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古镇大全

重庆古镇大全
重庆古镇大全

重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重庆共有18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1、渝北龙兴镇

龙兴古镇历史悠久,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明建文帝曾在此地古庙中避难,故称为“龙兴场”。清嘉庆年间(约公元1796—1820年)建“禹王庙”,商业逐渐繁荣。龙兴古镇是一个中小型创业基地镇。

保存完好的已更名为“华夏宗祠”的贺氏祠堂,这里现在是西南地区唯一一个以姓氏文化为主题的大祠堂,龙兴古镇兴起于帝王避难,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宗教文化。再加上自身独特码头文化、巴渝文化,以及“湖广填四川”带来的移民文化,商肆贸易形成的“旱码头”文化,多种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龙兴古镇老街、大院、祠堂、寺庙、古寨、田园为主要形态的八大群体序列、七十余处文化遗址。

龙兴古镇在码头文化、移民文化,商贸文化、宗教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融下,形成了古镇老街、大院、祠堂、寺庙、古寨、田园为主要形态的八大群体序列,保存完好的华夏宗祠,是西南地区唯一一个以姓氏文化为主题的大祠堂。

2、九龙坡走马镇

走马古镇西临璧山、南接江津,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在全国,同时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曲艺之乡”三块“国字号”招牌的街镇实属罕见。明清时期是成渝路上的必经之地和重要驿站,留下了“识相不识相,难过走马岗”的民谚。

3、北碚区偏岩镇(现金刀峡镇)

偏岩古镇始建于康熙十年(1655年),在清代称“接龙场”,是重庆通往华莹古道上的一座工商古镇,该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据点之一,被誉为“革命红镇”。

要贡献。

是"小桥、流水、人家"诗情的真实再现。一条小溪三面围镇而流,数十棵百年老树伸出绿色巨伞半掩其中,场镇新旧建筑截然分开,各呈特色,依然历史的画卷,是重庆市美术专业、摄影专业院校的写生基地。

4、巴南区丰盛镇

为古代巴县“旱码头”之首,素有“长江第一旱码头”之称,是商贸、田园景观型古镇,是巴南区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其独特的巴渝古商业文化气息充蕴于古街古巷之间,结合历史上“九龟寻母”自然山水格局的城镇建设,体现了典型的巴渝传统人居环境营建思想。丰盛是著名的“长寿镇”。丰盛镇70岁以上老人1500余人,均超过“长寿之乡”和老年型国际标准。

5 、江津区中山镇

中山古镇:有西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商业老街,是地球同纬度地区唯一幸存的原始常绿乔木阔叶林和针叶林混生带,古镇融于渝川黔生态旅游金三角,系大娄山余脉,境内有国家级大圆洞森林公园,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面山的北大门。

中山古镇俗称三合场,又名龙洞场,建筑靠水而建,曾是繁华的水码头,为渝、川、黔三区的商品集散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即在这里劳动生息,创造出“先巴文化”。中山古镇已成为重庆十大旅游精品工程渝南精品线的重要景区,彰显渝川黔生态旅游“金三角”核心门户的魅力。

6 、江津白沙古镇

抗战时期作为战时首都重庆的后方,成为战时三大文化区之一。

白沙镇是万里长江上游的国家级第一深水良港,素有“天府名镇”、“川东文化重镇”之美称和“小香港”之盛誉。古镇面积约14公顷,老街长2.5公里,拥有聚奎书院等重点历史建筑群和大量抗战遗址,是规模最大的古镇。

7 、江津塘河古镇

塘河古镇作为渝、川、黔交通要冲和物资集散地,多处建筑表现为徽派风格。文物古迹众多”:镇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闻名全国的32111钻井队英雄纪念馆。

现存明清古建筑群近4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塘河古街区、石龙门庄园、廷重祠三大片区。古镇面积约2.8公顷,老街长600米,有王爷庙、清王宫等文物建筑,是川东地区典型的汉民聚居场。

