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因素分析和应对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因素分析和应对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因素分析和应对措施医务人员作为医疗服务行业的重要从业者,其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医务人员面对的危害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生物、化学、物理因素等。

比如,医务人员易受到传染病的感染,一些医疗仪器设备使用时也存在一定的辐射危害,此外,大量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带来的身心损害也是医务人员需要面对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职业安全,有必要针对上述危害因素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

一、生物因素医务人员长期接触各类传染病患者(如结核病、艾滋病、流感等),容易被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侵袭,导致医务人员感染疾病,严重时会危及其生命。

为此,医务人员需加强个人防护,勤洗手、戴口罩、穿厚实、密封的防护衣服等,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等问题的出现。

同时,工作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减少接触传染病的患者,并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设备和药品。

二、化学危害因素医务人员处理和使用大量药品时,不可避免地会接触一些有毒化学品,如麻醉药、消毒剂、化学试剂等。

为此,医务人员需要学习和了解相应的使用方法和安全防范措施,如在使用消毒剂时要戴好手套、口罩等防护设备,不得直接接触有毒物质。

万一不慎接触有毒物质,需要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洗手、用水冲洗伤口等。

医疗设备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危害因素,如X光机、核磁共振设备等。

这些设备的辐射会对人体产生潜在的危害,特别是医疗设备室内的保护措施不完善、辐射剂量过大时。

为了避免医务人员长期处于辐射环境中,要求医院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进行管理,并针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辐射的风险意识。

四、身体损伤医务人员长期工作,压力过大,容易造成身心损伤。

建设良好的办公环境和工作机制,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建立健康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才能有效地避免身体损伤的问题。

此外,医务人员还需要关注良好的心理健康,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和辅导,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综上所述,针对医务人员长期面临的职业安全和健康问题,需要医院和政府进行管理和治理。

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女性医务人员是医疗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们在医院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医疗护理、医疗教育、医疗技术工作等多个方面。

她们的工作需要面对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因此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对策三个方面展开调查分析。

一、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现状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女性医务人员尤其如此。

她们往往需要在工作中面对患者的悲伤、病情的严重、工作的紧张等各种压力,这些都会对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据统计,女性医务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情绪波动等现象,甚至有的人出现了工作倦怠、职业倦怠等严重问题。

2. 工作环境有些医院的工作环境并不理想,医务人员可能需要面对医患纠纷、工作不公等问题,这些都会对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消极影响。

3. 家庭因素一些女性医务人员在工作之外还需照顾家庭,这会增加她们的生活压力,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4. 自身素质有些女性医务人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容易受到一些负面情绪的影响,这也是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三、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医院应加强对女性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她们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化解负面情绪,保持内心平静。

2. 改善工作环境医院应致力于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医患纠纷、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为女性医务人员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减轻她们的工作压力。

3. 加强心理辅导医院可以组织心理辅导团队,为女性医务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支持等服务,帮助她们应对工作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4. 积极锻炼女性医务人员应该注重自身的身体健康,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放松身心,缓解工作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女性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需要医院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配合来解决。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因素分析和应对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因素分析和应对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因素分析和应对措施医务人员作为医疗行业中的重要岗位,其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面临各种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导致的危害因素,如化学品、生物因素、职业暴露、心理压力等,这些因素对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问题的分析和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因素分析1. 化学品危害: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常常接触各种药品、化学试剂和消毒液等化学制剂,这些物质可能对医务人员的呼吸系统、皮肤和粘膜等造成危害。

化学药剂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和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医务人员的健康。

2. 生物因素危害: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接触到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这些微生物可能通过空气、体液、医疗废弃物等途径对医务人员造成感染危害。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与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更是密不可分。

3. 职业暴露危害: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可能面临职业暴露的危险,如手术意外、医疗器械刺伤、药品溅泼等,造成伤害和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4. 心理压力: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常常面对各种医疗纠纷、家属不满、患者抱怨等问题,导致心理压力较大。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情绪失控、抑郁症等。

二、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应对措施1. 加强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医院应针对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的教育培训,使他们了解各种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 严格遵守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和设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确保自身的安全。

3. 加强化学品管理和防护:医院应加强对化学品的管理,严格按照化学品操作规程来使用和储存化学品,对相关的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和报告,做好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4. 建立健全感染控制体系: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体系,包括制定传染病防控方案、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和消毒操作水平等,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研汇报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研汇报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研汇报标题: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研汇报摘要: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以便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

调研结果显示,医务人员普遍存在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工作环境、工作压力、个人特质等因素是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和影响因素,我们建议采取多种干预措施,包括提供心理支持、改善工作环境和推行自我管理等,以促进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

1. 背景: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面临高度压力和复杂的情绪刺激,其心理健康受到较大影响。

