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中考培优补差练习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补差

九年级语文补差卷一(第一次抽测)班级姓名分数一、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下列问题。
30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0分①欣然..起行②相与..步于中庭③念.无与乐者④庭下如积水空明..⑤月色入户.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8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填空。
4分(1)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2)本文主要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4.简答。
8分(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4分(2)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二、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
28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liáo()无人,凄神寒骨,qiǎo()chuàng()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在文中括号内注音或填写汉字。
10分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6分3.(1)潭中鱼可.百许头(2)斗折..蛇行(3)心乐.之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8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九年级语文补差卷二(第二次抽测)班级姓名一、解释下列文言词语(每个1分,共16分)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学而不思而罔.5.思而不学则殆.6.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7.默而识.之8.不愤.不启9.不悱.不发10.举一隅.不以三隅反11.自非亭午..夜分12.夏水襄.陵13.戓.王命急宣14.虽乘奔.御风不以急也15. 良.多趣味16. 林寒涧肃.二、翻译下列句子(共17分)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九年级语文精准补习3试题含答案

泾河初中九年级语文精准补习试题一、经典诗文积累。
(8分)1.依据课文填空。
(4分)(1)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2)__________________,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3)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述而》)(4)路曼曼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_。
(传统文化·屈原《离骚》)2.根据提示默写。
(4分)(1)《木兰诗》中写寒气凛冽、月光映雪,表现将士们生活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秋词(其一)》中体现出作者对秋天看法与古人不同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3—4题。
(4分)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3.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哪里?(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诗的景物描写,说说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
(6分)义犬潞安某甲,父陷狱将死。
搜括囊蓄,得百金,将诣郡关说。
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培优精选(二)语文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培优精选(二)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讨论、推举和表决等一系列程序,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用药之痛”能否切实缓解,关键在于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所反映问题,抓紧采取有效措施,特事特办,加大国产廉价药生产供应保障力度。
C.又是一年科技文化节,绿树蓊郁,凤凰花开,越秀、番禺和铁外三校区将联合举办“厉害了我的校园”。
D.游戏不是洪水猛兽,可有些人因为沉迷游戏,走上了暴力犯罪的歧途,乃至于荒废了学业,产生人际交往困难,又的确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2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行辈háng颤栗zhàn斡旋wò相形见绌chùB.归省xǐng羁绊pàn连翘qiáo销声匿迹nìC.冗杂rǒng焚身fén褶皱zhě风雪载途zǎiD.雾霭ǎi追溯sù缄默jiān戛然而止gá3 . 下列各项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鸿儒流水帐一筹莫展畅所欲言B.伫立马嵬坡各司其职大庭广众C.船蓬座右铭得心应手道听途说D.告罄逃逸塔市井闾巷天崖海角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人生需要“顶住”李秦卫①“打一分赚一分,我们一起顶住!”“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也得顶住!”“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能顶住!”……②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甸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顶住”。
③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
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行稳致远的“发动机”和“压舱石”。
语文人教彩色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培优考试卷

语文培优考试卷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2分)1、下列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1分)A、鞠躬遗骸锐不可挡张皇失措B、狼藉烦躁荡然无存消声匿迹C、轩榭藩篱惟妙惟肖因地制宜D、归咎喷嚏铸剑为犁穿流不息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1分)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画蛇添足....。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塞翁失马....,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3.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 (1分)四时不同,爱者各异。
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
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黛玉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
芳草萎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的欢乐。
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
A.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
B.其实秋色、春景给人带来的是另一种感慨。
C.其实春景、秋色与人的心情无关。
D.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也应有同样的情怀。
4.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连贯的话。
(2分)①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②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④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⑤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恰当的顺序是:5、填空。
(8分)(1)、《随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名句是,。
(2)、人们常喜欢用“,”(《爱莲说》中二名句)来表明自己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
初中语文中考培优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畸形纷繁复杂殚精竭虑B. 拈轻怕重红光满面瞒天过海C. 翻箱倒柜贵不可言恣意妄为D. 融会贯通振聋发聩欺世盗名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B.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C. 她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工作能力也很强。
D. 这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于我们了解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星星像眼睛,月亮像小船。
B. 这朵花真美,就像一个少女的脸庞。
C. 蜜蜂采花,辛勤劳动,为人类酿造了甜蜜的生活。
