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人类与环境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课件4

国策——计划生育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 晚婚晚育 ,少生优生
精品PPT
晚婚: 提倡比法定结婚年龄晚2—3年结婚
(法律规定:男不得早于 22周岁,女不得 早于20周岁)
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3年生育 少生:稳定低生育水平 优生: 通过男女青年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
沾染油污的小灰海豹 精品PPT
海鸟沾上油污后艰难的飞翔 精品PPT
不幸在油海中丧生 精品PPT
二、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温室效应是指 由于全球二氧 化碳等气体的 排放量不断增 加,导致地球 平均气温不断 上升的现象。 二氧化碳等气 体就像温室中 的玻璃顶棚一 样,既能使太 阳光顺畅地透 射到大地,又 能截留和吸收 地表放散出的 热量,这就势 必导致大气温 度升高,全球 气候变暖。
精品PPT
全球变暖
1.现象:全球气候呈变暖的趋势。
自然原因:太阳活动异常与厄尔尼诺现
2.原因
象影响了地球气候。
人为原因:co2含量增加,温室效应加剧。
a. 人类燃烧 矿物燃料 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 co2 。
b.人类大面积 毁林 ,特别是 热带雨林 的破坏,使森林吸 收和固定的 co2 迅速减少。
精品PPT
精品PPT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人
环
类
境
影
影
响
响
环
人
境
类
精品PPT
酸精品雨PPT的形成
精品PPT
一、酸雨危害及防治
1、什么是酸雨?它是怎么形成的? 答:(1)酸雨: 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 。
燃烧矿物燃料而向大气
(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 中排放SO2和氮氧化物 所致。
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我们向环境索取食物、衣服、水和其他生存所必须的物质,
人类的活动也极大地影响着环境。本节是有关环境破坏的一些资料,请同学们分析
总体要求:1.“统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2、对森林的破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洪水、干旱、泥石流、土地肥力下降和荒漠化等。
3、我国森林保护的措施与现状:森林覆盖率持续恢复,但绝对值低,乱砍滥伐形势仍很严峻。
黄色的天空
1、干旱少雨、强风、植被破坏、工地道路扬尘等共同构成了沙尘暴的元凶。
2、沙尘暴使空气浑浊,疾病人数增加,影响交通,刮走农田沃土、沙漠化加剧,造成作物减产,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
课前准备
收集资料、投影片和多媒体课件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新授
森林、环境、人类
1、森林对环境的四大功劳: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生物栖所…还有很多潜在和间接的经济价值。
太湖水环境问题汇报
1、太湖水污染的原理:富营养化。主要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以及垃圾等固体污染物。造成危害的方式主要是:藻类增殖、水体缺氧,鱼虾死亡、恶性循环。
2、措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处理居民生活污水,关闭污染严重的工厂或强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高人民教育、节约资源、减少垃圾。
根据书中的提示分组收集资料,每组负责一个选题。收集资料时应注意数据的详实,不能推测。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后练习(解析版)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选择题1.下列情况属于破坏生态环境的是()A.水葫芦入侵中国B.使用微信付款C.垃圾分类处理D.合理利用森林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好它,下列做法对保护生物圈不利的是()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B.开发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C.围湖填海,扩大农业和生活用地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3.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
吴地是我国著名的蚕桑产地,栽桑养蚕是苏州的传统特色产业,桑基鱼塘作为一种特有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成熟于明代后期、清代初期。
它通过凿池挖塘,培养桑基,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桑叶喂蚕,蚕沙喂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塘内余水还可用于灌溉,从而循环交替,数利俱获。
清代王士祯的《蚕词》:“青青桑叶映回塘,三月红蚕欲暖房。
相约明朝南陌去,背人先祭马头娘。
”就描写了桑林与鱼塘相映成趣,三月忙暖蚕,祭祀马头娘的景象。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桑基鱼塘为“世间罕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你将选择下列哪些生活用品或物品()①纸质贺卡②节能灯③带烘干功能的洗衣机④太阳能热水器⑤一次性筷子⑥塑料包装袋⑦可充电电池⑧无磷洗衣粉A. ①③⑤⑦B.②④⑦⑧C.③⑤⑥⑧D.①②④⑥4.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宣传环境保护的法规法纪B.爱护花草树木,退耕还林还草C.对废水、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后排放D.就地焚烧垃圾和农作物的秸秆5.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A.大量使用塑料包装袋B.退耕还林还草C.滥用化肥、农药D.随意丢弃废旧电池6.“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强调人类生产、生活要顺应自然、保护生态,进行绿色发展。
下列不符合绿色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是()A.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生产和使用国际协议规定的氯氟烃等物质,保护臭氧层B.在戈壁、沙漠地区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涵养水源C.尽量选择绿色公共交通出行,少开燃料车D.露天焚烧秸杆7.吉安市经过多年生态文明建设,现在能处处感受到“车在林中走,人在画中游”的城市美景,下列做法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是()A.禁止无环保标志的车辆上路B.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赣江C.游青原山时,在树干上刻上“某某到此一游”D.将庐陵文化生态园里的鲜花采摘回来美化自己的家8.习总书记曾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了“美丽家园”,“森林城市”等活动来践行这一绿色发展理念。
【优化方案】2012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七章人类与环境课件 浙科版必修3

