之情,道出人们对故乡的深情向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形象地描述了明月的光辉照在床前,让人联想到霜飞天际的美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描绘了一种怀念故乡之情。

该句中的“举头”和“低头”富有强烈的形象感和意境美,既表达了人类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表现出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登高》《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篇,以下是部分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此诗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其中的“猿啸哀”、“鸟飞回”、“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等描绘手法精湛,生动地展现出了自然的波澜壮阔。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一种理解和感慨,宣扬了崇高的人生价值观。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篇,以下是全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诗描述了春天的景色,其中的“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的描绘方式,造成清新淡雅的气氛,暗示着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希望。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不稳定局势和政治风气的不满,寄托了他的理想和情感。

4.《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家喻户晓的名篇,以下是部分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寓意深刻,描绘出一个如梦似幻的盛景。

其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既表达了对于已逝远去的历史的怀念和惋惜,也表现出了对当前时代的忧虑和感慨;“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身命运、人生道路的思考,凸显了一种玄思境界。

初一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点

初一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点

初一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点初一语文的古诗词学习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以下是一些初一语文必背古诗词的知识点:1. 《静夜思》 - 李白- 作者: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 内容: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

- 特点: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2. 《望岳》 - 杜甫- 作者: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 内容:描述了诗人远望泰山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特点: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语言雄浑。

3. 《春晓》 - 孟浩然- 作者: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

- 内容: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

- 特点:语言清新,情感真挚。

4. 《游子吟》 - 孟郊- 作者:唐代诗人孟郊。

- 内容:表达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 特点:情感真挚,语言朴实。

5. 《江雪》 - 柳宗元- 作者:唐代文学家柳宗元。

- 内容:描绘了江面雪景,表达了诗人孤独的情感。

- 特点:意境清冷,语言简练。

6. 《赠汪伦》 - 李白- 作者:唐代诗人李白。

- 内容: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 特点:语言豪放,情感真挚。

7.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作者:唐代诗人王之涣。

- 内容:描述了诗人登楼远望的景象,表达了壮志凌云的情怀。

- 特点:语言雄健,意境开阔。

8. 《绝句》 - 杜甫- 作者:唐代诗人杜甫。

- 内容:以绝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

- 特点:语言精炼,情感丰富。

9.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 作者:唐代诗人孟浩然。

- 内容: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

- 特点:语言优美,情感深沉。

10. 《题西林壁》 - 苏轼- 作者:宋代文学家苏轼。

- 内容:表达了诗人对西林壁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特点:语言流畅,寓意深刻。

在学习这些古诗词时,同学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诗歌鉴赏复习资料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诗歌鉴赏复习资料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诗歌鉴赏复习资料第1首观沧海[东汉]曹操(七上)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表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洪波涌起”一句中的“涌”字用得好,试说说好在哪里。

“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秋风阵阵,树木簌簌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4.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虚写大海,表现大海包容天地的气概。

这是诗人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宏伟意境,更显示出诗人期盼祖国统一的伟大抱负和博大胸襟。

第2首闻王昌龄左迁①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七上)A.第一句选取两种令人伤感的事物,描绘出暮春的景象,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B.第二句表达了诗人在听说王昌龄走过了“五溪”艰难之地后的欣慰之情。

C.三四两句,诗人将明月人格化,让明月去传达自己对朋友的忧虑、关切之情。

D.这是一首怀念友人的诗,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字里行间都饱含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二: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三: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第3首次①北固山下[唐]王湾(七上)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古诗词及重点词语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一语文古诗词及重点词语汇》的内容,具体内容: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初一语文古诗词及重点词语汇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初一语文古诗词及重点...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初一语文古诗词及重点词语汇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一语文古诗词及重点词语汇知识点1: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①星汉:银河
②竦峙:高高地挺立
③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④丰茂:指长势旺盛
初一语文古诗词及重点词语汇知识点2: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客路:行客前进的路
②残夜:夜将尽未尽
③乡书:思念故乡的家信
④归雁:北归的大雁
初一语文古诗词及重点词语汇知识点3: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①暖树:向阳的树
②不足:不够
③乱花:指色彩缤纷的花朵
④才:刚刚
初一语文古诗词及重点词语汇知识点4: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①昏鸦:黄昏的乌鸦
②西风:秋风
③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④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初一语文古诗词及重点词语汇知识点5:龟虽寿作者: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①螣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
②盈缩: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
③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④养怡:指调养身心
初一语文古诗词及重点词语汇知识点6: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①黍:黄米饭
②开轩:打开窗子
③把洒:端起酒杯
④桑麻:指庄稼
初一语文古诗词及重点词语汇知识点7: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①初日:早上的太阳
②禅房:僧人的房舍
③山光:山的景色
④万籁:各种声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