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电视剧

合集下载

适合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电视剧——《还珠格格》

适合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电视剧——《还珠格格》

3
◆ 适合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电视剧太好了,一天能看好几集啊
◆ 帖子中的这些剧迷们原来叫做“Chinenglish Bilingual”,后 来为简洁好记,自称为“Cfan”,意思是“中剧迷”。帖子中展 示了外国人看中国剧的心情:“oh,看中剧真太幸福了,一天几 集才过瘾啊!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电视剧一周只有一集?我最近在 追的有New The Pearl Princess (《新还珠格格》) 、 Silly Spring (《傻春》)和 Family N (《家的N次方》), 一天简直忙不过来呢”;“new The fantastic story of 105 men and 3 women (《新水浒》)看了三集,简直是侮辱原著, 果断弃了„„plus, Soldier,GO! (《士兵突击》)真是百看 不厌,最近又看了一遍,Sandore XU(许三多)越看越可爱。” 网友还在论坛中问:“怎么还没有最新一期的 Happy Camp(快 乐大本营)啊!”
4
◆ 此帖的作者还进行了总结,发现,国外中剧迷喜欢的 电视剧分为几个系列:古装剧、武侠剧、青春偶像剧、 娱乐剧、情感真人秀等几大类。
◆ 很多电视剧都是适合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电视剧,这些 中剧不仅能帮助老外学汉语,还能让老外更好的了解 中国文化。
5
作者:早安中文
2
◆ 美国目前已有多个汉英字幕组,翻译中国古装剧、偶像剧和综艺节目。 Zily是其中一个汉英字幕组的创办人,在中国和美国共学了5年中文, 她常看中国电视剧提高中文水平,「我有次看《倚天屠龙记》时,发现 翻译字幕有问题,便想到自组团队,给电视剧配上英文字幕。」中国热 播的《爱情公寓》、《倚天屠龙记》、《还珠格格》等连续剧受到不少 外国人欢迎。外国人翻译的字幕也很有趣,如《还珠格格》中常现的 「皇阿玛」,被直译为「huang ah ma」;《倚天屠龙记》中的称呼 「老贼」,被译为「old scoundrel」。除古装和偶像剧,中国综艺节 目也很受外国网民欢迎,真人秀《快乐女生》(Happy Girls)居于下 载榜首位,紧随其后的是央视的《星光大道》(Walk of Fame)。

盘点外国人眼中八大国语佳片,《无间道》仅排第2名

盘点外国人眼中八大国语佳片,《无间道》仅排第2名

盘点外国人眼中八大国语佳片,《无间道》仅排第2名近几十年里,华语电影在世界影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许多影片让国外影迷都津津乐道,今天就为小伙伴们盘点一下外国人眼中的华语八大佳片!第八位:《喋血双雄》本篇是吴宇森电影暴力美学的代表作,也为他后来进入好莱坞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他此后的许多电影中都还能看到《喋血双雄》的影子。

第七位:《英雄》这部影片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提名奥斯卡金像奖和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在西方备受好评。

美国《华尔街日报》曾认为,《英雄》真正拉开了中国大片时代的帷幕!第六位:《卧虎藏龙》本片拥有多项获奖记录,其中包括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4项大奖,同时它也是华语电影历史上第一部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电影。

该片没有一般武侠片那种笑傲江湖的豪气,取而代之的是寻找江湖人文内涵的一种深沉思索与含蓄。

第五位:《重庆森林》《重庆森林》是王家卫导演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之一,尽管该片不是他最杰出的电影。

但在他的这部终极作品中,可以看到艺术性市场性及两者之间的共生与结合,它表现出了既成熟又完整的特点!第四位:《花样年华》王家卫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将民族色彩民族特色以及时代色彩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同时还用东方风云美学表演承载了一场带着淡淡伤感的不可能浪漫,这也成为了该片的成功之处!第三位:《大红灯笼高高挂》该片在北美上映,以260万美元的票房,创下了当时华语电影在北美的最高票房纪录,堪称张艺谋色彩运用的巅峰经典之作。

这部影片对东方专制主义的嘲讽入骨三分,西方影视圈对张艺谋既独特又结合本土文化的视觉风格给出了高度评价。

第二位:《无间道》本片获得了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奖,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等奖项,《无间道》是香港电影中难得的佳片。

这部电影并不像其他香港警匪片那样只依靠英雄出场,而是以精妙的剧情,潇洒利落的镜头剪辑来感染观众,用跌宕起伏福的情节来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美国的影视动画中经常会出现与中国有关的元素,不论是中国风的服装、景色,还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传说都在其中。

