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四川大学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诠释

合集下载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矛盾就拒绝合作、回 避交往。
在生活中,难免有这样那 样的“冲突”。当我们遇 到时该怎么办?
身临其境
直面冲突
(1)朋友借了你一只笔,事后你就忘了,直到第二天下午
才还给你,你会怎样想?
(2)假日的时候,你想去打篮球,而好朋友想去上网,你
会怎么办? (3)你和朋友在学习上都十分优秀,以前每次考试都是
宽 容
一、金无足赤 人各有别
1、宽容: 指的是宽大有气量, 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宽容是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
1、宰相肚里能撑船。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3、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4、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 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 胸怀。(雨果)
小乐和小娱是一对要好的朋友,她 们俩的个性迥然不同。小乐是急性 子,小娱是慢性子;小乐性格外向, 小娱性格内向;小乐爱好体育运动, 小娱爱欣赏戏曲。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感知:张英的为人风格怎样?
感知宽容的力量
1、张英的家人和邻居为什么会转变态度?
答:因为张英用一首诗教育了自己的家人, 家人学会了宽容,而邻居在张英家人的宽容态度 面前,也惭愧醒悟,最终大家都做出了宽容对方 的举动。 2、宽容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力量? 答:宽容是一种美德,善于宽容,利人利己, 宽容往往能够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 自己的行为。
你考第一,可是,这次考试朋友得了第一,你会怎样想?
(4)课间,同学从你的桌边经过时,不小心把你的书碰 掉在地上了,他赶紧向你道歉,你会怎么办? (5)有同学曾经在不清楚的情况下,跟别人说过你的坏 话,后来,事情终于真相大白。现在,他想向你请教一个
问题,你会怎么办?

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者:李莎来源:《高中时代》2019年第04期早在千年之前,诗仙李白留下了千古名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四川的地势之险形容得淋漓尽致。

时光流转,风雨岁月孕育了这里如画的山川,如诗的史迹,更有灿烂的文化。

来四川上大学,沿途尽是美景。

道教圣地青城山,耸入云峰的峨眉山,被杜甫咏唱的西岭雪山……充满了传奇与诗意。

山的沉稳培养了四川人民坚毅的品格,也感染了在四川求学的莘莘学子。

在四川的诸多大学中,四川大学当为其中翘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川大就是以“融”、“容”著称。

新学、旧学,热门、冷门学科相互错杂,生物与医学、艺术与科学……风云际会。

川大既可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五大基础学科的优势入围“珠峰计划”,也可以图形图象技术等推出在川高校首个上市公司“川大智胜”。

文、史、哲的传统自不待言,而文化产业、低碳经济等各个新兴学科也能做得出类拔萃。

川大,就象一片海,也如一片天,它太大了,不同人眼里有不同的“川大”,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各自的“川大”生活着。

问“道”锦江春色中川大的整个历史充满了“中”、“外”、“东”、“西”、“新”、“旧”的巨大矛盾张力,由于独特的地理与历史原因,或许可以说是同类大学中张力最大者。

川大前身之一的尊经书院是张之洞于1875年创办的,而张之洞恰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影响了中国。

川大历史悠久,现在共拥有望江、华西、江安三个校区,望江校区承载着川大最悠久的历史记忆。

但漫步川大,却已经找不到多少真正的早期历史地标,那些早年的历史碎片,散落已久。

望江校区那些中式老楼奠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也还有些味道。

化学馆周围成群的巨大银杏每年在秋季的蓝天下发出金色的流光,感动了几代川大人。

行政楼为梁思成设计,解放初落成,其风姿在全国高校中独一无二,中西合璧,恢宏大度,有真正的“大学”气象,据说很多人就是因为看见这栋楼而爱上川大的。

华西坝上的近代建筑群小巧精致,具有鲜明的西方元素。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纳百川”的中文出自《庄子·逍遥游》:“大泽乎沆瀣之水, 飞鸟乎还复之林,人瑰乎异类之士, 肆志乎不羁之民, 坟墓乎所以存名之后世。

各以生其类,旁以异其彦,方所以称其德,并所以异于彼也。

故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一句话意为:海洋是汇聚世界大河的,因为它包容众多的河流,所以海洋是宽阔的;山岩虽然高耸入云,但如果没有贪私欲望的话,就能坚强不屈。

