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盛唐气象 课时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盛唐气象 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盛唐气象 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第3课盛唐气象(答案见后)一、单项选择题1.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拥有不少创造发明。

下面属于唐朝时期发明创造的农业生产工具是()①曲辕犁②筒车③水排④耧车A. ①③B. ①②C. ②③D. ①④2.右图所示的是2018年1月在CCTV-3《国家宝藏》栏目中展出的湖南省博物馆馆藏“青釉褐彩诗文执壶”(唐·铜官窑)。

以下关于该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证明唐朝时铜官窑已经创立B.证明唐朝时普通劳动者都擅长诗歌创作C.反映了唐朝时青釉褐彩最受人们的追捧D.执壶是唐朝最为有名的陶瓷器皿3. 周杰伦在《青花瓷》中唱道:“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此句歌词赞美了我国古代瓷器的精美。

唐朝时期,陶瓷业的典型代表有()①唐三彩②冰裂纹瓷器③白瓷④青瓷⑤青花瓷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③④⑤4. 唐朝“胡风盛行”,许多外来宗教得以传播,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些现象反映出唐朝社会风尚呈现的特点是()A. 奢侈浪费B. 单一保守C. 繁荣创新D. 多元开放5. 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

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重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

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B.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C.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D.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6. 唐代妇女骑马外出的装束不断变化:唐高宗时期,妇女常常戴着帷帽;唐玄宗时期,流行戴轻便的胡帽,露出脸庞;后来,一些妇女连帽也不戴了,甚至穿男人衣衫。

这种社会现象说明了唐朝()A. 社会风气走向开放B. 男女社会地位平等C. 人们外出流行骑马D. 社会秩序稳固安定7. 隋唐时期出现了“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治世。

从这些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能得到的启示有()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③国内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能促进社会的发展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8.唐朝时生产如冰如玉的青瓷的瓷窑是()A. 定窑B. 汝窑C. 越窑D. 邢窑9. 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的一位赞普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练习题(含答案)

第3课盛唐气象1.右图所示工具的主要用途是()A.交通运输B.纸张印刷C.农业生产D.陶器制作2. 民族问题始终是一个世界性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下图反映的是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A.壮族B.羌C.吐蕃D.苗族3.下面均是唐朝时期的艺术作品,如果为这些作品命名一个主题,最恰当的一项是()A.融洽的民族关系B.开放的社会风气C.繁荣的商业发展D.豪迈的尚武风气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特征,被人们称为“诗史”。

“他”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房玄龄4.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唐朝,下列关于当时日常生活情景的表述,你不可能经历的是()A.使用曲辕犁耕地B.在越窑买到最好的白瓷制品C.看到妇女骑马、射箭D.欣赏《步辇图》5“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是大诗人白居易对唐都长安城的描写。

从这一诗句中我们可以提炼的有效信息是()①长安人口众多②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③长安街道整齐划一④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A.②④B.①②C.①③D.③④6.小明想写一篇以“唐朝的社会风气”为主题的小论文,他可以查询的关键词包括()①昂扬进取,积极向上②风气开放,充满活力③兼容并包,尚武风气盛行④闭关保守,封闭落后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7.下列唐朝艺术家与其艺术特点的搭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真卿—端正劲美,雄浑敦厚B.柳公权—方折峻丽,笔力劲健C.阎立本—擅长风俗画D.吴道子—落笔雄劲,风格奔放8.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对渝州有这样的描述:登高远眺,万家井邑出现,两江之中舟船济济,水国乡民舟中行商,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王维的描述直接反映了渝州()A.政治清明 B.经济繁荣 C.民族团结 D.文教昌盛9.杜甫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描绘的是()A.贞观之治 B.开皇之治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10.“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出现于()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11.“四方丰稳(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

部编_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_第3课盛唐气象课时练习(WORD版有答案及解析)

部编_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_第3课盛唐气象课时练习(WORD版有答案及解析)

山东省枣庄市四十一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课时练习(WORD版有答案及解析)选择题(23个)综合题(3个)1单选题中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

下图是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两种工具。

它们是()①曲辕犁②直辕犁③水排④筒车⑤翻车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⑤【正确答案】A【题目解析】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曲辕犁和筒车。