这些元素不仅使得作品更加多样化,同时也能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

下面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1.《花木兰》(Mulan)《花木兰》是迪斯尼公司于1998年出品的一部动画电影,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中国女孩为了防止父亲去打仗而冒充男子上战场,最终成功保家卫国的故事。

影片充满中国特色,从服装到音乐,从建筑到食品都力求符合中国文化,同时还采用了传统的中国画风格来表现人物和场景,使得整部电影更加具有艺术性和民族特色。

2.《功夫熊猫》(Kung Fu Panda)《功夫熊猫》是梦工厂公司于2008年出品的一部动画电影,讲述了熊猫波和他成为一名功夫大师的故事。

电影的场景和人物均取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如熊猫的外貌、武术、配乐等元素,都充斥着中国特色。

同时,影片中还涉及到中国的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道、禅等,使得作品更加深入浅出地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功夫熊猫3》作为《功夫熊猫》系列的第三部作品,依旧延续了以前的风格,但在讲述故事方面更加偏向中国的文化传说。

电影中的主人公波和他的父亲李珂,展现了中国传统父子关系中的重视传承、尊重长辈等道德观念。

影片中的神龙、魔鬼等元素也来自中国文化传说,并被融入到整个故事情节中,使得影片更加具有中国特色。

4.《熊出没》(Boonie Bears)《熊出没》是一部中国出品的动画电影,但由于其故事情节和人物造型有许多可爱的熊的元素,因此在美国也拥有了不少的粉丝。

故事讲述的是两只熊和一个鹿的生活故事,其中不仅充满了中国的民俗文化,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还涉及到一些社会现象的反思和讽刺,如环保、健康等问题。

以上的例子只是众多具有中国元素的影视动画作品之一,它们不仅是向外输出中国文化的载体,还能为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具体的努力。

随着中美两国的进一步互动,相信会有更多的“中美混血儿”问世,将中美两国的文化、艺术创意、商业等多方面结合起来,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外国人对各版冯程程的评价

外国人对各版冯程程的评价

外国人对各版冯程程的评价【最新版】目录1.引言:介绍冯程程以及外国人对她的评价2.外国人对不同版本冯程程的评价2.1 1980 年版《上海滩》的冯程程2.2 1993 年版《上海滩》的冯程程2.3 2007 年版《上海滩》的冯程程3.外国人对冯程程角色的喜爱原因4.结论:总结外国人对各版冯程程的评价及其代表性正文冯程程是中国电视剧《上海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该角色在不同的版本中由不同的演员扮演,如赵雅芝、宁静和孙俪等。

外国人对各版冯程程的评价因版本和演员的演绎而有所不同。

首先是 1980 年版《上海滩》的冯程程,扮演者是赵雅芝。

赵雅芝版的冯程程被认为是最经典的版本,她的美丽、优雅和智慧深受外国人的喜爱。

许多外国人认为,赵雅芝成功地诠释了冯程程这个角色,使得角色形象深入人心。

其次是 1993 年版《上海滩》的冯程程,扮演者是宁静。

宁静版的冯程程在外国人眼中具有一定的争议性。

一些外国人认为宁静的演技出色,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

然而,也有部分外国人认为宁静版的冯程程与原著角色有一定差距,他们更倾向于赵雅芝版的冯程程。

最后是 2007 年版《上海滩》的冯程程,扮演者是孙俪。

孙俪版的冯程程在外国人眼中有着较高的评价。

他们认为孙俪的表演自然、到位,她成功地赋予了角色新的生命力。

虽然孙俪版的冯程程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超越赵雅芝版的经典形象,但她的演绎仍然得到了许多外国人的认可。

外国人之所以喜爱冯程程这个角色,主要是因为她具有东方女性的美,同时在故事中展现出了坚强、独立的个性。

不同版本的冯程程在外国人眼中各具特色,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电视剧在国际间的影响力。

总之,外国人对各版冯程程的评价因演员的演绎而有所不同。

赵雅芝版的冯程程被认为是最经典的,宁静版的冯程程具有一定的争议性,而孙俪版的冯程程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外国人看京剧猫的感受

