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只发生在你的大脑里

合集下载

魔术表演艺术错误引导

魔术表演艺术错误引导

错误引导为了避免自己废话太多, 所以我简略的说明有不懂再问就好了错误引导的用途有两种第一, 偷东西让观众看不到你偷东西的动作或是其他准备动作第二, 产生魔术效果就是观众会忽然发现... "阿, 怎麽变了" 的感觉之前其实就有人说明错引的很多细节所以我简略的说一下很多人的一些错误眼神其实很多人做错引的时候习惯性的都会去看错引的方向这当然是正确的可是, 很多人眼神都没有焦距的感觉就是说, 脸转过去, 可是仔细感觉, 可以感觉出来表演者眼睛是放空的状态因为, 其实自己大脑在细心的做其他事情其实问题就出在表演者的心态大多人认为偷东西才是主要该做的事情, 另一只手只是在错引这不对, 你要练习到让自己认定那个表面上的动作才是最重要的另一只手只是"顺便" 偷个东西动作很多人认为偷东西要快这是当然的, 可是如果你的错引够好你偷的再慢也是可以的(当然不可能给你三四秒偷东西)错引最重要的就是错引的动作要比隐藏的动作大你今天手上出了一个鸽子可是另一只手刷一下的偷了个丝巾这是错误的, 因为另一只手动作太快, 自然会吸引目光很多人都把错引用在偷东西上面这其实证明了表演者对错引的运用还不是很成熟要偷东西, 偷的快也可以, 转个身也可以, 用丝巾挡住也可以错引只是加强的一种技巧真正强的错引, 就是我说的第二种让观众回过神来发现"阿...怎麽变了"----------------------------------------------------------------------魔术界有一个很有名的错引招, 叫做消失的花瓶真的就是, 什麽遮掩都不需要, 花瓶还有花就在舞台上消失了运用的, 就是错引可惜找不到影片让大家了解老实说, 影片上真的很难看出错引的厉害毕竟萤幕就那麽小, 舞台表演是很大的我目前看过影片上最让我有感觉的错引是Arthur Trace的表演有兴趣的人去看看, 他舞台程序有一段把手上的牌变成绿色非常非常强烈的错引看看就知道我在说什麽了那种感觉才是真正的错引运用顺便再说一个偷东西上很多人常有的问题就是偷太久东西偷太久, 你另一只手做错引在久也没用修改方法很简单(只是很多人都不敢用)就是不要偷, 从新来再偷一次就是说, 偷不到就不要偷, 手放回来继续表演, 随便再从复一次刚刚的动作再去偷一次举的案例...很多人右手挥一挥丝巾, 左手偷一颗球偷不到...左手就一直卡在那里现在, 偷不到, 手就放回来....丝巾换到左手上挥一下, 再换到右手上再挥一挥这个时候再偷。

魔术师如何欺骗人的大脑

魔术师如何欺骗人的大脑
映 红 的 红 光 。 灯 光 暗 下 去 后 , 观
众 视 网 膜 神 经 元 会 有 瞬 时 的 反 弹
放 电 , 他 们 看 到 的 依 然 会 是 一 个
确 实 是 红 色 的 ! “伟 大 的 汤 姆
魔 术 师 把 观 众 的 注 意 力 从 关
每 缄
大现匿豳 发 匿蕊 露翟
神 经 元分别适 应 了视 野 中三个 区域产 生的运 动影像 。
魔 术 师如 何 欺 骗 人 的 大脑
◇ 文/ 南 捷 阮
编 辑 按 : 今 年 春 晚 台 湾 魔 术 师 刘 谦 神 奇 的 八 分 钟 魔 术 让 人 在
叹 服 的 同 时 , 也 激 起 了人 们 对 魔 术 的 兴 趣 , 那 么 魔 术 师 如 何 欺 骗
始 真 正 的表 演 。 “ 经 魔 术 ”新 科 学 神
下 聚 光 灯 的 颜 色 而 已 。 汤 姆 森 拍
了拍 手 ,灯 光再 次 短暂 地 一 暗 , 紧 接 着 整 个 舞 台 上 亮 起 了 耀 眼 的 白 光 … … 等 一 下 ! 女 助 手 的 衣 服
在 这 个 魔 术 表 演 中 , 使 视 觉 系 统 耐 受 的 恒 定 刺 激 就 是 将 衣 服
型 的 实 验 当 中 。 其 中 一 类 实 验 研
究 大 脑 为 什 么 会 产 生 错 误 的 理
解 ,即使 这 种错 误 的理 解 违反 了
森 ”的确 把 女助 手 的衣 服 变成 了
红色 !
女 人 轮 廓 的 红 色 余 像 。 也 就 在 这

