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病因及诊治进展
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的诊治进展

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的诊治进展郭凌岑剖宫产切口通常选择在子宫下段,产后子宫复旧,切口部位恢复为子宫峡部。
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极为罕见,Fylstr等总结1978~2001年间的文献,仅有18例子报道。
随着剖宫产率提高及阴道B超广泛应用,其发病率为明显增加, 2002~2003年期间,英文文献中有25例报道。
至今在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近100篇,发病率1:1800至1:2216发病相关因素1.可能与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疤痕形成有关2.手术损伤子宫内膜及子宫疤痕处,使子宫内膜间质蜕膜缺乏或缺陷,促进剖宫产疤痕处胚胎种植。
3.受精卵在此着床后发生底蜕膜缺损,滋养细胞直接侵入子宫肌层,使其粘连、植入甚至穿透子宫壁。
临床特点及诊断过去大多数患者被诊断为难免流产或先兆流产或不全流产,甚至宫内早孕而行人流术或清宫术,致术中或术后发生阴道大出血。
近年来,随着阴道超声和彩色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本病能得到早期诊断。
凡遇探宫腔或清宫时发生难以控制大出血或人流术后反复阴道流血,甚至大量流血而清宫又难以清出组织时,应想到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的可能性。
早期诊断依据(1)有剖宫产史;(2)停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3)阴道超声提示子宫增大,子宫腔上1/2空虚,宫颈管内亦无妊娠胚囊,而于子宫峡部前壁原手术疤痕处可见胚囊附着并向浆膜面隆起,局部血流丰富。
少数患者胚囊种植于疤痕内,胚囊与膀胱间子宫肌层极菲薄;(4)妇科检查宫颈形态及长度正常,子宫峡部膨大。
鉴别诊断宫颈妊娠与切口妊娠:前者病变局限于宫颈,宫颈明显增大如球状,宫体及峡部不大,与宫体相连呈葫芦状,宫颈管内可见孕囊或不均匀光团,胎物不超过宫内口,内口关闭。
后者病变位于子宫峡部,局限性膨大,外形呈梭状,子宫内口多开大。
B超诊断依据宫腔空虚,宫颈空虚,妊娠囊位于子宫峡部前壁,周围血管丰富,有部分妊娠囊外无子宫肌层覆盖。
切口妊娠声像图—两种类型:1.孕囊型:子宫正常或稍大,宫腔中上段无孕囊,宫颈内口闭合,子宫峡部尤前壁下段膨隆,内见孕囊,/孕囊位于宫腔下段,与前壁肌层关系密切,/孕囊位于前壁下段肌层内,彩色多普勒示孕囊周边及前壁下段肌层相当于剖宫产伤口处血流信号丰富;2.非均质包块型:子宫不同程度增大,峡部前壁膨隆增大明显,局部见不均匀的混合回声团块,内为低回声夹角有高回声及液暗区,分布杂乱,/或混合回声光团位于宫腔内,与前壁肌层分界不清,混合回声光团位于前壁下段肌层内,彩色多普勒示光团周边血流丰富。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进展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进展摘要:我国是人口大国,剖宫产率也居高不下,且近期我国单独二胎政策的实行,子宫瘢痕妊娠的发生将增加。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指妊娠物种植于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是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
子宫瘢痕妊娠的预防需严格掌握剖宫产的适应证,同时提高临床医师的剖宫产技术,临床医生应重视子宫瘢痕妊娠诊断及处理,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尽量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对于子宫瘢痕妊娠保守治疗以后的再次复发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瘢痕妊娠;剖宫产引言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该病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诊断方面尚无统一标准,误诊率高,临床治疗也尚存争议。
现就其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概述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指妊娠物种植于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是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作为剖宫产远期的一种并发症,属于异位妊娠中的特殊类型。
该病的误诊概率较高,若处理不当会导致子宫破裂、大出血,严重者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所以明确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采取有效的治疗对患者尤为重要。
二、子宫瘢痕妊娠的发生原因与机制子宫瘢痕妊娠形成的直接诱因是剖宫产术后的子宫瘢痕缺损,虽然现在剖宫产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缝线质量也不断提高,术后感染预防也很重视,但子宫切口的愈合仍不满意,剖宫产术中子宫内膜损伤,形成与宫腔相通的微小裂隙或窦道,当再次妊娠时胚胎组织种植于该处即发生子宫瘢痕妊娠,其发病距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最短5个月,最长可达12年。
子宫瘢痕妊娠分为2种类型:(1)Ⅰ型(内生型)为表浅植入型。
该类孕卵绒毛种植于子宫瘢痕部位,但较表浅,孕囊向子宫峡部及宫腔方向生长,妊娠可持续到中期,甚至晚期,但若未早期及时终止妊娠,则可发生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且此时终止妊娠风险极大。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ptoeei r isu cer u stog t ob ea d wt no e i n r. ot eo asl aia ahgn s e n nl ,b t h uh erlt i ed m ta i uy P s np ua vg l s ma a i t e h rl j m n