外国人看京剧猫的感受

外国人看京剧猫的感受
外国人对于我们的国粹京剧又特别感兴趣,《京剧猫》也因此走进了戛纳电视节,被翻译成英文版,在世界各国播出。

其中在戛纳电视节上,也是大放异彩。

在马来西亚电视台播出时,更是达到了1.9的收视率,简单来说就是热门电视节的收视程度。

这部作品就是《京剧猫》,该作品早在2012年就已经列入了国动品牌建设保护目录,而其第一部作品是在2015年推出的,虽然它仅仅是一部儿童子供向动画,制作团队却用心打磨六年时间,其精细程度、成本等,都远远高出同类动画一大截。

最终的成片,其实也早已不仅仅是给小朋友看的,大朋友乃至成人,同样能从中提取到作品想要表达的精髓。

法国戛纳电视节展(MIPTV)近日盛大开幕。

国产原创动画领军人物璀璨星空携黄金IP《Jing-Ju Cats》即国内热播的《京剧猫》参展,并在这次展览上大放异彩。

作为会上最受瞩目的中国原创动画,璀璨星空与美国Splash娱乐公司签订了《京剧猫》第一季的海外发行战略合作,这是国内动画企业出海欧美市场的代表性案例之一,也是海外动画巨头Splash公司第一次和中国动画公司进行采购和发行的深度合作。

此次合作,预示着以《京剧猫》为代表的中国原创动画获得美国主流市场的青睐,为中国同行进入国际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盘点那些年出现在美剧中的中国元素

盘点那些年出现在美剧中的中国元素

盘点那些年出现在美剧中的中国元素中国元素在美剧中并不少见,各剧对中国元素玩得也越发的得心应手了,下面这些情节,追剧的你在看到的时候是会心一笑还是无言以对?宫保鸡丁:请叫我世界名菜看美剧学英语的同学,对Kung Pow Chicken(宫保鸡丁)一定不陌生,这道菜是美剧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中国菜,没有之一,出现在餐桌上、外卖盒里的次数已经多到无法盘点,来看看跟剧情有关的吧:《老友记》钱钱潮妈爱吃鸡丁这可能是宫保鸡丁在美剧中最早的一次亮相了。

Chandler的美女潮妈在第一季第11集做节目的时候说到自己喜欢吃宫保鸡丁。

小编第一次看到这里的时候顿时倍感亲切!《生活大爆炸》一盒鸡丁引发的离家出走每周三是Sheldon一群人固定的"Chinese food day",每集几乎都能看到主角们手捧外卖盒捉着筷子吃中餐的场景。

而在第七季第24集,Leonard把宫保鸡丁换成了另一家餐馆的,直接成了Sheldon离家出走的导火索之一。

歪果仁的汉语萌萌哒在不少剧中,主角们为了剧情需要都要时不时地飙一下汉语普通话(Mandarin),作为曾经的一枚字幕组成员,小编表示,大部分的演员在说汉语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他们在缩神马!《绿箭侠》帅哥请继续加油这部剧里的中国元素不可谓不多:主角流落中国南海荒岛“炼狱”,功夫师承前解放军将军姚飞,回国之后又有著名中式反派“三合会”捣乱,这时候主角跟师父学的汉语就派上用场啦!虽然在第一季的时候,男主角用“流利的汉语”惊艳了中餐馆里的人(“他一口地道汉语一定是中国来的”——你在逗我?)让小编凌乱了很久,但是据演员本人说一直有在努力克服困难,在后面的剧情里,说起汉语来表现也是越来越好,有几句也是可以听懂的啦。

前路尚远,仍须努力哟!《基本演绎法》给米福的普通话点赞!吐槽过后,来个值得点赞的!在《基本演绎法》第一季第4集中,Sherlock在调查线索时给中餐馆大厨打了个电话,说了一句汉语,“有空再去尝你做的菜”。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近年来,中国文化在国际影视动画界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认可。

越来越多的美国影视动画作品中融入了中国元素,这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也为中美两国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下面将介绍几部美国影视动画中体现中国元素的作品。

1.《功夫熊猫》(Kung Fu Panda)《功夫熊猫》系列是美国梦工厂的一部非常成功的动画电影系列。

影片中的主角——熊猫宝宝“阿宝”面临着学会功夫的任务,最终成为了铜锣湾暴雷鸣龙脚下的小儿子。

该系列的背景设定是一个中国风格的古代中国世界,角色形象和故事剧情也都具备浓郁的中国风格。

功夫熊猫的武术和中国元素融入的非常巧妙,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术和哲学思想。

2.《花木兰》(Mulan)迪士尼的动画电影《花木兰》是一部受到许多人喜爱的经典作品。

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中国古代,讲述了一个勇敢的女子花木兰通过伪装成男人参军战胜敌人的故事。

