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重庆中考历史说明

合集下载

重庆市2015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B卷,含答案)

重庆市2015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B卷,含答案)

重庆市2015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B卷)(开卷本卷共五个大题,满分50分,与思想品德学科共用9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答题卡的要求作答。

1.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下列各图所示文物为研究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提供了直接证据的是A B C D2.工程造福人类。

使“水旱从人”,让当地获得了“天府”美誉的古代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A.四川B.湖北C.广西D.陕西3.受秦王派遣,统帅大军“西并巴、蜀”,并筑江州城管辖、治理巴郡的人物是A.蔓子B.张仪C.吴资D.文翁4.秦朝时,巴郡传统的丹砂开采业有更大的发展,妇女“清”对此做出了贡献。

为表彰她而修建的“女怀清台”位于今天重庆市A.南岸区B.渝中区C.江北区D.长寿区5.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中华民族硕果累累,成就辉煌。

下列科技成果按取得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火药的发明④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D.④①②③6.右图所示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巨著。

下列对该著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由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C.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D.有助于后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7.在2014年8月初海峡两岸合办的“甲午风云宝岛悲歌”展览上,展出一幅手稿。

它是1895年由三名台籍举人联合两名清朝官员上书给光绪皇帝,痛陈“全台赤子誓不与倭人俱生”的呈文。

他们上书的背景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头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8.郭沫若在山城八年的题诗,给抗战重庆留下了真实的记录。

他曾在《惨目吟》中写道:“五三与五四,寇机连日来。

2015中考历史 一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2015中考历史 一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考点1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1.元谋人 云南 (1)发现地点: 省元谋县。 (2)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 (3)距今年代: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是 我国境内已知的 最早 人类。 2.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 周口店的山洞里。 (2)距今年代: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中考预测 1.桂林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 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 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 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 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C ) 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民主选举制
2.毛泽东曾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 造;„„”,这里的“始祖”被后人尊称为 “人文初祖”,该人物是指( D ) A.炎帝 B.黄帝 C.尧 D.舜 考点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人文初祖、禅让 制、黄帝的贡献等知识点。题型多是选择题。 考点4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1.目的:为了加强周王室的统治。
(3)影响:①后人尊称黄帝为 “ 人文初祖 ”。②海外华人称自己为“炎 黄子孙”。 2.尧舜禹 (1)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 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他们都有高尚 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其中 大禹 治 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2)尧舜禹的禅让 ①禅让:是原始社会推举 部落联盟 首领 的办法。 ②标准:德才兼备,没有特权。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隶分 功臣 等,封他们为诸 给 亲属 、 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纳 贡,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 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王朝。 中考预测 1.“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 故不立尺土之封。”“周制”是指西周实行 B 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世袭制

2015年中考历史热点复习专题七 2016年我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中国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

2015年中考历史热点复习专题七 2016年我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中国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

2015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七 2016年我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中国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热点材料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于2014年9月10上午开幕,中方大会主席杨利伟透露:2016年我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发射神舟11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

解读:材料表明我国科技的进步。

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水平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

本专题梳理了中国科技的发展情况及三次科技革命,让考生对本专题进行系统复习。

专题概述要点整合线索一 中国科技革命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时,人们开始用麻造纸,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造纸术;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

4世纪外传到朝鲜,7世纪传到日本,12世纪传到欧洲。

为欧洲近代文明的产生创造条件。

印刷术隋唐时期出现雕版印刷,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868年印制的《金刚经》;北宋时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并传到日本、朝鲜,15世纪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它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指南针 战国时期出现司南;北宋时期发明指南针,之后发展成磁针和方位盘合为一体的罗盘,并开始用于航海和军事。

南宋时经阿拉伯人、波斯人传入欧洲,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火药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制造出“火箭”。

宋代广泛运用于军事。

蒙古军队西征大量使用火炮、火枪,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14世纪传入欧洲;它改变了欧洲人的作战方式,使欧洲的骑士“走出了城堡”。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古代医学华佗 东汉杰出的医学家,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被称为“神医”。

