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状况_杨美荣

合集下载

在押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救助

在押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救助

在押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救助作者:李扬田鹏辉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05期摘要对在押服刑人员子女的救助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他们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特点是年纪小,缺乏社会阅历,欠缺社会支持,很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

由于他们在很小的年纪就经历父母服刑的心理创伤,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很容易形成缺陷的人格,这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因此,加强对在押服刑人员子女的心理救助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然而,心理救助往往是不够的,国家与社会需要积极的参与和辅助,才能从内而外的改善在押服刑人员子女的心理问题,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救助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新市民权利保障研究》,项目编号I13FAX005。

作者简介:李扬,沈阳师范大学在读刑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刑法学;田鹏辉,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2-185-02一、国家完善对在押服刑人员子女的救助机制(一)创建救助制度,完善救助政策国家是政策和制度的建立者,对在押服刑人员子女的救助问题上,国家承担着重要的职责。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在押服刑人员的子女的生活状况非常恶劣,然而,目前对在押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保护问题方面并没有相关的法律保障,现行的《未成年保护法》以及《监狱法》也并未对这方面进行具体规定。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对在押服刑子女的心理救助途径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创建完善的救助制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对服刑人员子女进行救助能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政府针对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救助问题制定政策时,首先应当对这类群体的生活现状进行调查,有针对性的了解这类群体所存在的问题,明确救助目的,通过对现状的理解切实提供对这类群体有帮助的、有效的救助制度和政策。

只有了解在押人员子女的需求,才能做到真正为这类群体提供帮助。

服刑人员留守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

服刑人员留守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

学生进 行 测查 。结 果 :研 究 组 在 MH T对 人 焦 虑 和 身 体症 状 维 度 上 的平 均 秩 次 均 高 于 对 照 组 [ 02 1. 3
v. .0 15 s5 5 ,均 P< .5 ,在 S R s4 7 ,1 .0v. .0 00 ] S S各维度得 分上 两组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5 ; 均 00 ) 支持利用度对 服刑 人员 留守未成年子女心理健 康状 况具有 负向预测 作用 ( =一0 5 ,P=00 1 。结论 : .1 .2 ) 服刑人员 留守未成 年子女对 人焦虑和躯体症状方面 的心理 问题突 出 ,提高服刑人员 留守未成 年子女对社 会 支持利用度有利于 改善其 心理健康状 况。
W ANG i n Ja , PENG n— Yu Lon , SUN g XueJ n —u , ZHA N G u n Ya 4 G a g— n
W ef n e i a i e st ia g M d c lUn v ri y,W ef n 6 0 3, S a d n r v n e, Ch n ia g 2 1 5 h n o g P o ic ia W efn 6 0 i g 2 1 41, S a d n o i c a h n o g P v n e, Ch n r ia 。 i n Di t c u a i n Bu e u o e fn Ku we s i tEd c t r a f W ia g r o
【 关键词】 服 刑人 员 ;留守未成 年子女 ;心理健康 ;社 会支持 ;对照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B 4 .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84 1 0 0—6 2 (0 1 0 7 9 2 1 )0 2—04 0 16— 4

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进展

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进展
应 较为 敏感 , 且不 容 易恢 复 常 态 , 旦 误人 歧 途 , 一 比较 难 以 自拔 。服 刑 人 员 人 格 特 征 的研 究 由于 直 接 涉 及 到对 服刑人 员 心理改 造策 略 的选 择 而具有 明显 的社
除 了对人 格特 征进 行 横 断 面 的研 究 外 , 已有人 开 始 采用 前 后 对 照 的 方 式 考 察 服 刑 对 其 人 格 的 影 响。 H ni SenA dr n等 对 服刑 人 员根 据 单 独 监禁 er te nes k e 和非单独 监禁 前后 的 心理 分 析 调查 , 独 监 禁 之 前与 单
不是很明显。杨彭年等¨ 对 5 例男性服刑期人员在 4
服 刑前后 5年 分别 作 E Q测 试 , 现 L分 降低 , 为 P 发 认 这 是部分 服刑 人员 产生 消极心 理 、 无顾忌 、 动机掩 毫 对
饰减少所致 ; 分升高 , P 提示经过 5年的限制 自由和强 制劳动 , 部分服刑人员 的敌对 心理加深 , 更为仇恨 、 残 忍、 冷酷无情 、 更无 同情心; N分升高 , 则是服刑环境使 其动力定型破坏 , 情绪变得不稳定 和痛苦。研究者分
析认 为服刑 对于服 刑人 员个性 特征 的影 响主要 体现 在
相关 , 与人性 因素成负相关 。邓芸箐 、 肖琳 琳 都 采用 E Q的人格分类模型来进行研究 , P 分析男性青少 年服刑人员 的特 征 , 发现其多属于外 向 一不稳定型。
随着研 究 的深入 , 研究 者 开 始 采 用更 多 的心 理测 量 工
为严重 问题 , 多 的模 糊 躯 体 问题 , 绪 上 的不 愉 快 较 情 感、 易怒 及情绪 不稳 定 ; 格上存 在着 自我 中心 、有敌 人
理、 宗教信仰以及神经内分泌等诸多方面, 但其直接原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存现状及救助体系探析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存现状及救助体系探析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存现状及救助体系探析摘要:由于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服刑,导致其子女家庭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社会环境等一系列的改变对其子女的心理健康、行为方式以及成长轨迹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前我国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救助体系仍不完善。

