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对人体的伤害
电流对人体有两种类型的伤害

电流对人体有两种类型的伤害,即电击和电伤。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的心脏、肺部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及致使人处于假死或丧失生命。
在低压系统,在通电电流较小,通电时间不长的情况下,电流引起人的心室颤动是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在通电电流更小,通电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窒息必会成为电击致死的原因。
绝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是电击造成的,通常所说的触电事故基本上都是指电击而言的。
分: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人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出现的电压称为跨步电压,由此引起的触电叫跨步电压触电)。
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电伤多见于机体外部而且往往在机体上留下伤痕。
电弧伤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电伤。
电烙印也是电伤的一种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人由于不慎触及带电体,将产生触电事故。
根据触电事故对人体伤害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使内部器官组织受到伤害。
如果触电者不能迅速脱离带电体,则最后会造成死亡事故。
电伤是指在电弧作用下或熔断器熔丝熔断时,对人体外部的伤害,如灼伤,金属溅伤等。
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为了达到安全用电的目的,必须采用可靠的技术措施,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绝缘、安全间距、漏电保护、安全电压、遮栏及阻挡物等都是防止直接触电的防护措施。
保护接地、保护接零是间接触电防护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
所谓间接触电防护措施是指防止人体各个部位触及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故障情况下才变为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的技术措施。
专业电工人员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时,在技术措施上,必须完成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后,才能开始工作。
一、绝缘1.绝缘的作用绝缘是用绝缘材料把带电体隔离起来,实现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电气隔离,使设备能长期安全、正常地工作,同时可以防止人体触及带电部分,避免发生触电事故,所以绝缘在电气安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绝缘是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防止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安全技术/机械安全电流对人体的危害1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电流通过人体时,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的大小、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频率以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而且各种因素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1 伤害程度与电流大小的关系电流通过人体,人体会有麻、痛等感觉,更严重者会引起颤抖、痉挛、心脏停止跳动及至死亡。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明显,人的感觉越强烈。
对于工频交流电,按照通过人体电流大小的不同,以及人体所呈现的不同状态,可将电流划分为以下三级:1.1.1 感知电流感知电流是人能感觉到的最小电流。
实验资料表明,对不同的人,感知电流也不相同:成年男性平均感知电流约为1.1mA;成年女性约为0.7mA。
1.1.2 摆脱电流摆脱电流是人触电以后能自主摆脱电流的最大电流。
实验资料表明,对于不同的人,摆脱电流也不相同:成年男性的平均摆脱电流约为16mA;成年女性约为10.5mA。
成年男性的最小摆脱电流约为9mA;成年女性的最小摆脱电流约为6mA(最小摆脱电流是按0.5%的概率考虑的)。
1.1.3 致命电流致命电流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
在电流不超过数百毫安的情况下,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是电流引起心室颤动或窒息造成的。
因此,可以认为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即是致命电流。
心室颤动电流与通过时间有关,如通电时间超过心脏搏动周期时,心室颤动电流仅数十毫安(一般认为是50mA以上)。
如通电时间小于心脏搏动周期,但超过10ms,并发生在心脏搏动周期的特定时刻(即易激期)时,心室颤动电流在数百毫安以上。
工频电流经由手一躯干一手的途径,对人体产生作用时,成年男性的感觉情况,见表1。
表1 工频电流对人体作用的实验资料(mA)根据动物实验和统计分析得出的资料,见表2。
起心室颤动、不致产生严重后果的范围;B<sub>1</sub>、B<sub>2</sub>是容易产生严重后果的范围。
简述电流对人体伤害

b、电弧灼伤
• 是指电气设备的电压较高时产生强烈的电 弧或电火花,灼伤人体,甚至击穿部分组 织或器官,并使深部组织烧死或使四肢烧 焦的现象。 • 它一般不会引起心脏纤维性颤动,而更为 常见的是人体由于呼吸麻痹或人体表面的 大范围烧伤而死亡。
电弧灼伤
电击和电伤的区别
•
• •
生物效应—电流通过人体破坏人体细胞正常工作
皮肤金属化 • 是指在电流作用下,产生的高温电弧使电弧 周围的金属熔化、蒸发并飞溅渗入到皮肤表 层所造成的电伤。 • 皮肤金属化电伤的后果现象:皮肤粗糙、硬 化,并呈现一定颜色(铅为灰黄色、紫铜为 绿色、黄铜为蓝绿色)。 • 金属化的皮肤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行脱落。
机械损伤
机械损伤是指电流通过人体时产生的机械电动力效应, 使肌肉发生不由自主的剧烈抽搐性收缩,致使肌腱、皮肤、 血管及神经组织断裂,甚至使关节脱位或骨折。
电光眼
电光眼是指当发生弧光时,眼睛受到紫外或红外线照 射,眼睑皮肤红肿,结膜发炎,严重时角膜透明度受到破 坏,瞳孔收缩,一般4-8小时后发作 。
二、影响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的因素
1、电流大小:
1)感知电流:有感觉,不伤害。有麻酥、针刺感。
2)摆脱电流:能自由摆脱。有麻酥、针刺感外, 主要为疼痛,心律障碍感。 3)致命电流:危及生命的电流,造成“心室纤维 性颤动”。
电伤是指电流对人体外部表
面造成的局部创伤。
烧伤 电烙印
2、电伤分类
皮肤金属化
机械损伤
电光眼
烧伤
是指电流热效应产生的电伤。通常是在带 负荷拉、合隔离开关时产生的电弧对人体皮肤 造成的直接烧伤。 灼伤的后果现象:皮肤发红,起泡,组织烧 焦并坏死
烧伤
电流 烧伤
一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三种电击电伤和电磁