2单选题中于涵在查阅历史资料时发现了下列图片。

请你为这组图片设计一个主题()A.唐朝农业的发展B.唐朝陶瓷业的发展C.唐朝丝织技术的髙超D.唐朝商业的繁荣【正确答案】B【题目解析】唐朝陶瓷业有重要发展,题中图片是唐三彩和白瓷。

故选择B项。

3单选题中民族友好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

吐蕃位于下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正确答案】A【题目解析】本题考査唐与吐蕃的友好交往,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一般。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吐蒋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靑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

故此题选A项。

4单选题中唐朝时期,文成公主人藏与松赞干布成亲,为汉藏两族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促成这段千古佳话的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唐中宗D.唐玄宗【正确答案】B【题目解析】贞观年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5单选题中大唐王朝近300年间,任用外国人做官不计其数,长安城更是中西文化荟萃之地、各族文化交融的国际大都市。

这体现出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是()A.封闭、保守B.胡汉交融、中西贯通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正确答案】B【题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唐朝时,任用外国人为官、长安城各族文化交融,这些体现出唐朝时期中西贯通和胡汉交融的社会风气,A、C、D均不符合史实,故选B。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练习题及答案1.选项应该改为 A。

①②,因为盛唐时期农业发展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而选项 A 中的两张图片都与农业有关。

2.材料中的“物”应该改为 B。

筒车,因为文中提到“一轮十筒挹且注”,而筒车就是用来挹水的工具。

3.这句唐诗赞美的是 A。

唐三彩,因为“千峰翠色”是唐三彩的一种特征。

4.选项应该改为B。

①③④,因为唐朝时期农业发展迅速,城市布局严整,商业繁荣,而选项 B 中的三个情景都与此相关。

5.这个题目没有提供图片,无法回答。

6.正确的表述是 B。

①②④,因为XXX是XXX派出的,最终目的地是嘉峪关,而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7.这里的“胡”是指 D。

吐蕃,因为文中提到“贵主和亲”,指的是唐朝和吐蕃的和亲。

8.这两位诗人是 A。

XXX、XXX,因为他们是唐朝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两位诗人。

9.二人形成不同的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D。

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因为XXX生活在安定的时期,而XXX则经历了战乱和社会动荡。

10.没有关联错误的选项,题目有误。

11.材料一是XXX的话,表达了他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材料二是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材料,表明唐朝时期与西藏的交流十分频繁。

问题不明确,无法回答。

10.B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出自XXX、XXX、XXX的作品。

XXX的诗风豪放,描写社会现实;XXX的诗则温婉细腻,表达内心情感;XXX的诗歌则以自然景观为主题,表现生命的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

二、XXX答题11.材料三描述了XXX和金城嫁给吐蕃赞普的情况。

这两位公主的婚姻对于唐朝和吐蕃之间的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XXX的嫁妆中包括了大量的书籍和文化物品,促进了汉藏两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另一方面,XXX的婚姻更加明显地体现了唐朝的外交策略,通过婚姻联姻,巩固了唐朝和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

12.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出自XXX、XXX、XXX 的作品。

XXX的诗风豪放,描写社会现实;XXX的诗则温婉细腻,表达内心情感;XXX的诗歌则以自然景观为主题,表现生命的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3课 盛唐气象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3课 盛唐气象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3课盛唐气象一选择题1.某地要举办唐朝书画展,他们可以选择下列哪些人的作品()①颜真卿②欧阳询③张择端④吴道子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2.下列作品具有“方折峻丽,笔力险劲”特点的是()A.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碑》B.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C.柳公权的《玄秘塔碑》D.王羲之的《兰亭序》3. 唐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

唐政府设立的管辖西域天山南北地区的军政机构是( )①安西都护府②西域都护府③北庭都护府④西南都护府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4.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A.有大量的碑刻书法B.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C.建筑具有独创风格D.一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5.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段话:“……黄蓉愈看愈奇,又揭起一层,却见下面是一轴轴的书画卷轴。

她要郭靖相帮,展开一轴看时,吃了一惊,原来是一幅《送子天王图》,另一轴是韩干画的《牧马图》……”《送子天王图》是作者是()A.顾恺之B.吴道子C.张择端D.赵孟頫6.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7.“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