D. 春风一吹,柳树摇曳着,仿佛在翩翩起舞。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B.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5. 下列诗句中,意境最美的一项是()A.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论语》中“温故而知新”的作者是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7. 《孟子》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作者是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8. 《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作者是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9. 《红楼梦》中“花落人亡两不知”的作者是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10. 《三国演义》中“既生瑜,何生亮”的作者是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三、阅读题(每题10分,共40分)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022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培优补差练习人教版

10届语文培优补差练习之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 姓名:(一)《左传》选段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
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
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
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
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
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
②故事:按旧例。
③虏:敌人。
④移文:发文书。
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交叉缚扎。
⑦热火:点火。
⑧星列:象星一样布满。
⑨待旦:等到天亮。
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会.匈奴大入塞俄而..,斩首数百级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吏欲传檄(i)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3、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他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抬是什么(二)《北史击皮得实》【原文】: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①重担息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②之物。
惠③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④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⑤咸无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⑥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释:放下。
②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
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
③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本篇选自《北史·李惠传》。
④纲纪:随从人员。
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
⑤群下:部下,属员。
⑥实:事实,真相。
1、解释下列加点字(1)顾州纲纪曰(2)群下咸无答者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各言藉背之物(2)以杖击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
(2)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三)成语故事、寓言故事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①,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②,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③。
初中语文中考培优试卷电子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恍若隔世(wǎng ruò gé shì)B. 呆若木鸡(dāi ruò mù jī)C. 耳濡目染(ěr rú mù rǎn)D. 神采飞扬(shén cǎi fēi yá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插图精美。
B. 为了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学校组织了一次义务植树活动。
C.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名列前茅,但他从不骄傲自满。
D. 听说李老师生病了,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去看望他。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B. 那个孩子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C. 秋天来了,树叶变黄了。
D. 小明长得像他爸爸一样高。
4. 下列词语中,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轻松愉快B. 惊天动地C. 神采奕奕D. 热热闹闹5. 下列诗句中,描写月亮的句子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谦逊(qiān xùn)倾盆大雨(qīng pén dà yǔ)畸形(jī xíng)B. 沉默(chén mò)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潜伏(qián fú)C. 拔擢(bá zhuó)息息相关(xī xī xiāng guān)妙不可言(miào bù kě yán)D. 稀释(xī shì)落英缤纷(luò yīng bīn fēn)拱手相让(gǒng shǒu xiāng ràng)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看书,尤其是古典文学著作,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2017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培优训练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017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培优训练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积累运用1、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无误的一组是()A、峰峦(lán)妖娆(ráo)即物起兴(xìng)B、蝉蜕(tuì)执拗(ào)迥乎不同(jiǒng)C、哂笑(shěn)滑稽(jī)越俎代庖(páo)D、骈进(pián)匀称(chèn)苦心孤诣(zhǐ)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粉丝,是为成名____;知音,是为寂寞____。
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____,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____,敢畅言所见。
A.雪中送炭锦上添花慧眼独具胆识过人B.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慧眼独具胆识过人C.锦上添花雪中送炭胆识过人慧眼独具D.雪中送炭锦上添花胆识过人慧眼独具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班的小明视力很差,鼠目寸光,看不到远处的东西。
B、它们发现自己陷入了峰回路转的绝境,一片惊慌,胡蹦乱跳。
C、小明看大家都选择她当班长,就见风使舵,很自然的也投了赞成票。
D、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在于留意自己的细小想法。
B.这位老艺术家的表演,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惟妙惟肖、出神入化的境界。
C.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很快有了进步。
D.在这次煤矿事故中,他是所有遇难的矿工中唯一的幸存者。
5、在横线上填写句子,使语意连贯,前后结构一致。
○1心是花园,思想为种,既可繁花似锦,。
②蜜蜂因忙碌于花丛之中而被人赞美,,人生同样因忙碌于理想追求而精彩纷呈。
6、从下表中,你获得了有关中国学生的什么信息?请用一句话表述。
中日学生锻炼情况对照表锻炼情况每天锻炼2小时每天锻炼3小时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中国 6.3% 1.3% 8%日本 21.3%20.2%65.4%二阅读理解(一)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届语文培优补差练习之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 姓名:(一)《左传》选段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
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
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
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
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
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
②故事:按旧例。
③虏:敌人。
④移文:发文书。
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交叉缚扎。
⑦热火:点火。
⑧星列:象星一样布满。
⑨待旦:等到天亮。
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会.匈奴大入塞俄而..,斩首数百级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吏欲传檄(xi)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3、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他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抬是什么?(二)《北史.击皮得实》【原文】: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①重担息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②之物。
