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的运动
知识点速记:地球的运动(含答案)

知识点速记:地球的运动(含答案)地球的运动⼀、⾃转1. ⾃转绕什么转动?2. ⾃转的⽅向是怎样的?⾯对⾚道,;⾯对北极,呈⽅向;⾯对南极,呈⽅向。
(北逆南顺)3. ⾃转⼀周的时间是多少?⼩时(天)。
4.为什么地球上会产⽣昼夜现象?地球是个。
5.⾃转产⽣的⾃然现象有哪些?(1)。
(2)。
(时差)6.注:同⼀条纬线上,东边的地点⽐西边的地点见到⽇出。
练习:(1)画出地球⾃转⽅向。
(2)标出晨昏线。
(3)A、F哪⼀点先进⼊⽩天。
⼆、公转 1 .公转绕什么转动?2. 公转的⽅向是怎样的?3. 公转⼀周的时间是多少?4.公转产⽣的⾃然现象有哪些?(1)(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2)的变化。
(3)的变化。
5.正午太阳⾼度与影⼦长短有什么关系?正午太阳⾼度越⾼,影⼦越。
正午太阳⾼度越低,影什么是北回归线?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的最界线。
8.什么是南回归线?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的最界线。
9. 阳光直射点在地球上是怎样移动的?在之间来回移动。
10.四季是怎样形成的?随着阳光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同⼀地点阳光照射⾓度会发⽣变化,地表得到的太阳热量随之发⽣变化,形成四季。
11. ⼀年中,北半球春夏秋冬四季是怎样划分的?(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12.⼆分、⼆⾄各是什么⽇期?阳光直射哪⾥?(1)春分:前后,阳光直射。
(2)夏⾄:前后,阳光直射。
(3)秋分:前后,阳光直射。
(4)冬⾄:前后,阳光直射。
地球的运动⼀、⾃转1. ⾃转绕什么转动?地轴2. ⾃转的⽅向是怎样的?⾯对⾚道,⾃西向东;⾯对北极,呈逆时针⽅向;⾯对南极,呈顺时针⽅向。
(北逆南顺)3. ⾃转⼀周的时间是多少?24⼩时(⼀天)。
4.为什么地球上会产⽣昼夜现象?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5.⾃转产⽣的⾃然现象有哪些?(1)昼夜更替。
(2)不同地⽅时间的差异。
(时差)6.注:同⼀条纬线上,东边的地点⽐西边的地点先见到⽇出。
练习:(1)画出地球⾃转⽅向。
《地球的运动》课件

天文现象
要点一
总结词
天文现象是指发生在宇宙空间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如彗星 、流星、月食、日食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天文现象是由于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而产生的。例 如,彗星是一种长尾巴的星体,它们的轨道非常长,当彗 星进入内太阳系时,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轨迹和尾巴;流 星是宇宙中的尘埃颗粒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燃烧的现象;月 食和日食则是由于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运动关系导致的。这 些天文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宇宙和探索未知的机会。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基本的时间参
考。
季节变化
地球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对农 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
气候变化
地球运动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 异,形成了多样的生态环境和气候 带。
对地球生态的影响
01
0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生物多样性
地球运动产生的气候和环 境变化,促进了生物多样 性的形成。
03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 向东。
04
地球自转的意义:产生 昼夜交替现象,使地球 各处受太阳辐射的时间 不同。
地球公转
01
02
03
04
地球公转定义:地球绕太阳旋 转一周的运动。
地球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一周 的时间为365.25天,即一年
。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的意义:产生四季交 替现象,使地球各处受太阳辐
日出日落
总结词
日出日落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 自转使得我们能够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 。
VS
详细描述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 这个轴心是地球上北极和南极之间的连线 。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我们能够看到太 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这就是日出 和日落的现象。同时,地球自转的速度并 不是均匀的,因此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在不 同的季节和地理位置会有所不同。
地球的运动教案(精选14篇)

地球的运动教案(精选14篇)地球的运动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状况,四季的划分2.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3.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力量目标通过观看地球自转时地球上消失昼夜更替现象和地球公转时地球上不同纬度消失昼夜长短的变化,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和分析力量。
德育目标1.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了解地球上的很多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而不是神的力气,从而对同学进行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
2.通过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学习,使同学熟悉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和变化教学方法地球仪教学用图课时支配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处在一刻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中的。
