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宋代陶瓷造型的形式特征
宋代瓷器的特点

宋代瓷器的特点引言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瓷器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详细探讨宋代瓷器的特点,从其制作工艺、造型风格、装饰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介绍。
制作工艺宋代瓷器采用精细的制作工艺,具有以下特点:1. 高温烧制宋代瓷器采用高温烧制技术,使得瓷器的质地更加坚硬、致密。
在烧制过程中,采用了高温烧成、二次还原等独特工艺,使得瓷器具有极高的质量和韧性。
2. 细腻的胎体宋代瓷器的胎体非常细腻,采用了优质的瓷土,并经过精心制作和处理,使得瓷器的胎体纹理清晰、均匀,触感温润,非常适合绘制各种装饰图案。
3. 瓷胎釉色的协调宋代瓷器注重瓷胎和釉色之间的协调。
在瓷器的制作过程中,采用了多种颜色的瓷料和釉料,使得瓷器的釉色与瓷胎相得益彰,增加了瓷器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造型风格宋代瓷器的造型风格简洁、雅致,具有以下特点:1. 线条流畅宋代瓷器的造型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舒展。
无论是瓷器的整体形状还是细节处理,都强调线条的曲线美和流动感,给人以优雅的美感。
2. 瓶颈修长宋代瓷器中的瓶类作品,瓶颈通常比较修长,造型优美。
这种独特的瓶颈设计使得瓷器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和装饰空间。
3. 器形简洁宋代瓷器的器形通常比较简洁,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整体的协调。
整个造型显得简约而不失庄重,给人以静谧的美感。
4. 小型化与唐代的大型瓷器相比,宋代瓷器更加注重小型化。
瓶、碗、盘等常见的器物,都更小巧玲珑,更适合人们日常使用和欣赏。
装饰形式宋代瓷器的装饰形式丰富多样,具有以下特点:1. 青花装饰青花是宋代瓷器的重要装饰形式,采用蓝彩在白胎上绘制纹饰。
青花瓷器的纹饰多种多样,有花卉、山水、人物等,给人以自然、清新的感觉。
2. 刻花划线宋代瓷器还常常采用刻花和划线等技法进行装饰。
刻花可以使瓷器的纹饰更加精细细致,划线则能够突出器物的轮廓和线条之美。
3. 高浮雕和低浮雕宋代瓷器的装饰中常常使用高浮雕和低浮雕技法。
高浮雕使得瓷器的纹饰更加立体、生动,低浮雕则能够增加整体装饰效果的层次感。
南宋官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南宋官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1.器型精致:南宋官窑瓷器的器型一般都较为精致,线条流畅、比例
匀称,并且有一定的规模感。
2.釉面细腻:南宋官窑瓷器的釉面呈现出细腻、润泽的质感,釉面平
滑均匀,没有明显的麻点或气泡。
3.色彩丰富:南宋官窑瓷器的釉色种类繁多,有青绿釉、葱青釉、天
青釉、窑变釉等,每种釉色都展现出独特的美感。
4.烧制工艺高超:南宋官窑瓷器的烧制工艺非常高超,瓷胎坚实致密,瓷质纯净无杂质,烧得均匀稳定,很少出现烧裂、变形等问题。
5.古朴典雅:南宋官窑瓷器的造型简洁大方,没有过多的装饰,整体
呈现出古朴典雅的风格。
1.观察瓷器的烧制工艺:南宋官窑瓷器的烧制工艺非常高超,瓷胎坚
实致密,瓷质纯净无杂质,可通过仔细观察胎质来判断。
2.检查釉色和釉面:南宋官窑瓷器的釉色种类繁多,而且釉面呈现出
细腻、润泽的质感,如果有斑点、气泡等瑕疵,可能是仿制品。
3.辨别器型和造型:南宋官窑瓷器的器型一般都比较精致,线条流畅、比例匀称,如果造型粗糙、线条粗细不匀,可能是仿制品。
4.考察纹饰和题材:南宋官窑瓷器的纹饰多为简洁大方的装饰纹样,
常见的有莲瓣纹、花卉纹等,如果纹饰过于繁琐、复杂,或者题材不符合
南宋官窑的风格,可能是仿制品。
5.借助科学检测方法:现代科技手段可以通过放射性碳定年、X射线
荧光、红外线热成像等方法来辅助鉴定南宋官窑瓷器的真假和年代。
总的来说,鉴别南宋官窑瓷器需要综合考察釉色、器型、纹饰、烧制工艺等多个方面的特点,同时借助科学检测方法,以确保鉴别的准确性。
最重要的是多学习、多观察、多比较,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
