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老外的中国印象
在中国的外国人对中国的评价

在中国的外国人对中国的评价《在中国的外国人对中国的评价》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在中国的外国人是咋评价咱中国的。
有个叫杰克的外国小哥,他来中国之前,心里可没底儿。
结果来了之后,被中国的美食迷得不要不要的。
他说:“在中国,吃,那可真是一场无尽的探险!从麻辣鲜香的川菜,到精致细腻的淮扬菜,每一口都是惊喜。
” 而且啊,中国的外卖服务简直让他惊呆了。
他说在自己国家,想点个外卖,等得花儿都谢了,在中国,那速度,快得让他怀疑人生。
还有个叫艾米的外国姑娘,特别喜欢中国的交通。
她说:“中国的高铁,那叫一个牛!又快又稳,还特别舒服。
坐上去感觉自己像在飞一样。
”而且地铁也方便得很,去哪儿都不成问题。
再说大卫,他对中国的安全环境那是赞不绝口。
他说晚上走在街上,心里特别踏实,根本不用担心啥危险。
在中国,他感受到了真正的安心。
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让好多外国人着迷。
比如汤姆,他特别喜欢逛那些古色古香的老街,看那些精美的手工艺品,觉得每一件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故事。
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爱上中国,他们的评价那可都是满满的喜欢和称赞!《在中国的外国人对中国的评价》亲人们,咱今天唠唠在中国的外国人对咱这儿的看法。
我认识一个叫保罗的外国人,他一来中国就被咱这热闹的街市给震住了。
他说:“哇塞,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活力,那种热闹劲儿在我们那儿可不多见。
” 而且他特喜欢中国的移动支付,出门根本不用带钱包,一个手机走天下,方便得不得了。
有个叫丽娜的外国小姐姐,对中国的网购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她说:“在中国网购,选择多到让人眼花缭乱,价格还实惠,送货速度又快,简直太棒啦!”还有个叫迈克的外国大叔,特别喜欢中国的公园。
他说:“那些公园里,有唱歌的、跳舞的、练太极的,每个人都那么开心,那种生活的气息太迷人了。
”另外,不少外国人对中国的教育也有很高的评价。
他们觉得中国的学生勤奋努力,学校的设施也越来越好。
就说我碰到的那个叫苏菲的外国老师吧,她在中国教英语,她说中国的孩子们聪明又好学,和他们在一起教学特别有成就感。
中国人的优缺点

14
西方人认为中国人也存在很多缺点
1、自视卑微 缺乏自信 中国社会人人都很尊敬“老师”,谁的地位高 就被称为“老师”这也许和中国长期受儒家“尊 师重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思想的影响。 2、功利心重 中国学生们从来不对老师 所讲观点提出疑问, 只会抄笔记背书,为的就是考高分.中国人是功利 的,在中国人的眼里“衣锦还乡、荣归故里”, “金榜提名、光宗耀祖”是人生最大的追逐目标。 因为功利,凡事随大流,并没有自己的主见
6
西方人认为东方人没有西方人那样个性化,即使是 有学识或一般民众,在西方人看来没有明显的差别。 除此之外,西方比东方更能把具有天才的人造就成 科学家和能人,因为他们从小培养起来的独立自主 精神,因此东方也就比较落后,发展速度缓慢,人 与人之间缺乏鲜明的个性差异,也就是更趋于同类 化。
7
• 在西方,一般人通常会鄙视恋家主义,而 中国的裙带关系却被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 他们认为中国人一味强调亲情观。
4
类似上述的体力劳作以及身心劳作例子, 在中国比比皆是,尤其在国外的中国人拿着 微 薄的薪水,却永远没完没了出卖着自己廉 价的 劳动力。他们的忍耐是无法让西方人接 受甚至 鄙视的,他们一生总有干不完的工作, 为事业、 为家庭、为孩子辛苦工作永无间息.今天在外 国留学的中国学生的勤奋也 令他们的外国同学所折服. , 但在外国学生眼中 在课堂上, 中国学生们从来不对老师 所讲观点提出疑问,只会 抄笔记背书,为的就是考高分.
