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20高考志愿填报信息(2020安徽高考考生必看)
安徽高考志愿填报技巧填报志愿步骤(精选3篇)

安徽高考志愿填报技巧_填报志愿步骤(精选3篇)安徽高考志愿填报技巧_填报志愿步骤篇11.志愿并列。
考生所填报的多个院校相互并列,即在同一投档时间段,考生所填院校均有可能被检索。
2.位次优先。
在检索考生的院校志愿前,首先要将所有考生分科类按分数从高到低进行位次排列。
投档检索时,先从最高位次考生志愿检索,再依次检索以后位次的考生志愿。
注:本科批次平行志愿投档同分数排序原则为在总分(统考成绩+附加分)相同的情况下,依次比较综合、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从高到低投档。
专科批次平行志愿投档同分数排序原则为:总分(语、数、外统考成绩+附加分)相同情况下,依次比较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从高到低投档。
3.遵循志愿排列。
考生所填报的多个平行志愿仍有自然顺序。
排在前面的院校志愿优先检索,一旦检索符合高校投档条件,则该生即投到该院校,后续院校志愿将不再被检索。
4.一轮投档。
考生档案一旦投出,后续志愿将不再检索,因此,对于考生来说只有一次投档机会。
如考生6个平行志愿均不满足条件而没投档,或投档后被院校择优后退档,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
安徽高考志愿填报技巧_填报志愿步骤篇2平行志愿有三个“一”,一个是同一批次,一个是一个投档时间段内,再一个是可以填几个并列的院校志愿。
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志愿并列、位次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
取规则传统的梯度志愿在一个投档时间段内,只能填一个志愿,而平行志愿在一个投档时间段内可以填几个志愿。
这几个志愿没有主次之分,都是一志愿,所以叫平行志愿。
第二个特点就是位次优先,在过去的梯度志愿模式下,强调的是分数优先,在平行志愿模式下则是位次优先,也就是对全部参考的考生分科类进行一个排序,每一名考生要排出一个位次,一个位次对应一名考生。
在投档检索时,先投位次在前的考生,然后再投位次在后的考生。
第三个特点就是遵循志愿,目前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区、市)一般可填报三到五个院校志愿,分别以英文字母ABCDE排列出一个自然的顺序。
安徽志愿填报模板

安徽志愿填报模板
尊敬的考生:
您好!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您填报安徽省的志愿,我们提供以下模板供您参考。
具体填报时,请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一、学科类别志愿
1. 理工类:
(填报内容)
高校名称:
专业名称:
院系名称:
2. 文史类:
(填报内容)
高校名称:
专业名称:
院系名称:
3. 艺术类:
(填报内容)
高校名称:
专业名称:
院系名称:
二、地区志愿
1. 本省(安徽省):(填报内容)
高校名称:
专业名称:
院系名称:
2. 外省:
(填报内容)
高校名称:
专业名称:
院系名称:
三、特殊类型志愿
1. 不住宿:
(填报内容)
高校名称:
专业名称:
院系名称:
2. 高职专科:
(填报内容)
高校名称:
专业名称:
院系名称:
请考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详细填写以上模板中的内容,确保填报准确无误。
另外,还需注意填报志愿时的各项要求和规定,尽量选择与自己兴趣和专业方向相符合的志愿,提高被录取的机会。
祝您填报顺利,考试成功!。
2020年安徽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公布

2020年安徽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公布2020年高考结束了,高生也要开始注重志愿的填报事项了,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2020年安徽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公布,希望大家喜欢!一、2020安徽高考志愿填报时间7月17日至23日,将进行志愿网上填报模拟演练。
文理科本科提前批(包括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高职(专科)提前批和艺术、体育类各批次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7日8:00至29日17:00。
普通文理科本科院校第一、二批志愿填报时间为8月1日8:00至8月4日17:00,另外,普通文理科高职(专科)院校批志愿填报时间为8月6日8:00至9日17:00。
根据要求,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各志愿填报点务必把考生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控制进入填报点人员,非考生不得入内。
考生进入志愿填报点时须进行体温测量,体温低于37.3℃方可进入填报点。
体温异常的考生,安排在当天批量考生填报结束后单独上机填报。
所有考生上机操作前先使用免洗消毒液对手部进行消毒,填报场所每天按防疫要求进行消杀。
二、报考提醒:报考前仔细阅读《报考指导》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提醒广大考生,志愿填报前应仔细阅读《报考指导》中相关内容以及招生院校招生章程,充分了解相关专业对身体条件、分数要求、面试等各方面要求后再填报志愿。
部分专业对身高、视力、色觉均有要求,请考生参照自己的《安徽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体格检查表》,仔细阅读院校招生章程、《报考指导》等公布的专业招生要求或咨询招生院校后再行填报。
报考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的考生须将院校志愿填在院校所在批次的A志愿位置,否则无法录取。
值得注意的是,本科提前批特殊类型的投档次序为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
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免费医学定向等招生类型对户籍、学籍等有一定要求,请务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报,以免入学时因不符合要求被退学。
报考军校、公安、司法等有面试、体检、政审、体能测试等特殊要求的院校,请仔细阅读《报考指导》或省考试院网站相关信息,充分了解报考条件后再行填报。
安徽填志愿流程