(2)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 ①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 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破坏,有益动物大量 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破坏, 减少,病虫害严重,使草原植被退化, 减少,病虫害严重,使草原植被退化,原始森林 和三北防护林被破坏。 和三北防护林被破坏。 ②后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 后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 ③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部分地 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 区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 区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 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 以林护草,草林结合。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1)人类生存的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 人类生存的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 人类生存的资源 都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资源减少。 都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资源减少。 (2)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 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 人口增加 食住行的需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 食住行的需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 大量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 大量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 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 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 力,加剧了环境污染。 加剧了环境污染。
解析: 解析:选B。环境容纳量表示的是环境所允许 。 的最大值。 的最大值。我国现有的人口并没有超过我国自 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随着人口的增长, 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随着人口的增长, 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 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均生存空间的减 少、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 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 环境污染等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等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人教版生物)

死亡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后练习
(3)要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产生,除了在
农田中施用适量的肥料并防止流失或人工
打捞水葫芦外,还应采取的措施
是 生产或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
.
(举出一种即可)
(4)水葫芦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质,如何化害
为利,加以利用,也是人们思考的问题。请举出
利用水葫芦的方法
用水葫芦制沼气或制饲料或制肥料
.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后练习
17.去年以来,雾霾天气一直困扰着我国北 方一些地区,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 出现机会增多,危害加重。不少地区把雾霾天 气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PM2.5对雾霾天 气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请你回答: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后练习
(1)MP2.5是指空气中直径 小于或等于 2.5μm (微米)的固体颗粒物或液滴的总称,它的数值 越高代表空气污染程度越高。PM2.5主要对
呼吸系统 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 (2)去年以来我省多地市出现过雾霾天气.如果 遇到雾霾天气,说出至少两种自我保护办法。 ① 戴口罩 ;② 雾霾天气少开窗 .
生物
首页
末页
生物
首页
末页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后练习
12.下列哪项人类活动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B ) A.乱砍滥发 B.植树造林 C.乱捕滥杀 D.排放废气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后练习
13.寒来暑往,春华秋实,生物课的学习结束了。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普
通一员”的理念必将牢牢铭刻我们心中,并践行在
我们行动中。以下对此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D )
第七章环境生物性污染与人体健康