浅析宋朝时期陶瓷造型的美学特点-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浅析宋朝时期陶瓷造型的美学特点-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宋代陶瓷艺术的发展背景概述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随后迅速统一全国。
在经济上,统治者采取了轻赋税的政策,同时大量启用文官,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重文抑武的风气;在经济上,整个宋代商业发达,直接催生了市民文化的崛起和发展;在文化上,宋代统治者对道教极为推崇,程朱理学占据了哲学领域中的主流地位,这种对精神和哲学的追求,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沉稳、超脱、内敛等意境的追求;在工艺技术上,最突出的就是,宋代在陶瓷制造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的革新,每一个环节都有着明确的分工,使得陶瓷制作无论是在效率上还是质量上都获得了本质的提升。
所以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工艺技术的革新,都为陶瓷艺术的大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而造型是陶瓷艺术最为直观的表现因素,集中体现着作品的审美风格与追求,也正是得益于这些积极的因素,宋代陶瓷艺术才在造型上表现出了鲜明的美学特征。
二、宋代陶瓷造型的美学特征1.仿生意蕴美所谓仿生,就是对生活中一些动物和植物的造型进行模仿。
其在宋代之前的瓷器制作中,就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备了,成为了一种主流的造型方式,到宋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且宋代陶瓷仿生是一种有选择的仿生,即选取整个事物中最生动、最优美的一部分进行模仿,通过高度地概括,来获得形象性和抽象性的统一。
如汝窑中一些以莲花为造型的瓷器,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莲花逐渐成为了艺术创作中一个十分热门的对象,其高尚廉洁的寓意,受到了多个阶层的普遍认可。
宋代的莲花瓷器作品,较少采用整个莲花为造型,基本上都是选取花瓣的一部分,或是完全绽放,或是含苞放,都制作得十分生动,给人一种清丽高洁的享受,从而表现出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层次的意蕴表达。
又如汝窑生产的天青葫芦瓶,其造型形神兼俱,特点是上小下大,大小比例精准,看上去整体十分和谐,同时也把葫芦所代表的多子多福的寓意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宋代陶瓷艺术的特点

宋代陶瓷艺术的特点
1、自由和质朴。
宋代瓷器造型自然古朴、形态生动,纹路上构图严谨,却阐述一种生动形态,十分具有送人一贯的质朴与热烈。
笔法上,宋词的才会风格大多奔放而自如,‘鹧鸪斑’、‘油滴釉’、‘兔毫纹’,种种变化都明艳而奔放,具有某种乡土气息,体现了一种文化与精神的无拘与自由。
2、率真与豪放。
宋朝瓷器的率真更多地体现在民窑瓷器上。
其瓷器内容与图案大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纯粹且直接,市井气息浓厚,却不显土气,徒留一种率真之美。
而宋瓷的豪放,则更多地体现在其艺术创新的过程中,可以将水墨与书法全都融入到瓷器之中,更能够突破传统表达,利用彩绘、开片等多种形式来赋予瓷器以审美和品味。
彰显出宋代的思想与文化的包容与开放。
略论宋代瓷器的造型艺术风格及审美

略论宋代瓷器的造型艺术风格及审美宋代造型以简约、自然、圆润、精致为主,追求一种平淡、雅致、和谐的艺术风格,在宋瓷的艺术造型风格中,更多的透射出宋代内在含蓄、”阴柔美”的时代艺术审美精神和文化内涵。
标签:宋代;瓷器;造型;审美。
瓷器发展到宋代,无论从生产的规模、品种、制作工艺等方面考察,无疑都达到了一个比较完善和繁荣的时期。
宋瓷其优美的外型充分的体现出当时的时代文化特点和艺术审美追求。
宋瓷其造型的艺术风格在充分满足了实用的功利目的的同时,其平实不失精巧,高度内敛的而又不失活泼的造型风格,浓缩了时代文化特点,体现了当时的艺术审美情趣。