一、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一般认为:电流通过人体的心脏、肺
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危险性比较大,特别 是电流通过心脏时,危险性最大。所以从 手到脚的电流途径最为危险。
触电还容易因剧烈痉挛而摔倒,导致
电流通过全身并造成摔伤、坠落等二次事 故。
二、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
绝缘、屏护和间距
1Hale Waihona Puke 是最为常见的安全措施其防护措施主要是合理选用电气装置。例如,在干燥少尘的环境中,可采 用开启式和封闭式;在潮湿和多尘的环境中,应采用封闭式;在易燃易爆的危 险环境中,必须采用防爆式。
防止电气火灾,还要注意线路电器负荷不能过高,注意电器设备安装位置 距易燃可燃物不能太近,注意电气设备进行是否异常,注意防潮等。
四、静电、雷电、电磁危害的防护措施
5、在移动电风扇、照明灯、电焊机等电气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并保护好导线,以免 磨损或拉断。
6、在使用手电钻、电砂轮等手持电动工具时,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工具外壳要进行防护 性接地或接零,并要防止移动工具时,导线被拉断,操作时应戴好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板上。
7、在雷雨天,不要走进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周围20米内。当遇到高压线断 落时,周围10米之内,禁止人员进入;若已经在10米范围之内,应单足或并足跳出危险区。
绝缘,均应采取屏护。
绝缘、屏护和间距
1
是最为常见的安全措施
3、间距
就是保证必要的安全距离。间距除用防止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外,还能 起到防止火灾、防止混线、方便操作的作用。在低压工作中,最小检修距离不 应小于0.1米。
2
接地和接零
接地
指与大地的直接连接,电气装置或电气线路带电部分的某点与大地连接、 电气装置或其它装置正常时不带电部分某点与大地的人为连接都叫接地。
触电的危害与急救

Ib= U相 =
220 =129mA>30mA 1700+4
工作接地电阻R0
(2)中性点不接地电网中发生单相触电情况 o 当在中性点不接地电网中发生单相接地时, 电流的流通路径如右图。
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单相触电示意图
(2)中性点不接地电网中发生单相触电情况 o
当在中性点不接地电网中发生单相接地时, 电流的流通路径如右图。 相线 人体 其它两相对地阻抗Z 回到电源 此时,通过人体电流与线路的绝缘电阻和 对地电容的大小有关。 在低压电网中,电容很小,正常情况下, 电阻很大,所以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一般不 会造成对人体的伤害。但当线路绝缘下降时, 或在高压中性点不接地电网中(特别是对地电 容较大的电缆线路上),线路对地电容较大, 通过人体的电容电流将危及人身安全。
电工技术上所谓的“地”就是指接地体20m以外的地,即零电位的地。通常我 们所说的电气设备对地电压就是指带电体对此零电位点的电位差。在扩散电流形 成的半球内部,任意一点对零电位的电压沿半球半径的方向是逐步降低的。
2.接触电压及接触电压触电 (1)接触电压 当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而发生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流过接地装置 时,在大地表面形成分布电位,如果人体的两个部位(同时是手合脚) 同时触及漏电设备的外壳和地面时,人体所承受的电压就称为接触电压。 (2)接触电压触电 由于受接触电压作用而导致的触电现象称为接触电压触电。 3.跨步电压及跨步电压触电 跨步电压是指电气线路或设备发 生接地故障时,在接地电流入地点周 围电位分布区(半径20m内)行走的 人,其两脚处于不同电位,两脚之间 (一般人跨步约为0.8m)的电位差。 0.8m R=20m
由上述分析可知两相触电比单相触电后 果严重的多。 3.电弧伤害 电弧是气体间隙被强电场击穿的一种现象, 人体过分接近高压带电体会引起电弧放电,使 人遭受到电击或电伤。
触电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二、触电原因
1:触电原因. 不同的场合,引起触电的原因也不一样,根据
日常用电情况,触电原因有以下四种. 线路架设不合格 用电设备不合格(以次充好,设备绝缘老化) 电工操作不合要求 使用电器不谨慎(带点移动电气设备,严禁用湿
布或湿手檫拭带电电器)源自线路架设不合格电工操作不合要求
湿手触及电气设备 带电移动电气设备
跨步电压触电是指带电体着地时,电流流过周围土 壤,产生电压降,人体接近着地点时,两脚之间形成跨步 电压,当跨步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触电。
高压线
三、预防措施
保护接地
电力系统运行所需要的接地,称为工作接地.把电气设备的 金属外壳,框架等用接地装置与大地可靠连接,成为保护接地, 它适用于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的低电压电力系统.保护接地电 阻一般应不大于4欧姆,最大不得大于10欧姆.
漏电保护器安装时必须注意保护器中的继电器接地点 和接地体应与设备的接地点和接地体分开,否则漏电保护器 不能起保护作用.
形形色色的 漏电保护器
采用三相五线制
三相五线制比三相四线制多一根地线,用于安全 要求较高,设备要求统一接地的场所。
三相五线制的学问就在于这两跟"零线"上,在比较 精密电子仪器的电网中使用时,如果零线和接地线共用 一根线的话,对于电路中的工作零点会有影响的,虽然 理论上它们都是0电位点,如果偶尔有一个电涌脉冲冲 击到工作零线,而零线和地线却没有分开,比如这种脉 冲却是因为相线漏电引起的,再如有些电子电路中如果 零点飘移现象严重的话那么电器外壳就可能会带电,可 能会损坏电气元件的,甚至损坏电器,造成人身安全的 危险.
一、触电对人体的危害 二、触电原因及形式 三、预防措施
一、触电对人体的危害
1触电危害与急救及防触电技术

