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方法(位次法、线差法)
线差法和位次法表格

线差法和位次法表格摘要:一、引言1.介绍线差法和位次法2.说明两种方法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二、线差法1.定义和计算方法2.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的应用3.优点和缺点三、位次法1.定义和计算方法2.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的应用3.优点和缺点四、线差法和位次法的比较1.方法原理的差异2.适用范围的区别3.选择建议五、总结1.对线差法和位次法的评价2.对未来高考志愿填报方法的发展展望正文:一、引言在我国,高考被视为决定学生未来命运的重要考试。
而高考志愿填报则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被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录取。
在这个过程中,线差法和位次法是两种常用的志愿填报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和比较,以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进行高考志愿填报。
二、线差法线差法是一种基于历年高考分数线数据的志愿填报方法。
其计算方法是将某一年度的某校某专业录取分数线减去当年该省该科类一本线,从而得到一个差值。
这个差值即为线差。
线差法认为,如果一个考生的高考成绩高于某校某专业历年录取线差,那么这名考生就有可能被该专业录取。
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线差法可以帮助考生预测自己的录取概率,从而制定合理的志愿填报方案。
然而,线差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线差法主要关注分数线的绝对值,而忽略了分数线的变化趋势,因此可能导致预测结果的偏差。
三、位次法位次法是一种基于考生成绩排名的志愿填报方法。
其计算方法是将某一年度的某校某专业录取考生的成绩按照由高到低排序,然后根据考生成绩排名和招生计划,预测本年度考生被录取的概率。
位次法认为,如果一个考生的成绩排名高于某校某专业历年录取考生的成绩排名,那么这名考生就有可能被该专业录取。
位次法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的优点是可以更准确地预测考生的录取概率,因为它考虑了考生成绩的相对位置。
然而,位次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位次法主要关注考生的成绩排名,而忽略了分数线的变化趋势,因此可能导致预测结果的偏差。
四、线差法和位次法的比较线差法和位次法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各有优缺点。
志愿填报三种方法分差法位次法位次线差综合法

志愿填报三种方法分差法位次法位次线差综合法志愿填报是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系统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选择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考生通过填报志愿,既能反映出自己的个人意愿和追求,也能为自己日后的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在填报志愿过程中,有一些方法和原则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以下将介绍三种常用的方法:分差法、位次法和位次线差综合法。
分差法是指以考生的高考分数和学校录取分数线之差作为选择学校的标准。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考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分数和学校分数线之差的大小来确定选校的顺序,进而确定填报志愿的顺序。
例如,如果考生的分数超过了一些学校的分数线,那么这个学校就可以作为考生的备选志愿。
分差法的缺点是没有考虑到学校的专业设置、地理位置、办学特色等因素,只是单纯地以分数线作为选择标准,可能忽视了一些更适合考生的学校和专业。
