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算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引言油田开发是指通过钻井、注水、采油等工艺手段,从油田地下储层中开采石油资源的过程。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是指对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产量、效率、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评价,以判断油田开发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递减规律是指油田的产量会随着开采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的规律。
本文将介绍油田开发效果评价的方法和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一、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1. 产量评价方法产量评价是对油田开发产出的石油数量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分析油井的产量数据、不同层位储油量的变化等指标,来评估油田的产量情况。
常用的产量评价方法有油井产能分析、物化学分析、地质分析等。
2. 效率评价方法效率评价是对油田开发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计算油井生产能力、注水效果、采收率等指标,来评估油田的开发效率。
常用的方法有生产效率评价、注水效果评价、采收率评价等。
二、递减规律分析方法1. 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通过对油田产量数据进行趋势分析,来判断递减规律的趋势。
可以使用统计分析工具对历史产量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递减规律的数学模型,进而预测未来的递减趋势。
常用的方法有线性趋势分析、指数趋势分析、多项式趋势分析等。
2. 强度分析法强度分析法是通过对油井密度、注水压力、采油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来判断递减规律的强度。
可以通过计算油井的平均产量、平均注水压力、平均采油率等指标,来评估递减规律的强度程度。
常用的方法有强度指数法、趋势强度法、比例强度法等。
结论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和递减规律分析是油田开发管理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合理选择评价指标和分析方法,可以对油田开发的效果和规律进行科学评价和分析,为油田开发的决策提供支持和参考。
油田开发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及计算

12、采油速度
油田(或区块)年采油量占已动用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VD
qoa N
100
13、采油强度
油井单位有效厚度油层的日采油量。
采油强度=油井日产油量/该井油层有效厚度
在油田开发中,为保持开发层系内部各层均衡开采,要求不
同井、层的采油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选择原则是:使大多数油
2. 中含水期(20%≤含水率<60%):该阶段主力油层普遍见 水,层间和平面矛盾加剧,含水上升快,主力油层产量递减。在这一 阶段要控制含水上升,做好平面调整,层间接替工作。开展层系、井 网和注水方式的适应性研究,对于注采系统不适应和非主力油层动用 状况差的区块开展注采系统和井网加密调整,提高非主力油层的动用 程度,实现油田的稳产。
吸水剖面的方法主要有;放射性同位素载体法、点测水井流量 法、水井连续流量计法和井温法等。
36、地层压力
地层空隙内流体所承受的压力。又称为储层压力。如果流体 为原油,则称为油层压力或油藏压力;如果为天然气,则称为气层 压力或气藏压力。油气藏投入开发前,各处地层压力相等,称为原 始地层压力。投入开发后,各处地层压力发生变化,且于注采状况 有关,称为目前地层压力。
RK
NP NR
100
19、采收率
在现有技术、经济政策条件下,标定的可采储量占原 始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注水开发中高渗透率砂岩油藏采收率不低于35%; 砾岩油藏采收率不低于30%; 低渗透率、断块油藏采收率不低于25%; 特低渗透率油藏(空气渗透率小于10×10-3μ m2)采 收率不低于20%。 厚层普通稠油油藏吞吐采收率不低于25%;其他稠油油 藏吞吐采收率不低于20%。
油田开发(二)

参数
地层原油粘度 mPas 0.5~ 0.5~154.0 18.4