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

”这一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唐玄宗时期B.唐高祖时期C.唐太宗时期D.武则天时期8.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A.秦兵马俑遗址B.唐招提寺鉴真坐像C.大昭寺会盟碑D.敦煌莫高窟藏经洞9.盛唐时期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体现出的特点有()①胡汉交融②完全模仿③闭关自守④中西贯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受安史之乱的悲怆情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3《盛唐气象》练习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3《盛唐气象》练习及答案

第三课《盛唐气象》练习一、填空题1、唐朝农民改进了犁的构造,制成的生产工具是灌溉工具叫。

2、陶瓷在唐朝有重要发展,以的青瓷和的白瓷最为有名。

3、唐朝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的是。

4、唐朝丝织工艺水平很高,其中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的是。

5、唐朝都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的、、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6、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住宅区称,商业区称。

7、唐太宗时实行了的民族政策,他赢得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

8、被称为“海东盛国”的是。

9、今天藏族人的祖先叫,当时是哪一位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10、唐朝时吐蕃的都城定在哪?(古今地名)、11、历史上“和同为一家”指的是哪两家的关系?。

12、唐朝时先后有哪两位公主入藏?、13、描绘了唐太宗接见禄东赞向大唐求婚场景的名画叫。

14、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封南诏首领为。

15、唐朝还先后设置和两个机构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16、被称为诗仙的是,被称为诗圣的是,他的诗有之称。

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17、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有、、。

的字端正劲美,雄浑醇厚;的字方折俊丽,笔力劲健18、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形神兼备;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代表作品是。

二、选择题1、唐代出现了筒车。

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

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

这说明筒车是(A. 农业耕作工具B. 便捷的交通工具C. 农业灌溉工具D. 实用的生活用具2、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农业生产发展 B.商业经济繁荣 C.对外贸易活跃 D.经济重心南移3、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

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

【★★★】2023-2024学年初中7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一单元第3课 盛唐气象

【★★★】2023-2024学年初中7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一单元第3课 盛唐气象

第3课盛唐气象一、选择题1.以下两组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骨耜曲辕犁翻车筒车A.政治制度完备B.农业技术进步C.海外贸易发达D.文学艺术繁荣2.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关于唐朝社会经济的主题学习。

他们可以参考的资料是()A.半两钱B.曲辕犁C.交子D.《盛世滋生图》3.下列图片所示工具,属于唐朝时期发明的是()A.石器B.骨耜C.铁农具D.曲辕犁4.下列史实中,能够反映出唐朝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有()①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②设置西域都护③文成公主入藏④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5.他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右图是他的作品《步辇图》。

这位画家是()A.张择端B.王羲之C.阎立本D.辛弃疾6.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表1中①处应为()表1C.西藏D.东北7.天山将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

702年,唐朝设立的管辖天山以北广大地区的机构是()A.西域都护府B.安西都护府C.北庭都护府D.伊犁将军府8.唐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其中既有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又有女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女道人鱼玄机等,这种现象()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进步B.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成果C.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D.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局面9.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写道:少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赧nan:原指因害羞而脸红。

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李白的诗歌豪迈奔放、激情飞扬B.该诗描绘了冶金矿场欢快劳动的生动场景C.该诗饱含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D.李白诗歌成就辉煌,被称为“诗史”10.提取下列四幅图片的历史信息,归纳唐朝的时代特征。

正确的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1.如果让你制作一张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

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①张仲景提倡预防疾病的“治未病”理论②李白创作的具有浓郁浪漫情怀的诗歌③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发展的指南针④深受群众喜爱的中国国粹——京剧A.1个B.2个C.3个D.4个12.重庆市云阳县明月坝寺庙遗址发掘中,出土了5枚“开元通宝”钱币。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下第3课 盛唐气象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下第3课 盛唐气象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下第3课盛唐气象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3课《盛唐气象》同步练习
1.曲辕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不仅有着精巧的设计,精湛的技术,还蕴含着一些美学规律,其历史意义、社会意义影响深远。

在当代农具设计中,曲辕犁仍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曲辕犁制成于()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2.唐代瓷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A.唐三彩 B.白瓷 C.青瓷 D.景德镇瓷器
3.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是:()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4.《土贵要与赋水轮》中写道:“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