地球,作为一个星球也不例外。
一方面,地球内部的组成物质在不断地变化运动着,例如火山喷发就是地球内部组成物质变化达到肯定程度的结果;另一方面,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也在进行着有规律的运动。
大家在前面已经知道了,地球一方面自身在自西而东的在进行着自转运动,另一方面,它还围着太阳进行着自西而东的公转运动。
今日,我们首先来学习地球的自转运动。
二.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 阅读p9~p10)(板书)其次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绕地轴转动2.方向:自西而东3.周期:一天(24小时)4.昼夜更替现象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绕太阳运动2.方向:自西而东3.周期:一年4.轨道:椭圆轨道5.特征:地轴总是倾斜的,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夹角。
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四周。
(地轴的指向不变)6.季节的变化(师):地球始终处在不停的有规律的运动之中。
对于这一点,过去的人却不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观察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认为地球是静止的,只是这些日月星辰在运动,并且有人认为这些自然现象是神、是上帝在主宰着的。
人教新课标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北京新课程培训平谷区)

5.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资料,搜集有关地球运动对古代文明影响的资料,编写一个简短的报告,分享古代文明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农业生产、天文观测等方面的经验。
作业要求:
1.学生应认真完成作业,确书写规范、答案准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细节知识掌握,尤其是对其地理意义的理解。
-学生在理解地球运动的概念时,往往容易混淆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速度等具体数值,需要通过直观演示和反复练习来加深记忆。
2.地球公转
-教师接着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轨道、速度、周期等知识。
-利用图表、动画等形式,展示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地球自转和公转分别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
-这些地理现象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有哪些影响?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能力。
2.运用图表、案例、数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地球运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师利用图表、动画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运动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数据,深入理解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1.3地球的运动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尝试进行探究学习。
基本思路:四、教学方法教法学法创设情景法、演示法、实验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教学法、总结归纳法情景感受法、实验体会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画图用具(直尺、圆规)、铅笔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3分)导入:多媒体播放“地球运动动态模型”导入同学们边看模型,老师用诗句切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出几个本课要重点研究问题记录下来。
①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②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结合他们的预习情况思考刚才的现象,提出相关问题,然后和同桌交流分享。
可能会提出问题:①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情景导入讲授新课,让大家思考“坐地日行八万里”能实现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景导入讲授新课地球自转课堂总结线速度角速度习题检测,知识巩固知识点反馈,解释诗句原理地球公转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二、讲授新课【一】(15分)一、地球的自转(板书)请三位同学上来根据预习的情况给大家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
(老师在旁边指导)老师演示,知识升华,加强同学对地球自转的绘图能力。
观察地球沿着地轴转动方向【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提问】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计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每小时多少度?读图说出地球自转线速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位置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全班同学按照座位前后排分小组,他们自己选出组长,整合每个人的问题边听老师的讲解,边解决问题:【同学回答:】……【同学回答:】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因纬度而异(离地轴的距离即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赤道处最大(1670千米/小时),自赤道向两极渐小,两极的线速度为零。
