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数量的变化练习题.docx

人口数量的变化练习题.docx
人口数量的变化练习题.docx

人口数量的变化习题

一、选择题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某国不同时期人口统计数据。读图,回答1~2 题。

1.根据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

2.目前印度和日本两国的人口增长阶段大致对应图示国家的()

A.①时期和④时期 B .②时期和①时期

C.③时期和④时期 D .④时期和①时期

下图是我国人口相关数据统计图。出生人口性别比为每出生

数。读图,回答 3~4 题。

100 名女婴相对应的出生男婴

3.图示时期,我国人口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医疗卫生条件下降()

B.粮食供应缺口增大

C.老龄人口比重增大 D .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4.图示时期,我国()

A.人口总数先增加后减少B.每年新增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

C. 2010 年与 2011 年新增人口数相同 D . 2010 年与 2011 年出生率相同

联合国历年发布的“人类发展程度指标(HDI) ”,是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

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各国的发展水平。下表为四个国家 2010 年的统计资料,阅读分析表格,完成5~ 6 题。

国民

老年人

人口密度平均平均

国家HDI口比例

( 人 /km2)寿命就学

(%)

年数

甲403

乙126

丙111

丁8

5.就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的四个阶段而言,最可能已经进入“低增长阶段”的国家是

A.甲、乙B.甲、丁 C .乙、丙D.丙、丁

6.关于四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人口数量最多B.乙国老年人口数量比甲国多

C.丙国目前城市化速度最快D.丁国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下图示意某国2008 年人口结构,读图回答7~ 8 题。

7.图中信息反映出该国()

A.为发展中国家 B .人口出生率高

C.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D .中老年人口性别比失调

8. 该国 0~4 岁的人口数量明显多于5~9 岁,其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

A.年龄结构 B .性别结构 C .生态环境D.移民政策

读我国某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9~ 10 题。

9. 图中反映出该城市()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②人口素质低③劳动力不足④外来人口数量多

A.①②B.②③ C .③④D.①④

10.该市应对人口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①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③严格限制外来务工人员进城④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面

A.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读下图, a、 b、 c 分别表示0~ 14 岁、 15~ 64 岁、 65 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11-12 题。

1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 .①

B .②C.③D.④

12、图中③国65 岁以上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A . 20%鼓励生育

B . 15%采取移民政策

C . 60%计划生育D. 30%鼓励人员出国

二、综合题

13、读北京市常住人口调查数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 与 2000 年相比,2005 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原因可能是A.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 .北京市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

C.外来人口大量迁入D.北京市人口出生率大幅增长

(2) 人口性别比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100 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________。

2005 年

北京市的人口性别比是________。

(3)2005 年北京市的劳动力是否短缺?为什么?

(4)从北京市 2005 年常住人口年龄比例构成上看,北京市现在面临着哪两方面的问题?对

于这些问题,你有什么良策?

14、读甲乙两国的人口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两国人口统计资料显示,甲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_________,乙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________________ 。

(2)目前甲国正大量新建、扩建幼儿园和小学,小学和幼儿教师缺口巨大。结合甲国人口

统计图说明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简述乙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应采取的人口政策。人口问

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选D人口增长一般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开始,随后死亡率会有所下降,接着发展到出生率有所下降、人口增长较快的阶段,最后发展到低出生率、低

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阶段,故图中四个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④③②①。

2.选B印度为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大致对应图示国家的②时期;日本为发达国家,目前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大

致对应图示国家的①时期。

3. C第 3 题,图示时期为2006~ 2011 年,而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老龄人口增多会导致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上升。第 4 题,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图中显

示都大于0,因此虽然增长速度在减慢,但是人口总数一直在上升。2010 与2011年的人口

自然增长率相同,但是人口基数不同,所以新增的人口数肯定是不同的。出生率等于自然增

长率加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相同,但死亡率不同,所以出生率肯定不同。图中出生人口性别

比一直都是以上,说明每年新增人口都是男性多于女性。

5.选D丙、丁两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同时人口平均寿命高,说明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可能已进入低增长阶段。