安徽填志愿流程安徽填志愿流程一、了解录取政策在填写志愿之前,了解录取政策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各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录取方式以及特殊录取政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志愿。
二、收集信息在填写志愿之前,我们需要收集各高校的信息。
可以通过查阅学校官方网站、招生简章、咨询学长学姐等途径来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质量、就业情况等信息。
三、确定报考范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确定报考的学校范围。
可以考虑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学校的地理位置、学费等因素来进行选择。
四、制定志愿方案根据自己的报考范围和所收集到的信息,制定志愿方案。
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情况和录取政策,确定合理的志愿填报顺序。
五、填写志愿在填写志愿时,要注意填写的顺序和要求。
按照自己制定的志愿方案,将志愿填写在相应的志愿表格中。
填写时要仔细核对每个志愿的内容,确保填写准确无误。
六、复核与确认在填写志愿后,要对填写的志愿进行复核与确认。
检查每个志愿的填写是否准确,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
如果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及时进行调整。
七、递交志愿填写志愿确认无误后,按照学校招生办公布的要求,将志愿表格递交给相应的招生部门。
递交时要注意递交时间和方式,确保顺利递交。
八、关注录取通知递交志愿后,要及时关注学校的录取通知。
可以通过学校官方网站、招生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获取录取通知。
在录取通知中,会告知我们是否被录取以及录取的专业和学校。
九、确认录取结果一旦收到录取通知,要及时确认录取结果。
根据录取通知的要求,按时确认录取或进行相关手续。
如果有需要缴纳的学费或办理入学手续,要按时办理,确保顺利入学。
十、适时调整计划如果未被录取或对录取结果不满意,可以适时调整计划。
可以通过第二次志愿填报、调剂或其他途径来重新选择学校和专业。
但要注意适时了解各项规定和时间节点,避免错过机会。
总结:填写志愿是升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通过了解录取政策、收集信息,制定合理的志愿方案并准确填写志愿,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安徽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互联网+”时代下Java课程学习平台的研究与应用1. 引言1.1 互联网+时代背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们正处于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为基础,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源,实现在线学习、远程教育、社交互动等多种功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和交流。
互联网+时代为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和机遇。
教育行业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教育机构和课程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快节奏的学习需求。
开发一个符合互联网+时代需求的Java课程学习平台变得尤为重要。
这样的学习平台能够提供更加灵活、便捷、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满足学生们不同的学习需求,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分享。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Java课程学习平台进行深入研究与应用,以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推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1.2 Java课程学习平台的重要性在互联网+时代,Java课程学习平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Java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应用领域涵盖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多个领域。
建立一个高效、专业的Java课程学习平台,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优质的教学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Java编程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Java课程学习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方式,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进行学习计划的制定,实现个性化学习。
平台上的丰富学习资源和实践项目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巩固知识,提升编程能力。
而教师在平台上的指导和辅导也可以极大地提升学习效果,使学习过程更加高效和愉快。
Java课程学习平台的重要性体现在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服务、促进学习者个性化学习、提升学习效果和编程能力等方面。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Java课程学习平台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帮助。
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2020高考考生必看)

