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改革实践

97一、引言适应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战略定位,是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高校应用型转型有利于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化解市场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供给之间的供求矛盾,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市场需求。
加快高校应用型转型,就是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高校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团队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改革。
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收稿日期:2020-05-27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702068045);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FJJKCG17-136);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FJJKHX16-055);福建江夏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J2016A001)作者简介:刘名远,男,江西吉安人,博士,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师管理研究。
龙翠芳,女,贵州锦屏人,博士,遵义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口社会学、民族地区社会政策研究。
应用型高校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改革实践刘名远1,龙翠芳2(1.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学院,福建福州350108;2.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遵义563006)摘要: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复合性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改革探索。
在深入分析应用型高校专业群教学团队职业素质及其特征基础上,认为“双师双能”和“创新创业”型教师是应用型高校专业群教学团队的主要类型。
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还处于认知不清的摸索阶段、专业教师与专业群教师角色定位模糊、专业群师资结构不合理、学科骨干教师以及“双师双能”和“创新创业”型教师严重不足。
为此,从专业群教学团队带头人培养、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产业链对接等多维度加强应用型高校专业群教学团队内涵建设。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专业群;教学团队;职业素质中图分类法: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83(2021)-0097-04Exploration and Reform Practice of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Group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LIU Ming-yuan 1,LONG Cui-fang 2(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2.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Zunyi NormalCollege ,Zunyi 563006,China)The education mode of specialty group is th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compound,innovative and applied talent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The key to deepening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universitie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s tra-ining is to cultivate and build a high-quality teaching team.Based on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team of the specialty group,the paper thinks the "dual-ability"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eachers are the main types of teaching team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team of specialty group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cognitive confusion,the role orientation of specialty teachers and specialty Group teachers is inconspicuous,the teachers struc-ture of specialty group is unreasonable,the backbone teachers and "dual-ability"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eachers are seriously inadequate.Therefore,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team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from the multi-dimensions such as the training of the leaders of the teaching team,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the joint training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and the connection of the industrialchain.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Specialty Group;Teaching Team;Professional Quality第23卷第1期2021年2月遵义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Zunyi Normal UniversityV ol.23,No.1Feb.2021第23卷第1期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2月高校培养复合性、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改革探索,它通过打破或拓展学科专业边界,整合群内相关专业优质资源,实现学科专业及其知识、能力深度融合;通过专业群与产业群对接,提高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发展的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近年来,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地方本科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尤为突出。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地方本科高校在吸引优秀教师方面存在困难。