刹 那 , 一 个 隐 藏 在 舞 台 地 板 上
绳 的 迅 速 移 动 以 及 白 色 衣 服 剥 脱

《无所不在》歌词 潘玮柏

《无所不在》歌词 潘玮柏

无所不在
用眼神先发制敌
弹指间左右大局
看在眼里听在耳里
世界随我或动或静
用智慧别耍心机
全场我铺天盖地
我想要的请你放弃
由我设定游戏结局
别人在犹豫我已证明谁有勇气别人在寻觅我早就找到谜底别人在叹气我向下一站走去
让人们惊奇
我要无所不在
我是无可取代
接受所有崇拜
我受不了等待
受不了一点空白
我的明天我是主宰
全世界现在任我安排
别人在犹豫我已证明谁有勇气别在在寻蜜我早就找到谜底别人在叹气我向下一站走去
让人们惊奇
我要无所不在
我是无可取代
接受所有崇拜
我受不了等待
受不了一点空白
我的明天我是主宰
全世界现在任我安排
要我怎么做你才会真的看得懂了解我在怎么做你也无法了解我要我怎么去做你才会真的看得懂怎么说怎么做你都无法看懂要我怎么做你才会真的看得懂了解我在怎么做你也无法了解我要我怎么去做你才会真的看得懂怎么说怎么做你都无法看懂
我要无所不在
我是无可取代
接受所有崇拜
我受不了等待
受不了一点空白
我的明天我是主宰
全世界现在任我安排
以上就是关于无所不在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手指让牙签动的魔术原理

手指让牙签动的魔术原理

手指让牙签动的魔术原理手指让牙签动的魔术原理是一种视错觉现象,人眼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错觉,从而使得我们感觉到牙签被手指推动。

这种魔术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这个魔术效果主要依赖于手指的灵巧操作。

魔术师通常使用自己的手指来控制牙签的运动,包括推动、抽取、旋转等操作。

手指的运动需要十分细致而准确,才能让观众产生错觉。

魔术师通常会隐藏自己的手指运动,使得观众难以看清手指的细节,从而更容易产生错觉。

其次,错觉是人眼的一种感知现象。

当我们观察一个物体时,眼睛会发出光线并触及物体表面,光线会反射回到眼睛,进而被眼睛接收到并传递给大脑进行解析。

然而,在某些条件下,我们的大脑会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读,并产生视觉上的假象。

这种视觉错觉可以被巧妙地运用到魔术表演中。

魔术师可以利用观众在特定场景下的错觉特点,让牙签似乎被手指推动而产生错觉。

视觉错觉与视觉心理学有很大关联,其中影响最明显的是运动感知与深度感知。

对于运动感知,如果在特定条件下我们看到一个物体以某一速度匀速运动,当物体突然停下时,我们会看到一个与实际运动方向相反的假象运动。

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

魔术师可以利用这种错觉,通过手指的迅速动作,让牙签看起来在空中飞快地移动。

另外,深度感知也是视觉错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度感知是指人眼通过观察物体形状、大小、位置、阴影等因素,来判断物体的远近关系。

然而,有时我们对物体的深度感知容易受到视错觉的干扰。

魔术师可以通过巧妙的手法,让观众无法准确判断物体的深度,从而产生错觉。

例如,魔术师可以将手指半隐藏在牙签背后,让观众产生错觉,以为手指直接推动了牙签。

最后,魔术师的技巧和训练也是实现这种魔术效果的关键。

魔术师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探索,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技巧,才能达到迅速而自然地控制手指运动的水平。

只有熟练掌握手指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才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视错觉,从而达到魔术效果。