有效孔隙度
变化范围 平均值
0.15~ 0.15~0.33 0.25
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油气藏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经验公式法
底水碳酸盐岩油田采收率经验公式: 底水碳酸盐岩油田采收率经验公式:
ϕ S = 0 .2326 t oi B oi
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油气藏能量及驱动方式
(二)油气藏的驱动方式
油气藏的驱动方式,即指油气藏中排驱油气的主要动力。 油气藏的驱动方式 , 即指油气藏中排驱油气的主要动力 。 这种动力可以来自油气藏内部,也可以来自人工措施。 这种动力可以来自油气藏内部,也可以来自人工措施。 溶解气驱(定容气驱) 溶解气驱(定容气驱) 内能消耗的驱动方式 弹性驱 重力驱 刚性水压驱动 水压驱动 外来补给的驱动方式 气压驱动 弹性水压驱动
油田开发油藏经营管理
陶自强
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〇〇九年十一月
油气藏能量及驱动方式
油气藏能量及驱动方式
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油气藏能量及驱动方式
(一)油藏天然能量判别
每 出 地 储 地 压 下 值 采 1% 质 量 层 力 降 (MPa) 10
天然能量微弱 >2.0 <2.5
生产指标
开采的大部分过程中以气驱为主 是可能的, 是可能的,特别是如果垂向渗透 率较好时, 率较好时,溶解气将会分离并进 入气顶, 入气顶,大大地延缓了气顶压力 下降的速度。 下降的速度。
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地层压力
产量 气油比
时 间
油气藏能量及驱动方式
油田开发基本概念、指标计算、油藏动态分析

第二部分 开发指标计算及应用
17
一、生产类指标 二、技术类指标 三、开发效果评价类指标
18
一、生产类指标
1、日产油水平 2、平均单井日产油水平 3、单井日产油水平 4、单井日产油能力 5、综合含水 6、综合生产气油比 7、注采比 8、原油计量系统误差(输差)
19
一、生产类指标
日产油水平
8
开发工程名词
◆井网密度:每平方千米含油面积内所钻的开发井数。 ◆原始地层压力:油、气在未开采前的地层压力称为原始地层压力。 ◆注水方式:指注水井在油田上的分布位置及注水井与采油井的比例 关系和排列形式。又称注采系统。 ◆注采井组:一口注水井和几口生产井构成一单元称注采井组。又称 注采单元。 ◆注水方式分类:边缘注水、边外注水、边内注水、面积注水、线状 注水、顶部注水、点状注水。 ◆面积注水分类:三点法、四点法、五点法、七点法、九点法、反九 点法.
指一个油田或者区块月产油与当月日历天数的比值。单位为吨/日。
日产油水平是衡量一个油田(或者区块)原油产量高低和分析产量变化的 重要指标。
日产油水平=
油田(
或区块) 月产油(吨) 当月日历天数
平均单井日产油水平
指油田(或开发区)日产油水平与当月所开油井实际生产天数开井数的 比值。参数符号qo,单位为吨/日。
由于数量众多,下面重点将与油藏动态分析关系紧密的开发工程 名词中常用的概念做一些介绍。
5
开发工程名词
◆地质储量:在地层原始状态下,油藏中油的总储藏量。地质储量按 开采价值划分为表内储量和表外储量。表内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 条件下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并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表外储量是 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开采不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但当原油 价格提高、工艺技术改进后,某些表外储量可以转为表内储量。 ◆地质储量丰度:是指油藏单位含油面积范围内的地质储量(单位: 万吨),它是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之一。分为:高丰度(﹥300)、 中丰度(100~300)、低丰度(﹤100)、特低丰度(﹤50)。 ◆单井控制储量:采油井单井控制面积内的地质储量。 ◆剩余可采储量:油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油量之差。
油田开发指标定义计算方法

油田开发指标定义计算方法1. 采收率(Recovery Factor)采收率是指油藏或油田从勘探和开发阶段到停产时的期间,所产出的可采石油占原始可采储量的比例。
采收率是油田可开发资源的重要参数,它反映了油田的生产能力和储量利用程度。
采收率的计算方法是将实际采出的石油量除以原始可采储量。
2. 产能(Production Capacity)产能是指油田所能提供的石油或天然气年产量的最高限度。
产能的计算方法是将实际产出的石油量除以生产周期(一般以年为单位)。