一方面,地方本科高校相对于一流大学来说,学术资源有限,存在较大的差距。
另一方面,地方本科高校的薪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也与一流大学存在差距。
因此,吸引优秀教师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方法之一,是改善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机制。
地方本科高校应加大教师工资的投入力度,确保他们能够有一个相对合理的待遇。
此外,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职业发展机制,提供更多的晋升和发展机会,激励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杰出成绩。
第二,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培养方式存在问题。
现行的教师培养方式主要以硕士研究生为主,这导致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
应对之策是加强教师培养的实践性和职业性。
一方面,可以鼓励本科毕业生直接进入教师职业培训,培养实践教师团队。
另一方面,可以推行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双向培养模式,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更多有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的教师。
第三,地方本科高校教研支撑不足。
地方本科高校的科研水平较低,教师缺乏深入科研的机会和动力,这导致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解决方法之一是加强教师的科研支撑。
地方本科高校可以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提供更多科研项目和科研支持。
同时,可以建立科研团队,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推动科研成果的产生,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
最后,加强地方本科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教学机会。
地方本科高校应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开展实践教学合作。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际应用技能,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提高他们自身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路径探讨———以河北省某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路径探讨———以河北省某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摘要:本文以河北省某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研究目标,对该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人数、“双师型”资格的认定条件以及认定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借鉴其它院校阐述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关键字:“双师型”、认定条件、认定流程、建设途径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公布2020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现有普通本科高校1270所。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大部分源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升本或转设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开展应用型教育,培养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为了契合该办学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是必经之路,而“双师型”是该建设之路的方向。
本文以河北省廊坊市某高等本科学校为目标,分析当前该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同时对今后的建设方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1“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结合实际,该学校于2019年制定了《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办法》,具体如下:(1)认定机构、条件及流程为了保证认定过程及认定结果的合理、公正,学校成立了由分管人事工作的校领导为主任,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负责人以及二级教学单位专家为委员的双师型教师认定委员会,负责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日常事务。
认定条件分为基本条件和附加条件。
其中基本条件要求认定申请者需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并能熟练主讲两门以上理论课程,附加条件要求申请者需具有相关的专业实践能力或者专业教学、科研能力。
认定流程包括申请者申请、初审、复审、终审及公示五个环节。
具体图1:图1“双师型”资格认定流程(2)“双师型”师资现状分析从2020年至今,该学校已经组织过三次双师型资格认定,认定人数共计813人,其中2020年认定558人,2021年认定135人,2022年认定47人,目前该学校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数量已经达到80%。
以职业化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师资建设研究与探索

以职业化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师资建设研究与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日本日益加强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日语学习成为中国学生热门的选修课程之一。
随着高校对日语专业需求的增加,如何建设具备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日语专业师资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我国高校日语专业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学理念陈旧、师资培养机制不完善等。