宋代由于饮茶之风的流行和铜器的缺乏,导致了瓷器制造业的繁荣,并且出现了许多象”汝、弟、哥、定、钧”等著名瓷窑,但是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其共性的造型艺术风格和唐代相比,它不再是饱满、厚重,造型趋于外向开放,而是轻巧、简约、精巧、典雅,造型趋于内敛蕴蓄。
具体来讲就是比例精细、准确、适度,构造对称、均衡,线条运用基本上以曲线居多、婉转流畅,很少出现那种直线造型和很强的块面转折,而是更多的是一种圆滑、平缓的过渡。
这些特征我们可以从河北镇平出土的磁州窑”白釉黑花梅瓶”及龙泉窑的”双耳瓶”等瓷器中得到印证。
”白釉黑花梅瓶”如果从中间分开的话,左右都是相互的对称、均衡。
瓶身丰肩、鼓腹、收尾,由于修长的瓶身,从而使线条显得起伏有致,顺应圆滑,整个体形的塑造都不会给人产生一种棱角分明的紧张、压迫感。
这些特点还在其它如”玉壶春”、”宋碗”、”宋壶”等形制中鲜明的体现出来。
宋瓷以上这些造型特点的出现是和当时宋代高度发达的科技和文化分不开的。
当时理性哲学的弥漫发展,使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趋于一种理性严谨的态度,而教学的发展对于瓷器造型的比例和结构的把握都是恰到好处。
也正是这种理学的严谨和数学上准确成就了宋瓷对称、均衡、平实、不张不扬的造型观念。
宋代的瓷器在那个时期在造型方面还出现了大量的仿古器,这些仿古器包括了仿青铜器型、仿玉器型、仿漆器型等。
论述宋代瓷器的基本特征

论述宋代瓷器的基本特征
宋代瓷器的基本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造型和纹饰:宋代瓷器的造型和纹饰都十分精致,呈现出极简的风格。
常见的纹饰有莲花、牡丹、梅花等,这些纹饰线条流畅,简洁而不失美感。
器物造型上,宋代瓷器注重实用性和美感相结合,如常见的碗、盘、瓶等,造型端庄典雅,线条流畅自然。
2.胎质和釉色:宋代瓷器的胎质细腻,色泽洁白,釉质晶莹透亮,呈现出温润的玉质感。
同时,釉色也是宋代瓷器的一大特点,以青瓷、白瓷、黑瓷为主,还有红瓷、紫瓷等品种。
这些瓷器的釉色丰富多样,既有单色釉,也有多彩釉。
3.工艺和烧制:宋代瓷器的工艺水平达到了巅峰,制作工艺精湛,尤其在胎泥处理、釉色调配、彩绘技艺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烧制工艺也是宋代瓷器的重要特点之一,采用高温烧制技术,使瓷器釉层更加致密,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4.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宋代瓷器不仅具有实用性和美感,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其造型和纹饰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同时也体现了制作者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
因此,宋代瓷器不仅是实用的家居用品,也是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综上所述,宋代瓷器的基本特征包括造型和纹饰的极简风格、胎质和釉色的温润玉质感、工艺和烧制的高水平要求以及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这些特点使得宋代瓷器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的陶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瓷器的特点

宋代瓷器的特点宋代瓷器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独特的特点。
宋代瓷器在造型、釉色、装饰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风格,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
下面将从造型、釉色和装饰三个方面来介绍宋代瓷器的特点。
一、造型方面宋代瓷器的造型注重简洁、端庄、雅致的特点。
与唐代的瓷器相比,宋代瓷器更加纤巧细致,形态更加典雅。
宋代的青瓷,如汝窑、哥窑等,器形多为圆形或方形,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
而白瓷和黑瓷则更注重器形的曲线美和造型的变化。
宋代官窑的瓷器造型多呈现出自然、柔美的形态,如官窑的刻花瓶、梅瓶等,线条流畅,造型优美,给人以舒适、宜人的感觉。
