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模式探索

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模式探索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对知识获取的需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教师们开始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模式。
本文将讨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创新模式的应用和所取得的成效。
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然而,现代学生的特点是善于主动探究、喜欢互动和合作。
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
通过教学改革,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引入多媒体教学、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以及与学生的兴趣相关的案例分析等,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核心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
通过教学改革,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创造性的任务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通过教学改革,教师可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培养出更具有竞争力的学生。
二、创新模式的应用为了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教师们开始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创新模式:1.问题导向学习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模式。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问题,通过问题的发现、提出和解决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的提升。
这种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互动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方式,学生可以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知识和经验,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这种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互助和竞争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3.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针对学生个别能力和兴趣进行的教学方式。
计算机教育的创新模式与教学方法

计算机教育的创新模式与教学方法引言:计算机教育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帮助学生获取技术能力,还培养出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教育的创新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教育的创新模式以及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分析其对学习者的影响。
1. 创新模式计算机教育的创新模式是指通过创造性的方式来教授和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创新模式:1.1 项目驱动学习(PBL)项目驱动学习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项目来学习计算机技术。
他们需要在团队合作的环境中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反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反转课堂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学习,而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和讨论。
教师会提供在线教学资源,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相关任务。
在课堂上,教师会与学生互动,解答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
这种模式通过个性化学习和互动式教学提高了学习效果。
2. 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在计算机教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2.1 游戏化学习游戏化学习通过将游戏元素引入到学习过程中,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任务、解决难题和获得成就来获得积分或奖励,从而推动学习的积极性。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并提高学习效果。
2.2 社交学习社交学习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通过小组项目、讨论和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分享知识、解决问题和彼此学习。
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计算机知识。
2.3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通过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和控制学习过程的权力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并通过反馈来评估和调整学习策略。
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影响与挑战创新模式和教学方法在计算机教育中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一、引言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旨在探讨计算机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并通过实践案例来验证其效果。
二、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在设计计算机课程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教学模式:1.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通过设置具体的项目,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开发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项目中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团队合作,同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2. 反转课堂教学模式反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课堂上的讲授内容转移到课后学习,而将课堂时间用于学生的实践和讨论。
学生通过预习课程内容,课堂时间则用于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交流,进行实践操作和深入讨论。
这种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3.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学生分为小组,在小组内进行学习和合作任务。
每个小组成员发挥自己的专长,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实践案例:计算机编程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以计算机编程课程为例,我们设计了以下教学模式:1.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我们设计了一个模拟的实际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网站开发。
每个小组成员担任不同的角色,如项目经理、UI设计师、前端工程师等。
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站的设计和开发,并进行展示和评审。
通过这个项目,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应用编程知识,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反转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将课程的理论知识以在线课程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要求在课堂前进行预习和学习。
课堂时间用于实践操作和讨论,教师会和学生们一起进行编程实验、debug过程的分享和解析,以及开展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编程技巧。