为了提高日语专业师资水平,以职业化为导向的师资建设模式值得学术界探讨和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以职业化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师资建设,为提升师资质量、提高专业教学效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通过研究不断探索更加适合中国国情的日语专业师资培养新路径,促进高校日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以职业化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师资建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旨在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通过分析现有师资的不足之处,探讨新的师资建设模式,探索适合现代教育需求的师资培养路径,希望能够为日语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本研究旨在加强对日语专业师资建设的研究,为提高日语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日语专业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通过本次研究,希望能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师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职业化教育理念在日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应用和推广。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以职业化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师资建设,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日语专业师资水平,将有助于培养更多具备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对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以职业化为导向的师资建设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本研究的开展将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的师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相关教育机构探索新的师资培养路径和改进方向提供参考,对于促进我国日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用型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①董青(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18)[摘要]在“双师双能型”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下,高校应积极培养具有专门化特点的教学能力以及专业化的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引导教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更应关注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从而为高校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有效参考和更为广泛的学习途径。
在应用型高校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高校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
在“双师双能型”院校建设要求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理论层面的教师,更是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学习的工程师。
高校也应积极关注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而以解决此类关键问题为基础,优化调整“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整体质量。
基于此,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本科教学;应用型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36-0096-02一、引言在经济发展新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多行业融合的趋势,一些相对简单的商品也存在不同的加工与生产合作环节,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除了要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能内容之外,还应明确不同生产环节的实际要求。
从此角度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有所提升,特别是理论应用实践的技能要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即为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要求的工作,可为应用型高校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实践应用教学资源,并促使高校的应用型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也更为具体。
但是在实际的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力量与结构之间的适应性问题、“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认证问题以及应用型教学观念的普及问题等。
高校应积极关注此类问题,以解决此类问题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初始方向,从而切实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质量。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研究与对策建议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研究与对策建议摘要:本文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现状入手进行剖析,紧扣“纲要”精神,提出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与相应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对策;研究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现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随着地方本科院校办学规模的急剧增长,学科专业数量的快速,增加,其师资队伍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
1、总体数量不能较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中国高等教育近10余年来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全国在校大学生数量从1998年的623万发展到2009年的2826万,而在岗的教师数量却没有按这样的速度同步增长。