6.选D丁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人口密度最小,属于典型的地广人稀国家类型,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因没有提供各国的面积,故从表格数据中不能确定各国人口数量,从而不能判断A、 B 两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要快于发达国家,故 C 项错误。

7.选 D图中显示该国40 岁以上人口中,女性人口比例明显大于男性人口比例,即中老年人口的性别比失调,故 D 项正确;图中年轻人口比重较小,说明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人口出生率较低,可能是发达国家。

8.选 A图中20~39岁人口逐年减少,而此年龄段人口是生育年龄段人口,所以他们

生育的孩子数量也应相对应地减少,即 0~ 4 岁人口数量要多于5~ 9 岁人口数量。综上分析,年龄结构是导致0~4 岁和 5~9 岁人口数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

9.选 D图示城市2010 年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达百万人左右,大致占总人口的%,而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大于%即为老龄化。图中显示该市青少年人口数目基本不变,说明人口自然

增长缓慢;劳动人口数量持续大量增加,说明大量人口迁入。

10.选 B应对老龄化,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量人口迁入,需要拓展就业渠道。

13. (1)C(2)102(或103)(3)否。15~64岁的人口比例达到79%,劳动力充足。

(4)就业压力大;人口老龄化。对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建立健全社

会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养老院,关心老年人等。( 回答合理即可 )

14 高增长阶段(或传统型;或高低高)低增长阶段(或现代型;或低低低)少年儿童比重大人口增长缓慢(或人口出现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推迟退休、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

中国历史各时期的人口总数,以及占世界人口和GDP的比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在西汉02年,中国人口达6000万,占世界人口30%,GDP占世界总GDP的40%。 在唐755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率达35%,GDP占世界总GDP的比例高达50%。 北宋1100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率一度达40%,是中国占世界人口比例的最高峰值,GDP占世界总GDP的80%左右,为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水平在世界比例中的最高峰值。 明1600年,虽然经过元的浩劫,但明朝仍然把中国人口从15%提到到35%,GDP占世界总GDP的40%。 清1850年是19世已中国人口的高峰,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达35%左右,GDP占世界的30%。 秦始皇时代的人口总数在2000-3000万之间 西汉初的人口估计在1500-1800万之间,在武帝初的元光元年(前134 年)增加到约3600万。武帝中期开始,人口出现了多年的停滞和负增长,到末年(前87年)下降至3200万。此后增长恢复,到西汉末年(公元2 年)达到约6000万的高峰。 隋朝人口最多时为5600万,隋末唐初,黄河流域还没有恢复战争的创伤,全国人口不足3000万。隋唐之际的人口谷底估计在武德五年(624 年),约为2300万。此后以年平均8 -12‰的增长率增加(包括因自境外迁入而增加的部分),至安史之乱前的755年达到8000-9000万的高峰。 在北宋境内,由初期的约3000万人口增加到了后期(11世已初)的1亿左右 西夏和金被蒙古灭后,境内的人口锐减至1000余万,仅及原来的五分之一弱,是中国人口史上罕见的浩劫。灭南宋14年后的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元朝境内的人口总数仅6000余万,只有13世已初的一半,元朝的人口峰值估计约8000万 明朝的人口不断增长。经过明朝初年的经济恢复和大规模的移民,14世已末的人口已经回升到7000万以上。与户口统计数上的停滞和倒退相反,实际人口始终在持续增长,到17世已初突破2亿大关,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新记录。 明清之际持续多年的战争,加上天灾人祸,使中国人口第二次遭受巨大的损失。实际上,在康熙二十九年,全国人口仅1.2亿,远未恢复到明朝后期的水平。在完成统一的1759年刚突破2亿,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达到了4.3 亿,随后在清末下降到3.6亿。