总的来说,手指让牙签动的魔术原理主要涉及手指的操作、视错觉的产生以及魔术师的技巧和训练。

关于大脑的8个神奇戏法

关于大脑的8个神奇戏法
当你在读阅的候时,大脑不会一个 词一个词地别识,而是解理整句话
的思意,这就是为什么你还能懂看
这句话。而越是熟悉的内容,大脑 记得的事情不一定真的
发生过。 每个人都会产生虚假记忆,因为我
们的大脑会根据以往的经验自动补
全我们记忆中缺失的细节,不管这 些细节是不是真实的。
大脑的8个神奇戏法 8 magic tricks of the brain
1、把一个词重复(看、听、读)很
多遍,你就突然看不懂这个词了。
这个现象叫语义饱和,它还有一个很 崩坏的名字,叫完形崩坏。主要原因
在于大脑的神经在一定时间内接收到
太多刺激就会暂时罢工。不信就盯下 面这个字20秒试试?
2、找出自己的错字总比找别人的难。
8、盯着图片中间的绿点看,过 一会儿你就看不见三个小黄点了。 这被称为“运动诱导视盲”,关 于它的成因至今还在争论中,很 多科学家猜测这又是一个大脑为 了合理分配注意力并提高效率的 小 bug 。由此推测,平时有多少 生活细节被我们视而不见了。
4、所有星座的性格分析都让你觉得 好像就是在说你自己。 这是一种巴纳姆效应。一些泛泛而 谈的模糊分析很容易就让人以自己 的方式解读,并认为这就是在形容 自己;而实际上,它们是放之四海 而皆准的。比如“你偶尔会觉得你 非常相信自己,然而在其他的时候 你并不是那么自信”这句话。
5、听完神曲后的几个小时内,你 的耳朵内都会不断回放刚才的旋 律。 这是因为一条耳虫爬进了你的耳朵 里。当你听多了像《小苹果》这样 的节奏感强、旋律周而复始的神曲 后,大脑便会情不自禁地复刻下这 些旋律,触发“非自主音乐想象”。
6、你会闻到、尝到、听到、看到 并不存在的东西。 我们的所有感官都和大脑神经相连, 刺激大脑的某一部分神经就可以影 响相应的感官,产生“虚假”的感 官感受,也就是幻觉。所以说“我 们只是泡在水缸中的大脑”这个假 设是有依据的。

神秘的魔术原理

神秘的魔术原理

神秘的魔术原理魔术是一门既古老又神秘的表演艺术,它通过利用各种手法和技巧,使观众产生看起来超乎常理的感觉。

魔术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和风格,但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有某种神秘的原理来产生效果。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一些常见的魔术原理。

1. 转移注意力:魔术师通过巧妙地引导观众的视线和注意力,使他们注意到某个地方,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事物。

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技巧可以使魔术师在幕后完成一些操作,而观众对此一无所知。

例如,在现代的悬浮魔术中,魔术师会利用观众对悬浮物体的关注,来隐藏他的一只手或者其他辅助工具。

2. 心理学原理:魔术师经常利用心理学的原理来猜测观众的想法或者预测他们的行为。

通过观察观众的肢体语言、言辞和行为,魔术师可以得出一些关键信息,并通过巧妙的暗示或者猜测,让观众相信他可以读心或预测未来。

这种原理在一些扑克牌和心灵感应的魔术中经常被使用。

3. 操作技巧:魔术师通常需要掌握一些特殊的技巧和手法,如精确的操纵、迅速的变换、巧妙的掩饰等,来完成一次完美的魔术表演。

这些技巧通常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专业的训练才能够掌握。

例如,在扑克牌魔术中,魔术师可以利用手指的灵活性和敏捷度,来迅速地操纵和变换扑克牌的位置和状态。

4. 物理原理:有些魔术涉及到物理原理的应用,如引力、摩擦力、气压等。

通过巧妙地利用这些物理原理,魔术师可以制造出一些看起来超出常理的效果。

例如,在悬浮魔术中,魔术师可以利用磁力、细线或其他隐藏的装置来制造物体悬浮在空中的假象。

5. 光学和幻觉:魔术师经常利用光学和幻觉的原理来制造一些视觉上的错觉。

通过使用特殊的道具、魔术道具或者布置舞台,魔术师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或者使它们突然出现或消失。