食物又被另一食用者所吞食等方式传播。
环境与健康
第二节 生物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一、空气生物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指生物性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 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受染。 这一类生物性病原体主要是可以经空气传播的各 种细菌和病毒,如流感、流脑、猩红热、百日咳、 麻疹等。
Causing “mad cow disease”
7.禽流感
环境与健康
● 什是么禽流感?
是一种由家禽(鸟)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
流感病毒突变 时,随时可能 在人类中感染 和传播。
野生鸟类 家禽
肠道中携帶 病毒,但一 般不发病
造成一些家禽 (包括鸡、鸭、 火鸡)的严重疾 病和大量死亡
环境与健康
环境与健康
5. 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发热、流涕、咳嗽、眼结合膜炎、口腔粘膜斑 及全身皮肤斑丘疹。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d(潜伏期末) 至出疹后5d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 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有衣物、玩具等间接 传播甚少见。
环境与健康
4. 百日咳(婴幼儿常见)
由百日咳杆菌是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病程较长,可达数周甚至3个 月左右。易有窒息、肺炎、脑病等并发症,病死率高。
传播途径:咳嗽时病原菌随飞沫传播,由于该菌在体外生 存力弱,间接传播可能性小。
流行特征:多见于寒带及温带,冬、春两季高发。在幼儿 园等集体机构、居住条件差的地区可发生局部流行。
物对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
第七章1节环境和环境保护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系统(ecological system):特定地段 中的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构成的综合体。 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之间密切相关,即 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并进行 着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生态平衡(balance of ecology):生态系 统在一定时期内,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处 于稳定和通畅的状态,就形成一定的平衡状 态,称为生态平衡。
3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对污染物而 言,就是通常所说的环境自净能力)与生态平 衡破坏: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如果外力干扰超过限度,就会引起生态平衡 破坏。 引起生态平衡破坏的有自然灾害,也有 人类不适当的活动,包括人类生活和生产废 物污染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等。
4
7.1.2 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
1.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
(1) (2)
Hale Waihona Puke (3)(4) (5)
全 球 环 境 问 题 人口问题 资源问题: 淡水紧缺 森林锐减 土地沙化 生物物种减少 大气污染: 酸雨侵袭、温室效应(全 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 海洋污染: 赤潮 城市垃圾
5
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由于 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环 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 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
6
十 大 环 境 公 害 (1) (2) (3) (4) (5) (6) (7) (8) (9) (10)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多诺拉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水俣病事件 富山(痛骨病)事件 四日市哮喘事件 米糠油事件 博帕尔毒气事件 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件
7
2.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是 指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科学技术等多方面 措施,在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防治 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生态平衡,保护人 类健康,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指既能满足当代 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的发 展道路。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 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 个方面。 8
人类生态学:人类健康与环境

农业时代人类的健康
地方性传染病得到控制。
聚居人口规模的增加,使大量的病原生物在人口中传 播和流行;垃圾增多和不断堆积,使空气、食物和饮 用水源受到污染;大量人工作物的种植,特别是灌溉 设施的运用,有利于病原体的滋生和繁殖;人类对野 生动物的驯化和繁殖使人类与动物的接触更加频繁, 使得许多病原体进入人体。
地 球 化 学 元 素 的 摄 入 与 疾 病 的 产 生
2
水文因子与地方病带
在北半球温带森林草原地区,其中欧洲部分为北纬 50-70度,亚洲和北美洲部分为北纬40-60度左右,地 表水和潜水多为富含腐殖质的弱酸性软水。主要流行 各种元素缺乏性疾病,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大骨节病 、克山病、龋齿、佝偻病、骨质松脆症、心脑血管病 、各种癌症等。
在热带干旱荒漠地区,由于地表水和潜水多为呈碱性的高 矿化硬水,各种元素过剩性疾病广泛分布,如氟中毒、硒 中毒、钼中毒、砷中毒和地方性腹泻症。
氟斑牙
氟骨症
砷中毒—皮肤角化
1.长白山以西、长江以北广大区域,包括黑龙江 的三肇、吉林的白城内蒙古的赤峰、河北怀来 、山西大同、陕西榆林等地区;渤海湾滨海平 原如辽宁盘锦、天津塘沽、河北沧州等地为深 层高氟地下水病区;
物质名称 萘 苊 芴 菲 蒽 芘
荧蒽 苯并(a)蒽
屈
致癌活性 - - - - - - +
-/+ +
物质名称 苯并(a)芘 苯并(e)芘 苯并(k)荧蒽
苝 苯并(g,h,i)苝
晕苯 茚并(1,2,3-c,d)芘
二苯并(a,h)蒽 苯并(b)荧蒽
致癌活性 ++++
- ++
- ++
- * ++ ++
45
7
第四节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