张仲景 东汉杰出医学家,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尊称为“医圣”。

李时珍 明代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著有《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科学著作 《九章算术》 成书于东汉,总结周秦到汉代数学成就。

出现了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的运算方法,它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2015年中考历史周年纪念大事件

2015年中考历史周年纪念大事件

2015年中考周年纪念大事件一、中国史部分:1、605——2015年,隋开凿大运河1410周年。

2、960——2015年,北宋建立1055周年。

3、1405——2015年,郑和下西洋610周年。

4、1840——2015年,鸦片战争爆发175周年。

1840年,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1860——2015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55周年。

6、1895——2015年,《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

割辽东半岛给日本,直接威胁到了京津地区的安全,割台湾给日本,又为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建立了基地。

赔款2亿两,大大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帝国主义对中国财富的掠夺。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总之,条约的签订,大大地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7、1900——2015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15周年。

8、1905——201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的东京成立,把《民报》作为其机关报,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终于艰难地迈出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

9、1915,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

这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了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10、1935——2015年,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这此会议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军事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悠关的转折点,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才使得长征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重庆市2015年中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

重庆市2015年中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

重庆市2015年中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
考试范围变化大
“今年中考的历史科目考试范围变化最大!”94中初三历史备课组长邓菊提醒同学们,今年中考历史的考试范围是七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九年级上册和下册,而去年是七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下册。

同时,增加了一个新题型“判断题”,单选题分值也由此减少了5分。

邓菊表示,新的判断题通过给出一个表格,要考生判断从表格中得出的信息是否正确。

由于该题型以前从未出现过,考生容易造成判断上的失误,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她建议,后期复习时,考生要构建一个历史框架,要注意训练材料题的阅读和从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与所学的历史知识有机结合。

2015年重庆市中考历史试卷(含详细答案)

2015年重庆市中考历史试卷(含详细答案)

历史试卷 第1页(共16页)历史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重庆市2015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历 史本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

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A .北京人B .山顶洞人C .河姆渡人D .半坡人 2.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母。

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商朝时人们把汉字刻在甲骨或铸在青铜器上B .我国有可靠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秦朝开始的C .汉字书法有篆、隶、楷、行、草等多种字体D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汉字的传播3.列表整理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

下图所示为小张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的“_________”处应填写的人物是( )A .孔子B .孟子C .墨子D .韩非子4.工程和建筑都是文明的载体。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部分工程和建筑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李冰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B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促进了交流C .明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里,雄伟壮丽D .故宫是清朝开始修建的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5.重庆是古代巴族的主要活动地区,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

其中右图所示战国时期巴国编钟在1972年出土于 ( ) A .涪陵 B .云阳 C .巫山D .忠县6.巴蜀大地曾出现了许多被人们称颂的历史人物。

其中,人们作歌“晨风习习吹动,春雨滋润禾苗;太守注重农业,百姓丰足富饶”赞扬的是( )A .蔓子B .张仪C .文翁D .吴资7.鸦片流入中国,从1842年的33 000箱上升到1848年的46 000箱……仅1848年就有一千多万两白银外流。

当时市场用铜钱、而农民交租要用白银。

1两银子在18世纪时兑换1 000文铜钱,而在1845年,则超过了2 000文。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总结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总结

