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口的变化练习题

最新人口的变化练习题
最新人口的变化练习题

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 .亚洲与欧洲

B .非洲与欧洲

C .欧洲与拉丁美洲

D .亚洲与大洋洲

右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回答2、3题。

2.四国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和德国人口死亡率、出生率相似的国家应该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

A .人口死亡率与发达国家基本持平

B .人口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得多

C .人口出生率比发达国家低

D .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发达国家低

5、广东、北京等省市1990年7月1日以来人口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

A.医疗卫生条件好,人口死亡率高()

B.生活水平高,人口出生率高

C.经济发展快,国内人口大量迁入务工、经商

D.坚持对外开放,外籍工人数量增多

6、有关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B.低年龄组人口比重下降

C.农村人口比重上升

D.男性人口比重上升

右图表示0-14岁、15 -64 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

的比重,读后回答7- 9题。

7.图中③比①国家0-14 岁人口比重()

A 约高8%

B 约低6%

C 约高1%

D 约低1%

8.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②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计划生育

B .鼓励生育

C .采取移民政策

D .鼓励人员出国

10、若某城市人口出生率1.02%,死亡率0.62%,自然增长率是0.4%,

其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以上都不是

11.下列人口的流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大学生暑假返回家乡B.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

C .大学生分配在外地工作

D .农民利用农闲进城打工 12.下列各组国家中,都属于典型移民国家的是( ) A .美国、德国 B .南非、埃及 C .日本、澳大利亚 D .加拿大、新西兰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13~14题。

13.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14.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 或≥65岁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 )

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

D.2004年以后 读右图人口增长统计图,回答15~17题。 15.图中Ⅰ对应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16.目前欧洲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类同于 ( ) A.Ⅰ B.Ⅱ C.Ⅲ D.Ⅳ

17.对图中人口增长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Ⅰ

B.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Ⅱ

C.最适宜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Ⅲ

D.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Ⅳ

读台湾省人口金字塔图,完成18~19题。

18.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 ( )

A.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

B.人口出生率不断上升

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

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19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速度快

B.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C.就业压力太大

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20.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 )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

人口迁出地区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A.①③⑤ B.①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

下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关于甲、乙两国人口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世纪中期甲国人口急剧减少

B.20世纪初期乙国人口增长最快

C.20世纪末期乙国人口增长过于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

D.20世纪末期甲国老年人口比率高于乙国

22.关于甲、乙两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地区分布及影响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20世纪末期甲国人口增长过快,人均粮食及资源占有量明显减小

B.乙国人口增长过快,是因为经济发展迅速

C.在欧洲发达国家中人口增长出现了与乙国相似的情况

D.20世纪末期甲国人口增长过于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18~20岁是高考适龄人口,从2000年至2008

年,全国高考适龄人口持续增加,2009年是我国高考

的转折年。下面为2000年和2009年广东省和山东省

10岁至20岁的人口金字塔图。据图回答23~241题。

23.下列有关广东和山东两省高考适龄人口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广东省2000年的高考适龄人口总数小于山东省

2000年的高考适龄人口总数

B.2000年与2009年相比,山东省高考适龄人口下降

最多的是19岁的高考适龄人口

C.与2009年相比,2013年广东省高考适龄人口总

数将出现大幅度下降

D.2009年以后的几年内山东省高考适龄人口数递减速度将快于广东省

24.近年来,广东户籍人口中山东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山东农村剩余劳动力多B.山东自然资源短缺

C.山东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 D.山东生态移民较多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回答25~26题。

25.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

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低-高-低”型B.乙地一定位于发展中国家

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 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其目的是获取数据,为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结合中国2010年~2050年人口老龄化预测图,回答27~28题。

27.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现在人口普查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我国( )

A.人口分布空间不平衡B.国内人口迁移和流动规模大

C.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D.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

28.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数量大、高龄趋势明显

B.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亿,占总人口的11%

C.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

D.人口老龄化将减小对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压力

右下图中人口迁移差额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比例,正值为

迁入,负值为迁出。读图回答29 -31题:

29.如果图中a、b、c、d表示不同的国家,则最可能的分别是()

A.美国、日本、丹麦、加拿大B.中国、埃及、巴西、新西兰

C.沙特、加拿大、德国、埃塞俄比亚D.印度、尼日利亚、南非、英国

30.如果图中各点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规律,则反映美国东北部的最可能是

A.a B.b C.c D.e

31.图中5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A.a、c B.b、d C.c、d D.a、e

3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C.资源状况

D.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33.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整个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越大

B.目前,世界人口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C.照目前情况发展下去,未来地球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

D.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可作为调控世界人口增长的重要参考依据

读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

回答34-36小题。

34.AB地区所在的地形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太行山脉

35.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

A .凌汛

B .水土流失

C .森林面积减少

D .泥石流频发 36.本区北部人口合理承载力低的原因是

A .人口增长率低

B .处于自然带的过渡地带

C .人口死亡率高

D .自然环境生产力较大 37.右图所示,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 .属国际人口迁移 B .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 .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 .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38.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收入差距

B .家庭婚姻

C .工程建设

D .文化教育 39.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 .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 .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 .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 .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二、综合题

40、读下列表格中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1) 将表格中未完成的数据完成

(2) 表格中属于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属于现代型增长模式的是 (3) 表格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

41、下图是我国沙漠、沙地的分布,以及内蒙古某县20世纪的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资料,请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的沙漠主要分布在新疆和 两省区,在 季最容易发生扬尘、扬沙乃至沙尘暴。 (2)3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该县的人口、耕地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之间有什么联系?

42.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5分) 材料1: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 材料2: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 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单元测评(一)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测试内容①人口的数量变化;②人口的空间变化;③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60分) 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1~2题。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①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④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答案 B 2.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①国家政策②自然环境③社会福利④文化观念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有:社会福利高,不需要担

心养老问题;人口素质高,生育观念变化。 答案 C 2012年7月11日是第23个“世界人口日”。读图,完成3~4题。 3.若图中大圆代表中国某一省区,A和B分别为该省区的某两部分,且A到B的方向为该省的人口迁移方向,目前影响本省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与B地代表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经济因素,农村B.自然因素,城市 C.社会政治因素,矿区D.经济因素,城市 解析从A迁到B,表明B为城市,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 答案 D 4.若图中大圆代表地球的一部分,A和B分别为某两个区域,且A 到B的方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国际人口迁移方向,B到A的方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方向,则A、B代表的大洲可能是() A.大洋洲、北美洲B.北美洲、亚洲 C.欧洲、拉丁美洲D.欧洲、大洋洲 解析二战前人口由欧洲迁到拉丁美洲;二战后人口由拉丁美洲迁往欧洲。

答案 C 2005年1月6日凌晨,我国内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达到13亿。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 B.7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上升 C.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死亡率下降 D.我国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解析首先要看懂我国人口每增加1亿所用时间图,然后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答案 C 6.人口应与地理环境和谐发展,我国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结构年轻化 C.人口性别比例失调D.劳动力缺乏 解析我国人口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对环境的压力过大;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 答案 A 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高低。三者的相互关