人口的数量变化测试题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 1.读“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公元1770~1905年 B.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50年以后 C.世界人口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 D.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自然条件的优劣 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 率,回答2~4题。 2.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 高低”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为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4.能代表目前非洲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2006年年末广东、广西、新疆、湖南四省区的人口资料,完成5~6题。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省区是 A.广西B.广东C.新疆D.湖南 6.广东省65岁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较小的原因是 A.教育水平高 B.气候条件好 C.迁入人口多 D.经济水平高 7.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 1953年 B. 1964年C.1982年D.2010年 8.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9~10题。 9.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10.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 D.2004年以后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7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3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是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低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1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人口的合理容量新人教版必修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 3.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 4.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2) 过程与方法 ①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搜集、整理的能力。 ②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录像、地图、风景图片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②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教学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 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教具准备: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示意图、有关我国人口与环境的文字资料 教学方法:讨论法、个案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处100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一)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 1、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 (为了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而提出) 1.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

诸城二中地理李夕田百度参赛教案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教案

学校:诸城市第二中学学科:高一地理编写人:李夕田 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教案) 一、教材分析 课本先展示图片,讲了世界60亿人口日,世界人口年增长量、以及人口比较多的国家,使学生对人口增长的概念有个大概的认识,并对人口形势的严峻性产生震撼。 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可看作对课本前面情景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越来越快,产业革命与二战是两个人口增长的分水岭,并让学生思考其深层次原因 关于第二部分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我认为应该把各阶段对应的模式及特点统一起来讲,第一阶段对应原始型、第二阶段对应传统型、第三阶段对应过渡型、第四阶段对应现代型,并把各阶段的生产力状况、人的寿命也作比较,然后让学生考虑各模式和阶段在什么地区和国家或什么时代存在。 第三部分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可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对应的人口模式入手进而讨论会引起什么人口问题,关于人口问题的概念,不仅包括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引起的人口问题,也包括人口增长过慢、负增长以及人口过少引起的问题,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可让学生讨论解决。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 2.通过地图,能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读图、绘图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 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对人口知识有所了解,但不是很深入,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等知识还不了解,本节运用本地资料,绘制表格,探究人口的增长模式,认识什么是人口问题,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有哪一些,怎么解决等。 五、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小组作合作讨论教学法。 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人口图片。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2课时

1.1《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学目标】 1.理解人口数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能解释其原因。 2.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和成因,并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3.运用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 4.通过学习,能读懂并分析人口增长坐标图;同时能辩证地认识人口增长的不同状况及所采取的不同的人口政策。 【教学重点】 分析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 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三个指标。 解决方法:读图分析比较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老师:大家春节回去有没有发现自己住的社区周围人口有什么变化? 明确:很多同学都感觉到了人口数量上面有所变化,有变多的,有变少的。这就是我们这一章有关人口变化的一个最直观的现象。那么是什么引起这样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对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已经产生、正在产生和将要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今天的内容。 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 二、新授 (图片展示:世界60亿人口日) 老师:图片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学生:安南抱着一个小孩。 老师:为什么这个小孩的出生,社 会会如此关注,甚至安南都要亲临现 场? 学生:因为他们的降临人世,意味 着世界人口增长到了创纪录的60亿。 老师:是的,这个小孩的出世,意 义重大,据说他很荣幸地成为了“世界 公民”,可以享受许多优惠的政策……。从这个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目前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数量,并且还在以每年7000多万的速度在继续增长,请大家计算一下,今年世界人口大概达到了多少? 学生:约65亿。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人口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 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 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 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 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方法 (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曲线图、活动、案例等材料。 2.各种图片、资料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 1.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讨论、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并进一步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通过案例教学,补充“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实例,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的习惯,并把知识用于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三)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说明 导入新课投影课本“图1.1世界60亿人口日”和国家 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为中国第 13亿小公民颁发证书图片,让学生思考:为 什么这两个孩子的出生备受社会关注? 思考回答问题。 图片导 入使学生感 受到当今人 口问题的严 峻形势。 板书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探究活动 自学讨 论由世界第60亿人口及我国第13亿人口的诞生,说明 人口的数量变化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人口的数量变 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通过读“图1.2 10万年以 来的人口增长”及“图1.3 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 观察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讨论完成读图思考 题。 学生在分析不同时期人口数量 增长快慢的同时应说出判断的 依据。(人口增长的快慢主要 看曲线的坡度大小,但要注意 为什么工业革命后比农业革命 期间的人口增长要快,是由于 图1.2的坐标单位间隔是不均 匀的。)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到底取 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是因 为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 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 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 中引导学生 如何从类似 人口增长曲 线图中获取 有价值的信 息,并分析 影响人口增 长产生时间 差异的原因 (通过展示 不同时期人 们生产、生 活的图片来 得出原因)。 归纳资料 提取信 息展示课件材料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与自然增 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 的关系。 完成课本P3“活动”题,注意人口的增长 除了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外还与什么有 关。 学生总结:人口自然增长率反 映的是人口自然增长速度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 亡率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 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教师或学生纠正、补充) 通过课本第 三页“活 动”,学生 可得出人口 的自然增长 不仅与人口 自然增长率 有关,而且

