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常见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调节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一、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1.工作压力医务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包括医疗事故的风险、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无法控制的工作环境等。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医务人员产生身心疲惫的感觉,加剧职业倦怠的发生。
2.情感疲劳医务人员往往需要面对患者的痛苦和逝去,长期的情感疲劳会消耗他们的情感资源,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
3.职业期望落差医务人员对自己工作的期望往往与实际情况存在落差,比如想要对每个患者做到最好,但实际情况往往无法如愿。
这种落差会使医务人员感到挫折和失落,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4.工作环境不良医院工作环境复杂,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人际关系紧张、资源短缺等。
这些因素会对医务人员的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加剧职业倦怠的发生。
5.个人因素医务人员个人的性格特点、自我价值观、社会支持等因素也会影响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和情绪,进而影响职业倦怠的产生。
二、应对措施1. 制定科学的工作计划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合理的工作计划可以有效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2. 建立支持系统医院可以建立心理沟通服务团队,为医务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和沟通服务,帮助他们化解情感疲劳。
3. 加强团队协作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团队协作来共享工作压力、情感负担,减轻个人压力,共同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4. 增加培训机会医务人员可以通过专业培训,提高自身能力和专业水平,从而增强信心,减轻职业倦怠的发生。
5. 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医务人员可以学习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比如夜间睡眠质量保障、定期进行体育锻炼等,以增强身心健康,减轻工作压力。
总结: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应对职业倦怠需要医务人员本人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医院和社会的支持。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有效减轻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它对医务人员个人和患者的健康都会有不利的影响。
除了上文提到的应对措施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对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应对措施。
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及情绪的自我调节

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及情绪的自我调节1. 引言1.1 护理人员心理问题的现状护理人员作为医疗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担着照顾病人和协助医生的重要工作。
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病人数量的增加,护理人员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心理问题。
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使得他们经常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长时间的倒班工作和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常常使护理人员感到疲惫和焦虑。
他们需要不断面对病人的疾病和痛苦,看到病人的痛苦和痛苦,也会给护理人员带来心理上的负担。
护理人员也常常遭遇病人和家属的不理解和挑衅,甚至受到暴力伤害。
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感到沮丧和无助,甚至导致抑郁和其他心理问题的产生。
护理人员面临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只有通过关注和支持他们的心理健康,才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促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护理人员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1.2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管理在护理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护理人员长期面对患者的痛苦和疾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压力,容易产生焦虑、疲劳、沮丧等负面情绪。
如果这些负面情绪得不到有效的调节和释放,将对护理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良好的情绪管理能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专业素质。
情绪稳定的护理者更容易保持清晰的思维和冷静的态度,有利于正确处理工作中的各种突发情况和困难。
与此积极乐观的情绪也能传递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护理效果和体验。
情绪管理对于护理人员自身的健康也至关重要。
长期忽视自己的情绪问题会导致身心俱疲,甚至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护理人员需要学会及时发现自己的负面情绪,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调节和疏导,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情绪管理对于护理人员而言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素质和能力,更是保障工作质量和个人健康的关键。
只有注重情绪管理,护理人员才能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强,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温暖和有爱心的护理服务。