13
6.尊老爱幼
中国人上公共汽车或者地铁时千军万马挤独木 桥的情景着实让很多老外不适,觉得中国人太 没素质了。但是上了车,往往又常常能发现年 轻人给老人或者小孩让座,这让他们大吃一惊。 一些日本人说在日本几乎不可能看到这样的情 景,甚至还有日本人说到这一点时指出“日本 人必须以中国人为榜样”。年轻人一般比较孝 敬老人,但是老人过于溺爱孩子,还有墨西哥 人说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在旁边站着,座位上 坐着他们的孙子,实在是有点看不下去。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
普通外国人眼中(在国外看到的旅游中的中国人),中国人就是
暴发户的形象。
有钱、粗鲁、大声喧哗、炫耀财富、随地吐痰、不讲卫生。
他们接触的中国学生就是勤奋、刻苦、数理化奇好。
他们眼中的中国商人就是勤劳、勇敢、小生意也做,但拼命与同胞相互倾轧、为自己利益不惜出卖自己的民族与同胞。
外国人看待整个中国就是赤色中国30多年来迅猛发展,好像什么危机都与中国无关。
中国
购买了世界上所有能买到的资源(原油、矿石。
),中国生产了世
界所有的低廉日用品,中国创新不足,仿制技术高超。
中国国力每年以10%速度增长,军队预算每年10%增长,武器更新换代速度异常迅速。
所以对中国有恐惧感,害怕有朝一日会占领全世界。
实际上中国没有对别国领土有任何的企图,但中国13.9亿人口,必须努力发展才有出路。
如果30之后中国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以上,中国确实应该是世界的第一强国。
应该看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既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也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中国。
它愿意看到的是一个分裂的、一盘散沙的中国,与分解后苏联一个样子。
现在世界上有哪一桩大事,身后没有美国人的影子?中东?海湾?阿富汗?印巴?越南?北朝鲜?南中国海?。
一句话,走中国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1。
八个外国人的

八个外国人的这些店,连他们都喜欢去如果让重庆人推荐心目中的美食前三,在一千个重庆人心里,恐怕会有一万家餐厅。
一方面是说本地人其实很好吃,另一方面也侧面说明了重庆的美食众多百花齐放。
本期“榜单”特地请了八位远渡重洋的“老外”,在重庆久居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饮食习谷的不同,推荐出了他们心中最中意的重庆美食地,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视角……爱上山城的优雅公主尼泊尔公主Gullit出生于一个富庶的尼泊尔贵族家庭,她的父辈来自于一支有着悠久历史的贵族血脉,她的母亲则来自中国新疆。
母亲从小就教她学习中文以及中国传统礼节和古文,并告诉她“你的血管里一半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
成长背景和教育让Gullit迷恋中国,一次机缘巧合她来到重庆,并开始了一段倾城之恋。
在重庆生活多年的Gullit,不仅热爱这座城市,更是对重庆的美食赞不绝口。
美缀美是古力特公主最为倾心的店,舒适、优雅的环境与尼泊尔公主的气质相符,没有吃火锅的喧闹与嘈杂,而且食物也精致美观、集川、粤、沪为一体,符合尼泊尔人偏爱酸、辣、甜的口味。
对Gullit而言,在美缀美宴请好友,是一种礼仪文化,也代表着尼泊尔贵族的典雅高贵。
一坛中产阶级的佛跳墙美国人的饮食习惯素来给人以速食和油炸的不健康的印象,但其实美国的中产阶级及中产以上,对于食物依然有着高品质的追求。
曾以战斗机飞行员和医生为职业的Michael,就是这样一个对美食相当挑剔的人。
在重庆,他最喜欢的是店是Casa和佛跳墙世家。
由宫廷佛跳墙传人掌厨,选用海参、鲍鱼、鱼翅、干贝、鱼唇、鳖裙、鹿筋等珍贵食材,再配以冬菇、冬笋等素菜,几十种原料在分别采用煎、炒、烹、炸等多种方法处理后,最后注入上汤与绍兴酒煨于一坛,既有水乳交融的味道,又保持各自特色。
佛跳墙软嫩柔润,浓郁鲜香,荤而不腻的口感,让Michael在第一次吃到这道菜的时候就对它赞不绝口。
Casa和佛跳墙世家不仅在味觉上满足了Michael的需求,同时也让注重环境与服务的他挑不出丝毫的毛病,从此,Michael便成为了这里最忠实顾客之一。
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第一,认为每个中国人都会功夫。
一个印度人用比较流利的汉语讲的:”我们印度人,不是每个人都会跳舞的,就像你们中国人,不是每个人都会飞檐走壁的是吧。
“不仅是飞檐走壁,老外觉得每个中国人都能一拳把人打翻在地。
第二,喝开水很奇怪。
我留学的时候,合租和一家美国人住在一起,有一次来大姨妈,借他们的烧水壶烧热水,他们的烧水壶一般都是用来烧泡茶的水。
孩子妈妈:你是要泡茶还是冲咖啡?我回答道,不是,我身体不舒服,想喝热水。
孩子妈妈又热心的问我,你哪里不舒服,是感冒了吗?我说我肚子疼。
然后她翻箱倒柜给我找治肚子疼的药,弄得我很不好意思。
后来我表示我只想喝点热水,她十分疑惑,还把这个事告诉了她丈夫,于是夫妻二人双双看着我喝完了一杯热水。
第三,中国人都喜欢吃一些奇怪的东西。
这一点我在留学的时候被问了无数次,什么你们是不是吃猫肉,你们经常吃猪内脏吗,老鼠也吃吗之类的问题。
他们严重就没有中国人不吃的,我的房东在听我说给她带了特产,还以为我会送她一盒子猪大肠,其实我只是送了她一把扇子。
第四,中国制造的所有东西都是垃圾。
关于这一点我很认真的反驳过我的同学,并且让他检查了他所有的文具衣服和生活用品,九成五以上的东西都是中国制造,就连他的铅笔橡皮都是。
其实美国人日常生活用到的包括座椅板凳床铺和锅碗瓢盆,以及很多电子产品和奢侈品,还有衣服鞋子裤子等等,几乎都是中国制造。
世界各国对中国人的评价

世界各国对中国人的评价稿子一嘿,朋友们!咱们今天来聊聊世界各国对咱们中国人的评价。
好多国家都说咱们中国人勤劳得不得了!不管走到哪儿,都能看到中国人努力工作的身影。
那股子不怕吃苦的劲儿,让好多外国人都佩服得竖起大拇指。
还有啊,他们觉得咱中国人聪明!数学题做得那叫一个溜,各种发明创造也不在话下。
好多高科技领域都有咱们中国人的身影,这可让其他国家的人羡慕坏啦。
说起来,咱们中国人还特别重视家庭。
一大家子和和睦睦的,那种亲情的温暖让外国人都眼馋。
逢年过节,那热热闹闹的场面,真的是让人心里暖暖的。
而且外国人觉得咱们中国人热情好客。
只要有客人来,那肯定是好酒好菜招待着,让人感觉就像在家一样自在。