这句话也引申为:胸怀宽广,能包容众人;心境高远,能抵御外界的诱惑和风雨。

生活中,人们善于海纳百川,对待事物也应该是广纳众长,吸收别人的长处,去掉自己的缺点,这样才能进步。

只有包容,才能大度,才能让自己更加的辽阔。

同时,我们也应该有坚定的信仰,以及不可动摇的毅力,才能有锲而不舍的坚持。

海纳百川的世界,有多姿多彩的文化,吸收了多民族的历史文化,才形成了更加丰富的文化,繁荣了人类的思想交流与文化发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海纳百川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化精神。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中,在个人与集体、传统与变革之间,形成了一种能够海纳百川、多民族融合的文化精神。

中华文化是一个极富包容性和包容力的文化,中华民族倡导的“海纳百川”的文化纲领,表现了一种宽厚大度,开阔博爱、自信自强的文化精神。

然而,在追求包容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有批判的精神。

因为任何个人和任何思想都有其不足和局限性,所以在海纳百川的同时,也要坚守自己的信仰,拒绝任何逾越自己道德底线的做法。

因为宽容不代表纵容,包容不代表放任,只有在真正的道德纲领之下,才能够实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现实。

在当代社会,世界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人们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要想开辟更加广阔的未来,不仅需要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勇气,更需要开放的眼界和广全的道德情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传承和人生观念,它是一种智慧的凝聚和人类共存的源动力。

当我们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拥有宽厚的心,便可以在广阔的天地里,丰富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价值。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理解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理解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理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句名言,作为人们生活和思想的体现,一直被广泛运用。

这句话源自《淮南子·天文训》,是春秋战国时期李斯所撰的兵书《兵法》中所引。

其意义包含多方面,让我们来一一探究。

首先,“海纳百川”一词指代“大海能容纳众多河流”,说明“大度包容”的品质能够吸纳一切各异的思想、文化、价值观等外来文化,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扬光大中华文化。

这种包容性质使得中国在历史长河中成为荟萃着几千年文化遗产的威伟国度。

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的优越性,因为人们总是更喜欢被包容而非被排斥。

“有容乃大”则是“海纳百川”的自然延伸。

这句话的含义是,一个人若有容忍的胸怀,那么他才有足够的胸怀去接受别人的不同想法。

有包容和忍让的特质,一个人才能够更好的和人相处,更容易使人感到欢迎。

如果不善于包容,只要别人的看法不同于自己,心里就会易生怒气、不满和矛盾,对斗争的另一方失去了沟通的机会。

因此,在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都需要具备可以容忍、宽容的态度,以实现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其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透露出的另一个重要信息是,拒绝排斥和歧视的思想。

进一步将其运用于人际交往中,即是要照顾到每个人的感受和需求。

在现代化科技生活中,人们相对孤立,更多地追求和维护自我价值。

但是,这种自私的思想只会让我们和别人疏远,距离拉远而不是拉近。

我们需要了解并尊重别人的文化、习惯,忍让不同的观点,摒弃歧视的行为,从而让每个人都被认可或欣赏。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意跨越着思想、文化、社会等赤裸的现实层面。

这句话的意义不仅适用于个人,还适用于团队、组织、甚至国家。

要想前行,缺失是必然的,相反,如果逐渐消去对不同的文化和思想的偏见和自以为是的思想,相信和谐的生活和创造力会取得更快的进步。

如果大家能够多理解更多来自不同文化和群体的信息和想法,认为它们在结合中受益,做出更多创新性的改进将更有可能成为现实。

海纳百川知行合一 校训

海纳百川知行合一 校训

海纳百川知行合一校训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它代表着学校的精神面貌、教育理念和核心价值观。

对于一个学校而言,校训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信仰和追求。

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校训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句话源自中国古人的智慧,表达了一种包容、坚韧和无欲则刚的精神境界。

它意味着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应该拥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容纳各种不同的人和事物,同时还要有坚毅不屈的精神,不畏艰难险阻,不为私欲所动摇。

这种精神境界不仅是一个学校的追求,更是一个人成长成才所必备的品质。

首先,“海纳百川”是一种包容的心态。

在当今社会,多元化和包容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和包容心态。

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事物。

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其次,“有容乃大”是一种宽广的胸怀。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他的能力和天赋,更取决于他的胸怀和气度。