产能是评估油田生产效益的指标,它可以用来判断油田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生产多少资源。
3. 产量(Production Rate)产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油田产生的石油或天然气量。
产量的计算方法是将实际产出的石油量除以生产周期中的时间。
产量是评估油田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它可以用来确定油田在一段时间内的生产状况,以协助进行生产计划和调整。
4. 综合资费(Overall Production Cost)综合资费是指单位产量的生产成本。
综合资费的计算方法是将从勘探、开发到停产的所有费用总和除以总产量。
综合资费是评估油田开发效益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判断油田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
复杂度指数是衡量油田开发的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的指标。
它考虑了开发过程中的技术和工程要求,包括地质、岩石性质、工艺流程等因素。
复杂度指数可以通过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权重和评分来计算,从而帮助评估油田的开发难度和挑战。
综上所述,油田开发指标是用于描述和评估油田开发情况的重要工具。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估油田的开发效益、生产能力和经济可行性,为油田规划、生产管理和决策制定提供依据。
通过计算采收率、产能、产量、综合资费和复杂度指数等指标,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油田开发的情况,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采油工艺技术指标计算方法(各项)

采油工艺技术指标计算方法一、机械采油指标的确定及计算方法1、指标的确定通过研究分析石油行业、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的相关标准、规范及要求,经论证优选,计划以石油行业标准《抽油机和电动潜油泵油井生产指标统计方法》(SY/T 6126-1995)为基础,参考其他相关标准及规范,确定出采油工艺指标12项:油井利用率、采油时率、泵效、检泵周期、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平衡度、冲程、冲次、抽油泵径、泵挂深度、动液面、沉没度、动态控制图上图率,具体见下表。
机械采油指标论证确定结果表2、指标的计算方法(1)油井利用率油井利用率指油井实际开井数与油井应开井数的比值。
%100⨯-=yz x c n n n K …………………………(1) 式中:K c ——油井利用率,%;n x ——开井数,口;n z ——总井数,口;n y ——计划关井数,口。
注:① 开井数指当月累积产油达到1吨以上(含1吨)的油井(含在册捞油井),当月累积伴生气达到1千立方米以上(含1千立方米)的油井,为采油开井;② 计划关井包括测压或钻井关井,方案或试验关井,间开井恢复压力期间关井,油田内季节性关井或压产关井;③ 油井利用率按月度统计,季度油井利用率按季度最后一个月(即3月、6月、9月、12月)的油井利用率为准,半年油井利用率以6月的油井利用率为准,年度油井利用率以12月的油井利用率为准。
(2)采油时率采油时率指开井生产井统计期内生产时间之和与日历时间之和的比值。
%100⨯-=∑∑∑r w rr D D D f ……………………(2) 24∑∑=L w T D (3)式中:f r ——采油时率,%; ∑r D ——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日历天数之和,d ;∑w D——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无效生产天数之和,d ; ∑L T——开井生产井累计停产时间,h 。
注: ①采油时率统计基数为所有开井生产井,其中新投产井在投产第一个月不予统计。
②开井生产井累计停产时间包括停电、洗井、停抽、维修保养、测压停产等时间。
油水井动态分析——油田开发主要技术指标计算

%。
它是衡量油田采液速度快慢的指标。
年产液量(吨) 动用地质储量
年采液速度=
¬100%
7
三、采出程度 1、概 念
采出程度是累积采油量与动用地质储量
比值的百分数,参数符号R,单位%。
它反应油田储量的采出情况。 代表采收率的符号是ER。
三、采出程度 2、分 类
计算某阶段采出程度用的采油量是某一阶 段的采油量(如低、中、高含水期的采出程 度),无水采油期的采出程度叫无水采收率。 用目前累积采油量计算的采出程度叫目前 采出程度。
例:已知1987年12月综合含水60.6%,
1988年12月综合含水66.6%,1988年采油
速度2.00%,求1988年含水上升率。