“数据结构与算法”的教学改革和实验创新

“数据结构与算法”的教学改革和实验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方法可以简单概括为“先说(课堂理论教学)后做(验证性实验)”和“光说不做”。
但是,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效果普遍出现滑坡,客观上淡化了“验证性”实验的基础,因而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们在多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把实验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相融合,抓实验实践教学促进学科理论知识学习”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这个教学方法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先做后说”。
这里的“先做”,就是教师依据相关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前导实验,学生在实验设计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方法来了解和实践课程知识;这里的“后说”,就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答疑解惑,系统地提高学科知识的理论水平。
本文中,我们结合“数据结构与算法”(以下简称“数据结构”) 课程来探讨新的教育形势下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1“数据结构”的教学现状任何实际问题只有建立了数学模型才可以被计算机计算,而数据结构就是实际问题中元素的数学抽象,算法则是建立和解决数学模型的方法。
“数据结构”这个术语在整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它被用来反映一个数据的内部构成,即一个数据由哪些成分数据构成,以什么方式构成,呈什么样的结构等。
数据结构是数据存在的形式,也是信息的一种组织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算法的效率,它通常与一组算法的集合相对应,通过这组算法集合可以对数据结构中的数据进行某种操作。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程序设计语言”(例如C或C++) 和”离散数学”是它的先导课程,“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等则是它的后续课程。
“数据结构”课程既有相当的理论抽象性,又有鲜明的应用特色,是专业基础课程中的一门有一定教与学难度的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组成原理也成为了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
传统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往往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急需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文将围绕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展开讨论,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一、课程内容的更新传统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内容往往偏重于硬件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对于计算机的软件、网络等方面内容涉及较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软件与硬件的相互关联日益密切,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整体结构与运行机制。
在课程内容的更新方面,应该加强对软件、网络、存储等方面的介绍,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与运行机制。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以理论讲解、课堂讨论为主,实践环节较少。
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的改革十分必要。
可以引入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深入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知识点,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课件和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践活动的丰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实践环节十分重要,可以通过实验、仿真、项目实践等形式,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课程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和仿真软件,设计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感受计算机硬件的运行原理。
可以开展一些与计算机组成原理相关的项目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评价的多样化传统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评价方式往往以笔试为主,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应提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通过实验报告、项目成果、开放性问题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浅析计算机教育改革与创新

浅析计算机教育改革与创新【摘要】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当前计算机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方向,介绍计算机教育创新的实践,并以案例分析加以论证。
还将探讨技术发展对计算机教育的影响,并指出改革与创新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在将进一步强调计算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不可或缺性,并提出建议与展望,以引领计算机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综合分析将为推动计算机教育的不断进步提供有益的思考与指导。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改革、创新、重要性、问题、方向、实践、案例分析、技术发展、影响、结论、未来发展趋势、建议、展望1. 引言1.1 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变得越发凸显。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工具。
计算机教育也变得至关重要。
计算机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编程技能,为未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
计算机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计算机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拓展他们的视野。
计算机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提升社会整体素质都有着重要作用。
必须重视计算机教育,不断推动其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2 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而对于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也变得尤为迫切。
改革与创新不仅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还可以推动教育体制不断进步,使教育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通过改革,可以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提供更加综合全面的计算机教育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的技能和知识。
而创新则可以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对互联网时代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
互 联 网 时代 教 学 模 式 创 新 的意 义
传统 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可以分 为三 类: 一是以“ 为主 的模式 , 教” 这种模式把教
户化的教学 。( ) 拟课堂教 学 。虚拟课 1虚
堂教学的方式是我 国最早 出现的网络教学
育过程变成单纯的“ 知识继承者” 的加工过 程, 它能够在 较短 的时间 内让学生 掌握 系
较 分析 , 出 了互 联 网 时代 网络 教 学 所 存 可 以实现其不 能实现 的 目标 , 提 有利 于创新 会对人才 的培 养 目标 相适应 , 真正体 现 了