位次法是指以考生的高考排名作为选择学校的标准。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有针对性,可以从排名高的学校中选择志愿,提高被录取的机会。
例如,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排名前几的学校作为第一志愿,这样可以增加被录取的可能性。
位次法的缺点是没有考虑到学校的专业设置、就业前景等因素,只是单纯地以排名作为选择标准,忽视了一些更适合考生的学校和专业。
位次线差综合法是指将分差法和位次法相结合,以考生的分数和排名的差异综合考虑,从而选出更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综合了考生的分数和排名等多个因素,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学校和专业的适合程度。
例如,考生可以将分差和位次进行加权综合,形成一个综合评估指标,然后根据这个指标来选择学校和专业。
位次线差综合法的缺点是评估指标的设置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不同的考生可能会因为权重设置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果。
线差法和位次法表格

线差法和位次法表格线差法和位次法是两种常用于高考志愿填报的方法,它们可以帮助考生根据自己的成绩和目标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合理选择报考院校。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特点、计算步骤及实例分析。
一、线差法与位次法的定义及应用场景1.线差法:线差法是指用目标院校近年来的录取分数线与考生所在省份相应科类的批次录取分数线相减,得到一个差值,即线差。
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成绩与线差进行比较,判断是否符合报考该院校的条件。
线差法适用于有明确目标院校的考生,特别是在高考成绩达到一定水平的考生。
2.位次法:位次法是指将考生成绩在全省(市、区)同科类考生中的排名与目标院校近年来录取考生的位次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考生能否被录取。
位次法适用于成绩较好的考生,特别是全省排名较高的考生。
二、线差法的计算步骤与实例分析1.收集目标院校近年来的录取分数线和考生所在省份相应科类的批次录取分数线。
2.将目标院校近年来的录取分数线减去考生所在省份相应科类的批次录取分数线,得到线差。
3.比较考生的高考成绩与线差,若考生的成绩大于线差,则有较大可能被录取。
实例分析:某考生高考成绩为550分,所在省份理科一本线为500分。
查询目标院校近年来的理科一本线录取分数线,发现某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在550分左右。
此时,考生可判断自己的成绩达到该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可以报考。
三、位次法的计算步骤与实例分析1.收集目标院校近年来的录取分数线和考生所在省份同科类考生的录取分数线。
2.将考生成绩在全省同科类考生中的排名与目标院校近年来录取考生的位次进行比较。
3.若考生的排名高于目标院校录取考生的最低位次,则有较大可能被录取。
实例分析:某考生高考成绩为600分,全省理科考生排名前10%。
查询目标院校近年来的理科录取分数线,发现录取考生的最低位次为全省前15%。
此时,考生可判断自己的排名高于目标院校的最低位次,可以报考。
四、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对比1.线差法的优点:计算简单,容易理解,适用于有一定成绩优势的考生。
志愿填报三种方法分差法位次法位次线差综合法报考指南

志愿填报三种方法:分差法、位次法、位次线差综合法(报考指南)当前,在高考志愿填报研究领域逐渐分化出三种主张。
一种是“位次法择校”,一种是“线差法择校”,还有一种是“位次线差综合法择校”。
其实,筛选学校的指标有很多,每一种主张都有产生背景和一定的适用范围,是报考专家在长期的报考实践中的经验总结,都有一定的可行性。
对于不同层次的考生灵活使用位次法和分差法,能更有效地提高报考的成功率。
1、“位次择校法”“位次择校法”就是用自己高考成绩所对应的省(市)位次与上述位次对比,从而决定是否填报目标院校的方法。
从全国范围来看,考生总人数比较少并且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比如北京和天津,家长和考生可以着重运用一下“位次择校法”。
这些地区地区重点大学的录取率较高,位次的参考意义更大。