护士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分析

护士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分析【摘要】心理健康,虽目前尚无统一概念,但学者提出的以下观点得到较广泛认同。
即“心理健康,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
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
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在当今人们普遍关注心理健康的背景下,作为他人健康维护者的职业人群之心理健康水平尤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关键词】护士,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112-03一、护士心理健康的现状随着医学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转换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许多人出现了情绪易怒、郁闷、头痛、疲劳、食欲不振、社会适应下降等症状。
wh0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
已有研究资料显示在教师[2]、科技人员、医生、护士[3]、学生[4]等群体中,亚健康状态十分普遍。
严重影响因素主要有工作不开心,工作时间长,工作生活压力大,锻炼少,人际紧张等。
医务人员是一个职业较特殊群体,他们具有生活无规律、工作生活压力大、竞争激烈等因素。
本次调查发现,医务人员亚健康状况发生率为56.95%,远高于非医务人员,提示这一人群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二、护士心理健康的内在影响因素造成护士心理健康问题客观原因为多源性,研究[5]分析发现如:护理模式的变化、护理对象与护理外沿的扩展,医院的特殊氛围,社会、医疗市场经济大环境,家庭与人际关系的冲突,历史、中国国情的影响,自身心身基础素质的不足与理念的矛盾等。
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2.1 社会因素2.1.1 自尊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不被满足有些人认为护理人员是医生命令的执行者,不需要太多技术与理论知识。
护理人员的辛勤劳动常得不到认可与理解,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不到体现。
护理心理学-护士的心理

•④
与现实环境能保持接触;
•⑤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⑥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⑦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
适度的情绪表达及控制;
• ⑨ 在不违背团体要求的情况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挥;
பைடு நூலகம்
•⑩ 求。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
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
(一)智力方面
• 敏锐的观察力 • 良好的注意力 • 准确的记忆力 • 独立思维的能力
(二)情绪方面 良好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
(三)人际关系方面 出色的人际沟通能力
(四)道德行为方面 忠于职守 高度责任心 爱心
(五)适应能力方面 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
(六)人格特征方面 较适宜的气质及性格类型
职业倦怠—心身耗竭综合征
• 职业倦怠又称“心身耗竭综合征”( Burnout Syndrome,BS),即指在从事 连续、紧张、大量的工作,因心理能量 的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 ,而产生的以极度心身疲惫和感情枯竭 为主的综合征,表现为自卑、厌恶工作 ,失去同情心等由此导致的身心耗竭状 态,在公共服务职业着如护士、医生、 老师等尤为突出。
6、工作满意度
• 由于日常工作繁重、频繁的倒班,护士很
少有机会参加护理科研和护理学术活动。通 过自学参加学历教育,也会受到班次、工作 的制约。排班制度是护士对工作不满意的一 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工作时间的灵活性 、每个月休周休的机会、安排周末休假的灵 活性及周末工作补偿的不满。
•社会措施 医院措施 个人措施
3、睡眠紊乱
• 睡眠是一项重要的生理活动,是人类生存与 发展的需要,护理工作与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息息相关夜班护士因为受到单独值夜班、患 者夜间病情变化等应激源的刺激,易产生焦 虑情绪。值夜班频繁将导致护士焦虑比例相 应增加。同时上夜班为单独作业,单独处理 急、危、重症患者时,因为一个人忙不过来 而带来心理紧张,同时夜班工作容易产生疲 倦。
护士的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

04
关注护士心理健康的措 施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组织专题讲座、工作坊等形式的活动,向护士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其心理 健康意识。
培训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
在护士的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护士掌握 应对压力和心理问题的技巧。
心理健康对护士工作的影响
提高工作效率
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护士能够更 加专注、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减少工作失误和差错。
提升护理质量
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护士的护理质 量,减少因情绪波动导致的服务态 度问题,增强患者满意度。
降低职业倦怠
心理健康有助于降低护士的职业倦 怠感,增强工作动力和职业认同感 。
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合理排班
确保护士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疲 劳。
优化工作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和重复性 劳动。
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同事、上级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增强团队合作和互助 意识。
寻求社会支持
与家人、朋友和同事分享工作中的困扰和压力,获得情感支持和理 解。
专业心理辅导
案例二
小赵是一名病房护士,由于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她出现了抑郁症状,逐渐 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和兴趣。经过心理干预和休息调整,她重新找回了工作的意 义和价值。