最新2018世界人口排名

最新2017世界人口排名 最新2017世界人口排名出炉,中国依旧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7年中国人口数量为14.05亿,占全世界人口的18.82%。印度紧随其后,2017年印度人口数量为13.04亿,已经大幅逼近中国,相信不久之后印度就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排名第三的是美国,2017年美国人口数量为3.22亿。下面排行榜123就为大家带来2017世界人口排名。 排名国家人口数量占世界比例 1中国1,405,372,83418.82% 2印度1,304,200,00017.86% 3美国322,760,0004.42% 4印尼257,740,0003.53% 5巴西205,290,0002.81% 6巴基斯坦192,400,0002.64% 7尼日利亚182,310,0002.50% 8孟加拉国164,620,0002.25%

9俄罗斯146,350,0002% 10日本126,820,0001.73% 11墨西哥126,270,0001.73% 12埃塞俄比亚104,030,0001.42% 13菲律宾102,410,0001.40% 14越南92,658,0001.27% 15埃及90,155,0001.23% 16德国79,758,0001.09% 17伊朗78,920,0001.08% 18土耳其77,720,0001.06% 19刚果(金)72,853,0001% 20泰国68,311,0000.94% 21法国67,019,0000.92% 22英国65,040,0000.89% 23意大利60,547,0000.83% 24南非55,281,0000.76% 25缅甸55,125,0000.76% 26坦桑尼亚51,728,0000.71% 27韩国50,464,0000.69% 28哥伦比亚48,479,0000.66% 29西班牙47,847,0000.66% 30肯尼亚47,590,0000.65%

人口数量的变化练习题.docx

人口数量的变化习题 一、选择题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某国不同时期人口统计数据。读图,回答1~2 题。 1.根据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 2.目前印度和日本两国的人口增长阶段大致对应图示国家的() A.①时期和④时期 B .②时期和①时期 C.③时期和④时期 D .④时期和①时期 下图是我国人口相关数据统计图。出生人口性别比为每出生 数。读图,回答 3~4 题。 100 名女婴相对应的出生男婴 3.图示时期,我国人口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医疗卫生条件下降() B.粮食供应缺口增大 C.老龄人口比重增大 D .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4.图示时期,我国() A.人口总数先增加后减少B.每年新增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 C. 2010 年与 2011 年新增人口数相同 D . 2010 年与 2011 年出生率相同 联合国历年发布的“人类发展程度指标(HDI) ”,是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 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各国的发展水平。下表为四个国家 2010 年的统计资料,阅读分析表格,完成5~ 6 题。 国民 老年人 人口密度平均平均 国家HDI口比例 ( 人 /km2)寿命就学 (%) 年数 甲403 乙126 丙111

丁8 5.就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的四个阶段而言,最可能已经进入“低增长阶段”的国家是 A.甲、乙B.甲、丁 C .乙、丙D.丙、丁 6.关于四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人口数量最多B.乙国老年人口数量比甲国多 C.丙国目前城市化速度最快D.丁国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下图示意某国2008 年人口结构,读图回答7~ 8 题。 7.图中信息反映出该国() A.为发展中国家 B .人口出生率高 C.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D .中老年人口性别比失调 8. 该国 0~4 岁的人口数量明显多于5~9 岁,其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 A.年龄结构 B .性别结构 C .生态环境D.移民政策 读我国某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9~ 10 题。 9. 图中反映出该城市()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②人口素质低③劳动力不足④外来人口数量多 A.①②B.②③ C .③④D.①④ 10.该市应对人口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①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③严格限制外来务工人员进城④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面 A.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读下图, a、 b、 c 分别表示0~ 14 岁、 15~ 64 岁、 65 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11-12 题。 1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 .① B .②C.③D.④ 12、图中③国65 岁以上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A . 20%鼓励生育 B . 15%采取移民政策