一个拥有宽广胸怀的人能够容忍别人的缺点和不足,能够接受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协调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壁立千仞”是一种坚毅不屈的精神。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一个人需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勇气去克服它们。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抗挫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应对挫折和失败,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文艺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最后,“无欲则刚”是一种清心寡欲的品质。

在当今社会,欲望和诱惑无处不在,一个人如果被欲望所左右,就很难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仰。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地对待名利和权力,从而更好地保持自己的本色和独立性。

海纳百川 有“融” 乃大

海纳百川 有“融” 乃大

海纳百川有“融” 乃大海纳百川,有“融”乃大。

这句话身上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它告诉我们,宽容大度,包容万类,方能成就大事。

这句话意蕴深远,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海纳百川”,表面上是一个地理概念,但实际上,它蕴含着更深刻的内涵。

海纳百川的海,象征着宽广,是无边无际的,它的胸怀可以容下万川河流。

川则代表了众多的小溪小河,它们汇聚成川流不息的大河。

当海纳这些川河时,会变得更加宽广,更加雄浑。

这就是“海纳百川”的意义所在:包容一切,让众多的不同之声汇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这种宽容大度的胸怀,是每一个有远见的领袖所必备的品质。

只有真正宽广的胸怀,才能承载更多的大道,才能成就更大的事业。

“有‘融’乃大”,这里的“融”指的是融合的意思。

海纳百川可以容纳众多的川河,但如果只是简单的容纳,缺乏融合的力量,那也只是一片死水。

只有在融合的过程中,才能激发出更大的能量。

将众多的不同文化、不同声音融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更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和文化。

这种融合的力量,也将会成为构建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基石。

我们可以从历史上的一些事例中看到“海纳百川,有‘融’乃大”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做了伟大的事业,一统天下,可是他的一统政策过于强硬,对文化的包容不够,最终导致了汉武帝的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正是因为汉武帝的开明政策,将各种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一起,才形成了这样一段辉煌的历史。

而在现今国际社会中,联合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合作发展,为此联合国吸纳了全球绝大多数的国家,承载了各种文化、价值观、政治制度,这也正是“海纳百川”的体现。

而在联合国内部,各国之间也是在不断融合中发展,这样的融合力量正是维系国际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社会生活中,海纳百川、有“融”乃大的理念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企业管理中,一个公司只有具备宽广的胸怀,包容各类人才、各种经营思路,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和更高的利润。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一句源自中国古训的名言,意为海洋可以容纳百川河流,便是宽广大度。

这句成语所传达的是一种包容与宽容的精神,要求人们要有雅量接纳不同的事物、思想和文化,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价值观和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

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包容的态度和追求和谐的文化精神。

而这种精神也被广泛地传承和弘扬,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共同观念和信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内涵非常丰富。

它强调了包容的态度。

海纳百川,意味着要包容形形色色的川流不息的河流,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个宽广的胸怀和宽容的心态。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不同的文化、宗教和传统也会存在于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之间,而这些都应该被尊重和包容。

只有在包容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还强调了开放的胸怀。

海纳百川,意味着要打开心扉,迎接来自不同方向的河流。

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开放的思维和视野,积极地吸收其他文化的长处,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智慧,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只有开放的心态,我们才能够在全球化的潮流中,更好地融入世界,更好地与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交流合作。

在当今世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联系与交往也日益频繁。

不同的文化、宗教和传统也在相互融合和碰撞之中,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包容、开放和和谐,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

在国际交往中,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往往存在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尊重和包容对方的观点和做法,而不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对方。

只有在相互尊重和包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建立起友好的关系,并实现共同发展。

在社会发展中,不同的群体和机构之间往往存在着利益、权力和地位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以包容的态度去面对这种差距,以开放的心态去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川大的校训

川大的校训

川大的校训【原创版】目录1.川大的校训是什么2.川大的校训的历史和含义3.川大的校训对川大师生的影响正文四川大学,简称川大,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是我国西部地区一所享有盛誉的顶级学府。

川大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 1896 年创建的四川中西学堂。

学校历经百年变迁,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和理念。

川大的校训,不仅凝练了学校的精神风貌,还对川大师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川大的校训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这一校训源于中国古代名著《尚书·大禹谟》中的名句“川渊辅翼,岳镇海甸”。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寓意着四川大学广泛吸纳天下英才,汇聚各种学术思想,以实现学校教育的多元化和卓越发展。

