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区域复习课件——亚洲

东临亚洲,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 望,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
﹏ ﹏ 被北极圈穿过; ﹏ ﹏ 或跨北温带、北寒带; ﹏ 或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
欧
洲
﹏ ﹏
气候 特点
河流 特点
①河流长度 ②流向 ③流速 ④河流水量
答
位 海陆 置 位置 特 点 纬度 位置 地形 特点
题
策
略
按方位找出周围的大洲 和大洋 区域内的重要纬线; 或区域所跨温度带; 或区域的主要温度带 ①主要地形类型 ②地形分布、地势特点 ③海拔高度 ④相对高度 ①气候类型种类 ②典型气候
东临亚洲,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 望,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
﹏ ﹏ 被北极圈穿过; ﹏ ﹏ 或跨北温带、北寒带; ﹏ 或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
欧
洲
﹏ ﹏
气候 特点
①地形以平原为主 ②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③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 ﹏ ④相对高度小,地面起伏小 ①气候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 候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区 域是欧洲
①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 ③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 ⑤位于“五海三洲之地” ⑦矿产以锡和石油为主
②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④自北向南可明显分为三大地形区 ⑥气候炎热干燥,节水农业成就显著 ⑧海外华人最大聚居地
读图 归类题
46.读亚洲两地区局部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9分)(07年)
42.读两大洲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回答问题。 (11分) (08年)
①主要地形类型 ②地形分布、地势特 点 ③海拔高度 ④相对高度 ①气候类型种类 ②典型气候
气候 特点
①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 海气候分布范围最广、最 典型的区域是欧洲
七年级下册第六章《亚洲》复习课件

知识小结二
大洲的自然环境,可以从_地__形___ 、_河_流____ 和__气__候__等方面学习。
精讲点拨 亚洲季风气候显著,形成原因是什么? 亚洲
链接生活
。
三门峡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总结提升
一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二
、
、
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
理 位
纬度位置: 跨纬度最广 (跨寒,温,热三带)
然 环
2、亚洲水系图
北 冰洋
叶
尼
勒拿河
塞
鄂毕河 河
太
黄河
长江
平
恒河
湄公河
洋
印
度
洋
河流多发源于__中__部___,呈___放__射__状 流向周边海洋。
3、亚洲气候图
地中海气候
⑦
寒带气候
⑨
温带大陆性气候
⑥
③
高原山地气候
⑧
⑤
④
②
①
气候特点:
① 复杂多样 ② 季风气候显著 ③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4、读亚洲气候类型图, 完成下列问题。
注意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言语;注意你的言语,它会变成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 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 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要做哪些事来改善它。 在强者的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灾难能证明友人的真实。——伊索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是非和得失,要到最后的结果,才能评定。 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我的聪明和智谋的人多半是结局很不幸的。 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克 天下最悲哀的人莫过于,本身没有足以炫耀的优点,却又将其可怜的自卑感,以令人生厌的自大自夸来掩饰。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欧洲、非洲的复习课课件湘教版

欧洲地理概述
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欧洲位于东半球西北部,与亚 洲、非洲隔地中海相望,与北 美洲隔大西洋和北极海相望。
欧洲总面积约为1016万平方千 米,是世界第六大洲。
欧洲有4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 27个是欧盟成员国。
欧洲的地形地貌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约占 总面积的3/4,主要分布在欧 洲中部和东部地区。
亚洲的经济增长主要依 靠出口导向型经济和资 源型经济,但近年来也 在逐步向高科技和创新 型经济转型。
亚洲地区合作和经济一 体化进程正在加速,如 东盟、中日韩自贸区等。
欧洲的经济发展
A
欧洲是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经济实力雄 厚,拥有强大的工业、服务业和金融业。
欧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高,但各国 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德国、英国等 国家的经济实力较强,而希腊、意大利等 国家的经济较为落后。
音乐与舞蹈
非洲音乐和舞蹈具有独特的节奏和韵 律,是非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挑战
非洲面临许多发展挑战,如贫困、疾 病、战乱等,但也有许多国家和人民 在努力发展与进步。
05 亚洲、欧洲、非洲的经济发展
亚洲的经济发展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 面积最大的大洲,拥有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 资源。
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 差异较大,既有发达国 家,如日本、韩国,也 有发展中国家,如中国、 印度。
02
亚洲总面积约4458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
03
亚洲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印度、日本、韩 国等是亚洲的主要国家。
亚洲的地形地貌
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 海拔较高,有“高原大陆”之称
。
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 雅山脉和最高的峰珠穆朗玛峰 (海拔8848米)。
中考地理总复习第5讲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课件