(完整版)人口的数量变化测试题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 1.读“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公元1770~1905年 B.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50年以后 C.世界人口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 D.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自然条件的优劣 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 率,回答2~4题。 2.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 高低”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为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4.能代表目前非洲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2006年年末广东、广西、新疆、湖南四省区的人口资料,完成5~6题。 省(区) 广东广西新疆湖南 出生率11.78‰14.44‰15.79‰11.90‰ 死亡率 4.49‰ 6.10‰ 5.03‰ 6.75‰ 0-14岁20.5% 22.64% 23.5% 18.70% 15-64岁72.1% 68.21% 70% 72.03% 65岁及以上人口7.4% 9.15% 6.55% 9.27%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省区是 A.广西B.广东C.新疆D.湖南 6.广东省65岁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较小的原因是 A.教育水平高 B.气候条件好 C.迁入人口多 D.经济水平高 年份出生率( ‰) 死亡率( ‰) 年份出生率( ‰) 死亡率( ‰) 1953 37 14 1990 21.06 6.67 1964 30.68 11.5 2000 14.03 6.45 1982 22.28 6.60 2010 11.90 7.11 7.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考试测试卷【解析】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下图是人口增长模式简略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三题。 1.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取决于() A.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D.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A.国际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 C.由城市到农村 D.由城市到城市 读“10万年以来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图”,完成以下两题。 3.20世纪以来是人口增长的快速期,导致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A.自然条件有所改善 B.生产力的发展 C.发展中国家政治上的独立 D.医疗卫生条件提高,死亡率下降 4.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资料图”,回答下题。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我国人口增加7 390万人,比1990~2000年减少了约5 600万人,年均增长率降低了0.5个百分点,说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低—低—低模式 D.低—高—低模式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简称“单独两孩”),回答下列两题。 5.出台“单独两孩”政策的意义,有利于() ①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①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①减轻国家负担①放弃计划生育政策①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A. 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 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计算出我国热带、中亚热带、北温带和青藏地区的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最新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

第1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题A(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 读人口构成比重图回答1-2题。 1.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 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23% C.13% D.60% 2.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 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 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3.人口迁移对环境往往造成() 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③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④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 )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A.①③⑤ B.①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 根据我国2005年人口构成表,相关专家认为中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 利”期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 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据此回答5-6题。 5.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 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低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城市化速度快 6.不符合我国的人口结构特点的是 A.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B.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 C.从人口性别结构看,男女比重失衡,存在一定社会隐患 D.城乡人口比重基本持平,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下图为“M、N两国一定时期内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据图回答7-8题。 7.M、N两国分别属于

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口的空间变化》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第一章是人文地理的开篇,让学生从潜意识里明白从现在开始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和人有关的地理,也是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的过渡。 明确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减和人口的 迁出或者迁入,在此基础上理解并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和人口迁移的类型(按照人口迁移是否跨越了国界划分)。而后,又从二个方面诠释了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知道要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就必须关注人口问题。并使学生能根据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本节提到的人口迁移一方面是人口增长的发展和深入,另一 方面,它又促进了城市的推进,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

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自然地理基本有所了解,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感性的认 识和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对于人文地理还没有接触。 【课标要求】 1. 结合资料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3. 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理解人口迁移的基本内涵,掌握人口迁移的类型,了解人口迁移的意义。

2.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了解除了这两个主要方面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战争、宗教、生态环境变化等。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分析讨论法。 2. 探究活动,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3. 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和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教学重点】 1、运用案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题教学内容

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 题

高一地理阶段性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在城市人口资料绘制的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2题。 1.2010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 A.3% B.6% C.6.2% D.3.2% 2.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青壮年养育子女的负担逐渐加重 B.生育率逐渐增加 C.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 D.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成立经济特区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读“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完成3~5题。 3.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 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 ) ①吉林、安徽②广西、湖南 ③湖南、贵州④江西、福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4.深圳户籍人口中,来自四川的人较多的主要 原因是( ) ①四川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②②四川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 ③政府安排外迁入人口多 ④④生态移民较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 ①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②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缩小地区经济差异 ③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④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由2009年的67亿上升到70亿。结合下图分析回答6~7题。 6.全球人口在2年间将增加3亿人,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 A.东半球各国 B.西半球各国 C.欠发达地区 D.发达地区 7.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大的国家是( ) A.中国、日本 B.科威特、德国 C.尼日利亚、墨西哥 D.埃及、印度尼西亚图甲为“某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示意图”,图乙是“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该国人口的年龄构成大体与乙图的________相似( ) A.①B.②C.③D.④ 9.根据甲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趋势,判断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鼓励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 C.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D.减少劳务输出人员的数量 下图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量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读图分析回答10~12题。10.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 A.A、C B.B、D C.C、D D.A、D 11.如果A、B、C、D各代表一个国家,则分别对应下面四组国家 中最可能的是( ) 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 B.美国、德国、阿根廷、埃及 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 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

