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文化
外国人眼中中国人的传统文化

外国人眼中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不管是雅是俗,总能激起那些对中国文化有深刻感情的外国人深深的好奇心。
在中国文化气息浓厚得地方,经常能够看到外国游客的身影。
在京剧剧场,很多外国人像本地人一样,围着四方桌悠闲地泡杯龙井,合着鼓点轻轻地敲着桌沿,看到精彩之处时不时地叫声好。
“我知道中国有京剧、昆曲,甚至知道粤剧、河北梆子,还有脸上的油彩可以变来变去的川剧。
”,称“中国通”的丹尼斯滔滔不绝的说,“还喜欢中国的五粮液,口感比我自己家窖藏15年的威士忌还棒,我要带他回爱尔兰给我的老父亲尝尝。
”张艺谋的一部《千里走单骑》让我们看到了外国人多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的眷恋和感动。
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人,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对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的衣食住行,有了自己独特的认知,并著书成册,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能反映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它同时也是外国人和中国沟通的桥梁。
”在中国大学任教多年的美国人巴赛尔对中国文化如数家珍,“老子的道家思想很诗意;韩非的法家思想很革新,五行是中国人认识世界普遍的观点。
”闲暇的休息时巴赛尔也学会了众人的消遣方式:闲适地走在穿梭不息的人流中,偶尔又走进道旁的茶馆,细细品一口盖碗茶。
早在1911年,美国威士康星大学就有一位名为King的农业学家,来到中国调查中国人的饮食文化,King著有一本《五十个世纪的农民》。
他是从土地为基础描写中国文化。
他认为中国人像是整个生态平衡里的一环。
这个循环就是人和“土”的循环。
人从土里出生,食物取之于土,泻物还之于土,一生结束,又回到土地。
一代又一代,周而复始。
靠着这个自然循环,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五千年。
人成为这个循环的一部分。
中国的农业不是和土地对立的农业,而是和谐的农业。
介于对中国文化的深刻认识,他亲切的称这种文化为“五谷文化”。
“五谷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缩影。
而“五谷”之说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外国人眼中中国的传统节日

外国人眼中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外国人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充满了神秘和吸引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外国人眼中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首先,外国人对中国的春节印象深刻。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团聚的时刻。
外国人对于春节的印象主要来自于华人社区的庆祝活动。
他们会看到华人们穿着传统的红色服饰,吃着美味的团圆饭,放烟花爆竹,以及舞龙舞狮的表演。
对于外国人来说,这些庆祝活动充满了喜庆和热闹的气氛,让他们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除了春节,外国人对中国的中秋节也非常感兴趣。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农历八月十五的节日,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刻。
外国人对于中秋节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月饼。
他们会被中国的月饼文化所吸引,尤其是各种口味的月饼和精美的包装。
此外,外国人也会对中秋节的传统活动,如赏月和嫦娥奔月的传说感到兴奋。
他们认为这些活动充满了浪漫和神秘的气息,与他们自己国家的节日有所不同。
中国的端午节也是外国人眼中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是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的节日,也是纪念屈原的日子。
外国人对于端午节最感兴趣的是赛龙舟和吃粽子。
他们会被赛龙舟的激烈竞赛所吸引,同时也会对粽子的制作和口味感到好奇。
外国人认为,中国的端午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传统文化的节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民俗。
此外,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元宵节也有一定的了解。
元宵节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的节日,也是中国春节的最后一天。
外国人对于元宵节最感兴趣的是灯笼和元宵的制作。
他们认为中国的灯笼制作工艺非常精湛,而元宵则是一种独特的甜点,让他们流连忘返。
外国人对于元宵节的庆祝活动,如猜灯谜和观赏花灯也非常感兴趣。
他们认为这些活动增添了节日的乐趣和神秘感。
总的来说,外国人眼中中国的传统节日充满了魅力和吸引力。
无论是春节、中秋节、端午节还是元宵节,这些节日都展现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和传统。
外国人最喜欢的中国文化英文演讲作文

外国人最喜欢的中国文化Ladies and gentlemen,Today, I am honored to share with you a glimpse into the Chinese culture, a rich and diverse tapestry that has captivated the hearts of many foreigners. The profoundness and uniqueness of Chinese culture are reflected in its various aspects, from ancient traditions to modern innovations, making it a fascinating blend of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life.One of the most enduring aspects of Chinese culturethat foreigners adore is its art and crafts. The intricate designs and meticulous craftsmanship of Chinese artworks, such as porcelai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have long been admired worldwide. The beauty and elegance of theseart forms are not just aesthetic pleasures but also reflections of Chinese philosophy and wisdom.Moreover, the Chinese culinary arts are renowned globally. The diverse flavors and intricate cooking techniques of Chinese cuisine have captivated the palates of foreigners. From the spicy flavors of Sichuan cuisine tothe delicate tastes of Cantonese dim sum, Chinese foodoffers a culinary journey that is both exciting and enriching.Furthermore, the ancient traditions and festivals of China also hold a special place in the hearts of foreigners. The celebrations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Mid-Autumn Festival, and Dragon Boat Festival are not just occasionsfor family reunions and merriment but also occasions for foreigners to immerse themselves in the rich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a.In addition, the Chinese martial arts, such as Tai Chi and Kung Fu, have gained immense popularity among foreigners. These martial arts not only improve physical fitness but also cultivate inner peace and discipline. The grace and power of these martial arts have fascinated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Moreover, the rise of modern China has also introduceda new wave of cultural attractions. The booming film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popularity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fashion, have provided foreigners with a fresh perspective on Chinese culture.In conclusion, Chinese culture is a vibrant and diverse mosaic that offers countless opportunities for foreigners to explore and appreciate. Its art, cuisine, traditions, and modern innovations are all facets that contribute toits allure. As we continue to embrace and share ourcultures with the world, it is my hope that more and more foreigners will discover the beauty and depth of Chinese culture and fall in love with it as we have.谢谢大家的聆听。
