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设计思想

《周易》中设计思想
《周易》中设计思想

《周易》中设计思想 《周易》不仅充满哲学思辨的思想著作,同时也包含着精深的设计思想。 如果说《周易》是我国第一部充满哲学思辨意味和人类存在经验 总结的著作(《易传》为主要体现),那么它同时也是一部充满博大精深设计 与艺术思想的著作。 《周易》作为六经之首,不仅其成书关键的卦象乃是中国古 代设计的集中体现, 同时书中有关造物、 道器以及制器尚象等有关理念与思维都 是关于设计的理论层面的哲学阐释, 这对于中国传统设计影响深远, 正如风水学 与建筑设计关联一样,它同时也对中国当下设计有着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 一、占卜作为设计的存在 “太卜掌三易之法” 《周礼-春官-大卜》 表明了“易” 是周代的一种算卦占相的工具。“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 ”试图通过阴阳艾符号对人类及其存在进行经验的总结和形而上的把握, 这本身就是设计的最为本源性的表达。“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 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设计乃此在的规定,其最终旨归是为了人更加诗意地居住在此大地上。《周易》 试图通过观察与体验来更好地把握人类乃以居住的生存世界, 正是其作为设计存 在的最好表征。 一方面, 它对原始先人观察、 体悟和把握世界的方法进行了经验性总结与描 述。“古者包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 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渚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 情”八卦乃是对天地万物直观与体验的结果,这其中包含了对事物变化与 运动的抽象把握。八卦的每一卦象都有特定的指涉,如“乾”为天, “坤 ” 为地, “震 ” 为雷,巽为风, “ 离 ” 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其中尤以乾卦和坤卦则被认为是《易》 之关键。 因为乾坤是阴阳矛盾运动的集中体现, 代表着变化运动的人之生存世界。 人通过占卦获得卦象及其衍变的直观,从而把握与经验人之存在。在这里,卦象 的衍变与隐喻及其暗示都是在对原始先人所生存的生活世界展开审美观照与历 史把握之后的本源性思考。 具体到器具的制造,《周易》也作了详尽的阐述。从生产工具到服饰设计、 从交通工具到兵器生产、从建筑设计到视觉传达设计, 《周易》既归纳出了设计 者,同时也对设计的旨归、所凭借的原始质料都有简明扼要的总结。“包
1/9

牲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 , 乃 是 对 于 生 产 工 具 设 计 起 源 的 表 达 ;“ 垂 衣 裳 而 天 下 治 …… , ”表明早在上古时代已经有了服饰的出现。 “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 ”也暗示了交通工具的设计早已存在;“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 易之以宫室,上栋下雨,以待风雨……,”,则显现了原始 建筑设计发展的流变……,尽管在《周易》里,所有的造物和设计 都是圣人来完成的,但是对于远古时代的设计无论是从旨趣、质料、创意思维还 是设计衍变都作了经验性阐释。 另一方面,无论是观物取象还是立象尽意,都包含着人的感性的参与,同时 这种对于卦象的把握与体悟又是直观的,并没有手段与目的之分。另一方面,它 首次把原始先人造物设计的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 更为本源地思考人如何更为本 源性的存在,这着重体现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的有关论断。 道与器的关系表明作者不是仅仅在经验层面来考察人类有关造物的 认识与体验,而是上升到人的存在与思想的高度,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智慧。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周易作为设计存在的另外一个表征就是有关太极八卦图的出现及其理论阐 释。如果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 凶,吉凶生大业。”是对太极图内在旨趣的存在层面的揭示的话,那么太 极图像自身的形式乃是图形创意设计的典范。 这不仅仅在于形式上的完美, 而更 在于它彰显了中国古代设计的由器(技)与道关系的总体表征。 在这里,我们悬置太极图与《周易》时间顺序上的优先性考察。无论是太极 图先于《周易》存在,还是先有《周易》,后有太极图,都与我们对于太极图作 为《周易》智慧的集中显现,以及太极图作为设计并无直接的关联。流传后世的 太极图种类很多,天地自然河图、太极先天图、周氏太极图、来氏太极图、景岳 太极图, 左辅太极图以及循环太极图等。 但无论哪种太极图其基本的形式都是由 一个圆圈、一条曲线、两个圆点、两条黑白鱼图形等组成的阴阳鱼图案。人们通 过太极图来推导和把握其所居住的生存世界表明了太极图首先是作为设计的存 在。虽然太极图造型简洁,高度抽象,但其形式非常完满,符合形式美法则,不 仅对称均衡, 而且和谐富有节奏美和韵律感。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个简洁抽象的 图像乃是中国智慧的集中显现。它以均衡对称的图像方式,揭示了阴阳、和谐等 中国传统思想,成为后世造物与设计的典范。 二、本性直观与形式的显现 《周易》与设计的内在关联不仅在于其本源性地对设计的旨趣作了规定,同 时也有着设计形式层面的指涉。 而这种对于形式的显现与把握则是以一种本性直观的现象学的思考方式。 现 象学起源于胡塞尔, 他力图克服传统形而上学, 通过直观把握事物的本性。 “
2/9

我们在这里是在完全广义上运用直观这个表述, 这个广义无非是指自身经验, 具 有自己看见的事物并且在这个自身的看的基础上注意到相似形, 而后进行精神上 的递推,在这种递推的过程中,共同之物、红、形状等等‘自身’ 地表现出来,就是说,被直观地把握到。”在此,胡塞尔不再基于形而上 学主客二分、 现象与本质、 感性与理性的区分而运用直接展示与具体描述的方式 来把握纯粹意识或先验自我的有关问题。 而其学生海德格尔则把胡塞尔的先验现 象学发展为存在论, 通过把握此在的存在来把握存在, 也即通过此在来通达存在, 以此来追问存在的本源。 在思想运行的维度上,《周易》与现象学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首先, 《周易》把握世界基于经验与直观。无论是通过占卜及卦象来获得对于世 界和存在的把握,还是作为《周易》思想集中体现的太极图的图形直观事物本性 的思考都表明了古人通过直观把握自身存在命运的意象性思维。其次,不仅《周 易》把握存在的方式是直观的,它对于先人的思维方式也进行了经验描述,它不 是理性的,逻辑的归纳和推理,而是一种直观的、形象的思考方法,同时包含着 对于事物本性的洞见。《周易》认为通过“象”的直观可洞察时局, 万物之变化。因而,力图通过“象”直观来把握思想和人之存在。这 种思维没有明显的主客之分,也没有在直观之后尚有一个理性 或者逻辑思辩的 设定。一旦获得“象”便能经验到天地之道。“是故吉凶者, 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 忧虞之象也。 变化者, 进退之象也。 刚柔者, 昼夜之象也。 ”彭富春认为,中国思维的特征,不是理性的和逻辑的思维,而是经验的 思维。 经验的思维又可具体化为自然性的思维和历史性的思维。 作为群经之首的 《周易》,非理性非逻辑的直观形象思维正是这种自然性与历史性思维的表征, 因为它意味着“人首先从自然中搜索出尺度, 然后将此尺度给于人。 ” 在此,走向事情本身,便成了走向自然本身,因为中国古代最大的事情便是自然 的事情。 如果说《周易》与现象学在思想运行维度上的有着一致性与关联的话,那么 《周易》对于形式的把握则是其直观思考方式的具体显现。无论是“观物 取象”还是“制器尚象”都包含了对于事物形式的把握。古人 体悟和通达存在的“卦象”, 乃是对于自然的模拟的表号化或者抽象 化。“鼎”卦的卦象是对现实中鼎的形象的抽象与符号化把握,而 “坎”卦的卦象则是对于甲骨文之“水”的模拟。 “ 象”都是基于图像思维和设计的观照, 也即直观地、 表现地把握物之存在, 创造出 “ 有意味的形式 ” 。而 “ 观象 ” 、 “ 立意 ”、“赋形”的直观、表现的思考正是造物和设计活动不可缺 少的步骤。 《周易》对于具体的形式美也有着本源性地观照。一方面如前所述,卦象在 造型上具有强烈的形式感,极其符合形式美的特征。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首先 都是一种抽象的图形创意, 其次对称、 和谐、 均衡的形式美法则得到充分的表现,
3/9

