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17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护理分析

示子宫增大 ,孕囊位于原横切 口瘢痕处 ,见胚芽 、胚 教 ,既让患者充分认识到疾病 的严重性 ,防止贻误
囊周 围血流丰富 ,其 中 2例见心血管搏动 ;7例 B 病情 ,又鼓励她们树立战胜疾病 的信心 。对于需切
超表现为子宫前峡部不均质回声 ,其 内及周边见 回 除 子 宫者 ,我 们 对 患 者 及 家 属 进 行 充 分 的心 理 疏
关 键 词 妊 娠 : 剖 宫产 : 护 理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 娠 (cesarean sear 示子宫前 峡部不均质 回声 向外 隆起与肌层分布不
pregnancy。CSP)是孕囊着床于前次剖宫产瘢痕处的 清 ,遂转 人 我 院 。
异位 妊娠 。其 发生 的原 因 主要 是 由于 既 往 的剖 宫产 1.3 治 疗 结果 患 者 入 院后 查 肝 、肾 、凝 血 功 能 均
致 患者 子 宫切 除 …。然 而 ,目前 CSP尚无 统 一 的诊 应 。药流后 l例在抗炎、止血 的基础上 ,于 B超监测
断标 准 及成 熟 的治疗 护 理方 案 。本 文 总结 我 院 4年 下 行 清 宫 术 ,经 阴 道 宫 颈 注 射 MTX,术 后 恢 复 好 ,
内诊治的 17例 CSP病例 ,为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治 宫 腔 刮出物 病 理检 查 回报 部分 坏死 变 性 的绒 毛 、羊
声 增 强 的不规 则 暗 区 ;2例 于外 院行 药 流后 .B超显 导 ,允 许 患 者 表 达 悲伤 情 绪 ,耐 心倾 听 患 者 的 内心
感受 [ 剖。
doi:10.3969 ̄.issn.1006—5725.2010.16.072 作者单位 :570102 海 口市 ,海南 医学 院附属 医院妇产科
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部位妊娠临床分析

灶部位 面积小 , 中出血少等 ; 术 ③子宫切除术 : 适用于胎盘植入 , 子宫
破裂等致命性大 出血 , 失血性休克为抢救患者生命的情况 。
综上所述 , 对于有 剖宫产史并有生 育要求 的妇女 , 可在孕 前采
的高相关 性可能是 内膜创伤 , 止妊 娠后雌激素持 续低水平及 感染 终
[1Knp n JC p ema Vau f3 l ao n n te ma ae n f 5 o ma ,o p r n AB. le o D ut su d i h n gmeto r
sset sem ' sn r e ] e r d 20 ,21)1 1 — 0 2 up c dA hr a s ydo [. R po Me ,0 7 5 (1:0 6 12 . e n m JJ d
中 1次剖宫产 4例 , 2次剖宫产 2 ,剖宫产距发病 时间最短 l , 例 a 最
长 8 ,剖宫产方式均 为子宫下段横切 口。6 中均有停经 史 ,最短 a 例
4 d 最长 2 7 。6例 中有 2例行甲氨蝶呤联合米菲司酮保守治疗 , 0. 5d 3 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 例行子宫下段疤痕病灶 楔形切除术+ 1 子宫修 补术 。病理证实 为剖宫产疤痕妊娠 。
22术 后妊娠情况 . 所有 患者 都至少随访 1 年半 的时间 ,随访妊 娠 善情况明显好于术前闭经的患者 , 差异有显著性 意义(< .5。随访 P O0 )
情况见表 2 。结果 显示官腔粘连不 同程度 患者的妊娠率 都在 4 . .0 0%
左 右 , 组 相 比无 明 显差 异 (> .5。 三 P 00 ) 表 2 宫腔 粘 连不 同 程度 患者 的妊 娠 情 况() n
1 资 料 与 方 法
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广 州 市妇 女儿 童 医疗 中心 妇 产科 ( 1 6 3 5 02 )
【 摘 要 】 目的 探讨剖 宫产疤 痕部位妊娠 的临床特 点、诊 断和 治疗方 法。方 法 回顾 性分析 2 0 0 3年 1月一
1 7例 患者 均有停 经后 阴道流 血 史。8例在
l p oyesbe fh ah d l nT re [ ]. y hct u st o el ya u si uky J m s t t
M e i c Pr e , 2 05, 1 d Prn a t 0 4: 1 9— 9 8 1 3.