世界各大城市人口数量

and flag Area (km2)(1 July 2002 est.) Population density (per km2) Capital ?land (within Finland) Albania Andorra Armenia Austria Azerbaijan l[?] Belarus Belgium Bosnia and Herzegovina Bulgaria Croatia Cyprus e[?] Czech Republic Denmark Estonia Faroe Islands (Denmark) Finland France h[?] Georgia m[?] Germany Gibraltar (UK) Greece Greenland (Denmark) Guernsey d[?] Hungary Iceland Ireland

Isle of Man d[?] Italy Jersey d[?] Latvia Liechtenstein Lithuania Luxembourg Republic of Macedonia Malta Moldova b[?] Monaco Montenegro Netherlands i[?] Norway Poland Portugal f[?] Romania Russia c[?] San Marino Serbia g[?] Slovakia Slovenia Spain Svalbard and Jan Sweden Switzerland Turkey n[?] Ukraine United Kingdom Vatican City

世界各国人口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排名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2017世界各国人口排名 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是哪些? 作者:PHBang 来源:综合 截止目前世界人口已达75亿。根据联合国最新估计,“世界人口”这个词指的是人类人口(世界上现存的人类总数)。2017世界上人口的各个国家排名。 2017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排名表 排名国家人口数量占世界比例 1 中国 1,405,372,834 % 2 印度 1,304,200,000 % 3 美国 322,760,000 % 4 印尼 257,740,000 % 5 巴西 205,290,000 % 6 巴基斯坦 192,400,000 % 7 尼日利亚 182,310,000 % 8 孟加拉国 164,620,000 % 9 俄罗斯 146,350,000 2% 10 日本 126,820,000 % 11 墨西哥 126,270,000 % 12 埃塞俄比亚 104,030,000 % 13 菲律宾 102,410,000 % 14 越南 92,658,000 % 15 埃及 90,155,000 % 16 德国 79,758,000 % 17 伊朗 78,920,000 % 18 土耳其 77,720,000 % 19 刚果(金) 72,853,000 1% 20 泰国 68,311,000 % 21 法国 67,019,000 % 22 英国 65,040,000 % 23 意大利 60,547,000 % 24 南非 55,281,000 % 25 缅甸 55,125,000 % 26 坦桑尼亚 51,728,000 % 27 韩国 50,464,000 % 28 哥伦比亚 48,479,000 % 29 西班牙 47,847,000 % 30 肯尼亚 47,590,000 % 31 阿根廷 42,783,000 % 32 乌克兰 42,544,000 % 33 乌干达 41,833,000 %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7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含解析)鲁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7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含解析)鲁教版 第17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 考情报告 1.不同人口增 长模式的主要 特点及地区分 布 2.环境承载力 与人口合理容 量的区别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 (区域认知) 2.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其 特点,比较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说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 别,理解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综合思维) 1.以人口统计图或人口普查 资料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模 式、人口问题及对策;近几年 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多为选 择题。 2.运用人口资料分析、对比不 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差异;近 几年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 多为选择题。 [梳理知识体系] [再现基础知识]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 (1)时间差异

(2)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较高 原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科技发达, 生活条件好;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 利制度;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高 经济落后,生活质量较差,现代化水 平低,需要劳动力多;社会保障和福 利制度不完善;受“养儿防老”的传 统观念影响 人口增长特点增长缓慢增长很快 原因 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和人 们的生育观念等因素影响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 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温馨提示世界人口增长总体上表现出持续性、增长性、阶段性和地区不平衡性的特征。【易错提示】人口增长中的“增长”指的是人口数量的变化,并不一定是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增长还可能是零增长或负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及其特点