描写外国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受

描写外国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受
当外国人来到中国时,他们往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到着迷。
他们被中国的丰富历史、传统艺术和哲学思想所吸引,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首先,外国人对中国的传统艺术表达出极高的兴趣。
他们被中国古代绘画、书法、剪纸和陶瓷等艺术形式的精湛技艺所震撼。
他们认为这些艺术作品充满了智慧和美感。
在参观故宫、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其他文化遗址时,外国人会驻足观看各种精美的艺术品,体验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其次,外国人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感到震撼和欣赏。
他们对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庆祝活动。
外国人非常赞赏中国人庆祝节日的热情和团结精神。
他们尝试和当地人一起包饺子、赏花灯、登高望远,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也体验着浓厚的节日氛围。
此外,外国人对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也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他们对儒家、道家和佛教等思想体系感到兴趣。
外国人正在学习和理解这些哲学思想,探索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们认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给予人们宝贵的生活智慧,并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产生了积极影响。
总之,外国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是深刻而独特的。
他们被中国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精彩纷呈的节日庆典以及深邃的哲学思想所吸引。
这种跨文化的体验不仅让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增长了认识,也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评价

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评价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上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并对其进行评价。
以下是一些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评价。
1. 古老而深厚: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外国人常常被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所吸引,他们认为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而深厚的之一。
2. 多样而独特:中国文化是一个多元且包容的文化体系。
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印象深刻,他们发现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宗教文化,每个文化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观。
3. 丰富而复杂:中国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内容而闻名。
外国人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学、哲学和建筑等方面表示赞赏。
他们认为中国文化的复杂性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 尊重传统:中国文化强调对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外国人对中国人民对传统价值观和习俗的坚守表示赞赏,认为这种传统的延续和传承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5. 礼仪之邦:中国文化注重礼仪和人际交往。
外国人对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尊重对方的行为表示赞赏。
他们认为中国的礼仪之邦文化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和和谐。
6. 饮食文化:外国人对中国的饮食文化赞叹不已。
中国的独特菜肴和烹饪技巧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国人对中国的茶文化也表示赞赏,认为中国的茶艺是一门独特而精致的艺术。
7. 传统医学:中医药被外国人视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
外国人对中国的传统医学表示钦佩,认为中医药的疗效和理念与西方医学互补,代表了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
8. 互联网文化:外国人对中国的互联网文化给予高度评价。
他们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创新和发展迅猛,代表了中国年轻一代的创新力和创造力。
9. 节日庆典: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也受到外国人的青睐。
他们对中国的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表示赞赏,认为这些节日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亲情。
10. 文化遗产保护:外国人对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表示赞赏。
他们认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非常出色,这也是中国文化能够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外国人喜欢中国文化的例子

外国人喜欢中国文化的例子1.引言1.1 概述概述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为悠久、深厚和多样化的文化之一,自古以来吸引了无数外国人的关注和喜爱。
中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哲学、风俗等方方面面都给了外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发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文明国家,中国文化凝聚了优秀的思想、价值观和艺术形式。
它既传承着传统,又与时俱进,形成了独特的魅力。
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强调家庭、尊重、和谐、礼仪等,在国际交往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引发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喜爱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中国的历史文化给予外国人一种神秘感和好奇心,他们渴望了解和探索中国的古老文化传统。
其次,中国的文化习俗独特而多样化,如中国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及其传统习俗深深吸引了外国人的注意。
此外,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中国书法、中国画、京剧等,也为外国人所喜爱。
中国的传统医药、太极拳、功夫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也引发了外国人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热情。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和欣赏中国文化。
他们通过学习汉语、参观中国的历史名胜、品尝中国传统美食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内涵,增进了中外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
总而言之,中国文化因其独特而深厚的魅力而受到外国人的喜爱。
无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文化还是现代文化,都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为国际交流与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望未来,中国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将日益凸显,为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和互相尊重、合作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本篇长文的整体结构进行介绍和说明。
在这一部分,可以提供读者一个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全文的框架和脉络。
首先,文章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端,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供背景知识。
在引言中,会对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喜爱进行简要介绍,同时概述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外国人到底如何看待“中国文化”?