[6]吴引伟 ,王建芳 ,李敏 ,等 . 康成人外周血 T淋 巴 健
[].JP da 19 ,10 8 —9 . J e i ̄ 9 7 3 :3 83 3 t [3] Snaot oA,G rac Ps r t 1 nI l at s n g i a ci G, i oi A,e a b o t o .A t — a
in n t n lmu ie t r su y f r t e d f i o ee — a ai a h e n e t d o h e i t n o rf r o ni f e le rn e rn r l au so e i h r l lo y h — r a g sf oma l e fp r e a o d l mp o c o v p b
广
州
医 药
21 年第 4 卷第 2 00 1 期
・
2 ・ 5
2 26.
C y h e t u s t i e l y i da d l n h D8 l mp o ye s b es n h at n in a ut a d t e h s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20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20例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1-08-31T08:54:37.9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0期供稿作者:陈家莲张川利蒲丹郭贝西[导读] 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
陈家莲张川利蒲丹郭贝西(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宜宾 644000)【中图分类号】R71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0015-02【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20例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总结。
结果 20例患者中15例在治疗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5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15例行甲氨蝶呤治疗后在宫腔镜下行清宫术或开腹行病灶清除子宫修补术。
3例行子宫动脉介入加栓塞治疗后在宫腔镜下行清宫术,2例行子宫切除术。
20例均治愈出院。
结论彩色超声检查是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甲氨蝶呤治疗后在宫腔镜下行清宫术或经腹病灶清除子宫修补术治疗效果好,对患者损伤小,能保留生育功能。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妊娠甲氨蝶呤宫腔镜介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
但子宫瘢痕处妊娠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误诊、误治,造成严重后果。
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现将我院收治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共20例,年龄25-41岁,平均33岁。
孕次1-9次,产次1-4次。
剖宫产1次17例,2次3例,剖宫产方式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
本次妊娠距剖宫产时间为10个月-16年,平均6.3年。
1.2临床表现 20例患者均有停经史,停经时间39-76天。
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史,3例因院外诊断先兆流产行清宫术发生大出血急诊转入,2例因院外诊断早孕行药物流产发生大出血急诊转入。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18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18例临床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是由胚胎通过穿透剖宫产切口瘢痕处的微小裂隙着床引起的一种疾病,妊娠物周围完全被肌层和纤维组织所包围,是一种比较罕见而危险的异位妊娠。
有资料显示,前次剖宫产手术伴切口愈合不良是再次妊娠发生子宫切口瘢痕部妊娠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剖宫产率在世界各国不断升高,随着行剖宫产术患者的增多,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已成为剖宫产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
目前对于此病的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滋养细胞经剖宫产瘢痕和子宫内膜间的缝隙侵入子宫肌层生长有关。
由于瘢痕组织局部弹性小,随着妊娠进展,子宫增大,可引起出血、子宫穿孔,甚至破裂、继发感染等。
一些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容易误诊为早孕、先兆流产等,行刮宫术时易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部分患者甚至需要切除子宫才能治愈,从而丧失生育功能。