惠③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④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⑤咸无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⑥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释:放下。
②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
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
③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本篇选自《北史·李惠传》。
④纲纪:随从人员。
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
⑤群下:部下,属员。
⑥实:事实,真相。
1、解释下列加点字(1)顾州纲纪曰(2)群下咸无答者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各言藉背之物(2)以杖击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
(2)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三)成语故事、寓言故事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①,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②,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③。
方北面而持其驾④,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⑤?’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⑥。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⑦。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⑧。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扬尊名。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季梁说魏王》注释:①季梁:魏国人。
②衣焦:衣裳皱缩不平。
申:同“伸”,伸展。
③大行:大路。
④方北面:朝北方。
将其驾:用手持着缰绳,驾着车。
⑤奚为:为什么。
⑥吾用多:我的路费多。
⑦御者:马夫。
⑧举欲信于天下:一举一动要取信于天下,使众望所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中道而反(2)恃王国之大(3)犹至楚而北行(4)举欲信于天下2.选出下列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 )A.我欲之楚B.此非楚之路也C.小大之狱D.王之动愈数3.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4、这是一个什么成语故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0个文言虚词1、之(一)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③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枢密韩太尉书》)(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满井游记》)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②北顾黄河之奔流。
(《上枢密韩太尉书》)(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2、者(一)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
如: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二)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
如: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隆中对》)3、而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如: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环而攻之而不胜。
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如: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得西山宴游记》)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③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④环而攻之而不胜。
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如: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②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始得西山宴游记》)4、其(一)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如: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③屠大署,恐前后受其敌(《狼》)有时也译作第一人称代词“我”。
如: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上枢密韩太尉书》)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如: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③以勉其学者也(《墨池记》)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如:①其一犬坐于前(《狼》)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二)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③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
(《唐雎不辱使命》)(三)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
(《送东阳马生序》)5、以(一)介词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
)(《出师表》)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如:①屠惧,投以骨(《狼》)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峡江寺飞泉亭记》)(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④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如: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
如: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三)“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②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
(《〈世说新语〉三则》)6、焉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
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为“呢”。
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3.代词,相当于“之”。
如: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4.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
如:①不复出焉(《桃花源记》)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③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判论战》)7、虽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
如: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
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8、然(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
如:①父利其然也(《伤仲永》)②谓为信然。
(《隆中对》)③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始得西山宴游记》)(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
如: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②然志犹未已。
(《隆中对》)(三)语气助词,分三种情况: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
如: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用于词尾,译作“……的样子”。
如:①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
(《墨池记》)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3.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
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9、乃(一)作副词。
有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
如:①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狼》)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世说新语〉三则》)2.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
如: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陈涉世家》)3.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
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