(2)根据地形剖面图。亚洲地势在沿30°N纬线的地形剖面图上东西方向表 现为起伏大、中部高、东西低的特点。
亚洲大陆沿 30°N 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
(3)河流:亚洲的大江大河众多。主要河流如下表所示:
主要河流
流向
注入的海洋
长江 黄河 湄公河
自西向东 自西北向东南
太平 洋
鄂毕河
叶尼塞河 勒拿河
自南向北
西北风、东北风 干燥
由海洋吹向陆地的 温和
夏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
高温多雨
东南风、西南风 湿润
2.季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 (2)夏季风的不稳定性易造成旱涝灾害。
例2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亚洲气候的特征。
(2)下列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与北京地区气候类型相符的
考点二 世界第一大洲
1.面积 最大,跨纬度 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2.亚洲分为东 亚、东南 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6个地区。 3.多样的地域文化及其对应的自然条件。 (1)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穿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气 候干旱。 (2)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运输工具是狗拉雪 橇——气候严寒 。 (3)恒河三角洲以捕鱼为生的孟加拉人——气候湿热 ,多河湖。 (4)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聚居长屋——气候湿热 ,人们过聚 居生活。
考点三 亚洲的自然环境
1.地形:以山地 、高原 为主,地势起伏大 ,中部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 样。 2.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1)根据地形区或海拔(等高线)。中部以高原、山地为主:青藏高原和帕米 尔高原。四周以平原和低矮的高原为主: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印 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这些地形区海拔都在1 000米以下。伊朗高原平均海 拔为1 000~3 000米。
【一轮复习】专题08亚洲(精讲课件)

写出图中字母和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1.半岛和岛屿:A 冰岛 、B大不列颠岛、C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 D 伊比利亚半岛 、E 亚平宁半岛 、F 巴尔干半岛;
2.山脉、河流:G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H 阿尔卑斯山脉 ; J 莱茵河 、K 多瑙河 ;
知识梳理
活动课 认识欧洲
写出图中字母和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③与亚洲的不同 非洲气候类型以热带气候为主,气候类型较少;而亚洲气候
类型比较齐全,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均有大面积分布。
知识梳理
三、河流
1.地势与水系 受地势 中部高 、 四周低 的影响,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山地和高原,分 别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形成 放射状 水系。
地势与河流流向的关系
例: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亚洲河流流向的是( A )
莱茵河是世界航运价值较大的河流之一
自然因素: 地形: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稳;气候:主要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降水多,河流水量大;流经地区气候温暖,无结冰期,可全年通航。 社会经济因素: 流经发达国家,人口城市众多,货物运输量大。
谢谢观看
知识梳理
2.经济
亚洲现有48个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属于 发展中 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极 不平衡,既有经济高度发达的 日本 ,也有 中国 、 印度 等发展中的大国;既 有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靠石油输出获得高收入的国家,也有老挝、阿 富汗等由联合国认定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
知识梳理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①热带沙漠气候;② 地中海气候 ;③ 极地气候 ;④ 热带季风气候;⑤温带季风气候;
⑥ 热带雨林气候;⑦ 亚热带季风气候;⑧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广);⑨ 高原山地气候;⑩ 亚寒带针叶 。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亚洲复习课件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亚洲的地形特征,需要学 生掌握亚洲地形的基本特点,并能够在实际问题 中运用。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01
题目
简述亚洲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02 03
答案
亚洲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东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这些地区气 候适宜、地形平坦、资源丰富。而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主要是因 为气候恶劣、地形复杂、资源匮乏。
中亚地区
01 02 03 04
内陆国家、能源丰富
中亚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 坦和土库曼斯坦等国家,是典型的内陆国家地区。
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是世界能 源市场的重要供应地之一。
中亚地区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连接着欧洲和亚洲两大市场。
南亚地区
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总结词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气候类型丰富,拥 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VS
详细描述
亚洲地势起伏大,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 马拉雅山脉和最高的峰珠穆朗玛峰。同时, 亚洲拥有广阔的森林、草原、沙漠和湖泊 等自然景观。亚洲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 林、热带季风、亚热带湿润、温带大陆性 等,这使得亚洲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 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亚洲的人文环境特征
总结词
亚洲历史悠久,文化多样,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详细描述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洲,拥有多个文明古国,如中国、印度、埃及等。这些国家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自独 特的文化和传统。此外,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既有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也有发展中国家如中国、 印度和印尼等。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使得亚洲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大洲。
专题1.2 世界地理—亚洲(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高二区域地理复习课件(共24张PPT)