二、釉色方面宋代瓷器的釉色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官窑的釉色以青釉、汝釉和哥釉为主,青釉呈现出淡雅的翡翠绿色,汝釉则呈现出青中透白的质感,哥釉则是一种灰绿色。
官窑的瓷器釉色清新淡雅,给人以宁静、恬淡之感。
而汝窑的五彩釉色丰富多样,如红、蓝、黄、绿等,色彩鲜艳,给人以热烈、活泼的感觉。
此外,宋代的白瓷和黑瓷也是釉色的重要表现形式。
宋代白瓷的釉色洁白纯净,给人以清新、高雅的感觉;黑瓷则呈现出深黑色,富有神秘感。
三、装饰方面宋代瓷器的装饰风格注重朴素、内敛,追求简约雅致的艺术效果。
官窑的瓷器装饰主要采用刻花、刻线、刻字等方式,刻花瓷器尤为著名。
刻花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效果成为宋代瓷器的代表作品。
汝窑瓷器的装饰以施釉为主,通过施釉的不同厚薄和温度的控制,形成了独特的斑斓釉色和自然的流淌效果。
此外,宋代的瓷器还采用了绘画、刻花、刻线等装饰手法,如青花、白地彩绘等。
这些装饰方式都体现了宋代瓷器追求简约、朴素的审美观念。
宋代瓷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造型、釉色和装饰方面。
宋代瓷器的造型注重简洁、端庄、雅致;釉色丰富多彩,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装饰风格朴素、内敛,追求简约雅致的艺术效果。
这些特点使得宋代瓷器成为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对后世的瓷器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论中国宋代陶瓷造型的审美特征

浅论中国宋代陶瓷造型的审美特征第一篇:浅论中国宋代陶瓷造型的审美特征浅论中国宋代陶瓷造型的审美特征岑雪静[摘要]人类的历史是由古走向今的历史,在中国艺术史上,陶瓷史是一部审美的发展史,具有美的典范性,尤其是宋代的陶瓷在造型上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之在艺术的苑林中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本文试从宋代陶瓷的造型韵律、造型意蕴和造型程式三方面进行一番研究,试论证宋代陶瓷造型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造型韵律意蕴程式引言人所共知,陶器是人类史前文化曾经发生的现象;瓷器的发生则当属于中国古代物质文明长期发展的一种独特的成果,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陶瓷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的文化形态,具有物质和文明的双重特征。
陶瓷器首先是为实际生活需要而“造物”的产品,同时又是按着审美规律寻求“造型”的艺术创造。
本文试就我国宋代陶瓷的“造型”做一番略微的研究,首先,是对于“造型”的定义究竟如何理解?据我国亿万人常用的《现代汉语字典》⑴解释说:造型―“创造出来的物体的形象。
又名造形。
”而本文研究的“造型”,区别于广义的造型,是单指人们所创造的陶瓷器物的形态和样式,主要说的是具有一定抽象特征的陶瓷的器型。
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我们勤劳智慧的先民们,已经开始掌握制作陶器的技术和使用陶器。
继而到商代烧制出真正的瓷器。
中国的陶瓷不断发展,从陶到瓷,然后陶和瓷并行发展,在历史上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创造了大量优秀的陶瓷作品。
及至宋代,出现了古代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和繁荣,陶瓷生产遍及全国,南北各地均有名窑。
⑵宋代的陶瓷以其鲜明的造型特征和工艺特点著称于世界,在世界陶瓷艺术发展的历史上,获得一致的赞誉和高度的评价。
在这一时期,宋代的陶瓷在艺术上、技术上都有了飞跃的进步,以青瓷、白瓷为主,但也发展了釉下彩绘瓷及各色窑变的彩釉陶⑶。