b e d n h s c mmo y t m,s mei s a c mp n e y a d mi a an T a s a i a l a o n s l e i g i t e mo t o s n s mpo o t me c o a id b b o n l i . r n v g n lut s u d i p r n w t e p i r to f d a n ss Th l r cie c u d la o s ro s h mo r e .P e n n y s o l e o h rma y meh d o ig o i. e map a t o l e d t e i u e rh a r g a c h u d b c i mme itl e mia e n e t e d a n ss o e a e n s a rg a c s ma e tn a d t ame t h s n t d ae y tr n t d o c h i g o i f c s r a c r p e n n y i d .Sa d r r t n a o e b e n f r d h r r e e a h rp s u h a to r x t , d ltt n a d c r t g ,u e i e a tr e n u i me .T e e a e s v r l t e a y ,s c s Meh t ae o e i ai n u et e a o a trn re y e oia in c mb n d d lt t n a d c r t g ,h s r s o y a a o c p n y tr c o . mb l t o i e i ai n u et e y t o c p ,l p r s o ya d h s e t my z o a o a e e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进展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进展摘要】作为妇产科临床罕见的一种异位妊娠,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而表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
迄今临床尚未阐明本病机制,且缺乏可参考的统一标准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误诊率,同时临床治疗方面也争议较多。
本文就此探讨了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进展,希望对临床工作有所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诊治;进展【中图分类号】R71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7-0005-03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出现妊娠物种植的现象,属异位妊娠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同时也是剖宫产术患者术后远期一种并发症。
全球范围内,CSP随着当前剖宫产率持续升高而上升;在国内随着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CSP也时有发生,甚至已被纳入常见病范畴[1]。
本病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临床需要早期明确诊断以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1.CSP发生原因与机制剖宫产术后发生子宫瘢痕缺损是形成CSP的直接诱因,现阶段剖宫产技术虽然已臻于成熟,切口缝线质量也随之提升,且临床普遍重视预防术后感染问题,但产妇子宫切口愈合效果依然难如人意。
加上剖宫产术中损伤子宫内膜,形成窦道或者微小裂隙与宫腔相通,产妇再妊娠状态下胚胎组织一旦于该处种植则导致子宫瘢痕妊娠。
子宫瘢痕妊娠与前次剖宫产之间时间间隔在5个月~12年之间[2~3]。
临床将本病分为如下两种类型:(1)Ⅰ型,即表浅植入型,孕卵绒毛于产妇子宫瘢痕表浅部位种植,孕囊生长方向为宫腔与子宫峡部,妊娠持续时间较长,可达中、晚期,如果临床未及时予以终止妊娠处理,则有可能导致前置胎盘以及胎盘植入,再行终止妊娠具有极大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2)Ⅱ型,即深部植入型,孕卵绒毛在瘢痕部位基层深度植入,并生长向腹腔、膀胱方向,患者可在孕早期出现子宫破裂以及大出血危象。
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生机制及治疗进展

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生机制及治疗进展
139
·综述·
颜杰,袁超燕
(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湖北 恩施州)
摘要:剖宫产瘢痕妊娠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CSP) 是指受精卵着床于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 , 并逐渐侵入子宫肌层及瘢痕纤维组织的 一种异位妊娠,处理不当会致使患者出现子宫破裂、大出血等,甚至切除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目前提倡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但 无统一治疗指南。本文对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生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剖宫产疤痕妊娠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生机制;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619+.6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80.063 本文引用格式:颜杰 , 袁超燕 . 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生机制及治疗进展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80):139,141.