2014年世界各国人口数量最新排名

2014年世界各国人口数量最新排名 排名国家人口(万)占世界人口百分比 01 中国136407 18.84% 02 印度126751 17.51% 03 美国 32262 4.46% 04 印尼25287 3.49% 05 巴西20204 2.79% 06 巴基斯坦18515 2.56% 07 尼日利亚17841 2.46% 08 孟加拉国15845 2.19% 09 俄罗斯14253 1.97% 10 日本12703 1.75% 11 墨西哥12380 1.71% 12 菲律宾10006 1.38% 人口首次突破一亿 13 埃塞俄比亚9648 1.33% 14 越南9254 1.28% 15 埃及8338 1.15% 升一位 16 德国8263 1.14% 降一位 17 伊朗7845 1.08% 18 土耳其7584 1.05% 19 刚果-金6933 0.96%

21 法国6464 0.89% 22 英国6349 0.88% 23 意大利6111 0.84% 24 缅甸5370 0.74% 25 南非5318 0.73% 26 坦桑尼亚5072 0.70% 升一位,人口首次突破5000万 27 韩国4952 0.68% 降一位 28 哥伦比亚4893 0.68% 29 西班牙4713 0.65% 30 肯尼亚4553 0.63% 升一位 31 乌克兰4496 0.62% 降一位 32 阿根廷4180 0.58% 33 阿尔及利亚3992 0.55% 34 乌干达3882 0.54% 升二位 35 苏丹3875 0.54% 36 波兰3822 0.53% 降二位 37 加拿大3553 0.49% 38 伊拉克3473 0.48% 39 摩洛哥3347 0.46% 40 阿富汗3127 0.43% 41 委内瑞拉3085 0.43%

高一地理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地理Ⅱ(必修)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南京五中陶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2(必修)》的内容是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它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主要阐述的是人口问题。为什么把人口问题放在开始呢?因为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普遍关注的三大问题,而人口问题又是产生另外两大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人口问题成为所有问题的焦点。人口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地球资源的消耗,也影响着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保持地球上人口的适度规模,尽快实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和世界上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引起的,因此人口数量的变化是学习的重点。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两个方面阐述。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全球范围内的人口迁移越来越频繁,而我国正在加速城镇化的进程,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必然随之出现,因此人口的空间变化也是学习的重点。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人口迁移过程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的。目前人口的日益增长,和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和空间的有限性,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十分紧迫。其逻辑关系如下:

所以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包括三节课文,分别是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空间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本章最后的问题研究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壮大的农民工为题材,利用资料让学生分析民工现象存在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一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爱他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今天我主要备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内容。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课标分析 课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1)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及生物课中都已经学过。高中地理的学习是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感受型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所以本条“标准”要求学生在学完地理课后,会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本条“标准”的具体含义如下: A、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人口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课标”的前提。 B、让学生学会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 C、让学生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把这三点放在一个“课标”中,是因为三者是密切联系的。当学生在分析某一个增长模式的特点时,必然涉及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的现状不同,又一定会与区域发展联系起来,实际上不同增长模式的分布,反映的就是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分布。 本“课标”没有要求学生记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特别强调“分析”,所以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些人口数据,引导学生通过图表得出人口增长模式,再使用学生自己“建立”的人口模式分析其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每种人口增长模式的意义。

高中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设计 一、教材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是目前人类最为关注的四大 热点问题。不难发现,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人口问题是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人口数量和空间上的变化,都会引发包括资源、经济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因此,教材把人口的变化作为全书的开篇。这也正符合了高中地理课标总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 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的要求。第一节教材 内容的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首先从数量这样一个最直观的角度来探讨人口的变化,因为目前我国和世界上的人口问题,正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引起的。并且,这一部分的基础知识,初中已有涉及,由此引入,更显得顺理成章,有助于学生对该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树立起人地关系的思想理念。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 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替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 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 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辨正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三、学情对于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及生物课中都已学过。但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都只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关于《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策略 (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曲线图、活动、案例等材料。 2.各种图片、资料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 1.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讨论、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并进一步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通过案例教学,补充“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实例,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的习惯,并把知识用于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三)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习题集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选择题 读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回答1~3题。 1.自公元177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逐渐增速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B.自然生存条件的逐步改善C.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进步D.国际大环境的相对稳定2.关于世界人口增长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社会初期,人口的死亡率很高,因此人口增长缓慢 B.世界每增长10亿人口所用的时间越来越长 C.发达国家是目前世界人口增长的主力军 D.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首先是从发展中国家开始的 3.下列属于195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 A.缓慢增长B.人口总量均匀增加C.迅猛增长D.人口增速减缓 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发展模式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4~5题。