教师的总体数量明显不足。
过去几十人的课堂,现在变成了上百人甚至几百人,使得课堂提问、师生互动难以操作,不仅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而且课外答疑、作业批改等环节也变成了粗放式。
在教师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上,普遍出现一个教师负责的学生人数过多,指导不到位的问题。
这种情况在地方本科院校更加明显与突出。
2、师资队伍结构制约队伍的健康快速发展为了缓解生师比过高的问题,地方本科院校近年来引进了大量的青年教师,从而使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比例过大,总体结构不尽合理。
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18岁以下教师平均占59.7%,35岁以下教师占47.7%,教师队伍年轻化的特点十分突出。
这些青年教师都是在急需教学人手的情况下被引进的,所以一般都没有经过助教的环节而直接走上讲台授课,所以缺乏应有的教学经验,难免会影响教学质量。
3、新增专业的师资队伍制约着专业建设1998年国家对学科专业目录进行调整后,又经历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绝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数量都已实现了倍增,在专业建设的硬件建设上各高校都能按国家新增专业建设的标准来建设,但是专业教师短缺的问题却难以一下子解决,由此带来了师资队伍制约专业建设的发展,进而影响了新增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也限制了这类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鼓励和支持打造“ 双师型 ” 师资。资格认证制度的缺失使得 “ 双师型” 师资队 伍建设难以完善化和规范化 。第二, “ 双师型” 教师 的培养 、 培训模式和机制 还没有真正形 成。第三 , 目前应用型院校缺少对“ 双师型” 教师的评价制度 。 其 i 仍然没有摆脱普通本科教育的评价模式。 砰 价 - 仍只注重课堂教学质量及 学生 、 同行和院系两级督导对教师的评价 ; 注重教师学术成果 , 实践能 轻视 力和工作效果 。这直接导致教师片面追求学历的提高和职称的提升 , 忽视
科技 创新 与应用 I0  ̄1月中) 1 0( 22
科 教 纵 横与研究
王会 英 朱 莹泽 赵 菲
( 尔滨剑桥 学院,黑龙 江 哈 尔滨 10 6 ) 哈 50 9
摘 要 : 了加 强应 用型 本科 院校 计 算机 专 业 “ 师 型 ” 师队 伍 素 质 , 高教 学 质量 , 出办 学特 色, 文通 过 分 析 当前 应 用型 为 双 教 提 突 本 本科 院校 “ 师型 ” 师 队伍 建设 的必要 性 , 双 教 以及存 在 的弊 端 着 手 , 究 了加 强 应用 型本 科 院校 计 算 机 专 业” 师 型” 师 队伍 建 设 研 双 教
的具 体措 施 。
关 键词 : 用型 本科 院校 ; 用型人 才 ;双 师 型” 师 应 应 “ 教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 目 标对应用型本科 院校教师的知识 、 能力和素 质提 出了特殊要求 , 培养一大批既熟悉技术业务又懂专业知识 的“ 双师型” 教师是应用 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的重点 , 直接关系到应用 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能否彰显特色 、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出应用 型 培养 ) 3 。但是 目 L- , 前计算机专业“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过程 中存在很多问题和 弊端 , 已成为阻碍应用 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寻找一条行 之有效的“ 双师型” 教师 队伍建设途径是 目前应用型本科 院校计算机 专业 改革和发展的紧迫任务。 1应用型本科 院校“ 双师型” 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1 培养能够熟练运用 知识 , . 1 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 的应用型与知识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 院校的发展方向。 进入 2 世纪, 1 科学技术 塞 8 发展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注入了推动 力, 用人单位的价值取向表现为越来越偏重人才 的适应性和实 际工作能力, 更需要有一定专业知识、 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特别是在生产企业 中 对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表现出更为强烈的需求 。与此同时 , 高等教育也逐 渐从精英教育走 向大众化教育 , 从而高等教育体系分化 出学术性高等教 育 和应用性高等教育两大类, 两类高等教育 的人才培养 目 标和培养规格差异 成为客观存在, 培养本科层次应用性人才的应用性本科 教育成为应用性高 等教育主体组成部分, 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今后普及化阶段的 发展重点 。 1 双师型” - 2“ 师资队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的重要前提 。 社会经济对应用性本科 人 才的需求是通过应用性本科教育实现 的, 因 此高等教育必须在类型 、 专业设置 、 目标 、 队伍建设等问题上进行 培养 师资 调整, 培养大批能运用 现有知识和现代技术去解决生产一线 问题的应用 型 人才。为了实现上述的培养 目 , 中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就是建设一 支具 标 其 有“ 双师型” 素质的师资 队伍。 特别是对实践 陛要求较强的计算机专业 , 对教 师的“ 双师型” 素质能力要求就更高。 这样 , 才能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 无缝对接 。 双师型” 而“ 素质教师具备 良 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 的教育教学 较强 能力 , 好 的行业职业素质 , 良 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 和专业应用能力 , 既能从 事专业理论课程教 学 , 又能从事学生实践教学指导 , 能进行科学研究 和课 程开发建设 , 并且能将行业职业知识、 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 因此 , “ 双师型” 师资 队伍建设是张显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特色、 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 、 推动教学改革 、 提高 教学质量 的关键。 2国内“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普遍存在 的弊端。 目 , 前 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在加强“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 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 , 已经取得 了一些成绩 , 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 处, 具体如下: 2 . 