从各省市区来看,高分段考生运用“位次择校法”的价值更大,分数越低,参考价值越小。
为什么这么说呢?每个院校录取的人数是有定额的,考生的位次在此时显得至关重要。
查到考生所处的位次之后,应该查看往年哪些院校在这个位次录取,如果院校往年没有在这个位次录取过考生,那么填报此院校比较危险。
2、“线差择校法”同时,有的指标是核心的,必须遵循;有的指标是参考的,可以遵循,也可以不遵循。
下面就介绍一个最重要的核心指标,供大家参考。
这个指标称为录取平均分的线差均值。
这个指标有两个要点:录取平均分、线差均值。
什么是录取平均分?首先,我讲一下为什么要用录取平均分。
高校录取时会生成很多数据,有提档分、录取最低分、录取最高分和录取平均分等,到底要用哪一种数据呢?提档分是一个虚线,它是按高校预先设定的提档比例而划定的一条资格线。
比如,某校要录取10人,预设提档比例为120%,则该校提档分为报考该校考生中第12名的成绩,而这12人中还要依据一定的录取规则淘汰2人,所以说提档分是一条虚线。
录取最低分和录取最高分是极端值,以它们为依据要么会冒很大风险,要么会高分低就、吃很大的亏。
高考志愿填报:线差法与位次法解读

高考志愿填报:线差法与位次法解读一、线差法01 何为线差线差是指本人高考成绩与高考批次分数线的差值。
比如河北省2014年高考理工一批控制分数线为538,二批控制分数线为478。
某考生高考成绩为550分,则该生一本线差为12分,二本线差为72分。
计算公式即为:考生分数-批次控制分数线=线差02 看线差,找规律我们选一个院校看一下它的录取情况:长江大学在河北省理工本科一批2011年最低录取分数594分,2012年最低录取分数574分,2013年最低分数550分。
03 如何用线差填报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一些学校每年录取的线差(一本线差和二本线差)有一定的规律——几乎不变。
报考时合理利用这一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迅速锁定理想院校。
二、位次法01 何为位次所谓位次就是指文史类(或者理工类)考生高考成绩在全省该科类考生中属于哪个位置,简单说就是省教育考试院招生考试院公布的“一分一段统计表”中自己的排名。
需要注意的是,位次与我们通常说的“名次”是不同的,区别如下:位次说的是你在这省所有考生中所占的位置,假如说排名第一的他的位次就是1,但是如果排名第二的有两个人他们的分数相同但是他们的位次是不同的,而他们的名次却是相同的。
关于“位次”概念的具体表现为:①位次不是名次,而是指考生成绩和考生人数综合后的综合排序;②高考分数最高的考生“位次”为第一;③相同分数的考生名次相同,位次不同;④位次主要适用于各省参加全国普通高考的所有考生按科类(如理工类、文史类)进行排序;⑤保送生、自主招生和艺术类、体育类招生等类别不适合用位次方法进行参考。
⑥在做参考的时候,主要是以省市位次为主。
⑦文史类考生按照文科“位次”进行排序,理工类考生按照理科“位次”进行排序。
02 看位次,找规律我们选一个院校看一下它的录取情况:山东大学在河北省理工本科一批2011年最低录取分数635分,2012年最低录取分数625分,2013年最低分数607分。
03 如何用位次填报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有些学校每年录取的.位次有一定的规律——几乎不变。
高三填报志愿技巧和指南(必看)

高三填报志愿技巧和指南(必看)高考志愿填报的方法1、线差法线差法的“线”是指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也叫省控线。
例如一本线,二本线等等。
线差法就是比较考生线差与院校线差来填报志愿的方法。
其中,考生线差是高考成绩与省控线的差值,院校线差就是录取平均分与省控线之间的差值。
为避免偶然性,专家建议中采用院校近几年的平均线差(即线差均值)代替某一年的院校线差来比较。
2、位次法位次法是指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绩分科类排名或位次来选择填报志愿院校,如果考生的排名等于或大于所选院校或专业前几年录取考生的排名,拟报院校才有录取机会。
平行志愿模式下,高校招生录取是从高到低按照排名来进行的。
如果我们选择志愿也这样做,得出的结果就比较具有参考价值。
3、线差为主,位次为辅从使用范围来看,大多数人都在使用线差,而非排名。
线差法适合各个层次的考生,不管是重点批次,还是普通批次。
而通过数据统计表明,排名法在层次靠前的考生中更适用,并不适合所有层次的考生,越往后面这种方法的失效程度越高。
填报高考志愿的方法20232023高考填报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具体需要结合考生所在省份(好像部分省份还没有实行平行志愿):第一种:无调剂填报方式,采用“院校+专业”的报考方式,即1所院校+(5-6)个专业志愿为一个大学志愿。