核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可对盆腔结构进行准确 评估,清晰的显示孕囊与瘢痕及邻近器官之间的关系、孕囊植入子 宫肌层的深度、瘢痕处血液灌注情况等 [4],特别对包块型 CSP 诊断 率高。但存在检查时间长、费用较贵等缺点,往往不能对 CSP 进 行早期诊断。 2.3 血 β-HCG 测定
为主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临床上常与影像学诊断方法联合 使用。血 β-HCG 检查对于妊娠的诊断敏感性较高,而特异性较差, 与正常妊娠患者血 β-HCG 数值无显著差异,但可辅助影像学检 查,用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治疗效果的分析,也能对剖宫产瘢痕妊 娠与滋养细胞疾病进行鉴别 [5]。 2.4 宫腹腔镜诊断
0 引言
剖宫产瘢痕妊娠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CSP) 是一种特殊 类型的异位妊娠,为剖宫产严重远期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进行治 疗,或治疗方法不当,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子宫破裂、大出血等, 甚至切除子宫,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随着我国剖宫产率升高, “二胎”政策开放,剖宫产率和剖宫产瘢痕妊娠率逐渐升高。本文 就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病因及诊治

剖 宫 产 术 后 子 宫 瘢 痕 部 位 妊 娠 简 称 剖 宫 产 瘢 痕 部 位 妊 娠 ( sT n s rpenny C P, 指妊 娠物位 于 既往 子宫下 段切 口 c  ̄e c r a c , S ) e Ja a g 是 瘢 痕处 , 围完 全 被 肌 层 和纤 维 组 织 所 包 围的 一 种 极 其 罕 见 而 危 周 险 的 异 位 妊娠 …。 病 早 期 临 床 表 现 无 特 异 性 , 本 易误 诊或 漏诊 , 导 致清官时大出血 , 至子 宫穿孔的发生 , 甚 到妊 娠 中 晚 期 可 发 生 子
术 的增 加 , S 发 生 率 明 显 上 升 。 CP 为提 高 对 本 病 的 认 识 , 文 对其 本 病因、 断及处理作一综述 。 诊 1 病因
目前 C P S 的病 因 尚不 明确 , 能 与 剖 宫 产 术 后 引起 的 子 宫 内 可
血 HC 升 高 , 工 流产 术 中 大 出 血应 考 虑 本 病 可 能 , 断 主 要 靠 G 人 诊
产 史 。 04 , y n 【 2 0 年 Ma mo 等 6 】 的 8 患 者 中4 报告 例 例有 ≥2 的 剖宫 产 次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诊治进展

DOI:10.3868/j. issn.2095 -1558.2016.01.014综述•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诊治进展蓝爱琴【摘要】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一种罕见而危险的异位妊娠[1],如果未及时正确的诊断,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大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子宫切除等,甚至危及生命[2]。
近年来文献报道CSP发生率随剖宫产的增加而逐年上升,该疾病也得到了妇产科医师的高度重视。
现对CSP的临床表现、分型、诊断、治疗进行综述,为妇产科医师更加准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剖宫产术;子宫瘢痕部位妊娠;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C【Abstract】Cesarean scar pregnancy is a rare and dangerous ectopic pregnancy, which couldcause a seris of serious consequences such as hemorrhage,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hysterectomy even death if we could not diagnosed timely. Ifs reported recently that the incidence rate ofCSP is higher as the rise of cesarean section, and more and more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payattention to it. This review will focus o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dignosis andtreatment of CSP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Keywords】Cesarean section; Uterine scar pregnancy; Diagnosis; Therapy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受精卵滋养细胞种植于前次剖宫产切口瘢痕处,被子宫肌纤维及瘢痕纤维组织完全包裹,是一'种罕见而危险的异位妊娠[1],由于妊娠囊周围被子宫肌层及纤维组织包围,瘢痕处的 子宫切口弹性差,肌肉化程度差,切口容易撕裂均 易影响子宫收缩,继续妊娠或行人工流产时易发生 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进展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进展切口瘢痕部位有妊娠囊种植存在,临近包围有纤维瘢痕组织、子宫肌层,属于剖宫产一类远期并发症。