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18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部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8年9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8例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患者,年龄20~40岁,平均25.5岁;孕1~4次,平均2.5次;产次0~3次,平均1.5次。
所有患者均有停经史,停经36~85 d,平均56.5 d。
所有患者均彩超检查确诊为子宫切口瘢痕部妊娠,其中,停经后仅阴道出血者8例,阴道出血伴下腹疼痛5例,单纯性下腹疼痛4例,1例患者停经后无任何不适。
1.2 诊断方法参考邱玉兰等的相关标准,即根据患者有停经史,伴或不伴阴道出血,停经后有下腹隐痛或胀痛等临床症状,彩超检查可见宫腔及宫颈管内无妊娠囊,子宫峡部前壁(既往瘢痕)处可见孕囊生长发育,孕囊与膀胱壁间的子宫肌层组织可见缺陷即可诊断。
1.3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和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分别选择药物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手术治疗三种方式,并完善相关治疗知情同意书。
17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分析

【 关键词 】剖宫产瘢痕妊娠 ;} 临床表现 ;个体化 治疗 【 中图分类号 】R 7 1 9 . 8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献编号 】I S S N . 2 0 9 5 — 8 2 4 2 . 2 0 1 6 . 1 2 . I 1 0 4 3 . 0 1
1 资料 与方法
1 . 1一股资料 分 析我院收治的 l 7例确诊 C S P患者 的临床资料 。患者 年龄 2 1 岁一 4 3岁 ,平 均 年 龄 3 O . 3 6岁 ± 5 . 0 6岁 。C S P距 上 次剖 宫产时间平均 5 . 1 3  ̄ 3 . 2 7年 。所 有患者 均有剖 宫产史 , 备 注:本研究 中各案例数较少,样本代表性较差。 其 中有 3例有两次或 以上剖 宫产史 ,其余 患者 均为剖宫产一
该病发生 于育龄 期 妇女 ,有 剖宫产 史 。临床 主要表 现 为停经史 、停经后不规则 阴道 流血 ,伴 或不伴有腹 痛。C S P 的临床 表 现 无 特 别性 ,经 阴 道超 声 检 查 诊 断敏 感 度 可 达 8 6 . 4 %『 1 ] ,且检 查简单 、经 济 、无 创伤性 ,可作 为诊 断 的 首选方法 『 2 ] 。对超声不能确诊的病例 ,可用 MR I 明确诊 断。 本研究 即有 2例患者经 MR I 检查诊断为 C S P 。 关于 C S P的 治 疗 ,大 多 数 学 者 较 为 统 一 的 意 见 是 :~ 经确诊 ,应立即住 院治疗 。临床 上对 于 C S P的治疗 , 目前 并没有公认 的可 靠 的治疗方 案 ,具 体治 疗方 案 的制定 主要 根据 临床 病 例 特 点 、医 院条 件 、患 者需 求 等 因素 综 合 考 虑_ 3 ] 。 目前临床 多采 用药 物保 守治疗 ,药物联 合清 宫 ,手 术治疗 ,子宫动脉栓塞术等 。 本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上 述 几 种 治 疗 方 式 均 可 于 一 定 程 度 内取得相应效果 ,但患者 的转 归 情况 以及对 再次 妊娠 的影 响可能存在 一定 差 异 ,且各 有利 弊。总之 ,尚无 一 种治 疗 通用的方法 ,应采用个性化治疗 。至 于 C S P的个 体化治 疗 , 由于临床病例数 仍有 限 ,有 待于进 一步 积累 资料 以探讨 最 佳的治疗方案 。
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分析

【 摘要 】 目的: 探讨剖宫产子宫切 口瘢痕部位妊娠(eaensa rg ac,S ) csra crpe nnyCP的早期正确诊 断和适当的治疗措施。 方法: 顾性分析从 回
2 0 年1 月至2 1 年1 月间收治的1 04 2 01 2 1例临床资料, 包括患者的发病年龄 , 孕产次, 发病至剖宫产手术的间隔时间, 孕龄 . 首发症状. 诊断过程, 辅 助检查, 治疗方法, 经过及结局。 结果 : 11例患者 中9 例给 予氯 甲蝶呤( T 局部+全身注射后在超声引导下行清官术, 例患者恢复良好 , M X) 8 治愈后 出院, 例药物治疗失败 出血较 多, 1 给予U E A 治疗后行清 官术, 治疗成功; 倒因在外院行人工流产 术后阴道大 出血 , 2 情况危急, 急诊切除子宫。 结论 : 剖宫产 子 宫切 口癜痕 妊娠 较少 见 . 临床 易误 诊 . 对有 剖 官产 史 的患者 应 结 合妇产 科 检查 及 辅助 检 查 以早 期诊 断 , 择适 当的 治疗 可提 高 治疗 成功 率 。 选 【 键词 】 剖宫产 ; 宫切 0; 关 子 壤痕 妊娠 ; 早期诊 断
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部位妊娠 ( s ) c P 见于生育年龄有剖宫产史的妇 女 , 种 剖 宫 产的 远 期 并 发症 , P发 生率 是 异 位妊 娠 中罕 见 类型 , 是一 CS
F rr 等… u ki 报道 的俾 发生 率在 当地人 群为 110妊娠 , w等[ c :80 s e 2 1 总结6 年病