本文将从政府政策、社会救助、社区救助、学校和家庭救助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以保护这个群体的合法利益,呵护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救助一般认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正在监狱服刑,未超过18岁的子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服刑,导致其家庭环境发生改变,各种不利的因素威胁其健康成长,加之社会救助体系的不完善,因此该群体经常会出现诸如心理健康问题、生活困难、犯罪、辍学等现象。

因此,探析当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救助体系的问题和应对策略对于改善该群体的生存状况,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现状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现状可以分为生存现状、教育现状、心理健康现状。

(一)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生存现状2013年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显示,44.7%的父母服刑的家庭子女,每月生活费低于200元,72.77%低于500元。

学者们在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实地调查中发现,多数家庭的居住环境较为恶劣,缺乏必须的生活用品电器等。

部分由祖辈抚养的孩子,依靠年龄较高的老年人带来微薄的收入。

一些寄居于其他家庭成员监护人的家庭中的孩子,尽管家庭经济状况较好,但是寄人篱下的状态也让孩子们并不能享受到较好的待遇。

家庭贫困带来的不仅仅是吃不饱穿不暖,无法提供生长所需的影响这样的问题,同样也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损,一些孩子因为贫困而羞于和同学们交往,导致其人际关系收到影响。

同时,家庭经济的困难也会影响到子女的受教育状况。

(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对于父(母)服刑的未成年子女来说,对其心理产生影响的并不仅仅是服刑这一单一事件,父(母)服刑前、中、后的一系列事件对于其子女来说都有着很大的影响[1]。

学校服刑人员未成年人子女情况调查表

学校服刑人员未成年人子女情况调查表

篇一:《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条件的提高,有这样一类群体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他们就是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这些孩子由于家长入狱,以致存在监护缺失、贫困、失学、被歧视、边缘化等现象,这些已影响到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影响到服刑人员的改造效果。

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现状及原因,从而提出解决的对策:一是解决家庭教育;二是解决学校教育;解决社会教育。

关键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教育现状;对策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近年来逐渐衍生和正在成为一个需要广泛关注的特殊群体。

他们生存在一种十分尴尬的环境中,本应在父母的关爱下健康茁壮成长的他们失去了爱的沐浴,原本属于他们的教育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残酷现实。

一、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和人民对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关注已经突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对于流浪儿童、服刑人员子女的关心教育”。

各地方机关在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教育问题上也做了相关的工作,但是孩子们的教育现状依然受到我们的关注。

家庭教育现状服刑人员家庭由于家长一方或双方入狱导致孩子由亲友、老一辈或是无人抚养,从而使得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无法与同龄儿童享有同样接篇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保护研究》摘要“法律孤儿”是指因犯罪在监狱等场所服刑人员所生(包括婚生及非婚生)的未成年子女,也就是说,父母一方在监狱等场所服刑,另一方已死亡、无能力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履行监护职责,或者父母双方都在服刑。

“法律孤儿”属于社会弱势群体范畴且具有其特殊性。

首先,因为“法律孤儿”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在服刑而不在孩子身边,所以“法律孤儿”父母的法定监护权处于完全或者部分缺失状态,使他们失去了父母的监护而成为“法律孤儿”;其次,他们的父母一方或双方都健在又不是“孤儿”。

服刑人员服刑期间心理健康教育

服刑人员服刑期间心理健康教育

服刑人员服刑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在服刑场所中,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这不仅关系到他们在服刑期间的改造效果,更对其出狱后的重新融入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服刑人员在进入服刑环境后,往往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他们可能会经历失落、焦虑、抑郁、自责等多种负面情绪。

这些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和干预,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改造积极性,甚至导致违规行为的发生。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服刑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许多服刑人员在刚入狱时,会出现适应障碍。