高中地理 1.1《人口的数量变化》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

1.1《人口的数量变化》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如果a、b、c分别代表三个国家,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a──德国 B.b──肯尼亚 C.c──印度 D.b──日本 2.造成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是()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国家强制性的政策③医疗卫生水平落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由图中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数值可判断,a属于“高─高─低”模式,目前存在于少数发展中国家;b属于“高─低─高”模式,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这种模式;c属于“低─低─低”模式,分布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与少数发展中国家。c的低自然增长率是因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生育观念转变,导致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慢。 答案:1.B 2.C 读中国的人口红利图,回答3~5题。 3.我国人口红利最大的是() A.1958年 B.1994年 C.2012年 D.2021年 4.关于人口红利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重社会负担 B.促进经济增长 C.加速城市化进程 D.拉动消费5.1976年以后,我国的少儿抚养比逐渐降低,最主要的原因是() A.经济迅速发展 B.医疗条件改善 C.计划生育实行 D.人们观念更新解析:第3题,2012年劳动人口比例将达到最大值,即我国人口红利最大。第4题,人口红利期少儿和老龄人口少,社会负担会减轻。第5题,我国在1976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出生率逐渐降低,使得少儿扶养比逐渐降低。 答案:3.C 4.A 5.C 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于2011年4月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读2000年以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用每百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正常的人口性别比为102到107)变动情况图。据此回答6~7题。

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

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 读人口构成比重图回答1-2题。 1.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 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23% C.13% D.60% 2.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3.人口迁移对环境往往造成() 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③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④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 )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A.①③⑤ B.①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 根据我国2005年人口构成表,相关专家认为中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期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据此回答5-6题。 5.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 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低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城市化速度快 6.不符合我国的人口结构特点的是 A.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 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B.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 特点 C.从人口性别结构看,男女比重失衡,存在一定社会隐患 D.城乡人口比重基本持平,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下图为“M、N两国一定时期内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据图回答7-8题。 7.M、N两国分别属于

(完整版)人口的变化 练习题

. 人口的变化对点练习 (2017?海南卷)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右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美国 C. 印度 D.俄罗斯 2.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 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2017?江苏卷)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 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图1为“省际间红包 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A.京→冀B.闽→川 C.桂→黔D.粤→湘 4.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A.要素综合性B.环境复杂性 C.空间邻近性D.条件相似性 (2017?江苏卷)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 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5~6题。 5.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6.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2014·上海卷)我国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对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7.从人口迁移类型看,下列情况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A. 三峡库区居民外迁 B. 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 C. 农村人口进城务工 D. 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 8. 三峡库区部分移民东迁沿海某地后,迁入地采取了“杂居”安置方式。其深远意义是() A. 改善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 B. 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 C. 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D. 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 9. 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 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 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②④ (2014·海南卷)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读图6,完成10~11题。 10、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B、劳动力价格降低 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 D、人均产值减少 11、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京津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川渝地区(2014·山东卷)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 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1-2题。 12、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 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状况。图中①② 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 13、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豫实际最相符的 是()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2013新课标I)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14-15题。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教学目标】 1.理解人口数量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能一一解释其原因; 2.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和成因,并理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人口政策的原因; 3.运用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 4.读懂并能分析人口增长坐标图;同时能辩证地认识人口增长的不同状况以及采取的不同的人口政策。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大板块,每一板块内部又以二战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为时间界线。这种空间和时间的差异性,构成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各个环节中要加强比较和总结。本节课有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料,可相互穿插,灵活运用于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人口迁移的类型(流向、成因、意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比较法。 【教具准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图表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假如现在给你一个机会重新选择住地,你会选择什么地方? (学生在七嘴八舌中各抒己见) 老师总结:出于多种原因,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人们的住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会发生空间移动,这就是人口迁移。本节课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 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大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制。 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作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强调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就是要把人口迁移与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常往返、外地购物、出差等活动区分开。另外,按照这一定义,游牧民的迁徙、季节的季节流动、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应包括在人口迁移之中。 第二、人口迁移的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 说一说:哪一种属于人口迁移?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含义。 (1)民工潮涌向城市。 (2)美国人口从“冷冻地带”向“阳光地带”转移。 (3)小吴去北京旅游一个月。 (4)三峡库区区民搬迁到沿海城市安家落户。 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人口的变化 练习题