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

”材料中的物指的是()
A.楼车
B.筒车
C.水排
D.曲辕犁
5.吐蕃人使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
A.满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白族
6.“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唐朝《陇西行》中的一句诗,它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
第 2 页
第 3 页
(3)根据以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你对少数民族政策有什么看法?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练习答案:
1.D
2.A
3.B
4.B
5.C
6.B
7.C
8.A
9.D.
10.(1)开明的民族政策。

(2)战争:打败东突厥;管辖:设立管辖西域的机构;和亲:文成公主入藏
(3)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相互交流,互相融合,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

启示: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第 4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隋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3课盛唐气象课时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唐朝时改进和创制的新的生产工具有()
A.水排、筒车
B.曲辕犁、筒车
C.灌钢法提花机
D.翻车、提花机
2、唐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

下列有关唐朝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唐朝时期,农业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
B. 唐朝时期的陶瓷水平很高,邢窑的青瓷如冰如玉
C. 唐朝时期,都城洛阳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D. 唐朝时期的棉纺织业十分发达
3、“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朝统治者的这种“抚九族以仁”的做法,说明当时( )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C.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和亲”是当时最有效的策略
4、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被称为世界工艺珍品的是()
A.青花瓷 B.冰裂纹瓷器 C.唐三彩 D.白瓷
5、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唐朝的什么现象()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开放D文化昌盛
6、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吐蕃赞普是()
A.松赞干布 B.尺带珠丹 C.赤尊东赞 D.骨力斐罗
7、唐朝的国际性大都市指的是()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江南河
8、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 农业生产发展
B. 商业经济繁荣
C. 对外贸易活跃
D. 经济重心南移
9、唐朝时期社会风气的特点是( )
A.开放、兼容并包
B.封闭、保守
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
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10、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史实的搭配,正确的是()
A.唐太宗----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B.武则天----任用杜如晦为相
C.李春----设计赵州桥
D.欧阳询----借谈笔法劝谏唐穆宗
11、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

唐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是()
A.唐朝北方已无边患B.长城已经彻底失去防御作用
C.唐朝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

D.开明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
12、2016年2月12日,央视科教频道播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来,激发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学习热潮.某选手抽到2号题目:从下列汉字中重组成一句唐诗名句,指出它的作者是()
A.杜甫 B.白居易C.刘禹锡D.李白
13、文成公主入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给西藏带去许多的工艺品
B.使得松赞干布接受了唐朝授予的官职
C.奠定了汉藏两族人民密切交往的基础
D.使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14、唐都长安中气势宏伟富丽堂皇的宫殿是()
A. 故宫
B. 乾清宫
C. 大明宫含元殿
D. 太极殿
15、“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
兼收
并蓄而好探求的。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所说的中国人具体是指( )
A.唐朝人
B.汉朝人
C.秦朝人
D.隋朝人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行路难》
材料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材料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1)材料一、二诗句的作者分别是谁?他们分别被誉为什么?
(2)材料三诗句的作者是谁?他的诗有何特色?
17、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

写出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一项措施。

(2)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
探究二经济篇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历史上哪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经济发展。

探究三文化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

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4)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

并举一例隋朝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探究四感悟篇
(5)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带去大量物品,有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1)材料一出自哪位历史人物?
(2)文成公主嫁给了谁?
(3)材料三记载了8世纪初期发生的什么事件?“舅宿亲”是什么意思?
(4)材料二、材料三说明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两位唐朝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起到了什么作用?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

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 000多首。

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摘编自仪平策等著《中国审美文化史》材料二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很多域外来的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

武则天下令组织编纂的《三教珠英》一书,儒、佛、道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唐诗、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

(2)上述特点形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B
4、C
5、A
6、B
7、B
8、B
9、A 10、C 11、D 12、D 13、C 14、C 15、A
二、非选择题
16、(1)李白;杜甫。

“诗仙”;“诗圣”。

(2)白居易。

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

17、【答案】(1)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2)科举制.
(3)曲辕犁和筒车.
(4)唐:诗;赵州桥.
(5)吸收和借鉴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
18、 (1)唐太宗。

(2)松赞干布。

(3)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因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亲,唐朝皇帝是尺带珠丹的舅家。

(4)促进了唐朝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保持了和平环境,使人民生活安康。

19、(1)唐诗的特点:艺术成就高;数量众多;题材丰富;作者广泛。

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兼收并蓄;中西贯通;博大宏放;昂扬进取。

(2)原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政策开明,对外交往频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