1教师结构不合理 , 实践技能弱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一大批熟悉技术业 务和专业知识 的 “ 双师型” 的 教师队伍溉 要具备教育与知识 的基本素质同 时也应是实际工作的专家。 但 目前 , 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 目 的高校 , 中, 我 标 其 教师缺乏专业 实践锻炼 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问题表现得相当严重。究其原因: 以计算机专业为例 , 目 前应用型本科 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队伍基本上来源于教学型 、 研究型大 学的教 师和高校应届毕业生, 这些教师的知识结构基本上是学科性的优 是理论功底扎实, 但巩 是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因为在教学型或研 究型大学中 , 理论课 的计算机专业 的老师是不上实验课 的, 讲 实验课 由其 它老师上, 这就导致这些 只教理论课的教师缺少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岗位 的 实践技能 。 对于直 届毕业生来说 , 他们在学校学习, 也更注重理沦课, 而忽视 实践课 , 以这些教师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很好地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 所 机专业 的需要. 不能完全胜任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和实验工作 。 即其实践教学 能力难 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 2 . 2评价认定制度缺失 第一, “ 双师型” 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各省市政府、 各 学校对于 “ 双师型” 教师的认 识和标准并不统一, 也没有制定得 力的措 施来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讨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讨[摘要]师资队伍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师资不足是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民办本科院校对师资更有特殊的要求,而作为承担大量基础课教学任务的大学外语教师则面临更大的挑战。
文章就目前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外语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使其尽可能达到理想的状态。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一个教育概念,在我国提出的时间并不长,在国际上,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应用型本科教育早已存在。
美国、德国、新加坡以及我国台湾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结构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和规模①。
进入高教大众化时代,随着上大学人数的剧增,为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条件。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师为本,对学校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利用。
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民办本科高校应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给学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带来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还有学生就业时,较高英语水平是一个很大的筹码,尤其给担任大学英语这门量大、面广的基础课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推动民办高教进一步发展,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教育部新批准设置了15所民办本科高校,加上以前设置的9所民办本科高校,目前,我国民办本科高校已有24所②。
这些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多为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我国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主要由三部分构成:退休教师、兼课教师、社会招聘教师(大学毕业生),这种教师队伍构建情况,为其可持续发展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担着为国家走新 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 建设创 新型 国家和 实
施人才强国战略服 务的任务 。这 种教 育需要 行业 企业深度
参与培养 过程 , 学校按通用标 准 和行业标 准培 养工程人 才 , 是一种“ 以培养实用操作 层面 的技术性 人才 ” 的教育 , 是“ 工
程师的摇篮” 。应用 型人 才不但掌 握某 一技术 或管理领域 的 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 , 同时要具有较强的工程能力和创新 能 力, 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 , 是现代技 术的应用者 、
2 0 1 4年 1 月 第3 3卷第 1期
黑龙江教 育学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C o U e g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J a n . 2 0 1 4
V0 1 . 3 3 No . 1
养的教学名师选拔机制 , 完善 教学名 师遴选 办法 , 加大支 持 力度 , 创造 良好的条件 , 鼓励 教学 名师在 教学 、 教改 、 教研等
方面获得突出成 果。组织 名师开展示范性教 学 , 充分利用名
师的优质教学资源 , 加 强教 师间的沟 通交流 , 带动 广大教 师
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 从 而进一 步加强 教学 队伍 建设 、 深化教学改革 、 提 高教 学 质量 。将 教 学名 师培 养与课 程建 设、 教材建设 和团队建设 有机 地结合 起来 , 充分发 挥教学 名
实施者。
引进的教师绝大 多数 是新毕业 的研 究生 , 教师 队伍 中 3 5 岁 以下青 年教 师 占教师总数 的 比例较 大 , 尽管学历水平 较高 ,
但是普遍缺乏教学经 验、 工程经历和实践能力。
( 4 ) 校 企结 合不 紧 密 , “ 双 师 型” 教师 培训机 制还 需完 善。 目 前教师 的工程 素质和实 践能力 还不能很好 地适应应 用型人才 以及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 的需要。 ( 5 ) 引进 工程经验 丰富 、 实 践能力强 的一线工程师任教 的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7 8 3 6 . 2 0 1 4 . 0 1 . 0 1 7
应用型本科 院校师资 队伍建设研究 与探索
董 莉, 车承 军, 党跃轩
( 黑龙江工程学院 , 哈尔滨 1 5 0 0 5 0 )
摘