100(0.666-0.606) 2.00
1988年含水上升率(%)=
=3(%) 6
二、采液速度
年采液速度是年产液量与动用地质储量 比值的百分数,参数符号ν
l,单位
①、1988年含水上升率=
0.3%¬12 1.2%
=3.0
②、1987年12月综合含水=50.0%-0.3%¬12=46.4% ③ 、该井地质储量= 120000 0.20¬10000 =600(万吨)
4、注采平衡
注采平衡
注入油藏水量与采出液的地下 体积相等叫注采平衡,在这种 情况下,就能保证油层始终维 持一定的压力,油层供液能力 旺盛。
讲课内容安排
• • • • 常规指标 有关水的指标 压力方面的指标 稠油热采开发指标
含水上 升速度
2、含水上升率和含水上升速度
含水上升速度
是指只与时间有关而与采油 速度无关的含水上升数值。 年含水上升值(%) 12(月)
年平均月含水上升速度=
油田开发方案的主要内容

油田开发方案的主要内容引言油田开发是指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获取地下储层中的石油资源,以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
油田开发方案是指在开发油田的过程中,根据石油资源的地质特征和经济评价指标,制定的具体开发措施和实施计划的总称。
本文将介绍油田开发方案的主要内容。
1. 油田预测评价在正式开发油田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油田的预测评价工作,以确定油藏资源量和油气产能。
油田预测评价主要包括:•地质勘探:通过地质勘探手段,如测井、地震勘探等,了解油藏的地质构造和特征,确定油藏规模及分布情况。
•油藏评价:通过物理、化学、地球物理学等方法,分析油藏岩石和流体的性质,确定油藏储集性能和开发潜力。
•资源评估:利用勘探数据和评价结果,对油气储量、可采资源量进行估算,确定油田开发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2. 油田开发方案设计油田开发方案设计是制定具体的开发措施和实施计划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选址和布置:根据油田地质特征和采油方案要求,确定油井的位置和布置方式,包括直井、斜井、水平井等。
•钻井和完井:确定钻井方案和井筒设计,包括井深、井眼直径、井壁稳定等,以及井下设备安装和固井工艺等。
•采油工艺:确定采油工艺流程,包括常规采油、增注采油、水驱采油等,以及注水、注气、注聚等辅助采油措施的选择和设计。
•管道输送:确定输送管道的布置和设计,包括主输油管道、支线管道、分配站等,以及油气调节和储存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环境保护:制定环境保护方案,包括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噪音控制等,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油田开发实施在油田开发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实施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钻井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钻井作业,包括井孔钻进、井壁固井、套管下入等,以确保井筒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采油操作:根据采油工艺方案开展采油操作,包括油井开井、水驱注水、辅助采油措施的实施等,以提高油井的产能和采收率。
•管道安装:按照管道布置方案进行输送管道的安装和连接工作,以确保油气顺利输送到指定地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田开发要紧工艺技术指标计算方法(征求意见稿)一、机械采油指标的确定及计算方法通过研究分析石油行业、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的相关标准、规范及要求,经论证优选,打算以石油行业标准《抽油机和电动潜油泵油井生产指标统计方法》(SY/T 6126-1995)为基础,参考其他相关标准及规范,确定出采油工艺指标12项:油井利用率、采油时率、泵效、检泵周期、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平衡度、冲程、冲次、抽油泵径、泵挂深度、动液面、沉没度、动态操纵图上图率,具体见下表。
机械采油指标论证确定结果表1、油井利用率油井利用率指油井实际开井数与油井应开井数的比值。
%100⨯-=yz x c n n n K (1)式中:K c ——油井利用率,%;n x ——开井数,口;n z ——总井数,口;n y ——打算关井数,口。
注:① 开井数指当月累积产油达到1吨以上(含1吨)的油井(含在册捞油井),或当月累积伴生气达到1千立方米以上(含1千立方米)的油井,为采油开井。
② 打算关井包括测压或钻井关井,方案或试验关井,油田内季节性关井或压产关井。