人教版必修1高一地理 1.3《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能从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分析自转和公转的一般规律。
2.了解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及其原因。
4.了解时差和季节的形成原因。
5.在现实生活中会运用时区和区时、国际日界线。
6. 五带的划分.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能够准确地画出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宇宙观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
2.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教学难点]1.恒星日和太阳日、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3. 地转偏向力.[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1.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
2.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FLASH动画演示,并适时提出研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寻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等[讲授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
言外之意就是说,我们虽然在教室里坐着,实际上我们每天移动了八万里。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地球在运动、在自转。
我们现在开始学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二、新授课程(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自转(1)讨论问题(展示flash课件:地球的自转)①绕转的中心是,其空间指向有何特点?②自转的方向是,你能从不同视角描述自转的方向吗?请你画出示意图。
③自转的周期是,其时间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
明确:地球绕转的中心是地轴,其空间指向不变,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的周期是一日(或一天),其时间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不同。
(2)地球的自转示意阅读图1.15,根据该图,我们能得出哪些结论?①地球在绕地轴作自转运动,②地轴的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
七年级地球的运动

地球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非常小,约为0.0167,这意味着地球公转轨道接近于圆形。
轨道倾角
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存在一定的倾角,称为黄赤交角,约为23.5度。
公转的周期
01
02
03
公转周期
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 间称为公转周期,也称为 一年。
恒星年
恒星年是地球真正绕太阳 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5 天。
自转的方向
总结词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详细描述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从地球北极上方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 旋转;从地球南极上方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的周期
总结词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天,即24小时。
详细描述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非常准确,平均为23小时56分04秒,称为恒星日。然而,由于地球自转轴的进动,恒星日 与太阳日之间存在微小的差异,太阳日比恒星日大约长3分56秒。
约每24小时会发生一次。
时差的产生
总结词
时差的产生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不同地区正午时刻的不同。为了统一时间标准,人们 通过时区制度来调整时间。
详细描述
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不同地区会依次面向太阳并迎来正午时刻。为了统一时间标准, 人们根据经度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时区。每个时区之间的时间相差一小时。当某个地区 迎来正午时刻时,相邻的时区则正好相反。这种时间上的差异即为时差。通过调整时间,
回归年
回归年是地球上太阳直射 点在赤道两侧往复运动一 周的时间,约为365天。
03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四季的形成
总结词
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 轨道之间的倾角导致阳光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的回归线 之间移动,从而使得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阳光照 射的强度和时间不同,进而形成四季变化。
地球的运动

3、同时日落的地方,地方时一定相同
判断正误: 1、经度不同,地方时一定不同 2、晨昏线通过的地方,地方时一定相同
3、同时日落的地方,地方时一定相同
判断正误: 1、经度不同,地方时一定不同 2、晨昏线通过的地方,地方时一定相同
3、同时日落的地方,地方时一定相同
时区:为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 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个经度。 区时: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 的同一时间,叫做区时。
我国的四大卫星发射基地:
1、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3、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4、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建设航天基地的影响因素