英国历史学家汤在《历史研究》一书中,把中国社会和埃及社会、苏美尔社会、米诺斯社会、玛雅社会和安第斯社会并列,认为这六个社会是直接由原始社会脱胎而来的低级社会。
只要用理性的匕首剥开儒教'仁爱’的画皮,就可以看到,封建宗法伦理体制控制下的乡土中国,其实就是一个野蛮、蒙昧的丛林社会。
黑格尔说:'中国是一片还没有被人类的精神之光照亮的土地;在那里,理性与自由的太阳还没有升起,人还没有摆脱原始、自然的愚昧状态。
一切属于精神性的东西……都离中国人很远。
’任何一种文化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塑造一种国民性,一种人格,以儒教为代表的封建宗法制塑造出来的人就是这样。
黑格尔未必熟悉'忠孝仁爱’的儒教伦理,但是他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论述却是罕见的精辟与深刻,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有关中国的部分,基本提炼出了儒教的全部内在结构和本质特点。
比如,他尖锐地指出:以儒教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实质上是政教合一的奴隶社会,君主作为国家元首,同时又是宗教教主;君主就是实体化的'最高存在’,他的统治被赋予神性;在封建家长制的专制政体下,作为'最高存在’ 实体化的封建君主就是'赋有天命’的人格神,因此,'神’对人间的统治就包含在儒教的奴化教育、作为礼教的法律和君主的行政命令当中。
中国人在儒教的蛊惑下用道德判断取代了一切价值判断,非常的肤浅与愚昧。
黑格尔指出,以宗亲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封建宗法伦理被上升到普遍、永恒的'天理’,同时又作为内在自我的'天性’,就是作为'法律’形式出现的、社会普遍原则。
这实际上就是戴东原所说的'以理杀人’,就是鲁迅所说的用'仁义道德’的名义'吃人’。
而这个'杀人’'吃人’的伪道德赖以寄生的根本宿主,就是作为'孝道’的'家族精神’。
'孝道’是儒教奴隶道德体系的理论基石,儒教所有的伦理教条都是从这个根本上孽生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必须把'孝道’放到首要地位来揭露之,批判之,消灭之。
外国人第1次来中国的评价

外国人第一次来中国的评价引言随着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来中国旅游、工作或学习。
外国人第一次来到中国,常常会对这个国家产生各种各样的评价。
本文将从文化、历史、风景、人文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并探讨外国人对中国的第一印象。
中国的文化魅力1.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独特的文化风俗–饮茶文化,外国人喜欢品尝中国的绿茶、红茶等。
–中医养生文化,外国人对中医的疗效表示好奇。
3.中国功夫的魅力–外国人对中国功夫抱有浓厚的兴趣。
–外国人在来中国前就对中国功夫影片深感兴奋。
中国的历史遗迹1.世界遗产的宝藏–万里长城、故宫、兵马俑等世界遗产深深吸引着外国人的注意。
–外国游客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感到惊叹。
2.博大精深的历史–外国人对中国历史的学习和了解始于课本,但到中国后才能真正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
–外国人常常在中国的博物馆和古迹中享受历史之旅。
3.中华文明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流传对外国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外国人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和中国人民的智慧表示赞叹。
中国的自然风光1.壮丽的自然景观–山水甲天下,外国人对中国的山水画卷赞叹不已。
–外国人来到中国后,常常选择到九寨沟、黄山等知名景点游玩。
2.难以置信的自然奇观–外国人对中国的自然奇观如长江三峡、黄河壶口瀑布等赞叹有加。
–外国人喜欢通过登山、漂流等方式亲身体验中国的自然之美。
3.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中国在环保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外国人对中国为保护环境所付出的努力表示赞赏。
中国人的友好与热情1.热情好客的中国人–外国人到中国后很容易交到朋友。