电影中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华夏文明、儒家思想、中国剑术、汉服等。

花木兰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被视为一个坚强、独立和有女性典范意义的角色。

3.《大力水手》(Popeye)《大力水手》是一部经典的美国卡通,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该卡通中有一位非常重要的角色——江大蜥。

江大蜥原本是一个解放军士兵,后被敌人击中脑袋,导致无法讲话。

他非常有力的嘴巴特征使得它成为了该卡通的焦点。

江大蜥是一只非常有趣和善良的角色,它体现了中国角色的幽默与智慧。

4.《一条狗的使命》(A Dog's Journey)虽然这部影片不是一部动画电影,但它中的一个关键角色——中国女孩“孟迪”给影片带来了浓厚的中国元素。

孟迪热爱狗,与主人合作开展了一次跨国寻找命运之旅。

孟迪的人物设定不仅在性格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关爱小动物”的观念,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女孩的独立和善良的品质。

周生如故外国人的评价

周生如故外国人的评价

周生如故外国人的评价
关于周生如故外国人的评价,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一些外国观众认为该剧的剧情和人物塑造都很棒,尤其是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故事非常感人。

另外一些外国观众则认为该剧的服装、道具和建筑风格都非常精美,同时也对演员的表演技巧和配音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然而,也有一些外国观众认为该剧的剧情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同时对一些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也缺乏足够的解释和介绍。

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该剧的节奏有些缓慢,有些情节过于拖沓,导致整个剧集的紧凑感不够强。

总的来说,周生如故在外国观众中产生了不同的反响,这主要是由于文化差异和审美习惯的不同所致。

不过,该剧在中国观众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被认为是值得推荐的一部优秀电视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电视剧【韩】申惠善(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摘要:作为外国人观看中国电视的第一感受是电视台多,频道也多,而且同时播放各类不同的电视剧,所以没有一个受众敢说,他对所有的电视剧都很了解。

在电视剧的形式方面,中国与韩国最大的不同是中国仍然存在审查制度。

在韩国把审查制改为等级制也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

虽然等级制也带来一些弊端,但是大众文化就是大众文化。

关键词:外国人视角;中国电视剧;类型;大众文化;观众《(判官)包青天》是我在韩国观看的第一部中国电视剧,略微夸张的粉饰以及除恶扬善伸张正义的包青天的形象很是新鲜。

因为是在韩国首次播放的中国电视剧,记得很多韩国受众是带着好奇观看的。

后来赵薇主演的《情深深雨蒙蒙》受到年轻人的青睐,甚至那些汉语学习班拿《情深深雨蒙蒙》的剧本当教材使用。

其实,对我来说在韩国观看中国电视剧时并没有特别深的印象,反正都是“外国电视剧”,中国的电视剧与美国等其他国家的电视剧感觉没有什么两样。

但是当我身在中国,再去看中国电视剧的时候却有了与前完全不同的感觉。

这也许源于我是研究电视剧的学者身份,还有当一下子面对那么多类型和众多电视台播出的各色各样的电视剧时,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感所致:“中国电视剧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一、韩中两国电视剧的异同之处在我看来韩中两国的电视剧存在以下主要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第一,与韩国相比,中国的电视台数量非常多,通过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绝对数量也相应地多。

韩国制作并播出电视剧的只有韩国国家广播公司(KBS,包括KBS1、KBS2两个频道)、韩国文化广播公司(MBC)、韩国首尔广播公司(SBS)等三大广播公司,即使这些电视台播放相当数量的电视剧,与中国的各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数量比起来其差距是明显的。

在韩国,只要是喜欢看电视剧的受众,说他们对每个台播放的电视剧目了如指掌,一点也言不为过。

三大广播公司的频道转来转去,受众基本上对这些台播放的每部电视剧的故事梗概以及哪些演员出演等都能清楚地知道。

但是在中国就不同了,电视台多,频道也多,而且同时播放各类不同的电视剧,所以没有一个受众敢说,他对所有的电视剧都很了解。

第二,中国电视剧的类型(体裁)多样性是韩国电视剧无法比拟的。

播出的电视剧目多,体裁的多样性也许是理所当然的,喜剧、言情剧、家庭社会剧、古装剧、偶像剧、亲情剧、历史剧、涉案剧等各种体裁表现社会的变化,而社会的变化又带来体裁的多样性。