其造型简约淡雅、一色纯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由此可知,要研究我国宋代陶瓷的造型美学,就需要从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方面去做总体分析,这将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宋代陶瓷造型最本质的形式特征,在其基础上,总结规律和方法,把由“造物”而产生的“造型”,提高到文化艺术创造的高度来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中国宋代陶瓷造型的形式特征岑雪静人所共知,陶器是人类史前文化曾经发生的现象;瓷器的发生则当属于中国古代物质文明长期发展的一种独特的成果,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陶瓷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形态,具有物质和文明的双重特征。
陶瓷器首先是为实际生活需要而“造物”的产品,同时又是按着审美规律寻求“造型”的艺术创造。
本文试就我国宋代陶瓷的“造型”做一粗略的研究。
首先,是对于“造型”的定义究竟如何理解?据《现代汉语字典》解释:造型——“创造出来的物体的形象。
又名造形。
”①而本文研究的“造型”,区别于广义的造型,是单指人们所创造的陶瓷器物的形态和样式,主要说的是只有一定抽象特征的陶瓷的器型。
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我们勤劳智慧的先民们,已经开始掌握制作陶器的技术和使用陶器。
继而到商代烧制出真正的瓷器。
中国的陶瓷不断发展,从陶到瓷,然后陶和瓷并行发展,在历史上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创造了大量优秀的陶瓷作品。
及至宋代,出现了古代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和繁荣,陶瓷生产遍及全国,南北各地均有名窑。
②宋代的陶瓷以其鲜明的造型特征和工艺特点著称于世界,在世界陶瓷艺术发展的历史上,获得一致的赞誉和高度的评价。
在这一时期,宋代的陶瓷在艺术上、技术上都有了飞跃的进步,以青瓷、白瓷为主,但也发展了釉下彩绘瓷及各色窑变的彩釉陶。
③其造型简约淡雅、釉色纯净,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由此可知,要研究我国宋代陶瓷的造型美学,就需要从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方面去做总体分析,这将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宋代陶瓷造型最本质的形式特征,在其基础上,总结规律和方法,把由“造物”而产生的“造型”,提高到文化艺术创造的高度来认识。
据笔者研究,宋代陶瓷造型的形式特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平淡清真的造型韵律宋代向以“郁郁乎文哉”而著称,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发达的时期之一。
上自皇帝本人、官僚巨室,下至各级官吏和地主乡绅,构成一个比唐代远为庞大、也更有文化教养的阶层。
由于南北两大主流至此而发展到较成熟的阶段,以至相互融合而更为臻进。
继唐代制瓷工艺极为长足的发展,工艺技术尤为丰富和精湛;官窑和民窑相互激荡,各地瓷业相互竞争;自大江以北形成定窑、钧窑、磁州窑和南方的龙泉青瓷系、景德镇青白瓷系等六大瓷窑体系。
它们在工艺、造型、釉色和装饰上,既各具风格特征,又在地域分布上表现为交错关联,并相互地仿效,使中国瓷业呈现为“百花齐放”的精神面貌和艺术境界。
这种社会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宋代都市经济的活跃而使陶瓷业有了新的发展。
尤其是北宋定都卞京后,中原地区成为政治文化中心,为陶瓷工艺的发展奠定了优越的社会条件。
在这一时期,官府中所设手工艺管理机构(如宋代的少府监、文思院中所设众多的作坊)更为庞大,并有了细致的分工,所制工艺作品,大多不惜工本,异常精美;由于城市的繁荣,陶瓷工艺开始向商品化平民化方向推广和发展。
同时,宋代的统治阶层崇奉道教,在全国大力扶持和推行道教。
道学“静为依归”,崇尚自然、含蓄、平淡、质朴的审美观。
青色的幽玄、静寂,正适宜这个时期的审美情趣。
一般而言,统治社会的意识往往会影响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识。
因此,在理学盛行的宋代,人们追求的是美学上的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