–外国人在遇到问题时,中国人总是乐于助人。
2.尊重和关心–外国人来到中国后,常常受到中国人的尊重和关心。
–尊重对外国人来说是中国的一种独特文化体验。
3.多元文化的交融–外国人来到中国后,常常与中国人结交并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人眼里的xx文化
__读《我的留学》xx土木工程24
学习在深圳大学,我的心里时常有一种喜悦,因为我在感受着这里的文明,生在中国,我更有着无比的自豪,因为古老而又生机盎然的中国给了我不屈的灵魂。
作为深大人,我一直在体味着身边的事物,我来自东北,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奇。
时日久了,这个在我心中有着无限传奇色彩的特区大学的魅力却在不断淡化,每当我窥透她的一丝面纱,她便以很平凡的面貌立在我的面前。
也许总会有那么一天,我将看到她赤裸的身躯,他便不再神秘。
然而,当我无意中翻开一本作文书时,我感到万分的惶恐与遗憾,之后又有一丝的欣喜。
我为自己曾经幼稚的思维忏悔,又为终于发现我的幼稚而庆幸。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只身于深大的百余名留学生中,我参加了他们组织的一个演唱活动。
那次活动在我的思想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而更让我兴奋的是我得到了他们赠送给我的一本作文书《我的留学》。
确切的说,《我的留学》仅仅是一本普普通通的作文选,根本不是什么名著,也不是什么有艺术色彩的文学作品,更不是什么名人大家所为。
甚至内容语言的精彩程度还比不上我们的中学作文选。
但是他的可贵之处在于,这本书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深大01级的留学生所作,里面虽然没有什么高谈阔论,却凝结了数十名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与生活的理解与探索,他们的独到见解有时让人匪夷所思。
在我看来,任何一名大学生或者是中学生都应该拿这本书来读读,它会让你产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震撼,它会让你对一直流行着的中国文化而慨叹,更能让你了解一个外国人身在中国的特殊的细腻的心理,会让你感觉到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世界却能塑造出许多传奇的经历。
而后你会感叹:
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留学,尤其是到中国来留学,领略这文明古国灿烂文化的风采,是人生历程中的华彩乐章,在留学生活中,用神奇的汉字将自己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并载入《我的留学》,就是这华彩乐章中的美妙音符了。
读完我的留学,感慨良多。
韩文善,是韩国一位退休的高级职员,可谓功成名就,可以在家安详度过晚年,但是他不服老,为了人生的第二春,他到中国来学汉语。
人老记忆力差,他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整整一个星期,无论国际上对非典的传言多么汹涌,他始终坚信深大是安全的,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个人防范措施,坚持天天上课,一堂课都不缺。
他成功了,学习汉语不到一年,就写出了《人生就是准备》,《我的心愿》,《给女儿的一封信》等多篇文章。
他的文章思想清新深刻,感情真挚高尚,读后让人佩服,简直是一位哲人。
日本的田岛义德,初来深圳,她仅懂得很少的汉语难免有许多困惑,更明显的是交通。
然而在她来深大的一路上得到了众多的国人的支持和帮助。
那种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再现于外国人的面前,在他们的心理有一种震撼,读到此,我感到作为一名中国人舒服得很,而且这是对国人关于人心不善的人云亦云是一种很好的屏蔽。
我们都是青年人,然而并没有退去少年的心理,韩国的李美京在《青少年的问题》中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他在文章中列举了正在出现的青少年问题的类型,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现却又少有人注意的问题。
例如电脑中毒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常常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性观念的变化,自我精神太强等等。