人口的变化练习题 “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2006年公布的部分国家的“重男轻女指数”。据此回答1~2题。 1、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似的国家是() A.韩国、泰国、菲律宾 B.菲律宾、泰国、尼泊尔 C.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 D.哥伦比亚、肯尼亚、委内瑞拉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重男轻女指数”反映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 B.“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 C.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孩偏好”的传统思想,但重视子女质量和注重自我发展 D.发达国家受基督教的影响,人们没有性别偏好 读图,完成3~4题。 3、①②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 A.“三低”模式和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原始人口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C.“高低高”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D.“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 4、与①人口增长模式相对应的人口年龄结 构金字塔是()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各国与b区域的人口增长 模式相似的是( ) A.英国 B.日本 C.印度 D.美国 6、c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 A.“高—高—低”型 B.“高—低—高”型 C.“高—高—高”型 D.“低—低—低”型

图4是我国某铁路枢纽某年个月旅客流量统计图,据此回答7—8题。 7、导致2月份人口流动量最大的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生态环境 C.国家政策 D.传统文化 8、城乡间人口流动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扩大了城乡只见收入差距 B.有利于农业专业化发展 C.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D.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乡投入创业,推动“归雁经济”兴起。四川省2015年累计扶持37.4万农民工实现回乡创业。请回答9-10题。 9、四川省“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①原就业地的生活压力较大②农民工具备一定的创业技术 ③家乡当地气候条件的改善④原就业地就医比较困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归雁经济”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A.减缓城市化速度 B.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C.提高环境承载力 D.导致地价大幅下跌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人口变化统计图(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下 面11-12题。 11、下列关于四地人口变化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B.乙地迁入人口少于自然增 长的人口 C.丙地人口迁入多于迁出 D.丁地迁出人口少于自然增 长的人口 12、下列关于四地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就业机会最多 B.乙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C.丙地就业机会最少 D.丁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示生存环境最好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4、B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 能是因为( ) A.人口减少 B.科技进步 C.劳动力增加 D.政策改变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案)第一课时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利用图表和资料,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知识结构】 【知识点梳理】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1. 概念: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发生改变。 判断人口迁移的条件:①居住地必须改变 ②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以上(一年或以上) ③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限 如: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 4、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2. 类型: (1)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① 人口迁移 ② 人口迁移 (2)按迁移方向划分:①农村→农村 ②农村→城市 ③城市→农村 ④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无论19世纪以前,还是二战之后,始终是人口迁出地的大洲: 、 始终是人口迁入地的大洲: 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大洲: 由迁出地变为迁入地的大洲: 始终为迁出地的省份: 、 、 5. 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对迁出地: 有利 ①可以 人口压力 ② 与外界社会的联系 不利 造成人才 对迁入地: 有利 ①解决劳动力 ②加快城市化进程 不利 带来城市交通拥挤、居住困难、治安混乱等问题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 、水、矿产资源、 等 2、经济因素: 、交通和通信 3、社会因素:政策、 、战争和 等 4、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 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单元测评(一)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测试内容①人口的数量变化;②人口的空间变化;③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60分) 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1?2题。 1?该国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 ()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④ 解析①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④处于低出

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答案B 2.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 ①国家政策②自然环境③社会福利④文化观念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④ 解析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有:社会福利高,不需要担 心养老问题;人口素质高,生育观念变化。 答案C 2012年7月11日是第23个“世界人口日”。读图,完成3?4题。 3.若图中大圆代表中国某一省区,A和B分别为该省区的某两部分, 且A到B的方向为该省的人口迁移方向,目前影响本省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与B地代表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 A.经济因素,农村 B.自然因素,城市 C.社会政治因素,矿区 D .经济因素,城市 解析从A迁到B,表明B为城市,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 答案D 4.若图中大圆代表地球的一部分,A和B分别为某两个区域,且A 到B