③ 油井利用率按月度统计,季度油井利用率按季度最后一个月(即3月、6月、9月、12月)的油井利用率为准,半年油井利用率以6月的油井利用率为准,年度油井利用率以12月的油井利用率为准。
2、采油时率采油时率指开井生产井统计期内生产时刻之和与日历时刻之和的比值。
%100⨯-=∑∑∑r w rr D DD f …………… (2)24∑∑=L w T D (3)式中:f r ——采油时率,%; ∑r D ——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日历天数之和,d ;∑wD ——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无效生产天数之和,d ; ∑LT ——开井生产井累计停产时刻,h 。
注:①采油时率统计基数为所有开井生产井,其中新投产井在投产第一个月不予统计。
②开井生产井累计停产时刻包括停电、洗井、停抽、维修保养等时刻,不包括测压停产、措施、大修等正常安排的停井时刻。
③间开井等待液面上升的时刻应计入生产时刻内(即间开井应按照正常生产井来计算采油时率)。
④月度采油时率以当月数据统计,季度采油时率以季度累计数据统计(即第一季度统计1-3月累计数据、第二季度统计4-6月累计数据、第三季度统计7-9月累计数据、第四季度统计10-12月累计数据),半年采油时率统计1-6月累计数据,年度采油时率统计1-12月累计数据。
3、泵效泵效指抽油泵实际日产液量与理论日产液量之比。
100%s d ⨯=L Q Q η ………… (4)100%s p ⨯=∑∑LQ Qη ………… (5)t SnD FSnt Q L 251071.460-⨯== …… (6)式中:d η——单井泵效,%;s Q ——单井实际日产液量,m 3/d ;L Q ——单井抽油泵理论日产液量,m 3/d ;p η——平均泵效,%;∑s Q——统计井的s Q之和,m3/d;∑L Q——统计井的L Q之和,m3/d;F——抽油泵活塞截面积,m2;S——光杆冲程,m;n——冲次,min-1;D ——泵径,mm;t——生产时刻(连续抽油井为24h,间歇抽油井按实际生产时刻计算),h。
注:①泵效按月度统计,月内进行S(冲程)、n(冲次)、D(泵径)等参数调整的,以生产时刻较长的参数计算泵效,假如调整前后参数的生产时刻相同,则以最近一次的参数计算泵效。
②季度泵效按季度最后一个月(即3月、6月、9月、12月)的泵效为准,半年泵效以6月的泵效为准,年度泵效以12月的泵效为准。
③平均泵效的统计基数为所有开井生产井,其中泵效大于80%和连喷带抽井不参加平均泵效的统计。
④稠油(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在50厘泊以上,地面20℃时的原油比重在0.9以上)井的泵效另行统计,计算方法同稀油。
4、检泵周期(1)单井检泵周期单井检泵周期指油井最近两次检泵作业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
A、因主客观缘故停产而未及时上修的井,停产之日即为本周期截止日。
B、油井不出油而未及时作业检泵的井,不出油之日即为本周期的截止日。
C、间歇抽油井的检泵周期按开井生产的实际天数计算,扣除全天关井的天数。
D、新井上抽和自喷转抽井到统计之日为止仍接着正常生产的井,从开抽之日起至统计之日止,若连续生产天数大于作业区平均检泵周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若连续生产天数小于作业区平均检泵周期,则该井不参加统计。
E、凡已进行过检泵作业的井,若到统计之日止仍接着生产,其检泵周期统计方法。
a)连续生产天数大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反之,若本次连续生产天数小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b )凡进行措施作业如压裂、酸化、防砂、卡堵水、换泵、补孔和动管柱测压等,到措施之日止,若本次生产天数大于该井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本期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若本次生产天数小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
措施之后开抽的日期即为下一检泵周期的开始;c )措施作业同时进行检泵换泵者,按检泵算,起泵之日即为检泵周期终止之日。
(2)平均检泵周期平均检泵周期指区块统计井检泵周期之和与统计井数的比值。
∑∑=adp n T T …………………………(7) 式中:p T ——平均检泵周期,d ;∑dT ——统计井检泵周期之和,d ; ∑an ——统计井数之和,口。
注:稠油井的平均检泵周期另行统计。
5、免修期(1)单井免修期单井免修期指油井最近两次修井作业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
A、因主客观缘故停产而未及时上修的井,停产之日即为本免修期截止日。
B、油井不出油而未及时修井作业的井,不出油之日即为本免修期的截止日。