这种魔术常用于产生变形、穿越和幻影等效果。

总结起来,魔术的原理可以归纳为转移注意力、心理学原理、操作技巧、物理原理和光学幻觉。

这些原理在不同的魔术中得到了不同的应用,通过巧妙地组合和利用,魔术师可以制造出让观众大吃一惊的效果。

心灵魔术师原理

心灵魔术师原理

心灵魔术师原理心灵魔术师原理是一种心理学术语,它类似于一个人对别人的想法和感觉的掌控。

这意味着一个心灵魔术师可以说服他人,改变他们的观点,或迫使他们做某事,尽管他们可能不想这样做。

这个原理已经被用于广告、销售和政治宣传中,它的目的是让人们接受某种信息或观点。

心灵魔术师原理的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处理信息和思想。

人们不仅仅是被外界环境和周围人的言语所影响,他们还有一个思维模式的过程,这个模式决定了人们如何感知世界和思考问题。

心灵魔术师原理的核心思想是调整他人的注意力、情感和信仰系统的核心元素。

如果他们能够成功的做到这一点,那么他们就能够通过操纵他人的意识来实现他们的目的。

心灵魔术师原理的最终目标是促成一种行动,这个行动可以是购买某个产品,接受某个观点,投票选择特定的政治候选人,或者伪装成推销员让别人购买某件商品。

这些行动是他们为了某些目的进行心灵魔术的手段。

心灵魔术的基础是心理学和神经学,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了各种技巧和策略可以让人们更好的控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这些技巧可以通过口头、视觉、听觉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一个人可以通过文化、先验信仰、社会认知和个体内部动机的结合实现心灵魔术的目的。

相信心灵魔术师原理,就意味着承认了人们在认知上是虚弱无力的,同时也承认了信息处理这一核心思维过程的重要性。

这种思维对于个体和社会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在政治和市场竞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心灵魔术师原理的应用可以具有丰富性和灵活性。

它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来创造共鸣感、互惠原则,确立权威、赢取友谊等方法,在各种场合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不同魔术的原理

不同魔术的原理

不同魔术的原理魔术是一种通过巧妙的手法、技巧和道具制造出令人惊叹的表演效果,让观众产生视觉、听觉和心理上的错觉。

虽然魔术看起来神秘而不可思议,但实际上,每个魔术都有其特定的原理和技术。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魔术原理。

1. 掌控视觉:这类魔术基于视觉的误导和干扰,通过巧妙的手法引导观众的视线,使其对重要的动作或物体产生错觉。

例如,在隐身魔术中,魔术师利用透明衣物、反光材料或投影技术制造出看起来能够隐身的效果。

此外,魔术师还会使用分心的手法,让观众注意到一个地方,而实际上关键的操作却发生在另一个地方。

2. 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在魔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魔术师通过利用观众的观察习惯、记忆和心理偏见来欺骗他们的感知。

一个常见的心理学原理是选择性注意,人类在面对大量刺激时会选择性地关注一部分信息。

魔术师会利用这一点,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其他地方,隐藏真正的操作或物体。

另外,魔术师还会利用记忆的局限性,通过快速或复杂的手法使观众忽略重要的细节。

3. 平衡和重力:平衡和重力是一些魔术的基本原理。

在许多表演中,魔术师可以使物体进行看似不可能的平衡或悬浮。

这通常是通过使用精心设计的道具、隐藏的支撑或利用身体的力量来实现。

例如,在悬浮魔术中,魔术师可能使用隐形线或特殊的支撑来使物体看起来悬浮在空中。

4. 手法和技巧:许多魔术需要精湛的手法和技巧来完成。

魔术师通常会长时间的练习和训练来磨练自己的技艺。

例如,花式扑克魔术中,魔术师使用快速和精确的手指动作来控制和交换扑克牌,实现看起来不可能的效果。

此外,手指敏捷性和灵活性对于完成各种花式手法也非常重要。

5. 道具和机械:很多魔术师使用特殊的道具和机械设备来实现他们的表演效果。

这些道具通常被设计成具有隐蔽性和操作性,以便魔术师可以在观众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例如,魔术师常使用机械装置来让物体消失、转移位置或改变形状。