提升护士心理健康的实践经验分享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
医院应定期对护士进行心理健康评估 ,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建立心理辅导热线、定期组织心理讲 座和团队建设活动,帮助护士缓解工 作压力和提升心理素质。
新冠肺炎疫情下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态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

新冠肺炎疫情下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态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摘要:新冠肺炎疫情下,因为病毒的未知性较强,导致临床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医务人员身处疫情防控一线阵地,需要肩负重任,面临较大的风险,其身心健康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基于此,本文对新冠肺炎疫情下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改善医务人员负性情绪,减少其心理应激反应,提高其自我适应、调整能力。
关键词:新冠肺炎;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态;应对策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炎出现于2019年年末,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及气溶胶传播,患者感染该病毒后会出现乏力及呼吸道症状,如发热、咳嗽、气促及呼吸困难等。
在疫情的背景下,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面临风险,不仅需要应对工作压力计强度,同时还需要面对自身被感染的风险,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1.新冠肺炎疫情下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态分析a.多重压力导致一线医务人员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新冠肺炎对人们来说具有不确定性、难以预测性与未知性的特点,一线医务人员身处抗疫的一线阵地,需要与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同时尽力救治患者,其主要压力源来源于自身被感染。
其次因为病毒具有较强的未知性,很多医务人员担心自己能否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另外一线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做好防护工作,穿戴防护服,对实际操作造成影响,可能导致操作失误,因此使其形成强烈的自责、愧疚心理,护理人员较为严重。
对于救治任务存在无力感,逐渐产生抑郁情绪[1]。
受到疫情的影响,医院需要建立全新的工作流程、重新组建团队,营造新的环境,均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会导致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增加,每日面对较多确诊患者,担忧自身被感染,身心疲惫。
这类心理应激均会引发强烈的应激反应。
1.a.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导致医务人员心理压力增加因为工作性质,医务人员无法与家人接触,存在焦虑情绪,担心家人,同时因为无法陪伴在家人身边而产生的自责心理。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维护

写在课前的话医务人员从事的工作是维护大众的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但是有可能对自身的心理健康关注度不够,而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情况比较严峻。
本课件通过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现状、压力源、压力下的表现,以及抑郁症、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心理健康的维护方法进行了介绍,旨在促进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得到维护.一、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现状有调查表明,90%的医务人员感觉到工作压力大,23%的医护人员有消极情绪,50%的医护人员有时有消极情绪。
70%的医护人员感到自己合法权益难受保护,16%的人患身心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而离职,80%的医务人员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72%的人有疲乏感,48.6%的医护人员产生职业倦怠,27。
7%的人存在焦虑、急躁、抑郁等心理问题,12%的医生曾经患过抑郁症,但由于“耻辱感”强烈而拒绝求助精神专科医生。
此外还有调查显示:医务人员长期的高体力消耗、高智力投入、高风险处境、高压力承受而导致“五高”,即:离婚率高,安眠药服用率高,饮酒吸烟率高,高血脂、癌症、消化性溃疡患病率高,自杀率高。
医务人员长期的高体力消耗、高智力投入、高风险处境、高压力承受而导致“五高”,下列哪个不属于“五高"( )。
A。
高收益率B。
高离婚率C. 高饮酒吸烟率D。
高自杀率正确答案:A解析:“五高”指的是:离婚率高,安眠药服用率高,饮酒吸烟率高,高血脂、癌症、消化性溃疡患病率高,自杀率高.医务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在中国的大环境下,确实是承载着很多的压力。
压力源构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生物性。
主要指躯体疾病和生物钟紊乱。
躯体疾病人人都可能罹患,患病后会对我们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成为压力源。
而生物钟紊乱,则是医务人员职业特征所决定的。
因为医生要值夜班、护士要倒班,这种情况会对生物性的整个的代谢造成很大的影响,会造成一种压力。
(2)心理性。
护士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

由于工作需要,护士可能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情感 ,长期下来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职业前景担忧
对职业前景的担忧也是导致焦虑和抑郁的重要因 素之一。
人际关系问题
医患关系
护士在工作中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处理各种医 患矛盾和纠纷。
同事关系
与同事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是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情绪调节
在面对工作压力和困难时,护士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 ,如深呼吸、冥想和放松训练等。
情绪表达