第二种:组内调剂填报高考志愿方式,采用“专业+院校”报考方式,以“1个专业+1所院校”为一个大学志愿。
历年高考志愿填报都有人在专业和城市的选择中纠结和徘徊。
如此一来,学生们不仅能够自主选择理想专业去报高考志愿,还能够报考理想的大学。
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住纠结到底是选专业,还是选学校这个难题。
当然,这也是相对而言的。
2023高考志愿填报有哪些技巧1、专业和学校,权衡选择好不管专业还和学校,都很重要。
专业决定你的未来就业方向,而学校的所处位置,资源星和学校的名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就业层次和发展空间,而这却是同学们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经常容易忽视的。
2023高考志愿填报的方法及技巧有哪些

2023高考志愿填报的方法及技巧有哪些高考志愿填报的方法1、线差法线差法就是比较考生线差与院校线差来填报志愿的方法。
其中,考生线差是高考成果与省控线的差值,院校线差就是录用平均分与省控线之间的差值。
考生的线差超过院校的线差均值,则录用的几率就比较大。
2、位次法位次法是指根据考生的高考成果分科类排名或位次来选择填报志愿院校,假如考生的排名等于或大于所选院校或专业前几年录用考生的排名,拟报院校才有录用机会。
平行志愿模式下,高校招生录用是从高到低根据排名来进行的。
3、线差为主,位次为辅线差法适合各个层次的考生,不管是重点批次,还是一般批次。
排名法在层次靠前的考生中更适用,并不适合全部层次的考生,越往后面这种方法的失效程度越高。
所以应当以使用录用平均分线差均值筛选学校为主,以位次法为辅。
高考填报志愿有什么技巧如今填报志愿都是先知道高考成果再填报志愿,这就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
首先,考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分数和高校去年招生最低分数线确定自己可以冲的几所高校和比较稳的几所高校。
比方,考了650左右,就可以冲上海交大、复旦高校、浙江高校等学校,而上哈工大、西交大、难开高校等就比较稳了。
这样一下子就可以把考生可以报考的高校范围缩小了一大截。
其次,在上述基础上,在依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高校筛选。
比方考生及家长比较注意学校的地理位置,就可以依据高校所在地进行再一次筛选;假如考生及家长比较注意学校的地位,也可以依据学校的排名进行进一步筛选。
经过了这一轮筛选,考生可以填报的高校就更加明确了。
这时候,就需要考生和家长选择专业了。
在确定好的这些高校里面,假如孩子想上理工科院校,那么就在理工科院校中选择填报;假如孩子喜爱文科专业,就可以在文科院校中进行选择。
有的学校为了吸引高分考生,会赐予一些高分考生专业承诺,比方只要A 顺位报考某学校,学校就会保证这个考生录用,并且上到自己喜爱的专业。
假如这些高校里有高校可以给你这样的承诺,那就肯定要把这个高校标注为重点考虑对象。
高考填志愿方法和技巧必看

高考填志愿方法和技巧必看如何报高考志愿详细指导方法一:线差法线差法的“线”是指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也叫省控线。
例如一本线,二本线等等。
线差法就是比较考生线差与院校线差来填报志愿的方法。
其中,考生线差是高考成绩与省控线的差值,院校线差就是录取平均分与省控线之间的差值。
为避免偶然性,专家建议中采用院校近几年的平均线差(即线差均值)代替某一年的院校线差来比较。
考生的线差超过院校的线差均值,则录取的几率就比较大。
方法二:位次法位次法是指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绩分科类排名或位次来选择填报志愿院校,如果考生的排名等于或大于所选院校或专业前几年录取考生的排名,拟报院校才有录取机会。
平行志愿模式下,高校招生录取是从高到低按照排名来进行的。
如果我们选择志愿也这样做,得出的结果就比较具有参考价值。
位次法的机理是在全省考试排名位次相同的考生具有相同的录取实力。
如果用来评价院校,那么录取线在全省高考排名位次相同的院校具有相同的录取实力。
方法三:线差为主,位次为辅从使用范围来看,大多数人都在使用线差,而非排名。
线差法适合各个层次的考生,不管是重点批次,还是普通批次。
而通过数据统计表明,排名法在层次靠前的考生中更适用,并不适合所有层次的考生,越往后面这种方法的失效程度越高。
所以应该以使用录取平均分线差均值筛选学校为主,以位次法为辅。
在线差法与位次法都能使用的情况下,考生可以优先使用其中一种方法分析,然后再用另一种加以检验,两者的分析数据应该大致吻合。