而反对矫揉造作的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高到某种透彻的哲学高度。
因而,宋瓷讲究的是细洁静润,色调单纯,趣味高雅,表现对神、趣、韵、味的追求和彼此的呼应相协调,并相互补充,成为一代美学风范。
正是在这种审美观念的演进之下,宋代的陶瓷为我国的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如钧窑的海棠红、玫瑰红;灿如晚霞、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釉;汝窑“江水莹润如堆脂”的质感;景德镇青白瓷的色质如玉。
高温色釉工艺的高度成就,使釉层不再成为单纯的保护层,而且因此也赋予了它独立的美学价值和观赏功能。
如宋代盛行的一种酱釉小口瓶,它光素无纹,没有精美的印花装饰而以素雅的酱釉取代。
小口侈沿,细直颈,圆肩,鼓腹,渐收成小瓶底,瓶身垂直,稳重大方,制作规整,无繁杂的附加装饰,仅仅以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匀称的瓶体,挺拔秀丽,正是宋人简约平淡、消逸典雅的反映。
同时,由于宋代考古风气的盛行,向往古礼仪之器,作复古之幽思,因而在作陈设的美术用瓷中,山现了鬲、鼎、尊、壶及琮等。
仿自商周汉代的青铜器和礼仪用玉的作品,成为宋代新的造型艺术;而且用器具的形制,则多采用莲、菱、葵、牡丹等花式,这显然又是唐、五代造型源流的沿袭和进一步的强化,使唐代遗留下来的域外形制中国化,更适合宋代理学的趣味。
可见,宋代陶瓷平淡清真的造型韵律,—方面是都市繁荣,宋代工艺作坊的重大突破和激烈竞争促使其制作不断向完善发展;另一方面是统治社会的意识决定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识,使宋代的陶瓷造型受道家理学的影响,总体上呈现质朴无华、平淡清真的情趣韵味,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和成就。
二、深沉高雅的造型意蕴若与外国的陶瓷作品相比较,冷静地观察和审视宋代的陶瓷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二者有着很微妙的区别:许多外国古代和近代的陶瓷作品,其造型给人的直观感觉是直接、单纯,富于理性的表现;我国宋代陶瓷造型诉诸于人们的视觉,留下的印象是含蓄、丰富,更富于情感的表现。
宋代陶瓷强调的是表现自然韵味,排斥理性化的特征,追求富于感情的自然美,不习惯于纯理性的几何形式。
造型以简约见长,多有朴实无华之感,“天然去雕饰”的道家美学风范,酿造出中国宋代陶瓷造型独有的深沉高雅的意蕴。
这里的造型意蕴,是指艺术形态所表现的深刻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
意蕴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它能使创作深化,丰富其表现的内涵,同时也创造了欣赏对象再创造的领域,从而提高了创造的美学价值。
综观我国宋代陶瓷一些比较典型的优秀造型,虽然表现在不同的作品上,但都蕴含着丰富的意蕴,如以性质来分,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民族的意蕴陶瓷艺术是工艺美术中的一种。
由于工艺美术皆来源于生活,属于生活的美术,因此在我国的宋代陶瓷造型中,也体现了大量的民俗的意蕴。
④民俗,即民间的生活习俗,它具有特定的社会意义。
同时,我国古代是重视现实,热爱生活,而不是用苦行去追求天国、寄予幻想。
因为我国的人民祈望有美好的现实生活,并延续这种现实。
这就在意识观念中,产生一种祝愿。
⑤祝愿是人对于生活寄托美好的观念。
我国宋代陶瓷也有这类题材,有表示幸福的,如“纳福迎祥”、“龙凤吉祥”等;有表示情爱的,如“并蒂莲”、“连理枝”、“同心结”等;有表示长寿的,如“松鹤长寿”等;有表示富裕的,如“年年有余”、“金玉满堂”、“五谷丰登”等。
总之,这些内容是一种人间的、现实的、生活的祝愿,直接反映我国民族的性格和品德,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价值。
如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凤耳瓶就蕴涵着强烈的民俗性。
它附贴了颈部两侧为耳,两凤相背对称,高距于瓶的上端,彼此瞩目远眺,神情端庄,别具一番风韵。
直口、细颈、斜肩,棒槌形瓶体颇具稳重感,从造型上看,是一件饱含典雅气质的优秀器物。
凤是人们臆造出来的传说中的神鸟。
她美丽、吉祥,被誉为“瑞鸟”并尊为“百鸟之长”,象征喜庆、安宁和高贵,也借喻为纯洁、美满的爱情。