同时,也强调了川大人应具备的胸怀和气度,即在学术研究和为人处世中,要具备包容和谦逊的品质。

川大的校训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最初的“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到如今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川大的校训见证了学校从创建到发展的历程,也反映了川大在不同时期的办学理念和目标。

这一校训在历史的积淀中,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了川大师生共同追求的精神标识。

川大的校训对川大师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不仅激励着川大师生在学术研究中追求卓越,还引导着他们在为人处世中秉持包容和谦逊的态度。

川大的校训不仅在师生间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还成为了川大人共同的精神支柱。

正是在这一校训的指引下,川大师生不断追求卓越,为学校和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总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一校训,不仅是四川大学的精神象征,也是川大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学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诠释
校训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新四川大学的校训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这八个字语出民族英雄林则徐题于书室的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四川大学发展历程、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学校整体价值追求的总体概括。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体现了学校发展历史和现实的统一。

首先,它是反映了“三强合并”前的原三校不断融合、改革、发展的历史以及相互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

原四川大学以1896年创建的四川中西学堂为肇端,历经“两院入堂”、“三水汇流”,前后融汇了不少蜀中名校的精华;1954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组建,而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原成都科技大学,前前后后整合了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华西大学、川北大学、西南农学院等院校的有关系科;原华西医科大学自1910年创办起,发展历程中曾与中央大学医学院、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东吴大学生物系、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等联合办学,在新中国建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初高校院系调整时,其文理学院并入了当时的四川大学。

同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也直接反映了新川大“三强合并”的现实。

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浪潮中,在“共建、调整、合作、合并”八字方针的指引下,学校两次“强强合并”,终于“三强合一”,铸就了四川大学今日之辉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继承和创新是一所大学长足发展的不竭动力。

四川大学精英云集,人才荟萃,是生产和传播新思想、新理念的重要基地,也是社会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和辐射源。

一方面,学校扎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沃土之中,成为弘扬民族优良传统,塑造凝聚民族精神的中流砥柱,成为研究、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阵地;另一方面,又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善于吸收消化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在古今中外文化的交融中,创造出高水平的人类文明成果,奏响继承与创造相伴、改革与发展并进的华美乐章。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体现了科学与民主精神的统一。

科学的发展需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聚集各类知识的涓涓细流,才能最终汇成人类知识的汪洋大海。

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又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四川大学学科较全,文、理、工、医、经、管、法、艺,各学科如众水相聚,相互激荡、相互融汇、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从而不断产生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推动科学技术向着高、精、尖的层次飞速发展。

同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也是民主精神的体现。

现代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各种文化思潮冲撞和对话的舞台,也是各家各派学术思想汇聚的大海,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不断的兼容并包中,促进多文化因素在广阔的校园时空中交叉渗透、交相辉映,从而永葆学校青春的活力与生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仅蕴含着多种精神之内涵,并且恰巧暗嵌“川大”二字。

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也是四川大学在办学、治学、治校和待人上必须遵循的座右铭。

在办学上,四川大学要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精神,既继承与发扬百年名校的优良传统,又坚持改革创新,博采国内外高校办学之长,借鉴科研院所与着名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立足国情、校情,竭力创造川大办学特色,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家布局在西部地区的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

为此,学校一要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遴选教师,尽力减少近亲繁殖;二要在全国范围遴选优秀生源,同时努力扩招外国留学生;三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材上要紧跟世界科技与社会的新发展;四是在管理规章制度上既要与时俱进,又要严格规范和相对稳定。

在治学上,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广开言路,大力扶持年轻人脱颖而出。

对待学问,要放眼世界,博览群书,追求新知,力戒夜郎自大、闭目塞听、浅尝辄止、虚假浮躁、急功近利。

在治校上,要坚持集体领导、民主管理,学校依法办学,部处院系按章办事,教职工按岗履职,充分发挥各类人员尤其是学术带头人和教学、科研及管理骨干在治理与建设学校中的积极性。

在待人处事上,师生员工要有宽广胸怀,能虚心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包括尖锐的批评意见,能团结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人,包括反对过自己的人等等。

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核心的川大精神,在哲学层面上,体现了川大人追求真理,刚正不阿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在历史层面上,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四川大学本身不断融合、改革、发展、创新的风雨历程;在文化层面上,展现了学校“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宽广胸襟和民主宽松的学术氛围。

在我国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川大人一定会秉承和弘扬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核心的“川大精神”,并扎根于思想上,落实到行动中,为把四川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研究型综合大学而拼搏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