比如说“鼎”卦的卦象就取材于日常使用的器具, 它是作为实用和礼 器的鼎的具体形象的抽象与符号化表现。另一方面, 《周易》也有着色彩和装饰 方面的考虑。 比如“革”卦、 “贲”卦、 “离” 卦所谈论的都是关于设计装饰与色彩的把握。 “革”卦讨论的是因人 身份地位的差异性而进行选择性地服饰。 “‘大人虎变’即 《玉 藻》 之君车以虎皮为饰, ‘君子豹变’即士大夫车以豹皮为饰, ‘ 小人革面’乃是未命士者不得乘饰车。”这里《革》卦强调了装饰的 差异性与特定的指称性。 《贲》 卦“白贲, 无咎”表明了装饰上空白、 自然与虚实的运用。装饰并不在于色彩的艳丽,同样,空间的经营也不并在于布 局的繁多,而是要恰到好处,自然而然。白贲,无色也,从有色达到无色,乃是 设计最高境界的设定。这并非是不要装饰,而是强调装饰的有效性。 与《贲》卦体现了装饰上的素朴自然的重要性不同,《离》卦不仅与古代工 艺美术有着本性的关联,同时也对装饰的地位给予了肯定。 “ 离者丽也 ”,只有装饰的事物才是美的,宗白华不仅赋予“离”以丽的 含义,而且还认为它是对于器物的艺术加工和装饰的把握。 三、道器关系的把握 《周易》作为设计的存在,乃是中国古代造物与设计思想的集中显现。道器 关系的区分在此成为中国传统造物与设计的不可回避的主题。“形而上者 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是《周易》对于道的最为本源的规定。尽管 《周易》 没有阐释道和器如何具体关联, 但是道器关系在此成为中国传统造物与 设计思想的开端。 首先,在造物与设计的开端处,是没有道与器的区分的,至少道与器的关系 没有形成主题。 设计作为人的创造性活动, 它跟人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最为直接的 关涉。于是,我们追问,人的第一件设计作品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正是这样的 一件作品标明了人的诞生――人基于造物与设计而与其它动物想区分。 在此意义 上,我们是否可以说第一块打制石器的诞生就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诞生呢? 而作为生存作为第一要旨的原始人来讲, 器物或工具的制造则是为了满足其最为 基本的生理和生存需要的物质需求。 此时, 造物最为主要的追求乃是基于实用性 和上手性的“形而下”工具的制造。造物的旨趣、精神的追求,艺术 的意味乃至道的显现的形而上层面的事情尚没有展开。 而当人的意识开始觉醒时, 人开始有意识地注重造物的技巧与规律的把握、 造物思想的表达和艺术与审美的 追求。于是,形而下的器的制造于超乎 “ 形而下 ” 的物质范围的 “形而上”的道发生了关联。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道”是神秘的、抽象的、难以言说的,同 时它又是自然的, 给予人以最高规定, 而“器”是则直观的、 感性的、 形象的,是人对造物与工具的具体把握,它与人的日常生活及其形态紧密相关。 “器”的制作受“道”的规范与制约, “道”
4/9

则 要 通 过 “ 器 ” 来 传 达 与 显 现, “ 器 ” 是 “ 道 ”的载体与物质表现。于是,器以载道自此形成了中国传统在造物与设计 思想的主题。 《周易》不仅明确地提出了通过直观达到对“象”的获 取的 “ 观物取象 ” ,而且也指明了造物与设计的最为显明的旨归 “立象以尽意”、“观象以制器”、“制器以尚象 ”。 “象”作为器以载道的中间环节, 在传统造物思想中有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 “象”通达道, 乃是因为“道”只能通过天地 万物的变化之象被人所感悟, 人凭借于所感悟到的“象”在造物的活 动中运用特定的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创造出可用之“器”。于是, “以‘象’为中介, 通过人为事物的创造, 把不可见的‘ 形 而 上 ’ 之 ‘ 道 ’ 转 化 成可 见 的 ‘ 形 而下 ’ 之 ‘器’, 同时又通过‘形而下”之‘器’传达 出‘形而上’之‘道’, 实现了两个世界的互动和‘ 双重转换’。” 不同于“文以载道”更多地强调装饰的重要性,“器以载 道”注重实用性的把握。文,则是对器物的装饰与美化,是人对器物艺术 与审美的追求, 而文作为道的体现则是要符合道对于人的规定, 在中国传统思想 即天和自然的规定, 于是有了天文与人文之区分。 人文作为器物的装饰和美化乃 是天文的具体显现。 也即, 器物应当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无论是个体的还是群体的; 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一方面,造物受人乃以生存的外部环境、生活方式和思想观 念的制约。另一方面造物与设计又引导着人的生活和思想。 无论是器具的造型、 装饰还是其实用性的设计都与技术的应用分不开。 技术 在此表明为: 设计如何凭借技术和特定的方法创造出既具有实用性, 同时又反映 一定的生活旨趣和信仰, 体现天道和人文的器具。 而设计满足人的实用与审美的 旨归则是作为欲望的外在显现与表达。 同时, 器具的设计必须借助于特定的材料 及其特性的把握,运用一定的思维与创意方法,设计出不仅实用与审美统一,同 时符合礼制的器具,也离不开道或智慧的指引。于是,造物乃是欲望、技术与智 慧的游戏,而器具的生成,则是此种游戏的结果。在《周易》里,器具的设计者 虽然都是圣人,但是器具的最终生成都是欲望、技术与智慧游戏的结果。圣人仰 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之所以观物取象、立象尽意,乃是为了得到智慧的 指引,获得对于道的把握与体悟。而凭借工具对特定材料加工,造物的过程则是 技术被应用和发生作用的过程。而“以教天下”、“以威天下 ”、“以待风雨”等圣人造物的旨归正是人作为存在者整体欲 望的生成与表达。 与《考工记》侧重对于具体的造物规范、分工、材料及技术标准详加论述不 同, 《周易》则偏重于道与智慧对于造物和设计的引导。以至于设计中的欲望与 技术的考虑在此隐而不显。 但是这种对于道或智慧的重视, 则为传统造物与设计
5/9