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与同事、患者和家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改善工作氛围。
时间管理
优先级设定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的 时间,根据事情的紧急 程度和重要性进行优先 级排序。
时间规划
工作要求
03
护理工作要求高度负责和精细,对护士的身心素质提出较高要
求,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个人因素
性格特质
部分护士性格内向、敏感,容易受到工作压力的影响。
家庭因素
家庭关系、婚姻状况等家庭因素可能对护士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
自我期望
对工作的期望过高,自我要求过严,可能导致心理压力增大。
社会支持不足
缺乏社会认同
社会对护士职业的认同度较低,护士可能感到自己的工作价值被 低估。
社交支持不足
护士的工作繁忙,社交时间较少,缺乏情感支持和倾诉对象。
培训与进修机会不足
缺乏专业培训和进修机会,可能导致护士的职业发展受限,影响心 理健康。
04
护士的自我调节策略
情绪管理
情绪识别
护士需要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以便更好地 应对工作压力。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 时间表,合理分配工作 时间,以提高工作效率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LOGO
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临床的医疗实践工作中, 医生是主体, 起着重要的主导 作用。面对着患病需要照顾、治疗和帮助的病人, 医生的压力 是非常巨大的。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和释放, 就会 产生种种心理问题, 甚至走向极端。
2010年,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28%的医护人员有焦 虑、烦躁感,12%的医护人员患有抑郁症。80%的医卫人员 有疲劳感、40%以上的医卫人员缺乏工作中的成就感、28% 的医卫人员有焦虑感、烦躁感,还有12%的医护人员已经患 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有调查机构采用SCL-90量表对486名年轻医务人员的调查 结果显示:综合医院27.74%的医生可能有心理问题,医生的症 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分除恐怖因子外均明显高于国内 正常人群, 说明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 可能的原因 是医生面临着终身学习、行业风险和职业的三大压力。
17
LOGO
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1、医生成自杀高危人群
近年国内医学界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大医学专业34 岁女博士跳楼自杀,成都24岁年轻女医生服毒自杀,湖北一中 医院院长服毒自杀。
在国外医学界,医生自杀事件同样频繁发生,其中更不乏 世界级的医学专家。如:发明心脏搭桥手术、使全球心脏手术 发生革命的阿根廷心脏外科医生法瓦洛罗,美国知名儿童心外 科医生乔纳森·韦布等都是自杀身亡。
7
LOGO
心理健康的概述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早在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具体 地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准,这个标准现如今也被广泛 应用着:
①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② 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③ 有幸福感; ④ 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8
LOGO
心理健康的概述
22
LOGO
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工作倦怠:不该被忽略的主题
2007年,有学者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用MBI-HSS量表对 北京市属三家三甲医院的256名医生进行调查。结果有81.2%的被试 者有一定程度的情感衰竭现象;有66.4%的被试者有一定程度的去人 性化现象;76.2%的被试者没有个人成就感;男性医生在去人性化和 个人成就感方面要显著高于女性医生;低学历被试者的个人成就感要 低于高学历的被试者;未婚医生在去人性化方面显著高于已婚医生; 低职称者在去人性化方面显著高于高职称者,其个人成就感低于高职 称者。
Disease — 疾病。许多医务人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等 身心疾病,这些都是由于压力过大间接导致的。
20
LOGO
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另外,医患关系紧张也越来越成为医生心理紧 张的主要来源,调查发现,近四成的医生说,因为 患者和社会舆论的质疑和不认可,导致神经过度紧 张,工作压力非常大,“有时甚至感觉要崩溃”。 这些压力加在一起很容易让医务人员身心俱疲。而 职业却要求他们在病人面前必须保持足够的冷静和 耐心。
2012年8月2日成都某著名三甲医院急诊科一女护士张玲,因严重 的抑郁症,为自己注射了过量药物自杀身亡,年仅27岁。
13
LOGO
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适应问题 ❖自我意识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
14
LOGO
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常见的适应问题
1. 工作后的心理适应 2. 角色变换的心理适应 3. 职业特点及行为习惯的心理适应 4. 任务转换中的心理适应 5. 对社会环境的心理适应 6. 亲临重大事件现场的心理适应
寻求组织与上司支持
沟通与协调 认同管理风格 认同规章制度 明确自己的职责 和谐的同事关系 融洽的家庭关系 个性锤炼
29
LOGO
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预防工作倦怠:组织策略
提供培训机会:员工需求调查及针对性培训 提供表达机会:对话制度、员工发泄室 提供心理服务:热线、个别咨询、集体辅导 提供休假机会:旅行、团队活动等 员工奖励计划:职务、薪酬,物质/精神 其他:自主权、公平性、透明度等
总体来看,广州临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总体抑郁程 度高于一般人群。
12
LOGO
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医护人员:抑郁与自杀
成都女医生注射百草枯自杀 2008年4月14日凌晨7时50分,24岁的梁静在省医院抢救14天后,
最终离开了这个世界。14天前的深夜,这名年轻的女孩最后一次运用 她所学的肌肉注射,将剧毒农药百草枯稀释后,用冰冷的针头注入了自 己的身体……从记者采访和她的日记看来,她内心所承受的压力包括: 考职称、领导批评、患者时不时的“冷眼”或不理解等等。 四川8医生违规注射பைடு நூலகம்醉剂
结论表明,医生的职业倦怠状况较为普遍,且严重程度令人堪忧。
23
LOGO
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工作倦怠的主要表现?