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2020高考考生必看)一、录取流程模拟投档:每批次正式投档之前,省级招办按照高校确定的投档比例进行模拟投档。
确定投档比例:模拟投档后省级招办及时向高校报送生源分数段分布情况,高校根据模拟结果决定是否追加计划,是否调整投档比例。
正式投档:省级招办按照高校调档的要求和考生填报的志愿,将符合高校调档条件的考生的电子档案在网上投递给高校。
平行志愿按考生成绩从高到低只进行一次投档。
阅档:招生高校在规定时间内从网上下载考生的电子档案数据进行审阅,审阅内容包括考生的成绩、专业志愿、是否服从调剂选项、体检表以及诚信记录等。
预录取:招生高校按照相关规定和招生章程等,将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进行预录取,并将预录取和退档的结果上传至省级招办。
录取检查:省级招办对高校欲退档考生的情况进行审核,如无异议,则录取结束。
打印录取名单:省级招办根据招生高校的录取结果打印录取新生名册,加盖省级招办录取专用章后寄送招生高校。
填发录取通知书:招生院校根据录取考生名册填写录取通知书,加盖该校公章后连同入学报到须知、资助政策办法等相关材料一并寄送被录取考生。
考生可在填报志愿第二天开始进行查询。
通过查询,考生可以知道本人当前状态,比如是否投档,是否录取。
如果是录取或者预退档状态,可以看看学校安排专业、退档理由是否符合学校招生章程规定的录取规则,发现问题可以及时通过招生章程上的院校咨询电话和院校取得联系,咨询相关问题。
二、批次简介提前批录取的院校,指军事院校、公安部所属院校和少量国家教育部特批的院校、艺术院校及招收艺术专业的院校、体育院校及招收体育专业的院校。
第一批录取的院校,指全国的重点本科院校、进入211工程的院校和经批准的少量一般本科院校。
第二批录取的院校,一般本科院校。
艺术类高职录取院校。
专科录取的院校,指全国的专科类院校和招收专科学生的本科院校。
在录取中,按批次顺序录取,互不影响,只有上一批结束后,才能开始进行下一批录取。
安徽高考志愿填报方法

安徽高考志愿填报方法我折腾了好久安徽高考志愿填报这事儿,总算找到点门道。
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就知道自己想上好大学,但根本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我最开始就只看学校的名气,心想名气大的肯定没错。
结果我就盯着那些名牌大学,不管专业适不适合自己,觉得只要能进去就牛了。
后来我才发现这大错特错啊,有个亲戚就是这样进了一所好大学,但是专业他不喜欢,学得那叫一个痛苦,还差点毕不了业呢。
我呀,还试过看学校离家的距离。
离得近多好啊,回家方便。
这思维就很局限啊。
安徽那么多学校,把距离作为主要考量因素可不行。
后来呢,我就开始正儿八经研究。
我发现有几个步骤挺重要的。
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首先你得知道自己的分数,我把自己的高考分数和全省排名看得清清楚楚。
这就好比你去市场买菜,你得知道自己兜里有多少钱,才能决定能买啥样的菜啊。
然后就去查各个学校在安徽历年的录取分数线和排名范围。
有些学校的分数线看起来忽高忽低的,就好像天气似的捉摸不定。
这时候你就得好好琢磨了,看看招生情况,是不是因为扩招了或者缩招了才这样。
说到专业呢,可不能马虎。
我之前完全不重视,现在知道了专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以后的工作方向。
我看专业的时候,就会去打听这个专业学些啥,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
比如计算机专业,我就问那些正在学这个专业的学长学姐,他们说整天和代码打交道,要是不喜欢就跟坐牢似的。
我就开始谨慎对待专业选择了。
我觉得还有个挺重要但也挺难的一点,就是预测学校的分数线。
这就有点像猜谜语。
你得把这个学校的发展趋势,招生人数的变化,还有今年安徽整体高考生和你成绩差不多的学生的报考倾向都考虑进去。
我呢就去参加各种高考志愿填报的讲座,网上搜一些专家的分析,感觉对预测分数线有点帮助。
虽然我现在还是不敢说自己特别精通安徽高考志愿填报这事儿,但这些都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
你们在填报的时候啊,千万要谨慎,这可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呢。
安徽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第一批院校投档分数及名次(文史)

20最低分排名 12 21 55 64 91 107 126 213 236 267 353 397 478 572 575 597 598 602 657 702 703 769 858 869 992
1032 1034 1042 1063 1088 1109 1121 1181 1205
607
22
1263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中外合作)
2
1271
兰州大学
17
128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8
1289
西南政法大学(中外合作)
6
1307
北京邮电大学
10
1328
东北大学
20
1365
北京科技大学
17
1381
西南大学
9
1382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3
1387
北京中医药大学
2
1387
华东理工大学
47
1404
河海大学
12
2031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68
2033
上海政法学院
76
2040
中国计量大学
3
2041
贵州大学
14
2041
扬州大学
10
2044
太原理工大学
13
2047
哈尔滨工程大学
12
2049
南京工业大学
19
2050
浙江工业大学
6
2055
东北林业大学
16
2068
浙江理工大学
10
2081
山东建筑大学
2
2081
2000
浙江师范大学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