他们还会使用特殊设计的道具来产生光影效果,幻觉或装饰效果。

综上所述,魔术的原理和技术非常多样化,每个魔术都有其自己的独特手法和道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魔术只发生在你的大脑里南方报业新闻时间: 2011年05月26日来源: 南方周末□南方周末特派记者黄永明发自洛杉矶让我用这支麦克风詹姆斯·兰迪(JamesRandi)上台了,向主持人麦克斯·梅温(MaxMaven)问好,并从后者手里接过麦克风。

82岁的兰迪今天晚上精神矍铄,西装革履,戴着黑框眼镜,从头发到眉毛,再到圣诞老人式的大胡子,都是雪白色的。

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拿着麦克风,对观众们说:“身为一名魔术师……我今天要向大家揭示一点魔术的秘密。

”台下坐着数百名观众,每人都花了不菲的票价来到洛杉矶斯科宝(Skirball)文化中心,在2011年4月28日参加这场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神经科学研究募集资金的活动。

兰迪的另一个名字是“令人惊异的兰迪”(AmazingRandi),他最初被国际社会认识,是因为他的魔术表演。

他起初表演的是心灵类魔术,后来又被认为是魔术史上最好的脱逃艺术家之一。

现在,兰迪的声誉主要来自他对超出科学可知范围的、超自然的和伪科学的不懈调查。

“我们魔术师非常熟悉人们会想什么或者不想什么。

”兰迪说,“你不会看到一名魔术师边从口袋里拿出一副扑克牌边说‘这是一副普通的牌’,因为这句话会暗示人们去想,这副牌可能不是普通的。

所以魔术师一般做的就是从口袋中拿出扑克牌,跟观众做简练的对话,搞点小活动,然后继续他的把戏。

魔术师不会做出任何让你怀疑这副牌的暗示。

”“魔术师还利用另外一个原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我现在告诉你们,希望你们不要忘记。

”兰迪要进入今晚的重点了,“人们倾向于做出臆断。

”在世界各地旅行的人会得到一个经验,交通中用的红灯总是意味着停,绿灯总是意味着行。

当我们看到过许多次相同的现象后,便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对现象的原理或者发展做出推断,或是兰迪所说的“臆断”。

“有人可能会说,我从不做臆断,我需要的是证据,我是怀疑论者,我是个聪明人。

”兰迪边说这句话,边把手中的麦克风垂下,但他的声音却仍然能被在场所有人听到。

这时兰迪做恍然发现状:“哦,这不是我的麦克风。

”顺手就把麦克风放在了一边。

引发台下一阵大笑。

他从梅温那里接麦克风的时候并没有说“让我用这支麦克风”之类的话。

他什么都没有说。

“我什么都不用说,你的臆断是自动做出的。

”兰迪说。

“还有人认为我跟你们讲这些话的时候是看着你们的,其实呢,我什么也看不到,我的视力非常差。

我通常都是要戴眼镜的。

”兰迪说着又拿下他戴着的“黑框眼镜”,然后直接把手指伸进了镜框里,“但这个并不是眼镜。

”他戴的仅仅是一个眼镜架。

台下再次爆发出各种惊讶的声音。

“实际上,所有伟大的艺术都是基于对预测的违反。

”美国巴罗神经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史蒂芬·马可尼(StephenMacknik)在他的《大脑诡计》(SleightsofMind)一书中写道,你看一部电影,如果所有情节发展都在你的预料之中,你就会觉得非常无聊。

相反,如果事情的发展违反了你的预测,你就会感到惊讶,你就会获得愉悦。

同样的原理对于绘画、诗歌、小说和伟大的魔术表演都是成立的。

马可尼与他的同事和妻子苏珊娜·马丁内斯-康德(SusanaMartinez-Conde)在过去五年里专注于研究魔术背后的神经科学问题。

“我们能从魔术师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从注意过程到记忆过程。

”马丁内斯-康德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说,魔术师一辈子都在探索人的心理和认知规律并加以利用,他们所掌握的某些现象甚至于对神经科学家来说都是新鲜的。