高考填报志愿的窍门志愿填报首选城市,不是学校、更不是专业:为了四年甚至更久的生活,为了谋得更好的发展空间,请记住,志愿要一定首选城市。
城市的选择必须和家庭情况相互配合,考生应接纳但不盲从家长建议。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高分者城市选择中必选“北上广深”,低分者则应当选择省内经济发达的城市,再次是临近省份经济发达城市。
重院校、轻专业,是错的,重院校、轻专业,是贻害无穷的馊主意。
分高者,应该“重院校、轻专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志愿填报方法:位次法与线差法
当前,在高考志愿填报研究领域逐渐分化出三种。
一种是“位次法择校”,一种是“线差法择校”,还有一种是“位次线差综合法择校”。
其实,筛选学校的指标有很多,每一种主张都有一定的产生背景和适用范围,是报考专家在长期的报考实践中的经验总结,都有一定的可行性。
对于不同层次的考生灵活使用位次法和分差法,能更有效地提高报考的成功率。
“位次择校法”就是用自己高考成绩所对应的省(市)位次与上述位次对比,从而决定是否填报目标院校的方法。
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家长和考生可以着重运用一下“位次择校法”,这是因为一方面这两个地区考生总人数相对较少,另一方面这两个地区重点大学的录取率较高,位次的参考意义更大。
从各省市区来看,高分段考生运用“位次择校法”的价值更大,分数越低,参考价值越小。
同时,有的指标是核心的,必须遵循;有的指标是参考的,可以遵循,也可以不遵循。
下面我就介绍一个最重要的核心指标,供大家参考。
我把这个指标取名为录取平均分的线差均值。
这个指标有两个要点:录取平均分、线差均值。
首先,我讲一下为什么要用录取平均分。
高校录取时会生成很多数据,有提档分、录取最低分、录取最高分和录取平均分等,到底要用哪一种数据呢?提档
分是一个虚线,它是按高校预先设定的提档比例而划定的一条资格线。
比如,某校要录取10人,预设提档比例为120%,则该校提档分为报考该校考生中第12名的成绩,而这12人中还要依据一定的录取规则淘汰2人,所以说提档分是一条虚线。
录取最低分和录取最高分是极端值,以它们为依据要么会冒很大风险,要么会高分低就、吃很大的亏。
录取平均分是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成绩,以它为依据,则把握较大,且选择专业也有了一定的余地。
故我认为这几种数据中录取平均分参考价值最大。
什么叫线差均值?线差就是录取平均分与该校所在批次最低控制线之间的差值,线差均值就是最近几年该校线差的平均值。
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因为每年由于高考题目难度和录取人数等的差异,每年各高校的录取分数和各批次最低控制线都会有所波动,有时还会很大,使很多家长和考生都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去用这些数据。
但经过大量的数据证实,它们之间的差值是很稳定的,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可以作为我们填报志愿的一条很优良的指标。
每个位次对应一个分数,每个分数对应一个线差,所以位次和线差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它们是不能被割裂开来的,任何只强调一点而否认另一点的论调都是片面的。
考生的线差是考生选院校的资本,院校的线差相当于院校当年的“价格”,线差均值就相当于院校近几年的“平均价格”,它代表了院校的实力及在人们心目中的认知度。
线差是一个相对分,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表明其波动不会太大,恒定性很强。
考生的线差超过院校的线差均值,则录取的几率就比较大。
值得家
长和考生志愿填报决策时参考。
而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发现,历年院校录取的对应排名波动较大,特别是在成绩中等或以下的考生录取中,动辄上千名,少则几百名。
从使用范围来看,大多数人都在使用线差,而非排名。
线差法适合各个层次的考生,不管是重点批次,还是普通批次。
而通过数据统计表明,排名法在层次靠前的考生中更适用,并不适合所有层次的考生,越往后面这种方法的失效程度越高。
另外,平行志愿和部分省市考后知分填报的实行对高校生源扁平化形成的叠加影响,提高了录取平均分线差均值在筛选学校时的参考价值。
所以应该以使用录取平均分线差均值筛选学校为主,以位次法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