了解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对于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5份,有效回收率达95%。

调查对象为某医院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行政人员等。

3. 调研结果:(1)心理问题普遍存在:调研结果显示,86%的受访医务人员表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包括心理压力(56%)、焦虑(42%)和抑郁(34%)。

(2)影响因素多样:调研结果显示,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工作环境(65%)、工作压力(57%)、个人特质(46%)以及家庭和社会压力(33%)等。

(3)心理支持需求大:调研结果显示,77%的受访医务人员表示希望得到心理支持和援助,但只有15%的受访者实际寻求过相关的帮助。

4. 建议和干预措施:(1)提供心理支持: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医务人员主动寻求心理帮助。

(2)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文关怀,减少工作压力和身心疲劳。

(3)推行自我管理:培养医务人员的心理自助技巧和应对能力,如压力管理、情绪调节和放松技巧等。

结论: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通过提供心理支持、改善工作环境以及推行自我管理等干预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提高其工作效能和生活质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持续关注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断完善干预措施,以提供更好的支持。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研究题目: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摘要: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他们的工作效能和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调查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为此,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以全面了解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数据采集和分析主要针对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信息、职业压力水平、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等方面进行,以了解不同因素对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

通过分析研究结果,本研究将提供有关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改善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影响因素、问卷调查、个人访谈1. 引言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面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心理挑战,这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了解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高他们的工作效能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调查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具体研究目标如下:1)调查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2)分析医护人员职业压力和工作满意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3)探讨社会支持对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包括定量和定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3.1 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研究对象包括不同医院的医护人员,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

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统计学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2)职业压力水平:使用已验证的职业压力量表进行测量;3)工作满意度:使用已验证的工作满意度量表进行测量;4)心理健康水平:使用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量表进行测量;5)社会支持水平:使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测量。

3.2 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主要通过个人访谈的方式进行。

从定量研究的样本中,筛选部分医护人员作为访谈对象,通过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的具体工作经历、工作压力来源和应对方式等。

访谈内容将以半结构化的方式进行,以便深入了解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浅析及对策探讨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浅析及对策探讨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浅析及对策探讨医院作为一个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组织,医务人员本身健康是医院发挥应有作用的基本前提。

而当前随着医疗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做为高风险、高强度脑力劳动的职业,医务人员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和释放,其危害也将越积越深,如今有心理疾病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医务人员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

据统计,目前国内医生忧郁症的患病率为25%~30%,为普通人群的4倍[1]。

恐惧症、焦虑症、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成为困扰医务人员的常见心理问题。

缓解医务人员心理压力、调适医务人员心理情绪是我国今后医疗体制改革中不可忽略的一项内容。

一医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医务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有其不同于一般人群的特点。

徐新华、赵天力等人的研究发现,综合医院27.74%的医生可能有心理问题,医生的SCL-90各因子分除恐怖因子外均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说明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2]。

我国目前尚无医生精神疾病患病率统计数据,但有研究表明医生各年龄段的平均预期寿命均低于当地居民,随年龄增长医生平均预期寿命低于当地居民的幅度也在增大[3]。

针对国内《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对医生心理影响的一项调查显示75.56%的医生认为心理压力增大,41.69%的医生认为做医疗工作自信心下降[4]。

郑州学者用GHQ评价医生心理状况发现155名医生中有62.5%“感到不高兴和抑郁” [5]。

济宁市急诊科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急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突出问题包括抑郁和躯体化等[6]。

王阿妹等随机抽取上海某三级综合性医院200名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发现医务人员SCL-90各项因子中,躯体化因子和焦虑因子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数,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明显低于全国常模数。

医务人员躯体化程度与年龄正相关。

对目前工作不满意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因子上分数均高于工作满意者[7]。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维护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维护