胸外心脏按压法
如触电者的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 胸外心脏按压,而再进行2次口对口(鼻)人工呼 吸,接着每5秒钟吹气一次,如脉搏和呼吸都 没有恢复,则应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在 抢救过程中,应每隔数分钟再进行一次判定, 每次判定时间都不能超过5~7秒。在医务人员 没有接替抢救前,不得放弃现场抢救。如经抢 救后,伤员的心跳和呼吸都已恢复,可暂停心 肺复苏操作。因为心跳呼吸恢复的早期有可能 再次骤停,所以要严密监护伤员,不能麻痹, 要随时准备再次抢救。
5
1)、单相触电
火线 零线 火线
零线
(1)单线 触电
(2)双线 触电
6
2)、两相触电
火线L1
火线L2
(1)两相 触电
(2)两相 触电
7
3) 电弧伤害
电弧是气体间隔被强电场击穿时电流通过 气体的一种现象。被电弧“烧伤”着的人, 将同时遭受电击和电伤。所以视为直接接触 触电。
8
2、人体触电的方式:
仰头抬颏法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触电者仰卧,肩下可以垫些东西使头尽量后仰, 鼻孔朝天。救护人在触电者头部左侧或右侧, 一手捏紧鼻孔,另一只手掰开嘴巴(如果张不 开嘴巴,可以用口对鼻,但此时要把口捂住, 防止漏气),深吸气后紧贴其嘴巴大口吹气, 吹气时要使他胸部膨胀,然后很快把头移开, 让触电者自行排气。儿童只能小口吹气,以胸 廊上抬为准。如图5—3所示。抢救一开始的首 次吹气两次,每次时间约1~1.5秒。
如触电者失去意识,救护人员应在最 短的时间内判定伤者的呼吸、心跳情况。 方法是:看触电者的胸部、腹部有无起 伏动作;听触电者的口鼻处有无呼气声 音;用手试测口鼻处有无呼气的气流, 或用手指测试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 无搏动。如果既没有呼吸,又没有颈脉 搏动,可判定触电者呼吸、心跳停止。
电流对人体有两种类型的伤害

电流对人体有两种类型的伤害,即电击和电伤。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的心脏、肺部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及致使人处于假死或丧失生命。
在低压系统,在通电电流较小,通电时间不长的情况下,电流引起人的心室颤动是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在通电电流更小,通电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窒息必会成为电击致死的原因。
绝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是电击造成的,通常所说的触电事故基本上都是指电击而言的。
分: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人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出现的电压称为跨步电压,由此引起的触电叫跨步电压触电)。
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电伤多见于机体外部而且往往在机体上留下伤痕。
电弧伤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电伤。
电烙印也是电伤的一种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人由于不慎触及带电体,将产生触电事故。
根据触电事故对人体伤害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使内部器官组织受到伤害。
如果触电者不能迅速脱离带电体,则最后会造成死亡事故。
电伤是指在电弧作用下或熔断器熔丝熔断时,对人体外部的伤害,如灼伤,金属溅伤等。
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为了达到安全用电的目的,必须采用可靠的技术措施,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绝缘、安全间距、漏电保护、安全电压、遮栏及阻挡物等都是防止直接触电的防护措施。
保护接地、保护接零是间接触电防护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
所谓间接触电防护措施是指防止人体各个部位触及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故障情况下才变为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的技术措施。
专业电工人员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时,在技术措施上,必须完成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后,才能开始工作。
一、绝缘1.绝缘的作用绝缘是用绝缘材料把带电体隔离起来,实现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电气隔离,使设备能长期安全、正常地工作,同时可以防止人体触及带电部分,避免发生触电事故,所以绝缘在电气安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绝缘是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防止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