他们难以适应监狱的生活环境、规章制度和人际交往模式,从而产生紧张、恐惧和孤独感。

长期的服刑生活还可能导致一些人产生抑郁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对未来失去信心、睡眠和食欲不佳等。

此外,焦虑情绪也较为普遍,他们担心自己的家庭、未来的出路以及社会的评价。

那么,为什么要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一方面,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增强自我改造的决心和动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服刑人员能够深入剖析自己犯罪的原因和心理根源,从而从根本上改正错误。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的服刑人员更容易遵守监狱的规章制度,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有助于维护监狱的秩序和安全。

为了有效地开展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

教育讲座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法律专家,为服刑人员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应对压力的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讲座,服刑人员能够获取系统的知识和实用的技巧。

个体心理咨询则为服刑人员提供了一对一的心理支持。

心理咨询师能够针对每个人的具体问题和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将服刑人员分成小组,通过互动游戏、讨论等方式,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积极的心态。

此外,开展心理健康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的教育体系中,让服刑人员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如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技巧等。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特点及形成原因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特点及形成原因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特点及形成原因张淑琴一个罪案的发生,罪犯绳之以法,受害人沉冤得雪,罪犯得到应有的惩罚,但故事还未完结……还有一些被遗忘的受害者——罪犯的子女。