剖宫 产子宫切 口瘢 痕部位 妊娠( S ) 因 目前 尚不明确 , 学者 C P的原 多数 认 为可能 的发 病机制 是在子 宫 内膜与 肌 层之 间存在 一个 可供 入侵 的微 管
通道 j , 受精卵着床并种植于存在内膜缺损的子宫切 口瘢痕处, 导致底蜕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15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15例临床分析目的:分析研究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的临床诊治体会。
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的病人一共有15例,对15例病人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文一共有15例,其中7例采取药物治疗,当中治愈6例,占总体的85.71%,无效1例,占总体的14.29%,转为局部病灶切除手术治疗。
另外,5例病人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
3例病人进入医院以后直接采取腹腔镜切除术和子宫修补手术。
本文没有1例采取子宫切除手术的病人,所有病人全部治愈出院。
出院以后1-3个月回到我院复查,没有1例明显并发症。
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主要采取B超联合人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行诊断,在确定诊断以后根据病情的实际情况,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者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
标签: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剖宫产;术后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treating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Methods:Choosed 15 cases of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patients from Agu.2012 to Jan. 2014 to analyze. Results:There were 7 cases treated with medicine and 6 cases among these cured (85.71%),and there were 1 cases invalid (14.29%). There were 5 cases treated with 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 And there was no one hysterectomy. Conclusion:We diagnose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with B-ultrasonic wave combined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and then choose fitable methods such as medicine or operation.Key words:cesarean scar pregnancy,cesarean section,operation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是剖宫产手术以后常见的并发症,其指的是胚胎或者孕囊着床在子宫切口瘢痕部位而出现一种少见异位妊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1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部位妊娠(CSP)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17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7例CSP均经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TVS)确诊。
病情较轻9例行全身药物治疗及清宫术,病情较重8例行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清宫术。
结论TVS诊断CSP简单可靠;治疗应个体化;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清宫术治疗较重症CSP安全有效。
标签:切口妊娠;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介入栓塞术;清宫术
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妊娠着床于前次剖宫产疤痕处,是剖宫产术后的中远期并发症之一。
本文将我院收治的17例CSP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更好指导临床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妇科收治的剖宫产切口疤痕部位妊娠患者17例。
年龄23~42岁,平均3
2.8岁;妊娠2~12次,平均5.0次;3例有2次剖宫产史,其余14例为1次剖宫产史,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末次剖宫产距离本次妊娠时间为9月~10年。