的方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国际人口迁移方向,B到A的方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方向,则A、B代表的大洲可能是 () A .大洋洲、北美洲 B .北美洲、亚洲 C.欧洲、拉丁美洲 D .欧洲、大洋洲 解析二战前人口由欧洲迁到拉丁美洲;二战后人口由拉丁美洲迁往欧洲答案C 2005年1月6日凌晨,我国内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达到13亿。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 B.7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上升 C.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死亡率下降 D .我国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解析首先要看懂我国人口每增加1亿所用时间图,然后理解人口自 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答案C

最新人口的变化练习题

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 .亚洲与欧洲 B .非洲与欧洲 C .欧洲与拉丁美洲 D .亚洲与大洋洲 右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回答2、3题。 2.四国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和德国人口死亡率、出生率相似的国家应该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 A .人口死亡率与发达国家基本持平 B .人口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得多 C .人口出生率比发达国家低 D .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发达国家低 5、广东、北京等省市1990年7月1日以来人口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 A.医疗卫生条件好,人口死亡率高() B.生活水平高,人口出生率高 C.经济发展快,国内人口大量迁入务工、经商 D.坚持对外开放,外籍工人数量增多 6、有关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B.低年龄组人口比重下降 C.农村人口比重上升 D.男性人口比重上升 右图表示0-14岁、15 -64 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 的比重,读后回答7- 9题。 7.图中③比①国家0-14 岁人口比重() A 约高8% B 约低6% C 约高1% D 约低1% 8.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②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计划生育 B .鼓励生育 C .采取移民政策 D .鼓励人员出国 10、若某城市人口出生率1.02%,死亡率0.62%,自然增长率是0.4%, 其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以上都不是 11.下列人口的流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大学生暑假返回家乡B.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

(完整版)人口的数量变化练习题-带解析

《人口的数量变化》同步训练 A卷基础检测(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联合国规定的“世界70亿人口日”的具体时间是() A.2011年10月30日 B.2011年10月31日 C.2010年10月30日 D.2010年10月31日 2.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决定(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总量 3.目前世界上“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典型代表主要为( ) A.亚洲国家 B.非洲国家 C.大洋洲国家 D.南美洲国家 4.关于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革命之前,人们的生育观念淡薄,出生率极高,人口数量增长很快B.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相同 C.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D.19世纪是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 5.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 A.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出生率上升 B.生产力水平提高,获得生活资料的范围更广,人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C.自然环境的变化更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 D.受生育观念的影响 6.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分布,正确的是( ) A.亚洲人口最多,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并有加速增长的趋势 D.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下降 7.1750—1940年,世界发达与不发达两类地区人口增长相同的特点是( ) A.出生率都不断上升 B.死亡率都呈下降趋势

C.年平均自然增长率都呈下降趋势 D.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下图为“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曲线图”,读图回答8~9题。 8.上图A、B、C、D四点中表示美国的是() A.A B.B C.C D.D 9.由图可知,一般情况下( ) A.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低于发达国家 B.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低于发展中国家 C.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于发达国家 D.人口出生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正相关 10.亚洲人口数量在1950年和2000年在全球的地位是() A.1950年居第二位,2000年最多 B.1950年最多,2000年居第二位C.1950年和2000年都最少 D.1950年和2000年都最多下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图中②国0~14岁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75分) 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1—2题 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A. I期 B. II期 C. III期 D. IV期 2、在I期() A. 人口急剧膨胀 B. 人口老龄化 C. 人口增长停滞 D. 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读下面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国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图中(2)阶段的是() A.尼日利亚B.韩国C.古巴D.澳大利亚 4、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较严重趋向的阶段是 A.(1)B.(2)C.(4)D.(5) 5、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多呈点状、线状分布的原因是A.地形的影响 B.水源的影响 C.政策的影响 D.文化背景的影响 6、下列属于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有影响的是 ( )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②生产活动方式 ③交通运输条件④文化教育状况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口受教育水平 读“现代化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8~11题。 8、曲线②表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A.乡村→城市 B.城市→乡村 C.城市→城市 D.不固定 9、目前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所属的模式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影响我国现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气候因素 11、人口的迁移往往造成的影响有() 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③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力④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12~13题 1982年1990年2000年 总人口(万人)35167701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单元检测试题