型人才 的培养 ; 网络教学 可以最 大限度 的 信息化时代 的特点 。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教学 的 关键词 : 互联 网时代 ; 教学模 式 ; 学改革 发挥学习者 的积极性 , 没有时 间与空 间 教 它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 形式 , 它可以在小 范 围的局域 网上或在大 对人才培养 的需 要 , 了迎接信 息化社 会 范围的宽带 网络上进行 的类似于电视 大学 为
努力运用 各种 最 中实 时播放式 的教学形式 。师生 之间可 以 统扎实 的知识 ; 二是 以“ 为主的模式 , 对教育提 出的种种挑 战 , 学” 这 由于虚拟 课堂教 新 的信息技术 手段优化 教学 过程. 诞生 了 很方便地进行 实时交 流 , 种模式 主张 以学 生为 整个 教 学工 作 的 中 种新 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教学 。 学同传统 的教 学模式 比较接 近 , 种形式 这 心 , 而培 养 的人 才 具 有 强 烈 的 自主 意 识 , 因
以及人机交互统筹考虑 , 通过 在校 园网或 电脑机房的服务 器上存放一些 的内容变成一系列 问题 , 以此贯穿 整个 多媒体技术 , 并 实验室等连在一起 , 将教学 C J A 课件 , 教师根据 教学需要 选择课 件供 教学过程 , 它加 强 了对学 生创新 思维 的培 校园网将教室 、 养, 顺应 了素质 教育关 于发展 与创造 的思 信息开放化 , 教师 和学生 在 网上 进行教 学生练习或在授课 时作讲解演示之用 。目 使 从 课件方式 教学逐渐 成为我 国院校教 学 想, 这些教学模 式已经存在 了几百年 , 经过 学和交流 , 而使教育 形式 不再有地 域和 前 , 空间的限制 的一 种多样 化、 开放式 的教学 的主流 ;3在线方式教学 。在线方式教学 () 历代众 多教 育学家 、 教育 心理学 家的不 懈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创新与变革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摘要:《规划纲要》的颁布让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首先要重新审视教育目标的定位,新的教育目标要求课程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课程教学改革又需要办学理念转变和学校发展作为支撑。
因此,只有政策、课程、教师、技术、教学方法、评价等诸要素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发展,才能真正促进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本文简要探究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创新与变革,若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则为笔者之初衷。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创新;变革一、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过去十年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如果说过去十年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信息技术,那么信息技术教育未来十年的重点是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
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应由指导学生从“学习使用技术”向“使用技术学习”方向转变,促进信息时代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信息时代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学生在信息社会运用技术实现变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从2000年开始制订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标准——“面向学生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简称NETS·S)”,其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时代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掌握21世纪技能,包括全球化视野、批判性思维、创新与创造能力、数字化沟通与协作能力等。
很明显,未来的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不仅仅是教师教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学的工具。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以《规划纲要》、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思想为指导,制订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建立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标准,促进学生信息时代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是信息技术教育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教学园地 /- 111 -2012年11月下 第33期(总第291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可以说是多年来一直探讨的话题,大家都知道要借助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
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是不是都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或者真能够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笔者看来,肯定有不少人只是纸上谈兵,并未真正付诸于实践。
在此,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对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看法。
1 计算机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1.1 部分专业课理论性强,可操作性弱,学生兴趣不够以C 语言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网络教程这两门专业课为例进行分析。
C 语言往往是专业班学习编程的基础语言,通过其编程思想和数据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当问起学生对C 语言的了解,大家都在说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蓝色的屏幕、黄色的程序代码,均表示比较枯燥乏味,做不出实际的东西来,因此也会大大的降低学习积极性。
再以计算机网络教程为例,存在不少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矛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将学到的抽象理论知识与实际网络应用联系起来。
另外,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和深入,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新技术、新知识并不能及时在教材内容中体现,这就要求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做到及时更新和补充,达到与时俱进。
1.2 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大计算机课程有自己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操作性和实践性比较强,它需要计算机软硬件的相互结合,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甚至需要课堂与社会的相互结合。
要想使学生牢固地把握专业技能,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然而,在现实中经常事与愿违,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大规模存在,教师一味地10.3969/j.issn.1671-489X.2012.33.111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王畅运河高等师范学校 江苏邳州 221300摘 要 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一个人们常说的话题。
计算机课堂教学要做到打破传统、努力创新、与时俱进,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敢于创新、敢于实践。