经济特点 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匮乏,对外依赖性大。 农业特征: 农业比重小,但现代化水平高。
工业分布: 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
以
太
出
平
口 原料、燃料进口 洋
加
沿
工
岸
为
的
主
有
的 产品出口
利
经
条
济
件
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
城市和人口集中,市场 广阔
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 且素质高
知识点三:东南亚
地理位置:
相同点:灌溉 不同点:巴基斯坦水利工程主要排除盐碱水, 降低地下水位;印度水利工程主要是排涝
(3)中巴两国计划建一条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到中国新疆喀 什的中巴铁路(如图5中所示),指出中巴铁路对我国经济发 展的积极意义。
加强与巴基斯坦的经济联系,便于扩大贸易往来;大大缩短石油等能源运输时间和距离,丰富能源来源渠 道,减轻我国能源压力;扩大我国西部地区开放程度,促进经济发展。
气候特征: 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分旱雨两季,水旱灾害频繁。 地形特征: 亚洲南部,北部有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有印度河、恒河 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河流特征:
印度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流经巴基斯坦,注入阿 拉伯海。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注 入孟加拉湾。 物产:水稻、棉花(孟买)、黄麻(加尔各答)、茶叶、铁、锰
(1)分析巴生港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大港的社会经济条件。(8分) (2)根据橡胶树的生长习性,分析“胶锡地带”拥有橡胶生长的自然条件。(10分) (3)说明我国海南岛发展橡胶种植的不利自然条件。(4分)
(1)距首都近,经济发达,城市人口密集,生活用品需求量大;丰富的锡矿和天然橡胶等工业原料出口量大; 铁路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邻马六甲海峡地处国际航运通道等
中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五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课件