韩国的电视剧也是有各种体裁的,但是每年制作的电视剧数量有限,因此比较偏向于选择那些受众缘好的体裁来制作电视剧,例如偶像剧、言情剧等。

有些体裁是韩中两国相同的,而有些体裁是中国有而韩国没有的。

比如,历史戏说剧在韩国是没有的,韩国只有历史正剧。

至今韩国的电视剧好像没有一部是将历史事件拍摄成戏说形式的。

其原因可能是韩国的儒教情绪与中国相比更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对历史的戏说化表现形式还是很陌生的。

第三,除了一部分作品之外,韩国的大部分电视剧是以边写边拍边播的方式制作的,而中国的电视剧几乎全部是提前制作完成的。

对何种方式是更正确的还存在着争议,不过大部分韩国的电视剧制作者更喜欢提前制作方式。

这样有足够的时间按照起初的意图去创作作品,更有效地提高电视剧的质量。

但是边写边拍边播的方式也有它的优点,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考虑受众的意见,并在剧情中适当地反映受众的要求来提高作品的完成度。

基于这些考虑,至少暂时是根据电视剧的特点两种拍摄方法会并存,即短片系列剧是提前制作,而长篇连续剧是采用边写边拍边播的方式。

第四,无论是在韩国还是在中国,电视剧中扮演主角的演员通常是相同的明星级人物,例如曾经在中国热播的韩国电视剧《看了又看》中饰演女主人公妈妈的金子玉,在《加油金顺》、《商道》、《我的名字金三顺》、《百万玫瑰》、《玉塔房的故事》中也扮演主人公的妈妈。

中国当代最优秀女演员之一的蒋雯丽同样是通过出演《牵手》、《大宅门》、《中国式离婚》《深呼吸》、《好想好想谈恋爱》等多部作品与受众见面的。

这一现象表明,演员对一部电视剧成败与否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韩流的成功因素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演员。

中国电视剧面对的不仅仅是国内市场,因此中国也正试图以制作具有竞争力的作品为前提,注重培养实力派演员,并以此走向世界。

第五,在制作电视剧的过程中,中国的编剧可能没有韩国编剧的作用大、地位高。

在中国,属于优秀编剧行列的王海鸰、海岩等人可以说是有地位而且发挥了强大的影响力的,但是很多编剧的地位是不够高的,其权利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

在韩国,1960年已经成立了韩国放送作家协会,通过此协会,编剧们解决了很多自身利益的问题。

其中有关电视剧播放次数的稿费问题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

过去电视台重播或者再重播电视剧原则上不会给作家另付稿费的,后来作家们以拒绝写作等方式表示强烈抗议,最终胜利了。

近些年除了首播以外不管重播多少次电视台都会按播放次数适当地给作家支付稿费。

如果版权销售到国外,其著作权也有相应的报酬。

韩国和中国都是电视台占据绝对优势的,作家面对强大优势的电视台展开权益之争虽然有很多困难之处,但是通过团体的力量去解决,情况比过去已经改善了很多。

中国还没有由编剧组成的团体,因此当出现问题时,编剧只能自己去解决,遇到很多困难是理所当然的。

韩国放送作家协会的业务中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业务,就是培养编剧。

放送作家培养院一般分为初级班、中级班、进修班,两年的学习课程。

其间学员要写很多作品,交给那些已经是有名的作家阅读和点评,经过无数次的磨练之后学员可以参加各个电视台举办的征集活动,如果其作品当选,才可以成为编剧。

目前活跃在韩国的90%的编剧,都是韩国放送作家协会运营的韩国放送作家培养院的毕业生。

这种系统的教育培养,一般需要六七年以上的习作期,有些人经过十年以上的习作期和充分的磨练后,才能成为编剧。

第五,在电视剧的制作方面,中韩最大的不同是中国仍然存在审查制度,而韩国已于2001年将审查制改为分级制。

对电视剧的文化属性持有的立场不同,当然会采取不同的审议程序。

不过,审议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电视剧的制作时间与播出时间产生较大的落差,而分级制则更为切合电视剧的大众文化性质,与市场的结合更为紧密。

中国电视剧的受众不仅仅局限于大陆,而且分布于东南亚、欧洲以及美国等,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受众也密切关注着中国的电视剧。

但是审议制度是根据中国大陆的实情,只针对大陆受众来制定的措施,这与积极扩大电视剧受众,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果的目的是不够一致的。

二、我对中国言情剧、历史剧、家庭剧的看法基于这些共同点或者不同之处,再观看中国电视剧时我的感觉也开始有了变化,而且不断地发展。

对喜欢电视剧的受众来说,能有更多的选择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我喜欢看以中国的家庭故事为体裁的家庭伦理剧。