情绪耗竭 : 极度慢性疲劳、厌倦感、无能感、无助感、力不从心感、
无奈感;
人际冷漠 : 工作或一般对人关系中的淡漠、冷漠、退缩回避或激惹、
摩擦、敌意、攻击,失去亲密朋友,脱离亲友、家庭及 社会;
成就感缺乏 :工作动机削弱、工作成就感缺乏、以消极、否定、负面、
麻木的态度和冷漠的情绪对待工作、工作对象及周围的 人或事;
其他症状: 睡眠障碍、饮食减少及体重下降。严重时可出现抑郁,
甚至出现药物滥用和自杀等。
24
LOGO
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结果:低凝聚力、低出勤率、低增长率、 高紧张度、高事故率、高离职率(三低三高)
21
LOGO
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医务人员出现工作倦怠
2006年,浙江省宁波市对该市市属医院1771名 护士的调查结果显示:96%的被调查护士存在着一 定的工作倦怠,其中近45%的被调查护士存在严重 工作倦怠,临床护士工作幸福指数极低,并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护理质量。近1/4的医务人员常有消极 情绪,更易引发工作倦怠, 从而严重影响了医疗服务 的质量。
18
LOGO
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2、精神紧张困扰着医务工作者
医生这一群体由于承担着救死扶伤的责任,在生理和心 理两方面都存在着超压的状况。医生是昼夜节律最紊乱的职 业之一,工作强度大、昼夜加班、没有节假日是很多人的工 作常态,加上各种职称进修、学习考试,周而复始的巨大体 力消耗和心理负荷让不少人不堪重负。同时,医生本身也是 一个社会人,来自家庭、收入、上岗、晋升、医患关系等方 面的压力,也给他们带来极大的精神负担。
15
LOGO
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常见的自我意识问题
1. 过度的自我接受与过度的自我拒绝 2. 过强的自尊心与过度的自卑 3. 自我中心与从众 4. 过分的独立意识与过分的逆反心理
16
LOGO
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常见的人际关系问题
1. 缺少知心朋友 2. 与个别人难以交往 3. 与她人交往冷淡 4. 感到交往困难 5 . 社交恐惧
可疑或轻微
25
中度
重度 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L,O2G0O04
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工作倦怠:发生过程
狂热阶段: 工作动机很强,精力充沛,充满陶醉,充满
信心,热衷工作,过分投入。
停滞阶段: 效率降低,满意度下降,阻滞感,焦虑不安,
出现失眠等躯体问题,但拒绝承认而是加倍 工作来掩藏问题。
26
LOGO
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工作倦怠:发生过程
挫折阶段: 个体承受着各种慢性身心症状。虽然仍旧力图否认问题, 但已经被身心疲劳所控制。个体可能感到掉入了陷阱中, 开始对自己的职业和能力持怀疑态度,工作效率进一步下 降。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经常会使用酒精、毒品或药物 等来寻求解脱。
枯竭阶段:在这一最后阶段,职业的衰退已达到极限,个体的情绪与 健康均受到损害,不能完成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二、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列出了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① 充分的安全感; ② 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③ 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④ 与现实环境能保持接触; ⑤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⑥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⑦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 适度的情绪表达及控制; ⑨ 在不违背团体要求的情况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挥; ⑩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专家表示,长期的心理压力导致了医护人员的“五高”:
第一,离婚率高,尤其是护士行业;第二,服用安眠药的比
例高;第三,过量抽烟的人多;第四,患慢性病,尤其是消 化性疾病的人多;第五,自杀率高。在55种社会职业中,医 生的自杀率排在第一,护士的自杀率排在第三,男性医生的 自杀率是普通男性的3.7倍。
10
LOGO
2009年7月3日,绵阳市某医院肾脏科的26岁医生女医生黄婉,为 缓解工作压力带来的失眠,连续7天睡前自行注射丙泊酚(Propofol)。 这是一种能在30秒内使人失去知觉,被广泛用于诱导和维持全身麻醉 的药物。川大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物质依赖科副教授唐林说,该中心 此前已有相同的7例病患,用药者均为医生。 成都女护士因严重抑郁自杀
2
LOGO
目录
心理健康概述 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维护及自我调适
3
LOGO
心理健康的概述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 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的良好适应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 (WHO)
4
LOGO
心理健康的概述
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 在高级神经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情绪积极稳 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以及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心 理良好功能状态。
医护人员的 心 理 LOGO 健 康 与 维 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