作出了本源性的规定。设计必须体现道,符合道,有着智慧的参与,而不是对于 物的一种强迫。于是,自然性成为中国传统造物与设计的最大特征,而在开端处 最为显明。因为中国的道乃是天道和自然之道。在此,不再有人与自然的主客二 分,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听从自然或道的召唤。因而,无论是石器时代 设计的稚拙,青铜时代造物的笨重,还是铁器时代的刀剑的坚硬,瓷器时代的技 艺的精巧,自然都是人的最大规定,器物只是人存在和体悟道的通道。无论是中 国传统的园林设计,还是建筑设计,都遵循自然和道对于设计的规定,而正是有 了道的指引, 中国传统设计才具有了独具特色的艺术与审美追求, 寄予了人的理 想情趣与诗意居住的可能。 以铜镜为例,铜镜作为实用器具已经成为历史。即使作为艺术作品,它也最 终会走向死亡。但它作为有意义的存在者,作为设计文本却始终存在。它的设计 也是欲望、技术(技艺)与智慧游戏的显现。技艺层面,它指涉铜镜的外在显现形 态,如可被我们的感官所能直接经验到的铜镜的造型、纹饰、硬度和色泽等。欲 望层面, 它相关于铜镜遮蔽和敞开的关切于古人自身的精神世界。 同时它又是一 个古人进行情感宣泄,实现精神寄托,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场所,是被解放了的美 好的自由世界。在智慧层面,基于天地人神的聚集,它是光与影、隐与显游戏的 发生,是真理自行设入作品。真理乃道。古代铜镜设计正是道的显现与遮蔽。而 这种在造物与设计中重视道的指引与显现在 《周易》 中就已经作了如前所述的本 源性的规定。 但是, 这样的一种传统造物与设计的思想与道路, 因为欲望的过度放大和技 术坐架的不断加强, 而逐渐失去了智慧和道的指引, 人不再通过设计来通达与体 悟道,人也不再亲近自然。人与自然具有了明显的主客二分,自然成为人的征服 对象。于是我们看到,传统的造物思想失落,人失去了诗意家园而无家可归。大 量的被技术和欲望规定的设计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世界。于是,向《周易》所倡导 的造物与设计思想的回归,便成了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6/9

7/9

8/9

9/9

《易经中的管理智慧》详细说明

《易经中的管理智慧》详细说明 《易经》是中国古代最早涵盖天、地、人三界的哲学著作,是中国最古老、最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纵览几千年中华文明史,易学始终贯穿于中国文化脉络之中,大到安邦治国,兼济天下;小到独善其身,明达君子之志。在古代,《易经》被奉为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也将《易经》作为必修之术。 先秦的孔子、鬼谷子,汉代的董仲舒、郑玄、荀爽,魏晋的王弼、何晏、嵇康,唐代的徐茂公、袁天罡、李淳风,宋代的陈抟、邵康节、张载、周敦颐、程颐、程颢、苏东坡、司马光、朱熹,历代大儒无不躬身研易,或修己,或安天下。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中华民族的每一个盛世,都是易道弘扬的时代。自文王拘而演《周易》,秦王嬴政焚书独存《周易》,到汉武大帝列《易经》为儒家五经之首,《易经》终为治世之学。 虽然《易经》是作为一部占卜的书而流传于世,但其充满无限智慧和深邃哲理的理性光辉却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大放异彩。有中国学者证明了基因的六十四个密码与《易经》六十四卦的一一对应关系,有西方科学家借鉴《易经》二进制法则为计算机诞生提供可能,也有丰田、三星等企业创始人受《易经》启发而成就事业。 曾仕强教授生于福建,长于台湾,国学功底深厚,后又游学欧美等国。他在长期研究中西管理思想的过程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于三十年前首度提出“中国式管理”思想,对华人企业管理培训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名动政、商、学各界。 2009年是曾仕强教授赴大陆讲学20周年,已近80高龄的曾仕强教授丝毫没有懈怠之意,仍将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当成自己的终生使命和最大乐趣,孜孜不倦地为之忙碌和奋斗着。《易经中的管理智慧》即是根据曾教授大陆讲学2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的培训现场实况编辑加工而成,是曾教授所开创的“中国式管理”理论的浓缩和集萃。相信这部视频课程会为你的人生和事业经营带来很好的启迪和指引。

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12 —20 13 学年第 2 学期) 课号:054TSCAH0 课程名称:《周易》导读改卷教师: 学号:106090010 姓名:孙培军得分: 易经与哲学 摘要:《周易》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儒家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外在的魅力,以及博大精深的内涵,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体系,尤其对《易经》中关于中国哲学的理解。《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人们同时也在判断中寻求着《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本文就对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从哲学的辩证法出发进行阐释易经中所体现的深刻思想内核。 关键词:易经哲学思想宇宙观唯物观发展观人生观 《易经》作为一部古老的经典著作,从表面看是一部占卜、预测之书,但是,从卦序、卦名、卦象、卦辞、爻序、爻辞、爻象、断辞以及其推演过程等方面分析,其中包含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所有思想和原理。它早于老子、孔子而成书,成为老子、孔子哲学思想的源头活水。 哲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最高概括,其内涵最小,外延最大。《易经》中乾卦说明了事物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初九爻:“潜龙勿用”,潜在水里的龙自然是未成气候。“飞龙在天”才是事物发展的成熟时机。如果过于狂妄自大,必乐极生悲,正是“亢龙有悔”。又如《彖传》中:“‘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说明了“得道多助”的道理,有民心才能王天下。《周易》以“神道设教”,接过一般民众都迷信的筮法,装进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内容。将卜筮与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对哲学不感兴趣的民众也易于接受。正如《春秋》的“微言大义”一样,《易》学中也包括许多看似浅显,但内涵十分丰富与深刻的哲学道理。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周易》之正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精神。细读这两句话,会发现这其中有可贵的涵义存在。如今,中华民族的子孙仍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规勉着自己,鞭策着自己。由此可见,《周易》中的哲学精神对人本身的教化作用之大。又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易》,对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孔子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周易的管理思想