8、酉阳县龙潭镇

土地肥沃,山水秀美,素有“渔米之乡”之美喻。有赵世炎故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仁故居、万寿宫、典型传统民居,2001年国庆李鹏委员长视察龙潭,兴然题写“武陵山青酉水长,烈士英明放光芒”存于赵世炎故居。

9、荣昌区路孔镇

路孔古镇始建于宋朝时期;保存完好的古寨堡内有古色古香的明清老街,尔雅书院、湖广会馆、赵氏宗祠、大夫第等珍贵的明清徽派建筑如繁星璀璨;

路孔古镇在明清时期就被誉为“翰墨之乡”和“武术之乡”;《玉观音》、《谍战》、《兄弟兄弟》、《填四川》等电视剧也以此作为外景地。

路孔古镇以它传统的建筑格局、秀美的自然景观、丰厚的人文资源、淳朴的民风民俗,跻身于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旅游文化名镇行列,也是重庆唯一荣获此殊荣的古镇。

10 、铜梁区安居镇

安居古镇始建于隋朝,原名赤水县,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重庆市北部重要的口岸城镇,历来帆樯蚁聚、商贾云集、贸易繁荣,而且是兵家取道涪江的要塞和屯兵扎寨的住所,自古便有“安居依山为城,负龙门,控铁马,仰接遂普,俯瞰巴渝,涪江历千里而入境,与篼溪、琼江、乌木溪水会于城下,绕城三匝陷为深潭”之句。安居镇获评“2014中国最具文化魅力古城”,安居古镇:古镇素有“九宫十八庙”之称,自称“中华第一龙,古镇安居,龙的故乡”,“何日君再来,一个记得住乡愁的地方,中国第四大古城”。

11 永川区松溉镇

其独特的山水和城镇的构成关系,形成"一品古镇,十里老街,百年风云,千载文脉,万里长江"的人居环境特色。

松溉古镇作为“长江入渝第一古镇”,将当地群众俗称的‘老官庙’,刘春平说,松溉古镇古建筑保存较好,以明清建筑为主,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祠堂和庙宇,有“九宫十八庙”之称,堪称“祠堂博物馆”,赛龙舟、龙灯、腰鼓、钱枪等民俗表演也别具特色。

松溉古镇作为“长江入渝第一古镇”,保存了大量明清古建筑,其中祠堂极具特色,被誉为“祠堂博物馆”。

12 綦江区东溪古镇

素有“川东第一山水古镇”的美誉。“渝南第一山水古镇”的美誉

东溪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汉墓群、西南最古老的邮局——麻乡约民信局;彰显古镇文化源远流长。

东溪是綦江农民版画的发源地,源于民间古老的木刻板印年画“财神”等,始于宋,具有一千多年历史。

东溪古镇:,素有“渝南第一山水古镇”的美誉,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重庆十大名镇”之一。是一处富有“小桥流水人家”韵味的千年古镇。

13巫溪县宁厂镇

宁厂古镇是三峡地区古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和摇篮,堪称世界的"上古盐都"和世界手工作坊的"鼻祖"。吊脚楼、过街楼等古建筑和民居沿后溪河蜿蜒延伸3.5km,俗称“七里半边街”。

而正德三年(1508)爆发在这里的盐场灶夫鄢本恕、廖慧起义,历时5年,义军达10万,席卷西南地区六省市,比欧洲最早的工人起义早100多年,更应是世界工人运动之源流。

宁厂古镇有4000多年的制盐史,唐尧时期就是极盛一时的巫咸国本土和首会所在地。

是我国历史上的早期制盐地,也是巫巴文化的孕育地。有"巫咸古国,上古盐都" “上古盐都,巫巴故乡”之谓,其历史文化与生态文化得天独厚,有三峡生态明珠及巫巴文化故乡的美誉。

14 合川区涞滩镇

涞滩镇因其文物古迹丰富、历史文化价值极高、巴渝文化特色浓厚、历史风貌保存完整,2006年5月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镇内二佛寺中现存全国最大的禅宗石刻摩岩造像群(宋代石刻艺术瑰宝),摩崖石刻造像是国内罕见的佛教禅宗造像集聚点,其中主佛像释迦牟尼佛(即二佛)通高12.5米,不仅为全寺造像之冠,而且也是国内著名的大佛之一。

