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课堂提问的作用及实施策略

课堂提问的作用及实施策略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才会有问,有问才会有思,之后才会有新的发现,寻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

良好的课堂提问能够达到以下几个作用:

1.引起注意,激发兴趣。

上课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常会遇到学生注意力涣散,思想不集中的情况,这时,富有技巧的提问,就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为了准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集中注意力,加快思维活动,迅速处理信息并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而针对个别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进行的提问,无疑是一种善意的提醒,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又能将其诱导到课堂上来。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往往会不全面,使学习受阻。这时候,教师如果能够设计适当的问题提问点拨,因势利导,给回答问题的学生以成功的机会,往往能帮助其找回失去的信心,他们会重新振奋起来,继续探究。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不仅是个认知过程,也是一种交流。良好的课堂提问必然渗透了情感成份。对于学生正确的思路给予肯定,对疏漏之处进行点拨,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融洽师生感情,这也有助于学生热爱本学科,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诱导学生展开定向思维,有助于突破重点、难点。

有效的课堂教学最忌讳没有目标,每篇课文可以学习的地方都很多,良好的课堂提问则可以强调重点,化解难点,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使学习目标明确,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3. 获取反馈信息,发现疏漏及时弥补。

教师讲授新课之后,用提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弥补,这是课堂教学反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4. 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首先是自学能力。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因此,一边教,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打基础的办法,也就是不要让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是想方

设法引导他们在听讲的时候自觉地动脑筋。

……怎样启发学生,使他们自觉地动脑筋,是老师备课极其重要的项目。”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无疑是加速学生思维活动的良好的催化剂,让学生在师生问答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重点,找准自我发问的角度,学会自我解答,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的主动境界。

其次是培养独立能力,树立信心。学生在课堂探究的过程中肯定会遇见障碍,如果教师直截了当地把结论告诉他们,那么学生就会形成思维上的依赖性。如果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思维受阻的原因,以提问方式给予指导,让学生回归到正确的思维方向上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正确的答案,那么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得到锻炼,也能更加自信。

再次是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点在语文学科表现的尤为明显。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常常因为语言表述不当而失分。在课堂问答的环节里,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反映出的偏离题意、用词不当、歧义、遗漏等一些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较之从作业、测验来反映能更清楚有效,针对的学生面也更大。

综上所述,应该说课堂提问在当前的教学方式下,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们要将其作为基本功来练,作为一种艺术来追求。

因此鼓励学生多多参与课堂提问,其意义非同一般。那么究竟该如何优化课堂提问呢?

1、提问要明确的目的性

要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优化课堂提问,提哪些问题,在何时提问,提问哪些学生,期望得到怎样的答案,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等都要有明确的通盘设计。只有教师做到“胸中有沟壑”,才能真正体现明确的目的性。

2、提问要具有整体性

整个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因此课堂提问也应该是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比如在教学《胡同文化》一文时,我用三个问题贯穿全文,“胡同文化有哪些外在的表现?”“它体现了北京人怎样的心态?”“你怎样看待没落的胡同文化?”三个问题巧妙地贯穿全文,既体现了问题的深度,又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前两个问题,由外到内,第三个问题则体现了思维的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3、提问要富有启发性

引导式提问是最具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提高思辨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特级教师于漪在上《孔乙己》一课时的提问:“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鲁迅先生在他所写的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呢?他是怎样以成功之笔来塑造这个艺术形象的

呢?当我们读悲剧时,眼泪一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可是,我们读《孔乙己》,眼泪却流不出来,这又是为什么呢?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孔乙己》小说所写的悲剧,究竟是哪一种悲剧呢?

”这样提问便形成使学生“急盼”、“渴求”的心理状态,孜孜以求,加速思维。

4、提问兼有艺术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艺术地进行课堂提问,更能营造师生沟通的问题情境,形成“疑义相与析”的良好氛围,从而达到预期目的。要善于把握课堂提问的最佳时机和方式:①导入新课时可用设疑式提问。例如在教学《胡同文化》时,我就在叙述了“当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走进北京城时,人们最感兴趣的不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不是四通八达的立交桥,而是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时,迅速提问,“胡同,怎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那么多人的目光呢?”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理,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求和究竟。②讨论时可用质疑式提问。例如在教学《雷雨》时,就可以围绕“周朴园到底对鲁侍萍有没有感情”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围绕这个问题,关于戏剧冲突,人物形象的分析等问题都可以解决,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③朗读课文前可用联想式提问。比如在上《登泰山记》一文时,就可以提问,“倘若你是姚鼐,你现在去登泰山,你会看到哪些景物呢?”这样采取“换位”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产生联想。然后再在适当的时机,提问“那么姚鼐看到的景象是否和我们的一样呢?下面我们来具体看课文,这样就极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④小结时可用评析式提问。比如在上小说单元时,对于人物形象的评析,就可以适时提问。如对于陈奂生这一形象,便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陈奂生是不是新时期农民的代表?由于这个问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所以易于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于众多的小说人物的分析,都可以从这个方面来着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富有鼓动性,要善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能使学生跃跃欲试,激起学习积极性,切忌“开庭审案”式的课堂提问。正如《学记》中所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喻”即强调教学重在启发诱导,不越俎代庖。总之,灵活多样的课堂提问方式和民主艺术的课堂提问氛围,对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