周易的管理智慧 摘要:周易管理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在管理主 体上,它肯定了“人”是管理的主体,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管理对象,都应该是“以人为本”; 在管理方法上,它重视变通的思想,强调创新进取;在管理目的上,它主要强调的是社会 内部的整体和谐。周易管理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周易;管理;思想 伏羲画八卦,为我国文字的雏形;文王演周易,是我国文化的开端。《周易》这部我国最古老的经典,自古以来就被推崇备至,尊为“群经之首”。从现代管理的观点看,《周易》管理思想是一种与科学管理交相辉映的人文管理。其中所蕴含的管理思想观念,在今天看来,仍不失为借鉴意义。本文就《周易》管理观作一探讨。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择定一个历史片段中的“人”,作为研究单元,他绝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而是在社会联系中取得了自己的意义:从血缘上讲,他是人类进化的结晶;从文化上讲,他是对社会文化要素和意义世界的继承;从生存支撑上讲,他的存在不可能将自我与社会割裂。所以,管理实践是属人的实践,而人的意义也在社会管理实践中得以实现。 尽管周易世界中肯定天对于人的主宰,如“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大有》之上九爻辞),但周易经传中皆有大量记录人事、肯定认为的记录,这些记录事实上是对易前人类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并且通过“概率”来实现对未来的预测,其中依然存在巫术或神学的影响,但可以看出人与“神”之间的斗争,如“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蒙》之初六爻),将人的地位置放于天命之上,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占卜作为人类对未知命运的一种想象,在周易中已很少看到将自己的命运完全“托付”给神的记载了,并且从龟占到蓍占,这个过程就意味着人从神的手中夺取自己的命运主动权。“占卜,作为巫术自其出现以来就存在着矛盾。一方面,它代表着神的力量,传达着神的旨意,把握着人的命运,指挥着人的行动。从这一角度看,占卜巫术束缚、否定、甚至扼杀着人的智慧、人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要通过人的占卜来通晓神意。这无疑承认,人可以获得神的智慧和力量,人与神共同地掌握着人的命运和活动。从这一方面说,占卜巫术又部分地肯定着人的智慧和力量,包涵着人为了把握自身命运而寻求掌握未来的方式,探索现实生活之间的因果关系。神权的管理,在中国历史上的命运相当短暂,从周易出现的那一天起,人类就将自身命运的管理权,从神的手里争取回来。[1] 周易所提出的“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是周易以“人道观”进行管理的基本思路。所谓的“人道观”是指人类社会生存的必由法则,人道从属于天地之道,人为天地所生,但同时人类并非是盲目地遵从于历史,相反是可以利用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发挥主观之能动性,创造社会文明,改变历史。《文言》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泰卦》的《象传》也说:“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作为管理主体的人,遵从天地变、自然规律,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管理主体地位。正如英国历史哲学家汤因比所说:“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

《易经》中的管理

易学与企业管理 《易经》中所体现出的管理理念,又该如何来应用这些理念? 《易经》又称为《周易》,由经文(狭义的《易经》)和传文(《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经文大约作于西周前期,传说是周文王作的;传文大约作于战国时期,传说是孔子作的。后来经过孔子的整理,完成了《易经》从迷信到理性、从巫术到哲学的质的飞跃。 算命只是对其表层的解释,并不能一概否定这种看法。但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一本预测书,而是一本行为学和管理学的书。它包含了中国先哲们的大智慧,揭示了宇宙万物变化的大规律。现存的中国古老建筑至今还闪耀着它的光辉,故宫的前三殿后三宫无一不体现着《易经》的理念。就是现在我们经常所说的话“与时俱进、龙马精神、忧患意识、同舟共济”等也是出自《易经》。前不久经中央常委批准成立的国际易学联合会也充分肯定了易学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易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理念每时每刻都在支配着我们的精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是处处存在,时时存在。 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说:“现在中国的问题在经济,经济的问题在企业,企业的问题在企业家,企业家的问题在企业文化。”这是因为企业是当代中国的中坚力量,企业健康发展了,中国的和平崛起就会早日实现。但目前中国的企业普遍存在“五缺”现象(即:缺文化、缺信仰、缺使命、缺品牌、缺战略),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树立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国人的精神信仰。企业文化是什么?就是企业的精神理念、精神信仰!这是文化的内核。而中华文化最本质的内核就是优秀的经典文化,为此我把重点转移到了企业界,主要任务就是致力于企业的精神及文化建设,开展修心育德的咨询服务,重塑中国人的信仰,重树中国人的精神。目的是:为企业立心,为民众立德,为中华立功,为世界立言。 目前我们首先做的就是“以德治企”,这个项目对于改变企业“五缺”现象是十分必要的。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党和政府强调以“德”治国,重视精神道德建设,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范围内,道德存在着严重的滑坡现象,急需“德”的引导;尤其是中国当代的企业界,迫于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不少企业家存在“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做法,甚至不少企业内部也出现明争暗斗、互相拆台的现象。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道德的迷茫、心灵的失衡。因此全面提高企业家和企业每一个员工的道德素质,建设积极向上、同心同德的“德治”企业文化,把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精神,特别是“德治”的精神导入到现代企业,是十分有必要的。 《易经》中所体现出的管理理念,又该如何来应用这些理念?管理科学同样也要研究一个“系统”、一个“组织”的变化规律,因为只有掌握了规律,才能进行预测和决策,才能进行科学地管理。《易经》蕴含高明的管理智慧,历经数千年而不断丰富、不断提升,从而引起东西方管理大师的高度关注。 《周易》的太极阴阳思想、三才合一思想、位时应中思想、保合太和思想,是东方管理哲学的精髓。此外《周易》变易不居思想、刚健有为思想、扶阳抑阴思想、升降交感思想以及运数取象思想,对管理经营都有很大的指导性与启发性。《周易》六十四卦内容宏富,包罗万象,各卦的象数义理的变化更是错综复杂,可以给管理者提供宝贵的原理和实践经验。领导者要尽量克己安人,先教育、指引、规劝,不到万不得已时,不采取纪律行动,西方管理工作的“四E”安全法与这三卦的意义是吻合的。当工地上发生意外时,首先应调查研究,弄清真象,然后给事故当事人以训练和教育,同时拟定安全规章,明文规定遵守,最后还要经常提醒,激发大家遵守安全规章的自觉性和热情。 现在社会上不少人有这样一种偏见———讲到《周易》就以为是一本算命的书。如果《周易》是一本算命的书,孔子为什么还要读《易经》呢?而且是韦编三绝?下了那么大功夫来读,还做《易传》;汉武帝时为什么《周易》列为五经之首,而且设立了“《易经》博士”;后来的宋明理学为什么都借“易”来说理呢?古人难道是傻子吗?其实在很多方面现代人恰恰比古人笨。《周易》

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2)