2015年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答题策略现在中考历史科命题的原则主要是探索怎样使试题更加体现开卷考试的特点,怎样通过考试引导广大师生树立起对历史课教与学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因此试题一是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纠正学生“开卷考试就是抄书”的误解,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消化知识;二是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考查,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思维空间.因此坐在考场答题时面对政史试卷一定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利用答题时间.中考政史同场不同卷,造成答题时间利用的混乱.所以时间分配要合理.如果太快,极有可能因没有认真审题而失分;如果过慢,就会引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两份试卷.因此,考试时一定要合理利用好有限的答题时间,以免顾此失彼.2、先易后难.答题时,容易的题目尽量少翻书;不能确信的,可以做个小记号;难题一定要经过思考之后再翻书,实在找不到答案的,要学会放弃,赶紧去做后面的题目,待答题完毕后再回来做它.这样可以确保两份试卷都能完成,不漏题.3、答题规范.由于阅卷时是按点给分,每点一分.这样就要求学生在答题时尽量做到“三化”,即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段落化”就是一个问题回答完毕后要另起一行,不能把所有问题的答案挤在一块;“序号化”就是回答每一个问题时要在答案前用大小写数字符号标出这一问题在该道试题中所处的顺序;“条理化”就是按整道试题所设问的先后顺序进行答题.4、试题全部答完后一定要检查.所有考生在时间允许时都要检查.检查选择题主要是做个确认,特别不自信的答案必须要翻书证实,做到心中有数;非选择题部分则按上述答题原则中的“三化”,逐条对照答案,查看有没有漏答项,如果有,及时解决.开卷考试,课本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是可想而知的,但有的同学在答题时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开卷不用记忆:平时往教材上抄题,考试时从教材中找题.有的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把老师上课所讲的例题,或自己在教辅书中做过的题目和答案不厌其烦地、密密麻麻地抄在课本的空白处,甚至把课本的原文字都遮住了.考试时,出于侥幸心理,凭着自己的印象在书中一题一题地找,或照搬照抄,或断“题”取“点”,最后写出来的答案与试题的要求“貌合神离”相距甚远,难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准确性.2、不仔细审题,盲目抄书.这主要表现在解答主观性试题上,有的同学在答题时,不是先审题,而是先忙于抄书,看书中哪些段落与试题内容接近,就抄哪些段落,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也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思路,往往是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领,最后很容易出现偏离试题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3、每道题都翻书.有的同学对开卷考试感到轻松,认为不就是到考试时翻翻书嘛,但真到考试时,若要题题都在书中找答案,恐怕考试时间就不够用了,更何况现在实行历史、政治综合考试.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既要翻政治书,又要翻历史书,翻来翻去,一些同学自己都翻糊涂了.所以,像选择客观性试题,一来题量大,难度较低;二来每题所占的分值较小,有关的知识应尽量消化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考试时应做到不翻书就能解答,如果实在不能确定答案,再翻书查找.4、只注重教材,不关心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许多试题都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思想和行为的实际来回答问题.一般说来,在书中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如果考试时只翻阅教材,是无法满足这类试题要求的,它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关注社会生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开卷考试有利于学生能力的锻炼、培养和提高,但其题型基本上离不开这样四个题型:单项选择题、归纳列举题、材料解析题和综合探究题.认识、把握各种题型的功能、特点,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对于提高历史中考成绩是很有必要并大有帮助的.一、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是用来考查基础知识的最佳题型,特点是设计灵活、知识覆盖面广、答案惟一.要做好单项选择题,最重要的是做到认真审题,包括审题目、审题干、审选项.因此在复习时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要掌握的准确、扎实、到位.可以采用以下解题步骤:审---忆---选---查1审---通过仔细读题,认真审题,找出题干的关键词,将单项选择题变形为简答题,采取直答法,即“问为什么”就“答什么”.注意,题干长的要先审答案.2忆---根据题干关键词的要求,回忆确认正确答案.3选---根据回忆确认的知识,对照被选答案,选择正确答案.4查---根据题目的要求,逐一分析、比较对照备选题肢,采用排除法,检查前面的选择是否正确.二、归纳列举题:归纳列举题的特点是注重对知识归纳与总结,注重同类知识的比较.命题一般给出限定的范围或特定的环境、背景作为提示,要求列出相对应的人物、事件、概念等名称.因此要求学生在答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注意题目限定的要求,根据要求提炼整理出答案,一般只要求答出历史事件、历史概念或历史人物的名称,答案应简明扼要.三、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是最具有学科特色的主观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加工的能力、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说明和论证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材料的选择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超越教材的内容,所选内容既没有完全脱离教材,又是教材的继续与延伸,即知识的迁移.