C、间歇抽油井的免修期按开井生产的实际天数计算,扣除全天关井的天数。
D、新井上抽和自喷转抽井到统计之日为止仍接着正常生产的井,从开抽之日起至统计之日止,若连续生产天数大于作业区平均免修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免修期;若连续生产天数小于作业区平均免修期,则该井不参加统计。
E、凡已进行过修井作业的井,若到统计之日止仍接着生产,其免修期统计方法。
a)连续生产天数大于上一次的免修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免修期;反之,若本次连续生产天数小于上一次的免修期,则上一次的免修期即为该井的免修期。
b)凡进行措施作业如压裂、酸化、防砂、卡堵水、换泵、补孔和动管柱测压等,到措施之日止,若本次生产天数大于该井上一次的免修期,则本期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免修期;若本次生产天数小于上一次的免修期,则上一次的免修期即为该井的免修期。
措施之后开抽的日期即为下一免修期的开始。
c )措施作业同时进行修井作业者,按修井算,起泵之日即为免修期终止之日。
(2)平均免修期平均免修期指区块统计井免修期之和与统计井数的比值。
∑∑=adp n T T …………………………(8) 式中:p T ——平均免修期,d ;∑dT ——统计井免修期之和,d ; ∑an ——统计井数之和,口。
注:稠油井的平均免修期另行统计。
6、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指将井内液体输送到地面所需要的功率与拖动机械采油设备的电动机输入功率的比值。
%10086400000%100⨯=⨯=输入输入有效P g QH P P x ρη …… (9)∑∑===n i in i i iP P 11λληη (10)g p p H H t o c ρ610)(⨯-+= …………… (11)w w o w f f ρρρ+-=)1( …………… (12)式中:x η——单井抽油机系统效率,%;有效P ——抽油机系统有效功率,kW ;输入P ——抽油机系统输入功率,kW ;Q ——油井日产液量,m 3/d ;H ——有效扬程,m ;ρ——油井产出液体密度,kg/m 3; g ——重力加速度,g=9.81 m/s 2; η——一个区块的抽油机系统平均效率,%; n ——一个区块的抽油机井测试井数,口; i P λ——区块中第i 口井的抽油机输入功率,kW ; i η——区块中第i 口井的抽油机系统效率,%;H c ——单井实测动液面深度,m ;op ——井口油管压力,MPa ;P t ——井口套管压力,MPa ; f w ——油井产出液体含水率,%;o ρ——原油密度,kg/m 3;w ρ——水的密度,kg/m 3。
注:①关于斜井,H c (单井实测动液面深度)应为垂直深度。
②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至少每年应测试1次,假如油井在当年内测试了多次系统效率,则以统计期内最近一次的测试结果进行该井的系统效率计算。
7、平衡度平衡度计算方法只适用于常规游梁式抽油机。
①功率平衡度功率平衡度指抽油机的上下冲程电动机的平均输入功率之比,以较大值为分母,用小数表示。
下上P P PBF =或上下P P PBF = (13)假设一个冲程周期测试记录了N 组数据,关于曲柄平衡方式从曲柄位于“12点钟位置”开始,关于游梁平衡方式从悬点位于下死点开始,前N/2组输入功率值的平均确实是抽油机上冲程平均功率,后N/2组输入功率值的平均确实是下冲程平均功率,计算公式如下:∑==2/12N i ei P NP 上 …………… (14)∑+==NN P NP 1/2i ei2下 ………… (15)式中:PBF ——功率平衡度,小数表示;上P ——上冲程电动机平均输入功率,kW ; 下P ——下冲程电动机平均输入功率,kW ; ei P ——电动机的瞬时输入功率,kW 。
注:A 、当上下冲程电动机的平均输入功率有一项为零时,功率平衡度PBF 为零;B 、当功率平衡度PBF 小于0.5时,可判定抽油机不平衡,需对抽油机进行平衡调整;其中,功率平衡度PBF 为负数时,可判定抽油机严峻不平衡,需及时采取平衡调整措施。
②电流平衡度电流平衡度指抽油机下冲程最大电流与上冲程最大电流之比。
%100maxmax⨯=u d I I ψ ………… (16)%100⨯=∑∑apnn ψη ………… (17)式中: ψ——单井电流平衡度,%;max d I ——抽油机下冲程最大电流,A ; max u I ——抽油机上冲程最大电流,A ;ψη——统计井的平均电流平衡度,%;∑pn ——统计期内平衡总井数,口;∑an ——统计井数之和,口。
注:单井电流平衡度保持在80%~110%为合格。
8、平均冲程平均冲程指区块统计井光杆冲程之和与统计井数的比值。
∑∑=aa p nS S …………… (18)式中:p S ——平均冲程,m ;∑aS ——统计井光杆冲程之和,m ;∑an ——统计井数之和,口。
注:①所有开井生产的抽油机井均需参加平均冲程的统计。
②单井冲程数值的统计与单井泵效计算中所需冲程数值统计要求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