部分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即使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
异也很大。沙特阿拉伯等波斯湾沿岸国家是依靠________石资油源 出口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 等先后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4.三类产业(chǎnyè)的划分: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国家,第三产业比重越大;经济
第二十六页,共二十九页。
1.(2012 年广东湛江)分析(fēnxī)下表,可知四国( C )
国家
日本
韩国 中国 印度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34 010 12 030 1 100 540
A.经济发展水平相当(xiāngdāng)
B.人口密度(rén kǒu mì dù)差别大
C.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2.人口分布:①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密度大,是亚
洲人口最稠密的三个地区;②西亚和中亚,人口密度相对较小,
人口分布相对较稀疏;③广大的北亚地区受高纬度、低气温的 影响,人口密度极小,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区。
3.人口问题:亚洲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数量多,人口增
长快,带来粮食短缺、资源被掠夺性开采、环境污染严重等一
东西距离最长。
12/9/2021
第三页,共二十九页。
3.亚洲与相邻(xiānɡ lín)大洲的分界线: (1)亚洲与欧洲分界线:___乌__拉__尔_山脉、乌拉尔河、里海(lǐ hǎi)、 大高加索山脉、黑海、____土___耳_海其峡。 (2)亚洲与非洲分界线:_______苏_运伊河士(yùnhé)。 (3)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____白__令__海峡。 4.亚洲分区:分为_____东_亚、_______东_亚南、南亚、西亚、
相邻。
12/9/2021
异也很大。沙特阿拉伯等波斯湾沿岸国家是依靠________石资油源 出口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 等先后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4.三类产业(chǎnyè)的划分: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国家,第三产业比重越大;经济
第二十六页,共二十九页。
1.(2012 年广东湛江)分析(fēnxī)下表,可知四国( C )
国家
日本
韩国 中国 印度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34 010 12 030 1 100 540
A.经济发展水平相当(xiāngdāng)
B.人口密度(rén kǒu mì dù)差别大
C.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2.人口分布:①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密度大,是亚
洲人口最稠密的三个地区;②西亚和中亚,人口密度相对较小,
人口分布相对较稀疏;③广大的北亚地区受高纬度、低气温的 影响,人口密度极小,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区。
3.人口问题:亚洲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数量多,人口增
长快,带来粮食短缺、资源被掠夺性开采、环境污染严重等一
东西距离最长。
12/9/2021
第三页,共二十九页。
3.亚洲与相邻(xiānɡ lín)大洲的分界线: (1)亚洲与欧洲分界线:___乌__拉__尔_山脉、乌拉尔河、里海(lǐ hǎi)、 大高加索山脉、黑海、____土___耳_海其峡。 (2)亚洲与非洲分界线:_______苏_运伊河士(yùnhé)。 (3)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____白__令__海峡。 4.亚洲分区:分为_____东_亚、_______东_亚南、南亚、西亚、
相邻。
12/9/20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A
【疑难剖析】 亚洲主要地理分区的地理特征
东亚 位 置 示 意
地 形 气 候 河 流 居 民 经 济
东南亚
南亚
中亚
地形
气候
西部内陆多高原、 山地,东部沿海多 平原、丘陵,地势 西高东低;地形区, 如关东平原 季风气候显著; 东部为温带、 亚热带季风气 候;西部为温 带大陆性气候
河 流
大河东流;东部 岛屿、半岛河流 短促;主要有长 江、黄河、鸭绿 江、图们江等
3.亚洲的地形、气候与河流的关系
【典例导入】 2.(2010· 海南地理)读图完成 (1)~(2)题。
A
(1)图示城市周围区域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 ( ) A.土壤肥力 B.热量 C.水 D.光照 (2)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城市附近 地区 ( ) ①年太阳辐射总量高 ②多大风 ③水能丰富 ④森林分布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日本1月0℃等温线与38°N纬线基本吻合, 中国1月0℃等温线与33°N纬线基本吻合,该 事实说明 ( ) C A.日本1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B.日本南北温差大 C.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D.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
考查点二 亚洲地区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 读下图,完成3~4题。
e 德干 高原,f 温带大陆性 气候,g 亚热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征及成因 (1)特征
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 气候分布广。
(2)成因 ①所跨纬度在各大洲中最广,地形起伏大,使各 地地面受热状况和干湿程度差异很大;②巨大的 面积和完整的大陆轮廓促成了大陆性气候范围广 大;③巨大的大陆东临广袤的海洋,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期中考试复习
亚 洲 政 区 图
非 洲 政 区 图
欧 洲 政 区 图
北 美 洲 政 区 图
南 美 洲 地 图
1000 800 600 400 200
100 00
200 23026´
400
四个半岛图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象
阿拉伯 a 阿拉伯海,b
半岛,c 马来 群岛,d 青藏高原,
3.图示区域的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乳畜业 4.制约图示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 是( A ) ①缺乏市场信息及市场联系,交通运输不便 ②商品生产落后,农业技术落后 ③水源不足 ④地形崎岖,土壤贫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下图为“某国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国南部海域属于____ 洋。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 特点是____。 (2)从地理位置看,该国属于 ____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 是_____。 (3)该国人口稠密,在地形、 气候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形 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________。 (4)说明该国气候、地形对发 展该类型农业的不利影响。
黄色人种
居 民
经 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沿海经济发 达,西部畜牧 业发达 重点:日本经济
对点练习· 随堂巩固 考查点一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最明显的差异是 ( D ) ①季风的影响程度 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夏季风风 向和影响时间长短 ④冬季气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