关键词 计算机;课堂教学;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111-02On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Computer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Wang ChangAbstract People always talk about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computer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Computer classroom teaching needs to break the tradition, strive to innovation and advance with the times in computer classroom teaching. It requires more efforts and dare to innovate and practice by teachers.Key words computer;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modelAuthor’s address Yunhe Teachers’ College, Pizhou,Jiangsu, China 221300作者:王畅,本科,工学学士学位,助教,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讲,不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机会,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甚至是对学生的吸收程度不闻不问,这势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不利于培养21世纪的新型创新人才。
1.3 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使得计算机教学起点较低以运河高等师范学校为例,学生都是初中毕业考进来读五年制大专。
在初中时,开了计算机课,但是据了解,不少学校的计算机课都被语数外等科目占用,或者因为学校办学条件的限制,根本就无法进行上机操作,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专业的计算机教师。
这就说明计算机课在初中根本就没有被足够重视,学生怎么可能会有良好的计算机基础呢?当然,也不排除有学校和学生对计算机比较重视,基础较好。
学校设有计算机专业班,试想一下,如果进来的专业班学生一部分基础还不错,一部分什么都不知道,那就势必给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带来很大阻碍。
1.4 计算机教学环境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在计算机软件飞速发展更新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硬件也在不断跟随时代的步伐而发展。
在这种大环境下,计算机课堂也应做到与时俱进。
具体表现在教学硬件要跟上,比如机房的教师机和学生机的配置、投影仪和教学银幕的配置以及配套的教学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有些学校开设的专业课,可能会对机器的硬件配置要求比较高,如需要高质量的内存与显卡,然而机器却跟不上,甚至打开相关的软件都要等上很长时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 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举措2.1 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1)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比如多媒体课件,它可以将很多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点形象地表现出来。
如教学冒泡排序的算法,课本上的排序思想是用纯文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笔者通过Flash 动画形象地展示\教学园地\-112 112-2012年11月下 第33期(总第291期)冒泡排序的思路和过程,他们恍然大悟,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2)合作式探究法。
每个教师要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勇气,并敢于在课堂中具体实施。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领路人,应鼓励并坚持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解决疑难问题,最后再加以科学性的评价机制,相信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程度会更好。
3)网络教学法。
在课堂中提出一些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的方式来解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对网络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然,教师一定要做好课堂监管工作,保证学生不利用网络做一些其他不相关的事情。
2.2 强化计算机实践性环节,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优化学生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课程来讲,实践性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积极引导、指导能力较强的学生参加技能比赛或者参与实际活动,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实际开发和创新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2.3 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充分发挥个人魅力教师要想把书教好,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要以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为前提基础,方能做到收放自如。
试想一下,如果教师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如何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呢?当然了,教学本来就是相长的,肯定也会在这种规律下不断丰富自己。
作为教师,还是要主动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饱读群书,研究教法,努力提升课堂管理能力,力争成为一个更加全面发展的人民教师。
3 结束语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一个常说的话题,不同的人难免会有不同的看法,以上就是笔者对此的一些浅显见解。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作为一名年轻的计算机教师,笔者今后的教学道路还很长,但是始终会坚持一条路线,就是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适时进行德育渗透,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1]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谭浩强.迎接计算机普及的第三次高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彭绍东.论计算机辅助学习模式:上[J].中国远程教育,2000(1).工程图学作为工科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对于该专业的后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给予学生掌握阅读与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程素养。
近几十年,随着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以及这些技术在现代工业企业中的大规模的应用,对工程图学提出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工程图学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
要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就要首先10.3969/j.issn.1671-489X.2012.33.112工程图学课程教材新体系研究陈鹏飞陕西理工学院 陕西汉中 723003摘 要 通过对工程图学教材体系现状的分析,计算机绘图软件及机械行业对工程图学的挑战分析,提出工程图学教材新体系的框架。
关键词 工程图学;教材;工程素养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112-02Study on a New System of Engineering Graphics Textbook //Chen Pengfei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ystem, the influence of drawing software and the mechanical industry, the new system framework of new Engineering Graphics’ textbook is established.Key words engineering graphics; textbook; engineering accomplishmentAuthor’s address Shaanxi Universit 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Shaanxi, China 723003对工程图学教材内容体系进行改革研究。
1 工程图学教材体系的现状传统的工程图学教材体系基本上由画法几何、机械制图或者工程图和计算机绘图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画法几何,主要包括投影理论、以图解法为主的综合解题、曲线曲面的投影、换面法、旋转法、映射法等;第二部分为机械制图,主要包括国标图样画法的基本规定、工程图样的绘制与阅读;作者:陈鹏飞,讲师,研究方向为图学教育及计算机图形学。