因为父母的缘故,他们带着羞耻,抬不起头。

是诅咒?是惩罚?还是我们要正视他们的需要?在香港,罪犯的子女在社会福利服务系统里一直未成独立的服务对象。

在法庭判案时,部分罪犯家庭会被判获社会福利署社工跟进。

这些孩子亦可散见于家庭服务单位社工,学校社工的个案里。

亦有人认为不值得为正在服刑的罪犯及其家庭投入太多社会资源。

我们认为这些孩子是“被遗忘的受害者”,部分未有得到应有的社会服务支援,部分家庭仍潜在着不利孩子成长的因素。

研究显示父母服刑可以是导致孩子负面行为的高危因素之一。

美国一个研究更指出有父母服刑的孩子,长大后步其父母后尘成为罪犯的机会比其他孩子明显高出五至六成。

研究的结果虽有不良的标签作用,亦未必能反映我国儿童实况,但却揭示了这些孩子面对着不少的生活压力及创伤。

美国1992年的罪犯子女研究指出,父母服刑为子女带来的创伤及压力主要源于三方面:其父母分离的经验,长期的创伤性生活的压力,即缺乏照顾。

而父母服刑前跟子女的关系、子女的年龄、罪案的性质、刑期的长短和父母服刑后子女照顾者安排等,又直接影响这份创伤对子女的伤害性。

对罪犯子女来说,其父母的分离是突然而来,毫无准备和解释的。

部分孩子可能目睹父母被捕的过程,更会感到惊吓、愤怒和无助。

家人无倾向跟孩子隐瞒事实,令孩子更加忧虑。

孩子长期的生活压力可能来自变化多端的寄住安排,和家庭贫困带来的压力。

而在父母离家后,孩子没有得到妥善的照顾和感情支持,受托的照顾者不擅管教,都令孩子缺乏照顾。

在大陆,罪犯子女也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

特别是罪犯无人抚养的未成年子女流落社会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

他们因父母服刑而无人照顾,他们流浪社会,有的捡破烂糊口,有的沿门乞讨,有的替人放牛放羊,有的被亲属皮球般踢来踢去遭受虐待。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和自尊程度的关系研究_吕少博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和自尊程度的关系研究_吕少博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ntal health and the self-esteem of the prisoner's minor-children
LYU Shao-bo, CHEN Hui, LIU Xiao, CUI Xiang-jun, CHEN Hong-shuo, LI Jin-yang, ZHANG Ying, REN He-fei, LI Li-na College of Psychology,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Tangshan, Hebei 06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the mental health and the self-esteem of the prisoner's minor-children, and provide basis mental health care work for their minor-children. Methods We used Mental Health Test (MHT) and Self-Esteem Scale (SES) to inquire 130 prisoner's minor-children. Results (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genders of the prisoner's minor-children on the mental health (t=-1.91, P>0.05), the self-esteem (t=1.83, P>0.05). (2) Different grades of the prisoner's minor-children exis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mental health (t1=-7.29, P<0.01) and self-esteem (t2=3.16, P>0.05). (3)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jail time of the prisoner's minor-children on the mental health (t1=-2.82, P>0.05), but it did not show on self-esteem (t2=0.54, P>0.05). (4)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of the prisoner's minor-children on the mental health (t1=-2.37, P<0.05), but it did not show on self-esteem (t2=1.51, P>0.05) (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on the self-esteem of the prisoner's minor-children in the learning anxiety (r=-0.49), the anxiety on human (r=-0.41), lonely tendency (r=-0.25), physical symptoms (r=-0.44), self-accusation tendency (r=-0.51), allergy-prone (r=-0.28), terror tendency (r=-0.51), impulse attitude (r=-0.30), the total score (r=-0.58). Conclusion (1) The mental health was influenced by parent's jail time, jail case and age. (2) The higher minor-children age, the lower level of their self-esteem. Self-esteem was influenced by grade, self-esteem decline with age. (3) A better psychological health the minor-children have, the higher self-esteem level they have. Keywords: The Prisoner's Minor-children; The Self Esteem; Mental Healt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廖全明.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 保健医学研 究与实践,2007,4( 4) : 67 - 70.
[11] MILLER KM. The impact of parental incarceration on children: An emerging need for effective interventions[J]. Child and Adoles Soc Work J,2006,23( 4) : 472 - 486.
14
8. 00 ± 2. 94 4. 29 ± 2. 13 3. 57 ± 2. 17 5. 36 ± 2. 84 6. 36 ± 1. 50 6. 64 ± 3. 73 4. 79 ± 2. 86 3. 86 ± 2. 51 42. 86 ± 15. 84
t值
0. 571
P 值 0. 572
1. 072 0. 293
866
中国学校卫生 2013 年 7 月第 34 卷第 7 期 Chin J Sch Health,July 2013,Vol. 34,No. 7
【心理卫生】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状况
杨美荣1 ,郭鑫2 ,张聪颖2 ,孙才智2 ,苑杰1
1. 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唐山 063000; 2. 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在读本科生
[7] 白丽英,刘新玲,黄孔汉. 善恩园小学劳教人员未成年子女人格状 况调查[J]. 预防医学论坛,2009,15( 1) : 1 - 2.
[8] 薛雷. 服刑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对策研究 [D].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2009.
[9] 周步成.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手册[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1: 5 - 10.
867
3 讨论 研究显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为