速,方便吸入更多氧气等。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维护
9/39
工作压力下人反应
(3)行为上反应
逃避、辞职、职业倦怠;不能适应:工作中经常犯错,频繁跳槽; 人际交往困难:与患者沟通障碍,缺乏团体精神;烦躁、易激惹:与 患者发生冲突,责备同事,顶撞上级,甚至有冲动行为;以及其它表 现形式,如暴饮暴食,疯狂购物,酗酒等。
个代谢造成很大影响,会造成一个压力。
(2)心理性
主要包含生活准则、道德冲突、不合理认知、不良个性特征等。心理
性与心理卫生水平相关。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维护
7/39
压力源组成
(3)社会环境性
当前从中国社会大环境看,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医务人员处 境不是尤其好,而且医患之间矛盾比较突出,可能对从业者会产生 很大影响。社会环境性又能够分为两种。一个是纯社会性,主要指 社会大变革, 重大社会变革、主要人际关系破裂(失恋、离婚) 、长久家庭组员冲突、突发公共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等 。另一个 指是人际适应问题,是一些有心理障碍人在适应环境时可能会出现 一些问题。从这些压力源来看,有些压力源是不可防止,如自然灾 害、突发事件、躯体疾病等,所以可能不能有效地预防,不过还有 一些是能够经过心理卫生水平提升而防止。所以,我们能够经过提 升我们心理卫生水平,提升心理承受能力,来主动应对这些压力。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维护
27/39
焦虑症临床表现
3.恐怖症(包含社交恐怖、场所恐怖、特定恐怖)
恐怖症关键表现和急性焦虑发作一样,都是惊慌发作。不一样点 在于恐怖症焦虑发作是由一些特定场所或者情境引发,患者不处于 这些特定场所或情境时不会引发焦虑。比如害怕社交场所或者人际 交往,或者害怕一些特定环境:如飞机、广场、拥挤场所。恐怖症 焦虑发生往往能够预知,患者多采取回避行为来防止焦虑发作。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心理健康状况测量量表(Kessler1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对某市市级医院的1298名医务人员(医生540例,护士758例)进行调查。

[结果] 医生的神经质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护士(P<0.05),男性医务人员的精神质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医务人员(P<0.01),研究生学历医务人员的K10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学历(P<0.05),每周值班2-3次的医务人员在K10分值、精神质和神经质维度上以及值夜班的情况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医务人员每天与病人的接触时间不同在K10分值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人格类型医务人员的K10分值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K10分值与精神质(r=0.210,P<0.001)及神经质(r=0.567,P<0.001)两个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内外倾向性(r=-0.200,P<0.001)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结论]护士、男性和高学历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频繁值夜班及与病人的接触时间长的医务人员的情绪较低落,内向不稳的医务人员患心理疾患的危险性最高,医务人员的性格越外向、情绪越稳定、精神质的倾向性越小,患心理疾患的危险性越低。

关键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人格特征Condition of Mental Health among medical personnel and Analysis of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Yao Yongcheng, Yao Wu, Wang Wei, Sun Jinfeng, Lan Yajia.(School of Public Health,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City, 450001,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ssess condition of mental health among medical personnel and analysis of its influential factors,so as to supply evidence for improving the condition of mental health.[Methods]A survey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Revision Short Scale of China (EPQ-RSC) and the 10-item 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kessler10)in 1298 medical personnel,540 from doctor and nurse 758. [Results] Doctor's neuroticism lower than nurses(P<0.05) while men's psychoticism higher than women(P<0.01). The K10's score of postgraduat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medical personnel(P<0.05).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edical personnel on duty 2-3 times a weekwith others in K10, psychoticism, neuroticism, and night shift(P<0.01).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K10 among medical staff along contact time with patient every day (P<0.01), and different personality types (P<0.001). The K10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sychoticism (r=0.210,P<0.001)and neuroticism(r=0.567,P<0.001)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xtraversion(r=-0.200,P<0.001).[Conclusion]The mental health of nurses, male and highly educated staff was poor. Medical staff's emotional dropped with night shifts and long contact time with patient. The risk of unstable medical personnel suffering from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is highest. The medical staff with more extroverted, emotional stability, and the smaller psychoticism, the risk of suffering from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is lower.Key words:medical personnel;mental health;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良好的心理状态可提高坚忍性,使人更具耐力,对自己更有信心,这种能力对保持劳动者旺盛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是必不可少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心理健康状况测量量表(Kessler1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对某市市级医院的1298名医务人员(医生540例,护士758例)进行调查。

[结果] 医生的神经质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护士(P<0.05),男性医务人员的精神质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医务人员(P<0.01),研究生学历医务人员的K10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学历(P<0.05),每周值班2-3次的医务人员在K10分值、精神质和神经质维度上以及值夜班的情况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医务人员每天与病人的接触时间不同在K10分值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人格类型医务人员的K10分值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 K10分值与精神质(r=0.210,P<0.001)及神经质(r=0.567,P<0.001)两个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内外倾向性(r=-0.200,P<0.001)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结论]护士、男性和高学历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频繁值夜班及与病人的接触时间长的医务人员的情绪较低落,内向不稳的医务人员患心理疾患的危险性最高,医务人员的性格越外向、情绪越稳定、精神质的倾向性越小,患心理疾患的危险性越低。