在美食方面,咱们更是独树一帜。
中国菜在世界上那可是大名鼎鼎,好多外国人吃了一次就念念不忘,直夸咱们中国人是烹饪高手。
不过呢,也有一些国家对咱们有不太准确的看法。
但没关系,随着交流越来越多,他们会更加了解真实可爱的咱们哒!稿子二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扯扯世界各国对中国人的评价哈。
好多外国人都说,中国人那团结的精神简直无敌!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还有哦,他们觉得咱们中国人有礼貌,见人总是客客气气的,尊重长辈,关爱晚辈,这传统美德可是一直传承着。
中国的文化也让外国人惊叹不已!书法、绘画、戏曲,每一样都透着深厚的底蕴,让他们对咱们的文化充满了好奇和敬意。
在生意场上,外国人觉得中国人精明能干,善于抓住机会,还特别讲诚信,所以都愿意和咱们合作。
而且呀,咱们中国人适应能力超强!不管到了哪个国家,都能很快适应新环境,融入当地生活。
不过呢,也难免有一些误解啦。
比如说觉得咱们说话大声,其实那是咱们热情的表现嘛。
相信随着了解的加深,他们会发现咱们更多的闪光点哟!。
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有哪些

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有哪些
1、中国人都会kungfu,中国人都会功夫,很大一部分外国人觉得中国人都会功夫。
2、中国脏,乱,而且人们说话都非常大声。
3、对中国的“大”没有什么概念。
4、会觉得中国周边国家是中国的,尤其是日本、韩国、新加坡,很多外国人会认为这三个国家是中国的几个省。
5、会觉得中国人都是数学天才,尤其是澳洲村民。
中国的教育制度,向来被外国人diss,但也拜我们这教育制度所赐,我们高中阶段的数学能力可以碾压国外。
6、对中国人喝热水很不解,算是中国的一个特色,日本、韩国人更喜欢喝冰水,而欧美人对热水的用途仅限于,泡茶及喝咖啡。
7、对中国的信仰制度感到不可思议,外国人大部分是有信仰的,在中国,更多人是无神论者。
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评价

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评价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一直以来都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关注和广泛尊重。
外国人对中国人也有着不同的评价。
首先,外国人都很欣赏中国人的勤奋特质。
中国的城市里到处都有那些在夜里工作的本地人。
在中国,家庭教育非常重视,人们会教育孩子们要勤奋学习、勤快努力,外国人对此也非常佩服。
其次,外国人认为中国人乐于助人。
中国文化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传统文化崇尚“以人为本”,中国人做事总秉持“先让利,后利己”的原则,在遇到困难时,总能给其他人带来帮助,这一点令外国人们印象深刻。
再次,外国人对中国人有另一个很深刻的印象:中国人非常重视信任。
中国历史上,文化中,四海之内朋友深厚,外国人也在这一点上受益不少。
中国人很快乐地肯定别人,有诚信的行为,也愿意与人建立友谊,这也是外国人所称赞的。
最后,外国人也很敬佩中国人的坚强精神。
中国历史上有着许多伟大人物,比如刘邦、毛泽东等,他们坚持自己的梦想,不畏艰险,最后取得了成功,为整个国家带来了巨大变革和发展,外国人也非常欣赏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断鼓舞着中国人去勇敢地发展自己的事业。
总的来说,外国人给中国人的评价是相当积极的。
中国人拥有勤奋、乐于助人、重视信任,以及坚强精神等优秀特质,这给外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以上提到的优秀特质,中国人还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积极投身国家发展和推动世界发展的行动,深受外国人的称赞。
外国人也认为,中国人有能力在新时代取得更加伟大的成就,成为全球推进文明进步的积极力量。
从以上可以看出,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评价十分积极,他们认为中国人有强烈的责任感,勤奋,礼貌,乐于助人,重视信任,坚强的精神,以及不断创新的学习能力。
中国人也会不断努力,在新时代展现出更高的智慧,成为世界发展的积极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老外的中国印象2005-10-26 00:00马文会/编译自美国《视点》MarkCarter(美国):中国人在意别人的看法在2001年来中国前,我对这个国家确实知之甚少。
我从来就没去过亚洲,也不认识去过中国的人。
我所知道的就是,中国人口众多,有长城,有丝绸,有筷子。
仅此而已。
我对中国人是什么样子没有概念。
在我的家乡内布拉斯加州有一个华人社区,但他们大多数人都独来独往。
而在我以前的学校,有一些华人小孩,他们的举止与其他人没什么差别,我从来就不认为他们与我有何不同。
我从来没有碰到过来自中国本土的人。
当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时,最初的印象是这里的人太多了。
即使是在乡村,你也可以看到数以千计的人群。
起初,我可能对这些人群和喧闹声有些承受不住,不过现在习惯了。
也许,我还习惯得有点儿过头。
因为现在我发现,我在中国居住的那个郊外社区安静得有点儿压抑!令我吃惊的还有这里的人。
我总认为亚洲人非常内敛和严肃。
而没过多久,我就意识到中国人健谈而友好。
令我震惊的还有他们对异国事物的兴趣。
当我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时,我的第一感受就是,中国人非常在意其他国家的人对他们的看法。
我觉得这有些不同寻常。
过去我总认为,中国是一个自成一体的世界,不受外界影响而存在。
中国人总问我是否喜欢中国。
嗯,我还待在这里啊,不是吗?FionaMason(英国):中国只是模仿圣诞节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99年。
与许多西方人一样,在来中国之前,我认为这里对物质的追求,和欧美相比要差很多。
而我惊讶地发现,中国人对物质的追求,比我之前见过的任何人都要更胜一筹。
我以前对中国的看法是一个误解。
当然了,这里跟我们在功夫片中看到的不可能一样。