《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之浅谈 内容提要: 对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其主要是从哲学的辩证法出发进行阐释,并且分析了易经中所体现的深刻思想内核。 导言 《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它内容丰富。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提到周易,大多数人便把算命、占卜、问卦等概念与之联系起来。《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关于《周易》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书,历代学者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绝不单单是一本卜筮之书,而是融合了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书。 正文: {一} 易学思想与中国哲学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哲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最高概括,其内涵最小,外延最大。《易经》中乾卦说明了事物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初九爻:“潜龙勿用”,潜在水里的龙自然是未成气候。“飞龙在天”才是事物发展的成熟时机。如果过于狂妄自大,必乐极生悲,正是“亢龙有悔”。又如《彖传》中:“‘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说明了“得道多助”的道理,有民心才能王天下。《周易》以“神道设教”,接过一般民众都迷信的筮法,装进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内容。将卜筮与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对哲学不感兴趣的民众也易于接受。正如《春秋》的“微言大义”一样,《易》学中也包括许多看似浅显,但内涵十分丰富与深刻的哲学道理。 二、《大象传》在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周易》之正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精神。细读这两句话,会发现这其中有可贵的涵义存在。如今,中华民族的子孙仍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规勉着自己,鞭策着自己。由此可见,《周易》中的哲学精神对人本身的教化作用之大。 《周易》蕴涵着关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学《易》能修身养性,提高人的道德水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易》,对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孔子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然后力行”。我认为学习周易,便能使人向着这一个方向走去。 {二} 《易经》作为一部古老的经典著作,从表面看是一部占卜、预测之书,但是,从卦序、卦名、卦象、卦辞、爻序、爻辞、爻象、断辞以及其推演过程等方面分析,其中包含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所有思想和原理。它早于老子、孔子

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完整版

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 思想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周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它传承几千年经久不衰。《周易》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文明史同久远,跨越过渔猎时代,畜牧时代与农耕时代,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却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它内容丰富。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提到周易,大多数人便把算命、占卜、问卦等概念与之联系起来。《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关于《周易》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书,历代学者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绝不单单是一本卜筮之书,而是融合了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书。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周易》是一部关于占卜的哲学书籍,其中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哲学思想,关于本质规律,在《周易》中,最根本的规律体现就是阴阳,《周易》认为,天地人伦、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例如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山为阳,水为阴;《易传·系辞》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我的理解是这个世界上归根结底是由阴和阳构成,这种规律适合于宇宙万物,抓住了阴阳就抓住了根本,这一点与占卜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人们通过占卜预测事物的吉凶,而可能出现的结果无外乎两种,好或坏,吉或凶,可与否,是与非,抽象出来就是一正一负,一阴一阳,而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就是阴阳的关系的变化,此消彼长,循环往复,周而复始,通过阴阳的相生,相克,共存与转化来揭示万物最本质的规律,这种看似简单的规律却包罗万象,在任何地方都能解释的通,这也是《周易》的高明之处。其中一方面用“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来强调事物差别,对立变化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主张“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强调综合,

东方管理思想重点总结汇总

东方管理本质特征: 以人为本:管理重心是主体人及其首创精神以德为先:以德治企,以德治国。侧重伦理规范行为人为为人:修身养性规范自己的行为,再图为他人谋福祉 东方管理理论体系:治身论、治家论、治商论、治国论、治和论——修身、齐家、治商、治国、平天下。 第一章:东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东方管理学 (OM)是研究古今中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及其运行规律的现代科学,它是一门融合东西方管理思想精华的新学科。OM研究范围:黄河、长江、恒河、印度河以及尼罗河流域的一切人类管理活动的精华。 东方管理汲取中国管理文化中道、儒、法、释、兵、墨以及回教和西方管理、华商管理等派别主干思想,开创性地提出: “三学”:中国管理学、西方管理学和华商管理学; “三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 “四治”:治国、治商、治家和治身; “五行”:人道、人心、人缘、人谋、人才; “三和”:和贵、和合、和谐。 东方管理学的理论价值: (一)包容性:中华传统管理文化能够包容和吸收其他管理文化中优秀先进的成分。 (二)人本性:东方管理则强调人是管理的根本,是主体,追求的是人的全面自由地发展。 (三)系统性:整体观念是东方管理系统论的核心。天地、万物、人类社会、意识形态便是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复杂系统 (四)创新性东方管理强调融合,及会泽百家。而每一次的融合,不仅丰富了东方管理的理论体系,而且还提供了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来整合组织资源。 (五)柔和性:东方管理讲究“仁治”,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六)服务性:管理者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自身修养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人”,即服务。 以亲、地、文、商、神等五缘为基础、家族式经营、网络化经营为特征的经营模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东方管理将管理的要素概括为: “道、变、人、威、实、和、器、法、信、筹、谋、术、效、勤、圆等十五个方面。 道,治国之道。“治大国如烹小鲜”般易如反掌,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变,随机应变。老子曰:“天不变,道亦不变。” 人,以人为本。而非“以物为本”,“以资为本”等等。 威,运用权威。不以官职压人,而重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实,实事求是。孔子认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和,以和为贵。古训:“和气生财”、“人无笑脸莫开店”。 器,重器利器。孔子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机器兴邦说”等思想。

《周易》中设计思想

《周易》中设计思想 《周易》不仅充满哲学思辨的思想著作,同时也包含着精深的设计思想。 如果说《周易》是我国第一部充满哲学思辨意味和人类存在经验 总结的著作(《易传》为主要体现),那么它同时也是一部充满博大精深设计 与艺术思想的著作。 《周易》作为六经之首,不仅其成书关键的卦象乃是中国古 代设计的集中体现, 同时书中有关造物、 道器以及制器尚象等有关理念与思维都 是关于设计的理论层面的哲学阐释, 这对于中国传统设计影响深远, 正如风水学 与建筑设计关联一样,它同时也对中国当下设计有着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 一、占卜作为设计的存在 “太卜掌三易之法” 《周礼-春官-大卜》 表明了“易” 是周代的一种算卦占相的工具。“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 ”试图通过阴阳艾符号对人类及其存在进行经验的总结和形而上的把握, 这本身就是设计的最为本源性的表达。“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 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设计乃此在的规定,其最终旨归是为了人更加诗意地居住在此大地上。《周易》 试图通过观察与体验来更好地把握人类乃以居住的生存世界, 正是其作为设计存 在的最好表征。 一方面, 它对原始先人观察、 体悟和把握世界的方法进行了经验性总结与描 述。“古者包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 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渚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 情”八卦乃是对天地万物直观与体验的结果,这其中包含了对事物变化与 运动的抽象把握。八卦的每一卦象都有特定的指涉,如“乾”为天, “坤 ” 为地, “震 ” 为雷,巽为风, “ 离 ” 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其中尤以乾卦和坤卦则被认为是《易》 之关键。 因为乾坤是阴阳矛盾运动的集中体现, 代表着变化运动的人之生存世界。 人通过占卦获得卦象及其衍变的直观,从而把握与经验人之存在。在这里,卦象 的衍变与隐喻及其暗示都是在对原始先人所生存的生活世界展开审美观照与历 史把握之后的本源性思考。 具体到器具的制造,《周易》也作了详尽的阐述。从生产工具到服饰设计、 从交通工具到兵器生产、从建筑设计到视觉传达设计, 《周易》既归纳出了设计 者,同时也对设计的旨归、所凭借的原始质料都有简明扼要的总结。“包
1/9

如何用易经思想,管理好企业(谭镜辉)