4.与“人口自然增长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时期是A.Ⅰ期B.Ⅱ期C.Ⅲ期D.Ⅳ期5.在Ⅰ期( ) A.人口急剧膨胀B.人口老龄化 C.人口增长停滞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下表为2008年我国人口统计表。 6.有关我国人口增长变化因果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 B.出生率高,每年净增人口多 C.死亡率低,老龄人口增加快 D.经济增长很快,城市化水平很高 7.我国人口增长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

A.教育、医疗压力过大B.城市化发展速度过慢 C.劳动力资源严重短缺D.环境承载力已趋极限 人口年龄结构是反映一个地区人口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把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7%,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图为“1964~2008年中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图”。 8.关于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的正确叙述是( ) A.大于等于65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C.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D.199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9.进入2008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 读图,完成10题。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反思

地理必修Ⅱ(人教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反思 高平一中毕向荣 教学策略 (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曲线图、活动、案例等材料。 2、各种图片、资料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 1、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讨论、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并进一步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通过案例教学,补充“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实例,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的习惯,并把知识用于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自学讨论 1、通过读“图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及“图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观察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讨论完成读图思考题。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从类似人口增长曲线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分析影响人口增长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通过展示不同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图片来得出原因 2、引导学生读“图1950—2000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2000年,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序是 (2)2000年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数量由多到少的排序是 培养学生通过演算归纳和概括知识的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地理统计图的分析方法 3、通过读“图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比较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 教学反思: 人口的数量变化也是目前世界的热点问题,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讲过课后,回想一节课,下面我谈谈这节课后我的一些体会及想法。 本节课按照课标的要求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选择和补充,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法上充分使用案例教学,课堂上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问题先进行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得出结论,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分析中国人口增长案例的时候,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负增长现象、80年代的生育小高峰等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究。如分析完案例后再回到教材看一下芬兰这一案例,效果更佳。

人口的变化(教案)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 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 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7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 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 问: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让学生结合课本P2读图思考题,分析回答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图1.3,在图1.2中找出图1.3所在的时段,指导学生自学P3第一段,让学生分析近100年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世界各国人口最新排名 - 2011

世界各国人口最新排名 2011 世界各国人口数量排名(单位:人) 1、全世界 6,302,309,691 2 、中国 1 317 442 552 (其中大陆1286975468;中国台湾22603001;中国香港7394170;中国澳门469903) 3 、印度 1,049,700,118 4 、美国 290,342,554 5 、印尼 234,893,453 6 、巴西 182,032,604 7 、巴基斯坦 150,694,740 8 、俄罗斯 144,526,278 9 、孟加拉 138,448,210 10 、尼日利亚 133,881,703 11 、日本 127,214,499 12 、墨西哥 104,907,991 共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超过一亿 13 、菲律宾 84,619,974 14 、德国 82,398,326 15 、越南 81,624,716 16 、埃及 74,718,797 17 、伊朗 68,278,826 18 、土耳其 68,109,469 19 、埃塞俄比亚 66,557,553 20 、泰国 64,265,276 21 、法国 60,180,529 22 、英国 60,094,648 23 、意大利 57,998,353 24 、刚果(金) 56,625,039 25 、韩国 48,289,037 26、乌克兰 48,055,439 27、南非 42,768,678 28 、缅甸 42,510,537 29 、哥伦比亚 41,662,073 30 、西班牙 40,217,413 31 、阿根廷 38,740,807 32 、波兰 38,622,6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