通过研究魔术师和他们的技术,神经科学家能够更好地设计实验室里的实验,进而研究人类意识的行为学和神经学基础。

专业小偷的秘密“让我们感到兴奋的一个新的研究成果是关于眼动的,它是我们与魔术师阿波罗·罗宾斯(ApolloRobbins)合作完成的。

”马丁内斯-康德说。

阿波罗·罗宾斯被称为“绅士小偷”,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观众随身携带的物品偷出来。

他曾当着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的面从特勤人员身上偷到东西,这段表演一经公开,便有数个执法部门来向他咨询其偷窃技术。

马可尼等人注意到,罗宾斯能够用手部不同的运动———主要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两种———来不同程度地误导观众。

在实验室里,马可尼等人用仪器监测观众们看罗宾斯不同运动时的眼动情况,发现人们对于两种不同的运动确实做出两种不同的眼动。

在某些状况下,曲线运动比直线运动更加容易误导人们的注意力。

罗宾斯在接受“偷窃训练”的时候,就被教授如何在不同的现场状况下通过手的运动来控制“目标”(或者说“受害人”)的注意力。

如果他需要目标的注意力跟着他的手走,他的手就做曲线运动;如果他需要把目标的注意力从一点迅速调到另一点,那么他的手就做快速的直线运动。

对于科学家来说,这些效果的神经科学基础仍然是未知的。

但是他们对此有一些猜测。

这里很可能涉及到两个与眼动有关的概念,一个叫做“眼跳”,一个叫做“平滑追随”。

眼跳指的是视线焦点从一点迅速跳跃到另一点。

眼睛的这种运动对于我们看清眼前的环境非常关键,因为在任意一个时刻,我们的眼睛都只能分辨出锁眼大小的区域的细节,我们视野中其他99.9%的面积其实都是模糊的。

“你之所以没有感到你视野的99.9%都是垃圾,就是归因于眼跳。

”马可尼解释说,“你的眼睛一直像嗑药的蜂鸟那样跳动。

你的大脑处理掉运动中的模糊部分,并将每次定影所获得的少量信息整合在一起,以便向你呈现出一个细节丰富、影像稳定的画面。

”平滑追随是眼睛沿着连续的路径运动,其间不经停顿或颤动。

平滑追随仅仅发生在眼睛追踪移动物体的情况下,而且这种运动无法被伪装出来。

有时电影演员用眼睛追随一个并不存在的物体,然后后期特效将这个移动的物体加入画面,但在观众看来,演员的眼睛看起来就是很不自然。

马可尼等人猜测,曲线运动会让目标的眼动系统进入一个长时间追踪魔术师的手的运动轨迹的状态,乃是因为人脑不善于预测曲线的终点,于是人眼只好一直跟随着运动的物体。

假如罗宾斯的手是以直线运动,那么人脑很容易预测终点的方向,于是眼睛就可以以跳动的方式运动。

当目标的注意力集中于罗宾斯曲线运动的手时,他们便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注意罗宾斯正在进行偷窃的另一只手了。

事实上,罗宾斯发现,当他使用这种曲线运动的花招去偷窃时,他只能偷到那些预先知道他要偷窃的人的物品。

正因为这些人预知罗宾斯的目的,他们就更加被那曲线运动的手所吸引而无暇他顾了。

为什么就是看不见“人们以为他们可以同时做多件事情。

但事实是不能。

”马可尼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有人以为他们可以边织毛衣边看电视,但他们真正在做的是,一会儿把注意力放在电视上,一会儿把注意力放在织毛衣上,注意力频繁转换而已。