材料来源无法预知,但考生应当认识一点:无论材料千姿百态,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所设问题必我所学、必我所能、不会超标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材料解析题最基本的特点.而且提问灵活,增加了解题难度,因而成为复习迎考中的重点和难点.总之,无论什么类型的材料分析题总的方法:1先看问题,后看材料即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到材料与问题、材料与课本、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找解题突破口.这样可以抓住材料的主题,在没读材料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内容定了位,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目标.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更是有的放矢了.2看材料的出处.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3看分答题,确定知识点数.注意设问的分值,分值大的,回答要详尽些;分值小的,回答要简洁些.4答题语言要简洁、条理清晰.字迹工整,规范做答.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想好再下笔,最好标上序号,要知道中考阅卷基本上是“采点给分”的.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说大白话.同时注意:1“根据材料回答……”,直接在材料中找答案.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找材料和课本的联系点,依据课本相关知识回答.3综合以上材料回答……“,找出材料与材料的联系点,围绕的共同中心回答.4启示、感想、认识等问题,基本上是材料和探究题的最后一问,读懂材料和探究题中要体现的主题,围绕材料和主题进行分析.第一:从材料中给出的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中获得感悟第二:从材料或问题涉及事件的作用入手,找出材料反映出来的结论结果就是感悟,不能抛弃材料和所问问题. .第三:从主题的过程、结果、作用或教训着手,其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往往就是感悟.5一题中含有多个问号的,答题注意分层,注意答题的顺序.6结合一知识点答另一知识点时,先把结合的知识点答出来7介绍人物贡献、证明观点等,答案是“事件加影响”.四、综合探究题:综合探究题以主题为核心,明确各个版块或问题与主题的关系.往往通过提供历史材料或创设历史情景,引导学生从试题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综合探究题既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探究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反映了当今新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的要求,具有综合性、概括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它要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与探究,并进行表述和论证.呈现方式围绕一个主题而展开,包括图表材料式、直接问答式、小论文形式等,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概括、评价历史的能力.探究性试题侧重的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对试卷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整合与分析、探究与发现,形成自己认识.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掌握基本的史实,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重要的历史人物等.并在感知与比较的基础上抒发自己对历史的感悟.要解答好探究性试题,除了必须系统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外,还必须有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掌握娴熟的答题技巧.第一步:审清题目,领会题意,抓好关键词审题是前提,明确题目要求,注意题干和设问的限定条件.审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明确探究的主题,所有的设问都是围绕这个主题,避免答题的时候偏离主题.其次,要审明题目的要求注意简述、举例说明、评价、影响、作用、意义、认识、看法等的用词,另外注意审时空范围、关键词等第二步:回归课本,寻找结合点,确定答题范围与内容探究性试题的题目及其答案取向是以教材为基础的,我们在解题时必须以课本知识为依据.事实证明,那些脱离课本的盲目判断,东拉西扯、高谈阔论等均为应考之大忌.尽管探究性试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题材也往往在书外,但答案基本上能在书中找到,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通过多种方法,灵活地领会课本知识点与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课本的整体结构,再通过平时长期练习的训练,学会寻找材料与知识的结合点,学会创造性答题的方法和技巧,就能以不变应万变.第三步:组织答案注意看分答点,序号化和段落化答题是关键,按问而答.综合探究题是采点给分,所以后面的分值就是给你提示本题有几个答题角度.如果一小题当中有两小问或更多小问,而你对自己的答案不是很明确的话,就不要写清楚是哪一小问的答案,直接在那一题的相应位置写上你有的答案.因为是使用答题卡,答题下笔前一定要看清答题的区域,不要超出规定的答题区域范围.字一定要写工整、清晰. 另外,历史作文型历史小论文:此试题要求学生就某些历史现象、某阶段历史发展进程或某个历史人物等,深入分析问题,阐述个人的认识,说明其中蕴含的道理,揭示历史的启迪,作出有意义的探究和论述.此类试题让学生对所提供的历史材料谈感想、谈体验、谈看法、写解说词、写短文等,学生要仔细研读试题提供的材料和要回答的中心问题,然后回归课本,寻找史实和依据,用作文的形式答题.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正确的观点、方法,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考临近,我们现在应放平心态,以上几点看法希望对所有考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015年重庆市中考历史学科考