然而,在中国除了考工商管理硕士和拥有最新款的手机以外,生活之中应该还有更多的乐趣!我认为,西方的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非常关心全球化的影响。
他们以西方价值观为基础,把全球化看作是单一文化的扩张,而这正在扼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这一点在中国显而易见。
这里的一些年轻人已经背弃了其自身的文化,去仿效他们所谓的西方文化(那实际上是一种国际文化)。
我为此感到有些悲哀:因为如果中国的年轻人在不理解西方文化的前提下照搬西式风格,那么学到的不过是文化的皮毛。
就拿“庆祝”圣诞节的风气来说吧。
支起圣诞树,装点上饰物,并不是圣诞节。
这只是对西方节日的模仿而已,未能领会到其真正气氛和实质所在。
我不能就此对中国吹毛求疵,因为这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都在发生的现象。
然而,我希望中国的年轻人对其自身文化的价值要有更多自信,并且要从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中汲取灵感。
如果某个国家会在“可口可乐帝国主义”之外另辟蹊径,那么我希望会是中国!PeterNash(加拿大):勤奋的年轻人没有社交我要说的是,我是一个相当典型的二十来岁的北美人。
我喜欢与朋友们在一起消磨时间,对于未来不是很关心。
我对生活没什么大计划,也没有真正的事业目标。
在许多方面,对于我这一代来说,自由的青春期似乎又延续了10年。
当我来中国时,给我印象最深的事情是,这里的年轻人格外不同。
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同龄人相比,中国的年轻人要实际得多,具有更大的责任感。
教育领域和就业市场中的高强度竞争,使中国的年轻人非常勤奋,非常执著。
我们在西方拥有丰富的社交生活,而他们似乎放弃了这些乐趣。
总体而言,光是从社会本身,就可以体会到发展的气息。
我来中国已经两年了,而这期间钻孔声和锯齿声不绝于耳。
起初,在我看来,这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巨大的工地。
当你来到中国时,你一定会注意到一种“没问题”的态度,你对中国的整体感觉将会是: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社会,一个处于前进之中的国家。
而在其他地方,你不会有这种感觉。
Mark Carter (USA)Before I came to China in 2001, I really knew very little about this country. I had never been to Asia before and never met anybody who had been to China. What I did know was that China has a huge population, the Great Wall, silk and chopsticks. Very rudimentary. I had no idea what Chinese people are like. There is a Chinese community in my hometown in Nebraska but they mostly ①keep to themselves. In my school there were kids whose parents were Chinese. These kids behaved the exact same way as everyone else and I never considered them to be different to me in any way. I had never met anyone who was from China itself.When I arrived in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my first impression was how many people there were. Even in rural areas you can see people in their thousands. The crowds and noise can be a bit overwhelming at first but now I am used to it. Maybe I have gotten too used to it. I find the quietness of my suburban neighborhood back home a little oppressive now!I was also surprised by the people. I had always presumed that Asian people were very reserved and serious. It didn't take long for me to realize that Chinese people are quite chatty and jovial. I was also taken aback at their interest in foreign things. My first feeling when I settled in to life here was that Chinese people care very much about what 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think about them. I found that unusual. I had always presumed that China would be a world of its own, so to speak, that operated independently of the outside. Chinese people always ask me if I like China. Well, I'm still here, am I not?Fiona Mason (UK)I first came to China in 1999. Like many Westerners, before coming to China, I had the idea that it would be far less materialistic than Europe or the US. I was shocked to find that Chinese people seem to be more materialistic than any people I