停经时间为37~90d。
17例均有停经史;7例出现少量阴道不规则流血,其中2例伴有下腹痛。
1.2诊断17例患者均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阴道(TVS)检查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β-HCG值。
诊断标准[1]:宫腔及子宫颈管内未见妊娠囊;妊娠囊位于子宫前壁峡部,超声下可见原始心管搏动或者仅见混合性回声包块;膀胱壁与妊娠囊之间缺少正常肌层。
1.3治疗根据孕周、血β-HCG、TVS血流和包块大小、以及子宫肌层下段厚度采用药物治疗联合清宫术或介入栓塞术联合清宫术。
2 结果
2.1 CSP诊断子宫下段剖宫产疤痕处可见不均质包块或者孕囊回声,最大径线10~52mm,包块边缘子宫前壁肌层厚度为 1.2~4mm;术前血β-HCG为1759.02~215169.41mIu/ml,治疗后7d后血β-HCG为22
3.01~314
4.04 U|L。
2.2 CSP治疗17例患者中病情较轻9例行药物治疗联合清宫术,口服米非司酮25mg,2次/d,共3d,第4d口服米索前列腺醇3片,备好介入后行清宫术,出血量为100~300ml,其中3例患者7d后行2次清宫术。
8例病情较重患者行介入栓塞术联合清宫术,双侧子宫动脉分别注入甲氨蝶呤各25mg再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血管,术后辅助口服米非司酮25mg,2次/d,共3d,第4d行清宫术;术中出血量为50~800ml,2例患者7d后行2次清宫术。
两组患者均在阴道超声监护下行清宫。
术后根据血β-HCG下降情况辅助中药杀胚。
2.3隨访与转归所有患者术后7d复查血β-HCG较术前均明显下降。
随访血β-HCG至正常时间为1~7w,均恢复正常月经。
3 讨论
CSP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
目前发病机制不明确,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①子宫切口处存在显微镜水平的裂隙,允许妊娠囊种植其内,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甚至穿透子宫壁。
②剖宫产切口处血供不足,导致疤痕修复不全,疤痕处有较宽大裂隙。
③子宫内膜炎,子宫蜕膜发育不良,受精卵着床后可能因血供不良,绒毛部分伸展到子宫下段切口疤痕甚至宫颈部位。
④多次宫腔操作史,局部子宫内膜或肌层的损伤、感染机会增加,因此也不排除子宫切口部位某些慢性炎症因子可能对受精卵产生趋化作用,使其在此着床[2]。
患者有剖宫产史,停经史,伴或不伴阴道流血,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
TVS检查是目前最常用最基本的诊断方法,据报道[3]其诊断敏感性达84.6%,尤其是TVS检查可以了解妊娠囊位置、大小、疤痕部位肌层厚度以及血流情况,但需要与宫颈妊娠、不全流产、子宫动静脉瘘、子宫切口血肿等鉴别。
目前无统一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重要措施。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是最近兴起的一种治疗措施,子宫动脉栓塞后阻塞子宫主要血供可减少清宫术中的出血,MTX经子宫动脉输注后可使子宫内血药浓度极高,杀死胚胎能力增强,而应用明胶海绵颗粒做为栓塞后子宫动脉能再通从而保留生育功能,并且明显缩短治疗时间等优点而被推广。
本组17例患者,根据孕周、TVS 血流和包块大小、以及子宫肌层下段厚度采用药物治疗联合清宫术或介入栓塞术联合清宫术。
两组患者均比较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良好结局,由于选择治疗方法有倾向性所以两组病例无可比性。
却足以说明CSP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降低风险。
也证实个性化治疗很重要,一方面保证患者安全,另一方面避免了不必要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临床上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从而降低CSP发生率。
对于疤痕子宫的早孕患者应常规行超声检查,尤其注意孕囊与子宫疤痕的关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CSP,是改善愈后的重要措施。
目前尚无一种治疗通用的方法能保证子宫的完整性及绝对安全,应采用个性化治疗。
介入途径子宫动脉输注MTX+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较重症CSP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Godin PA,Bassil S,Donnez J.An ectopic pregnancy developing in a previous caesarean section scar.Fertil Steril,1997,67:398-400.
[2]Rotas MA,Haberman S,Levgur M.Cesarean scar ectopic pregnancies:etiology,diagnosis,and management [J].Obstet Gynecol,2006,107(6):1373-1381.
[3]施华芳,皮丕湘.经腔内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88):2691-2691. 编辑/安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