2015年重庆市中考历史学科考

2015年重庆市中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一)考试范围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稳定为主,此次考试范围仅限于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部分教学内容以及乡土教材《重庆历史》的部分内容。

(二)考试形式:采取开卷、笔试(三)试题结构:1.内容比例中国古代史: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约35%世界近现代:约25%重庆历史:约10%2.题型及分数比例:单项选择题约30%判断题约10%填图识图题约10%材料分析题约25%简答题约25%(四)考试内容与内容与要求1.考试内容课标教材川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第1、2课,第三学习主题第9、11、12、13课,第五学习主题;七年级下册:第九学习主题第15、16、17课;八年级上册:第一、三、四学习主题;八年级下册:第三学习主题第7~9课,第四学习主题;九年级下册:世界近代史(下)第五、六学习主题;世界现代史第一、二、三学习主题。

课标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2课,第二单元第5、7、8、9课,第三单元第10、12、14、15、16、17课,第四单元第21、22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7课,第二单元第13、14课,第三单元第21课;八年级上册:第一、三、四单元;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9课,第四单元;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第八单元;九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

(以上教科书中的活动课内容,打*号或★号和小字部分的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重庆历史》上册:第二章,第三章第“一”“二”学习内容;下册:第五章。

以上活动课内容,打“※”“★”的小字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但每课导语属于考试范围,教材中的表格、插图、要考,但注释不考。

历史地图:与本次考试内容相关的历史地图(参见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册》和《世界历史地图册》)2.基本要求:⑴掌握本次范围中基本历史知识(重要人物,事件,现象,概念历史发展基本线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重庆中考历史说明
一、考试范围
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此次考试范围仅限于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部分教学内容以及乡土教材《重庆历史》的部分内容
二、考试形式
采取开卷、笔试。

三、试卷结构
(一)内容比例
中国古代历史约30%
中国近现代历史约35%
世界近现代历史约25%
重庆历史约10%
(二)题型及分数比例
单项选择题约30%
判断题约10%
填图题约10%
材料分析题约25%
简答题约25%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内容
课标川教版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第1、2 课,第三学习主题第9、11、12、13课,第
五学习主题;
七年级下册:第九学习主题第15、16、17课;
八年级上册:第一、三、四学习主题;
八年级下册:第三学习主题第7-9 课,第四学习主题;
九年级下册:世界近代史(下)第五、六学习主题;世界现代史第一、二、三学习主题
课标人教版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2课,第二单元5、7、8、9课,第三单元第10、
12、14、15、16、17课,第四单元第21、22课;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7课,第二单元第13、14课,第三单元第21课;八年级上册:第一、三、四单元;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8、9课,第四单元;
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第八单元;
九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

(以上教科书中的活动课内容,打*号或★号和小字部分的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
《重庆历史》
上册:第二章,第三章第“一”“二”学习内容;
下册:第五章。

历史地图
与本次考试内容相关的历史地图(参见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册》和《世界历史地图册》)。

(二)基本要求
1 .掌握本次考试内容中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 .能够初步阅读、理解、归纳基本的历史材料.从不同角度思考、解释历史问题。

3、能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阐释问题。

4、了解中华文明的成就,认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复杂性,认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

5、能正确识读和运用历史地图,把握本次考试范围内有关历史内容的空间分布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