have ever met before. Some foreigners become disillusioned because of this but I have come to understand that the fault is my own. The idea I had of China was a misconception. Of course, it cannot be like what we see in the Kung Fu movies. Nonetheless, there must be more to life than getting an MBA and having the latest mobile phone!I think a lot of people in the West, especially young people, are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They see globalization as being the spread of a monoculture, based on Western values, which is killing the cultural diversity of the world. This is quite obvious to me since I started living in China. Many of the young people here seem to have ②turned their backs on their own culture and ape what they think is Western culture (It is actually a type of international culture). I think this is very sad because if young Chinese people copy Western styles without having an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culture they will be left with only the shadow of a culture. Take the trend of 'celebrating' Christmas for example. Putting up Christmas trees and decorations does not constitute Christmas. It is a mimic of a Western festival which fails to capture its true atmosphere and spirit.I can't be too hard on China for this because it is a phenomenon that is occurring worldwide. However, I hope that young Chinese people will have more confidence in the value of their own culture and draw inspiration from the thousand of year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f there is any country that will provide an alternative to Coca-Cola imperialism, I hope that it can be China!Peter Nash (Canada)I would say that I'm a pretty (not in the 'good-looking' sense of the word) typical twenty-something North American. I like to hang out with myfriends and don't worry too much about the future. I have no master plan for my life and no real career goals. In many ways the freedom of adolescence has been extended by ten years for my generation.The thing that struck me most when I came to China is how different the young people here are. Young Chinese people are far more practical and have a greate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han a lot of their counterpart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orld. The high level of competition in education and the job market makes young Chinese very diligent and committed. They seem to forgo the joys of a full social life like we have in the West.In general, the atmosphere of progress can be felt in society itself.I have been in China for two years and for two years I have been listening to drills and saws. At first, it appeared to me that the entire country was one big construction site. When you come to China you can't help noticing a 'can-do' attitude and an overall sense that this is a society that is looking ahead, a country that is going somewhere. You don't get that kind of feeling in other pla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