•1.纬度: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充分利
用地球的惯性,从而节省燃料和成本。
2.天气:阴天少,雷雨天气少,有利于发射
•3.国防的安全:如建于山区、沙漠地区、地广
360° = 恒星日 =
360° 24时
=
1° 4分钟
规律:全球相等,皆为15 °/每小时;极点为零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任一纬度
任一纬度 的旋转周 长
赤道的旋 转周长
赤道
想一想:
赤道与 任一纬度 周长是否相 同? 自转的线 速度是否 相同?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规律
1、从赤道向两极减小 (赤道最大,约1670千米 /小时) 2、南北纬60o 处 ,为赤 道的一半 3、极点为零
自我检测
(1)下列地点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 看一天河” 最接近的是 ( D )
A.拜科努尔(北纬46°) C. 酒泉(北纬40°) B.肯尼迪(北纬28°) D. 库鲁(北纬5°)
注意:只有在赤道地区才能看见天空中所有的 恒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运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
2.阅读、绘制示意图,说明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3.运用计算机模拟演示、阅读和绘制示意图,分析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学习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学习难点】黄赤交角。
【学习过程】活动一:学生演示地球自转、公转运动,观察并绘制地球运动示意图。
1.自转演示:从侧视、北极俯视、南极俯视三个角度演示,其他同学观察演示过程是否正确并进行点评(注意:地轴指向、转动方向)2.公转演示:以讲台桌面作为地球公转轨道面演示公转过程,其他同学观察演示过程是否正确并进行点评(注意:公转过程中地轴指向、公转方向、地心是否位于公转轨道面)3.读教材P14图1.16“地球自传角速度和线速度”,说出地球自传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
4.阅读教材P14图1.17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回答:(1)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太阳在公转轨道面上的位置,近日点时间为,远日点的时间为。
(2)角速度和线速度:近日点于远日点。
(3)北半球夏半年(图中远日点所在的半圈)的日数是186天,冬半年(图中远日点所在的半圈)的日数是179天。
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5.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
6.比较地球自传与公转的一般特点。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旋转中心方从赤道上空看从北极上空看向从南极上空看周期速角速度度线速度活动二:在多媒体视频演示黄赤交角产生过程的基础上,完成:1.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一个交角,叫做。
目前,黄赤交角是。
2.填图:一轴(地轴)、两面(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黄赤交角、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地轴与赤道平面夹角)。
注意:地球在运动过程中的“三个基本不变”: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黄赤交角的大小不变、地球运动方向不变环节三:观看多媒体视频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按要求绘制示意图:1.按等间距画三条直线(一实两虚)分别表示赤道和南、北回归线(标明名称和纬度);在三条直线上标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的直射点,并绘制直射点移动轨迹及方向。
( ) ( )--------------------------------------------------------------------------------------( ) ( )---------------------------------------------------------------------------------------()2.填绘地球公转示意图:地轴、自转方向、公转方向、不同位置的日期、二至的夜半球。
思考: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直射点的运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课堂小结】【反馈练习】下图为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①②④③(1)在公转轨道上画出地球公转方向;在公转轨道上标注远日点的位置和时间。
(2)地球公转到②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纬度是____________;地球公转到③位置时的日期和节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述由④至①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变化特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
(4)地球公转由①经②、③、④再回到①的时间间隔称为____________。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太阳光照图,区分晨线、昏线,说明晨昏线的特点。
2.结合时区和国际日界线示意图,区分时区与区时、区时与地方时,学会区时和日期的实际应用。
3.结合实例,运用地转偏向力解释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现象。
4.列举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重点】分析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学习难点】时间计算问题;地转偏向力。
【学习过程】活动一:观察地球仪演示自转运动,读教材P16图1.19“昼半球和夜半球”,回答:1.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背着太阳的半球是。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
晨昏线(圈)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弧和弧。