在全部剖宫产并发症中,子宫瘢痕妊娠的发生率在0.5%左右,而在剖宫产后异位妊娠中,子宫瘢痕妊娠的发生率在5%左右。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危险性较高,对母婴安全都会形成严重影响,所以为了最大程度保障产妇安全,必须做好子宫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工作,在准备诊断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治疗。
本文具体就近些年关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论述。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诊断;治疗;进展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属于完全在宫腔外妊娠的一类类型较为特殊的异位妊娠。
当前因为剖宫产率的逐渐升高,宫腔手术实施率的逐渐提升,相应引起子宫瘢痕妊娠的发生率逐渐上升[1]。
子宫瘢痕妊娠包括外生型与内生型两种,后者指的是绒毛在瘢痕缺陷部位植入,生长在膀胱与腹腔中;前者指的是绒毛生长向子宫峡部、子宫颈或者子宫腔内[2]。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与有效的治疗,出现大出血、子宫破裂的风险很高,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
1.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从临床情况来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误诊率较高,宫颈妊娠、妊娠流产是最常被误诊的疾病。
如果诊断错误,妊娠囊不断增长容易引起子宫脾破裂,导致大出血。
但由于子宫瘢痕妊娠缺乏特异性的症状表现,部分患者甚至完全没有症状表现。
总结以往关于子宫瘢痕妊娠诊断的研究,做好这一疾病的早期诊断有以下几点需要重视:1.1体征(1)基本情况:接近50%的患者会有少量无痛性阴道出血,当患者腹腔中有较大量出血时,患者会有贫血征,面色变得苍白、细弱、脉搏增快、血压降低。
体温多不会有异常,休克发生后体温会有轻度下降,腹腔内血液吸收时体温会稍微有上升,不过基本都低于38℃[4]。
(2)妇科检查:妊娠囊未破裂、没有流产的患者,子宫大小大体符合停经月份,如果破裂到腹腔中,阴道后穹窿会变得饱胀,触及有疼痛感,宫颈有较典型的摇摆痛或举痛,子宫有小幅度增大,但质地柔软[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病因及诊治进展
发表时间:2018-08-28T15:04:06.17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作者:杜海珍[导读]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是指孕囊种植于剖宫产后子宫疤痕处的特殊异位妊娠。
杜海珍
天津市河西区妇产科医院天津 300202
摘要: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是指孕囊种植于剖宫产后子宫疤痕处的特殊异位妊娠。
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及我国二孩政策放开,CSP呈上升趋势。
如其未得到及时恰当的诊治,则可能发生大出血、子宫破裂、腹腔妊娠等,导致患者子宫切除,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
关于CSP的治疗尚无明确指南,笔者从CSP的发病率、发病机制、临床分型、诊断与治疗来综述CSP的诊疗现状与进展。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妊娠;病因;诊治
CSP指有剖宫产史孕妇,胚胎着床于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是异位妊娠的一种少见形式。
近年来,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导致剖宫产率上升,CSP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
由于子宫瘢痕部位肌层较薄,具有丰富的结缔组织以及血管,此类妊娠若不及时干预,往往可能导致患者大出血,甚至发生子宫破裂,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CSP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1.病因
CSP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国内多数学者认为,CSP的发生主要与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修复不全、瘢痕裂开、血供缺乏、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子宫血管生长缺陷等有关。
主要是因为瘢痕部位子宫肌层存在与宫腔相通的、微小的裂隙或窦道,受精卵若着床于血运较差的瘢痕部位,滋养叶细胞为满足胚胎生长需要经缺损的子宫内膜面侵入肌层,从而形成肌层内妊娠。
2.发病机制
2.1子宫内膜损伤缺失
剖宫产后局部内膜缺失,无法为受精卵提供营养丰富的“土壤”,当受精卵在瘢痕处种植时,滋养细胞为汲取“养料”势必向肌层侵蚀。
子宫内膜损伤能够启调动机体的损伤修复机制,使得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促进受精卵着床,从而发生CSP。
2.2子宫肌层瘢痕愈合
剖宫产后瘢痕愈合过程中出现微小裂隙,孕囊经过瘢痕处时极易种植于裂隙中;后位子宫更容易发生CSP,因其瘢痕缺陷深度明显大于前位子宫。
3诊断
3.1病史及查体