如何用易经思想,管理好企业?(谭镜辉) 如何用易经思想,管理好企业?(谭镜辉) 主讲嘉宾:谭镜辉(中山大学哲学系兼职教授、著名学者型易学专家) 古人认为,《周易》是一本百科全书,不仅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还是一本有治理企业、指导人生与促进社会和谐等多重功效的“秘籍绝学”。 近年来,以“《周易》与企业管理和人生发展”为主题的研究可谓层出不穷,到底应该如何与时俱进地研究《周易》与企业管理与人生发展的关系?日前,在羊城晚报主办、越秀集团独家冠名、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担任战略合作伙伴的财富大讲堂上,著名的学者型易学专家谭镜辉教授给了读者许多有益的启迪。 链接 易经应用理论 (1)易为国学之源 国学是以三易为源,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汉赋、六朝骈

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构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部。其贯道器以为一。蕴藏着恒久治世之道、智慧管理之道,是和美人生和谐社会之本。 (2)君子资本与小人资本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太极理论对企业管理的启发 变易论:运动变化有序发展 系统论:个体整体物物太极 协调论:诸元同步均衡对称 和谐论;相与为和合则多力 全息论:部分折射整体反映 (4)五行循环的企业意象列举 火:经营计划企业文化 土:生产经营场地不动产

金:产品服务品牌 水:流通渠道促销模式 木:资金利润 (5)从五行接续相生看经济发展规律 土:农业经济 金:工业经济 水:知识经济 木:道德经济 火:文化经济 (6)东方哲学打造中国式管理的最优化组合 根据易经卦体六爻运动模型推演提炼,发挥传统文化要旨,融合现代管理精髓,创新地形成一套有机、协同、适用的中国式现代管理思想、策略、方法;深刻揭示易经太极系统论在企业中的应用效能,务求企业经营达到义利皆赢的最佳目标。 以太极阴阳辩证哲理为体,以诸子百家发明为用,循道立德,以德树人,全新演绎推行新时代的仁义礼智忠信孝勇,把握刚柔相推、折中调和、密思慎行、明辨精进等处事之道,

《周易》和谐思想

《周易》的和谐思想 张涛 摘要:《周易》作为我国和谐思想的重要渊薮,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周易》的和谐思想内容丰富、大体上包含三个层面: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际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三是人自身的心灵和谐。《周易》的和谐思想对于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开掘和认真研究。 关键词:《周易》和谐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精神文明 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不仅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文化经典,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集中体现。和谐是《周易》的根本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潮、主旋律。和谐思想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中一直不断地涌动、回荡、传播,对中国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的演进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 《周易》有着丰富的和谐理念,是中华民族和谐精神、和谐理念的重要渊薮。众所周知,《周易》以变为本,倡导变革,呼唤创新,但这种变革和创新是要变无序为有序,化冲突为和谐,实现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的和谐,进而实现包括自然与社会在内的天人整体和谐。这就是《周易》的中正思想:《周易》每卦六爻,各有其位,初、三、五为阳位,二、四、上为阴位,若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即为得位或当位,得位为正,象征阴阳各就其位,合于其应然的秩序。每卦有上体、下体之分,二为下体之中,五为上体之中,若爻居中位,即为中,或曰得中,象征守持中道,行为适中,不偏不倚,合于阴阳和合的法则。在此基础上,《周易》又提出了“太和”思想:一阴一阳相互交感,相互配合,刚柔相济,彼此推移,相反相成,协调一致,当达到最佳的结合、最高的和谐状态时,就称为“太和”。《易传·乾卦·彖传》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按照这种文化价值理想,人类的社会政治伦理的实践活动都应以“太和”这种最高境界、最理想状态的和谐作为终极目标,实现社会和谐、天人整体和谐,各种变革和创新活动自然也不例外。 《周易》倡导的和谐,大体上包含有三层含义: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际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三是人自身的心灵和谐。《周易》的这一和谐理念就是要通过人的发展来协调和沟通社会发展的诸要素,最终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获得更高层次、更高水准、更加全面的发展。也就是说,人的心灵和谐是整个社会保持和谐状态的基础,最终能够推动人际关系、人与自然走向和谐的局面。 二 我们知道,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国传统社会被概括为天人关系,名曰天人之际。在中国历史上,天人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焦点,而其中一种贯穿始终的见解是天人合一,即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周易》是这一思想的重要源头,而其中这种天人关系的背后,即天人合一思想的终极指向,则是天道与人道如何协调,如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周易》指出:“《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人道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上古先民正是通过对天道规律的体察来指导人类

用《周易》哲理思想管理企业

用《周易》哲理思想管理企业 《周易》是六经之首,是我国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其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曾对我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周易》尤其在经济方面的企业管理上有许多指导要诀,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全局观点 《周易·系辞》中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是阴阳合成而未分之前的一个整体状态。“太极图”又称“阴阳鱼”,两者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一个企业本身是个复杂系统,总部下有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这些系统各有自己的职能,有其独立性,如果他们没有全局观点,各行其事,不配合总系统,服务于总系统,甚至起反作用,则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因此,要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严格要求各子系统的微观管理,服从总的宏观管理,使其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形成有机的整体管理,企业自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自强不息 《周易·乾卦》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企业要想兴旺发达,必须要求所有员工,上上下下共同奋斗,权利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自己。人人要关心企业,人人要树立主人翁思想;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牢记“企业兴我荣,企业衰我耻”;以企业为家,把企业的工作当作自己的家事,人人努力,献计出力,决策者才能集思广益,制定好的发展规划,谋求更好的发展。

三、阴阳平衡 《周易·系辞》中有:“一阴一阳为道”。做到阴阳平衡,是《周易》的主要观点。世界上矛盾无处不在,一个企业也时时处处存在着矛盾。怎样处理?正确的办法是搞平衡。企业矛盾体现在领导与员工之间,领导是阳,员工是阴,在制定计划中领导是阳,员工是阴,在制定计划中,领导要考虑全面,大家都能接受。领导如果主观武断,粗暴指挥,不按科学办事,呈现阴盛阳衰,不好。如果领导没有主见,下属不正确的意见也听,当下属的尾巴,呈现阴盛阳衰,也不好。因此,要取得阴阳平衡,使得企业安定和谐,才有利于加快企业的发展。 四、变与不变 《周易·系辞》中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说了一个变通的道理。天下事物都在变,天地在变,社会在变,人也变,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情不变,就是“变”的道理不变。一个优秀的企业,应不断向好处变,不断创新,不断前进,让自己的产品不断满足社会需要与群众的赞赏应用。每件新产品都有四个发展阶段:即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有的产品几十年如一日,红到底;多数产品,当红过,渐渐变老,不红了,过时了。最好的办法是一个“变”字:生产着一代,就研制新一代,创新一代,不断占领市场的制高点。但也要坚持“不变”;要保持产品质量,要讲信誉,要义中求利,保持产品品牌,赢得顾客信任。服务行业要保留“回头客”,这些条目,永不能变。 五、忧患意识