2.观察教材P19页图1.23,回答:(1)归纳三张图中晨昏线(圈)与太阳光线、赤道的位置关系以及线上各点太阳光线与其所在地平面的夹角(即太阳高度)的大小。
(2)指出二分二至时晨昏线(圈)上各点中最南、最北点的纬度数值。
(3)比较图a、图b中晨昏线(圈)的区别。
3.落实二分二至晨昏线的画法和晨线、昏线的判断。
(1)在下图中绘出:地球自转方向、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黑夜。
(2)区分不同角度太阳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并判断二分二至。
4.思考(1)如果地球停止运动,北京是否会有昼夜的变化?(2)如果地球自转停止,只有公转,北京是否会有昼夜变化?周期多长?(3)如果地球只有自转,公转停止,北京是否会有昼夜变化?周期多长?(有昼夜变化,周期为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活动二:地方时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后)看到日出。
这样时间就有了之分,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间要(早、晚)。
1.在教材P16页图1.19处于夜半球的赤道上任选两点,依照地球自转方向,推知偏东地点比偏西地点(先、后)日出,即偏东地点比偏西地点时间(早、晚)。
2.依据“东早西晚”的结论,推知不同经度有(相同、不同)的地方时,同一经度地方时(相同、不同)。
3.依据“地方时即经度时间”的结论,结合地球自转周期或角速度推知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分钟。
4.计算方法(1)经度差=同减异加(2)地方时差=经度差/15°=商(时)+ 余数×4(分)(3)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地方时差(东加西减)(4)若得出地方时大于24时,则将时刻减24、日期加一天;若得出地方时小于0时,则将时刻加24、日期减一天。
例题:北京(116°E)地方时为8时,求东京(139.5°E)、纽约(74°W)地方时?活动三:时区的划分和区时计算阅读教材图1.20,依次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时区从哪里开始划分?具体如何划分?2.全球共划分了多少时区?每个时区的区时如何确定?相邻时区时间相差多少小时?3.指出此时中时区时间?观察由此向东时间变化规律,向西时间变化规律。
4.绘制时区划分简图4.基本的计算方法7.5 所在时区“商+1”(1)计算某地所在时区:经度/15°=商+余数7.5 所在时区“商”(注: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2)时区差=同减异加(3)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4)若得出区时大于24时,则将时刻减24、日期加一天;若得出区时小于0时,则将时刻加24、日期减一天。
注:地方时、区时采用24小时制。
思考:“地方时”、“时区”、“区时”的区别和联系。
例题:北京时间为8时,求东京(139.5°E)、纽约(74°W)所在时区区时?活动四:特别的计时方法案例1:新疆克拉玛依一市民拿着几张从内地带回的肯德基早餐优惠卷购买指定套餐时,却被告知暂不提供此服务。
据息目前全疆的肯德基餐厅都没有提供早餐服务,而这是因为“时差”所致。
案例分析:(1)我国最东约为135°E,最西约为73°E,指出我国所跨时区?(东五至东九)(2)我国采用的统一时间(北京时间)是哪个时区的区时?(东八)(3)新疆克拉玛依经度约85°E,肯德基在中国设定的早餐时段是早晨6时至10时,她能够购买的北京时间是?(8时至10时)按照一般上班时间为早8点计算,当地营业时间应该是几点?(10时)所以,肯德基公司在中国规定的早餐时段在新疆显然不太适用。
此外,像中国这样东西跨度较大的国家(如俄罗斯、美国)需要在时区基础上有所调整制定特别计时方法。
案例2: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月22日7时51分,新西兰南岛(南纬43.4,东经172.7)发生里氏6.2级地震,地震发生时的当地区时为_________。
(22日11时51分)但报道为当地时间22日12时51分,与区时相差一个小时?为什么?(夏令时)小结: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到在分区计时的基础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还采用了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
请同学回去查阅资料,完成一份以“多彩时间”为主题的小报。
活动五:观察教材图1.20,思考以下问题:1.国际日界线大致与哪条经线最接近?二者位置又有何不同?2.180°经线东西两侧时间、日期差异?3.越过日界线日期如何变更?4.比较180度经线两侧日期、时间,落实上述内容。
图65.地理思维能力培养(1)除“日界线”外,还存在一条日期分割界线,其时间应为几时?(0时)(2)两条线如何分割日期?(绘图说明,图8)活动六:地转偏向力的验证实验1.请甲、乙两名同学,利用一把透明白色雨伞和一瓶掺入胶水的红色墨水依次完成以下各步:(1)甲同学打开雨伞,乙同学向伞面顶部滴红墨水,两人从伞内、外观察红墨水流动方向;(2)甲同学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两人再次从伞内、外观察红墨水流动方向;(3)分别汇报第二次实验中红墨水运动的轨迹有何变化。
(甲——向左偏转;乙——向右偏转)2.学生讨论甲、乙两同学观测结果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同——发生偏转;异——偏转方向不同;原因——惯性;观测角度不同)3.教师介绍地转偏向力,并提示学生讨论实验验证地转偏向力存在的主要不足。
(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无法模拟沿赤道无地转偏向力的情况;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等)4.绘图总结地转偏向力规律,实际应用。
(1)归纳规律:北半球偏,南半球偏,赤道上偏。
(2)画出下列水平运动的偏转方向:【课堂小结】【反馈练习】1.某军舰在东经160°,北纬29°的海面上,沿160度经线向北发射导弹,射程为300千米,炮弹应落在:A.西半球中纬地区B.东半球低纬地区C.东半球中纬地区D.西半球低纬地区2.电视收视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电视的人(户)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户)数的百分比。
一般情况下,图中表示北京地区电视收视率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3.某人设计了一口24小时的全日时钟,其中指针为时针。
因为地球自转转一周,时针也刚好转了一周,所以时针可以看成是某地的经线。
如果此时上海为星期一,那么在全球范围内所处的日期:A.星期日的范围大于星期一B.星期一的范围大于星期二C.星期二的范围大于星期一D.星期一的范围大于星期日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