高一地理周考试题 一、选择题(4×2=88分)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下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 1.甲市可能是() A. B. C. D.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增长模式甲市处于同一 类型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表是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3—4题: 地区 总人口 (万人)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国生产总值 (亿元) A 9631 0.638 0.603 6163.2 B 1625 0.595 -0.054 5408.8 C 3837 0.272 1.075 1180.0 D 267 0.607 1.276 159.7 3.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B ) 4.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B ) 读下面甲图和乙图,回答5—8题: 5.中国目前处于甲图四个阶段中的() A.a B.b C.c D.d 6.印度目前处于甲图四个阶段中的() A.a B.b C.c D.d 7.乙图中与甲图中的阶段d一致的是() A.a B.b C.c D.都不是 8.下列国家位于阶段d水平的是() A.巴西、日本B.德国、澳大利亚C.尼日利亚、蒙古 D.埃及、南非 9.老少比=[老龄(65岁以上)人口数/少儿(0-14岁)人口数 ]×100。下表是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其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国家0~14岁人口比重(%)老少比 波兰15 87 西班牙15 113 白俄罗斯15 93 匈牙利15 107 A.波兰B.西班牙 C.白俄罗斯D.匈牙利

(完整版)人口的数量变化测试题.doc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测试题10 小题,每小题 4 分。) 1.读“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公元1770~ 1905 年 B.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50 年以后 C.世界人口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 D.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自然条件的优劣 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 率,回答 2 ~4 题。 2.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 高低”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为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4.能代表目前非洲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 2006 年年末广东、广西、新疆、湖南四省区的人口资料,完成5~ 6 题。 省 (区) 广东广西新疆湖南 出生率11.78‰14.44‰15.79‰11.90‰ 死亡率 4.49‰ 6.10‰ 5.03‰ 6.75‰ 0-14 岁20.5% 22.64% 23.5% 18.70% 15-64 岁72.1% 68.21% 70% 72.03% 65 岁及以上人口7.4% 9.15% 6.55% 9.27%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省区是 A.广西B.广东C.新疆D.湖南 6.广东省65 岁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较小的原因是 A.教育水平高 B.气候条件好 C.迁入人口多 D.经济水平高 读“新中国六次人口普查年份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表”,完成 7-8 题 年份出生率 ( ‰ ) 死亡率 ( ‰ ) 年份出生率 ( ‰ ) 死亡率 ( ‰ ) 1953 37 14 1990 21.06 6.67 1964 30.68 11.5 2000 14.03 6.45 1982 22.28 6.60 2010 11.90 7.11 7.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最新人口的空间变化说课稿

《人口的空间变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人口的空间变化》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第一章是人文地理的开篇,也是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的过渡。而本节的人口迁移一方面是人口增长的发展和深入,另一方面,它又促进了城市的推进,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现阶段已具备初步的人口知识和新航路开辟、殖民贸易等相关知识,而对人口迁移的深层次原因知之甚少,平时对身边的地理事象缺乏关注。但是高中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对新的学习情境有极大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三、说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二)三维目标 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结构和课标要求,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认识到人口迁移也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四、说重难点 本着遵循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突破】○1结合生活案例来分析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特点,变繁为简,通过学生身边的直接经验来理解课本上的间接经验; ○2乡土教材的讨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本重点部分在 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得以解决; ○3在教学设计上大胆将历史材料政治背景与地理知识相结合。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说教法 地理是一门培养人的探究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所以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排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在课堂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材料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