凤的形象造型从唐代的肥硕壮实、概括洗练的式样,变成纤细苗条的造型,充满迷人的艺术魅力。
宋代艺术家们强调生活的真实性,对凤鸟的形象进行细腻的表现,以S运动线和圆弧形组成凤身,两边成立体形,借线条的曲直而变化,极具美感又富于含蓄、淡雅的意蕴。
(二)书画艺术的意蕴北宋时期,陶瓷艺术的发展盛况空前,而书画艺术如范宽、郭熙、马远、夏圭的绘画;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的书法同样是先后应运而生,垂范千古。
有的还曾影响到一些名窑作品上去,如不少磁州窑器物上面也借鉴了当时流行的画法和书法。
如“仁和馆”的铭四系瓶,在明人陈继儒的《妮古录》中就曾记载:“余秀州买得白定(原文作锭其实为磁州窑产品)瓶,口有四纽,斜烧‘仁和馆’三字,字如‘米氏父子所书之’。
”20多年前在福建建阳窑窑址内还曾出过一件“陶牌”,正反两面刻有“黄鲁直书法一本”七字。
联想黄庭坚书法豪迈的书风闻名古今,并有《咏建阳窑茶碗》的名句,如“妍膏溅乳,金路鹧鸪斑”,“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金汤”等脍炙人口,由此可见当时文人书画与名窑陶瓷关系之一斑。
就这样,在书画艺术与陶瓷工艺的巧妙结合、相辅相成下,把中国的宋代陶瓷艺术又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宗教理学的意蕴在宋代,佛教信仰已远不如唐代那样狂热,但仍有相当影响。
宋代皇帝一方面宣扬儒家的纲常名教以维护其政权,另一方面则尊崇道教,制造神仙妄说以美化粉饰其统治,因此陶瓷工艺的造型也不免受之影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基本从显示世界的“出世”以企“返璞归真”的道家,力主通过纯精神活动来摆脱“物以奴役”的桎梏,令人之性情彻底得以解脱和净化,达到人与宇宙之精神浑然合一的最佳理想——“道”的境界。
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以清新质朴为本,与“自然英旨”同趣的审美追求,远远超越了一般技巧性的范畴,作为一种美学观念的特殊表现方式,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宋代陶瓷造型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道家理学的影响下,宋代陶瓷的造型意蕴较为自然祥和,动中寓静,深化了“自然天成”和“天人合一”的审美情趣,把那种沉静、淡泊而怡然自得的追求,与“法自然”运行的虽动而静的宇宙精神即“道”的境界相谐相吻,虽景有限而意无穷。
在宋代瓷器中我们可常见此类造型。
以南宋官窑盘为例,此件官窑盘,口稍稍外撇,端正俊朗的造型,干净利落的线条,具有单纯、轻逸、明朗的艺术效果,平淡中显见典雅。
最令人称绝的是瓷器上的纹片(又称为开片),有大有小,有深有浅,似有无数条线条编制而成,深藏在瓷器的釉里,稀疏而淡雅,盘里布满细碎的小开片,层层叠叠,晶莹透亮,犹如冬天江河里的冰块碎裂,变化万千,演化为天人和谐的独特的美学效果,为宋代的单色釉瓷器增添了诱人的魅力。
因此,我国宋代陶瓷的意蕴美是与该时期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相一致的,它与儒家思想、道家精神长期影响有关,都是内在的,而不是外表的。
中华民族更重视富于感性的精神世界的创造。
三、不断完善的造型程式宋代陶瓷造型程式化的特点,是由于宋代经济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
我们应该看到,造型样式出现程式化特征,是陶瓷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标志着一种艺术在一定阶段或某个方面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具有一定的规范化特点的优秀作品,都是经过许多陶瓷匠师们的反复修改,不断完善,才获得较为典范的形式,从而成为一直流传,为世人所爱好的造型样式的。
诸如汉代的陶壶造型,唐代的三彩陶罐造型,宋代的梅瓶造型,明清两代的瓶、尊和碗类造型等。
这里仅以宋代的梅瓶为例。
那原本是盛装酒水的瓶子,由于其造型结构特点是小口、短颈、宽肩、收腹、敛足、小底,整体比例修长,形体气势高峭,轮廓分明,挺拔刚健,视觉效果明确,形式感强,因而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人们爱好的陈设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