关键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人格特征Condition of Mental Health among medical personnel and Analysis of its Influential FactorsYao Yongcheng, Yao Wu, Wang Wei, Sun Jinfeng, Lan Yajia.(School of Public Health,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City, 450001,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ssess condition of mental health among medical personnel and analysis of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so as to supply evidence for improving the condition of mental health.[Methods]A survey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Revision Short Scale of China (EPQ-RSC) and the 10-item 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kessler10) in 1298 medical personnel, 540 from doctor and nurse 758. [Results] Doctor's neuroticism lower than nurses(P<0.05) while men's psychoticism higher than women(P<0.01). TheK10's score of postgraduat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medical personnel(P<0.05).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edical personnel on duty 2-3 times a week with others in K10, psychoticism, neuroticism, and night shift(P<0.01).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K10 among medical staff along contact time with patient every day (P<0.01), and different personality types (P<0.001). The K10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sychoticism (r=0.210,P<0.001)andneuroticism(r=0.567,P<0.001)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xtraversion(r=-0.200,P<0.001).[Conclusion]The mental health of nurses, male and highly educated staff was poor. Medical staff's emotional dropped with night shifts and long contact time with patient. The risk of unstable medical personnel suffering from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is highest. The medical staff with more extroverted, emotional stability, and the smaller psychoticism, the risk of suffering from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is lower.Key words:medical personnel;mental health;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良好的心理状态可提高坚忍性,使人更具耐力,对自己更有信心,这种能力对保持劳动者旺盛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心理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病因之一。

医疗服务行业的高技术、高风险特点使医务人员成为一个压力非常大的职业,工作负担重、工作时间长是其抱怨的主要方面[1],长期轮换夜班、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不仅对医生身心造成诸多不良影响,而且有可能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

人格特征是个体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特征,人格的积极特征不仅是个体行动的重要动力,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有研究表明不良的人格特征往往是诱发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2]。

为此,本研究通过对某市市级医院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了解、分析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分析医务人员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开展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决策依据。

一、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市市级医院10家,从中抽取临床各科室在编医务人员1700例进行问卷调查,收回合格问卷1455份,占发放问卷的85.6%,以人格特征问卷L的标准分大于60视为不可信,有效问卷1298份,其中医生540例,护士758例,男性258例,女性1040例,年龄范围为18~61岁,平均年龄(30.82±8.15岁)。

2. 研究工具(1)一般情况,其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及工作时间等。

(2)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量,采用 Kessler10(K10)量表,K10 量表最早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由 Michigan 大学的 Kessler 和Mroczek 编制而成,是一个简短的能够发现人群心理状况危险因素的自我管理评分量表[3]。

K10 含有十个项目,内容为在过去四周中经历的焦虑和压力水平等非特异性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症状的频率,采用5点量表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经周成超等检验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4],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26。

(3)人格类型的测量,采用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钱铭怡翻译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5],EPQ-RSC测量个性的三个方面,即精神质(P,又称倔强性)、内外倾向性(E)和情绪稳定性(N),每个方面的个性包括12个条目,另外有一部分真实性(L)的测量(12个条目),共48个条目,每个条目按0、1记分,得分越高说明在这个维度上的倾向程度越大,以L的标准分大于60视为不可信。

3.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3.1建库,用Spss15.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二、结果1. 医生与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的差异比较表1 医生与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医生(n=540)护士(n=758) tK10分值23.29±8.35 23.42±7.25 ﹣0.28精神质 2.39±1.68 2.54±1.72 ﹣1.58内外倾向7.05±2.89 6.98±2.82 0.44神经质 5.48±3.32 5.94±3.01 ﹣2.54﹡注:﹡P< 0.05表1显示,医生在神经质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护士(P<0.01),在精神质、内外倾向性和K10分值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的性别差异比较表2 不同性别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男性(n=258)女性(n=1040) t 征K10分值23.98±8.66 23.21±7.47 1.31精神质 2.78±1.73 2.41±1.69 3.16﹡﹡内外倾向7.28±2.98 6.94±2.80 1.74神经质 5.47±3.24 5.82±3.12 ﹣1.58 注:﹡﹡P< 0.01表2显示,在性别差异的比较中,男性医务人员的精神质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医务人员(P<0.01),在神经质、内外倾向性和K10分值维度上不存在性别的显著性差异。

3.不同学历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的差异比较表3 不同学历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医务人员学历K10分值精神质内外倾向神经质大专以下(n=121) 22.60±7.03 2.69±1.63 7.09±2.83 5.88±2.96大专(n=591) 23.09±7.32 2.51±1.76 6.97±2.74 5.70±3.09本科(n=481) 23.36±8.08 2.36±1.63 7.08±2.98 5.74±3.21研究生(n=105) 25.81±8.63 2.58±1.75 6.76±2.81 5.92±3.42F 4.18﹡﹡ 1.6 0.44 0.23注:﹡﹡P< 0.01表3显示,不同学历医务人员的K10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研究生学历医务人员的K10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学历(P<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