而且他又列举了青少年出现问题的原因,如中国现在实行的考试制度,小家庭形态的问题,为青少年服务的地方少,缺损家庭的增多等等。
反思一下,一个外国人能对我们的分析如此透彻,我们应该有什么感慨,而且这些言论都是十分有严考价值。
更可贵的是,作为一个外国人,他又说明了自己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建议,如改革考试制度,父母和社会的想法要改变,国家社会为了青少年要提供更好的场所和节目即包括身体的,精神的,学校老师也要不断地对青少年进行教育,为了减少缺损家庭,政府要实行一系列的政策等等。
我对此十分感慨,生在社会主义这个大家庭中,对这个社会可谓了解得至少也会比那些外国人多一些,然而为什么没有象他们那么独到的见解,值得思考。
而且文章结尾还说“我们都知道青少年就是将来国家的主人,所以首先要把青少年
的问题解决好。
这个问题不是一个人就可以解决。
解决这个问题小则每个人,大则学校,社会,政府,更大则国家,全社会一起参加的时候就能够解决。
”
朋友,你知道中文与韩文有什么区别吗?你知道中文的现状吗?这些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却在韩国金成执的文章中找到了答案。
他的感受与见解让人茅塞顿开,第一,汉字的字体不一样,我们大陆已经用简化字,而韩国,台湾等仍在用繁体字。
沿海一带繁体字也没有杜绝,这就给我们的文化交流带来很大困难。
第二,语言顺序不一样,比如“出入禁止—禁止出入”,“介绍—绍介”,“吸烟严禁—严禁吸烟”等等,这些细微的问题让我不觉中竟然也掌握了一点点的韩国文化。
第三,尊敬词,汉语中除了“您”以外,只有很少的尊敬词,而韩国的语的尊敬词又多又难学难用。
在韩国,如果有一个成人对老板或者老人不会说,写尊敬词的话,会被认为是没有礼貌或不讲文明的人。
对外国人来说,韩语的尊敬词不但难学,而且在一般生活中更难用。
但是中文当中有很少尊敬词,中国人可以用汉语表达尊重的意思。
“但是我已经了解到中国人实际上也很重视礼貌和文明。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文字上仅仅以很少的词汇表达出来各种礼貌用语,实在让一个外国人匪夷所思,这也正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
印泥的吴宝霞写了《我对中国文化的感想》,在文章中她写了中国的“龙”。
龙是中国人的图腾,失所有华夏子孙心中的神圣。
她说:
“我以前一直都不相信有神兽的存在。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感觉很好奇,开始怀疑从前是否真的有龙的存在。
后来我又把西方的龙与中国传统的龙来比较。
这两种传说中的龙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比如说:
西方的龙长的很象恐龙,中国的龙则像一条蛇;西方的龙住在山洞里,中国的龙住在水里;传说故事里,西方的龙是喜欢绑架公主的,中国传说中的龙不喜欢那样做。
”说实话,读到这里,我感觉作者的心思真是细腻,对龙的了解如此之多,通过她我也对思维中的空白做了填补,大开眼界。
在这本作文选中,还有俄国学生维卡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伟大的俄罗斯母亲,她收养了许多被遗弃的病残儿童;日本的武内美惠则告诉我们日本有一位卖年糕的苦命女孩,靠着聪明勤劳开启了连锁店;韩国的金明镇则发现了中国
的火车文化;泰国的徐更子告诉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语言就有了一种新的生活;摩洛哥的阿齐兹到过世界许多地方,只把中国当作第二故乡,澳大利亚的邓节明比较了中国和澳洲文化的差异;泰国的高瑞玲的《难忘的夜晚》,真情流露,余韵悠悠,真的让人难以忘怀。
仅仅在中国留学了一年,他们就能用如此的文笔表达自己的思想,可见他们的智慧与努力。
而我,学习英语已经七年,也许写出的文章真的不如他们。
假如我也能有机会出去别的国家留学,我能不能有他们一样的造诣呢?留学生涯美好而又成果丰硕,实在让人向往。
《我的留学》在深大的20年校庆之际给我们送来精神食粮,我已经少有领悟其中的文化奥妙,然而我想,这本书并没有宣传与公开发行,还有很多的同学不知道它的存在,更不知道能够读这本书的乐趣。
于是我很庆幸我有眼福能够看到它,但是我想这样一本好书,我是不能收藏的,于是我把它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我们渴望留学生活,那么我们的梦想也将从这本书开始,用我们心中最淳朴的思维来领悟中外文化交流的内涵,去发现更多的新奇的美好的事物,这一生也将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