易经思想

易经思想 一.易经的自然观 普遍认为易经起源与占筮。一方面这种观点本身值得商榷,另一方面即使起源于占筮,但《易经》占筮与纯粹的巫术是有区别的。易经占筮的依据一方面是《易经》的自然观,另一方面是《易经》的辩证法思想。 《易经》系词上传一开始就阐明“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成,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周易系词上传》第一章)这说明《易经》是以宇宙的构造形象为依据的。宇宙有阴阳,阴阳造万物,宇宙生成的自然规律也就成了万事万物的行为规范。人的吉凶也是由所涉及的事物本身的性质和运动造成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系词来理解《易经》的自然观是十分不全面的,而要真正找到《易经》的自然观要从八卦的形成和阴阳二气的相生相克原理来理解。系词传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一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易系词上传》第十一章)这里的无极就是宇宙生成之前的混沌状态;两仪是指宇宙生成过程中阴阳对立元素出现;阴阳对立元素的对立统一的辨证运动变生成各种事物;而事物的相生相克变决定各种事物的吉凶。 对于宇宙的生成问题,至今还是一个迷。我所接触到的有两种理论,一种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大爆炸理论,该理论认为:“哈勃的发现暗示存在一个叫做大爆炸的时刻,当时宇宙的尺度无穷小,

而且无限紧密。在这种条件下,所有科学定律并因此所有预见将来的能力都失效了。如果在此时刻之前有过些事件,它们将不可能影响现在所发生的一切。所以我们可以不理它们,因为它们并没有可观测的后果。由于更早的时间根本没有定义,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可以说,时间在大爆炸时有一开端。”(霍金《时间简史》) 另一种科学理论是以热力学为基础的进化物理学理论。该理论的基础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当给系统供给能量,复杂系统便从平衡态逐步向非平衡态演化,从而进入了系统的进化过程。 在这一理论中,一个很有兴趣的问题是对“死”的定义。热力学把“死”定义为平衡态,即,混沌态。而把“生”定义为时间有序和空间有序的非平衡态。由“死”转变为“生”是由系统外部供给系统能量所形成的有序结构。普里高津把这种结构称为耗散结构。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得出宇宙生成的图景:在宇宙生成之前是一种混沌态,当外界给它供给能量以后,就逐步由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转变。正如中国哲学描述的那样:轻轻者上浮而为天,沉沉者下凝而为地。 我个人认为,耗散结构理论更能够清楚的描述宇宙的生成过程,并对整个宇宙的运动图景也做了准确的描述。比如,太阳系、银河系都是有序运动,而无数的星系又组成有序的星系集团,这些都是现代科学所证实了的,并且是可以用耗散结构理论准确解释的。 很显然,易经对宇宙的生成的描述与耗散结构理论是非常接近的。为此,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普里高津就非常欣赏中国哲学,

周易的阴阳思想

周易的阴阳思想 经济与管理学院 104140282 施云飞 内容摘要: 阴阳是《周易》的核心思想,阴阳二气的特性形成了天地 阴阳是《周易》的基本理念,但究竟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呢? 《易经》的阴阳观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用《矛盾论》的观点看《周易》阴阳观的实质 中医与《周易》中的阴阳观念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等,然后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中都有提到阴阳。阴阳思想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宗教、历法、中医、建筑,占卜等。 阴阳理论是《周易》的基础,复杂艰深的《周易》思想,其实就奠定在阴阳两个小小的符号基础之上。《庄子·杂篇·天下》里说:“《易》以道阴阳”,意思就是说《周易》是讲述“阴”和“阳”的道理的书。《周易》书中的六十四卦都是由阴爻和阳爻组成的,这也进一步说明了“阴阳”是《周易》的核心思想。 “阴阳”二字在《周易》经文里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但是它的全部文字都是紧紧围绕着阴阳变化这一主题展开的。从逻辑上来讲,先有阴阳思想,然后有八卦和六十四卦,最后才有《周易》卦辞、爻辞;八卦和六十四卦是由阴阳思想创造出来的模型,《周易》卦辞、爻辞等文字都是对“六十四卦模型”进行说明的。 “动静”、“刚柔”、“起伏”、“进退”、“明暗”、以及“雌雄”、“男女”这些相对概念,都是对阴阳所做的简单阐释,但却不是“阴”和“阳”的本初含义。东汉的文学家许慎在他的著作《说文解字》中第一次对阴阳有比较明确的解释:“阴”是暗的意思,“阳”是高或明的意思。但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给出的解释是不能让人满意的。因为“阴”和“阳”这两个字在中国很早就开始广泛使用了,比如《诗经》和《尚书》里都很多次出现这两个字。 中国古代先哲们在最初的文化创造中,非常注重直观,他们往往用最简单的概念直接把握住本质世界。这一点,无论是在中国文字,还是中国哲学,都体现得非常充分。所以,归根结底,“阴”和“阳”是最基本的关于物质的简单概念。正如《庄子·杂篇·则阳》中所说的:天和地,在有形的“物”中是最大的概念;阴和阳,在没有形体的“气”中是最大的概念,“道”则总括一切。古人认为:“天”是气中“轻清”的那部分——即“阳”——上升漂浮而成的,“地”是气中“重浊”的那部分——即“阴”下降凝聚而成的。 所以,“阴”和“阳”的准确含义是组成世界的两种基本物质,即“阴气”和“阳气”。相对而言,“阴气”比较现实,所以容易下降,而“阳气”比较清扬,就是轻飘飘的容易上浮。“天”是“阳气”凝聚成的,而“地”是“阴气”凝聚而成的。在这里“天”和“阳”是一类,“地”和“阴”是一类;在总体上,物质世界被分为“阳”和“阴”两部分。 阴阳二气的这种特性形成了天地。阴阳二气,即阴气和阳气,其中阳气有运动、发散、上升、轻清和温热的特性,阴气则有静止、凝结、下降、寒凉、沉浊等特性,正是由于阴阳二气的特性形成了天地。天是阳气的聚积,由于阳气扩散、轻清,不停地运动,因而没有形体。地是浊阴的堆积、凝结,沉重而混浊,因而积累的阴气形成了具有形体的大地。

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周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它传承几千年经久不衰。《周易》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文明史同久远,跨越过渔猎时代,畜牧时代与农耕时代,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却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它内容丰富。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提到周易,大多数人便把算命、占卜、问卦等概念与之联系起来。《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关于《周易》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书,历代学者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绝不单单是一本卜筮之书,而是融合了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书。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周易》是一部关于占卜的哲学书籍,其中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哲学思想,关于本质规律,在《周易》中,最根本的规律体现就是阴阳,《周易》认为,天地人伦、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例如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