要: 人 才是 立校之本 , 强校 之源 , 一个 学校的发展 水平 、 人 才培 养质 量、 可持续发展 的能力 , 在很 大程度上取
( 1 ) 实施 “ 教 师全员 培训 计划 ” 。紧紧 围绕建设应 用型
台的《 关于全面 提高 高等教 育质量 的若 干意 见》 和《 国家教
育事业发展第 十二 个五年 规划 》 , 进 一步 明确 了 “ 地方 高等
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 , 健全培训制度 , 制定培训规划 , 拓展培
训形式 , 丰富培训 内容 , 针 对不同层 次、 不同岗位教师 的实 际
学校 以培养应用型 、 技能型人才为 主” 的办学定位 , 并启动 实 施 了“ 卓越工程 师教育 培养计 划 ” , 为 应用 型本科 院校 的特 色发展和加强高水平 师资 队伍建设 提供 了政策 支持 和难得
机遇 。
需求 , 有计划 、 有步骤 、 有 重点 地开展 培养培训 工作 , 积极选
( 3 ) 实施 “ 学科 带头人 、 学术 骨干队伍建设计划 ” 。一支 队伍能力强 弱、 水 平 的高低 主 要决 定 于带 头人 的能力 和水
平, 因此加强对学科专业带头人 的选拔和培养是应用型本科
道德观念 、 行为 、 规范 、 品质的总和 。能否把学生 真正培养成 德才兼备的社 会 有用之 才 , 师德 在 其 中起 着非 常 重要 的作 用。为大力 推进高校师 德建设 , 全面 提高 高校师 德水平 , 引
础上 , 提 出了应 用型本科 院校师资 队伍建设 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 以期通过打造优质 的师资队伍促进应用型本科
院校的持续发展 。 关键词Fra bibliotek: 应 用型本科 院校 ; 师资队伍 ; 建设 中图分类号 : G 6 4 5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1 — 7 8 3 6 ( 2 0 1 4 ) 0 1 —0 0 3 7一 o 3
派教师参加双语教学能 力培训 、 国家 精 品课 程培训 、 现代教
育技术能力培训及各 种高级研修班 , 以及行业举办 的专业技 术培训 。加强培训考核工作 , 提高培训的工作的针对性 和实
效性 。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期 , 应 用型本科院校要牢 固树 立 “ 人才是第 一资 源” 的观念 , 以拔 尖创 新人 才 培养 和应用 型 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 , 着力 提高 教师的教学水平 、 工程素质 、
( 2 ) 教师 的总 体 数量 不 足 , 尤其 是 新增 专业 的教 师 短 缺, 教师教学工作量较大 , 特别是在教师指导课程设计 、 毕业
设计等环节上 , 普遍出现 一个教 师负责 的学生人数过 多 , 指 导不到位 的问题 。 ( 3 ) 师资 队伍结构 不合理 , 青年 教师 比例偏 大。近年来
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 , 主要 表现在 以下几
个 方面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3一 O 6
3 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 队伍建设的措施
当前 , 我国高等教育正 面临 战略发展 的黄金机遇期 、 发 展转型期 和发展 提升 期 , 《 国家 中长期人 才发 展规划纲 要》 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 的颁 布对高校 的
师从事科学 研究 , 提高 创新 能力 ; 鼓励 青年 教师在 职提 高学
3 . 2 创 新人 才引进 机制 , 加大高层次人才 的引进力 度 引进 人才 工作 是一项 系统工程 , 要坚持 “ 按需引进 、 突 出 重点 、 讲求实效 ” 的原 则 , 从 学科建 设规划 出发 , 紧密 围绕应 用型人才培养 的办学 目标 , 准 确把 握 引进 人 才 的规格 和层 次, 逐个专业进行学科 的分析论 证 , 制定 每个学 科专业 的发
( 2 ) 实施 “ 高层 次人才 培养 计划 ” 。鼓 励和支 持中青年 骨 干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 选 派骨干教师到 国内外 高水平
大学做访 问学者 , 参加 国内外高 水平学术 会议 , 大力资 助骨
干教师 开展科学研究 , 快速提高学术水平 , 增强科研 能力 、 创 新 能力 、 组织 协调 能力 , 加 速培养 一批 具有影 响力 的专 家和 学科拔尖人才 。
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的关键 。依 据学科 布局 和未来学 科建设 规划 , 突 出重点领域 , 加 强重 点学 科 , 兼 顾新兴 学科 . 合理设
导广大教师肩 负起 “ 立德树 人 、 教书 育人 ” 的光荣 职责 , 教育
部、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 会制定 了《 高等 学校教师 职业道德规 范》 , 从 爱国守法 、 敬业爱生 、 教书育人 、 严谨治学 、 服务 社会 、
为人师表六个 方面 , 对高 校教 师职业 责任 、 道 德原则 及职业
行 为 提 出了 要 求 。
置学科 带头人 、 学术骨 干岗位 , 建立 一支具 有较强 的教学能
力、 科研能力 、 创新能 力和服务 社会 能力 的高素质骨 干教 师
队伍。同时以学科带 头人为 核心 , 凝 聚骨干 力量 , 发挥群体
1 应用型本 科教育师资 队伍 的特点
、
( 1 ) 部分应用型本 科院校受 自身条 件及 地域影响 , 高端 人才引进有一定 的难 度 , 高层次 人才 相对短缺 , 高水平创 新
团队尚未形成。
应用型本科院校担 负着培养 造就一大 批创 新能力强 、 适 应经济社 会发展需要 的高质量各类 型工程技术人 才的重任 ,
力和学识魅力教育 感染 学生 , 成为学生健康成 长的指导者 和
引路人。强化学术道德 、 学 术规 范教 育 , 使教 师能够 恪守学 术规范 , 形成 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 , 克服学术 浮躁 , 坚 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 不端行为 。同时 , 将 师德纳入教师考 核评价体系 , 并作为教师绩效评 价 、 聘任( 聘用 ) 和评 优奖励
应用型人才 的培养定 位决定 了应用 型本 科 院校 既需要 有一批理论水平高 、 科研能力 强 的学科带 头人 、 学术 骨干来 引领学科 专业 的发展 , 更需要 一大批 掌 握专业 理论 知识 , 具
备知识应用能力 、 技术操作 能力 、 实践组织能力 、 应用创新能 力, 具有丰富实践经验 和实践 能力 的“ 双师型” 教师 。
( 6 ) 现有的教师管理模式、 人才评价体系和分配制度还
不能满足学校 师资队伍建设需要 , 不能充分调动教师 的积极
性。
2 应用型本 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 的问题
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学科专业数
量快速增加 , 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 , 目前师资队伍 的数 量 、 整 体结构 、 教学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 的能力 与应用 型本科的办
优势 , 带动梯 队建设 , 促进 师资队伍 健康可持续发展 。
( 4 ) 实施 “ 教学名师工程计划 ” 。建立先 期培育、 重点 培
通过学习宣传 和贯彻 实施 《 规范 》 , 可 以引 导广 大教 师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 价值 体系 , 加强教师 职业 理想和职业 道德教育 , 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 的责任感 和使命感 。使广 大教师关爱学生 , 严谨笃 学 , 淡泊 名利 , 自尊 自律 , 以人格魅
的首要标准 , 严格执行“ 一票否决 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