相对而言,对其他体裁的中国电视剧没有多大兴趣。

理由是,以言情剧为例,中国的言情剧水平不高,已经看惯了韩国电视剧的人来说显然是没有吸引力的。

中国的言情剧无论是哪一部作品,作品中能衬托年轻人之间感情交流的音乐、音响、化妆、道具、摄影等没有充分地表现出来,而且表现手法不够成熟不够自然。

受众很少被剧中的美丽画面或者愉快气氛所感染。

韩国电视剧中言情剧是强项,这与韩国电视剧的制作历史有关。

韩国的言情剧之所以具有较强竞争力,是因为过去政府对其他体裁有过诸多的限制。

文人政府出台后这种情况才逐渐改善。

但是军事政权时期,电视剧的体裁或者主题有很多限制,为了避开这些限制,电视剧制作者们自然而然地淡化了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体裁,倾注于表现男女之间委婉动听或者悲痛欲绝的爱情故事,并以此为主旋律。

在长期制作同一体裁电视剧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成就了现在的韩国电视剧。

原本想历史剧是中国电视剧的强项,但是面对几乎狂播的众多历史剧中,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以至到现在我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或者说正确的历史剧欣赏方法。

所以我还是喜欢看中国电视剧的另一个强项——家庭伦理剧。

中国和韩国的文化背景相似,以中国家庭为中心展开的故事,很容易打动而且很快让自己陷入其中,甚至有时产生错觉,这是中国的电视剧还是韩国的电视剧。

其中我最喜欢的电视剧是王海鸰的《牵手》、《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以及杨亚洲导演的《空镜子》、《浪漫的事》、《家有九凤》等一系列作品。

这些作品对人最普遍的形象和行为表现得冷静透彻而且很感性。

看完全剧之后让人琢磨和反思:“在那种情况下我会怎么办?”尤其是杨亚洲导演的《浪漫的事》,在整个观看过程中以及看完之后,我一直在想很多问题,比如人生是什么?结婚是什么?对我而言父母是怎样的一个存在?还有兄弟是什么?等等。

我曾经读过一篇采访杨亚洲导演的文章,记得当时他是这么说的:“我虽然拿了金鹰奖,但是我,不会拿了奖就当一回事,我会争取拍广大受众喜欢的更多剧。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受众对杨亚洲作品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等待他的下一部作品播出,就凭这一点,杨导演可谓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创作好作品的为数不多的导演之一。

有趣的是,他本人是男性,但却对女性话题比如母女关系、姊妹关系、同性朋友关系、邻里关系等表现得那么自如,游刃有余,让人赞叹不已。

只要仔细观察人的普遍性并把它积极地表现出来,是可以超越性别的局限的,这一点在杨导演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限于篇幅不能谈太多作品,在这里我再浅谈一下我对当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中国式离婚》的感想。

这部作品在电视上播放的时候没有好好看,后来通过影片仔细观看,发现了几点较为严重的问题。

首先,可以看到短期内匆匆制作完成的痕迹。

剧中的娟子是时尚女性。

但是她穿同一件衣服的场面,在整个二十三集中起码出现过十次。

白色衬衫、红色围巾、半长靴子的着装,在剧情过去两年后还一样,这点降低了剧情的现实性。

发型也没变,在经历“恋爱-结婚-矛盾-离婚”的过程中,过分相同的发型完全不适合感情变化。

我想,韩国电视剧中的女性,例如像《浪漫满屋》中的女主角宋惠乔一样,过分频繁地更换很多衣服也会降低现实性,不过随着时间的变化更换着装至少可以让剧情更自然。

在第十集中,宋健平下班的时候穿着夹克衫,但进入家门时却穿着雨衣。

觉得很奇怪,倒带后重新一看,在同一天走出医院大门和走进家门的场面,也穿着不同的衣服。

在最后的第二十三集中,妻子到医院看望住院的丈夫。

在丈夫和娟子正在谈话,妻子在门外偷听半天后回家的场面上,来医院时手里明明拿着保温盒,可是回家时手中什么也没有。

还有,在整个电视剧中有两年的除夕夜,可是去年和今年的除夕夜夜景完全一样。

出席的安排、参与人的着装都能看出是在同一天拍摄的。

刚开始认为或许会这样,但是最终一想到被作品愚弄的感觉,就觉得非常生气。

我认为,该作品的台词或整体构成非常优秀,但在细节上出现的非现实性,就是没有完全投入到剧情中的重要原因。

当然这只不过是《中国式离婚》的一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