”从事魔术表演26年的刘谦在引导注意力方面也积累了许多经验。

“与划弧线、划直线类似的东西还有很多。

”他说,“比如抬一手、降一手,伸一手、缩一手,动手不动肩膀,很多这方面的东西,所有这些都是为了造成你的注意力的转移。

不是视线的转移,是注意力的转移。

”“就对注意力的掌控来说,魔术师是超越很多心理学家的。

”刘谦继续说,“就是因为魔术师可以做到这一点,给一般的社会大众一种错觉,觉得魔术师的手好快,‘为什么我看都看不到’。

其实不是快到你看不到,而是你的注意力被引导了。

这就是魔术师一直在试着要去做到的事情。

”马可尼等人把注意力的焦点叫做“注意中心”(spotlight),人们以为自己知道周围在发生什么,但实际上任何时刻,你都像是处在黑暗剧场中的观众,你看到的只是聚光灯打亮的那一小片区域。

你的大脑会自动忽略掉95%正在发生的事情。

刘谦所说的“不是视线的转移,是注意力的转移”,其实就是魔术师对注意中心的引导,观众的视线并没有改变,变的只是注意中心。

为了说明这种变化所引起的效果,科学家设计了一幅图案。

图案的构成非常简单:黑色背景上有三个淡蓝色的圆面,三者存在一部分的交集。

这三个圆面的亮度是相同的。

但神奇的是,当你盯着一个圆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它比另外两个亮。

你再换一个“暗”的圆来看,它又变得比其他两个亮了。

随着你注意中心的不断转移,三个圆面轮流着变亮。

但事实上,任何一个圆的亮度都没有发生变化,变化只发生在你的大脑中。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视觉认知实验室的科学家丹尼尔·西蒙斯(DanielSimons)及其同事还做过另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们让一群观众观看一个短片,片中有两组篮球运动员互相传球。

他们告诉观众,你们的任务是数出运动员一共传了多少次球。

影片播放时,观众们聚精会神盯着球看,生怕漏数任何一次传球。

4月28日的活动上,马可尼又对在场的五百名观众做了这个测试。

短片播放完之后,马可尼说:“如果你数到了超过8次,请举手。

”现场举起了一片手臂。

“哦,很好,不错。

”马可尼说,“如果你之前看过这类影片,请把手放下……很好,你们大部分人之前都没有看过。

”“实际上,一共传了13次球。

”马可尼揭晓了答案。

观众中传出耳语之声。

“那么,你们数到8次以上的人们,有多少人看见了一只走着太空步的熊?”这时现场只剩下两三只仍然举着的手。

“你们数到了多少次?”他问这仅剩的几个人。

其中一个人回答说“13次”。

“好的,在你们这五百个人中只有一个既数对了次数又看到了熊。

”马可尼总结道。

接着,马可尼倒带然后重播这段录像。

这一次,所有人都看到了那只穿着熊装、从镜头正中大摇大摆走过去的人。

他在结束时甚至还走了一段太空步。

这个实验的最初版本是一个扮成大猩猩的人,他走到画面正中时还会稍作停留,夸张地拍一拍胸脯。

但同样的,大部分数球的观众无法看到这只大猩猩。

第二天,马可尼在美国西部心理学联合会年会的现场再次做了同样的测试。

这一次,没有一名观众既数对传球次数又看见黑熊。

2006年,有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通过监测观察者的眼动,发现了一个事实:那些没看到大猩猩的人和看到大猩猩的人的视线停留在大猩猩身上的时间是一样长的,大约都是一秒钟。

“这是一个令人无比惊讶的结果。

许多神经科学家以为人们看不到大猩猩乃是因为篮球把人眼在画面中拉来拉去,从大猩猩身上移开了。

”马可尼认为这项研究,说明了人完全可以“视而不见”,“这项研究表明视觉过程不仅仅是光子进入你的眼睛然后触发你的大脑。

要真正看见,你必须要注意。

”神经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非注意盲视”。

在魔术表演中,魔术师常常会利用这种非注意盲视,使得观众即便直接“看着”魔术秘密也不会真正“看见”。

难以察觉的变化马可尼在活动现场还播放了另一个短片。

片中一名侦探煞有介事地对着几名嫌疑人分析一起凶杀案,受害者就躺在他们脚边。

侦探边分析边在屋子里走动,镜头也一直追随着他移动。

马可尼请观众们注意在镜头摇移的过程中画面出现了多少处变化。

许多观众数到了7处或8处,但答案令人惊讶———多达21处。

马可尼又播放了一次片子,这一次是由另一架全景摄影机拍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