素有“千年魅力古镇、巴渝禅宗宝地”之美誉。

涞滩古镇:建镇于宋代,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古镇之一、首批“中国最美的村镇”。佛教名刹二佛寺,寺内有摩岩造像1700余尊,是全国最

大最完整的禅宗石刻造像群。

15 石柱县西沱镇

场镇是长江上唯一一个全程垂直于等高线布局的场镇,有石梯千步,号称"云梯式场镇",专家称之为“万里长江第一街”。

西沱古镇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清朝乾隆时期,这里就是“水陆贸易、烟火繁盛、俨然一沼邑”。从古至今,这里就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深水良港,现在已成为黄水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旅游门户。

古镇中还有至今保护完好的汉砖和罕见的第三冰川世纪巨大的古树化石群。

西沱古镇:古为"巴州之西界",有"一脚踏三县"的称誉。这里就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深水良港,现在已成为黄水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旅游门户。2015年12月,西沱古镇入选长江三峡30个最佳旅游新景观之一

16 潼南区双江古镇

中国革命早期创始人之一杨闇公烈士的故乡。巴蜀古邑双江,一部明清民居史书;红色故里双江,一部红色史书。

有着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令人最向往的中国美丽特色镇、西部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明居、重庆市十大精品旅游工程、重庆市红色旅游标志性景点、国家级重点中心镇和重庆市最佳绿化城镇、2012重庆最美古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等众多荣誉,而且还是中国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及中国革命先驱杨闇公的故乡,典型的巴蜀古镇风韵

17 开州区温泉镇

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温泉镇(原名温汤井、温汤镇),曾是川东四大盐场之一——温汤井盐场所在地。

开州的一座盐埠古镇,露天古温泉,是秦巴古道的发源地;

可能是中国最早成名的温泉,悠悠的东里河带着滚烫的温泉水流向远方,似乎在诉说着古盐场曾经和今日的繁华。《汉书·地理志》记载,早在西汉时,温泉盐卤已被开发利用。

(旧时,在重庆开县温泉镇的元宵夜,河东与河西赛骂习俗,成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民俗文化中的一大特色。温泉赛骂习俗,从一个侧面看,是广大劳苦大众表达心中不满,向权贵进行斗争的一种手段。同时也反映了开县本地民风淳朴、开县人胸襟坦荡的品格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俗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创新。不知什么时候,“温泉赛骂”习俗演变为“斗亮”了。一到元霄之夜,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把事先买好的蜡烛(或鱼烛)安放在栏杆上、阶沿上、阳台上、花坛上或桌子、椅子上,时间一到,鞭炮齐鸣,烟火竞发,所有蜡烛一齐点燃。顿时,万盏烛光把夜空照亮得如同白昼,照明了街道,映红了清江,大人小孩拥到街上,互道“恭喜发财”、“拜年拜年”,表达了人们和谐友好、吉祥如意的祝愿。这与当年的两岸“赛骂”又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了。)

开州温泉古镇是秦巴古道的发源地,其温汤井盐场曾是川东四大盐场之一,元宵夜晚的“赛骂”、“斗亮”习俗,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民俗文化特色。反应了开州民风淳朴、胸襟坦荡的品格,格外生动有趣。

18 黔江区濯水古镇

古镇风雨桥据说是“亚洲最长的廊桥”,有“亚洲第一”之称,雄踞阿蓬江上,其土家风格、唐式建筑、明清风范的组合,活似一座廊桥博物馆,加上唐音、巴风、楚雨的文化点缀,为古镇平添了诸多意味。2014年荣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土家吊脚楼群是现存最为完整的建筑是古镇靠河沿建的民居。

承载着巴文化、土家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同时码头文化、商贾文化、场镇文化相互交织。传承与创新。错过丽江,遇见濯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