CSP的患者多数表现为停经后无痛性阴道流血,可见于自然情况下出现阴道淋漓出血或大出血、人工流产术中大量出血不止或药物流产无胚胎组织排出改行清宫术时大出血。
腹痛并不常见,或仅出现轻微腹痛。
如患者出现剧烈腹痛同时伴有大量阴道流血的情况时则预示子宫破裂的可能。
发病早期妇科检查与宫内正常早孕无区别,如有子宫体压痛,可能存在子宫破裂的先兆。
3.2辅助检查
3.2.1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实验室检测HCG高水平通常提示滋养细胞活性较高及妊娠部位的血运丰富,是评价CSP 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对于内生型CSP患者血β-HCG多与相应的停经周数相符合,外生型CSP定期检查血β-HCG可呈异位妊娠表现。
3.2.2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目前最常用及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
经阴道超声能更好地显示宫颈及子宫下段的情况,能更清楚、确切地观察孕囊与切口的位置关系;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更全面、实时地展示病灶与周围结构的空间关系,并测定孕囊周围的血流阻力以及脉冲指数,量化子宫瘢痕处妊娠组织着床部位新生血管的形成情况,在监测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的血流的变化上具有优势[1]。
3.2.3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MRI可多层面和多方位成像,对软组织分辨率高于超声及CT。
MRI检查可清晰显示孕囊位于子宫峡部瘢痕处,无子宫内膜覆盖,其外无完整的子宫肌层,以及包块内异常出血的树状结构。
3.2.4宫腔镜镜检查宫腔镜检查能在直视下确定孕囊着床的部位,在该病的诊断中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4临床分型
传统分型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内生型是指孕囊大部分在子宫和宫颈管,种植于瘢痕处的部分较浅,孕囊和瘢痕及周边肌层少许粘连,但分界清楚;外生型是指孕囊在瘢痕憩室中,有时侵入子宫壁及内膜,植入较深,与周围肌层紧密粘连。
5治疗
CSP治疗的主要原则是及时终止妊娠,防止子宫破裂、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其次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
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孕周、血HCG、孕囊直径、出血量及一般情况等。
5.1药物治疗
对于病情平稳、无腹痛、阴道出血较少的CSP患者,如果孕龄小于6~8周、超声未见胎心,并且妊娠囊与膀胱之间的肌层厚度>2mm,建议选择药物治疗[2]。
(1)甲氨蝶呤(MTX):早期妊娠全身或局部给予MTX治疗的成功率达85%[3],是最为常用的药物治疗。
全身用药一般为单剂量MTX50mg/m2,或隔日1次肌内注射1mg/m2,需用四氢叶酸解救。
局部用药常在阴道超声或腹部超声引导下,局部妊娠囊内注射MTX,剂量为1mg/kg。
(2)米非司酮:是一种孕酮拮抗剂,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使妊娠的绒毛组织及蜕膜组织变性,导致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黄体萎缩,从而使依赖黄体发育的胚胎死亡。
其单纯使用治疗效果不佳,常与MTX联合应用。
5.2手术治疗
选择何种手术方式需综合考虑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生育要求,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5.2.1刮宫术CSP单独行刮宫术:可能导致大出血,原因可能是瘢痕组织无法在胎盘剥离后有效收缩止血,且包含大量增生的血管,刮宫出血的血管暴露在妊娠部位后不能有效止血。
刮宫术只适用于药物治疗或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出血减少、血β-HCG下降至<1000U/L、妊娠物≤3cm、距浆膜≥2mm、彩超血流不丰富者。
5.2.2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UAE治疗适用于阴道大出血需紧急止血和清宫术前预防出血的患者。
主要作用机制是使用明胶海绵颗粒作为栓塞剂,栓塞动脉末梢,能快速止血,栓塞术中同时可行子宫动脉小剂量注射化疗药物MTX促进妊娠滋养细胞的坏死,需1周内结合清宫术或宫腔镜治疗。
5.2.3宫腔镜手术:一般宫腔镜检查需联合清宫术,宫腔镜可以观察孕囊位置及孕囊周围血运情况,针对病灶部位搔刮,可反复镜检观察病灶情况,更安全、更彻底地清除妊娠物,避免子宫穿孔,减少术中出血。
5.2.4子宫切除术:局部病灶切除困难、保守治疗无效、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的患者,可考虑行子宫切除,是作为CSP治疗的最后选择。
参考文献:
[1]翟书梅,徐梅菊,李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瘢痕子宫妊娠的探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1):99-101
[2]胡艳.子宫切口妊娠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0):61-62
[3]习红丽,洪莉.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不同治疗方式及其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5):1291-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