山为阳,水为阴;《易传·系辞》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我的理解是这个世界上归根结底是由阴和阳构成,这种规律适合于宇宙万物,抓住了阴阳就抓住了根本,这一点与占卜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人们通过占卜预测事物的吉凶,而可能出现的结果无外乎两种,好或坏,吉或凶,可与否,是与非,抽象出来就是一正一负,一阴一阳,而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就是阴阳的关系的变化,此消彼长,循环往复,周而复始,通过阴阳的相生,相克,共存与转化来揭示万物最本质的规律,这种看似简单的规律却包罗万象,在任何地方都能解释的通,这也是《周易》的高明之处。其中一方面用“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来强调事物差别,对立变化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主张“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强调综合,统一在物体形态中的功效。《易传》中还提出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它指出肯定的论断包含着转化,而用“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来说明“变则通”,进一步指出了否定的东西和肯定的东西的联系。这些命题都朴素地表达了事物的发展是对立面矛盾而又统一的思想,构成了中国辨证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世界是物质的,这是西方哲学唯物论的最基本观点。中国道德哲学认为世界是由道生成的、组成的,二者同质而异名。《易经》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方法独特而且实用,全面而且深刻。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风,离代表太

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

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 By:刘甜甜朱颖汪颖徐娜娜先秦时期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代,起自远古人类产生时期,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为止。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先秦时期是中国管理思想的萌芽、兴起时期。这一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和其他诸子百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学术的繁荣。 《周易》 《周易》管理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在管理主体上,它肯定了“人”是管理的主体,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管理对象,都应该是“以人为本”;在管理方法上,它重视变通的思想,强调创新进取;在管理目的上,它主要强调的是社会内部的整体和谐。周易管理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管理思想: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周易所提出的“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是周易以“人道观”进行管理的基本思路。周易明确了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管理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管理的一切都离不开“人”。 二:讲究变通的管理方法 《周易》不仅讲变,还讲通。《周易》的通表示了对立面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变化过程的连续不断。它运用史实,来说明这种变通的思想。如曰:“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又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些史实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社会变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首先,《周易》设置了阴、阳这对对立物,以分别对应天地间的事物。其二, 设置“爻”以揭示自然界不断运动变化的道理,爻的含义就是运动。其三,《周易》规定了爻与爻之间的特有关系,以揭示事物的变通规律。 三:追求和谐的管理观念 和谐是《周易》管理观念又一重要特征和追求的目标。这一特征和目标主要体现在其视阴阳交感平衡协调为吉,要求人们中正得道而趋吉避凶。

周易与现代管理

《周易》对现代管理的意义 《周易》的易理贯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着中华文化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和人生规律探索的经验成果,其中,有许多内容可以用于指导现代企业的发展。本文仅就《周易》的书名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现实意义作些探讨。 一个企业能否基业长青,取决于这个企业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但由于东西方国家间历史、文化渊源不同,东西方国家的企业在管理和文化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笔者认为,东方国家的企业在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学会借鉴西方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不应忽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因为,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这其中包括最古老的中国哲学著作《周易》的易理思想。 《周易》(又称《易经》)为什么会取名"易"呢?也就是问古人把书名取为"易"有什么道理呢?东汉大儒郑玄对此解释说,"易一名而含三义:不易,一也;变易,二也;简易,三也。"显然,易理的核心内容是"不易"、"变易"和"简易"。 根据笔者的理解,"不易"包含着"不容易"和"不移易"两个意思。所谓"不容易",是指在现实世界中做事、处世总会面临着困难和挑战。所谓"不移易"就是在面对不太顺利的环境时,不要移易自己的意志,而要树立坚定的信心,要想方设法去破解难题和解决困难。 《周易》是在人们对大自然缺乏抗拒力的情况下,为预测未来、趋吉避凶而形成的。《周易》中的许多卦和爻都讲到了为人、做事的艰难,其中以"勿坎卦"为甚。所以,人们在面对艰难险阻时,往往以遇到了过不去的"坎"来做形容。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内含许多"不易"或"坎",需要人们不断地去认识和化解。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两大趋势的不断发展,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市场经济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经营面临着更多的"不易"和风险。今年中国企业500强评选活动中,有101家企业名落孙山,2003年度则有112家企业换手。高换榜率说明,高度市场化产业中的企业并没有获得相对稳定的市场定位。 "不易","易理"告诫人们要持恒守志、勇往直前。《恒》卦讲:"天地之道,

周易阴阳思想

《周易》的阴阳思想 学院:信息学院学号:094100194 姓名:苏子恒 内容摘要:《周易》是中国历史的心血结晶,它包含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给我们的生活提供着智慧的参考,给我们的人生提供了很多的启迪。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们学会应用《周易》的阴阳思想去看这个世界,让我们更全面、合理的观点来看这个世界,避免犯错误的几率,可以说是我们的人生向导,起作用不容忽视。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基本内容,也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思维模式,在传统文化及哲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阴阳思想涉及我们的家庭,养生等很多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对个人的道德修养与情操无疑是很大的提升。阴阳思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养生理论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周易》的“易”,上半部是个日字,下半部是个变形的月字,合在一起成为“易”字,以示“易”的含意,就是专门研究有关日和月,即阴和阳的问题。现在把易当作容易的“易”,就是说,按阴阳运行规律办事,一切就都容易做到;再如交易的“易”,这实际正是指阴阳矛盾由对立走向统一的一个表现。说明这“易”字的含意,正是由这阴阳(即日和月)的关系引申而来。所谓《周易》,既是指周人祖先进一步研“易”的成果,也是指周人祖先用于指导后人怎样研“易”和用“易”的—部专著,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后人从中总结出五个方面,这就是:(1)阴阳对立观,(2)阴阳互根观;(3)阴阳消长观;(4)阴阳转化观; (5)扶阳抑阴观。 我们下面把周易的阴阳观和矛盾观对比来证明周易的阴阳观。 (1) “阴阳对立观”,这是说在一切事物的内部,都是有阴和阳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所组成,事物中如果没有了这种矛盾对立的运动,这个事物同时也就不存在了。这种观点和《矛盾论》中所讲的有关内容很相似,《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2) “阴阳互根观”,这是在说,阴阳两方面的对立,都是把对方当作自己存在的根源,也就是说,当作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了对方也就没了自己。这一观点同样和《矛盾论》中所讲的有关内容很相似。《矛盾论》中说;“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 (3) “阴阳消长观”,这是讲,阴阳在每一事物中所体现出的矛盾与斗争的力量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会相互处在长期势均力敌的地位上,而往往是以一方为主,—方为次。但在发展中,这主要的一方也会变成次要的一方,使自己在矛盾中所具有的支配地位得到消失;而次要的一方,又会成长为主要的一方,即在矛盾中成长为具有支配地位的—方,从而使矛盾斗争的主次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观点和《矛盾论》中有关内容也很相似。《矛盾论》中说:“无论什么矛盾,矛盾的诸方面,其发展是不平衡的。有时候似乎势均力敌,然而这只是暂时的和相对的情形,基本的形态则是不平衡的。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而且“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方面相互转化着”。 (4) “阴阳转化观”,这又是讲,阴和阳本身不是属于同一性质的东西,互相转化就是指阴变阳,阳变阴,即指性质发生了变化。这一点《矛盾论》中也作了充分肯定。《矛盾论》中说:“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 (5) “扶阳抑阴观”,在这个问题上,《周易》的作者是把阳当作是正义的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