38. 7% ,高于国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10],提示服 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差。与非服刑人员未 成年子女心理健康比较可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 水平明显较低,且在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及总量表得 分上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非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未成年人 身心发育均不成 熟,内 心 极 易 受 到 外 界 环 境 的 干 扰 与 影 响,父 母服刑、家庭解体 为 子 女 带 来 生 活 中 突 如 其 来 的 变 故 和 压 力 , 不但使子女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应享有的权利得不到保护,而且 外界的舆论压力及周围人的歧视对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 有些孩子目睹了家长的犯罪过程或是被警方逮捕的场景,心灵 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又因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照顾, 极易出现自卑、自闭、爱发脾气、易激惹等社会防御性倾向及消 极、敏感等状况,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水平较差,与国内外的研究 结果一致[2 - 6,11 - 12]。
冲动倾向 2( 6. 5) 0( 0. 0) 2. 655 0. 103
总分≥50 12( 38. 7)
3( 7. 5) 10. 209 0. 001
学段与性别 学段 低年级
高年级
性别 男 女
人数 统计值 学习焦虑 对人焦虑 孤独倾向 自责倾向 过敏倾向 身体症状 恐怖倾向 冲动倾向
总分
13
9. 62 ± 2. 29 5. 15 ± 1. 52 4. 69 ± 1. 65 7. 54 ± 1. 51 6. 62 ± 1. 50 9. 08 ± 2. 06 6. 77 ± 2. 74 4. 54 ± 2. 33 54. 00 ± 9. 59
表 1 服刑与非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比较
组别
服刑人员子女 非服刑人员子女 χ2 值 P值
人数 学习焦虑 31 21( 67. 7) 40 20( 50. 0)
2. 253 0. 133
对人焦虑 2( 6. 5) 1( 2. 5) 0. 674 0. 412
孤独倾向 0 0 - -
自责倾向 13( 41. 9) 8( 20. 0)
度量表构成。8 个维 度 量 表 分 别 是 学 习 焦 虑 ( A) 、对 人 焦 虑 ( B) 、孤独倾向 ( C) 、自责倾向 ( D) 、过敏倾向 ( E) 、身体症状 ( F) 、恐怖倾向( G) 、冲动倾向( H) 。全量表总分≥50 分者说明 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各分量表得分≥8 分表示在该项目上有症 状,可能适应不良,需制订相应的指导计划。效度量表得分≥7 分的视为回答问卷不真实,作为无效问卷处理。MHT 采用二分 计分法,每道测试题要求被试从“是”和“否”中选择,得分越高 表示被试心理健康状况越差。总量表分半信度为 0. 91,各分量 表分半信度为 0. 84 ~ 0. 88; 全量表和分量表重测信度为 0. 67 ~ 0. 86,效度理想。 1. 3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1. 5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 定量资料 比 较 使 用 独 立 样 本 t 检 验,百 分 率 的 比 较 使 用 χ2 检验。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395. 6 B 844. 2 【文章编号】 1000-9817( 2013) 07-0866-02 【关键词】 精神卫生; 未成年子女; 服刑人员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指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正在监狱 服刑,且年龄未满 18 周岁的公民。根据司法部调研报告,截至 2005 年底,在我国监狱服刑的 156 万名在押犯中,有未成年子 女的服刑人员近 46 万,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总数逾 60 万[1]。 已有资料显示,由 于 社 会 对 服 刑 人 员 普 遍 存 在 偏 见,使 得 服 刑 人员未成年子女 出 现 更 多 的 心 理 问 题,如 自 卑 感 强 烈、过 分 敏 感、人际交往困难等[2 - 6]。目前开展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服 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人格特征方面[7 - 8]。为进一步了解服刑 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笔者进行了此项调查。现将 结果报道如下。
4. 034 0. 045
过敏倾向 7( 22. 6) 2( 5. 0)
4. 877 0. 027
身体症状 14( 45. 2)
3( 7. 5) 13. 603 < 0. 01
恐怖倾向 5( 16. 1) 3( 7. 5)
1. 301 0. 254
注: ( ) 内数字为检出率 /% 。
表 2 不同学段不同性别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x ± s)
4 参考文献
[1] 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课题组. 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基本情 况调查报告[J]. 犯罪与改造研究,2006,21( 8) : 40 - 46.
[2] 阡陌.“太阳村”托起失落的爱[J]. 人民公安,2007,24 ( 5) : 34 - 36.
[3] 谢启文.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存与救助[J]. 青少年研究: 山 东省团校学报,2012,20( 1) : 44 - 46.
研究还显示,服刑人员不同学龄段的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 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高年 级,可能与低年级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差有关。随着年 级的增高及教育的逐渐深入,他们能够更加合理正确面对所面 临的不幸,心理承 受 压 力 的 能 力 也 逐 渐 增 强,心 理 健 康 水 平 逐 渐提高。服刑人员不同性别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与 程 龙[13] 的 研 究 结 论 不 一 致。在 当 今 日 益 追 求男女平等的社会,男、女生从小享有同样的权利,在同样的环 境下接受平等的教育,使他们彼此的思想、性格、处事方式等潜 移默化地相互影响,女生在对自我发展水平内在要求上与男生 逐渐趋于一致,因此,面对父母服刑这样相同的生活事件,不同 性别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已不明显。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选取石家庄市 未成年人保护教育中心 33 名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进行问卷 调查,共获得 31 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 17 名,女生 14 名; 低年 级( 二、三年级) 学生 13 名、高年级( 四、五、六年级) 学生 18 名; 年龄( 12. 03 ± 1. 25) 岁。同时按性别、年级、年龄分布情况,匹 配选取某普通小学 40 名非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作为对照组。 1. 2 方法 由调查员在统一指导语下进行集体施测。使用华 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教授等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 MHT) [9]。全量表共有 100 个题目,由 8 个维度量表和 1 个效
0. 511 0. 613
2. 581 0. 015
0. 896 0. 378
0. 514 0. 611
0. 089 0. 929
- 0. 477 0. 637
0. 929 0. 361
除对人焦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 3 个维度外,其他各维度
【作者简介】 杨美荣( 1977 - ) ,女,河北唐山人,硕士,副教授,主要 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Nhomakorabea18
7. 39 ± 2. 85 4. 38 ± 2. 28 3. 11 ± 1. 96 5. 67 ± 2. 54 6. 67 ± 1. 78 5. 44 ± 2. 96 3. 44 ± 2. 25 3. 00 ± 1. 94 39. 11 ± 12. 69
t值
2. 321
1. 051
2. 357
2. 364
【通讯作者】 苑杰,E-mail: tsphyj@ 126. com。
以及总分在不同学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均 < 0. 05) 。 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 P 值均 > 0. 05) 。
中国学校卫生 2013 年 7 月第 34 卷第 7 期 Chin J Sch Health,July 2013,Vol. 34,No. 7
[13] 程龙. 安徽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校医,2009,23 ( 2) : 134 - 136. 收稿日期: 2012 - 12 - 26; 修回日期: 2013 - 02 -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